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课件透析考纲_第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课件透析考纲_第2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课件透析考纲_第3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课件透析考纲_第4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课件透析考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透析考纲·

明确方向——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能力要求解读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对高考考试做出原则性规定的文件。在2018年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历史考查的总体目标是: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上述目标具体要求的则是12条能力。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二、调动和运用知识4.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叙述5.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6.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三、描述和阐释事物7.客观叙述历史事实8.正确解释历史事物9.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四、论证和探讨问题10.发现历史问题11.论证历史问题12.独立提出观点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解读】此条要求实为对每一道试题首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一定的材料配合着一定的答题要求和方向,从解题的角度而言,即读懂题意,明确试题要考查什么?一般来讲,每一道试题的考查无外乎三个方面:此题考查的是什么知识,什么观点以及哪种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考试要求”也可能隐藏于每道选择题的题干或材料题的设问中。【示例】

(2017·全国卷Ⅲ·31)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C解析:C对: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展扫盲教育,故出现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补习班的场景。该绘画明显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这一社会现实。A错: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不符合该画的风格。B错:同一时期西方流行现代主义,其特点是与传统绘画相对立,绘画着重表现内心的“自我感受”,倾心于形式的新颖。D错:该作品内容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是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解读】什么是有效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图表、数据、图画、符号等。具体要求是考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寻找回答问题的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包括显性与隐性信息两种,显性信息一般指的是从材料中容易找到的,能推测出的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等一般史实类的内容都属于显性信息。隐形信息则是隐藏于材料中的不易看到的信息。例如,材料中有关事物的内涵、特点、本质等信息,则需要考生调动所学内容结合提供的显性信息归纳、概括得出。获取信息有两个要求:①关注“最大限度”,所谓“最大”就是穷尽材料中的有效信息。②注意“有效”的含义:每一道试题都有一个主题,提取的信息应该围绕试题的主题。同时提取的信息也能说明问题,即考生提取的信息对于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是有效的。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示例】

(2017·全国卷Ⅰ·33)D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表解析:D对:分析题干信息可知,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国民总收入提升的幅度大于工人阶级收入提升的幅度,意味着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A错:据以上分析可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没有同步增长。B错: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机器大生产。C错:此时英国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不能说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解读】此条能力是对上条的进一步递进,对此考试大纲提出三个不同层面的限定词:完整、准确、合理,这三项要求又和历史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息息相关。(1)“完整”强调对信息的使用应全面、多层次、多角度,尤其不要忽略材料中的隐形信息。(2)“准确”强调信息的使用应该符合试题的要求,即使用信息是有效的。(3)“合理”侧重强调技术层面的操作。①对信息的利用,应有一分信息说一分话。②应整合信息。所提取的信息不是随意堆放在一起,或者列出就完事,而是要将有效信息融合在一起,有理有据的论述清楚、论述透彻。③对信息的处理应该有逻辑、有层次、有序地展现。【示例】

(2017·全国卷Ⅱ·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A解析:A对: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反映了当时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及其影响力的增强。B错: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是在15、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C错:材料体现不出教会权威的提升。D错:新教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产生的,与题干时间不符。二、调动和运用知识4.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叙述【解读】此条是要求考生用已有的知识作为尺度和母本,以此检验、辨别、判断卷面给出的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是否准确和正确。对考题呈现的材料首先应具有辨别的能力。它包括两种类型的辨别。(1)呈现的材料属于“客观史实”还是属于“主观认识”。“史实”属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它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出现,也不以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故它具有唯一性的特点。“认识”是人看到、听到或接触到某一事物或现象之后,在头脑中的反映,包括解释、叙述等。因人所处的环境、条件、立场等各有不同,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认识也呈现着不同,故对历史的认识为多角度、多元化的。(2)判断材料的真伪或可信度等。辨别材料的真伪或可信度是处理材料的第一步。例如,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或者辨别历史资料的归属,即实物资料、文献资料还是口传资料等,从而为下一步材料的选取与处理做出准确的判断。【示例】

(2017·全国卷Ⅲ·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B解析:B对:材料中“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如《续湘山野录》和《涑水记闻》对宋太宗是否进宫就有两种不同的记载,由此可知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A错: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出土文物、史书记载、传说等方式呈现,A项说法过于绝对。C错:历史叙述有主观和客观成分,使用时应注意辨其真伪,C项说法过于绝对。D错:历史叙述有主观和客观成分,综合多种历史叙述也不一定能够确认历史事实。5.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解读】(1)历史叙述: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它的重要功能在于“传递”历史。这种传递,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也包括历史叙述主体个人意识的传递。所以,历史叙述本身是兼具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复杂过程。例如,对某一历史事物发展线索的理解,主要把握:①该事物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什么特征?②此事物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具有什么新特点?其发展趋势是什么等等。(2)历史结论:历史结论是指考生能够对某一件历史事物、某一种历史现象或一个历史概念等进行分解,找出其组成的各个因素,个别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剖析,并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示例】

(2017·北京卷·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C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解析:C对:1905年《定军山》被拍摄成电影,使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传统戏剧,传统戏剧在近代科技下获得新的传播形式。A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明代药物学巨著,它并不能说明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错:康熙帝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不代表全社会都关注西方自然科学。D错: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但这一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彻底解决。6.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解读】首先“历史现象”本身必须是客观的历史存在,不管它是历史的全面反映,还是一个侧面,但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应确凿无疑。“说明”主要是解释清楚、讲明历史现象;“历史观点”则要根据确实的材料,讲明某些历史现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此需注意:(1)运用的知识和信息应完全符合试题要求,即历史学科认识和说明问题的要素必须完整。(2)说明问题的目的是认识问题,所以运用知识和信息的落脚点应放在对问题的认识上。【示例】

(2017·海南卷·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D解析: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主要涉及继承问题,属于家族内部层面,而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礼器的使用,故A项错误;分封制度强调的是封邦建国,属于国家政治层面的制度,而材料只是涉及礼器的使用,属于社会礼仪规范层面,故B项错误;自商周以来,古代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等级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诸侯使用只有周天子才能享有的九鼎,诸侯的僭越破坏了礼乐制度对贵族日常行为礼仪的规范,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三、描述和阐释事物7.客观叙述历史事实【解读】“客观”强调的是对待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应实事求是,一是尽可能真实,还原其本来面貌;二是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认识、评价。因此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叙述应满足以下要求:历史事物产生的环境、历史事物构成的要素、历史事物的内部关系、历史事物的沿革状况等。其中正确反映历史事物的内部关系是叙述历史事物的主要部分,这种关系表现了事物的客观属性和存在意义。解析:C对:根据题干材料“与日交涉原则”“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太会讨论’”可知,这一运动发生于某一国际会议期间,这一国际会议在美国召开,故选华盛顿会议。A错: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5月4日,与题干时间不符。B错:巴黎和会召开的地点是法国巴黎。D错:开罗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埃及开罗。【示例】

(2017·天津卷·7)“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太会讨论’。津埠民众运动达到高潮。”上述史实发生于(

)A.五四运动期间

B.巴黎和会期间C.华盛顿会议期间

D.开罗会议期间C8.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解读】“解释”是指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当构建在历史学科中时,则体现在对历史特征的描述或解释应是多方面和多角度的。【示例】

(2017·海南卷·19)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解析:材料中石油生产国“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仅仅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包含观点的阐述及结论性的概括,因此属于历史叙述,不是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目的的解释,属于历史解释,选择D项符合题意。9.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解读】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意味着考生不仅要能认识历史事物的一般现象概括归纳出特征,还要透过历史表象,认识事物所反映出的根本特质或根本属性,这种正确认识来自对历史事物的严谨观察和动态思考。正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要把握两点:(1)一个历史事物或者一类历史事物,与其他历史事物最根本、最终的区别是什么。(2)决定这种区别的、具有稳定性的结构是什么。【示例】

(2017·北京卷·21)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B解析:B对:从题干“新发现”及图片中的罗盘和美洲的地图,可以判断出图片反映的是发现美洲新大陆,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而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A错:罗马帝国395年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当时罗盘针还没有发明。C错:智者运动宣告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与图片信息不符。D错: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不符合“新发现”和图片信息。四、论证和探讨问题10.发现历史问题【解读】“发现”包含两层含义:(1)第一次看到或找到。(2)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在历史测试中,其寓意经常是指后者,意即发现新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示例】

(2017·北京卷·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C解析:C对: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柳宗元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在唐宋时期得到极高评价;而在明代,人们更关注他的文学成就。联系所学分析,明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而作为思想家的柳宗元,反对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反对世袭特权等,因此在明代加强思想专制的时代背景下,世人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A错:材料没有涉及明代通俗文学的相关信息,通俗文学也不能左右思想评价。B错;柳宗元虽然仕途失意,但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在唐宋时期得到极高评价。D错:明代主要关注柳宗元的文学成就,而唐宋时期其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11.论证历史问题【解读】论证历史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历史观点的论证,历史学科的“观点”是指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对具体论证对象的评价。其特征一般为:(1)历史观点是根据历史事物产生出来的。故使用历史观点时,不能脱离历史事实空乏而谈。(2)历史观点是人的思维活动的产物,是人对历史事物的主观评价。因此,历史观点的形成会受到时代、环境、个人因素等影响。并且,对同一历史事实,由于人们的立场、利益、认识等不同,常常会形成不同的历史观点。而且,有的观点是正确的,有的观点可能就不一定正确,还有的观点可能比较片面等。(3)随着时代的发展、史实的丰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历史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或完善,有一些历史观点可能随之也会发生变化,有的更加完善,但也有的可能出现与之相反的认识。“批判”主要针对错误或者片面的历史观点,首先根据题意指明其观点的错误或片面之处,并写出相应的、正确的历史观点;其次用史实论证;然后在不能脱离该历史观点所在的特定的环境或者历史条件下进行批判。使用“借鉴”“引用”历史事物论证观点历史的时候,注意历史史实的正确、客观以及全面。【示例】

(2017·全国卷Ⅰ·26)表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C解析:C对:两部史书都记载了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及其结果。《旧唐书》提及“我师败绩”“不利而旋”,《新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