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练习07 《杞人忧天》_第1页
真题练习07 《杞人忧天》_第2页
真题练习07 《杞人忧天》_第3页
真题练习07 《杞人忧天》_第4页
真题练习07 《杞人忧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7杞人忧天一、课内阅读(一)(2022秋·河北石家庄·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困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1)身亡所寄

亡:(2)若屈伸呼吸

若:(3)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4)其人舍然大喜

舍: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三处)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译文:4.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认同哪种理解?请说明理由。(二)(2022秋·陕西渭南·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3)积块耳()

(4)其人舍然大喜()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天积气耳亡处亡气。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2)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8.“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三)(2022秋·湖北武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亡:没有B.因往晓之晓:开导C.不当坠耶当:当然D.其人舍然大喜舍:消除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A.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B.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C.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D.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1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杞国人因过于担忧而荒废了寝食。B.文中杞国人和朋友担忧着同一个问题。C.文中杞国人提的问题都被朋友解答了。D.文中杞国人在朋友帮助下扫除了疑虑。12.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二、对比阅读(四)(2022秋·辽宁大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沈屯子偕友入市,闻唱书者言:“杨文广①困于柳州城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诵叹不已。友曳之归。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劝之游于郊外,以纾③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③纾:解除。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废寝食者

一箪食,一瓢饮(《论语·雍也》)B.若屈伸呼吸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C.闻唱书者言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D.友曳之归

一屠晚归(《狼》)1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杨文广困于柳州城内乏粮饷外阻援兵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其人曰:“奈地坏何?”(2)家人劝之游于郊外,以纾其意。16.阅读【甲】【乙】两文,填空。【甲】【乙】两文主要采用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了对如同杞人和沈屯子一样,的人的批判与讽刺。(五)(2022秋·山东菏泽·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②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注释】①素:白色的。②缁(zī):黑色。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身亡所寄

亡:

(2)因往晓之

晓:(3)衣素衣而出

衣:

(4)子无扑矣

扑:18.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终日在天中行止 B.其人舍然大喜C.衣素衣而出 D.日月星宿,不当坠耶?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20.杞人为什么会产生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可居的想法呢?21.你觉得《杨布打狗》这则故事意在批评什么?(六)(2022秋·山东烟台·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③,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注】①适:到……去。②缘:因为。③味败:味觉败坏。2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⑴其人舍然大喜

舍:⑵乃益盐

益:⑶愚人食盐不已已: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乃益盐

屠乃奔倚其下(《狼》)B.遂自念曰

遂成枯落(《诫子书》)C.缘有盐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D.母出盐而怪之因往晓之2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⑵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26.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愚人食盐》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七)(2022秋·重庆·七年级重庆市人和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节选自《杞人忧天》)【乙】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选自《杨子之邻人亡羊》)【注】①杨子:杨朱,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②党,亲族。③竖:仆人。④奚:何,为什么。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B.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C.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代词,代羊。D.多歧路

歧:岔(道),大路分出的(路)。28.下列对通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亡同无,没有)B.既反(反同返,返回)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同只,停止)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29.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2)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30.寓言是寄寓着道理的故事,细细咀嚼,总能体会到一定的人生智慧。读了乙文,你悟到了怎样的道理?(八)(2022秋·四川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乙)楚人贫居,读《淮南子》,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①?”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②云:“不见。”嘿然③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④,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楚人隐形》)注:①不:同“否”。②绐:dài,哄骗。③嘿然:沉默不语的样子。④受辞:听取供词。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B.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C.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D.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32.根据上下文,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

亡:无,没有 B.若屈伸呼吸

若:如果C.遂于树下仰取叶

遂:于是 D.问其妻曰

其:他的3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故事性强,文气贯通,人物形象鲜明。B.甲文是一则寓言故事。人们常用“杞人忧天”来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C.楚国人以叶障目,公然行窃而失败,是因为他没有找到螳螂障目的树叶。D.乙文借楚人讽刺了那些完全相信书本而自己却不动脑筋、没有主见的人。3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2)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九)(2022秋·河南南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杞人忧天》)【乙】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①,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厅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②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③,由是瘳④平。——(《风俗通·怪神》应劭)【注】①大用羸(léi)露:因此而迅速衰瘦下去。厅事:官府治事之所。②门下史:汉代州郡长官自己选荐的属吏。因常居门下,故称。③夷怿:喜悦。④瘳(chōu):病愈。3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往晓之(明白,知道) B.若屈伸呼吸(你)C.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 D.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36.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37.【甲】【乙】两则故事中的主人公各有担忧,他们担忧的内容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概括。38.中国的寓言故事内容丰富,源远流长,结合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想一想,这些寓言故事都有哪些特点?(十)(2022秋·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人忧天《列子》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工之侨献琴(节选)刘基工之侨①得良桐②焉斫③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④焉。匣而理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B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逐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注释】①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是虚构的人物。②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木质疏松,轻而不曲,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③斫(zhuó):砍削。④吉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3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屈伸呼吸

未若柳絮因风起(《<世说新语〉两则·咏雪》)B.其人舍然大喜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行》)C.工之侨以归

一屠晚归(《狼》)D.易之以百金

静以修身(《诫子书》)4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B.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4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

玉应42.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1)这两则故事寓言,【甲】文中“杞人忧天”嘲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嘲讽的________________。但是纵观古今,这两类人有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2)【乙】文中为了让琴得到世人的认可,工之侨做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十一)(2022秋·山东烟台·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①牖(yǒu):窗户。②施(yì):延伸。③还(xuán):掉转。4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舍:(2)弃而还走

走:4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人曰

失其魂魄B.因往晓之

宋之丁氏C.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博学而笃志D.窥头于牖

其一犬坐于前4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2)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46.我们经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种的人,用“叶公好龙”讽刺的人。(十二)(2022秋·河南·七年级河南省实验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节选自《列子·天瑞》)【乙】沈屯子偕友入市,闻谈者言:“杨文广①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②然诵叹不已。友曳之归。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③成疾。家人劝之徘徊郊外,以纾④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选自明代刘元卿《贤奕编》)【注】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蹙cù:局促不安或忧愁不悦。③悒悒yì:闷闷不乐。④纾:解除。47.下列加点词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人舍然大喜

太丘舍去

舍我其谁B.身亡所寄

吾日三省吾身

身体力行C.日月星宿

意与日去

有朝一日D.终日在地上行止

方欲行

衣食住行48.翻译下列句子。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49.【甲】文结尾的两个“喜”有什么不同?50.结合文段分别说说你对杞人和沈屯子“忧”的理解。

07杞人忧天一、课内阅读(一)(2022秋·河北石家庄·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困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1)身亡所寄

亡:(2)若屈伸呼吸

若:(3)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4)其人舍然大喜

舍: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三处)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译文:4.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认同哪种理解?请说明理由。【答案】1.无,没有你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2.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3.太阳、月亮、星星,也是气体中发光的气体,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害到谁。4.示例一:我认为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的人。这个故事本来就是如此。我们不应该为没有根据的或不必要的担忧而忧虑,应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示例二:我认为这则寓言传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其实都是“杞人忧天”,在今天也十分必要,如果每个人多一点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社会将更加美好。(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自己无处存身。亡,无,没有;(2)句意为: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若,你;(3)句意为: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奈何,为何,为什么;(4)句意为: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曰”意思是说,其后停顿;“天”“日月星辰”是名词,做主语。故停顿节奏为: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星宿,星辰;亦,也;只使,纵使,即使;中伤,伤害。4.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述。开放性试题,可以认同两种观点中任意一种,只需做到观点明确,理由充足,表述合理即可。示例:“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担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在今天也十分必要,如果每个人多一点社会责任感,多替别人着想的意识,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参考答案】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二)(2022秋·陕西渭南·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3)积块耳()

(4)其人舍然大喜()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天积气耳亡处亡气。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2)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8.“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答案】5.(1)无,没有。(2)告知,开导。(3)聚积的土块。(4)同“释”,解除、消除。6.天/积气耳/亡处亡气。7.(1)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2)如果天是很厚的气积聚而成,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8.讽刺了生活中那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为不需要担心的事情而过分担忧的人。【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句意:自己无处存身。亡,无,没有;(2)句意: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3)句意:聚集的土块罢了。积块,聚积的土块;(4)句意: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放下心来。舍,同“释”,解除、消除。6.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语法结构并结合内容理解为划分依据。本句意为: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故根据句意即为:天/积气耳/亡处亡气。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汉语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若,你;终日,整天;行止,活动;奈何,怎么;忧,担忧;崩坠,天会塌下来。(2)重点词:果,如果;积气,聚集的气体;当,应当;坠,坠落。8.本题考查对寓言故事主旨的理解。根据“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和“奈地坏何?”可知,杞国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无处安身,以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他为不必要的事情而忧愁,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徒增了烦恼。所以,“杞人忧天”,是比喻缺乏根据的不必要的忧虑。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担心不切实际的问题、胡思乱想的、为不需要担心的事情而过分担忧的、患得患失的人。(三)(2022秋·湖北武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亡:没有B.因往晓之晓:开导C.不当坠耶当:当然D.其人舍然大喜舍:消除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A.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B.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C.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D.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1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杞国人因过于担忧而荒废了寝食。B.文中杞国人和朋友担忧着同一个问题。C.文中杞国人提的问题都被朋友解答了。D.文中杞国人在朋友帮助下扫除了疑虑。12.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答案】9.C10.D11.B12.你行走跳跃,整天在地上活动,为什么担忧它会毁坏呢?【解析】9.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C.“不当坠耶”的意思是:不应该坠落下来。当:应当。不是“当然”。故选C。10.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故选D。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从文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和“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内容可知,杞人担心天地崩坠,朋友担心的是杞人。故选B。1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若(你)、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奈何(为什么)、忧(担忧)”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二、对比阅读(四)(2022秋·辽宁大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沈屯子偕友入市,闻唱书者言:“杨文广①困于柳州城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诵叹不已。友曳之归。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劝之游于郊外,以纾③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③纾:解除。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废寝食者

一箪食,一瓢饮(《论语·雍也》)B.若屈伸呼吸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C.闻唱书者言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D.友曳之归

一屠晚归(《狼》)1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杨文广困于柳州城内乏粮饷外阻援兵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其人曰:“奈地坏何?”(2)家人劝之游于郊外,以纾其意。16.阅读【甲】【乙】两文,填空。【甲】【乙】两文主要采用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了对如同杞人和沈屯子一样,的人的批判与讽刺。【答案】13.D14.杨文广困于柳州城/内乏粮饷/外阻援兵15.(1)那个人又说:“地塌陷下去怎么办?”(2)家里人劝他到郊外游玩,来解除心中的忧烦。16.语言为不必要的事情而担忧的“多忧者”(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解析】1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A.动词,吃饭/名词,食物;B.人称代词,你/动词,像;C.动词,听到/名词,消息;D.都是动词,回去;故选D。1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句意:杨文广被困在柳州城,城内缺少粮食,城外的援兵被阻挡。“杨文广困于柳州城”是状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杨文广于柳州城困”,在其后断开,“内乏粮饷”“外阻援兵”则是分别从内外两方面说明杨文广的困境,中间应断开一处,故断句为:杨文广困于柳州城/内乏粮饷/外阻援兵。1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1)其人:那个人;何:怎么办?(2)之:代词,他;于:到;以:来;纾:解除。16.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和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第一问:甲文通过两人的对话,刻画出一个“杞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乙文中沈屯子有两个忧虑,通过他的自言自语可知,一个是担忧被围困在城中的杨广,二是担忧竹子尖刺到行人。据此可知:语言描写;第二问:文章通过杞人忧天晓之者劝解的故事,讽刺了那些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结合乙文“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可知,也是讽刺为不必要的事情担心的人。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参考答案】【乙】沈屯子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里面缺少粮食,外面的援兵被阻挡。”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的生了一场大病。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这该如何是好?”回到家后,他更忧郁了。世界上多忧虑的人像这样的吧。(五)(2022秋·山东菏泽·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②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注释】①素:白色的。②缁(zī):黑色。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身亡所寄

亡:

(2)因往晓之

晓:(3)衣素衣而出

衣:

(4)子无扑矣

扑:18.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终日在天中行止 B.其人舍然大喜C.衣素衣而出 D.日月星宿,不当坠耶?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20.杞人为什么会产生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可居的想法呢?21.你觉得《杨布打狗》这则故事意在批评什么?【答案】17.(1)无,没有(2)告知、开导(3)穿(4)打、敲18.B19.(1)又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2)假如你的狗先前去的时候是白的,而回来时却是黑的,你难道不奇怪吗?(意思相近,句子连贯即可。)20.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忽视了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为一件从未发生的事而操心。21.批评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意思对即可)【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句意为:自己无处存身。亡:无,没有;(2)句意为:于是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3)句意为: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衣:穿;(4)句意为:你不要打狗了。扑:打、敲。18.本题考查通假字。B.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故选B。1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语有:因:于是,就;忧:担忧(动词)、忧愁(名词);晓:告知,开导;向:先前,从前;使:假使;岂:难道。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杞人担心天崩地陷,在他人的开导下,便“舍然大喜”可见,他担忧“天地崩坠”是因为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并忽视了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从而为一件从未发生的事而操心。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忽视了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为一件从未发生的事而操心。21.本题考查文本主旨的理解。杨布穿着白衣服出门,穿着黑衣服回家,他家的狗便不认得他,朝他狂吠,杨布非常生气,准备打狗,这时,杨朱以“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制止他。人尚如此,更何况够呢?本题可围绕“人要懂得换位思考”“表象与本质”的角度阐述。示例:这则寓言批评那些不懂得换位思考,一旦遇到事情,就怪罪他人的人。或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参考答案】【乙】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天下起了雨,杨布便脱下白衣,穿着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杨布十分生气,准备打狗。这时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六)(2022秋·山东烟台·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③,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注】①适:到……去。②缘:因为。③味败:味觉败坏。2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⑴其人舍然大喜

舍:⑵乃益盐

益:⑶愚人食盐不已已: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乃益盐

屠乃奔倚其下(《狼》)B.遂自念曰

遂成枯落(《诫子书》)C.缘有盐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D.母出盐而怪之因往晓之2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⑵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26.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愚人食盐》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答案】22.⑴同“释”,接触、消除。⑵增加⑶停止。23.C24.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25.⑴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去开导他。⑵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26.那些不必要的担忧。《愚人食盐》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意对即可)【解析】2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1)句意:那个杞国人消除了心事非常高兴。舍:同“释”,接触、消除;(2)句意:于是增加了盐。益:增加;(3)句意:愚人不停地吃盐。已:停止。2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与意义。A.都是副词,于是,就;B.都是副词,于是,就;C.名词,原因/形容词,原来;D.都是代词,指代“他”。故选C。2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结合“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分析,“天下之事皆然”中“天下之事”是主语,“皆”是谓语,“然”是宾语,句子成分完整,不可中断,故在“然”后断句;“过则非唯无益”中“过”是谓语,“非唯无益”是宾语,故在“益”后断句;“反害之”是补语;再结合句意“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可断句为: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2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忧(担忧),彼(这个杞国人),因(就),晓(开导)”要理解正确;(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吾(我),知(知道),咸(全)”要理解正确。26.本题考查故事的寓意。《杞人忧天》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故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结合《愚人食盐》“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可知,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据此可知,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据此作答。【参考答案】【乙】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朋友家里去,主人和这位客人一起吃饭。这位客人嫌弃(这些菜都)淡了一点,都没有味道。主人已经听到了(他的话),于是加入了盐。愚笨的人尝了之后,特别好吃,就自言自语道:“菜这么好吃,是因为放了盐。”黄昏时回到家,母亲已备好了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取出盐,对此感到有点奇怪,只看到自己儿子唯独吃盐不吃饭菜。母亲问:“怎么可以这样呢?”他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一直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七)(2022秋·重庆·七年级重庆市人和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节选自《杞人忧天》)【乙】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选自《杨子之邻人亡羊》)【注】①杨子:杨朱,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②党,亲族。③竖:仆人。④奚:何,为什么。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B.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C.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代词,代羊。D.多歧路

歧:岔(道),大路分出的(路)。28.下列对通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亡同无,没有)B.既反(反同返,返回)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同只,停止)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29.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2)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30.寓言是寄寓着道理的故事,细细咀嚼,总能体会到一定的人生智慧。读了乙文,你悟到了怎样的道理?【答案】27.B28.C29.(1)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2)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30.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至于误入歧途);做事或做学问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不仅学习上要紧紧抓住根本的东西,一致的本质的东西,观察和处理一切事物都应该这样。(意思相近也可)【解析】27.B.句意为:也不会伤害什么。中伤,伤害。故选B。28.C.句意: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并无通假。故选C。2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忧,担心。崩,崩塌。坠,坠落。亡,无,没有。废,舍弃,停止。(2)嘻,语气词。亡,丢失。何,为什么。众,多。30.考查赏析寓言的寓意。在乙文的故事中,杨子的邻居的羊逃跑了,已经有家属亲友等人去追寻,还觉得人不够,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助去追,结果还是没有追到。为什么呢?因为岔路太多,岔路中间又有岔路,不知道该从哪条岔路去追,所以这么多人去追,还是追不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事物往往都是复杂多变的,就如同许多的歧路。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至像文中的众人一样,找不到丢失的羊。人心也会有很多杂念,这些杂念就如同歧路,往往会把人诱导向错误的方向。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像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甚至会有丧失本性,丧失生命的危险的。【参考译文】乙: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那人央请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丢失的羊),又请杨子的家僮也一同去追捕。杨子说:“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寻找呢?”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杨子的家僮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丢掉了!”杨子问:“怎么会让羊走失呢?”邻居说:“每条岔路的中间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要往哪条路走,所以只好回来了。”(八)(2022秋·四川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乙)楚人贫居,读《淮南子》,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①?”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②云:“不见。”嘿然③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④,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楚人隐形》)注:①不:同“否”。②绐:dài,哄骗。③嘿然:沉默不语的样子。④受辞:听取供词。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B.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C.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D.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32.根据上下文,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

亡:无,没有 B.若屈伸呼吸

若:如果C.遂于树下仰取叶

遂:于是 D.问其妻曰

其:他的3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故事性强,文气贯通,人物形象鲜明。B.甲文是一则寓言故事。人们常用“杞人忧天”来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C.楚国人以叶障目,公然行窃而失败,是因为他没有找到螳螂障目的树叶。D.乙文借楚人讽刺了那些完全相信书本而自己却不动脑筋、没有主见的人。3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2)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答案】31.C32.B33.C34.(它们)纵使坠落,也不会有所伤害。(2)县官当堂审问(听取供词),楚人自己诉说了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解析】31.考查断句。根据句子结构、虚词及句意断句。“螳螂”为主语,“执叶伺蝉”做谓语,“螳螂执叶伺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伺蝉”后断开停顿;“以摘之”是楚人的做法,故应该在“摘之”后断开停顿;“叶落树下”的主语是“叶”,“树下先有落叶”主语是“树下”,这是两个句子,故在“叶落树下”后断开停顿;“不能复分别”的主语是“楚人”,故在“不能复分别”前断开停顿。再根据这几句话的意思:螳螂攀着树叶侦候蝉的时候,他便来摘了这片树叶。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故正确停顿为: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故选C。32.考查文言词语解释。根据句意,推知词义。B.句意: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若:你。故选B。33.考查文章内容理解。C.根据文句“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挡掩护,可以凭借树叶隐蔽自己)”可知,螳螂是用树叶遮蔽的自己的身体,而不是身体消失看不到。根据文句“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可知是楚人错误地理解了《淮南子》里话的意思,认为用树叶遮住自己就可以隐形了。故可知“是因为他没有找到螳螂障目的树叶”的表述错误。故选C。34.考查翻译文言句子。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1)重点词语:只使,即使。坠:坠落。中伤:伤害。(2)重点词语:受辞,听取供词。本末:从头到尾的经过。而:表顺承。治:治罪。【参考答案】【乙】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挡掩护,可以凭借树叶隐蔽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蝉的时候,他便来摘了这片树叶。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斗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得见我吗?”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经过一整天,(妻子)于是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楚人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进了县衙门。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了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九)(2022秋·河南南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杞人忧天》)【乙】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①,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厅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②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③,由是瘳④平。——(《风俗通·怪神》应劭)【注】①大用羸(léi)露:因此而迅速衰瘦下去。厅事:官府治事之所。②门下史:汉代州郡长官自己选荐的属吏。因常居门下,故称。③夷怿:喜悦。④瘳(chōu):病愈。3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往晓之(明白,知道) B.若屈伸呼吸(你)C.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 D.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36.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37.【甲】【乙】两则故事中的主人公各有担忧,他们担忧的内容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概括。38.中国的寓言故事内容丰富,源远流长,结合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想一想,这些寓言故事都有哪些特点?【答案】35.A36.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37.甲文中杞人担忧将来有一天会天塌地陷,乙文中杜宣担忧的是一条蛇被自己喝到了肚子里。38.①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②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③故事性强,多虚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④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⑤“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任意两条即可)【解析】3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句意:就去开导他。晓:开导、告知;故选A。3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积块,聚积的土块;耳,罢了、而已;四虚,四方;亡,无、没有。3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甲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可知,杞人“忧天地崩坠”,即担忧天会塌地会陷;根据乙文“云畏此蛇,蛇入腹中”可知,杜宣担忧的是一条蛇被自己喝到了肚子里。38.本题考查寓言故事的特点。甲文主要写了杞人担心天塌地陷,在“晓之者”的开导下,杞人消除了顾虑,启发我们不要为缺乏根据的事,不必要的忧虑而担忧;乙文主要写杜宣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而迅速衰瘦下去,在应郴解释后而释然。启发我们不要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两则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但是富有启发性(教育意义),引人深思。寓言的类型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据此可知,寓言多运用各种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寓言”中的“寓”有“寄寓、寄托”之意,即将作者的所思所想寄托在故事中,让人从中有所启发。寓言的主人公:主人公多虚构,一切皆可入文,可以是人、物,如:狐假虎威等。【参考译文】【乙】我的祖父郴是汲县县令,他在夏至日请主簿杜宣喝酒。当时北边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弩,映照在酒杯里,形状就像蛇一样。杜宣看了又害怕又嫌恶,但又不敢不喝(我祖父请的酒)。当天,就胸腹作痛,影响饮食,因此而迅速衰瘦下去,用了各种方法医治都没有痊愈。后来,应郴因事路过杜宣家,便前去探望,问他发生了什么,(杜宣说)我害怕这条蛇,蛇被我喝进肚子里了。应郴回来后想了很久,回头看见墙上悬挂的弩,才明白杜宣生病的原因。于是应郴派门下的小吏用车拉着杜宣,又在同一个地方设宴招待杜宣,酒杯中仍然有蛇的影子,应郴对杜宣说:“这只是墙上挂着的弩的影子,没有别的怪异之处。”杜宣释然了,病也马上就好了,后来他官至尚书,掌管过四个郡,声名远播。(十)(2022秋·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人忧天《列子》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工之侨献琴(节选)刘基工之侨①得良桐②焉斫③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④焉。匣而理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B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逐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注释】①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是虚构的人物。②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木质疏松,轻而不曲,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③斫(zhuó):砍削。④吉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3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屈伸呼吸

未若柳絮因风起(《<世说新语〉两则·咏雪》)B.其人舍然大喜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行》)C.工之侨以归

一屠晚归(《狼》)D.易之以百金

静以修身(《诫子书》)4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B.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4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

玉应42.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1)这两则故事寓言,【甲】文中“杞人忧天”嘲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嘲讽的________________。但是纵观古今,这两类人有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2)【乙】文中为了让琴得到世人的认可,工之侨做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答案】39.C40.A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看觉,吃不下饭。B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41.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42.(1)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那些并不看重真才实学,只重视虚名的人;对事物认识不足(不全面)(2)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解析】39.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你\动词,及,比得上;B.动词,放开,释放\动词,舍弃;C.都是动词,回去;D.介词,用\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故选C。4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亡,同“无”,没有;寄,寄托;废寝食,吃不下饭,睡不首觉。(2)莫,没有;然,这样;图,计划;与,一同。41.考查断句。句意: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分析句意可知,“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是先后发生的三个动作。“金声而玉应”中“鼓之”后发出的声音。故断句为: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42.(1)考查分析文本主旨。甲文中,天本来就不会崩塌,地也不会陷落,但杞人却因此而“废寝食”,非得有人开导他以后才“舍然”,由此可知,本文主要嘲讽了那些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或根本就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乙文中,因为不古老,乐官就退还不收。工之侨将琴做旧以后再献上去,就成了“希世之珍”,其实琴还是那张琴,只是外表多了一些古老的装饰。所以本文嘲讽了那些不看重真才实学,只重视外表和虚名的人。甲文中的杞人对天地认识不全面,所以才会忧虑。乙文中的乐官对琴认真不全面,所以才会对同一张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所以这两类人的共同点是对事物认识不全面。(2)考查筛选信息。根据“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直接提炼可得。【参考答案】【乙】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十一)(2022秋·山东烟台·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①牖(yǒu):窗户。②施(yì):延伸。③还(xuán):掉转。4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