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用黑色水性笔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F1(YyRr)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数量比例接近1:1B.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同时发生C.F2中会出现亲本没有的性状组合,且在F2中占9/16D.F2中的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16种,性状表现有4种〖答案〗B〖祥解〗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色圆粒豌豆,子一代自交得到的子二代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详析】A、F1(YyRr)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数量不相等,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数量,A错误;B、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同时发生,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亲本为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子二代除会出现亲本的表型,还会出现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且在F2中占3/16+3/16=3/8,C错误;D、F2中的遗传因子组合形式即基因型有9种,性状表现即表型有4种,D错误。故选B。2.某兴趣小组在“建立果蝇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探究实践中,为模拟出各时期染色体行为,采用橡皮泥为材料捏出每条染色体,并在每条染色体适宜位置嵌上1粒小纽扣来模拟着丝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分裂Ⅰ前期,用于模拟每个四分体的小纽扣数为2粒B.减数分裂Ⅰ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模拟同源染色体C.减数分裂Ⅱ前期模拟着丝粒的小纽扣数与减数分裂Ⅰ相同D.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后期使用的小纽扣数是中期的两倍〖答案〗C〖祥解〗减数分裂的主要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细胞体积略有增大;(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一份为二。(3)减数分裂Ⅱ: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无同源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细胞一分为二。【详析】A、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一个四分体中含有两个染色体、两个着丝粒,用小纽扣代表着丝粒,每个四分体的小纽扣数为2粒,A正确;B、减数分裂Ⅰ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模拟同源染色体,B正确;C、果蝇共有8条染色体,减数分裂Ⅰ中染色体的数目为8条,需要用8粒小纽扣模拟着丝粒;由于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减数分裂Ⅱ前期每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只需要用4粒小纽扣模拟着丝粒,减数分裂Ⅱ前期模拟着丝粒的小纽扣数与减数分裂Ⅰ不同,C错误;D、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需要4粒小纽扣模拟着丝粒;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的数目加倍,需要8粒小纽扣模拟着丝粒,所以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后期使用的小纽扣数是中期的两倍,D正确。故选C。3.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D.子代多样性与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有关〖答案〗A〖祥解〗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3)结果:经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且含有同源染色体。【详析】A、经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但是遗传物质来自母方的多于来自父方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来自母方,A错误;B、在受精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B正确;C、经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C正确;D、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得子代具有多样性,D正确。故选A。

4.如图是果蝇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甲、乙两条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黑点代表了部分被荧光标记的基因,其中有两对基因用A/a和B/b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体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该个体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和ab的精子C.图中有两个A基因是因为发生了DNA复制D.果蝇体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均相同〖答案〗D〖祥解〗甲和乙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和乙均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由图可知,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荧光点,说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故此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甲乙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若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则可形成AB、ab的精子,B正确;C、图中有两个A基因是因为发生了DNA复制,C正确;D、雄果蝇中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D错误。故选D。5.鸽子为ZW型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鸽子腹部羽毛的颜色由一对位于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白色对灰色为显性。下列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中只通过观察腹部羽毛的颜色就可以判断性别的是()A.灰色雌鸽×灰色雄鸽 B.白色雌鸽×灰色雄鸽C.灰色雌鸽×杂合白色雄鸽 D.白色雌鸽×杂合白色雄鸽〖答案〗B〖祥解〗鸽子为ZW型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据此分析作答。【详析】A、鸽子腹部羽毛的颜色由一对位于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白色对灰色为显性,设由A和a控制,则灰色雌鸽(ZaW)×灰色雄鸽(ZaZa),后代无论雌雄都是灰色,不能通过观察腹部羽毛的颜色来判断性别,A错误;B、白色雌鸽(ZAW)×灰色雄鸽(ZaZa),后代雄性个体基因型为ZAZa,表现为白色,而雌性个体基因型为ZaW,表现为灰色,因此子代中只通过观察腹部羽毛的颜色就可以判断性别,B正确;C、灰色雌鸽(ZaW)×杂合白色雄鸽(ZAZa),后代基因型为ZAZa、ZaZa、ZAW、ZaW,无论雌雄都既有白色又有灰色,不能通过观察腹部羽毛的颜色来判断性别,C错误;D、白色雌鸽(ZAW)×杂合白色雄鸽(ZAZa),后代基因型为ZAZA、ZAZa、ZAW、ZaW,雌雄中都有白色个体,因此不能通过观察腹部羽毛的颜色来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B6.研究发现人胰岛素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其单链的部分序列是5'-GTTAAGAGCT-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胰岛素基因中腺嘌呤的数量等于胸腺嘧啶的数量B.11号染色体中DNA碱基总数与人胰岛素基因碱基总数相同C.上述单链的互补链对应区段序列是5'-CAATTCTCGA-3'D.人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千变万化,构成DNA的特异性〖答案〗A〖祥解〗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人胰岛素基因中腺嘌呤的数量等于胸腺嘧啶的数量,A正确;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11号染色体中DNA碱基总数远大于人胰岛素基因碱基总数,B错误;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上述单链的互补链对应区段序列是5'-AGCTCTTAAC-3',C错误;D、人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唯一,构成DNA的特异性,D错误。故选A。7.在刑侦领域中,DNA指纹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图是一幅DNA指纹图。下列有关DNA指纹技术原理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能储存足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B.两个随机个体几乎不可能具有相同DNA序列,因此DNA可以用来识别身份C.通过对比罪犯DNA指纹和怀疑对象DNA指纹,怀疑对象1最可能是罪犯D.怀疑对象2和怀疑对象3的DNA指纹不同是因为组成两者DNA的核苷酸不同〖答案〗D〖祥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这也是DNA指纹的主要依据。【详析】A、DNA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A正确;B、DNA可以用来识别身份,因为个体之间的DNA序列几乎不可能相同,B正确;C、怀疑对象1的指纹图和从受害者身上发现的罪犯DNA样品是一样的,最可能是罪犯,C正确;D、怀疑对象2和怀疑对象3的DNA指纹不同是因为组成两者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故选D。8.为了证明DNA的复制方式,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15N/15N-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I和Ⅱ),提取DNA并离心得到如图所示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第I代大肠杆菌细胞中DNA是15N/14N-DNAB.第Ⅱ代大肠杆菌有1/4的细胞中DNA是15N/14N-DNAC.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答案〗B〖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详析】A、由于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两条链均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复制一代后形成的两个DNA均为15N/14N-DNA,A正确;B、子一代DNA在14N的培养基上,在继续复制一代后,形成的子二代DNA中两个DNA为15N/14N-DNA,两个DNA为14N/14N-DNA,因此第Ⅱ代大肠杆菌有1/2的细胞中DNA是15N/14N-DNA,B错误;C、根据B项分析,并结合离心结果可知,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正确;D、DNA复制时两条亲代链分别做模板,并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D正确。故选B。9.DNA复制是在为细胞分裂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细胞会进行一次DNA复制B.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C.DNA复制过程中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延伸方向是相同的D.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能量驱动〖答案〗C〖祥解〗(1)DNA精确复制的保障条件: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地进行。(2)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①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②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③能量:ATP。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详析】A、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A正确;B、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B正确;C、DNA复制过程中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延伸方向是相反的,C错误;D、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10.图是某核苷酸链片段模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是()A.两种碱基对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使DNA分子具有恒定的直径B.图中①和②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图中核苷酸单链与其互补链上的碱基通过③氢键连接D.图中单链有两个末端,有游离①的一端称作3'-端〖答案〗D〖祥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A、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特点可知,两种碱基对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使DNA分子具有恒定的直径,A正确;B、分析图可知,①表示磷,②表示脱氧核糖,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正确;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图中核苷酸单链与其互补链上的碱基通过③氢键连接,C正确;D、图中单链有两个末端,有游离①的一端称作5'端,D错误。故选D。11.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下列有关基因与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大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C.生物体的性状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D.不同类型细胞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即基因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答案〗D〖祥解〗(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与多对相对性状有关;(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详析】A、一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在大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A正确;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C、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控制的,C正确;D、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是因为不同类型细胞内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基因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实质,D错误。故选D。12.一个蜂群中,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它们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截然不同。研究发现,基因组成相同的蜜蜂幼虫,若喂食蜂王浆能发育成蜂王,否则发育成工蜂,这是由甲基化修饰引起的生物性状变化。这种现象称为()A.基因重组 B.伴性遗传 C.表观遗传 D.细胞凋亡〖答案〗C〖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析】根据题干喂食蜂王浆能发育成蜂王,否则发育成工蜂的现象是由甲基化修饰引起的生物性状变化,属于表观遗传,ABD错误,C正确。故选C。13.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是多个基因参与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引发结肠癌的多个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结肠癌的发生只与原癌基因突变有关C.抑癌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促进细胞凋亡D.长期接触结肠癌患者会增加癌变概率〖答案〗C〖祥解〗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相反,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详析】A、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引发结肠癌的多个基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这些基因并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B、结肠癌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累积突变有关,B错误;C、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C正确;D、长期接触结肠癌患者不会增加癌变概率,D错误。故选C。14.下图为染色体片段交换的两种模式(图中字母或数字表示不同的染色体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非基因突变B.图乙是发生在两条染色体之间的基因重组C.甲、乙过程均可发生在肺炎链球菌细胞内D.图甲和图乙过程均会导致新基因的产生〖答案〗A〖祥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②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③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④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详析】A、根据图甲可知,该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的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非基因突变,A正确;B、图乙是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C、肺炎链球菌为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甲、乙过程的染色体变异,C错误;D、据图可知,图甲和图乙过程均没有导致新基因的产生,D错误。故选A。15.如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各推测不成立的是()A.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患病个体一定不是隐性纯合子B.若该病是显性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C.若IⅡ1为杂合子,Ⅱ1与Ⅱ2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2D.若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该基因的传递顺序是I3→I2→Ⅲ1〖答案〗A〖祥解〗伴Y遗传具有传男不传女的特征。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必患病。【详析】A、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患病个体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比如假设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代表致病基因,则I3、I4基因型分别为aa、Aa,Ⅱ2基因型为aa,当Ⅱ1基因型为Aa,则Ⅲ1为aa,患病,所以患病个体可能是隐性纯合子,A错误;B、若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假设患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A代表致病基因,则Ⅲ1基因型为XAY,根据X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则其母亲一定患病,由图可知其母亲未患病,故假设不成立,所以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C、若IⅡ1为杂合子,则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1的基因型是aa,Ⅱ2是Aa,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1:1,患病概率为1/2,C正确;D、根据Y染色体的传递规律,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只能来自父亲,所以若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该基因的传递顺序是I3→Ⅱ2→Ⅲ1,D正确。故选A。16.关于生物的进化只能依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下列有关进化证据的叙述错误的是()A.比较不同地层中植物化石可推测已灭绝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等B.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的早期都出现鳃裂的事实支持人和鱼有共同祖先的观点C.鲸的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内部结构模式高度接近是人与鲸有共同祖先的证据D.“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靠能量驱动”是支持“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的证据〖答案〗D〖祥解〗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起源相同的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析】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比较不同地层中植物化石可推测已灭绝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等,A正确;B、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的早期都出现鳃裂的事实是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胚胎学证据,即支持人和鱼有共同祖先的观点,B正确;C、鲸的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内部结构模式高度接近是人与鲸有共同祖先的比较解剖学方面的证据,C正确;D、并非所有的生命活动都靠能量驱动,如水分子的跨膜运输,D错误。故选D。17.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A.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是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所导致的结果B.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新的适应特征C.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去吃树上的叶子,就产生了定向的颈长变异D.在生存斗争中,失败的个体往往会被淘汰,这不利于生物的进化〖答案〗B〖祥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详析】A、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B、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微小的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新的适应特征,B正确;C、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D、在生存斗争中,失败的个体往往会被淘汰,这有利于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有利于生物的进化,D错误。故选B。18.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高山、河流的障碍分成两个不同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地理环境的差异使种群1和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对种群1和种群2来说,它们所生存环境的作用没有差别D.是否出现生殖隔离是判断种群1和2是否为两个物种的依据〖答案〗C〖祥解〗(1)隔离是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2)物种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地理环境的差异使种群1和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C、种群1和种群2所生活的环境不同,对种群中基因的选择作用不同,即对种群1和种群2来说,它们所生存环境的作用是有差别的,C错误;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因此是否出现生殖隔离是判断种群1和2是否为两个物种的依据,D正确。故选C。19.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蜗牛种群中,基因型AA、Aa、aa个体的比例分别是50%、40%、10%,若蜗牛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A基因频率和Aa基因型频率依次是()A.70%、21% B.70%、42%C.80%、16% D.80%、32%〖答案〗B〖祥解〗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Aa个体比例,进而计算基因频率;在计算过程中明确自由交配过程中没有发生选择,因此F1中基因频率不变,再进行相关计算即可。【详析】随机交配用配子法,计算配子的概率,A配子的概率为50%+1/2×40%=70%,A配子的概率为1-70%=30%,再根据遗传平衡公式计算Aa=2×70%×30%=42%,在计算过程中明确自由交配过程遵循遗传平衡,因此F1中基因频率不变,ACD错误,B正确。故选B。20.每年夏天,某种蝙蝠从甲地飞到乙地避暑,途中需穿过1500多公里的沙漠,其迁徙时间与仙人掌的花期重叠,蝙蝠沿着“花蜜走廊”飞行,从而穿过沙漠;待蝙蝠返回时,其食物主要是仙人掌的果实,且在归途中排出未消化的、有活性的种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蝙蝠对仙人掌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没有影响B.蝙蝠沿着“花蜜走廊”飞行有利于其穿过沙漠C.蝙蝠迁徙时间与仙人掌花期重叠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蝙蝠往返沙漠途中采食食物的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A〖祥解〗生物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协同进行形成了生物多样性。【详析】A、根据题意“待蝙蝠返回时,其食物主要是仙人掌的果实,且在归途中排出未消化的、有活性的种子”,说明蝙蝠可帮助仙人掌进行种子的传播,即对仙人掌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存在影响,A错误;B、蝙蝠沿着“花蜜走廊”飞行,可从花蜜中获取食物,因此有利于其穿过沙漠,B正确;C、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蝙蝠迁徙时间与仙人掌花期重叠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D、蝙蝠往返沙漠途中采食食物的不同是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21.小麦的抗倒伏(D)对易倒伏(d)为显性,易染条锈病(T)对抗条锈病(t)为显性。小麦患条锈病或倒伏,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现以纯合抗倒伏易染条锈病品种(简称品种甲)和纯合易倒伏抗条锈病品种(简称品种乙)为材料,通过杂交育种可获得既抗倒伏又抗条锈病的纯种植株。回答下列问题:(1)以甲、乙两品种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表型为__________,F1自交得到的F2中,对每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均出现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2)F2中抗倒伏又抗条锈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其在F2中所占比例为_________。〖答案〗(1)①.抗倒伏易染条锈病②.性状分离③.F1表现显性性状,基因型为DdTt,可产生含D/T(或显性基因)、d/t(或隐性基因)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在F2中可形成D-、dd和T-、tt的个体,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2)①.DDtt和Ddtt(或D_tt)②.3/16〖祥解〗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分离定律来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详析】(1)已知小麦的抗倒伏(D)对易倒伏(d)为显性,易染条锈病(T)对抗条锈病(t)为显性。以纯合抗倒伏易染条锈病品种(简称品种甲,基因型为DDTT)和纯合易倒伏抗条锈病品种(简称品种乙,基因型为ddtt)为材料,通过二者杂交可得到子一代基因型为DdTt,表型为抗倒伏易染条锈病。F1自交得到的F2中,对每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均出现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D和d、T和t进行了分离,使其配子中只含有每对基因中的一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使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即出现了性状分离。(2)子一代基因型为DdTt,自交产生的F2中抗倒伏又抗条锈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tt和Ddtt,其在F2中所占比例为3/4×1/4=3/16。22.1944年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该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处理步骤结果结论一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不作处理分别加入含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混合后培养出现R型活细菌和S型活细菌DNA是遗传物质二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蛋白酶三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NA酶四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酯酶五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①_________只长R型活细菌(1)该实验中,控制自变量采用了______(填“加法”或“减法”)原理。第五组实验中的①处需用__________处理;第二组实验结果同时出现R型活细菌和S型活细菌的原因是_______。(2)该实验选择细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细菌具有_______的优点(答两点即可)。(3)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有______(答两点即可)。〖答案〗(1)①.减法②.DNA酶③.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含有S型细菌的DNA,而蛋白酶无法催化DNA水解,S型细菌的DNA能使部分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活的S型细菌(2)个体小,结构简单;易于观察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繁殖快(3)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的过程;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能力;结构比较稳定等〖祥解〗加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减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去除某种影响因素。【详析】(1)减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去除某种影响因素,该实验通过添加不同的酶催化相应物质水解,因此控制自变量采用了减法原理。第五组实验中只长R型活细菌,说明无S型细菌的DNA,因此采用的是加入DNA酶。第二组实验结果同时出现R型活细菌和S型活细菌的原因是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含有S型细菌的DNA,而蛋白酶无法催化DNA水解,S型细菌的DNA能使部分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活的S型细菌。(2)该实验选择细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细菌具有个体小,结构简单;易于观察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繁殖快等优点。(3)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有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的过程;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能力;结构比较稳定等。23.下图1为血红蛋白基因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2为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图中①、②代表过程,③、④代表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图2是图1中的_______(填“①”或“②”)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2)图1的②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_,由图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填“3'一端→5'一端”或“5′一端→3'一端”)。(3)有同学认为图2中③和④是同一种物质,你________(填“认同”或“不认同”)此说法,简述理由_______。〖答案〗(1)①.①②.RNA聚合酶(2)①.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翻译的效率②.5'一端→3'一端(3)①.不认同②.是RNA链上的一个核苷酸,其基本单位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④是DNA链上的一个核苷酸,其基本单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祥解〗分析题图1:①为转录,转录的产物为RNA;②为翻译,翻译的产物为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详析】(1)图2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为转录过程,是图1中的①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2)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利用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以提高翻译的效率。根据图1中肽链的长短,可知核糖体是由右向左移动,即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5′一端→3'一端。(3)③是RNA链上的一个核苷酸,其基本单位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④是DNA链上的一个核苷酸,其基本单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因此③和④不是同一种物质,即不认同图2中③和④是同一种物质的说法。24.我国著名药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及其团队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发现者。早期青蒿素主要从野生青蒿中提取,但提取量极为有限。科学家们设法利用野生二倍体青蒿(2N=18)人工培育出四倍体青蒿,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要。回答下列问题:(1)四倍体青蒿体细胞中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_____条染色体。(2)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除低温处理外,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______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该方法能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______。(3)若将四倍体青蒿与二倍体青蒿杂交,则获得的子代为_________倍体,一般情况下,该子代植株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自交产生后代,原因是_____。〖答案〗(1)①.四②.9(2)①.秋水仙素②.秋水仙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复制后的染色体不能移向两级,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些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3)①.三②.不能③.三倍体的原始生殖细胞中有三套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祥解〗(1)常采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两者都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复制后的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三倍体青蒿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故三倍体青蒿高度不育。【详析】(1)四倍体青蒿的体细胞中具有4个染色体组,题中显示野生青蒿为二倍体,含有染色体数目为18,则每个染色体组含有9条染色体。(2)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复制后的染色体不能正常发生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3)野生青蒿是二倍体,与四倍体青蒿结合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配子,故三倍体高度不育,不能通过自交产生后代。25.研究发现抗生素A能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可用于治疗疾病。一小组开展抗生素A对大肠杆菌选择作用的实验。主要步骤如下:(注:实验材料用具严格消毒,规格大小相同,操作严格规范,实验结束将所有细菌、培养基、滤纸片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第一步:制作培养基平板,将培养皿分为①~④号四个区域,接种大肠杆菌。第二步:夹取一张不含抗生素A的无菌滤纸片放在①号区域中央,再分别夹取1张含抗生素A的滤纸片放在②~④号区域中央,盖上皿盖,倒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如抗生素A能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则滤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见下图)。第三步:观察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生长状况,测量和记录每个实验组中抑菌圈的直径,并取平均值。第四步:从④号区域的抑菌圈边缘菌落上挑取大肠杆菌接种到已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后取少量菌液接种至固体培养基上,重复第二~三步。重复几代,记录每一代抑菌圈的直径,实验结果示意图如下(第二代后只呈现当代抑菌圈的平均直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抗生素A可用于治疗疾病的道理是_______。设置①号区域是作为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2)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大肠杆菌用于下一代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3)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说明抗生素对大肠杆菌产生了________作用。(4)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遍。如,生病时自己吃家里留存的抗生素。这种做法的后果是__________,你对使用抗生素的建议是________。〖答案〗(1)①.影响DNA复制过程,干扰细菌繁殖②.对照组(2)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3)①.抑菌圈直径随繁殖代数增加而减小②.选择(4)①.促进耐药菌的产生/药物的效果越来越差②.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抗生素〖祥解〗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详析】(1)抗生素可抑制细菌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过程,因此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所导致的疾病。①号区域是不含抗生素A的滤纸片,②~④号区域中的滤纸片上都含有抗生素A,因此设置①号区域是作为对照组。(2)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因此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的大肠杆菌可能具有耐药性,可用于下一代培养获得耐药的大肠杆菌。(3)经过连续多代的选择,耐药性强的大肠杆菌被选择出来,大肠杆菌周围形成的抑菌圈逐渐减小,因此抑菌圈直径随繁殖代数增加而减小。该过程中抗生素对大肠杆菌产生了选择作用。(4)滥用抗生素会使耐药性强的菌体被选择下来,因此生病时自己吃家里留存的抗生素,可能会促进耐药菌的产生。因此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菌体耐药性的形成。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用黑色水性笔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F1(YyRr)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数量比例接近1:1B.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同时发生C.F2中会出现亲本没有的性状组合,且在F2中占9/16D.F2中的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16种,性状表现有4种〖答案〗B〖祥解〗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色圆粒豌豆,子一代自交得到的子二代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详析】A、F1(YyRr)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数量不相等,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数量,A错误;B、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同时发生,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亲本为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子二代除会出现亲本的表型,还会出现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且在F2中占3/16+3/16=3/8,C错误;D、F2中的遗传因子组合形式即基因型有9种,性状表现即表型有4种,D错误。故选B。2.某兴趣小组在“建立果蝇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探究实践中,为模拟出各时期染色体行为,采用橡皮泥为材料捏出每条染色体,并在每条染色体适宜位置嵌上1粒小纽扣来模拟着丝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分裂Ⅰ前期,用于模拟每个四分体的小纽扣数为2粒B.减数分裂Ⅰ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模拟同源染色体C.减数分裂Ⅱ前期模拟着丝粒的小纽扣数与减数分裂Ⅰ相同D.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后期使用的小纽扣数是中期的两倍〖答案〗C〖祥解〗减数分裂的主要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细胞体积略有增大;(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一份为二。(3)减数分裂Ⅱ: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无同源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细胞一分为二。【详析】A、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一个四分体中含有两个染色体、两个着丝粒,用小纽扣代表着丝粒,每个四分体的小纽扣数为2粒,A正确;B、减数分裂Ⅰ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模拟同源染色体,B正确;C、果蝇共有8条染色体,减数分裂Ⅰ中染色体的数目为8条,需要用8粒小纽扣模拟着丝粒;由于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减数分裂Ⅱ前期每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只需要用4粒小纽扣模拟着丝粒,减数分裂Ⅱ前期模拟着丝粒的小纽扣数与减数分裂Ⅰ不同,C错误;D、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需要4粒小纽扣模拟着丝粒;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的数目加倍,需要8粒小纽扣模拟着丝粒,所以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后期使用的小纽扣数是中期的两倍,D正确。故选C。3.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D.子代多样性与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有关〖答案〗A〖祥解〗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3)结果:经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且含有同源染色体。【详析】A、经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但是遗传物质来自母方的多于来自父方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来自母方,A错误;B、在受精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B正确;C、经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C正确;D、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得子代具有多样性,D正确。故选A。

4.如图是果蝇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甲、乙两条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黑点代表了部分被荧光标记的基因,其中有两对基因用A/a和B/b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体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该个体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和ab的精子C.图中有两个A基因是因为发生了DNA复制D.果蝇体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均相同〖答案〗D〖祥解〗甲和乙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和乙均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由图可知,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荧光点,说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故此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甲乙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若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则可形成AB、ab的精子,B正确;C、图中有两个A基因是因为发生了DNA复制,C正确;D、雄果蝇中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D错误。故选D。5.鸽子为ZW型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鸽子腹部羽毛的颜色由一对位于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白色对灰色为显性。下列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中只通过观察腹部羽毛的颜色就可以判断性别的是()A.灰色雌鸽×灰色雄鸽 B.白色雌鸽×灰色雄鸽C.灰色雌鸽×杂合白色雄鸽 D.白色雌鸽×杂合白色雄鸽〖答案〗B〖祥解〗鸽子为ZW型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据此分析作答。【详析】A、鸽子腹部羽毛的颜色由一对位于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白色对灰色为显性,设由A和a控制,则灰色雌鸽(ZaW)×灰色雄鸽(ZaZa),后代无论雌雄都是灰色,不能通过观察腹部羽毛的颜色来判断性别,A错误;B、白色雌鸽(ZAW)×灰色雄鸽(ZaZa),后代雄性个体基因型为ZAZa,表现为白色,而雌性个体基因型为ZaW,表现为灰色,因此子代中只通过观察腹部羽毛的颜色就可以判断性别,B正确;C、灰色雌鸽(ZaW)×杂合白色雄鸽(ZAZa),后代基因型为ZAZa、ZaZa、ZAW、ZaW,无论雌雄都既有白色又有灰色,不能通过观察腹部羽毛的颜色来判断性别,C错误;D、白色雌鸽(ZAW)×杂合白色雄鸽(ZAZa),后代基因型为ZAZA、ZAZa、ZAW、ZaW,雌雄中都有白色个体,因此不能通过观察腹部羽毛的颜色来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B6.研究发现人胰岛素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其单链的部分序列是5'-GTTAAGAGCT-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胰岛素基因中腺嘌呤的数量等于胸腺嘧啶的数量B.11号染色体中DNA碱基总数与人胰岛素基因碱基总数相同C.上述单链的互补链对应区段序列是5'-CAATTCTCGA-3'D.人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千变万化,构成DNA的特异性〖答案〗A〖祥解〗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人胰岛素基因中腺嘌呤的数量等于胸腺嘧啶的数量,A正确;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11号染色体中DNA碱基总数远大于人胰岛素基因碱基总数,B错误;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上述单链的互补链对应区段序列是5'-AGCTCTTAAC-3',C错误;D、人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唯一,构成DNA的特异性,D错误。故选A。7.在刑侦领域中,DNA指纹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图是一幅DNA指纹图。下列有关DNA指纹技术原理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能储存足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B.两个随机个体几乎不可能具有相同DNA序列,因此DNA可以用来识别身份C.通过对比罪犯DNA指纹和怀疑对象DNA指纹,怀疑对象1最可能是罪犯D.怀疑对象2和怀疑对象3的DNA指纹不同是因为组成两者DNA的核苷酸不同〖答案〗D〖祥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这也是DNA指纹的主要依据。【详析】A、DNA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A正确;B、DNA可以用来识别身份,因为个体之间的DNA序列几乎不可能相同,B正确;C、怀疑对象1的指纹图和从受害者身上发现的罪犯DNA样品是一样的,最可能是罪犯,C正确;D、怀疑对象2和怀疑对象3的DNA指纹不同是因为组成两者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故选D。8.为了证明DNA的复制方式,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15N/15N-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I和Ⅱ),提取DNA并离心得到如图所示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第I代大肠杆菌细胞中DNA是15N/14N-DNAB.第Ⅱ代大肠杆菌有1/4的细胞中DNA是15N/14N-DNAC.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答案〗B〖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详析】A、由于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两条链均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复制一代后形成的两个DNA均为15N/14N-DNA,A正确;B、子一代DNA在14N的培养基上,在继续复制一代后,形成的子二代DNA中两个DNA为15N/14N-DNA,两个DNA为14N/14N-DNA,因此第Ⅱ代大肠杆菌有1/2的细胞中DNA是15N/14N-DNA,B错误;C、根据B项分析,并结合离心结果可知,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正确;D、DNA复制时两条亲代链分别做模板,并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D正确。故选B。9.DNA复制是在为细胞分裂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细胞会进行一次DNA复制B.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C.DNA复制过程中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延伸方向是相同的D.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能量驱动〖答案〗C〖祥解〗(1)DNA精确复制的保障条件: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地进行。(2)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①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②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③能量:ATP。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详析】A、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A正确;B、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B正确;C、DNA复制过程中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延伸方向是相反的,C错误;D、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10.图是某核苷酸链片段模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是()A.两种碱基对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使DNA分子具有恒定的直径B.图中①和②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图中核苷酸单链与其互补链上的碱基通过③氢键连接D.图中单链有两个末端,有游离①的一端称作3'-端〖答案〗D〖祥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A、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特点可知,两种碱基对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使DNA分子具有恒定的直径,A正确;B、分析图可知,①表示磷,②表示脱氧核糖,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正确;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图中核苷酸单链与其互补链上的碱基通过③氢键连接,C正确;D、图中单链有两个末端,有游离①的一端称作5'端,D错误。故选D。11.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下列有关基因与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大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C.生物体的性状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D.不同类型细胞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即基因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答案〗D〖祥解〗(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与多对相对性状有关;(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详析】A、一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在大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A正确;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C、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控制的,C正确;D、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是因为不同类型细胞内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基因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实质,D错误。故选D。12.一个蜂群中,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它们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截然不同。研究发现,基因组成相同的蜜蜂幼虫,若喂食蜂王浆能发育成蜂王,否则发育成工蜂,这是由甲基化修饰引起的生物性状变化。这种现象称为()A.基因重组 B.伴性遗传 C.表观遗传 D.细胞凋亡〖答案〗C〖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析】根据题干喂食蜂王浆能发育成蜂王,否则发育成工蜂的现象是由甲基化修饰引起的生物性状变化,属于表观遗传,ABD错误,C正确。故选C。13.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是多个基因参与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引发结肠癌的多个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结肠癌的发生只与原癌基因突变有关C.抑癌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促进细胞凋亡D.长期接触结肠癌患者会增加癌变概率〖答案〗C〖祥解〗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相反,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详析】A、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引发结肠癌的多个基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这些基因并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B、结肠癌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累积突变有关,B错误;C、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C正确;D、长期接触结肠癌患者不会增加癌变概率,D错误。故选C。14.下图为染色体片段交换的两种模式(图中字母或数字表示不同的染色体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非基因突变B.图乙是发生在两条染色体之间的基因重组C.甲、乙过程均可发生在肺炎链球菌细胞内D.图甲和图乙过程均会导致新基因的产生〖答案〗A〖祥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②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③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④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详析】A、根据图甲可知,该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的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非基因突变,A正确;B、图乙是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C、肺炎链球菌为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甲、乙过程的染色体变异,C错误;D、据图可知,图甲和图乙过程均没有导致新基因的产生,D错误。故选A。15.如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各推测不成立的是()A.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患病个体一定不是隐性纯合子B.若该病是显性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C.若IⅡ1为杂合子,Ⅱ1与Ⅱ2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2D.若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该基因的传递顺序是I3→I2→Ⅲ1〖答案〗A〖祥解〗伴Y遗传具有传男不传女的特征。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必患病。【详析】A、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患病个体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比如假设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代表致病基因,则I3、I4基因型分别为aa、Aa,Ⅱ2基因型为aa,当Ⅱ1基因型为Aa,则Ⅲ1为aa,患病,所以患病个体可能是隐性纯合子,A错误;B、若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假设患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A代表致病基因,则Ⅲ1基因型为XAY,根据X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则其母亲一定患病,由图可知其母亲未患病,故假设不成立,所以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C、若IⅡ1为杂合子,则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1的基因型是aa,Ⅱ2是Aa,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1:1,患病概率为1/2,C正确;D、根据Y染色体的传递规律,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只能来自父亲,所以若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该基因的传递顺序是I3→Ⅱ2→Ⅲ1,D正确。故选A。16.关于生物的进化只能依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下列有关进化证据的叙述错误的是()A.比较不同地层中植物化石可推测已灭绝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等B.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的早期都出现鳃裂的事实支持人和鱼有共同祖先的观点C.鲸的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内部结构模式高度接近是人与鲸有共同祖先的证据D.“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靠能量驱动”是支持“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的证据〖答案〗D〖祥解〗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起源相同的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析】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比较不同地层中植物化石可推测已灭绝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等,A正确;B、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的早期都出现鳃裂的事实是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胚胎学证据,即支持人和鱼有共同祖先的观点,B正确;C、鲸的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内部结构模式高度接近是人与鲸有共同祖先的比较解剖学方面的证据,C正确;D、并非所有的生命活动都靠能量驱动,如水分子的跨膜运输,D错误。故选D。17.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A.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是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所导致的结果B.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新的适应特征C.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去吃树上的叶子,就产生了定向的颈长变异D.在生存斗争中,失败的个体往往会被淘汰,这不利于生物的进化〖答案〗B〖祥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详析】A、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B、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微小的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新的适应特征,B正确;C、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D、在生存斗争中,失败的个体往往会被淘汰,这有利于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有利于生物的进化,D错误。故选B。18.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高山、河流的障碍分成两个不同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地理环境的差异使种群1和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对种群1和种群2来说,它们所生存环境的作用没有差别D.是否出现生殖隔离是判断种群1和2是否为两个物种的依据〖答案〗C〖祥解〗(1)隔离是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2)物种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地理环境的差异使种群1和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C、种群1和种群2所生活的环境不同,对种群中基因的选择作用不同,即对种群1和种群2来说,它们所生存环境的作用是有差别的,C错误;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因此是否出现生殖隔离是判断种群1和2是否为两个物种的依据,D正确。故选C。19.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蜗牛种群中,基因型AA、Aa、aa个体的比例分别是50%、40%、10%,若蜗牛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A基因频率和Aa基因型频率依次是()A.70%、21% B.70%、42%C.80%、16% D.80%、32%〖答案〗B〖祥解〗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Aa个体比例,进而计算基因频率;在计算过程中明确自由交配过程中没有发生选择,因此F1中基因频率不变,再进行相关计算即可。【详析】随机交配用配子法,计算配子的概率,A配子的概率为50%+1/2×40%=70%,A配子的概率为1-70%=30%,再根据遗传平衡公式计算Aa=2×70%×30%=42%,在计算过程中明确自由交配过程遵循遗传平衡,因此F1中基因频率不变,ACD错误,B正确。故选B。20.每年夏天,某种蝙蝠从甲地飞到乙地避暑,途中需穿过1500多公里的沙漠,其迁徙时间与仙人掌的花期重叠,蝙蝠沿着“花蜜走廊”飞行,从而穿过沙漠;待蝙蝠返回时,其食物主要是仙人掌的果实,且在归途中排出未消化的、有活性的种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蝙蝠对仙人掌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没有影响B.蝙蝠沿着“花蜜走廊”飞行有利于其穿过沙漠C.蝙蝠迁徙时间与仙人掌花期重叠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蝙蝠往返沙漠途中采食食物的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A〖祥解〗生物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协同进行形成了生物多样性。【详析】A、根据题意“待蝙蝠返回时,其食物主要是仙人掌的果实,且在归途中排出未消化的、有活性的种子”,说明蝙蝠可帮助仙人掌进行种子的传播,即对仙人掌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存在影响,A错误;B、蝙蝠沿着“花蜜走廊”飞行,可从花蜜中获取食物,因此有利于其穿过沙漠,B正确;C、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蝙蝠迁徙时间与仙人掌花期重叠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D、蝙蝠往返沙漠途中采食食物的不同是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21.小麦的抗倒伏(D)对易倒伏(d)为显性,易染条锈病(T)对抗条锈病(t)为显性。小麦患条锈病或倒伏,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现以纯合抗倒伏易染条锈病品种(简称品种甲)和纯合易倒伏抗条锈病品种(简称品种乙)为材料,通过杂交育种可获得既抗倒伏又抗条锈病的纯种植株。回答下列问题:(1)以甲、乙两品种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表型为__________,F1自交得到的F2中,对每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均出现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2)F2中抗倒伏又抗条锈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其在F2中所占比例为_________。〖答案〗(1)①.抗倒伏易染条锈病②.性状分离③.F1表现显性性状,基因型为DdTt,可产生含D/T(或显性基因)、d/t(或隐性基因)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在F2中可形成D-、dd和T-、tt的个体,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2)①.DDtt和Ddtt(或D_tt)②.3/16〖祥解〗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分离定律来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详析】(1)已知小麦的抗倒伏(D)对易倒伏(d)为显性,易染条锈病(T)对抗条锈病(t)为显性。以纯合抗倒伏易染条锈病品种(简称品种甲,基因型为DDTT)和纯合易倒伏抗条锈病品种(简称品种乙,基因型为ddtt)为材料,通过二者杂交可得到子一代基因型为DdTt,表型为抗倒伏易染条锈病。F1自交得到的F2中,对每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均出现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D和d、T和t进行了分离,使其配子中只含有每对基因中的一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使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即出现了性状分离。(2)子一代基因型为DdTt,自交产生的F2中抗倒伏又抗条锈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tt和Ddtt,其在F2中所占比例为3/4×1/4=3/16。22.1944年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该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处理步骤结果结论一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不作处理分别加入含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混合后培养出现R型活细菌和S型活细菌DNA是遗传物质二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蛋白酶三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NA酶四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酯酶五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①_________只长R型活细菌(1)该实验中,控制自变量采用了______(填“加法”或“减法”)原理。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