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行业能源管理与调度方案_第1页
能源互联网行业能源管理与调度方案_第2页
能源互联网行业能源管理与调度方案_第3页
能源互联网行业能源管理与调度方案_第4页
能源互联网行业能源管理与调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互联网行业能源管理与调度方案TOC\o"1-2"\h\u760第1章能源互联网概述 3119231.1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与特性 3236741.2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27726第2章能源管理与调度需求分析 4115552.1能源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489312.1.1能源数据采集与监测 4157052.1.2能源消耗分析与优化 5198482.1.3能源需求预测与规划 5179742.1.4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 5186012.2能源调度的需求与挑战 58462.2.1能源调度需求 5140992.2.2能源调度挑战 513208第3章能源互联网架构设计 6280923.1总体架构设计 627243.1.1物理层 66713.1.2信息层 6236883.1.3应用层 6162443.1.4决策层 6251263.2网络架构设计 6326063.2.1通信网络 683803.2.2互联网架构 6303973.2.3安全架构 758553.3技术架构设计 778683.3.1能源生产与存储技术 787763.3.2能源传输与转换技术 726653.3.3能源消费与调度技术 727940第4章能源数据采集与处理 7228594.1能源数据采集技术 7263064.1.1硬件设备 8234994.1.2通信技术 8109654.1.3数据采集协议 8245724.2能源数据处理与分析 850284.2.1数据预处理 844814.2.2数据分析与挖掘 8222394.2.3数据可视化 8280534.3能源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9189294.3.1数据加密 952654.3.2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946134.3.3数据安全审计 9195514.3.4隐私保护 925884第5章能源预测与需求侧管理 9255285.1能源需求预测方法 9278735.1.1时间序列分析法 9256315.1.2因果关系分析法 984855.1.3神经网络预测法 10125425.1.4深度学习预测法 10243575.2需求响应与需求侧管理 10256725.2.1需求响应策略 10276535.2.2需求侧管理措施 10321425.3能源市场与需求侧互动 10174475.3.1能源市场机制 10241755.3.2需求侧资源参与市场 1126188第6章能源调度策略与算法 11101816.1能源调度策略概述 111576.2优化算法在能源调度中的应用 11258556.2.1线性规划 11222816.2.2非线性规划 1180736.2.3混合整数规划 11137326.2.4粒子群优化算法 115586.2.5遗传算法 1258666.3分布式能源调度方法 12135326.3.1多代理系统 1294806.3.2分布式优化算法 1269606.3.3网络流优化 12139886.3.4需求响应调度 1213488第7章能源互联网调度中心设计与实现 12109437.1调度中心功能模块设计 1250347.1.1能源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 12257497.1.2能源优化调度模块 12184297.1.3预测与评估模块 13285987.1.4安全监控与应急处理模块 13177697.1.5用户服务与交互模块 13219287.2调度中心硬件与软件平台 13187067.2.1硬件平台 13148017.2.2软件平台 1382767.3调度中心运行与维护 13136907.3.1运行管理 138097.3.2维护与升级 13320457.3.3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1316957.3.4质量保障与监督 1325019第8章能源互联网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 1441578.1分布式能源系统调度 1447768.1.1应用场景 14146588.1.2案例分析 14299108.2充电桩与电动汽车调度 14187208.2.1应用场景 14142438.2.2案例分析 14267948.3智能电网与多能互补调度 14255568.3.1应用场景 14316888.3.2案例分析 1415110第9章能源互联网安全与可靠性 15157909.1能源互联网安全风险分析 15131819.1.1网络安全风险 15235299.1.2系统安全风险 15316219.1.3设备安全风险 15283569.2安全防护策略与措施 1522419.2.1网络安全防护 15250349.2.2系统安全防护 1569469.2.3设备安全防护 15136859.3可靠性与故障处理 1562319.3.1可靠性分析 1628979.3.2故障处理策略 1630599.3.3遥测遥感与故障诊断 1614350第10章能源管理与调度的发展展望 161475610.1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161315110.2能源管理与调度的创新方向 162307810.3政策与产业促进建议 17第1章能源互联网概述1.1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与特性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管理体系,融合了能源、信息、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旨在构建全球范围内高度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能源网络。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是在现有电网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能源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深度融合,促进能源的清洁、高效、安全利用。能源互联网具有以下特性:(1)高度互联互通:能源互联网通过多种能源网络(如电网、气网、热网等)的相互连接,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2)清洁低碳:能源互联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来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降低碳排放,助力全球气候治理。(3)智能高效:能源互联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源系统运行效率。(4)安全可靠:能源互联网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应对各种能源安全风险,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1.2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共识逐步形成: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2)技术不断创新: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为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高度重视能源互联网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未来能源互联网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能源互联互通水平。(2)能源市场改革深化: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市场从单一能源市场向综合能源市场转型,促进能源竞争性市场的发展。(3)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能源互联网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4)跨行业融合加深:能源互联网将与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同。第2章能源管理与调度需求分析2.1能源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目标能源管理作为能源互联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能源的产生、传输、分配及消费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分析与优化。以下是能源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目标:2.1.1能源数据采集与监测(1)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及消费环节的实时数据采集;(2)对能源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3)建立完善的能源数据存储、查询与分析体系。2.1.2能源消耗分析与优化(1)分析能源消耗结构,找出能源消耗的薄弱环节;(2)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耗降低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2.1.3能源需求预测与规划(1)结合历史数据与市场趋势,预测未来能源需求;(2)制定能源供需平衡策略,优化能源资源配置;(3)为企业发展提供能源需求与供应的规划建议。2.1.4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1)跟踪研究国内外能源政策,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2)分析能源市场动态,预测市场变化趋势;(3)为企业参与能源市场竞争提供策略支持。2.2能源调度的需求与挑战能源调度是能源互联网行业的关键环节,主要负责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保证能源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以下是能源调度的需求与挑战:2.2.1能源调度需求(1)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实时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保证能源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运行,降低故障风险;(3)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优质能源服务。2.2.2能源调度挑战(1)多能源品种、多环节的调度难题:能源互联网涉及多种能源类型,包括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调度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各能源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协同作用;(2)能源系统不确定性:受天气、季节、政策等因素影响,能源供需关系存在不确定性,给调度带来困难;(3)调度策略优化:在保证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如何实现调度策略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信息孤岛问题:能源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信息孤立,导致调度决策缺乏全局性,影响调度效果。本章从能源管理与调度的主要任务与目标出发,分析了能源调度的需求与挑战,为后续章节提出能源管理与调度方案提供了基础与依据。第3章能源互联网架构设计3.1总体架构设计能源互联网的总体架构设计是构建一个高度集成、智能互动、安全高效的能源系统。该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物理层、信息层、应用层和决策层。3.1.1物理层物理层主要包括各类能源生产、传输、存储和消费设施,如电源、电网、气网、热网等。物理层的设计需遵循模块化、集成化和标准化的原则,以便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3.1.2信息层信息层是能源互联网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基础,主要包括能源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等环节。信息层的设计应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3.1.3应用层应用层提供各类能源服务,包括能源交易、能源管理、能源调度等。应用层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实现能源服务的个性化、智能化和便捷化。3.1.4决策层决策层负责对能源互联网进行全局优化和调度,主要包括能源政策制定、市场运营监管、能源安全监控等。决策层的设计应保证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2网络架构设计3.2.1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能源互联网的信息传输基础,主要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部分。网络架构设计应保证通信网络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3.2.2互联网架构能源互联网的互联网架构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结构,实现能源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共享。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边缘计算:在能源生产、消费现场进行实时数据处理,降低网络传输压力。(2)云计算:集中处理大规模能源数据,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3)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能源数据,为能源管理和调度提供数据支持。3.2.3安全架构安全架构是保障能源互联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手段,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2)数据安全:采用加密、认证等技术,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3)系统安全:通过冗余设计、故障检测等手段,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自愈能力。3.3技术架构设计3.3.1能源生产与存储技术能源生产与存储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技术等。技术架构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1)多能互补: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多种能源,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2)储能技术:研究开发高效、经济的储能技术,提高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3.3.2能源传输与转换技术能源传输与转换技术主要包括高压直流输电、智能电网、能源路由器等。技术架构设计应关注以下方面:(1)高效传输:提高能源传输效率,降低输电损耗。(2)智能调度:实现能源的实时调度,提高能源利用率。(3)多能转换:研究多能互补和梯级利用技术,提高能源系统的综合效益。3.3.3能源消费与调度技术能源消费与调度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微网、需求响应、虚拟电厂等。技术架构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1)智能微网: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能源消费的灵活性。(2)需求响应:引导用户参与能源消费调控,实现能源消费的优化。(3)虚拟电厂:整合分散的分布式能源资源,提高能源系统的调度能力。第4章能源数据采集与处理4.1能源数据采集技术能源数据采集是能源互联网行业能源管理与调度的基础,对于实现高效、可靠的能源管理具有的作用。本节主要介绍当前能源互联网行业中所采用的能源数据采集技术。4.1.1硬件设备能源数据采集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卡、数据传输设备等。传感器负责实时监测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等环节的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数据采集卡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数据传输设备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4.1.2通信技术能源数据采集涉及多种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有线通信技术如光纤通信、双绞线通信等,具有传输速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无线通信技术如ZigBee、LoRa、NBIoT等,具有部署灵活、成本较低等优点。4.1.3数据采集协议数据采集协议是保证能源数据高效、可靠传输的关键。常用的数据采集协议包括Modbus、DL/T645、IEC104等。这些协议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能源数据采集需求。4.2能源数据处理与分析能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能源互联网行业能源管理与调度的核心,通过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能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4.2.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校验等。数据清洗旨在去除异常、缺失等噪声数据,提高数据质量;数据融合将不同来源、格式、尺度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数据校验则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2.2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分析与挖掘旨在从海量的能源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能源管理与调度提供依据。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时序分析等。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实现能源数据的智能分析,进一步提高能源管理效果。4.2.3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能源数据处理结果以图表、曲线等形式展示给用户,便于用户直观地了解能源系统的运行状况。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能源系统的关键指标,为能源管理与调度提供直观的依据。4.3能源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能源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能源互联网行业能源管理与调度的重要环节。为保证能源数据的安全与隐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4.3.1数据加密采用加密技术对传输过程中的能源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常用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如AES、DES等)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ECC等)。4.3.2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实施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能源数据。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包括用户名密码认证、数字证书认证等。4.3.3数据安全审计对能源数据的访问、修改等操作进行记录和审计,以便在发生数据泄露、篡改等事件时,能够追溯并采取相应措施。4.3.4隐私保护针对能源数据中的敏感信息,如用户个人信息等,采用数据脱敏、差分隐私等技术进行隐私保护,防止信息泄露。第5章能源预测与需求侧管理5.1能源需求预测方法能源需求预测是能源互联网行业进行有效能源管理与调度的重要环节。准确的能源需求预测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能源需求预测方法:5.1.1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根据历史能源需求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未来能源需求进行预测。该方法包括自回归(AR)、移动平均(MA)、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等模型。5.1.2因果关系分析法因果关系分析法是研究能源需求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方法。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能源需求的影响程度,从而进行需求预测。5.1.3神经网络预测法神经网络预测法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预测方法。通过大量历史数据训练神经网络,使其具备预测未来能源需求的能力。5.1.4深度学习预测法深度学习预测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预测方法,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结构,自动提取特征并进行预测。相较于传统神经网络预测法,深度学习预测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5.2需求响应与需求侧管理需求响应(DR)是指通过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引导用户在特定时段减少或增加能源消费的行为。需求侧管理(DSM)则是一系列措施和策略,旨在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峰值需求,优化能源消费结构。5.2.1需求响应策略需求响应策略包括价格型需求响应和激励型需求响应。价格型需求响应通过分时电价、实时电价等价格信号引导用户调整能源消费行为;激励型需求响应则通过提供补贴、奖励等激励措施,鼓励用户在特定时段减少能源消费。5.2.2需求侧管理措施需求侧管理措施主要包括:(1)节能措施: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需求。(2)负荷管理:通过控制用户用电设备,实现能源消费的削峰填谷。(3)分布式能源:利用分布式能源资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4)储能应用:通过储能设备的应用,实现能源消费的时空转移。5.3能源市场与需求侧互动能源市场与需求侧的互动是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能源市场机制,实现需求侧资源与供给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5.3.1能源市场机制能源市场机制包括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能源价格的发觉和资源的优化配置。5.3.2需求侧资源参与市场需求侧资源参与市场,可以提高市场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具体表现为:(1)需求侧资源参与市场竞争,促进能源价格合理形成。(2)需求侧资源提供辅助服务,如调频、调峰等,提高能源系统的稳定性。(3)需求侧资源与供给侧资源协同优化,实现能源消费的绿色、高效、经济。通过以上分析,本章对能源预测与需求侧管理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能源互联网行业的能源管理与调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第6章能源调度策略与算法6.1能源调度策略概述能源调度是能源互联网行业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实现能源的高效、安全、经济供应。能源调度策略主要包括需求响应调度、分布式能源调度、储能系统调度以及多种能源协同调度等方面。本章将从这几个方面对能源调度策略进行详细阐述。6.2优化算法在能源调度中的应用优化算法在能源调度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以下为几种常见的优化算法在能源调度中的应用:6.2.1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方法在能源调度中主要用于求解具有线性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通过对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环节的线性关系进行建模,可以实现对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6.2.2非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方法适用于解决能源调度中具有非线性约束条件的问题。该方法可以充分考虑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等环节的非线性特性,从而提高能源调度的精确性。6.2.3混合整数规划混合整数规划方法结合了整数规划和连续变量规划的特点,适用于解决能源调度中涉及整数约束的问题,如开关操作、设备启停等。6.2.4粒子群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方法,适用于求解大规模、高度非线性的能源调度问题。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较快的收敛速度。6.2.5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优化方法,适用于求解具有复杂约束和高度非线性的能源调度问题。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求解质量高等特点。6.3分布式能源调度方法分布式能源调度方法主要针对能源互联网中的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等资源进行优化调度。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分布式能源调度方法:6.3.1多代理系统多代理系统(MAS)通过构建多个具有自主决策能力的代理,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协同调度。各代理之间通过通信和协调,实现全局优化目标。6.3.2分布式优化算法分布式优化算法旨在实现对分布式能源资源的局部优化和全局协调。常见的分布式优化算法包括分布式梯度下降法、分布式牛顿法等。6.3.3网络流优化网络流优化方法将能源调度问题抽象为图论中的网络流问题,通过求解最大流、最小费用流等网络流问题,实现对能源互联网的高效调度。6.3.4需求响应调度需求响应调度通过激励用户在特定时段内改变用电行为,实现对能源需求的高效管理。该方法可以降低峰值负荷,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通过以上几种能源调度策略与算法的介绍,可以为能源互联网行业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有助于实现能源系统的优化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第7章能源互联网调度中心设计与实现7.1调度中心功能模块设计7.1.1能源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本模块负责从各类能源生产、传输、消费设备中实时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校验和数据转换等。7.1.2能源优化调度模块本模块根据能源需求、供应情况及设备状态,采用优化算法对能源进行合理调度,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7.1.3预测与评估模块本模块利用历史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能源需求、设备故障等进行预测,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7.1.4安全监控与应急处理模块本模块负责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急处理。7.1.5用户服务与交互模块本模块提供用户界面,实现用户与调度中心的信息交互,包括查询、报修、投诉等功能。7.2调度中心硬件与软件平台7.2.1硬件平台调度中心硬件平台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应具备高功能、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7.2.2软件平台调度中心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以及相关业务软件,应满足功能需求、功能要求和安全性要求。7.3调度中心运行与维护7.3.1运行管理制定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保证调度中心正常运行。包括日常巡检、系统监控、故障处理、数据备份等工作。7.3.2维护与升级对调度中心硬件和软件进行定期维护,保证系统稳定可靠。根据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7.3.3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加强调度中心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技能素质,保证调度中心的高效运行。7.3.4质量保障与监督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督机制,对调度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不断提升系统功能和服务质量。第8章能源互联网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8.1分布式能源系统调度8.1.1应用场景分布式能源系统调度主要针对能源互联网中的分布式能源资源,如风能、太阳能、储能设备等,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优化调度。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储能系统等。8.1.2案例分析以某地区分布式能源系统为例,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对各类分布式能源进行实时监测和调度。系统根据实时能源需求和发电预测,优化分配各类能源的发电量,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同时通过需求响应等策略,实现能源消费与分布式能源之间的互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8.2充电桩与电动汽车调度8.2.1应用场景充电桩与电动汽车调度主要针对能源互联网中的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充电桩与电动汽车的优化调度。应用场景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物流配送、私家车等。8.2.2案例分析以某城市充电桩与电动汽车调度为例,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充电桩的运行状态、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等信息,制定合理的充电策略。系统可根据电动汽车的行驶计划、充电设施容量等因素,进行智能调度,保证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降低充电成本。8.3智能电网与多能互补调度8.3.1应用场景智能电网与多能互补调度主要针对能源互联网中的多种能源系统,如电力、热力、气体等,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多能互补和优化调度。应用场景包括:冷热电三联供、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能源微网等。8.3.2案例分析以某地区智能电网与多能互补调度为例,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电力、热力、气体等多种能源的实时监测和预测,制定多能互补调度策略。系统可根据能源需求、价格、环保要求等因素,调整各类能源的供应和消费,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需根据具体项目进行调整和优化。避免直接复制,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第9章能源互联网安全与可靠性9.1能源互联网安全风险分析9.1.1网络安全风险分析能源互联网所面临的网络攻击手段,如DDoS攻击、恶意代码、网络渗透等;探讨能源互联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如数据泄露、篡改等。9.1.2系统安全风险阐述能源互联网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如系统软件、硬件设备等;分析能源互联网系统在遭受攻击时的潜在影响,如系统瘫痪、数据丢失等。9.1.3设备安全风险介绍能源互联网中各类设备的安全隐患,如智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