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说明文阅读(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结构
能够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及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教学目标1.2.
3.能够准确分析文章结构及说明顺序。
授课内容要
※知识精讲
说明对象的特征
时间随序
说明顺序(空间I解
,遢勘陋序
(-)近年说明文考查
2020年《植物也“聊天”》
2019年《上海是怎么来的?》
2018年《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一一斑马线》
2017年《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2015年《面条》
2014年《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2010年《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2009年《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2008年《深层海水的作用》
(二)考查的题型及知识点
1.字音字形:18年、15年
2.词语或回线句在文中的含义:20年、17年、15年、14年、08年
3.概括题(分条阐述):20年、19年、18年、17年、15年、14年、09年、08年
4.说明方法:19年(选择题)、18年、14年、10年、09年、08年
5.关联词语、词语填空:10年、09年
6.说明文语言:20年、19年、17年、10年
7.思路结构题(材料放在哪一段):15年
8.段落互换:19年
9.拓展题:18年、17年
2020年新题型
⑤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将罗
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
声信号在发生作用。
17.第⑤段还需要加入下面的例子,请说明理由。(4分)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
【答案】
评分说明:例子概括;指出不同国别;指出不同的物理信号;说明效果。
【答案示例】这个例子写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电信号,与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发现一一植物能发出声信
号,是不同国家的研究成果,属于两种不同的物理信号,添加后使说明更充分、更科学。
【17题详解】
这算是一个新题型,之前常见的是句段归位,删除内容,这里增加内容也是按照先概括材料,然后思考与第五段“植
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要讲内容的关系,原文已经举了一个声信号的例子,
这里再举电信号的例子,原文是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这里是英国研究人员的发现(类似议论文采用不同国别,
不同职业、身份的事例更充分论证论点),使说明更充分、更科学,也能在结构上照应本段首句的总括句。
(三)说明对象的特征
事物性说明文的特征多为外部特征,事理性说明文的特征多为内在特征。
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性质(软硬、冷热)、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
功用(广狭、正反)
方法:看标题(修饰、限制成分);抓关键句(即含有许多能提挈、收束全文或文段的语言信息,常出现在开头部
分或结尾处,也有在承上启下的中间);若无关键句,归纳各段段意,总体分析后概括;借助说明方法的分析。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表现为从古至今、具体日期等的依次推移。另:介绍制作过程的程序,一般用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说明事物形状、构造或参观建筑物,表现形式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远近,表现为视线、方位的依次
转移。
3.逻辑顺序:
阐释事理,表现形式有:原因一结果,主要一次要,现象一本质,简一繁,整体一局部,一般一特殊,概括一
具体等。
注:有的说明文不单一用一种说明顺序,答题时注意题目问法,要选择主要的说明顺序。
※例题解析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淞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松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窃窕,欲舞高寒阙。
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淞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
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淞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
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⑤形成雾淞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甲】其次,雾淞的形成要求天
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
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
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丁】大风是雾淞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
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淞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
华成雾淞提供保障。
⑥雾淞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却雾滴(低于0。。的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
叫粒状雾淞(或硬淞),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淞(或软淞),
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淞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
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淞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
为雾淞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淞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淞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淞时负氧离子
每立方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淞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淞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淞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
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淞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淞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准备,
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作者张敏,有改动)
1.选文从雾淞外表的美说到雾淞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淞内在的,运用了
说明顺序。
【答案】通透灵动"优秀品质”逻辑
【解题思路】概括说明文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然后看文章具体介绍说明这个对象哪个方面,包括事物的
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可以在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
等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作答。本题结合文章第3、7两段筛选出雾淞特点的词语作答即可。最后再总结
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技巧点拨】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及辨识方法:
说明顺序语言标志
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说明事物发展、演变,如: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
顺序、程序顺序。
空间顺序表方位的词,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远到近等等,都可相反来。
逻辑顺序以思维的规律为序,如:主一次、浅入深、原因一结果、现象一本质、特征一用途、一般一个
别、概括一具体、整体一局部。
2.说明文的说明结构辨识方法:
(1)找富有特征的词
如有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或将说明对象分为几类,这些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情况下是并列式。如有能够表示层次、
现象本质、结果原因等反映递进关系的词,可考虑是递进式。如出现像“先”“再”“接着”等表示时间发展顺序
的词可考虑为连贯式。
(2)抓住关键句子
关键句作用
中心句中心句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所在,可以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的整体,进而把握文
章的结构。
过渡句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上下文。
段首句说明文的开头一般有引出说明对象,引起下文,或从总体上介绍说明对象的作用。
除了首句外,说明文中其他段落的开头的句子也很有借鉴意义,有的时候会出现句
式相同的情况。有的时候几个段首句的总和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总结句总结句的作用和中心句一样,而且位置明显,便于掌握。
(3)逐段概括法
逐段概括法,这是理解文章结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概括各段大意,将相同的内容归并到同一层次,再将全文
内容联系起来,从各层次内容的关系来看,就能非常清晰地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这种方法对任何说明文都适用。
另外,理解说明文的结构,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来判断。如事物说明文一般用总分式、并列式结构,事
理说明文一般用递进式结构。总之,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不可生搬硬套。
2.第6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
【答案】(最新考纲还没下来,不确定21年中考需要掌握哪些说明方法,可以先稍微了解一些新说明方法)
①分类别、下定义;②介绍了雾淞的形状及分类,让读者对雾淞的认识更加明晰。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
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第6段运
用了分类别和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介绍了雾淞的形状及分类,让读者对雾淞的本质特点有了更加明晰的
认识。
【技巧点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答题重点:
说明方法答题重点
举例子列举了……,具体生动(真实准确有说服力)地说明了……,易于读者理解。(基本特点+基
本内容)
分类别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让读者清楚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把……比作……,具体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特点。(说明事理要加入“易于读者理解”)
列数字列举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作比较拿……和……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
物的特征或事理。
歹(]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作引用引用了…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充实。(可根据实际酌情加答“权威性
和说服力、引出说明对象、加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等)
※巩固练习
(-)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21年奉贤一模
海水只例帆成吗?
①茫茫大海,碧波荡漾,海洋是地球水资源的故乡,但海水会让口渴者望而却步,因
为它含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盐,尝起来又苦又涩又咸。
②?科学家做过估算,海洋中所有盐类的总重量达到5亿亿吨。人类厨房中的必备品一一
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海水诸多盐类中最主要的一种。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如果把
全世界海水中的氯化钠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有120多米厚。除了氯化钠,海洋中还含有碳酸镁、氯化钙以及其他
各种金属元素的盐类,它们的平均含量只有氯化钠的三分之一,但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也有40米厚。所以,海
洋是名副其实的“大盐库”。
③其实,原始地球的海水源自于冰质彗星,水质还是挺“纯”的,它的味道应该像矿泉水一样可口。那么,海
洋中的盐是哪儿来的呢?科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基本已达成共识。
④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运动和循环,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海水蒸发到空气中,这些水蒸气升上天空,溶解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变成微酸的雨滴落到陆地的每一个角落。“酸雨”将溶解的矿物质和金属离子(包括氯离子和钠离子)
带进江河中,最后汇入大海。就这样,蒸发掉的水分绕了一圈,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
上的盐分。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雨水每年会将大约2.25亿吨盐注入海洋,而海洋盐分的90%
是由“雨水循环”贡献的。
⑤“雨水循环”并不是海洋盐分唯一的来源,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在默默“付出”。在海底地壳的裂口处会
出现火山和热液喷口一一海水沿裂隙向下渗流,受岩浆热源的加热,形成了喷发的热泉。当新鲜的熔岩从海底的火
山中涌出时,热的岩石与咸海水发生反应,会溶解其中的一些矿物质,热液喷口则会直接将含盐的热液灌注到海水
中。数十亿年的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分越积越多,海水也就越来越咸了。
⑥既然海水中已经含有那么多盐分,而且盐分还将源源不绝地进入海洋。那么,海水会不会没有限度地“咸”
下去?科学家发现,海洋有各种能降低含盐量的奇妙方法,使海水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⑦首先,化学反应对降低含盐量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雨水将盐分注入海洋,海水中可溶性物质的
浓度会越来越高。当盐分的浓度达到饱和后,过饱和的盐分将会析出、结晶或者相互结合成不溶解的化合物,然后
沉入海底,变成岩石。另一方面,海底熔岩会与溶解的盐离子发生反应,将它们从水中移除,海底某些粘土和含氢
矿物就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
⑧“还盐归地”也是降低海水含盐量的方法。当台风季节降临时,狂风巨浪会把海水卷到陆地上,溶解的盐分
也随海水上岸,散布在沿海陆地。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变迁后,有些海湾地带,由于地壳的升高与海洋隔断成为内陆。
这部分的海水逐渐被蒸发掉,留下大量的盐类物质。另外,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了稳定的淡水,
也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
⑨如今,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注入海洋的淡水越来越多。所以,相比较于海水变咸,“海水是否会
变淡?”反而成了科学家们更关注的问题。
13.结合上下文,在第②段横线处填上一个疑问句:?(2分)
14.阅读第②-⑧段,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
‘海洋是名副其实的“大盐库”
____m____
海水只会越来越咸吗?<r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海洋有降低含盐量的奇妙方法,“还盐归地”能降低海水的含盐量
L⑶
所以,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
15.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3分)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洋中碳酸镁、氯化钙的平均含量是氯化钠的三分之一。
B.海水中氯化钠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
C.“酸雨”可以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海底粘土和含氢矿物都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
17.第④段和第⑤段能否调换顺序?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13.大海中的盐有多少呢(2分)
14.(1)海洋中盐的来源(2分)
(2)化学反应能降低海洋的含盐量(1分)
(3)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的淡水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1分)
(4)海水不会无限度地咸下去(或:海水的含盐量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2分)
15.列数字(1分)(1分)准确地说明了“雨水循环”是海洋盐分的主要来源。(2分)
16.B(3分)
17.不能。第④段和第⑤段都在说明海洋盐分的来源,第⑤段首句是承上启下句,该句的内容决定了④⑤两段内容
的先后顺序;另外,第④段说明的是“雨水循环”是海洋盐分的主要来源,④⑤两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排列
的。(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21年嘉定一模
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
王欣
①享受着人工智能带来便捷的同时,人们常不无担忧地问: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它会不会像《黑客帝国》
中的矩阵一样,成为人类的统治者?
②人工智能(简称AI)的传说可以追溯至古埃及,真正崭露头角则是在20世纪。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
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了AI这个概念,试图模拟和拓展人类的智能并应用于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1959
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1962年,第一台搬运机器人诞生;1965年,第一台具有声光“感觉”的机器人诞生;
1966年,第一台聊天机器人诞生……机器人成了人工智能的代表。其实工厂里的智能机器、家庭中的智能家电、
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等都是人工智能的杰作。
③AI真的具有智能吗?毫无疑问,计算机可以进行计算,它的所有智能都建立在计算这种功能之上。丛AI而道
战胜人类的围棋高手为例,AlphaGo存贮了很多棋谱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每一步棋输赢的概率,知道最有可能获胜
的下一步棋。它没有创造出前人没有过的下法,也没有战胜对手的主观愿望,可是它的每一步棋都是高手的真传,
这样的优势积累起来足以令人类的个体望尘莫及。
④人工智能据说也可以写诗,只要给它足够数量的文字资料作为语料库,再通过编程让它从语料库里选择一些
文字按照一定的原则排列组合,就变成了一首诗。乍一看,这些诗像模像样、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细细推敲就觉
得不俭不类,无法承载人类的情感与理性。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工智能的诗作流传,可见在创造性的领域,人工智
能想:i上人类还遥遥无期。
⑤为了让人工智能变得更聪明,计算机科学家不断向脑科学取经。如果把大脑的信息处理比喻成一个黑箱,有
信号的输入,有信号的输出,输入和输出之间是神经网络的信号传递。计算机矩阵破解了这个黑箱的输入信号和输
出信号,用矩阵中的点来模拟神经元的发放频率,用矩阵中的线(公式)来模拟神经元的整合规律。计算机矩阵看
似庞大复杂,其实远比人类大脑简单和单调。计算机矩阵通过一次一次地拟合,确实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输入一输出
之间的联系模仿得比较逼真,主要集中在感觉输入一运动输出这样的反射性活动方面。可见在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
思维、推理、联想等脑的高级功能领域,计算机可以说是无从模仿。
⑥人们最担心的一点就是:人工智能会不会拥有自我意识,有朝一日反抗人类?对于这个想法,相信绝大多数
脑科学家会报以一声苦笑。什么是自我意识?脑科学目前对这个问题一筹莫展,在未来漫长岁月中,能够把自我意
识相关的神经回路、神经递质弄清楚就不错了,至于这些物质是怎么变成精神的?在哪一个层面,那些电流、那些
化学物质就形成了可以驰骋古今、纵横四海的意识?这是比黑洞还要深奥的秘密。
⑦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是:就让人工智能在运动控制、计算、识别的方面发挥所长吧!至于情感、意志、决策、
想象、创造这些方面则交给人类来做。人类不应该害怕被机器超越,人类要不断超越自己——不要让人性的弱点被
AI放大,无休止地破坏和改变自然,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
(选自《科普时报》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神经生物学方向博士)
13.第④段加点词“不伦不类”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14.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2分)
15.根据文章第②一⑥段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
<人工智能的历史发展过程。
⑴
人工智能会
超越人类吗〈「在创造性的领域,无法承载人类的情感与理性。
人工智能无法J
超越人类⑵
⑶
16.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运用设问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同时也引出了说明对象。
B.第④段写人工智能创作的诗作不可能流传,细细推敲显得不伦不类。
C.第⑤段中“黑箱”是指大脑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神经网络信号。
D.全文流露出作者对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深切忧虑,提醒我们保持警惕。
17.以下这段文字放在文章哪两段之间最恰当?(填写选项)请阐述理由。(5分)
A.第③段与第④段B.第④段与第⑤段
C.第⑤段与第⑥段D.第⑥段与第⑦段
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类,机器人可以微笑,也可以说出“我爱你”这样的话语,可是它毕竟是硅晶和金属制作
的,不是生命有机体。只是当机器人的外形看起来和人类极为相似的时候,当它的语言通过图灵测试令人类真假难
辨的时候,人们该如何对待它们,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13.(2分)人工智能通过编程将文字按一定原则组合起来的诗经不起推敲,显得不规范(无
法承载人类的情感与理性)。
L4.(2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工智能的所有智能建立在计算的功能之上这一特点。
15.(6分)(1)人工智能的所有智能建立在计算的功能之上,令人类个体望尘莫及。(2分)
(2)在人脑的高级功能领域,计算机可以说是无从模仿。(2分)
(3)人工智能(几乎)不会拥有自我意识。(2分)
[6.(3分)A
L7.(5分)D(1分)这段文字写人工智能不是生命机体,但人们需要面对它的语言通过图灵测试令人类真假难
辨这一棘手问题。(或人工智能模拟人类极为相似时给人类带来的困扰)。这个问题紧承第⑥段人工智能几乎不会
拥有自我意识,作者由此而提出的。第⑦段紧承这段文字,并对这一棘手问题给出了明智的答案。(4分)
(三)寻找发掘脑的潜能
(美)达罗•A•特雷费特
①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患者是老年痴呆或头部受到严重撞击或其他脑损伤的人,患病后突然表现出接近天才的
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但参加克莱蒙斯的个人雕塑展,
看法开始发生改变。婴儿时期的他聪明伶俐,3岁时一次意外摔倒脑部受损,其认知发展骤然减缓,在语言学习方
面出现了严重障碍。此后他却拥有了一项非凡的技能,能够用手边任何材料进行雕塑,可以照着杂志上马的照片,
在半小时内塑造出一件惟妙惟肖的复制品。
②兴趣令我开始在医学文献中查找这方面的报道。到2010年,我收集记录了全世界319起知名的“天才”案
例,其中有32例是属于后天获得的。神经学家米勒的研究工作也在我的收集之列。1996年,米勒开始研究最早的
12个病例。这些病例均患有一种名为额颗叶痴呆(FTD)的退行性疾病,患者都是老年人,在认知、语言等方面出现
严重的障碍和病态行为,但同时平生第一次展露出了超凡的音乐或艺术才华。
③从米勒的研究看,FTD患者的受损脑区通常是大脑左前颗叶及眶额皮层,受损后导致患者出现一些病态的异
常行为或认知、语言上的缺陷。正常情况下,上述两个区域会抑制位于大脑后部、负责处理眼部信号的视觉系统的
神经活动。患者左前颗叶和眶额皮层可能无法发出抑制性信号,从而让个体获得了全新的艺术敏感性。于是大脑就
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处理视觉和声音,患者的艺术敏感性或其他创造力便释放出来。
④大量研究表明,因意外造成脑损伤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可能缘于大脑某些区域活动减弱和某些区域的活动
增强。这涉及大脑损伤之后(以左脑受损最为常见,类似于米勒收集的FTD病例)的一系列事件,我称之为“3R过
程”。该过程始于“募集”,这个步骤主要发生在大脑皮层仍旧完好的区域,比如右脑,这里的大脑活动会增强;
接着就是“重连”,也就是大脑会在以前没有形成神经连接的区域间建立起新的连接;最后就是潜能的“释放”,
因为新的神经连接会使某些脑区的活跃程度升高,以至于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能力被释放出来。
⑤至此,关于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无论对于FTD患者还是意外脑损伤的人,我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这并
不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而是后天获得的。通过一个简单的推导就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并进一步产生新的结论:可以
从每一个健康人的身体内开掘出一些接近天才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很显然,问题的关键是能在无需患病或遭受
脑损伤的情况下,释放人体内被封印的才华。
⑥研究人员让自愿者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九点谜题。要求将三点一排,总共三排的点用四条直线连
起来,途中不能抬笔或有折返线。一开始,29名自愿者没人能够完成这项任务。对他们进行“假”刺激(仅安放
电极但没有释放电流)后,仍然束手无策。释放电流后,约有40%的自愿者,成功完成了这项任务。他们似乎一下
子就知道了他们以前不知道或者没学过的事情。这便是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它通过产生一种极化电流,减弱左脑
与感观输入、记忆、语言以及其他脑功能相关的部分脑区的活动,同时增加右脑(主要是右前颗叶)的活动。
⑦无论哪种类型,对于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这些才能和知识肯定是以
某种方式通过遗传而来的。在生命之初,我们并非一张白纸,大脑可能便预装了一套“系统”,帮助我们处理眼睛
看到的东西,或是理解音乐、艺术或数学方面的“内在规律”。只是,“天才”比一般人更“擅于”开发和利用那
些与生俱来的才能。
⑧让目前还不是“天才”的人释放创造潜力的可行性途径有哪些,如何掌握一系列大脑神经运作的生理机制,
便成为关键。
⑨要重塑大脑并发挥人的潜能,冥想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刻苦练习亦可获得某项高超的技能;之外就是科学技
术的参与。我们需要掌握当某些大脑回路的功能受到激发或抑制时,神经元会建立怎样的连接,进而“破译”大脑
活动与突然显现的才能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在患者活动甚至进行创造性活动时能够对其大脑状况进行观测。与
此有关的实验正在加紧进行中。可以预期,不远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那卓越的创造性和特殊的本领就会被轻松发掘
出来,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天才”梦想。
1.依据选文,简要解释什么是“获得性学者综合征”。(3分)
2.第③④段均说明患者生理变化机制,你认为能否去掉其中的一段?为什么?(4分)
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答案】
1.①获得性学者综合征即老年痴呆或头部受到严重撞击或其他脑损伤的人;②认知、语言等方面出现严重的障碍和
病态行为;③但患病后突然表现出某种接近天才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评分:只答出①②或者①③意思的得2
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不能。因为两段说明对象不同:前者为FTD患者,后者为因意外造成脑损伤的患者。说明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
说明FTD患者脑部受损后,艺术敏感性或创造力释放出来的原因,后者侧重概括因意外造成脑损伤的患者脑部生理
变化的3R过程。评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3分,其中答对说明对象1分,答对说明侧重点2分。共4分。意思
对即可。
3.示例一,作诠释,如第④段在说明意外脑损伤脑区生理机制时,对“募集”“重连”“释放”进行了诠释,过程
清楚,特征鲜明,通俗易懂。示例二,举例子,如第①段通过克莱蒙斯的表现,真实、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获得性
学者综合征的病征。示例三,列数字,如第⑥段列举了释放电流后,自愿者成功完成九点谜题的数字,说明经颅直
流电刺激技术的效果,具体准确。评分:举例、方法、作用各占1分,共3分。举出例句分析或概括说明均可。只
举例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四)
①动物大都有自己的窝,鸟类也不例外,大都有自己的巢。古代诗人常以归鸟返巢比喻久客思归的心情,如“鸟
宿池边树”,“倦鸟思归林”。而“鸟宿树”,“鸟归林”。是因为在树上或林中,有鸟儿的巢窝。鸟归巢,犹如
人归家,是它获得家庭温暖和休养生息的场所。
②鸟巢的产生,远比人类住屋的产生为早。远古时代的人类,就是受了鸟巢的启示,才开始从穴居山洞和荒野
移到树林高处栖身,以避免野兽的袭击和侵害。鸟类筑巢的技术是异常高明的。有人说,如果把自然界中奇特建筑
排一个名次,那么鸟巢的奇特多样和精美灵巧,一定能名列前茅。
③一般的鸟巢,都是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
④造巢技术最高明的是那些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北美绿鹏的巢象一个小篮,挂在横空的树丫上,
黄丽鸟的袋形深巢,险悬在细枝的末梢;马来西亚的绿色阔嘴鸟,编一条长绳,把它们精致的巢挂在林中池边的树上,
褐雨燕的巢,更为奇异。它们造巢原料是使用自己的唾液,再加上羽毛和海藻,将巢筑造在石崖上,坚硬而牢固。
为了造一个直径2-5厘米的小巢,有时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其中以唾液为主的金丝燕巢,采集后就是我们熟知
的名贵中药和佳肴——燕窝。
⑤我国无论老幼妇孺,都熟悉衔泥筑巢的家燕。汉乐府诗就有“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的诗句。民间还有
“燕子来巢,吉祥之兆”的说法。家燕筑巢的本领,是非常高超的,堪称鸟类中出色的“建筑师”。它们在池塘边、
田边、地头等湿泞的泥土上,啄一口混着杂草根的湿泥便飞回选定的巢址,在路上湿泥混合着唾液,使泥料更加黏
稠,吐出的泥丸被风一吹很快就变得坚硬而结实。家燕的窝像半个饭碗,上面的口敞着,窝里铺着柔软的羽毛、软
草、松针等细软物。唐代樊晦所作《燕巢赋》这样描述燕巢:“垒轻蕊而矜暖,布重泥而讶湿,迹似连球,形如聚
粒。”这是很贴切的。
⑥鸟儿为什么具有筑巢的本领呢?
⑦动物学家认为,鸟巢的始创,显然与鸟类繁殖后代的需要紧密相关。比如燕鸥在开始求爱时,雌鸟会以胸部
为轴心擦着地面旋转,雄鸟则双翼下垂,绕着雌鸟不停地奔走。这样雌鸟很快就在沙地上挤出一个浅碟形的沙窝,
成为它们的新居,在其中产卵孵化。当然,许多鸟巢比这复杂得多,但其起源都是为了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能安
全地繁殖后代。
⑧鸟类的筑巢行为,还受到本身生理上变化(如内分泌周期)的影响。多数小鸟的巢,通常需花一星期左右筑
成。而歌雀由于内分泌周期短,急需寻求配偶,可以在三天内急速完成一个很不错的巢。
⑨鸟造巢,人们总以为是生而知之的,是天生的本领。有这样的事例:有一批第五代织巢鸟,虽然它们前四代
都困在樊笼中从未筑过巢,但这第五代在获得筑巢材料后,就能无师自通地筑出鸟巢,而且工艺之精巧并不比野生
的同类鸟筑的巢差。但是,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做过一个试验,他把一只小野鹤鸟捉来进行人工喂养,与亲鸟完全
隔离。等它长大后,由于没有看到过亲鸟筑巢,因此,给它一些树、枯草,它只会胡乱堆在一起,筑不成巢;而野
生鹅鸟却是一种很会筑巢的鸟。看来,鸟类也并非完全是天生就会筑巢的,有的也需要一个后天的学习过程。
1.阅读文章1-5段,分析鸟类筑巢的“天才”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鸟类的筑巢?
【答案】
L①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或自己的羽毛等做成,能适应环境。②鸟巢不仅坚硬结实而且奇特多样、
精美灵巧。
2.鸟类筑巢产生的历史;鸟类筑巢的取材;鸟类筑巢的技术;鸟类筑巢的原因。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二段中的“那么,鸟巢的奇特多样和精美灵巧,一定能名列前茅”,可得奇特
多样,精美灵巧;根据第三段“般的鸟巢,都是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可得就地取材,能适应环境。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本文第一段和第二段介绍了鸟巢产生的历史。第三段到第五段介绍了鸟巢的
取材和筑巢的技术。第六段到第九段介绍鸟类筑巢的原因。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b5题(20分)
华夏大地一竹子的乐园
①纵览世界竹子格局,亚洲是竹子的福地,中国尤其得天独厚,而在其他大洲,竹子的面积和种类都十分有限。
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说到底,这是由竹子的“私密生活”的特性来决定的。只要有合适的生长地区,它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非常
强大;但同时它们也很敏感,对水分、温度和土壤都很挑剔。竹子的地下竹鞭体系和竹根都很浅,若想除掉一片小
竹林,只要用锋利的刀或铲切开根茎,铲到地下三四十厘米,就能把整片竹林''越港"。这种鲜明的“浅根性”也
加强了竹子对环境的“挑三拣四”。
③首先来说水分,一般来说,竹子生活在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的地区,如果年降水量低于600毫米,竹子
就难以自然生长了。水分对于竹笋的孕育、萌发以及拔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出笋期如果降水不足,新笋的出笋
率和成活率会急剧降低。所以我国竹类植物自然分布的北界在北纬35°,是跟降水量有很大关系的。
④与此同时,竹子对温度的要求也很高。如毛竹在土壤温度达到8-10℃的时候开始萌动,到10-15℃的时候开
始长出竹笋,高于16℃之后就不再有竹笋冒出头了。所以在关键时刻,少许的冷热不调也可能会大大影响竹林的
生长繁殖。
⑤至于土壤,竹子也要挑挑拣拣。它们往往更青睐山地中红色的土壤——偏酸性,氮和磷丰富,质地比较疏松,
有利于竹鞭伸展手脚,也能为竹子的快速生长提供营养保证。
⑥竹子的这种“挑剔”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实证。浙江天目山是我国南方竹资源集中分布区之一,这里的安吉
竹海盛名在外,是我国著名的“竹乡”。不过,细细观察天目山竹海的分布特点,就会有有趣的发现——天目山山
区是个马蹄形盆地,前有丘陵做屏障,背有高大山体的马蹄形构造,形成相对湿度高、避风、温暖的“内陆良港”,
特别适合毛竹子生长。而在它一旁海拔稍高处如700米以上的山坡上,地形屏障作用减弱寒潮和大风危害较重,这
里的竹子就明显矮小衰弱,难成气候。
⑦而必须要提到的是,竹子一旦主场作战,形成竹海后,就会反过来影响小环境,不断营造和强化属于自己的
生命乐园——茂密的林冠和连片密集的群体结构,可以调节近地面大气温度,保证了竹子本身的生长优势。对一般
的灾害性天气如旱涝、高低温或热带风暴等都有较强的抗逆性。
⑧由也可见,竹子对中国有着浓重的情愫,它用其强势的个性筑造了自己的生命乐园。
L第②段加点字“颠覆”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
2.联系全文,具体表述竹子对环境“挑三拣四”内容有(6分)
(1)
(2)
(3)
3.第⑥段画线句子不能删去的理由是(4分)
4.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地理环境最适合竹子生长。B.竹子生长对水分和温度很“挑三拣四”
C.竹子对一般的灾害性天气有抗逆性。D.中国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竹子的挑剔。
5.联系全文,第⑧节加点字“此“指代内容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
【答案】(20分)川沙中学南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同第一教育署)
1.把整片竹林铲除(毁坏、毁灭)(3分,意对即可)
2.(1)竹子生活在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的地区,如果年降水量低于600毫米,竹子就难以自然生长了。(2)
竹子生长对温度要求也很高,少许的冷热不调也可能会大大影响竹林的生长繁殖。(3)竹子更青睐山地中红色、
偏酸性,氮和磷丰富,质地比较疏松的土壤。(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3.将海拔稍高处的山坡与天目山区地理环境作比较,说明竹子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4分)
4.C(3分)
5.(1)中国有着适合竹子生长的自然条件。(2)一旦形成竹海,就会反过来影响小环境,不断营造和强化属于自
己的生命乐园。(各2分,意对即可)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
①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誉中外的中华太极拳相传发祥于太行山下、黄河腹地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600多年前,陈王廷在秉承家传长拳的基础上,参考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拳经》、道家的《黄庭经》、中医的《经
络学》,创编了太极拳。其拳法以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的特点著称。
②此后的300多年中,太极拳在陈氏传人的不断改进下,日益完善。陈王廷后代陈长兴将太极拳创造性地发展
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陈长兴还打破了“太极拳不传异姓”的家规,教出了第一个异姓徒弟河北杨露禅。之后杨
露禅开创了河北杨式太极拳,从此太极拳开始走向全国,并逐渐演化成中华武术第一大门派。1978年,邓小平题
词“太极拳好”,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界各地于核能号。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③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
事物命名,例如金鸡独立、野马分鬃、双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象。
④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功,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太极文化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
之一,深受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太极”命名的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道法自然,
人们习练时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生命与大自然静静交流,在喧嚣的世界里,体会一份独特的
恬淡与宁静。
⑤几百年来,极具丰厚文化底薄的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太极拳也正用它那特有
的艺术性的语言,把我们的生活演绎得更精彩、更富有诗意。
(选文有改动)
1.从第①段看,太极拳拳法的特点是什么?
2.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开枝散叶”在文中的含义-
3.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
(3)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例如金鸡独立、双野马分鬃、峰贯耳等,形
意结合,生动形象。()
4.从第④段看,人们习练太极拳有哪些好处?
【答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1.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
2.传播
3.(1)列数字(2)作比较(3)举例子
4.强身健体,治疗疾病,体会独特的恬淡与宁静。
【解析】
1.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与提取。题目要求从第①段看,太极拳拳法的特点,很容易找到“其拳法以刚柔相济、
内外相合、快慢相兼的特点著称。”提取词语即可。
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
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文章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开枝散叶”本义指种下树苗后,树苗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这里
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极拳在世界各地的推广与广泛传播。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
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①“150多个”可知是列数字;②“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
内刚”是作比较,将太极拳与少林拳拳法特点的不同进行比较;③“例如……”可知是举例子。
4.这是一道理解文章内容和信息筛选题。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观全局,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语句,解题时要认
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
确表达。仔细阅读第④段的内容,根据“人们习练时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生命与大自然静静
交流,在喧嚣的世界里,体会一份独特的恬淡与宁静。”很容易提取到答案。
课后作业
(一)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
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
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
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
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
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
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
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450cm3,与黑猩猩相仿;
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m々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
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1.5X1014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
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
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
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
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
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
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
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仅仅拥
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⑧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
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
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群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
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
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
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思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
“文化棘轮效应”。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迪安通过研究
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却没有: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人。
⑨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托马斯,从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的软件购买与技术支持合同
- 服装销售店长下半年工作计划10篇
- 春季工作计划模板8篇
- 2025年度全球十大风险报告
- 创建文明城市倡议书范文合集九篇
- 员工辞职申请书汇编6篇
- 2025年高模量玻璃纤维布项目发展计划
- 新安江生态补偿报告
- 煤业企业调度室管理制度汇编
- 计划生育-妇产科教学课件
- 2024-2025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测试卷(教科版)
- 教育用地划拨流程
- 制造业智能制造工厂布局方案
- 体外诊断试剂-C反应蛋白(CRP)测定试剂盒(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临床评价报告-血清
- 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 人教版数学四上《大数的认识》说课稿
- 气胸讲课课件
- 2024年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手册15例
- 《植物营养学》课件
-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货源保障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