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域意识与空间营造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早已转化为一种审美形态。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大发展。对不同物理空间、地理区域的记录中足见诗歌的文学表现、内在蕴含、文学风格等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在差异和对比中强化诗歌的审美意蕴、思想感情。邱进先认为,“杜诗作为中国古代文人诗歌的高峰,是各种审美因素有机构成的丰富复杂的审美世界,写实与想象、工与拙、巧与壮、风华绮丽与平淡自然、雅与俗在杜诗中有最充分的展现”。杜诗中的地理名词是诗歌文化意蕴与审美意蕴生成的关键:“如果抽掉名词,换成别的词汇,杜诗的时空感、气息、格局、力度、历史感,甚至那种特定的、公共性的历史情绪,都会大打折扣。”将地理名词审美化既能增强诗歌的审美效果,同时也扩大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被审美化的地理名词既是诗歌空间坐标,也是诗歌骨骼肌理。杜甫诗歌中同样蕴含着众多的地理意象,对这些意象进行分析、归纳、对比,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不同时期杜甫的心境。关于“意象”,袁行霈先生在其文章《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中下过定义:“物象是客观的……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但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阐释“意象”则又有所不同。地理学者将意象看作“客观事物在人民主观世界中的反映”,也即“主体对地理客体的主观感知”。杜甫诗中的地理意象有三个面向:第一个面向指地理名称,即地名意象,如杜甫诗歌中的“长安”“洛阳”“白帝城”等;第二个面向指与地理现象相关的指称,如“月”“风”“江河”“落日”等;第三个面向是指与人类实践活动有关的人文意象。如“舟船”“茅屋”“岳阳楼”等以文字符号出现在杜甫的诗歌中,具有贯通时空的作用。地理意象对诗歌的介入或者说诗歌对地理意象的应用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对地理空间的描述以线性形式串联起游历者即诗人的生平轨迹,既是地理空间文化延续性的表现,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地方”的独特情感;另一方面。作为地理意象的地理空间既是地理空间与生存状态上的存在,同时也作为杜甫精神的寄托所与审美意蕴的生发地而存在,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涵,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审美形态与审美境界。地理名词作为物象看似客观,实际上在诗歌的书写中同样是以罗兰·巴特“符号”的形式出现。客观物象在与别的物象共存的过程中,产生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既在营造意境,同时也在传达情感、表现诗意。“长安”意象在杜甫的诗歌中屡屡出现,作为唐代都城的“长安”,无论是从地理环境还是文化环境的维度而言,都具有典型的地理学特征。从地理环境而言,长安是唐代的地缘中心,成为文人科举求官的目的地;从创作理念的视角来看,地理意象表现为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形态上,具体的地理环境、地理场域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其呈现出来的是抽象性或单一性的思想意念。在对文本语境和情感的分析中,抽象的地理意象变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表现形象、阐释情感。对地理意象的描写不只是对物理空间的单向度诠释,地理意象同样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诗人表达情感最适宜的地理语境。都城长安与山水景观、人文景观,都成为杜甫诗歌中的胜景,亦是杜甫自然地理、人文景观与诗美境界和谐交融的代表。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作为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地理意象走向人文意义的纵深,晚唐诗风以及杜甫沉郁顿挫的美学风神便借由江山之助力逐渐得以形成。(摘编自王婷《空间、审美与情感:杜甫诗歌的文学地理学闲释》)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对不同地理区域进行记录,就可以挖掘各地区之间诗歌文学表现、内在蕴含与文学风格的差异。B.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看,地理意象不仅是地点的实际记录,还承载着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C.客观物象通过与其他物象共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不仅可以营造意境,而且能产生内在关联。D.描写地理意象既能诠释物理空间,也能传递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诗人表达情感的地理语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先强调地理名词,然后解释地理意象,再将两者综合论述,明确了两者不可分割的关系。B.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杜诗中蕴含丰富的审美因素,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歌的高峰。C.第三段中。作者引用袁行霈的文章中的内容,界定了“意象”的含义,让论述更有说服力。D.文章多处采用举例论证,让抽象的概念有了载体,使作者的观点更易于理解,论证更生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赋予地理名词独特的审美效果,能够增强时空感与历史感,提升诗歌的艺术感染力。B.通过对比杜诗中众多的地理空间,可以了解杜甫不同时期的心境,体悟不同的艺术情趣。C.杜甫对长安情有独钟,因为它是唐代的地缘中心,有代表性,所以呈现出特殊的思想意念。D.杜甫沉郁顿挫的美学,源自他对文学地理学的充分把握,对于主观物象的客观化阐释。〖答案〗1.D2.C3.A〖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只要……就……”错误,表述过于绝对,且不完整。由原文“对不同物理空间、地理区域的记录中足见诗歌的文学表现、内在蕴含、文学风格等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在差异和对比中强化诗歌的审美意蕴、思想感情”可知,原文没有说“只要……就……”,而且还有“对不同物理空间”的记录。B.“还承载着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错误。由原文“袁行霈先生在其文章《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中下过定义……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可知,这是袁行霈对意象的解读;由原文“地理学者将意象看作‘客观事物在人民主观世界中的反映’,也即‘主体对地理客体的主观感知’”可知,地理学者对意象的解读为“主体对地理客体的主观感知”,强调的是客体。C.“客观物象通过与其他物象共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不仅可以营造意境,而且能产生内在关联”错误。原文第四段中提到“客观物象在与别的物象共存的过程中,产生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既在营造意境,同时也在传达情感、表现诗意”,C选项顺序颠倒。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让论述更有说服力”错误。此处引用袁行霈先生对“意象”的定义,只是说明这是一种理解方向,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理解会有所不同,并没有用这个定义来增强说服力。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地理空间”错误,缩小范围。原文第三段主要提到的是“地理意象”,地理空间只是地理意象的一部分。C.“因为……所以……”关系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第四段“‘长安’意象在杜甫的诗歌中屡屡出现,作为唐代都城的‘长安’,无论是从地理环境还是文化环境的维度而言,都具有典型的地理学特征”可知,“唐代的地缘中心”与“呈现出特殊的思想意念”是长安在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维度上的地理学特征。D.“源自他对文学地理学的充分把握,对于主观物象的客观化阐释”错误。原文中并没有提到杜甫沉郁顿挫的美学是因为他对文学地理学的“充分把握”,也没有说他是通过“客观化阐释”来实现这一美学的,原文强调的是杜甫借助具有人文内涵的地理意象实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形成其独特的美学和情感表达。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的身体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其中的关键,是你身体中24小时节律的强大塑造力,也就是你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这个生物起搏器可以帮助你决定什么时候想醒来,什么时候想睡觉。但它也控制着其他的节奏模式,包括你偏好的饮食时间、你的心情和情绪、核心体温、代谢率,以及多种激素的释放。早在我们发现这个生物起搏器的很久以前,就有一项巧妙的实验得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时间静止——至少是对于一株植物来说。含羞草的叶子会在白天追随天空中太阳的弧形轨迹,到了夜晚会像枯萎了一样垂下。第二天早晨,叶子又会像伞一样张开,如往常般茁壮。这种特别的植物吸引了法国地球物理学家德梅朗的注意。当时许多人认为,植物的舒张和收缩行为完全由对应的日出日落决定,但这个设想被德梅朗推翻了。他将植物放置在户外环境中,叶子在白天的光照下舒张,并随着黑夜的降临而收起。将植物置于一个封闭的盒子里,在白天,尽管植物不能接收到自然光照,它仍然表现得好像沐浴在阳光下一样,叶子扬扬得意地舒展着;而夜幕降临时,即使没有收到任何日落的讯号,它也垂头丧气地收起叶子,整夜保持着叶子下垂的状态。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发现:生物实际上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不是单纯听从太阳的节奏性指令。人类也有类似的体内昼夜节律。1938年,克莱德曼教授与他的研究助理理查森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带着6个星期的食物、水和两张废弃的高脚医疗床,住到猛妈洞里,它的最深处完全无法探测到阳光,终于证明了一项惊人的科学发现:人类的昼夜节律为大约一天,而不是正好一天。年轻的理查森在“睡眠——清醒”的周期为26——28小时,而年长的克莱德曼的周期比24小时稍长。这就像一块计时不准、走得时间较长的手表,随着外界时间每过一天,他们都会通过体内形成的更长的计时法开始计时。昼夜节律——即大约一天的周期,而不是精确的一天。开展此项实验的80多年后,我们确定了一个成年人的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大约是24小时15分钟。我们大多数人通常都会感受到来自太阳的光线,以此调整我们不精确的、运行时间过长的生物钟。日光是我们所处环境中最可靠的重复性信号。大多数生物会发展出昼夜节律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和行为活动——不管是体内活动(例如温度)还是体外活动(例如进食)与地球每日绕轴自转,也就是形成规律性白天(太阳出现)和黑夜(太阳隐藏)的轨道力学同步。然而,日光虽然不是大脑重置生物钟时可抓住的唯一信号,但只要日光存在,它就仍然是最主要的也是最优先的信号。大脑也可以利用其他可靠的重复外部信号,比如食物、运动、温度波动,甚至定时的交流互动等。这就是为什么失明的人不会完全失去他们的昼夜节律。任何大脑用于时间重置的信号都被称为授时因子。因此,虽然光是最可靠的也是最主要的授时因子,但还有许多其他因子可以用于日光的辅助调节,或者在没有日光的情况下用来调节昼夜节律。(摘编自马修·沃克《我们为什么要睡觉?》)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昼夜节律有强大塑造力,它既能帮助人们决定醒来与睡觉的时间,又能控制代谢率等的节奏模式和激素释放。B.含羞草的叶片运动这一实验,有力证明了植物的舒张和收缩行为并不完全由对应的日出日落决定的结论。C.人们的生物钟并非固定不变,当出现运行时间过长等情况时,大多数人能够通过感受太阳光线进行调整。D.日光是最主要且最可靠的授时因子,只有日光能重置大脑的生物钟,其他的重复外部信号只能起辅助作用。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设疑,既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引出了文章主要内容:昼夜节律是如何影响人们的。B.作者以“计时不准、走得时间较长的手表”为喻,想要说明人的昼夜节律周期不大相同的特点。C.在除夕这天,人们往往熬夜守岁,过了十二点再睡,这一习俗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文章观点。D.《击壤歌》中有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生活习惯是为了适应客观条件,与轨道力学有关。6.德梅朗的发现有什么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请简要说明。〖答案〗4.D5.D6.意义:德梅朗的发现揭示了生物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对之后人体“昼夜节律”的研究有启发意义。启示:①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思考背后的原理;②要敢于质疑,敢于验证自己的想法。〖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只有日光能重置大脑的生物钟,其他的重复外部信号只能起辅助作用”错误。由最后一段内容“虽然光是最可靠的也是最主要的授时因子,但还有许多其他因子可以用于日光的辅助调节,或者在没有日光的情况下用来调节昼夜节律”可知,其他的因子也能重置大脑的生物钟。故选D。【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评价文章内容的能力。A.“又引出了文章主要内容:昼夜节律是如何影响人们的”错误。文章主要介绍的是昼夜节律以及其被发现的过程。B.“想要说明人的昼夜节律周期不大相同的特点”错误。作者以“计时不准、走得时间较长的手表”为喻,想要说明的是人的昼夜节律周期并不是精确的一天。C.“这一习俗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文章观点”错误。文章谈的是昼夜节律,而该选项谈论的熬夜守岁晚睡不属于“昼夜节律”,不能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文章的观点。故选D。【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探究文本启示的能力。根据文章第4段中的“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发现:生物实际上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不是单纯听从太阳的节奏性指令。”和第5段中的“人类也有类似的体内昼夜节律。1938年,……终于证明了一项惊人的科学发现:人类的昼夜节律为大约一天,而不是正好一天。年轻的理查森在“睡眠——清醒”的周期为26——28小时,而年长的克莱德曼的周期比24小时稍长。这就像一块计时不准、走得时间较长的手表,随着外界时间每过一天,他们都会通过体内形成的更长的计时法开始计时。”可知,德梅朗的发现颠覆了人们的认识,使人们认识到生物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对研究人类体内的“昼夜节律”有启发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德梅朗注意到了含羞草这种特殊的植物,同时在开展实验后,敢于推翻人们的普遍观点,这就启示我们要善于观察,敢于质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迟子建希楞柱里暗淡了,看来是黄昏的时候了。火塘散发的暖流和昏暗了的天光。让我和我的故事都要打盹了,我想我该出去透透新鲜空气了。雨停了,西边天上飘荡着几缕橘红的晚霞。如果说夕阳是一面金色的鼓的话,这些晚霞就是悠悠鼓声了。空中浮动的云经过了雨水的洗涤,已是白色的了。我发现营地变绿了,原来安草儿在那些刚刚拆卸了希楞柱的空地上,栽上了一棵棵的松树。安草儿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捏着一束紫菊花从远处走来。他知道我喜欢这种花,一定是在去河边打水的路上,特意给我采的。他走到我面前,把花递给我,然后提着水桶去浇那些刚刚栽上的树。他浇完树,放下水桶后,没有歇息一下,就进希楞柱取出晒干的蝙蝠,放在一块青石板上,用一块鹅卵石研磨蝙蝠,打算把它们捣成碎末,制咸水剂,灌进那两只害病的驯鹿的鼻孔,治疗它们的咳嗽。我回到希楞柱,发现火塘里的火比我出来时旺盛了,看来安草儿在取蝙蝠的时候,顺便往里面加了劈柴。火光把希楞柱照亮了。我打算找出桦皮花瓶,把紫菊花养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用那只花瓶了。瓦罗加知道我喜欢紫菊花,就特意做了个花瓶给我。为了衬托紫色,他选的桦树皮都是颜色偏暗而且有水样花纹的,花瓶只有一巴掌高,侧面看是扁平的。上下一样宽。只不过瓶口微微往里收了收。瓦罗加说插这种菊花,不能用又高又细的花瓶,那样不但花插得少,而且看上去花仿佛是受了束缚,不耐看。插这种花朵不大而又枝叶繁茂的花,必须用口大而且瓶身低矮的花瓶,那样花儿看上去才精神。我有一个鹿皮口袋,装着一些我喜爱的物件:罗林斯基送给列娜的小圆镜子,瓦罗加送我的花瓶,尼都萨满和妮洛用过的狗腿鼓槌,林克擦枪用的一块鹿皮,拉吉达装猎刀用的桦皮刀鞘,依芙琳送我的一块绣着一双蝴蝶的手帕,依莲娜留下的一张皮毛画,杰芙琳娜送我的一个镶嵌着鹿角纹和树纹的皮挎包,这些都是已故人留下的物件。当然,那里面也有活着的人送我的物件,比如玛克辛姆用三叉树根为我做的烛台,西班用柞树上的风干的树犄角给我雕刻的痰盂,达吉亚娜为我买的一支镌刻着梅花喜鹊图案的银簪子,以及帕日格在城里给我配的一副老花镜,柳莎送我的一块早已不再行走了的手表。虽然我有九十岁了,可我的眼睛一点也不花,用不上老花眼镜。我偶尔会受风寒,但也只是咳嗽个一天两天就过去了,痰盂也就成了摆设。我喜欢月光和火塘反射出的火光,所以烛台在黑夜中也不会派上用场。太阳和月亮在我眼里就是两块圆圆的表,我这一辈子习惯从它们的脸上看时间,所以手表在我手里没什么用。如果是黑发上插着一支银簪子,那么这支簪子就像落在希楞柱上的白鸟一样美丽,可我现在白发满头,银簪子落在这样的头发里,美就会被掩埋了,所以它也被搁置起来了。如果瓦罗加在就好了,我会把它送给爱看书的他,让银簪子做书签。我打开鹿皮口袋,里面的物件就像久已不见的老朋友一样,纷纷来与我握手了。我刚碰过鼓槌,桦皮刀鞘就贴向我的手背了。我刚把扎手的银磬子拨弄开,那块冰凉的手表就沉甸甸地滑入我的掌心了。我翻找出桦皮花瓶,注上水,插上紫菊花,把它摆到狍皮褥子前。进了花瓶的花儿显得更加端庄和美丽。安草儿进来了,看来他已经把蝙蝠研成碎末了。他把一个格列巴饼递给我,我掰了一半,另半块给他了。柳莎在走之前,烙了两口袋的格列巴饼留给我们,这种饼放上一个月也不会坏。她足足烙了两天。也许是烟火把她熏的,她的眼睛在那两天是红肿的。我就着茶吃饼的时候,安草儿又出去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我想晚霞一定落了,从希楞柱的尖顶上,可以看出天色已经深灰了。不过在晴朗的夏夜,这种深灰持续不了多久,月亮和星星就会把它调和成深蓝色。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想我刚打开的鹿皮口袋里的那些物件,一定在清晨时就张开了它们的耳朵,上午时跟着雨与火、下午跟着安草儿捡到的那些东西,听了故事。我愿意把余下的故事继续说给它们。如果刚来到我身边的紫菊花接不上我的故事,你不要着急,先静下心跟着大伙一起听吧。关于这故事的源头,等我讲完后,让桦皮花瓶再单独地说给你吧,桦皮花瓶可不要推脱,谁让你把紫菊花拥进怀抱,并且吮吸了它身体里流出的清香的汁液了呢!(有删改)〖备注〗故事背景是鄂温克部族都下山定居了,只有年届九旬的“我”和孙子安草儿留在了山上生活和照看驯鹿。瓦罗加是“我”已故的丈夫。希楞柱是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文本二:迟于建怀着素有的真挚澄澈的心,进入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情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作者与鄂温克族人的坦诚对话,在对话中她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迟子建的文风沉静婉约,语言精妙。小说具有诗史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摘编自“茅盾文学奖授奖辞”)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以“让我和我的故事都要打盹了”开始,以“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结尾,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严谨。B.文本一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叙事,“我”是回忆的主体和故事的讲述者,无形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并产生亲和力。C.安草儿特意采摘紫菊花送“我”,表现出他对“我”的关心,正因这样,他才会留在山上陪伴年届九旬的老祖母并照看驯鹿。D.“我”的鹿皮口袋中既有已故之人留下的物件,也有离开的人送“我”的物件,虽然“我”已用不上它们,却仍十分喜爱它们。8.文本一中多次写到“桦皮花瓶”,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文本二说,小说“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答案〗7.C8.①推动情节发展。由“我”想用桦皮花瓶把安草儿送“我”的紫菊花养起来,引出下文“我”对花瓶来历的回忆等情节。

②寄托着丈夫瓦罗加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丈夫深深的怀念。因“我”喜欢紫菊花,瓦罗加特意做桦皮花瓶给“我”插花。

③成为“我”的代言人,令人回味。结尾处“我”让桦皮花瓶单独为紫菊花讲述故事的源头,激发读者想象,令人回味无穷。9.①文本一中写“我”和安草儿住在希楞柱中,照看驯鹿,吃格列巴饼,使用桦皮花瓶、鹿皮口袋等物件,以及用蝙蝠碎末给驯鹿治病等都极具鄂温克族特色,风格鲜明。

②文本一中的景物描写优美沉静、富有诗意,小说融通自然,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中桃源,滋养心灵,意境深远。

③文本一讲述了鄂温克族古老的生活方式,作品中爱情、亲情、乡情相互交织,蕴含着对现代化生活冲击传统民族生活的思考,展现了美好人性,思想深邃。

④小说以“我”的口吻缓慢讲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语言精妙,颇具艺术性。〖解析〗【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C.“正因这样,他才会留在山上……并照看驯鹿”错误,文本中并没有谈及安草儿留在山上的原因。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作用的能力。推动情节发展。安草儿在去河边打水的路上,特意给“我”采了紫菊花,他知道“我”喜欢这种花,“我打算找出桦皮花瓶,把紫菊花养起来”,由“我”想用桦皮花瓶把安草儿送“我”的紫菊花养起来,引出下文“我已经很久没有用那只花瓶了。瓦罗加知道我喜欢紫菊花,就特意做了个花瓶给我。……”,“我”对花瓶来历的回忆等情节。寄托着丈夫瓦罗加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丈夫深深的怀念。“瓦罗加知道我喜欢紫菊花,就特意做了个花瓶给我。为了衬托紫色,他选的桦树皮都是颜色偏暗而且有水样花纹的,花瓶只有一巴掌高,侧面看是扁平的。上下一样宽。只不过瓶口微微往里收了收”,因“我”喜欢紫菊花,瓦罗加特意做桦皮花瓶给“我”插花,为了衬托紫色,他选的桦树皮都是颜色偏暗而且有水样花纹的。成为“我”的代言人,令人回味。结尾处“关于这故事的源头,等我讲完后,让桦皮花瓶再单独地说给你吧,桦皮花瓶可不要推脱,谁让你把紫菊花拥进怀抱,并且吮吸了它身体里流出的清香的汁液了呢”,“我”让桦皮花瓶单独为紫菊花讲述故事的源头,并嘱咐桦皮花瓶可不要推脱,激发读者想象,令人回味无穷。【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文本一中“希楞柱里暗淡了,看来是黄昏的时候了”,写“我”和安草儿住在希楞柱中,“打算把它们捣成碎末,制咸水剂,灌进那两只害病的驯鹿的鼻孔,治疗它们的咳嗽”,照看驯鹿,制咸水剂治疗驯鹿的咳嗽,“他把一个格列巴饼递给我,我掰了一半,另半块给他了”,吃格列巴饼,“我打算找出桦皮花瓶,把紫菊花养起来”“我有一个鹿皮口袋,装着一些我喜爱的物件”,使用桦皮花瓶、鹿皮口袋等物件,以及用蝙蝠碎末给驯鹿治病等都极具鄂温克族特色,风格鲜明。文本一中的景物描写优美沉静、富有诗意,“火塘散发的暖流和昏暗了的天光”“西边天上飘荡着几缕橘红的晚霞”,小说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对大自然的描写充满诗意和温情,在至纯至美的感人篇章里沉淀着深厚文化底蕴。“谁让你把紫菊花拥进怀抱,并且吮吸了它身体里流出的清香的汁液了呢”,小说以优美的意象展现自然万物的灵性,构建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妙意境,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中桃源,滋养心灵,意境深远。文本一讲述了鄂温克族古老的生活方式,因“我”喜欢紫菊花,瓦罗加特意做桦皮花瓶给“我”插花;安草儿留在山上陪伴年届九旬的老祖母并照看驯鹿,“柳莎在走之前,烙了两口袋的格列巴饼留给我们,这种饼放上一个月也不会坏”,作品中爱情、亲情、乡情相互交织。鄂温克部族都下山定居了,只有年届九旬的“我”和孙子安草儿留在了山上生活和照看驯鹿,蕴含着对现代化生活冲击传统民族生活的思考,展现了美好人性,思想深邃。“我想我该出去透透新鲜空气了”“我回到希楞柱”“我已经很久没有用那只花瓶了”“虽然我有九十岁了”,小说以“我”的口吻缓慢讲述,“如果说夕阳是一面金色的鼓的话,这些晚霞就是悠悠鼓声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纷纷来与我握手了。我刚碰过鼓槌,桦皮刀鞘就贴向我的手背了”运用拟人手法,语言精妙,颇具艺术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博学无所不通为人有内无外,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而知着。其行浩浩,其志泛泛,不肯自显诸侯,阴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昔者越王勾践既得反国欲阴图吴乃召计然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吾闻先生明于时交,察于道理,恐动而无功,故问其道。”计然对曰:“是困不可。兴师者必先蓄积食、钱、布帛。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战则耳目不聪明。耳不能听,视不能见,兵不能使;退之不能解,进之不能行。饥馑不可以动,神气去而万里。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越王曰:“善,今岁比熟,尚有贫乞者,何也?”计然对曰:“是故不等,犹同母之人,异父之子,动作不同术,贫富故不等。如此者,积负于人,不能救其前后。志意侵下,作务日给,非有道术,又无上赐,贫乞故长久。”越王曰:“善。今大夫言独与孤比,请遂受教焉。”计然曰:“籴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碎,末病则货不出。故籴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越王曰:“善。”计然乃传其教而图之,曰:“审金木水火,别阴阳之明,用此不患无功。”越王曰:“善。从今以来,传之后世以为教。”乃着其法,治牧江南,七年而禽吴也。(节选自《越绝书》,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昔者A越王勾践B既得C反国D欲阴E图F吴G乃召计然H而问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指暗中,与《苏武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阙氏归汉”中的“阴”意思不同。B.事,指侍奉,与《孔雀东南飞》“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中的“事”意思相同。C.孤,指越王的自称,古代王侯的自谓还有“寡、不彀”等。D.图,指绘图,与《望海潮·东南形胜》“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中的“图”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计然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传说他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外表貌似平庸,自小聪慧,学自然之理。B.计然不肯推荐自己,曾拜计然为师的范蠡,打算把他引荐给越王,但被计然拒绝了。C.越王勾践想要讨伐吴国,但又怕兴师动众,劳而无功,于是向计然求教。D.计然认为贫穷的人亏欠别人很多,意志低到了极点,没有特别的种植技术和大王的赏贱。必然长久贫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2)乃着其法,治牧江南,七年而禽吴也。〖答案〗10.ADG11.A12.A13.(1)大王已经连年对外发兵作战,(如果)有一天失败了,将失去国家,不见光明,将士尸横遍野。

(2)(越王)于是采用了计然的建议,用他的方法统治江南,用了七年时间战胜了吴国。〖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前,越王勾践已经返回越国,想要暗中图谋吴国,就召来计然向他求教。“者”为语气词,用在表时间的词之后,需要停顿,故A处断开。“越王勾践既得反国”,主谓宾结构,宾语后断句,故D处断开。“乃”为连词,表承接,且前面“欲阴图吴”为完整的动宾结构,故G处断开。故选AD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意思不同”错误。意思相同,都指“暗中”。句意:暗中给予利益的有七个国家。/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B.正确句意:放低姿态对待他。/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里。C.正确。D.正确。句意:想要暗中图谋吴国。/计划将来有一天将这美好景色描绘出来,等到回京升官的时候向朝中的人们夸耀。故选A。【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计然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错误。原文“其先晋国亡公子也”,意思为“他的先祖是晋国流亡的贵族”。先,先人,先祖。故选A。【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同“已”,已经;“邦”,国家;“筋骨”,身体,引申为尸体。(2)“着”,采用;“牧”,统治;“禽”,捕捉,捉住,引申为战胜,制服。参考译文:计然,春秋时葵丘濮上人,姓辛,名文子。他的先祖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他博学多才,无所不通,但是却没有与之匹配的相貌,外表貌似(平庸、愚钝)赶不上别人,自小非常聪慧,学自然之理,善于从事物刚开始发生露出端倪时,就能知道事物的发展规律。因为他胸怀开阔坦荡,志向广大无边,而不肯主动游说,自荐于诸侯,暗中给予利益的有七个国家,天下没有人知道,所以被称作“计然”。时常遨游山海湖泽,因此又号称“渔父”。曾经在南方遨游到越国的时候,范蠡拜他为师。范蠡曾经想将他推荐给越王,但他却对范蠡说:“越王长着像鸟一样的尖嘴,(这种人可与共急难)不可和他共荣乐。”范蠡知道他贤能,放低姿态对待他,虚心向他学习。从前,越王勾践已经返回越国,想要暗中图谋吴国,就召来计然向他求教,说:“我想要讨伐吴国,但又担心不能取胜。我听说先生对于时运交替的规律十分了解,对于天道物理的奥妙研究透彻,我怕兴师动众但劳而无功,于是向先生求教。”计然回答:“这肯定是不行的。发动军队远征敌国,必须先积蓄粮食、钱财、布匹。如果不先积蓄粮食,士兵缺粮饥饿,就容易伤身体,饥饿将使动作迟缓不能够交战。作战就会耳目看不见听不到。耳朵听不到,眼睛不能看见,武器不能使用;该退却的时候就不能摆脱敌人的追击,该进攻的时候又不能冲锋杀敌。荒年是不可以兴兵动师的,否则士兵的饱满的神情气色就会一去万里。大王已经连年对外发兵作战,(如果)有一天失败了,将失去国家,不见光明,将士尸横遍野。”越王说:“好。那么今年各地到处都是丰收,还有贫困和讨饭的人,为什么呢?”计然回答:“因为人和人不一样,就如同同母异父的兄弟,劳作谋生有不同的方法,贫富所以不均。像这样贫穷的人,已经亏欠别人很多了,当然不可能救济周边的人,意志低到了极点,做事只是为了获得每天的口粮,没有特别的种植技术,又没有上天的赏赐,必然长久贫困。”越王说;“好。你只与我说这些,我一定不负所望。请你教我该怎么办。”计然回答:“以一石二十钱的价格买进粮食,就会伤害农民的积极性;以一石九十钱的价格买进粮食,就会损害商人的利益。农民没有了积极性,农田里的作物就没人管理,田地里便会长满草;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就不肯去经营,货物不能流通。所以,买进粮食的价格最高不宜高过一石米八十,最低不低于一石米三十,这样对农民和商人都有利。”越王说:“好。”计然于是就对越王传授具体方法,并绘了图,说:“判断金木水火事物的属性,区别阴阳利害的各方面,再根据我的方法和图表去做,不担心不成功,”越王说:“好。从今天开始,流传到后世,把这些作为教导。”(越王)于是采用了计然的建议,用他的方法统治江南,用了七年时间战胜了吴国。(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惠州改前韵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①,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我与使君②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③,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备注〗①三分春色一分愁:出自北宋词人叶道卿《贺圣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②使君:惠州知州詹范。③合江楼:作者被贬至惠州时暂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而得名。14.下列时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片通过物象通知自然之春,下片生出人生之春也已过去的感觉,把词意引向高远。B.本词开篇写仲春时节,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可能了。C.上片“风转柳花球”一句中,作者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D.本词语言风格含蓄直白兼具,婉转明情并蓄,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词作。15.有人认为,“多”是本词的词题,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愁”的?〖答案〗14.B15.①用典,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三分吞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因暮春而愁。②借景抒情,“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描写了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渲染了暮春哀怨伤感的气氛,表达作者为春光易逝而愁。③直抒胸臆,“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我们已是苍颜白发,还谈什么昔日风流,借青春已逝,风流不再,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易逝的愁情。④拟人,“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水光山色是清新美丽的,可是山色却总是眉眼充满愁绪,赋予山水人的动作和情感,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和人生的感伤。〖解析〗【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赏析诗词艺术特色的能力。B.“本词开篇写仲春时节”理解错误,根据“九十日春都过了”可知,应“暮春时节”。故选B。【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根据注解①可知,“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三分吞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运用了用典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因暮春而愁的情感。“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意思是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描写了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作者由此意识到,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失了,渲染了暮春哀怨伤感的气氛,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为春光易逝而愁的情感。“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说我们已是苍颜白发,还谈什么昔日风流,借青春已逝,风流不再,表达人生暗淡的情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易逝的愁情,反映了词人对人生的依恋和青春的惋惜之情。“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水光山色是清新美丽的,可是山色却总是眉眼充满愁绪,作者审美移情发生了变化,赋予山水人的动作和情感,所以山光水色也变得“愁”容起来;从而暗示着词人人生暗淡无光了,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和人生的感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师说》中韩愈的评价来说,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赤壁赋》中,苏轼从哲理的角度阐述了对人生及宇宙的看法。以“____________”一句表明天地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以“____________”一句强调万物和我们皆可永恒。(3)“花白的头发”这一意象常常用来表达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等情感,在古诗词中有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4年2月9日晚,央视春晚正式亮相,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______A_____的文化盛宴,尽显国风国潮的意境之美、文化之美、科技之美。《瓷影》以青白瓷为出发点,演员们以舞造型,舞姿婀娜舒展,如琴键上奏着的悠扬名曲。这一节目还充分考虑北宋时期的审美特质,展现出青白瓷超越千年的东方神韵,投射出其背后_____B_____的瓷器文化。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首次将手机AR(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实体场景,实现了古今文化的深度碰撞与交融,千人齐诵名篇《将进酒》的壮观场面,让观众们拍案叫绝。春晚已陪伴国人走过四十载岁月,成为春节这一阖家团圆的欢乐时刻里C的一部分。2024年春晚让观众不仅看到了艺术之美,更体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17.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D.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案〗17.D18.A.精妙绝伦B.源远流长C.不可或缺〖解析〗【1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舞姿婀娜舒展”为视觉,“奏着的悠扬名曲”为听觉,将视觉转化为听觉。A.借代、对偶。“八百里”代指牛,“五十弦”代指乐器;“八百里”对“五十弦”,“分”对“翻”,“麾下炙”对“塞外声”,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符合对偶。B.用典、比喻。“犹如此”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C.比喻,将“明月”比作“天镜”。D.比喻,拟人,通感。把“乐声”比喻成“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芙蓉泣”“香兰笑”是拟人;“乐声”为听觉,“香兰笑”为视觉,将听觉转化为视觉。故选D。【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语境是指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精美巧妙到了极点的文化盛宴,应用“精妙绝伦”。精妙绝伦:精美巧妙到了极点。B.语境是指投射出其背后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瓷器文化,应用“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C.语境是指成为春节这一阖家团圆的欢乐时刻里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缺失的一部分,应用“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医的传统疗法当中,针灸对于减重与治疗脂肪肝都是有一定疗效的。或一些人饥饿感比较明显,会感到不吃饭难受。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针灸增加其饱腹感,控制食欲。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由于存在腰膝骨关节病或者身体乏力,无法进行一定的体育活动,这时候就可以①。来使其气血运行更加舒畅,达到减重的目的。我们应该科学应对和防治脂肪肝,在治疗过程中,②,不仅仅是要控油,更多的是要控糖,少吃主食,多吃纤维食物,多吃蔬菜。也建议患者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