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教育局木塘垸乡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教育局木塘垸乡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教育局木塘垸乡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教育局木塘垸乡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教育局木塘垸乡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教育局木塘垸乡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楼道里的小狗顾东升第一次见到这只狗,是在五楼白老师家的门口。楼道很窄,它看到我时神情有些惶恐,左躲右闪,我有点好奇,却也并没有太在意。随后-连几天都看到它,才从妻子那里得知了一些缘故,这只流浪狗是白老师带着“嘟嘟”遛弯时遇到的,大概是因为对“嘟嘟”的神采过于钦慕,便一路跟来且不愿离去。和白老师一样,妻子不仅不撵走这小狗,而且时常喂给它一些食物。我没有反对,只是叮咛注意卫生,别带回家里来。要说这小狗也的确有些乖巧,它总是安安静静的,除了一只受伤了的眼蜻有些骇人外,倒也没有什么其他妨碍,甚至如果没有眼睛的缺陷,它几乎可以说是漂亮的。有着小巧玲珑的身体,黑白相间的毛色,虽然缺乏梳理,却也不像大多数流浪狗那样邋遢糟乱。它总是小心翼翼地蹲卧在那里,好像知道只有如此才会得到人们的宽容,在这块狭小的空间里长久地寄居下来.由于大家的友好相待,小狗表现得越来越放松,逐渐显露出活泼顽皮的本性。每当妻子下班回家时,它便早早地听出了脚步声,以最快的速度冲下楼,摇头摆尾地迎接自己心中的“主人”。待到上班时,它便尾随其后。如果遭到驱赶,就装作不相干的样子闻闻这儿,嗅嗅那儿,始终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简直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跟屁虫。看到妻子蹲下身去拍摄地上的落叶,它便立时来了精神,连蹦带跳地跑过来用嘴巴抢夺那些叶子,恣意嬉戏在洒满秋色的草地间。与流落街头相比,这里的生活可以说是安逸的。尽管仍然被拒之门外,但毕竟有了食物的保障,也有了来自人有限的关爱,小狗身上渐渐地散发出光彩。可是有一天,妻子对我说小狗好像遇到了点麻烦。当它又像往常一样跟在后面伴行时,有几个小男孩迎面走了过来。小狗看到后立刻夹起尾巴一溜烟逃到了很远很远的墙后,并不停地伸出头来张望。那体如筛糠失魂落魄的样子,就像遇到了天敌一样。妻子反复描述小狗的惊惧样时,我不由联想起它受伤的眼睛,也似乎看到了那些唔知顽童的恶行。傍晚时,它一瘸一拐地回来了,眼神里又重现出先前的惶恐与戒备。好在这儿有一个相对安全的栖息地,几天后,它终于从暗淡中恢复了过来。楼下有人提意见了,小狗吃不完的食物招来了老鼠,令他们很讨厌。我对妻子说,别喂了,让它自己慢慢离开吧,找一个新的去处,何况天冷了怎么办?冬季来了,已经零星地飘了一场微雪。虽然有人担心小狗如何过冬,但好像谁也没有精力勇气真正地领养它。妻子在网上查了查就近收养流浪狗的信息,反倒觉得心里愈加沉重。这些地方大都狗满为患,食物短缺,生活困难。天越来越冷,我看到楼道里的小狗努力地把身体藏在一摞旧衣服堆里取暖。时间就这样在焦灼和无奈中度过,这一天回到家,妻子对我说小狗被送走了。“谢天谢地,送哪儿去了?”一个小企业主愿意收养它。一大早,白老师先给小狗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并给它说明原委,说着说着便流下了眼泪。小狗却出奇地镇定,它默默地、溫驯地接受着,好像知道就要拥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的、温暖的、真正的家了。白老师抽泣着告诉妻子说,小狗临出发时特意上楼到我家门口走了一圈,闻闻门框,嗅嗅食碟,随后便安安静静地上车而去,就像它安安静静地来一样。“今早太忙刚好没有喂它。”妻子说到这儿眼眶里涌出了泪水。我安慰着,“这是最好的结果”,可自己的喉头却也隐隐有些发紧。我找不出伤感的理由,因为一切似乎都那么寻常。小狗总归是幸运的,它终于得到了和那些有主人的小宠物们一样的没有歧视的爱。世间的善恶真假,它完全明白。不知何时,我作为人的高傲早已被融化了。(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6期,有删减)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三段中写小狗一只眼睛受了伤,为下文小狗见到几个小男孩后表现出失魂落魄的样子并很快就逃远了的内容埋下伏笔。B.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小狗刚来时与一段时间后的变化形成对比,白老师、妻子与楼下一些人、小男孩对小狗的态度形成对比。C.本文塑造小狗形象时除了刻画其外形外,还有传神的动作描写和细腻的神态描写,贴切地描绘出了小狗的可爱形象。D.小狗最后被一个小企业主收养,小狗将会有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归宿,这样小狗就避免了悲凉的命运,文章处处充满着关爱与暖意。5.分析文章结尾“不知何时,我作为人的高傲早已被融化了”这句话的含意。6.标题中在“小狗”前用“楼道里的”加以修饰,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D

5.小狗是一只普通的动物,对帮助过它的人却有深深的爱意和感恩情怀,它善解人意,很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归宿。而“我”和其他人只不过给过小狗一点点的关爱,在小狗面前,“我”所谓的比动物高等的“人的高傲”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甚至是可怜、可笑,于是“我”放下了那所谓的-“高傲”,去平等地对待动物。

6.①“楼道里”三个字引人思考,吸引读者探究小狗的命运,使文章有强烈的吸引力。②“楼道里”三个字写出了“主人公”小狗的真实处境,虽然白老师和“我”妻子对小狗有所照顾,但这种关爱是有限的,他们并没有真正地接纳小狗,所以小狗只能住在“楼道里”。③“楼道里”三个字让人对小狗的命运(处境)产生无限同情,让人对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思考,起到了提示主题的作用。【4题详解】试题分析:D项中“文章处处着关爱与暖意”不正确,小狗曾经受到过来自小男孩、楼下一些人的恶意。【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句子含义的题目,句子的位置在结尾,含义应该和文章的主旨有关,答题的关键是结合情节答出表层含义,然后结合主旨答出深层含义,此题表层含义为小狗是一只普通的动物,对帮助过它的人却有深深的爱意和感恩情怀;深层含义为从人性的角度考虑:在小狗面前,“我”所谓的比动物高等的“人的高傲”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甚至是可怜、可笑,于是“我”放下了那所谓的-“高傲”,去平等地对待动物。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标题中词语的含义的作用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注意结合情节、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角度分析。如结合情节和人物分析“楼道里”三个字交代小狗的处境和情节;从主旨的角度分析“让人对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思考”。2.阅读《祝福》选段,完成9~11题。(共12分)①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②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③“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④“是的。”⑤“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⑥我万料不到她却说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⑦“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⑧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⑨“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⑩“那么,也就有地狱了?”?“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9.对第⑤段中划线句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祥林嫂已经有多年没有见到“我”,老熟人的偶然相逢让她既觉得意外,又感到高兴。B.遭遇了一系列痛苦与打击的祥林嫂,内心压抑了太多、太沉重的苦闷,急于向人倾诉。C.“我”有文化,又见多识广,祥林嫂认为“我”能解决她心中的疑惑,因此饱含希望。D.在遇到“我”之前,鲁镇上的人对她都很冷漠,而“我”能同情她,给她一点安慰。10.对第?段中的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被祥林嫂问得不知如何回答,怕她继续穷根究底却无言以对,因此选择离开。B.“我”感觉到了祥林嫂话中的异样,怕自己的回答让她想不开,于是抓紧时间离开。C.“我”经不住祥林嫂追问,只能含混其辞,但心有愧疚,同时对她的命运有些担心。D.“我”了解祥林嫂的经历,却不愿意明确回答对方的问题,这反映了“我”的冷漠。11.祥林嫂“走近两步”之后对“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别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回答,并说明她产生这些心理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9.C(注意上下文的语境,此时祥林嫂主要是想解决内心的疑惑。)10.D(不是冷漠,是无奈和无能为力。)11.第一个问题说明祥林嫂对大家都深信不疑的“魂灵”产生了怀疑,因为绝境中的她对下地狱充满了恐惧,希望通过否定“魂灵”来消除死后之忧。第二个问题体现了她恐惧的心理,因为害怕死后被锯开。第三个问题说明她又有点盼望死亡,因为死后可能与家人见面。(每点2分,其中“心理”1分,“原因”1分。意思对即可:尤其是第一点,对“原因”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唐三彩侯发山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说:“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三百元钱,可是,栓保死活不要,说他家的日子还能过得去……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康乡长自然也很高兴,说:“走,咱去栓保家看看。”康乡长和老贵去的时候,梅花正坐在床边,嘤嘤地啜泣;栓保蹲在地上,不住地吧嗒着旱烟,很是无精打采。老贵在康乡长后面悄声说道:“栓保兴许正在为梅花的学费发愁呢。”康乡长似乎没听到老贵的话,朗声地说:“栓保,女儿考上了北大,祝贺你啊!”栓保这才发觉来客人了,忙慌乱地站了起来,讪笑着说:“康乡长来了。”梅花别过脸去,用袖子擦拭着脸上的泪痕。康乡长看了看,栓保家里依然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墙角一缸咸萝卜散发出一种说臭不臭说咸不咸的味道。老贵附在康乡长耳边说道:“栓保家一年四季把咸萝卜当饭吃。”康乡长发现墙旮旯放着一个瓷罐,突然两眼一亮,说:“这个罐子是干什么用的?”栓保不好意思一笑,说:“当年腌制咸菜用的,现在嫌它有点小,就不用了。”康乡长把瓷罐搬到光亮处,用手小心地擦拭了一下,说:“哇,这是宝物啊!”栓保,还有老贵都眨巴着眼睛,好像不明白康乡长的话。康乡长说:“这个瓷罐不是一般的瓷罐,是唐三彩。”栓保说:“不可能吧,是俺爹活着的时候用两个鸡蛋在集市上换来的。”康乡长摇了摇头,接过老贵递过来的一块破布仔细地抹拭着,得意地说:“你们瞧瞧,这个瓷罐绝对是唐三彩。”老贵一愣一愣的,说:“康乡长,你可看仔细了。”康乡长说:“你们瞧瞧这造型,这彩饰,这釉色,有一种斑斓富丽的艺术效果。”老贵说:“为啥叫唐三彩呢?”康乡长侃侃而谈,说:“这种制陶工艺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经过高温烧制后,三种釉色相互交融,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形成了有原色、复色的斑驳淋漓的多种颜色。据说这种玩意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釉质的自然下流,烧制好的唐三彩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因此,没有任何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康乡长一席话,把老贵和栓保搞得目瞪口呆,傻了一般。栓保说:“可是,可是,这宝物对我来说也没啥用处,也不知道有人要没有?”康乡长说:“这样吧,我出3万块,你卖给我如何?”栓保惊喜地说:“真的?”康乡长说:“不骗你。”栓保就慌乱地点了点头。老贵也松了口气,说:“梅花这下可以上大学喽。”第二天,当康乡长交给栓保3万元要把瓷罐抱走时,梅花红着脸说:“康乡长,这个瓷罐既然是唐三彩,肯定是我家祖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让它流落到他人手中。”康乡长眨巴着眼睛,说:“你这话什么意思?”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年后,我用4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没想到是这样,康乡长一时说不出话来。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不同意,就请拿走你的钱,把瓷罐留下。”康乡长说:“那好,5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4万,是10万!”梅花沉默了片刻,就使劲点了点头。梅花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一家公司聘为副总,年薪20万。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康乡长又惊又喜,他抱出那个瓷罐,说:“闺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梅花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是个很普通的瓷罐。”康乡长很是意外,说:“那你为何还要赎回去?”梅花说:“做人得讲良心……当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说:“康乡长,既然您知道是假的唐三彩,为啥当年提出要让梅花拿10万元来赎回?”梅花抢先插话说:“老贵叔,康乡长一是不想让我赎回这个假的唐三彩,二也是在逼我学业有成,干出一番事业啊。”康乡长欣慰地说:“梅花,我只拿回属于我的3万,其余的7万你捐给村里如何?”梅花同意了,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

(有删改)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嘤嘤地啜泣”“吧嗒着烟袋”两个细节,极俭省地写出了栓保父女面临的窘境。B.梅花自尊要强,明知瓷罐不是真正的唐三彩,却要不计代价将其赎回,因为这是她爷爷留下的,有纪念意义。C.老贵是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将经济拮据的栓保一家和为政一方的康乡长联系在一起,也使人物、故事更真实可信。D.梅花凌寒傲霜依然绽放,象征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文章结尾把梅花的笑脸喻为“盛开的梅花”,即有此意。20.小说中的康乡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21.文章以“唐三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9.B

20.①急公好义,扶危济困。年关时,给贫困户送粮送钱;为了帮助梅花上学,用三万块买个普通的瓦罐。②善解人意,尊重他人。用买唐三彩的方式帮助梅花一家,还又保护他家人的自尊。③助人有方,富有智慧。④善于激励,富有远见。为了激励梅花,帮助她学业有成,故意加码,让她10万赎回。⑤尽职尽责,关心群众。

21.①对比鲜明,把普通瓦罐说成唐三彩,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以唐三彩为中心,康乡长购买—梅花要赎回—康乡长加价—梅花来赎回,一波三折,曲折生动。③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康乡长爱民有心、助人有方。梅花奋发有为、知恩图报。④有利于表现文章主旨。价格很高的唐三彩寄寓了扶危济困、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美德。1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梅花自尊要强,明知瓷罐不是真正的唐三彩,却要不计代价将其赎回,因为这是她爷爷留下的,有纪念意义”有误,文章最后康乡长和梅花的对话交代了梅花赎回唐三彩的原因,“梅花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是个很普通的瓷罐。’康乡长很是意外,说:‘那你为何还要赎回去?’梅花说:‘做人得讲良心……当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由“做人要讲良心”可知梅花是知恩图报。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康乡长”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2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以‘唐三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角度分析作答。从文中来看,标题是“唐三彩”,情节围绕“康乡长购买唐三彩——梅花要赎回唐三彩——康乡长在唐三彩上加价——梅花最终赎回唐三彩——唐三彩真假揭秘”展开,小说处处与“唐三彩”有关,可见“唐三彩”应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这是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文中主要借助“唐三彩”塑造了康乡长这一爱民有心、助人有方的人民公仆形象和梅花这一奋发有为、知恩图报的青年形象,这是标题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高价”的唐三彩身上寄寓了康乡长扶危济困、梅花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美德,表现了文章的主旨,这是揭示主旨方面的作用。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脍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著论以明之。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①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昧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注]①搏击:督察检举揭发。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脍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B.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脍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脍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D.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脍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B.“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C.“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D.“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进言劝诫,很受器重。B.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通撰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煚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为御注《孝经》撰写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C.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D.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10.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著论以明之。(2)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参考答案:7.A

8.D

9.B

10.(1)元行冲推究探寻晋魏更替的来龙去脉,认为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朝而受命,考察校验歌谣谶语,撰写文章来说明这点。(2)不应无辜被谗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请求从轻发落,当时虽然没有被皇上听从,却深为当时的舆论所赞美。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亦”“则”一般放在句首,前面断开;“脯腊脍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结构对称;“门下宾客”作“想”的宾语,后面断开;“多”作前句的谓语,后面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8.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曲解文意。“通撰的……审核后”错,原文意思是元行冲上奏请求通撰古今书目,名叫《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编撰考订,历经一年多才修成。并不是元行冲自己通撰了此书,然后由毋煚等加以审核。10.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推寻:推究探寻;以:认为;明:说明;构:陷害、构陷、诬陷;见,:表被动;美:名词作动词,赞美。参考译文:元行冲,河南人。元行冲博学多识,尤其擅长音律及诂训之学。考中进士,几次改任后做了通事舍人,狄仁杰很器重他。元行冲品性不阿谀奉承,多次进言劝诫,他曾经对狄仁杰说:“下人侍奉上人,(对上人来说)也就像积蓄物资以备自己使用。好比富贵人家储备积蓄,用各种肉类以供佳肴,用各种药物来防疾病。我私下想您的门下宾客,可以充当美味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把我备作一剂药物。”狄仁杰笑着对人说:“他就是我药笼中的药物,怎可一日没有呢?”元行冲因本族出于后魏,而后魏没有编年史,便撰写《魏典》三十卷,记事详细文笔简练,为学者称道。当初在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的瑞石上有牛跟在马后面的图象,魏收的旧史认为晋元帝本是牛氏之子,后改姓司马,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元行冲推究探寻晋魏更替的来龙去脉,认为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朝而受命,考察校验歌谣谶语,撰写文章来说明这点。[]开元初年,元行冲由太子詹事出任歧州刺史,又充任关内道按察使。元行冲自认为书生不能胜任督察举发的重任,坚决辞去按察使,(皇上)便让宁州刺史崔琬替代了他。不久又被召入任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当时嗣彭王志昧的庶兄王志谦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关在狱中等待判决,受牵连获罪的有十多人,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元行冲四次升迁后任大理寺卿。当时扬州长史李杰被侍御史王旭诬陷,皇上下诏将此案交付大理寺定罪。元行冲认为李杰治理政务廉洁正直,不应无辜被谗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请求从轻发落,当时虽然没有被皇上听从,却深为当时的舆论所赞美。这之前,秘书监马怀素召集学者续修王俭的《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在丽正殿校写四部书籍,事情没有完成而马怀素、褚无量去世,(皇上)下诏元行冲总代他们的职务。于是元行冲上表请求通撰古今书目,名叫《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编撰考订,一年多完成,献上此书,皇上很赞赏。皇上又特令元行冲为御注《孝经》撰写疏义,列入学校课程。行冲不久又几次上表请求退休,(皇上)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开元十七年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叫献。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曾公亮传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二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参考答案:10.B

11.D

12.D

13.(1)(皇帝)赏赐宴会(你)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临宴会,(你)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曾公亮为了保持禄位稳固恩宠。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囊中财物,发布文书调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镜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到古代官职设置(“首相”“有司”)、皇位继承制(“建储”)、少数民族(“契丹”)的历史知识,这一命题形式拓展了积累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考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性的张扬,对于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C项“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召有司案图”句,书下注解为:[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考题完全出自教材。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力。12.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题中,C项错误在于“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说法。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知“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点睛: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然后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找出错论。本题设计人物与事件出错。13.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1)“锡”即“赐”,通假;“不虔君命”即“对国君的命令不尊重”;“而”作转折连词,“却”;“处之安乎”固定句式,意思是“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之”代表这样的事,“乎”,翻译成“吗”。(2)“责”此处应是“责备”的意思;“救正”即纠正弊病;“世”即当时的人;“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加固宠幸”。翻译文言语句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处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曾公亮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族秦者秦也(2)使六国各爱其人(3)日益骄固(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6.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17.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②南亩:泛指农田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④呕哑:难听的音乐⑤独夫:孤单的人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⑦楚人:指刘邦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③ D.②④⑥⑦18.指出下列句式中和例句“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不相同句式的一句是A.覆之以掌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D.吾佐董丞相于汴州19.翻译下面的句子。(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0.以节选段①为例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参考答案:15.(1)灭族;(2)假如;(3)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4)以……为鉴

16.B

17.B

18.B

19.(1)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军)呐喊(起来),函谷关(被刘邦率兵)攻取,楚国人(项羽接着)放了一把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20.语言风格:排比、夸张、整句散句结合【15题详解】文言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本题(1)中的“族秦者秦也”中的“族”意思是“灭族”;(2)中的“使六国各爱其人”中的“使”意思是“假如”;(3)中的“日益骄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天天地”;(4)中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意思是“以??为鉴”。【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B项①代词,代财物;助词,的。②连词,表转折;助词,相当于“之”,主谓之间,不译。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言实词的用法。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①错误,锱铢,一分一厘,极言其细微④错误,呕哑,嘈杂⑤错误,独夫,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⑦错误,楚人,指项羽。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考生掌握文言句式的基本类型并进行判断作答。例句“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状语后置,意思是“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A项“覆之以掌”状语后置,应该是“用手掌盖在(蟋蟀)上”;B项“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应该是“村子里有一位游手好闲的少年人,驯养了一只蟋蟀”;C项“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状语后置,应该是“各种乐器奏出来的声音,比闹市上人们说话的声音还多(嘈杂)”;D项“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应该是“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奈何”译为“为什么”;“锱铢”译为“一分一厘”。(2)“函谷举”被动句,译为“函谷关(被刘邦率兵)攻取”;“炬”,名词作动词,译为“放火”;“可怜”译为“可惜”;“焦土”,名词作动词,译为“化为焦土”。【20题详解】本文考查作品的语言特色。解答本题时,可以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排比”、“夸张”。此处运用了排比手法,把六个意义相关、结构相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为了表现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乐一苦的两种情形,对事物的数量和程度等方面尽情夸张,可谓精彩妙极!整句散句结合,读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点睛】译文: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若要在老师80岁寿辰宴上题联表示祝贺,以下哪则对联最合适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古稀逢春获寿延年B.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C.为学有宗耄耋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D.执掌教坛垂八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这个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解读能力,作答时要先明确祝贺对象是老师80寿辰,然后分析各选项内容。A项,是祝贺寿辰对联,但是它一方面不能突出教师职业特点,另一方面“古稀”是指70岁,这里是老师80岁寿辰,不合适。B项,是挽联,用于死去的人,不合适。C项,“耄耋成庆”,八九十岁,应该庆祝高寿以及多年的教育工作;“诲人无倦”,不知疲倦地从事教书育人工作。D项,不能体现寿辰之意,也不合适。所以答案为C项。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今,电影电视翻拍经典成风,很多人急功近利,

,这样才能不断重塑经典,让经典焕发新的风采。①但影视创作人员需要秉承严肃的创作态度②注入时代内涵③遵守艺术规范④反映了原创力的不足和作风的浮躁⑤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重新审视⑥经典包括红色经典A.④①②③⑥⑤

B.④⑥⑤①②③C.④①③②⑥⑤

D.④⑥⑤①③②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分析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知,④揭示的是“翻拍经典成风”的实质,⑥是⑤的陈述主体,③和②陈述的对象是“影视剧创作人员”。②放在③的后面,和“让经典焕发新的风采”呼应。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紫叶合欢是从合欢树的自然变异中优选出来的一种彩色变种,

,且观赏性更好。紫叶合欢不仅好看,而且还有一个可能鲜为人知的能力,

。它能够在地震前2天作出反应,因为这种植物与含羞草一样是敏感性植物,它的根系能够敏感捕捉到地下发生的许多物理化学变化,其中包括地下水、大地电位、电流及磁场的变化,

,使它成为地震观测的首选树种。参考答案:①具有合欢树固有的优秀特性/②那就是能感知地震/③也正由于它的这种敏感性【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应根据上下文逻辑来填写。解答本题,可根据语段内容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处,从后面“且观赏性更好”可以知道,前一句应也是说“紫叶合欢”的特点,从“且”“更”两字可以看出,前面应是说紫叶合欢与其他合欢的共性;第二处,前面说“而且还有一个可能鲜为人知的能力”,后面又说“它能……”,说明横线上的内容应是说这种能力是什么;第三处,根据前后的内容,横线上应是说“使它成为地震观测的首选树种”的条件或理由。【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本题的三处内容都可以借助横线前后的内容进行填写。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写出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综合材料内容,观点明确,论述合理,50字以内。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我国讲课。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听完课后,感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