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语言风格课内课外融合专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_第1页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课内课外融合专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_第2页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课内课外融合专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_第3页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课内课外融合专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_第4页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课内课外融合专练-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8:古代诗歌语言风格课内课外融合专练

诗歌的语言风格

关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学习提示”指出:“这两首诗均为古体诗,但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有

很大不同。前者是四言,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后者是五言,平淡舒缓,

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在高考中,语言风格鉴赏时有涉及,往往和其它考点

结合起来,其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要求直接指出其风格特色,一是对诗歌的语言风格进行简要分析。

[必备知识]

语言风格的分类及认定

一、语言风格的分类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

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或同一

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位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

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种风格。在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还是应当就诗论诗。

1.雄浑壮阔

雄浑壮阔指诗歌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雄浑壮阔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

荣的气象。

2.豪放旷达

豪放即豪迈奔放,狂放不羁;旷达即通脱豁达,潇洒飘逸。这类诗(词)的共同特点是想象奇特,气象恢宏,

语词宏博。如李白的诗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

“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想象奇特,用语夸张。

3.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就是指情感浑厚,语带浓郁,语带忧愤,蕴藉深厚,读起来有一种厚重感和沉重感。沉郁顿挫是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其他诗人的作品也有类似的风格,像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4.慷慨悲壮

思绪悲壮,出语高昂,充满感慨;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愤慨不平。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

康赏心亭》,作者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阔景、壮志、豪气、悲怀一时齐集,笔力遒劲而笔

致婉曲,于纵横跌宕中慷慨淋漓,如闻裂帛之声,表现出独具“辛”味的悲慨。

5.平实质朴

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质朴无华,平淡中蕴含深意。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

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清新雅致

清新雅致,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

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

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7.含蓄隽永

《诗品》论“含蓄”,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含蓄隽永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如朱庆

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8.浪漫飘逸

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清新俊朗,自然率直,无拘无束,变化万千。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

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幽,表达感情细如抽丝,情调缠绵。如李清照的《武

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

溪蚱嘛舟,载不动许多愁。”

10.幽默讽刺

幽默讽刺多指诗中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的《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

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二、语言风格的认定

一、风格认定

1.观题材

如咏物诗一般含蓄委婉,闺怨诗一般婉约细腻,边塞诗一般豪迈雄奇,山水诗一般清新明丽,爱国诗一般悲

壮慷慨等。

2.找意象

分析诗中最能体现语言风格的意象。如运用“菊花”“飞鸟”等意象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语言风格一般清

新自然。

3.品用词

分析诗的用词,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句一般绚丽飘逸;直接陈述、不加修饰语的诗句一般平实质朴。

4.析情感

诗歌的情感体现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如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其语言风格一般沉郁顿挫。

5.联作者

如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白居易平实质朴,王维清新雅致,李商隐缠绵哀婉,苏轼豪放旷达,辛弃

疾雄浑壮阔,陆游慷慨悲壮等。

[教考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养麦花如雪。

◎本词与曹操的《短歌行》语言风格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步骤1:明风格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

生动等)。

步骤2:做例证

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语言特色是如何体现的,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

步骤3:析效果

可指出蕴含其中的感情;可点明这一特点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村夜》清新明丽。诗人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乡村秋夜的凄清和村外田野月光朗照的优美,用自然景物的变

换来体现诗人情感的变化,透露出孤独寂寞的心情。全诗明白晓畅,朴实无华。

《短歌行》委婉刚健。诗人运用“青青子衿”“呦呦鹿鸣”“周公吐哺”等典故和“譬如朝露”“月明星稀”

等比兴之词,抒发心忧天下、渴望统一的豪情壮志。全诗委婉深沉,刚健有力。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修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美。

不拟孤山闲放鹤,鹑鸠恰恰向人啼。

[注]①薛(tub):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②鹑鸠:即斑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点明“小步”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暗示对美景的喜

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

围。

C.颔联描写作者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勃勃。

D.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斜照”“垂虹”“砌草”等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

融。

2.本诗风格清新,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颇为相近,请结合两诗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l.CC项,“竹律冠轻容雪鬓”写的是诗人头发花白、头戴竹滓冠的样子,并没有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

2.①语言清爽。如本诗的“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陶诗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②景物清新。如本诗中柳塘莲叶、砌草柔美、彩虹饮

水等景物描绘出雨后的风景,清新自然;陶诗中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等景物描绘出富有生

活气息的田园画面,自然淳朴,亦不乏清新之气。③情感轻松。本诗写雨余散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

愉悦;陶诗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

【跟踪练习】

(022)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⑵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6分)

022.精卫词

(1)A【解析】⑴“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错,只是用设问引出话题。

(2)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忍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

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

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解析】两种观点都可以,要从诗中找到依据。比如“同意”,诗中的“我”解释为精卫,“子”可解释为子

孙后代。如“不同意”,“我”解释为作者,“子”解释为精卫。

(37)终南东溪中作

岑参

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

[注]沧洲'I:业处用“沧洲I”典故代指归隐。《全唐诗典故辞典):“'沧洲『原指水边,由于隐者往往中意于彼,

后因以‘沧洲’代指隐士的居处,井常用以表现归隐之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景色优美如画,溪水清碧胜过绿草,从烂漫的山花下面潺潺流淌而过。

B.颔联承上,续写水中沙平能够洗足,溪水清浅无法行船流露出怜爱之情。

C.颈联叙事.朝朝暮暮清洗药材,年复一年溪边钓鱼,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

D.本诗语言不事雕琢,纯用白描手法,风格清丽俊逸,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037.终南东溪中作

(1)C(“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不对。联系全诗,可知诗人对这种生活是热爱的,没有厌倦之意,也不觉

得这样的日子单调,更多的是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惬意。而且,将诗中的“朝与暮”“春复秋”理解为“朝朝

暮暮”,,年复一年”也不够妥帖。)

(2)①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3分)。②诗人欣赏终南东溪景色,认为兴致来时,当随意而

往,更希望弃官不做,长期隐居于此。诗人借用“沧洲”典故,真切地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思(3分)。(诗的五六

句是说:每天早晚来回可清洗采来的药材,每年春秋往复能静心去钓鱼。古时隐士往往修心修身,追求长生,所

以服食药饵;又追求宁静,往往垂钓。这两句渲染平居的惬意和闲暇。七八句转向议论,借用“沧州”典故,

表明自己的兴趣向来听从自己所向往的,依然希望能在这溪水边风景如画的地方隐居。从这里可以看出,隐居就

是为了远离红尘,求得宽心舒适,称心合意。)

第四节赏析语言风格

古体诗语言风格鉴赏的设题,往往和其它考点结合起来,其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要求直接指出其风格特色,

一是对诗歌的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进行简要分析。

【例题展示】

1.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指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k解题思路》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风格,我们从已经学习过的《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深刻的印

象,而题目只单纯要求回答“特点”,结合本诗,答案不言而喻。

(参考答案》语言质朴无华。

2.读元人赵善庆的《中吕•山坡羊•燕子》,简要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

亡,都尽说。

[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

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k解题思路』此题将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考查,而且要求“简析”,回答时需将有关表现手法和语

言特色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还要加入分析。

k参考答案』该曲以议论作结(表现手法),点破兴亡,明快直露(语言特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整体

风格)。

【技法点击】

1.整体品味。不追求对个别词句的赏析而是要体悟全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2.了解相关知识。关于语言风格的种类,古人的一些鉴赏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现成的“套话”一一术语,

如平实、质朴、华丽、冷峻、飘逸等。

3.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要脱离诗歌的主旨去空谈语言风格。

4.多角度体会。诗人的遣词造句特点、色彩、境界、情味、绘景描物写人的习惯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

会给出不同的评价。

【跟踪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颍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O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

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

2读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回答: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

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答案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点明特征)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

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简要分析)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小结)

诗歌语言鉴赏对点练习

L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O颔联“过”“摇”二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其精妙之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令•金陵怀古旧

康与之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可惜草连天,

晴郊狐兔眠。

[注]作者作本词时,金人拟渡江南下,朝廷无心抵抗。

。词的上阕“台空江自流”中的“空”和“自”用得好,好在哪里?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焉耆①怀终南别业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颦。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④。

[注]①焉耆: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②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

业已结冰。③故山:岑参隐居的终南山。④清溪:终南山的小溪流。

。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堂①东湖作

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蟋戈铲,岸铺芳草睡鸩鹊久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注]①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刺史宅中庭园名。②蟋蛛(dicing):彩虹的别称。③娼鹊(jiaojin

9):鹭鸳。

O赏析本诗尾联的精妙之处。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溪早春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O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1)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请选出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一联诗句试作赏析。

答:

(2)请联系全诗内容,分析第二句中“恼”字的含义及作用。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0(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0(2)诗眼是诗歌中表达情感最精练传神的词语,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注]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

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己作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E.在这首题画诗中,苏轼还发挥了诗歌语言节奏感与音乐美的特长,使诗歌的境界美与音乐美完美统一。

(2)“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原题作“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

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邦弟妹”。

(1)这首诗从战乱频繁、、三个方面写出了苦难的现实生活。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一联历来为人们所传通,请作赏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赴洛道中作

陆机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E.全诗通过山川、崇丘、平莽、嵩岩、悲风等一系列意象铺陈出旅途之艰,又以“抱影衔思”勾勒出抒情

主人公孤独忧愁的形象,结尾的乐情,正是这一系列意象的升华。

(2)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重在抒发诗人情感,且应注重文辞华美。请从这个角度赏析

诗句“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附答案

1.“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

摇”之意,写出了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

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的心境。

2.往昔盛极一时的金陵,如今只剩下荒废的高台,一个“空”字尽显繁华落尽的沧桑;“自。江水兀自流

淌,毫不理会人事代谢。景物无情而人有情,“空”和“自”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寂寞、无奈和悲伤。

3.“怀①首联“晓笛”“乡泪”“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是触发“怀”的媒介;②

中间两联通过“一身”与“万里”、“终日”与“连年”两组的对比,强调边塞的路途遥远与生活单调,暗示出“怀”

的原因;③最后两句写思念故山的清溪,形之以梦,点出“怀”的对象。

4.①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发人深省。②连用“黄昏”“烟雨”“蛙声”三个意象,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

最添兴致的景物。③强化作者对眼下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5.(1)颔联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早春柳枝绿时,总是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部分开始,

故说''垂处绿";而桃红初绽时,也总是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故说‘'末梢红"。描写细致入微,“下来”“上去”

将,,高柳”,,小桃”拟人化,分别写出了柳条桃枝的动态美,语言形象活泼。表现了诗人对早春到来的欣喜欢愉

之情。

(2)“恼”有“恼火”“羞恼”之意。还家五年已五次见过春天了,春容的鲜妍美好与病翁的衰老形成对照,

所以"恼

6.(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

心态。

(2)这首诗的诗眼是“闲”字。①景之闲,山林自在,鸟儿悠然,秋原无忧。②心之闲,诗人在道友裴迪

的亭台上,遥望远山,赏飞鸟落日,与山林相伴,闲适自得。③境之闲,诗歌营造了一个安闲的诗境,境界安闲,

人心安闲,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友相谐,远离人世争斗的宁静心境与诗意境界。

对点练习

7.(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

(2)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

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8.(1)CD

(2)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

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客观的自然充满了人的情趣。

9.(1)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2)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