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智能栽培与高产管理_第1页
豆类智能栽培与高产管理_第2页
豆类智能栽培与高产管理_第3页
豆类智能栽培与高产管理_第4页
豆类智能栽培与高产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24豆类智能栽培与高产管理第一部分豆类智能栽培技术综述 2第二部分精量播种技术与高出苗率 4第三部分田间环境实时监测与精准灌溉 7第四部分氮肥施用优化与养分平衡 10第五部分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综合管理 13第六部分农机装备智能化与作业效率提升 16第七部分产量潜力挖掘与极限突破 19第八部分智能栽培系统可持续发展与推广应用 22

第一部分豆类智能栽培技术综述关键词关键要点【环境监测与控制】

1.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和空气湿度等环境参数,实现精准的灌溉、光照和温度调控。

2.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建立环境控制模型,优化作物生长环境,提升产量和品质。

3.远程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病虫害,降低生产风险。

【传感器技术与数据采集】

豆类智能栽培技术综述

1.物联网技术

*传感技术:安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实时监测豆类生长环境。

*无线传输: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蓝牙、ZigBee等方式将传感器数据传输至云平台或控制系统。

*数据采集和分析:云平台或控制系统收集并分析传感器数据,形成豆类生长状态的动态地图。

2.精准灌溉

*土壤水分监测: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自动启动或关闭灌溉系统。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根据豆类需水量精准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

*自动控制:控制系统根据土壤水分数据,自动调节灌溉频率和灌溉量。

3.精准施肥

*土壤养分监测:土壤养分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指导施肥方案。

*定量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豆类需肥量,采用滴灌或喷施方式精准施肥。

*自动控制:控制系统根据土壤养分数据,自动调整施肥频率和施肥量。

4.精准温湿度控制

*温湿度监测: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豆类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预警或自动调节。

*温控设备:根据豆类需温要求,采用空调、地暖、湿帘等温控设备调节环境温度。

*湿控设备:采用加湿器、喷雾系统等湿控设备调节环境湿度,保证豆类生长所需的水分环境。

5.病虫害监测与防控

*病害监测:病害传感器通过叶片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监测病害发生情况。

*虫害监测:虫害传感器通过虫害活动的声音、振动等信号监测虫害发生情况。

*精准防控:根据监测数据,系统自动触发喷施药剂、释放天敌等防控措施,减少农药使用。

6.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

*专家系统:将豆类栽培知识和经验嵌入专家系统中,为种植户提供栽培方案。

*决策支持系统:根据传感器数据、专家系统和气象数据,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

7.数据分析与预测

*大数据分析:对海量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豆类生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建立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预测豆类生长情况、产量、病虫害发生等,指导种植户及时采取措施。

8.自动化机械化

*自动化播种机:采用自动化播种机进行精量播种,提高播种效率和播种质量。

*自动化施药机:采用自动化施药机进行精准施药,减少农药漂移和环境污染。

*自动化收获机:采用自动化收获机进行高效收获,降低劳动强度和收获成本。第二部分精量播种技术与高出苗率关键词关键要点精量播种技术的优势

1.提高出苗率和苗齐度:精量播种可确保种子播深一致,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和根系发育,提高出苗率和苗齐度。

2.优化株行距,提高空间利用率:精量播种可以精确控制株行距,优化作物群体结构,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促进种子均匀发育:精量播种避免了种子过度密植或稀疏,使种子获得相对均匀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促进种子均匀发育,减少减产损失。

高出苗率的保障措施

1.选择优质种子:选择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确保种子发芽率高,提高出苗率。

2.适时播种:根据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习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避免播种过早或过晚导致出苗不齐。

3.播种深度适宜:不同的豆类作物对播种深度的要求不同,播种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出苗率,因此要根据作物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深度。

4.覆土细致,压实土壤:覆土要细致,压实土壤,以利于种子吸水发芽,防止土壤板结和水分散失。精量播种技术与高出苗率

引言

精量播种是现代化豆类栽培中的关键技术,它可以通过精确控制播种量和播种深度,确保种子均匀分布和出苗整齐,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精量播种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播种,精量播种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播种密度均匀:精量播种机可以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目标精确调节播种量,确保种子分布均匀,避免过密或过稀播种。

*播种深度一致:精量播种机采用轮式开沟,播种深度可精确控制,有利于种子快速萌发和根系发育。

*出苗整齐:播种均匀和播深一致,能保证种子出苗整齐,减少田间死苗、弱苗的发生。

*节省种子:精量播种可减少种子浪费,与人工播种相比,可节省种子10%~20%。

*提高产量: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有利于作物群体发育,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

高出苗率的技术措施

为了确保高出苗率,精量播种技术应结合以下措施:

*选择优质种子:选择颗粒饱满、发芽率高、纯度好的优质种子。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包括晒种、浸种、催芽等,可提高种子活力,加速萌发。

*土壤准备:播种前做好土壤耕整,确保播种层土壤疏松、墒情适宜。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播种深度:根据土壤类型、种子大小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播种深度。一般来说,豆类种子播种深度为2~5厘米。

*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播种方式、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播种量。一般来说,豆类播种量为每亩15~25公斤。

*播后镇压:播种后及时镇压,保持土壤与种子良好接触,利于保墒和出苗。

提高出苗率的具体措施

*打破种子休眠:对于具有休眠特性的种子,播种前进行打破休眠处理,如浸种、低温处理等。

*覆土保墒:播种后覆盖一层细土,厚度以1~2厘米为宜,可保持土壤墒情,促进种子萌发。

*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播种前后的病虫害,避免种子腐烂、幼苗受害。

*适时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对缺苗、弱苗进行补播或移栽。

总结

精量播种技术是实现豆类高产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采用精确控制播种量和播种深度,确保播种均匀和出苗整齐,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结合科学的种子处理、土壤准备、播种时间选择、播后镇压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出苗率,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部分田间环境实时监测与精准灌溉关键词关键要点田间环境实时监测

1.传感器技术:采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叶片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多源传感器,实时采集田间土壤、作物和气象环境数据。

2.无线数据传输: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如LoRaWAN、NB-IoT),将传感器数据实时传输至云平台或本地数据中心,实现远程监测。

3.数据分析与可视化: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和可视化技术,对田间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展示,为农户提供直观且有价值的环境信息。

精准灌溉

1.自动化控制:基于田间环境实时监测数据,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如阀门控制器、水肥一体机),根据作物需水量精准控制灌溉时间、水量和施肥量。

2.作物需水量模型:采用作物生理模型、土壤水分模型和气象模型,估算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为精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3.节水效益:精准灌溉可根据作物实际需水量进行灌溉,避免过度灌溉引起的浪费和土壤盐渍化,显著提升灌溉水利用效率。田间环境实时监测与精准灌溉

环境监测

田间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对以下关键环境参数进行监测:

*土壤水分含量:使用土壤水分传感器,精确测量土壤水分含量,以确定灌溉需求。

*土壤温度:使用土壤温度传感器,监测土壤温度,对根系生长至关重要。

*空气温度:使用空气温度传感器,监测空气温度,影响蒸腾速率和作物产量。

*空气湿度:使用空气湿度传感器,监测空气湿度,影响蒸腾作用和作物蒸腾需水量。

*光照强度:使用光照强度传感器,监测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和作物生长。

*降水量:使用雨量计,监测降水量,以调整灌溉计划。

精准灌溉

基于实时环境监测数据,精准灌溉系统可以动态调整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实现以下目标:

*优化水分利用效率:根据作物需水量精确灌溉,避免过度灌溉或水分胁迫,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提高产量:确保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生长,促进根系发育,提高产量。

*节约水资源:仅在作物需要时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

*减少肥料流失:精准灌溉可以减少过量灌溉造成的肥料流失,保护环境。

系统组成

田间环境实时监测与精准灌溉系统通常由以下组件组成:

*传感器网络:监测田间环境参数的各种传感器。

*数据采集器:收集传感器数据的设备,将其传输到中央系统进行处理。

*中央控制系统:接收和处理数据,根据预编程的算法确定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灌溉系统:根据中央控制系统的命令,控制灌溉阀门或喷头,执行灌溉任务。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收集的环境数据和灌溉操作信息会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供以下功能:

*历史数据查询:查看特定时间段内的环境数据和灌溉决策,用于趋势分析和性能评估。

*数据可视化:以图表或地图的形式显示环境参数和灌溉操作,便于理解和决策。

*作物生长模型:集成作物生长模型,根据环境数据预测作物需水量和生长状况,优化灌溉管理。

效益

田间环境实时监测与精准灌溉系统的效益包括:

*产量提高:通过优化土壤水分条件,提高作物产量。

*水资源节约:通过仅在需要时灌溉,减少水资源使用。

*肥料利用率提高:通过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劳动力减少:通过自动化灌溉任务,减少劳动力需求。

*环境保护:通过减少过度灌溉和肥料流失,保护环境。

案例研究

一项在干旱地区进行的案例研究表明,实施田间环境实时监测与精准灌溉系统后,大豆产量提高了15%,灌溉用水量减少了30%,肥料利用率提高了20%。

结论

田间环境实时监测与精准灌溉系统已成为现代豆类栽培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优化土壤水分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该系统能够显着提高产量、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随着技术的发展,预计该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普及,为豆类可持续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第四部分氮肥施用优化与养分平衡关键词关键要点豆类氮肥施用与养分平衡

1.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特性,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

2.根据土壤氮素含量和豆类品种调整施氮量,避免氮素过量或不足。

3.施氮时期应分次进行,前期促生根瘤,后期补充营养。

豆类磷钾肥合理施用

1.磷肥施用注重根系发育和荚果形成,前期和结荚期追肥。

2.钾肥促进养分运输和蛋白质合成,前期和中后期追肥。

3.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豆类生长状况,科学制定施肥方案。

豆类钙镁肥补充

1.钙肥促进豆荚发育,减少落花落荚,中后期追肥。

2.镁肥促进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合成,前期追肥。

3.缺钙或缺镁时,叶片表现出相应症状,及时补充。

豆类中微量元素施肥

1.豆类对硼、钼、锌等中微量元素需求较高,适量补充提高产量。

2.缺硼导致花期不正常,缺钼导致根瘤固氮能力下降。

3.叶面喷施或根部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豆类生理需求制定施肥方案。

豆类叶面肥应用

1.叶面肥可快速补充养分,尤其是在豆类生长后期。

2.选择速效、全营养的叶面肥,提高养分吸收利用率。

3.根据豆类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制定叶面肥施用方案。

豆类微生物菌肥应用

1.豆科根瘤菌菌肥接种,增强根瘤固氮能力,减少氮肥施用。

2.光合细菌菌肥施用,促进根系吸收养分,提高光合效率。

3.微生物菌肥应用不仅能补充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环境。氮肥施用优化与养分平衡

一、氮肥施用原则

*适时施用:大豆需氮量集中在结荚期和鼓粒期,应在此期间集中施氮。

*分次施用:避免一次性大量施氮,以免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适量施用:根据不同品种、土壤养分状况和种植密度确定施氮量。

二、氮肥施用方法

*基肥施用:播种前施入有机肥或复合肥,补充土壤氮素。

*追肥施用:结荚前和鼓粒前追施氮肥。

*叶面施肥:叶面喷施尿素或其他含氮叶面肥,补充叶片氮素。

三、氮肥施用量

氮肥施用量因品种、土壤养分状况、种植密度而异。一般每亩地施用氮肥量为:

*早熟品种:50-60千克

*中熟品种:60-70千克

*晚熟品种:70-80千克

四、氮肥施用与养分平衡

氮肥施用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大豆的养分平衡,导致其他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剩。

*氮肥过多:抑制根系发育,导致其他营养元素吸收减少,特别是磷、钾、钙、镁等元素。

*氮肥过少:阻碍光合作用,影响叶片发育,导致蛋白质合成不足,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

五、养分配比优化

氮、磷、钾是大豆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其配比应平衡。一般推荐氮磷钾配比为2:1:1。

*磷肥施用:磷肥促进根系发育和结荚,一般每亩地施用磷肥量为20-25千克。

*钾肥施用:钾肥增强抗病性,促进籽粒饱满,一般每亩地施用钾肥量为15-20千克。

六、土壤养分检测

定期进行土壤养分检测,了解土壤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为氮肥施用和养分平衡提供依据。

七、其他氮肥施用管理措施

*控制施氮时间:避免在强光、高温或干旱条件下施氮。

*深施氮肥:将氮肥施入根系分布层,提高肥料利用率。

*结合灌溉施氮:灌溉时施氮,既能补充养分,又能促进氮肥吸收。

*施用硝化抑制剂:抑制土壤中硝化作用,延长氮肥供应时间。

*合理轮作倒茬:轮作豆科作物可以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减少氮肥施用量。第五部分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综合管理关键词关键要点病虫害绿色防控

1.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如释放捕食性昆虫、病原菌和寄生虫,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2.采用物理防治措施,如设置物理屏障、覆盖作物残体和使用诱虫灯,阻隔病虫害的传播。

3.推广使用抗病虫品种,通过遗传育种手段提高豆类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综合病虫害管理

1.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准确识别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实施轮作倒茬制度,通过改变种植作物类型,破坏病虫害的生活史和传播途径。

3.合理施用化肥,避免施肥过多导致病虫害发生加剧,平衡作物的营养供给,增强其抗逆性。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综合管理

一、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

豆类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包含以下措施:

1.农业防治: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深翻耕、清除杂草、销毁病残体等措施,减少病菌和害虫的发生源;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农药等进行生物防治,控制病虫害种群;

3.物理防控:设置物理屏障、使用诱虫灯、色板等措施,物理阻隔或诱杀病虫害;

4.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合理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科学防治,避免滥用农药;

5.抗病品种选育:培育抗病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二、病害绿色防控

1.白粉病

*农业防治:加强通风透光,避免叶片过于密集;

*生物防治:喷施木霉菌等拮抗菌;

*化学防治:使用粉锈灵、丙环唑等药剂。

2.锈病

*农业防治:清除病残体,加强通风透光;

*生物防治:喷施枯草芽孢杆菌等拮抗菌;

*化学防治:使用三唑酮、己唑醇等药剂。

3.根腐病

*农业防治:轮作倒茬,避免连作;

*生物防治:施用根结线虫拮抗菌;

*化学防治:使用甲霜灵、丙森锌等药剂。

三、虫害绿色防控

1.豆荚螟

*农业防治:清除杂草,深耕灭蛹;

*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等天敌;

*化学防治:使用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

2.豆天蛾

*农业防治:人工摘除虫卵和幼虫;

*生物防治:释放寄生蜂等天敌;

*化学防治:使用敌杀死、功夫乳油等药剂。

3.烟粉虱

*农业防治:清除杂草,加强通风透光;

*生物防治:释放粉虱天敌;

*化学防治:使用啶虫咪、螺虫乙酯等药剂。

四、综合管理策略

1.监测预警

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防治措施。

2.科学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避免滥用农药。

3.轮作倒茬

采取合理轮作倒茬制度,减少土壤中病菌和害虫积累。

4.清洁田园

清除病残体、杂草,减少病虫害发生源。

5.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灌溉,增强豆类抗病虫害能力。

6.品种抗性

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7.绿色防控

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控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8.农民培训

加强农民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病虫害综合管理能力。第六部分农机装备智能化与作业效率提升关键词关键要点自动化播种与精准施肥

1.应用精准播种技术,实现种子均匀分布、播深适宜,降低漏播、缺苗率,提升出苗率。

2.采用智能施肥机,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精准施肥,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提高肥料利用率。

智能灌溉与水肥一体化

1.利用传感器监测土壤水分、养分含量,实现精准灌溉,优化水分和养分供应,提高作物产量。

2.构建水肥一体化系统,将灌溉和施肥有机结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病虫害智能监测与预警

1.运用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实时掌握作物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苗头。

2.建立病虫害预警模型,根据历史数据、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病虫害发生风险,提前预警,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无人驾驶技术与田间作业

1.应用无人驾驶拖拉机、收割机等设备,实现田间作业自动化,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2.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无人驾驶路径规划,减少重复作业,提高作业精度。

农机装备数据采集与分析

1.安装传感器、采集农机装备运行数据,如作业效率、燃料消耗、作物产量等。

2.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农机装备使用规律,优化作业方案,提高生产效率。

农机装备远程管理与服务

1.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对农机装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及时响应故障,提高农机装备的利用率。

2.提供在线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帮助用户解决农机装备使用中的问题,提高农机装备的运行效率。农机装备智能化与作业效率提升

智能化农机装备已成为豆类高产管理的重要支撑,通过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和生产力。

农机导航与自动驾驶

农机导航与自动驾驶系统利用GNSS卫星和惯性导航技术,实现农机精准定位和自动化作业,大幅提高作业精度和效率。据统计,采用自动驾驶拖拉机进行大豆播种可提高作业效率15%以上,减少重叠播种率5%以上。

精准播种与施肥

智能化播种机和施肥机采用传感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精准播种和施肥,根据土壤墒情、地块肥力差异等因素,优化种子和肥料用量,减少浪费并提高产量。研究表明,精准播种大豆可节省种子10%以上,提高出苗率和苗期壮苗率。

病虫害智能识别与喷洒

智能化病虫害识别与喷洒设备利用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和识别田间病虫害,并自动调节喷洒量和喷洒路径,精准高效地进行病虫害防治。据统计,智能化病虫害喷洒系统可减少农药用量15%以上,提高防治效果。

收割与烘干智能化

智能化收割机和烘干机采用传感器、控制器和数据分析系统,优化收获和烘干过程,提高收获效率和粮食品质。智能化收割机可根据作物成熟度和籽粒水分自动调整收获参数,减少损耗和提高收获效率。智能化烘干机可实时监测籽粒水分和温度,自动调节烘干温度和时间,提高烘干质量和减少能耗。

数据采集与分析

智能化农机装备搭载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农机作业、田间作物生产环境等数据,并传输至云平台进行存储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优化农机作业参数、预测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指导后续管理决策。

无人机应用

无人机在豆类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人机可用于农药喷洒、植保监测、生长监测、田块测绘等作业,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研究表明,无人机喷洒农药可减少药耗10%以上,提高防治效果。

综合效益

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应用带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提高作业效率:自动化作业减少了人工投入,提高了作业速度和精度。

*降低生产成本:精准播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减少了种子、肥料和农药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产量和品质:智能化农机装备确保了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的精准性和及时性,促进了作物生长和产量提升,同时提高了粮食品质。

*减轻劳动强度:自动驾驶和无人机作业解放了劳动力,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促进可持续发展:精准施肥和农药喷洒减少了环境污染,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发展。

总之,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应用已成为豆类高产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提升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减轻劳动强度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豆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第七部分产量潜力挖掘与极限突破关键词关键要点【产量潜力挖掘与极限突破】

1.集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实现产量大幅提升。

2.注重综合配套管理,优化栽培体系,充分发挥品种潜力。

3.推广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减少病虫害,保障高产稳产。

【品种选择与配套栽培】

产量潜力挖掘与极限突破

1.优化栽培技术

*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选择高产优质抗逆品种,根据品种特性优化播期、株行距、施肥、灌溉等栽培措施。

*适时播种:春播在气温稳定通过10℃后播种,秋播在9~10月播种,适时播种能充分利用季节优势,延长生长期。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栽培模式确定适宜的密植标准,一般行距50~60cm,株距18~25cm,保证群体结构合理,透风透光性好。

*科学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适量增施磷钾肥,苗期施轻肥,促根壮苗,中期重施,促茎叶生长,后期适度追肥,防止早衰。

*科学灌溉:根据土壤墒情、气象条件确定灌溉时间和灌水量,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开花期适当控水,结荚期保持土壤湿润,灌溉水质应清洁无污染。

2.病虫害综合防治

*预防为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清除田间杂草,改善栽培环境。

*综合防治: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防治根腐病、白粉病、蚜虫、潜叶蛾等主要病虫害。

*及时用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指标,及时用药防治,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3.肥水一体化管理

*水肥一体化灌溉:通过灌溉系统向作物根系区域输送水肥,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精准施肥。

*叶面追肥: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通过叶面喷施速效肥料,及时补充营养,提高养分利用率。

4.产量极限突破

*超高产栽培:采用高产优质品种,优化栽培技术,提高群体结构和光合效率,突破传统产量水平。

*保护性栽培:利用设施进行保护性栽培,不受自然环境限制,延长生长季,提高产量。

*密植栽培:适当增加密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需兼顾群体结构和通风透光性。

*周年栽培:通过设施栽培和轮作方式,实现周年栽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总产。

*多熟制栽培:在适宜的地区,采用多熟制栽培,增加收获次数,提高总产。

5.产量监测与调控

*产量监测:定期调查田间群体结构、叶面积指数、结荚数、单株产量等产量相关指标,及时掌握产量动态。

*产量调控:通过补苗、化学控旺、摘除无效花荚等措施,调控群体结构和光合效率,实现产量目标。

*总结分析:总结产量形成规律,分析影响因素,不断优化栽培管理措施,提高产量水平。

实践案例: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采用超高产栽培技术,种植面积5.6万亩,实现单产1024.9公斤/亩,最高亩产达1277.3公斤。

*2021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采用保护性栽培技术,种植面积1.8万亩,实现单产782.5公斤/亩,较传统栽培方式增产15%。

*2020年,安徽省滁州市采用周年栽培技术,种植面积3.2万亩,年总产达16万吨,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第八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