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1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2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3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4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东

汉王莽新朝

前202年

公元9年

公元23年

公元25年

公元220年西

汉西汉与东汉时空定位西汉时期全图结合课本P21导言,概括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2.汉初的统治:(1)背景一、汉兴: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①汉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②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西汉(前202-公元9年)秦朝◆思想以法为教◆经济征发繁重◆政治郡县制◆民族关系北击匈奴南征百越适时而变汉初黄老无为与民休息轻徭薄赋郡国并行制和亲匈奴羁靡百越汉初惩亡秦之弊,该采取什么措施?(2)治国措施:A.汉承秦制: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B.有所损益: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无为≠无所作为=不妄为=反对盲目行动,因时而动,积极无为(3)影响:①积极: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一、汉兴: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前202-公元9年)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地方制度——郡国并行制: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承秦:郡县制复古:分封制汉初形势图(公元前202年)分封异姓王(拥兵自重)分封同姓王(势力强大)景帝削藩七国之乱(平定叛乱)①积极: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②消极:王国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引发七国之乱。(3)影响:二、汉盛:武帝治国,巩固统一(一)盛世下的危机:“文景之治”的和平繁荣景象下潜藏着一系列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风险,其中之一就是“未统一”与“伪统一”。——梅新有《盛世下的“未统一”与“伪统一”》西汉帝国周边形势图“幸运皇帝”:“文景之治”为鼎盛局面奠定基础“倒霉皇帝”: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王国问题,威胁中央……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思想混乱,没有统一……土地兼并,矛盾尖锐……匈奴犯边,边境不宁……内忧外患西汉(前202-公元9年)二、汉盛:武帝治国,巩固统一(二)应对措施:①推恩令”、酎(zhòu)金夺爵;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推恩令嫡长子继承

所有儿子共同继承“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诸侯国数量变(),势力变()多小酎金夺爵:酎金是春节祭祖时诸侯要献的贡金。武帝时以列侯所献“酎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借口,削夺106位列侯爵位和封地,基本解决离心诸侯。易错:推恩令只是分割了封国土地,没有从本质上改变郡国并行制。1.政治:(1)地方:

影响:成功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西汉(前202-公元9年)二、汉盛:武帝治国,巩固统一(二)应对措施:1.政治:(1)地方:

领域措施目的/作用地方

①推恩令”、酎(zhòu)金夺爵;成功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②分13州部,分设刺史(监察)③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西汉十三州刺史分布图【汉代刺史】a.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b.东汉后期,刺史逐渐成为地方最高长官,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也影响了监察功能的独立行使。西汉刺史:皇帝委任,位卑权重,负责监察。促进地方监察,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东汉刺史:地方最高长官,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强化地方管理西汉(前202-公元9年)二、汉盛:武帝治国,巩固统一(二)应对措施:1.政治:(2)中央:

设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中外朝制度)外朝:原三公九卿制中朝:皇帝亲信官吏、近侍作用:加强皇权,削弱相权1.政治:(3)选官:

察举制(自下而上)特殊化选官:征辟制(自上而下)地方官举荐中央考核授官举荐标准:孝、廉(品德和才能)提高官员质量;任免权由中央掌握,加强中央集权。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地方官员往往推荐望族子弟,而不问学识品格,被察举者名不副实。西汉(前202-公元9年)二、汉盛:武帝治国,巩固统一(二)应对措施:2.经济:①改革币制;②盐铁官营;③均输平准;④抑制工商(算缗告缗)。mín

改革币制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武帝时发行五铢钱,由中央上林三官统一铸造。盐铁官营

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各地设均输官京师设平准官均输平准算缗告缗

算缗:对工商业者等征收财产税。吿缗:鼓励揭发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规定把没收违令者资财的一半奖励给告发人。重农抑商影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抑制富商大贾,加强中央集权西汉(前202-公元9年)二、汉盛:武帝治国,巩固统一(二)应对措施:3.思想:尊崇儒术P22史料阅读董仲舒详细叙说了“尊崇儒术”的理由:《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思考:董仲舒尊崇儒术的理由?汉武帝为何接受这一建议?理由:统一思想接受原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大一统国家需要内容:“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君权)、三纲五常(维护统治)、德主刑辅(缓和矛盾)核心:外儒内法,兼采各家罢黜百家≠禁绝百家董仲舒新儒学≠先秦儒学尊崇儒术学校太学教材五经人才儒士措施:任用儒生为官;设五经博士、兴办太学意义: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西汉(前202-公元9年)措施目的(作用)政治设立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设立察举制选拔范围广,提高官员质量“推恩令”、酎金夺爵成功削减了诸侯王的势力设州部刺史促进地方监察,加强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任用酷吏经济改革币制改用五铢钱,铸币权收归中央重农抑商,抑制富商大贾实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强化中央集权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商业贸易,平抑物价抑制工商、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增加财政收入思想尊崇儒术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统一思想,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设五经博士中央设太学,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二、西汉的强盛【表格归纳】汉武帝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背诵】二、汉盛:武帝治国,巩固统一(二)应对措施:4.边疆治理与对外交流:观察课本P23的地图,结合课本,谈谈汉朝如何进行边疆治理?措施作用①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②张骞2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凿空】丝绸之路原为打压匈奴的战争之路,却在客观上开辟中西交通,密切中西交往。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铸铁凿井金银漆器丝绸瓷器四大发明香料珠宝皮货药材乐器歌舞天马佛教③管理西域,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④东南西南,西汉时治理更加有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西汉(前202-公元9年)拓展:加强边疆治理的意义【通用模板】①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促进边疆开发和边疆经济发展,利于边疆拓展和边防巩固③民族交融④中原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汉武帝时期完成大一统:

所谓“大一统”,简言之,即王权至上、国家统一、天下一家,核心是王权一统。

——摘编自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大一统政治集权经济严密思想一尊疆域统一民族交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加强政府对封建经济的严密控制尊崇儒术

成为主流河西四郡

西域都护府反击匈奴

丝绸之路

治理少数民族地区

强盛帝国的开创,为汉民族奠定了千百年的国家自信和民族自信。(一)西汉灭亡与王莽政权1.西汉灭亡:P23(1)原因:①政治——②经济——③社会——(2)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西汉灭亡。外戚干政,政治黑暗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流民增多,社会动荡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主要是皇后娘家的父亲、兄弟。三、汉衰:日渐衰微,帝国重建材料:朝廷政治核心衰退的另一个标志是外戚对宫廷中枢的控制力越来越大。——摘编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外戚专权西汉前202-9年新朝9年-23年2.王莽政权:P23(1)王莽改制:进行一系列不切实际改革,激化社会矛盾。(2)绿林赤眉起义(3)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企图解决问题的王莽,成为被问题解决的王莽。——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范晔《后汉书》

措施目的政治经济思想

措施目的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思想重视儒学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发展儒学得到继续发展三、汉衰:日渐衰微,帝国重建(二)东汉的兴衰(公元25-220年)1.东汉建立: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实现了全国统一。2.“光武中兴”:P23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二)东汉的兴衰(公元25-220年)3.东汉的衰亡:重点探究东汉衰落的原因结合课本P24第1-3段,获取关于东汉衰落原因的相关信息。三、汉衰:日渐衰微,帝国重建皇帝↓中央↓地方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权威下降②

“清议”和““党锢之祸”大乱③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④⑤豪强坐大184年,张角--“太平道”黄巾起义动摇东汉统治基础地方长官拥兵自重,出现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二)东汉的兴衰(公元25-220年)3.东汉的衰亡:重点探究东汉衰落的原因P24三、汉衰:日渐衰微,帝国重建皇帝早逝幼主继位母后临朝外戚专权君权旁落皇帝长大依靠宦官诛杀外戚夺回君权宦官专权扶植幼主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局面皇权旁落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②“清议”和“党锢之祸”。◎清议:东汉后期政治黑暗腐朽,士大夫们以太学为中心,表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品评人物,抨击时政。◎党锢之祸: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日后史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东汉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③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根因】(二)东汉的兴衰(公元25-220年)3.东汉的衰亡:重点探究东汉衰落的原因P24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②“清议”和“党锢之祸”。P26问题探究东汉末年政论家仲长统讲述了东汉豪强势力的迅速发展:……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后汉书·仲长统传》

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之间的关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司马彪《续汉书》各级地方长官有任期,而地方僚佐多世袭,因此东汉时期的地方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当地大姓、冠族控制的。政治:”家世州郡“”世仕州郡“影响地方政权经济:自给自足,农民依附,经济实力雄厚军事:有私人武装和军事设施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模式”——影响了政府的赋役征发东汉后期地域观念盛行,从思想文化上削弱了中央集权。豪强势力逐渐成为威胁两汉中央集权的主要因素。——威胁中央集权④184年张角--“太平道”黄巾起义动摇东汉统治基础。⑤地方长官拥兵自重,出现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二)东汉的兴衰(公元25-220年)3.东汉的衰亡:重点探究东汉衰落的原因P24与东汉时期州演变为行政区,州刺史和州牧权力大增有关农民起义黄巾起义艺术作品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西汉《氾胜之书》主要记载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东汉《四民月令》体现的是洛阳地区的农业发展四、汉蕴:灿烂文化,成就斐然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24-25“两汉文化”子目,完成表格。四、两汉的文化代表人物或作品特点或影响史学文学科技医学数学农天纸东汉班固《汉书》西汉司马迁《史记》汉赋乐府诗五言诗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东汉《神农本草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东汉《九章算术》西汉《周髀(bì)算经》《氾fán胜之书》《四民月令》张衡地动仪/《灵宪》蔡伦改进造纸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民歌,有现实主义特点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医圣

/万世医典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勾股定理农学著作!测验地震/天文学专著《史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通史:黄帝——汉武帝)《汉书》——西汉汉高祖刘邦至王莽新朝,断代史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小结】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汉兴: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政治: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经济:铸币权、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重农抑商思想:尊崇儒术边疆:平定匈奴、设河西四郡、设立西域都护府、张骞出使西域等汉盛:西汉的强盛东汉建立“光武中兴”东汉衰亡汉蕴:两汉的文化:史学、文学、科技(医学、数学、农学、天文、纸张)西汉东汉汉衰:西汉灭亡与王莽政权【随堂训练】1.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家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破坏社会关系的同时,又认识到立法制刑、悬赏设罚具有明辨好恶、审查奸邪、消弭祸乱的积极意义。这一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