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_第1页
直播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_第2页
直播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_第3页
直播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_第4页
直播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直播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第一部分直播打赏行为的本质 2第二部分打赏资金的法律归属 4第三部分平台应尽的监管义务 7第四部分主播的权利义务界定 10第五部分打赏行为的税收考量 12第六部分未成年人打赏的法律救济 15第七部分涉嫌赌博等违法行为的界定 18第八部分直播打赏行为的社会影响 20

第一部分直播打赏行为的本质关键词关键要点虚拟商品的属性

1.直播打赏通常涉及货币兑换为虚拟礼物,这些虚拟礼物具有虚拟商品的属性。

2.虚拟商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具有物权,而是具有使用权。

3.打赏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商品交易,应受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约束。

赠与还是服务合同

1.直播打赏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赠与行为,主播接受打赏后对打赏人无任何义务。

2.但部分打赏行为附带着主播的回馈承诺,此时可被视为一种服务合同。

3.区分赠与和服务合同的关键在于是否涉及对价和反向给付。

主播的收入性质

1.直播打赏收入本质上是一种劳动所得或经营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2.税务机关对直播打赏收入的监管日益严格,主播需要依法纳税。

3.平台应加强对主播收入的监管,杜绝偷税漏税行为。

网络平台的责任

1.网络平台作为打赏行为的交易场所,负有审查、监管的义务。

2.平台应制定合理透明的打赏规则,防止过度消费和欺诈行为。

3.平台应协助主播依法纳税,并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相关收入信息。

未成年人打赏行为的特殊性

1.未成年人因心智发育不成熟,容易冲动消费,直播打赏行为具有特殊风险。

2.国家出台了多项法规保护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打赏行为进行了限制。

3.平台、主播、家长应共同关注未成年人打赏行为,加强引导和监管。

行业监管的趋势

1.直播打赏行业监管日益加强,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法规和政策。

2.监管重点转向规范打赏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3.行业自律组织也应积极参与监管,制定行业标准,引导健康有序的打赏生态。直播打赏行为的本质

直播打赏行为作为新兴网络现象,其本质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涉及法律、经济、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从法律角度出发,直播打赏行为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1.赠与合同

直播打赏行为最直观的法律性质表现为赠与合同。根据《民法典》第657条规定,赠与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法律行为。在直播场景中,打赏者向主播赠送虚拟礼物或货币的形式实际上构成一种赠与行为。赠与人以虚拟礼物或货币赠与主播,主播接受该赠与,双方之间形成赠与合同关系。

2.服务合同

直播打赏行为还可能包含服务合同的性质。主播通过提供直播内容,吸引打赏者前来观看,并通过打赏进行收益。在此过程中,主播与打赏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服务关系。主播提供直播表演,打赏者付费观看,双方之间形成利益交换。这种利益交换关系符合服务合同的基本特征,即一方提供服务,另一方支付报酬。

3.娱乐消费

直播打赏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消费行为。打赏者观看主播的直播内容,并通过打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爱和支持。这种打赏行为具有娱乐消费的特征。打赏者通过打赏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主播通过打赏获得经济收益。娱乐消费行为在法律上受到保护,但对于直播打赏行为是否属于正当的娱乐消费仍存在争议。

4.虚拟财产交易

直播打赏行为中涉及的虚拟礼物或货币属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范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游戏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5条规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因此,直播打赏行为中所涉及的虚拟礼物或货币具有虚拟财产的性质,打赏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虚拟财产交易行为。

5.博彩行为

部分直播打赏行为具有博彩性质。例如,一些直播平台设置抽奖或者竞猜环节,打赏者可以通过打赏参与其中。这种打赏行为具有博彩的特征,打赏者以获得不确定利益为目的,将虚拟礼物或货币投入抽奖或竞猜活动中。博彩行为在法律上受到严格管制,对于直播打赏行为中是否存在博彩性质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直播打赏行为的本质具有多重性。既包含赠与合同、服务合同、娱乐消费、虚拟财产交易等法律关系,也可能涉及博彩行为。对于直播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认定。第二部分打赏资金的法律归属关键词关键要点【打赏资金的个人财产属性】:

1.打赏资金属于赠与行为,主播方对于打赏资金享有所有权。

2.打赏资金与主播方其他收入混合后形成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

3.打赏资金不受夫妻共有财产制度的约束。

【打赏资金的特殊附条件赠与属性】:

打赏资金的法律归属:

直播打赏行为中,打赏资金的法律归属涉及到民法、合同法和网络服务管理等多个法律领域,其认定标准较为复杂,具体由以下因素共同决定:

一、打赏行为的性质

*赠与:若打赏行为被认定为赠与,则打赏资金归主播所有,打赏人无权要求返还。赠与的成立要件包括:赠与人有赠与的意思表示(打赏行为);受赠人接受赠与(主播接受打赏);赠与物交付(打赏资金转账)。

*服务合同:若打赏行为被认定为服务合同,则打赏资金属于服务合同对价的一部分,主播需履行相应的服务义务。服务合同的成立要件包括:要约与承诺(打赏行为和主播接受打赏);标的物(服务内容);价款(打赏资金)。

*网络服务合同:若打赏行为被认定为网络服务合同,则应适用相关网络服务管理规定,如《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根据规定,平台应对打赏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并明示打赏规则。打赏资金归主播所有,但平台或主播可能需承担一定的税收义务。

二、平台的规则与约定

*平台规则:平台往往会制定打赏规则,明确打赏资金的归属和管理方式。打赏人应遵守平台规则,否则可能导致打赏行为无效或被平台退款。

*主播与平台之间的协议:主播与平台通常会签订主播协议,约定打赏资金的分成比例等事项。主播协议的约定对打赏资金的归属也有影响。

三、实际履行情况

若打赏行为被认定为服务合同,则主播需履行相应的服务义务。主播实际履行情况将影响打赏资金的归属。若主播未按约定履行义务,打赏人可主张合同违约,要求返还打赏资金或赔偿损失。

四、其他因素

*打赏目的:若打赏人有明确的打赏目的,如要求主播特定行为或服务,则打赏可能被认定为服务合同。

*打赏金额:打赏金额的大小也可能影响打赏行为的性质认定。大额打赏更容易被认定为赠与,而小额打赏则可能被认定为服务合同或网络服务合同。

*习惯做法:在特定直播领域或平台,可能存在约定俗成的打赏习惯或规则,这些习惯或规则也可能影响打赏资金的归属。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主播在直播时收到粉丝“小A”的100万元打赏,打赏后小A要求主播与其视频连麦,主播拒绝。平台认定打赏行为系赠与,小A无权要求返还打赏资金。

案例二:某女主播与平台签订协议,约定打赏资金主播与平台按6:4分成。主播在直播时收到粉丝“小B”的50万元打赏,但主播未按约定为小B提供一对一视频通话服务。小B以主播违约为由,要求平台返还打赏资金。平台支持小B的请求,并从主播的分成中扣划50万元返还小B。

结论

直播打赏资金的法律归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打赏行为的性质、平台规则、实际履行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主播、打赏人和平台应明确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规范打赏行为,避免纠纷发生。第三部分平台应尽的监管义务关键词关键要点平台应尽的监管义务

1.直播内容审核义务

*平台应建立高效的内容审核机制,及时识别和处理违规直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涉黄、涉暴、侵权等行为。

*平台应采用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内容审核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平台应定期对审核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审核能力和职业素养。

2.主播实名认证义务

平台应尽的监管义务

一、合理审查义务

平台应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对主播的行为和内容进行合理审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具体措施包括:

*实名认证:要求主播和用户进行实名认证,防止未成年人参与打赏活动。

*内容审核:对主播直播内容进行人工或技术审核,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内容,包括色情、暴力、欺诈等。

*舆情监测:建立舆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负面舆情,防止平台声誉受损。

二、明确规则义务

平台应制定明确的打赏规则,向主播和用户阐明打赏行为的性质、限制和后果。规则应包括:

*打赏限额:设定合理打赏限额,防止用户过度打赏。

*协议条款:明确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说明打赏行为是赠与而非投资或购买服务。

*退款和纠纷处理:规定打赏后退款和纠纷处理的流程,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三、风险提示义务

平台应向主播和用户充分提示打赏行为的风险,包括:

*沉迷风险:提示用户过度打赏可能导致沉迷,影响个人生活和财务状况。

*欺诈风险:告知用户平台存在欺诈主播,提醒用户谨慎打赏。

*法律风险:说明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后果,防止主播和用户做出违法行为。

四、应急处置义务

平台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打赏行为。措施包括:

*实时监控:通过技术手段实时监控打赏行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干预。

*举报受理:设立举报渠道,受理用户举报违规打赏行为,并及时调查处理。

*紧急处置:对严重违规打赏行为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包括封禁主播账号、冻结用户资金等。

五、数据保存义务

平台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保存打赏流水记录,为用户维权和执法部门调查提供证据。记录应包括:

*打赏金额:每笔打赏的金额和时间。

*打赏对象:主播的账号或昵称。

*打赏用户:用户的账号或昵称、实名信息等。

六、与执法部门合作义务

平台应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协助调查和打击违规打赏行为。义务包括:

*提供证据:向执法部门提供打赏流水记录和其他相关证据。

*协助调查:配合执法部门调查违规打赏行为,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协助。

*封禁违法账号:执行执法部门的处罚决定,封禁违反法律法规的直播账号和用户账号。

结论

平台应充分履行监管义务,通过合理审查、明确规则、风险提示、应急处置、数据保存和与执法部门合作等措施,保障主播和用户合法权益,维护平台秩序,促进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第四部分主播的权利义务界定关键词关键要点【主播的权利】

1.履行合同义务:主播需按照直播平台或与主播公会签订的合同约定,完成直播任务,包括固定时长、内容类型等。

2.内容创作自由:主播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定的前提下,享有内容创作的自由,包括但不限于选择直播主题、风格和互动方式。

3.个人隐私保护:主播有权保护自己的隐私,拒绝透露个人信息或敏感内容,平台或公会不得强迫主播公开隐私。

【主播的义务】

主播的权利义务界定

在直播打赏行为中,主播作为内容提供者和接受打赏的主体,其权利义务应得到明确界定。

权利

1.内容创作权:主播拥有创建、编辑和发布直播内容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视频、音频、文字和图片。

2.打赏接受权:主播有权接受用户通过平台打赏的虚拟礼物或现金。

3.知识产权保护权:主播对其原创直播内容享有著作权,有权追究侵权行为。

4.隐私权:主播有权保护其个人信息、肖像和其他隐私信息不被非法收集和使用。

5.人身安全权:主播有人身安全保障的权利,平台有义务采取措施保护主播免受骚扰、欺凌或其他侵害。

义务

1.内容合规义务:主播有义务遵守平台规章制度,不得发布违法、违规或不当内容。

2.诚实守信义务:主播应诚实守信地履行合同,如实告知用户直播内容和打赏规则。

3.退款义务:如果主播未提供约定的服务或内容,用户有权要求退款。

4.负面信息消除权:主播有权要求平台删除对其恶意或不实的负面信息。

5.告知风险义务:主播有义务向用户告知打赏行为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养成不良消费习惯和平台抽成机制。

6.禁止索要打赏义务:主播不得向用户索要打赏或暗示用户打赏,以免形成不正当利益诱惑。

7.遵守行业规范义务:主播应遵守行业规范,如禁止刷量、造假和恶意竞争。

8.税收义务:主播有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平台应协助主播履行纳税义务。

具体规定

具体的主播权利义务由相关平台的直播协议或服务条款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平台的规定示例:

虎牙直播:

*禁止主播索要打赏、刷量造假和恶意竞争。

*主播拥有内容创作权和打赏接受权。

*平台负责保护主播隐私和安全。

斗鱼直播:

*主播有义务遵守平台直播管理规范,不得发布违规内容。

*主播有权享受打赏收入,平台按比例抽成。

*平台有义务提供反作弊措施,防止刷量造假。

快手直播:

*主播有义务维护内容合规,不得发布违法或不当信息。

*主播有权享受打赏收入,并有义务向平台缴纳税费。

*平台有义务保护主播知识产权,防止内容侵权。

其他

除了与平台的协议外,主播还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些法律对主播的内容创作、数据处理和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第五部分打赏行为的税收考量关键词关键要点打赏行为的个人所得税考量

1.打赏行为是否属于个人所得?我国税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一般税务机关将直播间受赠方实际取得的打赏收入认定为个人所得,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2.适用税率:根据《个人所得税法》,打赏行为的个人所得税适用综合所得税率,分为七级累进税率,最高税率为45%。

3.纳税申报:打赏收入纳入个人年度综合所得进行纳税申报,申报期限为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逾期申报需缴纳滞纳金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打赏行为的企业所得税考量

1.对直播平台而言,打赏收入是否属于企业所得?这取决于直播平台与主播之间的关系认定。如果直播平台与主播属于雇佣关系,则主播的打赏收入属于平台的收入,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2.适用税率:我国企业所得税率为25%,但高新技术企业等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纳税申报:直播平台应按月或按季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逾期申报或少缴税款的,将面临税务处罚。直播打赏行为的税收考量

一、直播打赏的税收性质

直播打赏行为一般涉及两类主体:直播平台和打赏用户。直播平台作为提供打赏服务的第三方,在税收上一般被视为扣缴义务人,其在发放用户打赏收入时应依法代扣代缴相关税款。

打赏用户作为直播打赏的支出方,其打赏行为是否需要缴纳税款取决于打赏金额、用途和用户的身份。

二、打赏收入的税收处理

对于直播平台而言,用户打赏收入视为业务收入,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对于打赏用户而言,打赏行为的税收处理因打赏用途和用户身份不同而异:

1.个人用户

*一般性打赏:不属于应税收入,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专项用途打赏(如支持公益、扶贫等):视为捐赠,可依法享受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与主播存在雇佣关系的打赏:视为劳动报酬所得,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企业用户

*用于业务宣传或推广的打赏:作为企业市场费用支出,可税前列支。

*用于员工奖励或激励的打赏:视为员工工资薪酬,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用于其他用途的打赏:视具体情况,可能涉及其他税种,如赠与税、企业所得税等。

三、税收征管实践

税务机关已针对直播打赏收入加强税收征管:

*平台义务:要求直播平台建立完善的纳税申报和扣缴管理制度,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打赏收入情况。

*用户核查:对打赏金额较大或频繁的用户进行核查,核实资金来源和使用用途。

*数据共享:与直播平台共享用户打赏记录,用于税务稽查。

四、税收政策的调整建议

为进一步规范直播打赏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建议对直播打赏的税收政策进行以下调整:

*制定明确的打赏分类标准:区分不同性质的打赏行为,明确适用不同的税收政策。

*加强针对企业用户的税收监管:加大对企业用户打赏行为的稽查力度,防止税收流失。

*完善个人用户打赏收入的申报机制:引导个人用户主动申报打赏收入,防止隐瞒收入现象。

*探索打赏收入的税收优惠措施:对公益、扶贫等专项用途的打赏行为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鼓励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通过完善税收政策和加强税收征管,可以规范直播打赏行为,保障税收权益,促进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第六部分未成年人打赏的法律救济关键词关键要点【未成年人打赏的法律救济】

1.未成年人的网络打赏行为属于民事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2.未成年人打赏造成的损失,监护人有责任承担赔偿责任。

3.平台有义务对未成年人打赏行为进行必要的审核和限制,如实名认证、家长授权等。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打赏行为的法律依据】

未成年人打赏的法律救济

一、民事救济

根据民法典第19条的规定,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返还请求权

未成年人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打赏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依据民法典第14条的规定,向平台运营者请求返还打赏款项。

2.无效宣告请求权

未成年人打赏的民事法律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可以依据民法典第153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告该法律行为无效。

3.损害赔偿请求权

如果平台运营者明知打赏行为系未成年人实施,仍未采取合理措施制止或追回打赏款项,导致未成年人遭受损失,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依据民法典第1184条的规定,向平台运营者请求赔偿损失。

二、行政救济

1.行政处罚

根据《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平台运营者有义务对直播活动进行管理,防止未成年人打赏行为。违反规定的,由相关行政部门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2.行政约谈

相关行政部门可以对出现未成年人打赏问题的平台运营者进行行政约谈,督促其履行管理职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打赏行为。

三、刑事救济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平台运营者故意放任或纵容未成年人打赏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构成犯罪。

1.诈骗罪

如果平台运营者通过虚假宣传或隐瞒信息,诱使未成年人打赏巨额款项,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诈骗罪。

2.侵占罪

如果平台运营者在明知打赏行为系未成年人实施的情况下,拒绝返还打赏款项,数额较大且拒不返还的,可能构成侵占罪。

四、案例分析

案例:小明(12岁)在某直播平台上打赏主播小美3000元。小明的父母得知后,向平台运营者索要返还。

分析:小明属于未成年人,其打赏行为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因此,小明的父母可以依据民法典第19条的规定,向平台运营者请求返还打赏款项。

案例:小红(16岁)在某直播平台上打赏主播小帅10000元。小红的父母得知后,向平台运营者请求宣告该打赏行为无效。

分析:小红虽已满16周岁,但其打赏行为属于大额消费,且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因此,小红的父母可以依据民法典第153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告该打赏行为无效。

五、防范措施

为防范未成年人打赏行为,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平台管理

平台运营者应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包括身份认证、打赏限制、消费提示等措施。

2.提升法治意识

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应积极宣传未成年人打赏行为的法律风险,提高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法治意识。

3.加大执法力度

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平台运营者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第七部分涉嫌赌博等违法行为的界定涉嫌赌博等违法行为的界定

直播打赏行为中涉嫌赌博违法行为的界定,涉及以下关键要素:

1.以营利为目的

直播打赏行为属于营利性活动,平台方和主播通过吸引观众打赏获取收益。如果平台方或主播主观上以营利为目的,则可能构成赌博违法行为。

2.具有不确定性

直播打赏行为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观众打赏后无法预知主播是否会提供相应的回报或服务。这种不确定性可能被认为符合赌博行为中输赢随机、不可预期的特征。

3.虚拟物品或货币作为赌注

直播打赏行为中,观众往往使用虚拟物品或货币(如礼物、钻石)作为打赏赌注。这些虚拟物品或货币可以通过平台方或主播兑换成现实货币,因此符合赌博行为中赌注的特征。

4.存在随机抽奖或概率性回报

部分直播打赏行为中,平台方或主播会设置随机抽奖或概率性回报机制,增加观众打赏的刺激性。这种随机性或概率性符合赌博行为中输赢有较大随机性和概率性特征。

5.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直播打赏行为过度泛滥或失序,可能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大量资金流入直播行业,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并可能滋生洗钱、逃税等违法行为。

具体案例分析

示例1:纯打赏模式

某平台的主播通过直播表演唱歌跳舞,观众自愿打赏,主播不提供任何回报或服务。此类行为不构成赌博违法行为,但可能涉及其他违法行为,如逃税。

示例2:随机抽奖模式

某平台的主播直播时,每收到一定金额的打赏就抽取一名观众赠送实物礼物。此类行为涉嫌赌博违法行为,因为观众打赏后无法预知是否能够获得回报,且存在随机性。

示例3:概率性返还模式

某平台的主播设置虚拟礼物兑换机制,观众每打赏一定金额的虚拟礼物,就可获得相同金额的虚拟货币返还。此类行为涉嫌赌博违法行为,因为观众打赏后无法预知返还金额,且存在概率性。

示例4:变相赌博模式

某平台的主播直播时,引导观众使用虚拟货币进行PK打赏。PK获胜方可以获得虚拟货币奖励,失败方则失去虚拟货币。此类行为涉嫌赌博违法行为,因为观众使用虚拟货币进行PK,输赢受平台方或主播控制,存在随机性。

法律责任

涉嫌赌博等违法行为的直播打赏行为,可能面临以下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依法追究平台方和主播的刑事责任,处以罚金或有期徒刑。

*行政责任:由文化行政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

*民事责任:观众因参与涉嫌赌博的直播打赏行为造成损失的,可以依法向平台方和主播主张民事赔偿。第八部分直播打赏行为的社会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直播打赏行为对社会价值观的冲击

1.助长拜金主义和攀比心理,扭曲社会价值观;

2.宣扬一夜暴富的错误观念,误导青年价值取向;

3.模糊劳动报酬与打赏收入的界限,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直播打赏行为对网络生态的影响

1.加剧网络流量变现,侵蚀内容创作的生态环境;

2.助长虚假流量和粉丝炒作,引发网络乱象;

3.弱化网络原创内容的价值,影响网络信息的多样性;

直播打赏行为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

1.诱导未成年人盲目消费,形成不健康的消费观念;

2.误导未成年人对金钱的认知,淡化其劳动价值意识;

3.加剧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的行为,影响其身心健康;

直播打赏行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催生网络虚拟经济,形成新的消费模式;

2.创造就业机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3.产生税收,促进国家财政收入;

直播打赏行为对国家监管的影响

1.挑战传统监管模式,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2.带来税收征管难题,需要探索新的监管手段;

3.涉及个人隐私保护,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监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