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卷01-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黑吉辽通用)(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葡萄糖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关键能量来源之一,因此它也被誉为“生命的燃料”。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不能被水解,常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B.氧气充足时,葡萄糖会进入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C.用斐林试剂鉴定某样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样液中含有葡萄糖D.输液时加入的等渗葡萄糖溶液既可以供能,也可以维持渗透压平衡〖答案〗D〖祥解〗糖类的基本元素是C、H、O,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详析】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再被水解,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错误;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是在细胞质基质,不是在线粒体,B错误;C、用斐林试剂鉴定某样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样液中含有还原糖,但是不一定是葡萄糖,C错误;D、输液时加入的等渗葡萄糖溶液既可以供能,也可以维持渗透压平衡,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包膜结构可能来源于病毒所在的宿主细胞B.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结构的形成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C.细胞膜上的磷脂形成双分子层,是水溶性分子跨膜的屏障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是对称分布的,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等功能有关〖答案〗D〖祥解〗(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2)细胞膜是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其中脂质占50%,蛋白质占40%,糖类占2%~10%。在组成细胞膜脂质中,磷脂最丰富,此外还含有少量胆固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具有明显的“暗-亮-暗”结构,内、外两层暗带由蛋白质组成,中间一层亮带由双层脂类组成。【详析】A、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外侧有一层包膜,该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A正确;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细胞的形态等,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结构是微丝及相关结合蛋白共同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其形成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B正确;C、磷脂分子一端为亲水的头,两个脂肪酸一端为疏水的尾,细胞膜上的磷脂形成双分子层,亲水头部朝外,尾尾相对且朝内,是水溶性分子跨膜的屏障,C正确;D、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而糖类分子在细胞膜的外侧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所以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是不对称分布的,D错误。故选D。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稀释鸡蛋清中加入蛋白酶,待反应完成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B.用卡诺氏液固定低温处理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后,需用50%的酒精冲洗C.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可用碘液检测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分解作用D.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酶与底物混合,再加缓冲液调节pH〖答案〗A〖祥解〗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详析】A、虽然稀释鸡蛋清中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但蛋白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故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A正确;B、用卡诺氏液固定低温处理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后,需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冲洗2次,B错误;C、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不可用碘液检测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分解作用,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水解,应用斐林试剂检测,C错误;D、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加缓冲液分别调节酶和底物的pH,再将酶与底物混合,D错误。故选A。4、动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葡萄糖初步氧化分解产生物质X,X进入线粒体中转化为乙酰CoA,乙酰CoA参与三羧酸循环(TCA)产生CO2,过程如图所示。以下推测不成立的是()A.物质X是丙酮酸B.TCA过程无氧气参与C.[H]都来自乙酰CoAD.[H]与O2结合会释放出大量能量〖答案〗C〖祥解〗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2O反应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O2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析】A、动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葡萄糖初步氧化分解产生物质是丙酮酸和[H],A正确;B、TCA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不需要氧气的参与,B正确;C、氧呼吸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乙酰CoA和水,C错误;D、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D正确。故选C。5、某二倍体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现将其中一个精原细胞的全部染色体DNA双链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并放入只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及其基因位置如图所示,若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一次基因突变或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中细胞的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B.若图中细胞有3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C.若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至少经过一次有丝分裂D.若图中细胞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DNA至少经过3次复制〖答案〗B〖祥解〗由图可知,该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详析】A、若图中细胞的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根据半保留复制可知,每个DNA分子复制一次,此时细胞正进行减数分裂,说明该精原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B、图示为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若有3条染色体有放射性,则推测精原细胞先经历了至少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并存在缠绕互换现象,B错误;C、若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只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内含有2条染色体有放射性,但是若减数分裂前经过了不止一次的有丝分裂,而每一次有丝分裂时若有标记的DNA都分到一个细胞内,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也会得到上述结果,故说明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至少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C正确;D、因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在第一次复制后子代DNA都具有放射性,第二次复制后,一半的DNA分子具有放射性,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无放射性。而图中DNA分子只有一个有放射性,因此在进行减数分裂之前细胞已进行至少两次有丝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时,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所以在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有可能是0条、1条、2条、3条、4条,所以DNA分子第三次复制就可能出现只有1条染色体具有放射性的情况,D正确。故选B。6、端粒学说是细胞衰老机制的学说之一。端粒DNA序列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逐渐缩短。人体细胞中存在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组成的端粒酶,其活性受到严密调控,被激活的端粒酶可修复延长端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端粒酶的存在说明RNA可催化逆转录过程B.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端粒C.正常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是不含端粒酶基因D.若用药物使肿瘤细胞中的端粒酶失活,可治疗癌症〖答案〗D〖祥解〗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序列。(1)结构特点有:由简单串联重复的序列组成,富含G,长度可达十几到几千个碱基对;端粒DNA具有取向性;染色体末端与特定蛋白形成复合物。(2)功能: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决定细胞的寿命;在肿瘤增殖的维持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详析】A、题意显示,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它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据此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是一种逆转录酶,可催化逆转录,A错误;B、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染色体复制后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前期每条染色体含有4个端粒,B错误;C、正常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可能是端粒酶基因未表达,C错误;D、若用药物使肿瘤细胞中的端粒酶失活,端粒DNA序列就会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逐渐缩短,从而逐渐衰老死亡,可治疗癌症,D正确。故选D。7、某种玉米存在单向异交不亲和现象:可为不同品种的其他玉米授粉使之结实,却不能接受不同品种的其他玉米的花粉而结出果实,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科研人员利用甲(HH)、乙(Hh)、丙(hh)三种植株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①hh(♂)×HH(♀)→不结实;②HH(♂)×hh(♀)→结实;③HH(♂)×Hh(♀)→结实;④Hh(♂)×HH(♀)→结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植株的基因型为hhB.①②组结果表明:H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作用C.①②组实验中,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D.③④组实验中,第③组的授粉成功率更高〖答案〗D〖祥解〗题意分析,①②组属于正反交实验,③④组属于正反交实验,其中hh作父本,则雌穗均不能结实,若用其作母本,则可以结实;Hh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雌穗均可结实,说明应是h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作用。【详析】ABC、①②组属于正反交实验,③④组属于正反交实验,其中hh作父本,则雌穗均不能结实,若用其作母本,则可以结实;Hh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雌穗均可结实,说明应是h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作用,据①②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植株的基因型为HH,从配子的角度看单向异交不亲和现象是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导致,ABC错误;D、第③组和第④组实验中,由于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第③组的授粉成功率更高,D正确。故选D。8、大肠杆菌的生长模式可以分为快生长和慢生长两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营养丰富的条件下,大肠杆菌可以利用快生长模式快速增殖B.由图可知,大肠杆菌在一个复制原点上进行双向复制C.大肠杆菌慢生长过程中不存在蛋白质与DNA复合体D.一次复制结束之前,再次开始新一轮的复制,可提高复制频率〖答案〗C〖祥解〗DNA由两条互补链的双螺旋结构组成。复制期间,这些链被分离。然后,原始DNA分子的每条链都用作产生其对应物的模板,此过程称为半保留复制。【详析】A、快生长繁殖速率快,营养丰富的条件下,大肠杆菌可以利用快生长模式快速增殖,A正确;B、由图可知,大肠杆菌在一个复制原点上沿两边双向复制,B正确;C、大肠杆菌慢生长过程也存在DNA复制,存在DNA聚合酶与DNA模板链的结合,C错误;D、在一次复制结束之前继续开始一轮新的复制,可节约复制的时间,提高复制的效率,D正确。故选C。9、“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是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控制变量的方法。下列实验中使用到“减法原理”的是()A.在待测组织样液中先后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B.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使用卡诺氏液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加入DNA酶、RNA酶、蛋白酶等D.格里菲思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向小鼠注射〖答案〗C〖祥解〗“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是实验设计过程中控制自变量的两种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详析】A、在待测组织样液中先后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属于“加法原理”,A错误;B、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使用卡诺氏液,属于“加法原理”,B错误;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加入DNA酶、RNA酶、蛋白酶等,可以把相应的物质降解,属于“减法原理”,C正确;D、格里菲思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向小鼠注射,属于“加法原理”,D错误。故选C。10、DNA分子中的胞嘧啶结合一个甲基基团的过程称为DNA甲基化。细胞中存在两种DNA甲基化酶,从头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甲基化通过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引起表观遗传B.DNA甲基化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但不能遗传给后代C.从头甲基化酶与维持甲基化酶功能不同,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D.从头甲基化酶能作用于全甲基化DNA复制一次所形成的子代DNA〖答案〗C〖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析】A、据题意可知,DNA分子中的胞嘧啶结合一个甲基基团的过程称为DNA甲基化,因此DNA甲基化后碱基序列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B、DNA甲基化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也能通过DNA的复制遗传给后代,B错误;C、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与结构相适应,因此从头甲基化酶与维持甲基化酶功能不同,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正确;D、据题意可知,从头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DNA复制是半保留方式,而全甲基化的DNA复制一次所形成的子代DNA是半甲基化,因此从头甲基化酶不能作用于全甲基化的DNA复制一次所形成的子代DNA,D错误。故选C。11、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包括了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两部分。前者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后者则揭示了进化的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石为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提供了直接证据B.利于个体生存的性状都有利于个体的繁殖C.经过自然选择,显性基因频率常高于隐性基因D.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进化是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A〖祥解〗达尔文生物进化论:(1)共同由来学说: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详析】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底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因此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A正确;B、利于个体生存的性状不一定都有利于繁殖,如拟态只是利于生存,与繁殖无关,B错误;C、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经自然选择后,显性基因频率不一定高于隐性基因,C错误;D、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故选A。12、“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富含“淀粉体”的平衡石细胞感受重力的刺激。玉米根尖处于竖直状态时,茎芽中合成的生长素(IAA)通过中柱运输到根尖,并均等分布在根冠的各个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根尖也能合成少量生长素,生长素向伸长区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B.水平放置时植物的茎部和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均为促进生长C.平衡石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变为合成生长素的信号D.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D〖祥解〗分析题意可知:在垂直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基部,导致经由中柱运来的IAA在根冠均等分布;在水平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近地侧,导致根冠远地侧的IAA向近地侧运输,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较快,故根向地生长。【详析】A、根尖也能合成少量生长素,生长素由根尖向伸长区运输属于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A错误;B、由于植物细胞内的平衡石细胞感受重力的信号,并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所以使水平放置时植物的茎部和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都高于远地侧,但是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在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而在茎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只是促进作用减弱,但是还是促进生长,B错误;C、根向重力生长与平衡石在根冠细胞中的位置密切相关,植物细胞内的平衡石细胞感受重力的信号,并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而不是合成生长素的信号,C错误;D、植物激素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同时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D。13、巨噬细胞第一时间将入侵的细菌吞噬并清除,而结核分枝杆菌(MTB)等细菌通过多种策略(抑制巨噬细胞成熟、抑制溶酶体参与、抑制自噬)逃避巨噬细胞的吞噬,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长期存活,引起感染性疾病。卡介苗是对毒性较强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获得的减毒活疫苗,该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可以持续10~15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TB侵染人体后会引起体液免疫B.MTB抑制巨噬细胞成熟,使其不能发挥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C.当MTB感染宿主细胞时,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膜表面的分子变化D.接种卡介苗后,MTB入侵时会发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在10~15年内保持着对抗体的记忆〖答案〗D〖祥解〗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析】A、MTB侵染人体后可以作为抗原,会引起体液免疫,A正确;B、MTB抑制巨噬细胞成熟,使其不能发挥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B正确;C、当MTB感染宿主细胞时,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膜表面的分子变化,C正确;D、接种卡介苗后,MTB入侵时会发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在10~15年内保持着对抗原的记忆,避免其发生免疫逃逸,D错误。故选D。14、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其中CK、LG、MG、HG分别表示对照组、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CKLGMGHG植被地上生物量/g·m-2105885032植被地下生物量g·m-21620175013701200A.草原上各种植被的生物量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CK组草原植被中各生物的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C.轻度放牧可有效防止草原沙漠化并提高土壤动物丰富度D.草原植物往往叶片肥大,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答案〗C〖祥解〗分析表格:与对照组相比,轻度放牧会增加植被地下生物量;在中度放牧、重度放牧条件下,地上生物量分配明显减小。【详析】A、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A错误;B、由于资源和环境有限,CK组草原植被中各生物的种群数量呈S形(型)曲线增长,B错误;C、分析表格:与对照组相比,轻度放牧会增加植被地下生物量,制备的地下生物量增加能有效防止草原沙漠化,C正确;D、草原上以各种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这样能够减少水分蒸腾,从而抵抗干旱,D错误。故选C。15、双抗指的是一个抗体可以和两个不同抗原或一个抗原的两个不同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需要人工制备两种单克隆抗体并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制备。最新研究发现春花碱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下图为人工制备双抗的过程,图右下角为某双抗发挥作用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筛选后的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传代培养过程中会发生贴壁和接触抑制B.第二次筛选是为了确定分泌抗体的特异性,可以通过抗原抗体杂交的方式检验C.该方法制备的二抗与传统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相比特异性相似D.将上述过程中春花碱换成荧光蛋白,可能会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断〖答案〗A〖祥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析】A、第一次筛选后的细胞是杂交瘤细胞,具有肿瘤细胞的特征,故克隆化培养不会有接触抑制的现象,A错误;B、第二次筛选为了确定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是所需要的,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检验,B正确;C、图中的二抗识别肿瘤细胞只依赖一种抗原,传统ADC识别靶细胞也只依赖一种抗原,故特异性相似,C正确;D、将春花碱换成荧光蛋白,临床使用双抗与荧光蛋白即可指示肿瘤细胞位置,起到辅助诊断的效果,D正确。选A。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筛管是光合产物的运输通道,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移动到邻近的小叶脉,进入其中的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再逐步汇入主叶脉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位,蔗糖进入SE-CC的方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H+进出细胞的方式都为主动运输,高H+浓度有利于提供酸性环境B.SU载体可同时运输H+和蔗糖,说明SU载体不具有专一性C.蔗糖运输不消耗能量,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其进入SE-CCD.蔗糖进入SE-CC与细胞内外H+浓度差及SU载体的数量有关〖答案〗ABC〖祥解〗由题图可知H+通过H+泵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中的ATP,为主动运输,且细胞外的H+浓度大于细胞外的H+浓度,H+通过SU载体的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为协助扩散,在此过程中为蔗糖从细胞外运进细胞内提供能量,蔗糖进入细胞内为主动运输。【详析】A、由图可知,H+通过H+泵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中的ATP,为主动运输,且细胞外的H+浓度大于细胞外的H+浓度,H+通过SU载体的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为协助扩散,A错误;B、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是指能够运输一种或一类物质,蔗糖和H+既然能够同时由SU载体蛋白运输,可以说明SU载体具有专一性的,B错误;C、由图可知,H+通过H+泵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中的ATP,细胞呼吸是通过影响细胞内外的H+浓度差,从而影响蔗糖进入SE—CC,C错误;D、、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进入SE—CC需要SU载体蛋白和H+势能提供能量,即需要SU载体蛋白和H+的直接参与,所以蔗糖进入SE-CC与细胞内外H+浓度差及SU载体的数量有关,D正确。故选ABC。17、下图为某生物细胞中1、2两条染色体断裂并交换后发生的变化,染色体上的不同字母表示不同的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12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B.图中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产生了新基因C.图中的变异会引起基因数目、种类和排序发生改变D.观察染色体变异一般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答案〗ACD〖祥解〗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也可引起变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性状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详析】A、1、2两条染色体相应位置上的基因种类不同,该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A错误;B、由图可知,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发生了交换,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基因断裂并发生交换导致产生了新的基因,如βD、Dβ,B正确;C、图中的变异只会引起基因种类和排序的变化,基因数目未变,C错误;D、观察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的最佳时期为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D错误。故选ACD。18、研究发现,当机体糖类物质利用受阻或长期不能进食时,机体会动用大量脂肪分解供能,脂肪分解后会生成酮体。当人体内的酸性酮体浓度超过肝脏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后,血液中酮体堆积,就会导致人体患酮血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对脂肪进行氧化分解生成酮体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B.酮体可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进而从血浆转移至淋巴液中C.该酮血症实例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通过静脉注射大量碱性液体可治疗酮血症,使内环境恢复稳态〖答案〗ABD〖祥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析】A、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体发生在肝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发生的过程,A错误;B、酮体可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也可以从组织液转移至淋巴液,再转移到血浆中,不能从血浆转移至淋巴液中,B错误;C、酮血症实例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内环境就会失调,C正确;D、治疗时适量补充碱液可使内环境恢复稳态,但若补充碱液过多还会造成碱中毒,破坏内环境稳态,D错误。故选ABD。19、鳄雀鳝起初是作为观赏动物引入我国的,但其生性凶残,在我国几乎没有天敌,对生态环境极具破坏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鳄雀鳝为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系统,我国应该全面禁止引入外来物种C.应加强“生物入侵”的宣传和管理,以保障生态系统平衡发展D.鳄雀鳝用于人类观赏属于直接价值,其一定还存在潜在价值〖答案〗B〖祥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析】A、在生态系统中鳄雀鳝属于动物,为消费者,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B、虽然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系统,但是有的外来物种却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使当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应理性对待外来物种,B错误;C、通过此事例说明,应加强对公众“生物入侵”的宣传和管理,以保障生态系统平衡发展,C正确;D、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其一定还存在潜在价值,D正确。故选B。2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杨军成功从黄粉虫幼虫消化道中分离出能降解聚乙烯塑料的细菌——微小杆菌YT2。下图表示目的菌的获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合理的是()A.富集培养应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促进目的菌增殖B.选择培养基的成分中应以塑料作为唯一碳源C.将1ml菌液加入培养基,再使用涂布器进行均匀涂布D.使用固体斜面培养基保存微生物时,应置于低温环境中〖答案〗BD〖祥解〗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详析】A、富集培养的目的是促进目的菌增殖,因此应该提供适合降解聚乙烯塑料的细菌生长的环境,使用相应选择培养基,A错误;B、要分离出能降解聚乙烯塑料的细菌,选择培养基的成分中应以塑料作为唯一碳源,B正确;C、一般情况下,取0.1ml菌液加入培养基,再涂布,C错误;D、使用固体斜面培养基保存微生物时,应置于低温环境中,低温抑制微生物代谢和繁殖,有利于菌种保存,D正确。故选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番茄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探究影响番茄产量的环境因素,研究人员做了如下研究:图甲表示在不同遮光程度下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在夏季白天对番茄各项指标的监测(注:净光合速率是指该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与总呼吸速率的差值)。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的实验需要测定叶绿素含量,高中阶段可以先将色素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再用法进行初步分离,在分离得到的色素条带中,叶绿素a位于从上往下数的第条。从图甲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叶绿素含量是植物应对阴暗环境的适应性变化。长期在弱光环境下生存的植物的叶片一般较(薄/厚)。(2)分析图乙的实验,净光合速率从8:00到18:00的整体变化趋势为;12:00净光合速率比8:00更低的主要原因是;18:00叶肉细胞中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是。(3)在番茄连续种植的过程中,每年都需要适度施肥才可以保持农田的生态平衡,主要原因是。〖答案〗(1)纸层析三/3提高薄(2)下降温度升高,使呼吸作用增大,总光合与总呼吸的差值减小线粒体、叶绿体(3)部分元素随番茄果实向系统外输出,需补充输入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祥解〗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详析】(1)色素分离的方法是纸层析法;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自下而上依次呈黄绿色(叶绿素b)、蓝绿色(叶绿素a)、黄色(叶黄素)、橙黄色(胡萝卜素),在分离得到的色素条带中,叶绿素a位于从上往下数的第三条;分析图甲,遮光越高,叶绿素含量越高,说明提高叶绿素含量是植物应对阴暗环境的适应性变化;长期在弱光环境下生存的植物的叶片一般较薄,以尽可能促进对于光照的吸收利用。(2)分析图乙的实验,净光合速率从8:00到18:00的整体变化趋势为下降;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此分析,12:00净光合速率比8:00更低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使呼吸作用增大,总光合与总呼吸的差值减小;18:00叶肉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3)由于部分元素随番茄果实向系统外输出,需补充输入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故在番茄连续种植的过程中,每年都需要适度施肥才可以保持农田的生态平衡。22、果蝇的有翅和无翅由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和短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将纯合长翅雄蝇和纯合无翅雌蝇杂交,F1雌蝇全为长翅、雄蝇全为短翅。让F1雌、雄蝇随机交配得到F2,F2雌蝇、雄蝇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长翅短翅无翅雌蝇1/63/121/12雄蝇1/63/121/12(1)果蝇的有翅为(填“显性”或“隐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2)F2的表型及比例异常,是因为F1中(填“雌”或“雄”)果蝇产生的配子致死。(3)F2中长翅雌果蝇与短翅雄果蝇随机交配,F3无翅果蝇的基因型共种。(4)为了验证(2)的说法,请以上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实验思路:;预期结果:。〖答案〗(1)显性AAXBY、aaXbXb(2)雌aXB(3)2(4)让F1雌果蝇与F2无翅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子代雌、雄果蝇均表现为长翅:短翅:无翅=1:1:1〖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1)F2雌蝇和雄蝇均有翅:无翅=5:1,与性别无关联,所以B/b在常染色体上。因为纯合长翅雄果蝇和纯合无翅雌果蝇杂交,F1雌果蝇全为长翅、雄果蝇全为短翅,说明F1全为有翅,即有翅为显性,若亲本雄性基因型为XAY,雌性基因型为XaXa,杂交后子代为XAXa、XaY,雌为有翅,雄为无翅,不符合题意。亲本基因型为:AAXBY、aaXbXb,则F1基因型为:AaXBXb、AaXbY。(2)如不存在致死现象,F2雌、雄果蝇均表现为长翅:短翅:无翅=3:3:2。结合棋盘法,可分析得出:由于F1中雌果蝇产生的aXB配子致死,最终F2雌、雄果蝇均表现为长翅:短翅:无翅=2:3:1。(3)F2中长翅雌果蝇与短翅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_XBXb和A_XbY,由于长翅雌果蝇产生的aXB配子致死,F3无翅果蝇的基因型只有2种,aaXbXb和aaXbY。(4)可通过测交实验:让F1雌果蝇AaXBXb与F2无翅雄果蝇aaXbY杂交,长翅雌果蝇产生的aXB配子致死,子代的基因型AaXBXb,AaXBY,AaXbXb,AaXbY,aaXbY,aaXbXb,预期结果是:子代雌果蝇、雄果蝇均表现为长翅:短翅:无翅=1:1:1。23、科研人员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大鼠血糖及血糖调节激素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将大鼠分为四组,第一组输入生理盐水,第二组输入生理盐水+CGRP,第三组输入50%葡萄糖溶液,第四组输入50%葡萄糖+CGRP(相关操作遵循等量原则)。生理盐水+CGRP组于输液前、输液后60分钟、输液后120分钟分别测血糖浓度变化,结果如表1;四组操作对血糖调节激素水平的影响如表2。请回答下列问题:表1时间(分)060120血糖浓度(mg/dl)101.1±16.5137.7±27.7164.1±42.1*与0分钟相比:P<0.05注:P<0.05表示差异性显著表2胰岛素(μu/ml)胰高血糖素(pg/ml)生理盐水17.73±16.49142.8±41.5CGRP+生理盐水23.58±14.24162.1±29.350%葡萄糖84.07±53.16*215.0±54.1CGRP+50%葡萄糖23.58±14.25206.9±86.6*与其他三组相比P<0.05注:P<0.05表示差异性显著(1)动物体内胰岛素由分泌,作用是。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作用。(2)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输入生理盐水+CGRP可使血糖明显(填“升高”或“降低”),说明CGRP常态下能够。(3)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输入生理盐水+CGRP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是P(填“大于”或“小于”)0.05,说明CGRP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影响。与50%葡萄糖+CGRP组相比,50%葡萄糖组胰岛素含量明显,而50%葡萄糖+CGRP组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性不显著。说明在高血糖浓度刺激下,CGRP具有胰岛素分泌的功能。〖答案〗(1)胰岛B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相抗衡(2)升高调节血糖,并且能升高血糖(3)大于无显著差异升高抑制〖祥解〗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二者可共同作用使血糖升高。【详析】(1)动物体内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胰岛素的作用结果是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是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作用相抗衡。(2)由表1可知,输入生理盐水+CGRP可使血糖明显升高,说明CGRP常态下能够调节血糖,并且能升高血糖。(3)*与其他三组相比P<0.05,而P<0.05表示差异性显著,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输入生理盐水+CGRP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是P大于0.05,说明CGRP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影响无显著差异。与50%葡萄糖+CGRP组相比,50%葡萄糖组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而50%葡萄糖+CGRP组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性不显著。说明在高血糖浓度刺激下,CGRP具有抑制胰岛素分泌的功能。24、“稻鸭农法”(如图)是将一定数量的优质雏鸭放入稻田中,在生长期适当控制放鸭数量和频率,并在水稻成熟前将鸭子从稻田中移出,避免对水稻造成损害,进而实现水稻的高产。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生物(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2)采用“稻鸭农法”模式,稻田中增加了许多有机肥,经微生物的分解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鸭的活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的原因是。(3)与常规稻田相比,“稻鸭农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高的原因是。“稻鸭农法”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答案〗(1)不能群落包括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而该图中不包含分解者(2)物质鸭对水稻的天敌和竞争者的捕食,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3)物种种类增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整体〖祥解〗稻、鸭、鱼混合种养,是一种综合稻、鱼混合种养模式与稻、鸭混合种养模式优点发展起来的高效、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在特定条件下,利用稻、鸭、鱼三种不同生物之间生长特性的时空差异,控制相互间的不利影响,建立稻、鸭、鱼同田共生系统,实现水田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持续生产的好模式。【详析】(1)群落包括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该图中不包含分解者,所以如图所示的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2)采用“稻鸭农法”模式,稻田中增加了许多有机肥,经微生物的分解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物质,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鸭对水稻的天敌和竞争者的捕食,所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3)与常规稻田相比,“稻鸭农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高的原因是物种种类增多,营养结构更复杂。“稻鸭农法”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25、淀粉液化是淀粉加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工艺,传统的方法是加入外源耐高温α淀粉酶,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现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地衣芽孢杆菌的耐高温α-淀粉酶基因转入马铃薯,直接获得含有耐高温α淀粉酶的淀粉类原料,从而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回答下列问题:(1)筛选具有耐高温α-淀粉酶基因的地衣芽孢杆菌,可将菌种接种至富含淀粉的LB培养基,在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向培养基表面滴加碘液,选取较大的菌落。(2)图1为耐高温α-淀粉酶基因,请根据图中给出的部分碱基序列设计PCR扩增该基因的引物,引物序列为(标明3'端和5'端)。除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等,PCR的缓冲溶液中一般要添加Mg2+,其作用是。(3)将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可用农杆菌转化法,图2为构建表达载体所用Ti质粒,根据基因表达载体的结构组成分析,“X”应为。bar和AmpR的模板链是否相同?。目的基因应插入Ti质粒的,因为。〖答案〗(1)高温透明圈(2)5'TAGGCACCGAC3'、5'GATGCCTAAGT3'激活DNA聚合酶(3)启动子不同T-DNAT-DNA可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祥解〗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称,指在引物指导下由酶催化的对特定模板(克隆或基因组DNA)的扩增反应,是模拟体内DNA复制过程,在体外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一种技术。【详析】(1)地衣芽孢杆菌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因此可将菌种接种至富含淀粉的LB培养基,在高温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向培养基表面滴加碘液,淀粉遇碘液变蓝,而淀粉水解产物与淀粉不变蓝而出现透明圈,且菌落直径越小,透明圈直径越大,地衣芽孢杆菌产生α淀粉酶越高效,故可选取透明圈较大的菌落。(2)引物的方向应该与模版反向,而且碱基互补配对。引物3’延伸应该扩增目的基因,因此引物序列分别为5'TAGGCACCGAC3'、5'GATGCCTAAGT3'。除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等,PCR的缓冲溶液中一般要添加Mg2+,其作用是激活DNA聚合酶。(3)基因表达载体上应具备的元件有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等,因此X为启动子。bar和AmpR两种基因的转录方向相反,因此模板链不同。目的基因应插入Ti质粒的T-DNA片段,因为T-DNA可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卷01-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黑吉辽通用)(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葡萄糖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关键能量来源之一,因此它也被誉为“生命的燃料”。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不能被水解,常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B.氧气充足时,葡萄糖会进入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C.用斐林试剂鉴定某样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样液中含有葡萄糖D.输液时加入的等渗葡萄糖溶液既可以供能,也可以维持渗透压平衡〖答案〗D〖祥解〗糖类的基本元素是C、H、O,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详析】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再被水解,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错误;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是在细胞质基质,不是在线粒体,B错误;C、用斐林试剂鉴定某样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样液中含有还原糖,但是不一定是葡萄糖,C错误;D、输液时加入的等渗葡萄糖溶液既可以供能,也可以维持渗透压平衡,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包膜结构可能来源于病毒所在的宿主细胞B.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结构的形成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C.细胞膜上的磷脂形成双分子层,是水溶性分子跨膜的屏障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是对称分布的,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等功能有关〖答案〗D〖祥解〗(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2)细胞膜是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其中脂质占50%,蛋白质占40%,糖类占2%~10%。在组成细胞膜脂质中,磷脂最丰富,此外还含有少量胆固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具有明显的“暗-亮-暗”结构,内、外两层暗带由蛋白质组成,中间一层亮带由双层脂类组成。【详析】A、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外侧有一层包膜,该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A正确;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细胞的形态等,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结构是微丝及相关结合蛋白共同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其形成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B正确;C、磷脂分子一端为亲水的头,两个脂肪酸一端为疏水的尾,细胞膜上的磷脂形成双分子层,亲水头部朝外,尾尾相对且朝内,是水溶性分子跨膜的屏障,C正确;D、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而糖类分子在细胞膜的外侧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所以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是不对称分布的,D错误。故选D。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稀释鸡蛋清中加入蛋白酶,待反应完成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B.用卡诺氏液固定低温处理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后,需用50%的酒精冲洗C.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可用碘液检测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分解作用D.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酶与底物混合,再加缓冲液调节pH〖答案〗A〖祥解〗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详析】A、虽然稀释鸡蛋清中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但蛋白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故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A正确;B、用卡诺氏液固定低温处理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后,需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冲洗2次,B错误;C、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不可用碘液检测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分解作用,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水解,应用斐林试剂检测,C错误;D、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加缓冲液分别调节酶和底物的pH,再将酶与底物混合,D错误。故选A。4、动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葡萄糖初步氧化分解产生物质X,X进入线粒体中转化为乙酰CoA,乙酰CoA参与三羧酸循环(TCA)产生CO2,过程如图所示。以下推测不成立的是()A.物质X是丙酮酸B.TCA过程无氧气参与C.[H]都来自乙酰CoAD.[H]与O2结合会释放出大量能量〖答案〗C〖祥解〗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2O反应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O2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析】A、动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葡萄糖初步氧化分解产生物质是丙酮酸和[H],A正确;B、TCA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不需要氧气的参与,B正确;C、氧呼吸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乙酰CoA和水,C错误;D、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D正确。故选C。5、某二倍体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现将其中一个精原细胞的全部染色体DNA双链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并放入只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及其基因位置如图所示,若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一次基因突变或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中细胞的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B.若图中细胞有3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C.若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至少经过一次有丝分裂D.若图中细胞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DNA至少经过3次复制〖答案〗B〖祥解〗由图可知,该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详析】A、若图中细胞的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根据半保留复制可知,每个DNA分子复制一次,此时细胞正进行减数分裂,说明该精原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B、图示为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若有3条染色体有放射性,则推测精原细胞先经历了至少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并存在缠绕互换现象,B错误;C、若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只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内含有2条染色体有放射性,但是若减数分裂前经过了不止一次的有丝分裂,而每一次有丝分裂时若有标记的DNA都分到一个细胞内,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也会得到上述结果,故说明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至少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C正确;D、因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在第一次复制后子代DNA都具有放射性,第二次复制后,一半的DNA分子具有放射性,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无放射性。而图中DNA分子只有一个有放射性,因此在进行减数分裂之前细胞已进行至少两次有丝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时,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所以在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有可能是0条、1条、2条、3条、4条,所以DNA分子第三次复制就可能出现只有1条染色体具有放射性的情况,D正确。故选B。6、端粒学说是细胞衰老机制的学说之一。端粒DNA序列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逐渐缩短。人体细胞中存在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组成的端粒酶,其活性受到严密调控,被激活的端粒酶可修复延长端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端粒酶的存在说明RNA可催化逆转录过程B.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端粒C.正常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是不含端粒酶基因D.若用药物使肿瘤细胞中的端粒酶失活,可治疗癌症〖答案〗D〖祥解〗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序列。(1)结构特点有:由简单串联重复的序列组成,富含G,长度可达十几到几千个碱基对;端粒DNA具有取向性;染色体末端与特定蛋白形成复合物。(2)功能: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决定细胞的寿命;在肿瘤增殖的维持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详析】A、题意显示,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它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据此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是一种逆转录酶,可催化逆转录,A错误;B、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染色体复制后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前期每条染色体含有4个端粒,B错误;C、正常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可能是端粒酶基因未表达,C错误;D、若用药物使肿瘤细胞中的端粒酶失活,端粒DNA序列就会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逐渐缩短,从而逐渐衰老死亡,可治疗癌症,D正确。故选D。7、某种玉米存在单向异交不亲和现象:可为不同品种的其他玉米授粉使之结实,却不能接受不同品种的其他玉米的花粉而结出果实,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科研人员利用甲(HH)、乙(Hh)、丙(hh)三种植株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①hh(♂)×HH(♀)→不结实;②HH(♂)×hh(♀)→结实;③HH(♂)×Hh(♀)→结实;④Hh(♂)×HH(♀)→结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植株的基因型为hhB.①②组结果表明:H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作用C.①②组实验中,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D.③④组实验中,第③组的授粉成功率更高〖答案〗D〖祥解〗题意分析,①②组属于正反交实验,③④组属于正反交实验,其中hh作父本,则雌穗均不能结实,若用其作母本,则可以结实;Hh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雌穗均可结实,说明应是h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作用。【详析】ABC、①②组属于正反交实验,③④组属于正反交实验,其中hh作父本,则雌穗均不能结实,若用其作母本,则可以结实;Hh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雌穗均可结实,说明应是h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作用,据①②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植株的基因型为HH,从配子的角度看单向异交不亲和现象是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导致,ABC错误;D、第③组和第④组实验中,由于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第③组的授粉成功率更高,D正确。故选D。8、大肠杆菌的生长模式可以分为快生长和慢生长两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营养丰富的条件下,大肠杆菌可以利用快生长模式快速增殖B.由图可知,大肠杆菌在一个复制原点上进行双向复制C.大肠杆菌慢生长过程中不存在蛋白质与DNA复合体D.一次复制结束之前,再次开始新一轮的复制,可提高复制频率〖答案〗C〖祥解〗DNA由两条互补链的双螺旋结构组成。复制期间,这些链被分离。然后,原始DNA分子的每条链都用作产生其对应物的模板,此过程称为半保留复制。【详析】A、快生长繁殖速率快,营养丰富的条件下,大肠杆菌可以利用快生长模式快速增殖,A正确;B、由图可知,大肠杆菌在一个复制原点上沿两边双向复制,B正确;C、大肠杆菌慢生长过程也存在DNA复制,存在DNA聚合酶与DNA模板链的结合,C错误;D、在一次复制结束之前继续开始一轮新的复制,可节约复制的时间,提高复制的效率,D正确。故选C。9、“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是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控制变量的方法。下列实验中使用到“减法原理”的是()A.在待测组织样液中先后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B.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使用卡诺氏液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加入DNA酶、RNA酶、蛋白酶等D.格里菲思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向小鼠注射〖答案〗C〖祥解〗“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是实验设计过程中控制自变量的两种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详析】A、在待测组织样液中先后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属于“加法原理”,A错误;B、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使用卡诺氏液,属于“加法原理”,B错误;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加入DNA酶、RNA酶、蛋白酶等,可以把相应的物质降解,属于“减法原理”,C正确;D、格里菲思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向小鼠注射,属于“加法原理”,D错误。故选C。10、DNA分子中的胞嘧啶结合一个甲基基团的过程称为DNA甲基化。细胞中存在两种DNA甲基化酶,从头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甲基化通过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引起表观遗传B.DNA甲基化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但不能遗传给后代C.从头甲基化酶与维持甲基化酶功能不同,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D.从头甲基化酶能作用于全甲基化DNA复制一次所形成的子代DNA〖答案〗C〖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析】A、据题意可知,DNA分子中的胞嘧啶结合一个甲基基团的过程称为DNA甲基化,因此DNA甲基化后碱基序列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B、DNA甲基化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也能通过DNA的复制遗传给后代,B错误;C、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与结构相适应,因此从头甲基化酶与维持甲基化酶功能不同,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正确;D、据题意可知,从头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DNA复制是半保留方式,而全甲基化的DNA复制一次所形成的子代DNA是半甲基化,因此从头甲基化酶不能作用于全甲基化的DNA复制一次所形成的子代DNA,D错误。故选C。11、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包括了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两部分。前者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后者则揭示了进化的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石为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提供了直接证据B.利于个体生存的性状都有利于个体的繁殖C.经过自然选择,显性基因频率常高于隐性基因D.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进化是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A〖祥解〗达尔文生物进化论:(1)共同由来学说: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详析】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底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因此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A正确;B、利于个体生存的性状不一定都有利于繁殖,如拟态只是利于生存,与繁殖无关,B错误;C、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经自然选择后,显性基因频率不一定高于隐性基因,C错误;D、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故选A。12、“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富含“淀粉体”的平衡石细胞感受重力的刺激。玉米根尖处于竖直状态时,茎芽中合成的生长素(IAA)通过中柱运输到根尖,并均等分布在根冠的各个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根尖也能合成少量生长素,生长素向伸长区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B.水平放置时植物的茎部和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均为促进生长C.平衡石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变为合成生长素的信号D.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D〖祥解〗分析题意可知:在垂直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基部,导致经由中柱运来的IAA在根冠均等分布;在水平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近地侧,导致根冠远地侧的IAA向近地侧运输,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较快,故根向地生长。【详析】A、根尖也能合成少量生长素,生长素由根尖向伸长区运输属于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A错误;B、由于植物细胞内的平衡石细胞感受重力的信号,并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所以使水平放置时植物的茎部和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都高于远地侧,但是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在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而在茎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只是促进作用减弱,但是还是促进生长,B错误;C、根向重力生长与平衡石在根冠细胞中的位置密切相关,植物细胞内的平衡石细胞感受重力的信号,并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而不是合成生长素的信号,C错误;D、植物激素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同时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D。13、巨噬细胞第一时间将入侵的细菌吞噬并清除,而结核分枝杆菌(MTB)等细菌通过多种策略(抑制巨噬细胞成熟、抑制溶酶体参与、抑制自噬)逃避巨噬细胞的吞噬,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长期存活,引起感染性疾病。卡介苗是对毒性较强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获得的减毒活疫苗,该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可以持续10~15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TB侵染人体后会引起体液免疫B.MTB抑制巨噬细胞成熟,使其不能发挥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C.当MTB感染宿主细胞时,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膜表面的分子变化D.接种卡介苗后,MTB入侵时会发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在10~15年内保持着对抗体的记忆〖答案〗D〖祥解〗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析】A、MTB侵染人体后可以作为抗原,会引起体液免疫,A正确;B、MTB抑制巨噬细胞成熟,使其不能发挥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B正确;C、当MTB感染宿主细胞时,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膜表面的分子变化,C正确;D、接种卡介苗后,MTB入侵时会发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在10~15年内保持着对抗原的记忆,避免其发生免疫逃逸,D错误。故选D。14、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其中CK、LG、MG、HG分别表示对照组、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CKLGMGHG植被地上生物量/g·m-2105885032植被地下生物量g·m-21620175013701200A.草原上各种植被的生物量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CK组草原植被中各生物的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C.轻度放牧可有效防止草原沙漠化并提高土壤动物丰富度D.草原植物往往叶片肥大,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答案〗C〖祥解〗分析表格:与对照组相比,轻度放牧会增加植被地下生物量;在中度放牧、重度放牧条件下,地上生物量分配明显减小。【详析】A、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A错误;B、由于资源和环境有限,CK组草原植被中各生物的种群数量呈S形(型)曲线增长,B错误;C、分析表格:与对照组相比,轻度放牧会增加植被地下生物量,制备的地下生物量增加能有效防止草原沙漠化,C正确;D、草原上以各种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这样能够减少水分蒸腾,从而抵抗干旱,D错误。故选C。15、双抗指的是一个抗体可以和两个不同抗原或一个抗原的两个不同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需要人工制备两种单克隆抗体并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制备。最新研究发现春花碱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下图为人工制备双抗的过程,图右下角为某双抗发挥作用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筛选后的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传代培养过程中会发生贴壁和接触抑制B.第二次筛选是为了确定分泌抗体的特异性,可以通过抗原抗体杂交的方式检验C.该方法制备的二抗与传统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相比特异性相似D.将上述过程中春花碱换成荧光蛋白,可能会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断〖答案〗A〖祥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析】A、第一次筛选后的细胞是杂交瘤细胞,具有肿瘤细胞的特征,故克隆化培养不会有接触抑制的现象,A错误;B、第二次筛选为了确定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是所需要的,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检验,B正确;C、图中的二抗识别肿瘤细胞只依赖一种抗原,传统ADC识别靶细胞也只依赖一种抗原,故特异性相似,C正确;D、将春花碱换成荧光蛋白,临床使用双抗与荧光蛋白即可指示肿瘤细胞位置,起到辅助诊断的效果,D正确。选A。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筛管是光合产物的运输通道,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移动到邻近的小叶脉,进入其中的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再逐步汇入主叶脉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位,蔗糖进入SE-CC的方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H+进出细胞的方式都为主动运输,高H+浓度有利于提供酸性环境B.SU载体可同时运输H+和蔗糖,说明SU载体不具有专一性C.蔗糖运输不消耗能量,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其进入SE-CCD.蔗糖进入SE-CC与细胞内外H+浓度差及SU载体的数量有关〖答案〗ABC〖祥解〗由题图可知H+通过H+泵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中的ATP,为主动运输,且细胞外的H+浓度大于细胞外的H+浓度,H+通过SU载体的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为协助扩散,在此过程中为蔗糖从细胞外运进细胞内提供能量,蔗糖进入细胞内为主动运输。【详析】A、由图可知,H+通过H+泵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中的ATP,为主动运输,且细胞外的H+浓度大于细胞外的H+浓度,H+通过SU载体的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为协助扩散,A错误;B、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是指能够运输一种或一类物质,蔗糖和H+既然能够同时由SU载体蛋白运输,可以说明SU载体具有专一性的,B错误;C、由图可知,H+通过H+泵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中的ATP,细胞呼吸是通过影响细胞内外的H+浓度差,从而影响蔗糖进入SE—CC,C错误;D、、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进入SE—CC需要SU载体蛋白和H+势能提供能量,即需要SU载体蛋白和H+的直接参与,所以蔗糖进入SE-CC与细胞内外H+浓度差及SU载体的数量有关,D正确。故选ABC。17、下图为某生物细胞中1、2两条染色体断裂并交换后发生的变化,染色体上的不同字母表示不同的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12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B.图中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产生了新基因C.图中的变异会引起基因数目、种类和排序发生改变D.观察染色体变异一般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答案〗ACD〖祥解〗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染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质量月活动方案
- 糖尿病诊断分型
- 2024版房地产买卖合同(含附件)2篇
- 全新转租协议合同范本范本下载
- 妊娠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新能源电动车共同研发协议3篇
- 智能疏散系统
- 2024年度销售合同标的为电子产品2篇
-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课件
- 家园所合作读书活动方案
- 2024年化妆品ODM合作合同
- 预防电信诈骗打击网络犯罪49
- 少年的风采 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班主任培训课件
- 石油化工代加工合同模板
- 第03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 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
- 集体生活成就我 课件-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4年公司股权转让中介的协议范本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一平台在线形考(作业1至4)试题及答案
- 护理质控组长岗位竞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