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五上第七单元基础复习
【知识梳理】
第七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王砂(siin)对琴(ch6u)眠那畔(p3n)行寒山寺(si)
颗gu。)碎闲邂(yi)红晕(yCin)倒qi)黑
煤(lin)冽木桩(zhuang)裹(n诒o)袅心旷(ku3ng)神怡
船架他ng)姨J)妒婶里(ch台nge)应接不唧(X⑶
二、易写错的字
愁:上下结构,要写得上大下小。
寺:第三笔是一长横一土"的竖和"寸"的竖钩要错开,不要对齐。
榆:左边"木"末笔捺变点,右边"俞"中"人”下面的短横不要丢掉。
晕:上下不要太分散,集中一些。
黎:注意右上部分不要多写一笔,写成"勿"。
漆:右部上下紧凑,"小"不要写成水。
幕:上下结构,注意字形紧凑。
愈:下部是"心",不是四点底。
逸: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兔"不是"免"。
暇旧字旁,不要写成目字旁,因为它和时间有关。
眉:半包围结构,象形字,本意指眉毛。
抛:注意"力"要在"九"的半包围中,把字形写紧凑。
三、一字组多词。
孙(siin):子孙外孙侄孙孙女王孙贵族
泊(b6):停泊漂泊泊车淡泊名利
愁(ch6u):忧愁愁闷发愁愁绪愁眉苦脸,
寺(si):寺庙寺院佛寺山寺寺观
榆(yU):榆关榆树榆钱榆荚榆叶榆木
畔(p3n):河畔田畔江畔湖畔篱畔池畔
黎(li):黎明巴黎黎民百姓
晕(yUn):红晕日晕月晕晕场晕船
漆(qi):漆黑油漆喷漆如胶似漆
幕(mCi):夜幕开幕幕布屏幕内幕
愈(yCi):愈加愈发愈合痊愈愈来愈好
旷(ku3ng):旷达空旷旷课旷工旷日持久
怡伊):怡然怡悦心旷神怡怡然自得
逸(yi):安逸闲逸逃逸逸闻以逸待劳
免(m4n):未免避免免疫免职免费闲人免进
桨(ji3ng):船桨划桨摇桨螺旋桨
榕(r6ng):榕树榕城
纠(jiU):纠正纠缠纠纷纠结有错必纠
桩(zhuang):树桩木桩打桩桩子一桩事
Whang):涨潮涨水涨钱涨价水涨船高
塔他):宝塔铁塔水塔塔楼灯塔
梢(Shao):末梢树梢辫梢喜上眉梢
暇(X⑶:无暇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眉(m6i):眉毛喜上眉梢眉飞色舞眉开眼笑
抛(p白。):抛弃抛到抛锚抛头露面抛胸引玉
四、多音字。
[gQng(五更)晕仅(晕眩)缰"0ng(缝隙)
〔碇ng(更好)晕倒)(缝补)
「/讥(禁受)」(累累)仅近。(悄悄)
禁5”严禁)八;出i(劳累)悄
1〔的(累计)(q窗0(悄然)
»(b6(停泊)卜/q诣0(悄然)
IpO(湖泊)19话。(静悄悄)
五、同音字和形近字
幕(夜幕)冽(凛冽)暇(闲暇)梢(树梢)
暮(暮春)列例车)瑕(无瑕)稍(稍微)
旷(空旷)桨(船桨)嫉(妒嫉)娥(嫦娥)
况(情况)奖(奖励)疾(疾病)饿(饥饿)
六、重点词语
1.必须掌握的词
黎明红晕漆黑萤火虫大雁夜幕未免
降临炭火火盆走廊闲逸树梢画眉
陆续白茫茫榕树纠正照耀涨潮
2.四字词语
翩翩飞舞不可计数比翼而飞
3.成语
成群结队心旷神怡应接不暇面面相觑
七、近义词
黎明一拂晓固然一诚然凛冽一寒冷扫兴一败兴
灿烂一璀璨茂盛一旺盛逼近一靠近满足一知足
踪迹一痕迹嫉妒一妒忌粗糙一毛糙不可计数一数不胜数
心旷神怡一神清气爽应接不暇一目不暇接无边无际一一望无际
八、反义词
黄昏一破晓漆黑一雪白灿烂一暗淡静寂一喧闹
热闹一冷清嫉妒一羡慕粗糙一光滑不可计数一屈指可数
清清晰晰一模模糊糊心旷神怡一心慌意乱应接不暇一应付自如
九、词语积累。
①ABB式词语:白茫茫
类似的词语:绿油油红彤彤黑漆漆黄澄澄蓝汪汪灰溜溜
笑眯眯
②AABC式词语:面面相觑
类似的词语: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心心相印蒸蒸日上
恋恋不舍昏昏欲睡津津有味
③“xx不x"式词语:应接不暇
类似的词语:坚持不懈忍俊不禁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临危不惧
④量词:一堆白灰
类似的词语:一支乐曲一簇树叶一声鸟叫一只画眉一条小河
一片净沙
⑤动词:纠正错误
类似的词语:照耀在水面拨着桨立在地上
⑥修饰词:微微的红晕
类似的词语: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朦胧的微光成群结
队的大雁凛冽的清晨闲逸的心情寒冷的冬晨灿烂的红霞茂盛的
榕树注意地看着
⑦描写四季景物的词语:春光明媚
类似的词语:春暖花开春和景明秋高气爽白雪皑皑
十、句子积累。
1.精彩句
(1)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
云。
这句话讲的是黎明的美,天空、红晕、彩云构成了春天黎明的美景。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
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讲了榕树的茂盛和生命力之美。"照耀""颤动”表现出了榕树旺盛的生
命力。
2.排比句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句话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鸟儿们不同的姿态写了出来,表现出了“鸟的
天堂”中鸟的数量之多。
十一、课文回顾。
21.《古诗三首》《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佛”之称。诗歌
通过描写秋雨过后山中的清幽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
田园对闲适、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向往之情。《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
继。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的所见、
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
感情。《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土长
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
22.《四季之美》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
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不同时间的景致。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
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从而赞美四季的美,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及大
自然的热爱。
23.《鸟的天堂》作者和朋友先后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傍晚和早晨,傍晚
描写的是静态的大榕树,早晨描写的是动态的群鸟活动的场景。
24.《月迹》通过孩子们在院子里、小河边寻找月亮的活动,赞美了孩子们追
求美好生活理想的纯真无瑕的感情。
十二、日积月累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⑴"渔歌子”是词牌名。
(2)本词中写景的句子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o
⑶本词中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句子是"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十三、单元复习要点
1.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默写《枫桥夜泊》。
2.掌握《四季之美》中四季不同的特点,背诵课文。
3.阅读并理解《鸟的天堂》中描写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段落。
4.掌握《月迹》中对月亮的动态描写。
5.会写描写景物的作文。
十四、"1+X"阅读
推荐篇目:毕淑敏《青虫之爱》
推荐理由:《青虫之爱》是一篇散文,文章趣味性地讲述了从小怕虫的女友
在女儿面前,怎样拿起虫来教导女儿的事。为了不让女儿幼小的心灵受到挫伤,
本来胆小的女友,竟然如此处变不惊。因为她知道在女儿的心中,妈妈是无所不
能的,如果退缩或惊叫,就会把自己病态的恐惧传给女儿,这是作为一个母亲所
不能做的事,只能用爱来砸断这已锁住自己的铁链,文章深刻地体现了母亲对女
儿的爱,说明母爱是一种默默的、无私的、永恒的爱。
阅读方法:朗读时要注意到文中的动态描写,并从中认真体会描写中表达的
思想感情,还可以由此联想到其他关于母爱的故事。
十五、素养与能力
21.《古诗词三首》在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
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表达效
果。
22.《四季之美》边读边画出作者分别写了四季哪些最美的景致,初步体会
作者感受的细腻。选择感兴趣的一段加以指导,然后自主学习其他段落,交流汇
报。最后进行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23.《鸟的天堂》在初读的基础上思考"作者和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一
次都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借以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24.《月迹》紧扣本单元的阅读重点,在前几篇课文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
写的基础上,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习作》—即景。根据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的同时,关注眼前的、
当下的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语文园地》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
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主动积累。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仿照例句,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背诵《渔歌子》。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21课:《古诗词三首》
1.课题解读
《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
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的景物。初步体会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
际,体会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课文重点解读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理解:诗意:皎洁的明月在松林间洒下清光,清清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诗句
前一句是静态描写,后一句是动态描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理解:诗意:竹林中笑语喧哗,是洗衣服的女子结伴归来。莲叶轻轻摇动,是渔
船在顺流而下。这两句诗都是动态描写,用归浣女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荷叶
晃动的场景,以动衬静,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理解:诗意:月亮渐渐落下去了,乌鸦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我对着江边的枫
树和渔船上的灯火,满心愁绪难以入眠。诗句前一句是动态描写,后一句是静态描
写。所见所闻,以动衬静,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
(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理解:词意:整夜风雪交加,声音嘈杂,打碎了将士们的思乡之心,再也睡不着了,
因为故乡没有这种风雪之声。这句词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主题概括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佛”之称。诗歌通过描写秋
雨过后山中的清幽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闲适、
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2)《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继。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一个
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
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
土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友之情。
4.学有所得
轻扣诗词的大门,倾听诗人们的心声《山居秋暝》寄托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
追求;《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之情;《长相思》表达了
词人羁旅思乡之情。让我们多读多背,用心感悟这些美好的情感吧!
5.结构导图
月、松清今、
/自筑美以动材静、
山居秋暝泉、石白在田园
'生活美归沈土和谙、情景交我,远离生传
下渔舟恬决,
6.问题探究
(1)先看下面的资料,然后品读尾联,想一想《山居秋暝》这首诗种诗人
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中年的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
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
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
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理解:山中的生活悠闲自在,生机勃勃。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美景的喜
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
(2)尝试着说一说《枫桥夜泊》这首诗诗句的意思。
理解: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
上的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
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
(3)品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枫桥夜泊》这首诗写在什么时间?诗
人看到了什么?
理解:这首诗写在深秋夜半,诗人抬头仰望,看到月亮逐渐沉落,江边的枫
树与点点的渔火默默相对,江边停着一只孤单的来自他乡的客船。
(4)《枫桥夜泊》诗人感受到了什么?眼前的景色又给你怎样的感觉?你
觉得诗中的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此刻的情感?
场面清冷、寂静,能感受到诗人因为避难他乡、远离故土而产生的孤独感。
愁
(5)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词
(6)想象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
的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千帐灯"让你想象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山:崇山峻岭悬崖峭壁
水:波涛滚滚巨浪滔天
将士们行军的遥远与艰辛。
(8)难道将士们的家乡真的没有风雪声吗?诗人在家里听到风雪交加的声
音和在塞外征途中听到有什么不同呢?
家里:是温暖、舒适、宁静、祥和的。家乡有亲人、朋友相伴。
塞外征途中:听到的却只有嘈杂的风雪声。思乡
7.课外拓展
(1)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其作品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官至尚书
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传世有
《王右丞集》。
张继字懿孙,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
雕琢。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
桥夜泊》。
纳兰性德字容若。纳兰明珠长子。清朝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有《纳兰
词》《通志堂集》等流传。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
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2)写作背景
《山居秋暝》这首诗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辆川别业时,此时已是"中岁
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期了。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
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
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
后,他在终南山构筑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枫桥夜泊》张继于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公元
755年(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六月,
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土纷纷逃到今江苏、浙
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
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
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长相思》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
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塞上风雪凄迷,
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3)学习一首古诗,你一般会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意呢?
理解:结合注释理解结合插图展开想象
自学古诗的方法
①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②说一说:根据注释,说说诗意。
③划一划:画出诗中的景物名称。
④想一想:诗句让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词
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
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所以词又称"宋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便
于歌唱,因而词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
趣等。词有词牌,如"西江月""蝶恋花"等,是汉语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名称,所以
作词也叫"填词"。
(5)诗人笔下别样的秋
秋天在诗人笔下是多情的。
秋是思念。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是希望。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
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是忧愁。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第22课:《四季之美》
1.课题解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方面,通过动态描写来体现
四季不同的美,表达出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2.课文重点解读
(1)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
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理解:主要描写天空、云。作者是抓住景物的静态美,描写了景物的色彩,
如"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云"。
(2)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
紫的彩云。
理解:"泛"表示大面积微微出现,"染"增强了颜色的立体感,"飘"体现了天
空的动态美。这些词语表现了春天早晨天空的独特景致。
(3)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
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
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理解:第一句总写夏天最美是夜晚;第二、三句概括介绍了夏天夜晚的美景。
(4)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这情景着实迷人。
理解:这段话运用了动态描写,描写了萤火虫在夜晚的细雨中飞行的情景,用
"迷人"一词进行修饰,展现出萤火虫飞行的情态之美。
(5)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
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
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理解:这段话的中心句:秋天最美是黄昏。这段话主要描写的景物有:归鸦、
大雁、夕阳、风声、虫鸣等,其中夕阳斜照是静态描写,乌鸦归巢、大雁比翼、风
声、虫鸣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把一幅秋日黄昏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3.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
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
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
4.学有所得
我发现春天有绚丽多彩的黎明,夏天有美丽而充满勃勃生机的夏夜,秋天有
令人感动的、让人心旷神怡的黄昏,冬天有闲逸和谐的早晨。每个季节都有独特
的美。通过细细品读,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语,如“红紫红紫、漆黑漆黑、蒙蒙、
翩翩、点点、熊熊”等叠词。这些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使景物充满动感和美感。
5.结构导图
/春天一黎明一色彩美\
夏天一夜晚一迷人四季风景皆图昌
秋天一黄昏一心旷神怡不由时刻韵不同
、冬天一早辰—和谐/
6.问题探究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理解: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的。
(2)你觉得作者最喜欢哪一种夏夜之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理解: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
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
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3)"秋天最美是黄昏”这一段中,作者的描写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理解:我觉得作者的独特之处在于她没有写秋天里我们司空见惯的枫林、落
叶,而是重点描写了归鸦和大雁,并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使画面有了动态感。
(4)归鸦为什么用点点?大雁为什么用成群结队?虫鸣为什么用听?
理解:乌鸦数量不多,且分布散乱,所以用点点,这是视觉描写。
大雁南飞,成群结队,这样写比较真实可感。这是视觉描写。
夜幕降临后,看不到虫子,但是可以听到叫声,这是听觉描写,这样写符合
常理。
(5)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对冬天早晨的赞美?
理解: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既写出了冬天早晨的三种情况下的不同美
景,又点出了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6)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
①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这情景着实迷人。
②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③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理解:这三句话都是动态描写。第一句话描写了萤火虫在夜晚的细雨中飞行
的情景,用"迷人"一词进行修饰,展现出萤火虫飞行的情态之美。第二句话描写
乌鸦归窠,乌鸦数量不多,且分布散乱,所以用点点,这是视觉描写,突出"动
人"。第三句话描写大雁南飞,成群结队,比较真实可感,点出其让人"感动"。
这些动态的景物描绘,赋予景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使景物栩栩如生,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7.课外拓展
(1)作者简介
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
之一。清是姓,少纳言是她的官职。她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平安时期的三大
才女。随笔作品《枕草子》。
(2)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写作指导:
①调动各种感官描写景致。从景致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
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力
求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有如身临其境,很有“实在”的感觉。
②写出景致的特点。有了特点才有区别。我们要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然
后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③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写作时恰当地运用某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描述形象生
动,增强文字的感染力。
写作示例:黄昏时的沙湖美艳动人。湖面很平,湖水清澈见底,水的颜色由
浅到深,银白、浅蓝、墨绿,界限分明。天上的白云和两侧的山峰清晰地倒映在
水里,天、山、湖融为一体。在这平静的湖水中,唯一活动的是鸭子。一群白鸭
边游边叫,一会儿张开翅膀扑打水面,溅起无数的水花;一会儿用脚掌在水中拨
动,荡起一圈圈波纹。
(3)《枕草子》
被后世誉为"日本散文鼻祖”的《枕草子》是清少纳言一生除却和歌以外传世
的唯一作品,在这部几乎可以说是凡事必录,被作者戏言为"笔也写秃了”的作品
中充溢着作者本人所感受到的四季变化的微妙之美以及属于平安时代的斑驳的
风俗世相、复杂的人情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的瞬间之美。
第23课:《鸟的天堂》
1.课题解读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是傍
晚,静态的大榕树大而茂盛,极具生命力;第二次是早晨,刻画了“鸟的天堂"里
的鸟声、鸟、鸟形、鸟姿,创造了一个群鸟或飞或鸣的热闹情景。全文展现了一
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2.课文重点解读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理解:这几句话是静态描写,从绿叶的数量和颜色来写大榕树,赞美了榕树的
蓬勃生机。
(2)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理解:“真是一株大树",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一株大树"。它承接课文的上
一段,对大家关于榕树的争论给出了答案,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
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
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对榕树的具体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株榕树"枝干的数
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十里"。
(3)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
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理解: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
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4)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
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理解:这两句话是动态描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了鸟的外形和颜
色,“叫‘,"飞""扑"写出了鸟的动作。从这两句话中,我们了解到这里的鸟种类多、数
量多,还感受到鸟生活得自由、快乐。
(5)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
理解:"应接不暇"是指优美的风是很多,看不过来从大榕树上飞出的乌儿太
多太多,作者眼前捕捉到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这成群的鸟儿生活在大榕树上,
营造出了热闹、活泼、自由、欢乐的环境。茂盛的大榕树,吸引了如此众多的乌
儿在此栖息,真是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
(6)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理解:这里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指的是河上的
那株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没加引号,是因为鸟儿在那里生活得十分自由、幸福,
真像在天堂一样,在作者心里,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
3.主题概括
本文作者是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境
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作者和朋友
先后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傍晚和早晨,傍晚描写的是静态的大榕树,早晨描
写的是动态的群鸟活动的场景。
4.学有所得
充满生机的大榕树,纵情歌唱的鸟儿,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南国风景画。
大榕树与鸟儿的相辅相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后我们要自觉
地保护自然环境,让地球成为最美丽的家园。
5.结构导图
干
计
数
不
可\
生
根
枝
上
态
静
,第一次自南
tt松:
地
上
直
.(傍晚)―大榕树垂
国
然
叶
生
机
满
充y
风
和
景
谐
如
/到处是鸟声\美
画
、第二次—群鸟、到处是鸟影动态美,好
,(早晨)
二欢一叫、飞、扑/
6.问题探究
(1)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两次分别看
到了什么?
理解:两次一棵茂盛的大榕树许多鸟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
了"鸟的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这是静态描写;第二次是在次日早晨,
作者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热闹活动的景象,这是动态描写。
(2)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理解: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大榕树,表示特定的称谓;不加引号的"鸟的
天堂",是因为作者亲身感受到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所以在作者心里,
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和当地农民的保护分不开,体现
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写作借鉴
理解:动态描写,既指景物本身的动态,也指人物或动物的活动。如果景物
是静态的,要么借助外力,如刮风让静物动起来;栗么运用拟人,展开想象,让
无生命的活起来,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拍阅送青来"。
示例:①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
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
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
树!
②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
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解析: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从叶子的繁茂展现了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属
于静态描写;写鸟时,抓住鸟的活动写鸟的欢快和热闹,属于动态描写。作者运
用动静结合的写法,生动地体现了大榕树不愧是"鸟的天堂”这一主题。
7.课外拓展
(1)作者简介
巴金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爱情三部
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
想录》。"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2003
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
逝世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
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
(2)创作背景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
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
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岛上的格林栖息着数十多种小鸟,尤以
白鹤和灰鹤最多。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
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
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小鸟天堂"四字,更为这风景区增色不少。
(3)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
本文先写树后写鸟,一静一动,对比强烈。静态描写时,尽管只写了树,但
又处处为写鸟作铺垫。第二部分表面写鸟,但又与树相关。突出了大榕树确实是
鸟自由生活的乐园,不愧为"鸟的天堂"。教学时,教师一定栗引导学生抓住重点
词句,想象画面,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特点。
(4)为什么榕树会独木成林?
理解: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但是榕树却能"独木成林"。榕树
是一种寿命长、生长快,侧枝和侧根都非常发达的树。它的主干和枝条上可以长
出许多气生根,向下垂落。气生根接触地面后,便落地入土,不断增粗,成为支
柱根,支柱根不分枝不长叶,具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同时还支撑着不断向
外扩展的树枝,使树冠不断扩大。这样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就成为
了遮天蔽日、独木成林的奇观。
(5)写几句呼吁保护鸟儿的宣传语。
保护鸟类,为环境增姿添彩。
地球上没有鸟类,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关爱生灵,保护鸟类。
让人类在大自然愉快前行,让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第24课:《月迹》
1.课题解读
这篇散文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
月亮”的顺序展开。中秋之夜,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寻
找月亮的踪迹,充满童趣。
2.课文重点解读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理解: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
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
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
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理解:"盼"和"闷"写出了孩子们等待月亮出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
月亮的喜爱。
(3)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
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理解: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
孩子,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又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迈着轻盈的
步子缓缓走来。
(4)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理解:"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
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5)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
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理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累累的骨朵儿"比喻成"繁星儿",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骨朵儿的细密白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6)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理解:"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拥有了月亮,就拥有了天空,表现了孩子们丰
富的想象力,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3.主题概括
这篇文章的作者贾平凹描写了幼年时候,中秋节时从盼月到寻月再到议月的
过程。文章的重点在“寻月”中,作者用儿童视角介绍了中秋时分对镜中月、院中
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等,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告诉人
们,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的道理。
4.学有所得
美,无处不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月亮对于我们
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作者却发现了不一样的美。让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吧!
5.结构导图
“中秋夜盼月一急切
镜中月一惊喜与失望
迹空中月一神奇与迷人'氏
水中月一幽静与欢呼比于美好
''眼中月―喜悦与满足/
6.问题探究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理解:这篇课文记叙了童年时代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
(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应?
理解: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好像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
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院子中间的那棵桂树。
(3)后来孩子们又在院子里的什么地方找到了月亮?
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锹刃上找到了。
(4)奶奶是一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奶奶对生活充满激情,是——个童心未泯的人。同时,奶奶也是——位高明的
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外界,探索自然,善于调解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善于
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
她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神话故事,她引导
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孩子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
旨。
(5)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的变化
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o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
赞美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
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栗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自己
所想要的美好事物。
7.课外拓展
(1)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季平,后
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用"凹"替代"娃"。
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
业创作。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天狗》;长篇小说《浮躁》、《废都》;
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2)描写月的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习作
________即景
习作内容
将题目补充完整,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一处景物,写作对象可以是一种自然
现象,也可以是一处自然景观,重点写出景物的变化。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注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技巧点拨
①审题:本次作文是半命题作文,要围绕景物特点来写。
②立意: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及景物的变化。
③思维导图
怎么写(以范文为例)
开头一・交式更存么聚;…
一中间Li从远及近,写窗外美景:
结尾T表达对景物花蓍惠之情。
【好词】
♦描写雨的词语
春雨绵绵春雨潇潇绵绵细雨细雨如丝
牛毛细雨淅淅沥沥和风细雨蒙蒙细雨
细雨如烟风雨交加瓢泼大雨大雨滂沱
狂风暴雨倾盆大雨
♦描写云的词语:
千姿百态云卷云舒风轻云淡彩云满天
乌云密布如烟似雾变幻莫测变幻无常
彤云密布翩若浮云轻盈如纱碧海云天
洁白似雪洁白飘逸
♦描写天空的词语
海阔天空无边无际碧空如洗一望无际
天高云淡万里无云晴空万里彩霞满天
万里长空皓月当空广阔无垠霞光满天
雨过天晴天朗气清
♦描写风的词语
春风和煦北风呼啸清风徐来清风拂面
清风阵阵惠风和畅朔风凛冽寒风刺骨
狂风怒号凉风习习秋风送爽金风飒飒
秋风瑟瑟狂风大作
【佳句】
♦只见天上的云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
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城镇的傍晚是喧闹的,而乡村的傍晚是宁静的、柔和的。当夕阳恋恋不舍
地下山时,这个绿色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都变成了金黄色。
【精彩开头】
♦开门见山式
①听别人说,日出十分壮观、美丽。早晨,天还没有亮,我就从梦中醒来,
睁开眼睛,穿好衣服,准备去看日出的景色。
②在我们市中心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龙潭公园。
♦场景引入式
清晨,微风唤醒了沉睡的苇塘,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举目向远处望去,芦
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这片美丽的景色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
♦名句引入式
①来到野外,眼前是一片芳草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这片小草多可爱呀!
②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金秋十月,我来到了梦
寐以求的黄山。
【精彩结尾】
♦深情赞美式
看了这山、这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龙潭公园可真美啊!
♦回味无穷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丝,如画,如烟,如歌……这就是春雨。
♦直抒胸臆式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南湖公园。
♦运用反问式
我喜欢银装素裹的冬天,更喜欢初冬的松花江,那像白云一样的冰排在江面
缓缓漂动着,这景色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单元高频考点
1.《古诗词三首》一课,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对诗句的背诵与默写。
2.《四季之美》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对优美句段的积累,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3.《鸟的天堂》一课易考查作者是谁,常以阅读理解的形式考查对重点句子的
理解,如:写出下列句子的含义——"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4.说出文中动态描写的作用是考试中常见的考查点。常见的考查形式:画出
文中动态描写的部分并说一说这部分描写的好处。
5.会写描写景物的作文。
【单元检测】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看着她如此优秀,我心里却有了一丝嫉Qi)妒。
B.经过一天的劳累(向)工作,他累(应i)计完成了四项任务,积累(@)
了不少工作经验。
C.炊烟袅(n百o)袅,又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
D.聒(gu。)噪的声音到了半夜还没停下来。
2.看拼音,写词语。
yub6r6ng
()树停)()树
()快()土()易
()是()父光()
4.选择题。
(1)填入下面句中的"AA”式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月亮地溜进来,地爬得高了,它地来去,透过的桂树枝叶,
又在我们身后.____,有一种_—的——的感觉。
A.款款渐渐悄悄疏疏袅袅淡淡痒痒
B.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物派遣合同
- 塘渣购买合同样本
- 商家经营合同范本
- 服装品牌商加盟连锁购销合同
- 大米质量守护
- 寿山石购销合同模板
- 稻作飞防技术合同
- 房屋买卖合同样本格式模板
- 铁矿烧结矿批量采购合同
- 图书印刷购销协议
- 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必备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ASTM-G154-2006-非金属材料紫外线曝光用荧光设备使用标准惯例
- 我国人均寿命的影响因素研究
- 小学汉语拼音字母表卡片-word打印版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4.12 小泥人和泥面具丨岭南版
- 叉车日检保养目视化看板指引
- 广东省地图模板课件
- 极品素材3d小白人素材完整版
- 学校反恐防暴应急演练记录
- 物业费催收奖罚考核方案
- 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临床路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