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_第1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_第2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_第3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_第4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

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单选题(共60题)

1、教师在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时,让学生说出其他包含节日的

诗作,以下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

A.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王安石《元日》

D.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A

2、教师弓【导学生探究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

下列诗句中,,月,,的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于其他的是()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答案】B

3、教师教学《触龙说赵太后》中“一旦山陵萌’一句时,提及古人对

“死亡”有很多讳称。下列文句中不含有此类讳称现象的是()o

A.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D.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答案】D

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作品为《拿来主义》《父母

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教授这一单元时,下列选项中所列

举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A.培养学生的观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B.由于这三篇作品题材相似,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

C.鼓励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去分析、评判这些问题

D.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答案】B

5、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师结语:

A.作为拓展型结束语,让学生对下节课满含期待

B.对本课时内容的概括,一语中的、简洁精当

C.多媒体画面的插入,使结束语时间长,显得拖沓

D.教师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延伸

【答案】C

6、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教师要求学生整理借明月思乡怀人的诗句。

下列不适合的是()o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答案】D

7、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请学生举出一些与“春蚕不应老,昼夜

常怀丝”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学生所举示例不合适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B.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温庭筠《南歌子词》)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答案】C

8、在讲授高中第一册的《错误》一文时,老师问学生:诗中女子等

待的心理如何,是否能模仿出当时人物的表情。当即点到一位女生

回答,这位女生很好地回答了前一个问题,对于再现人物的表

情.她显示出了她的从容与率真,她如实地回答道:“对不起,我没

有诗中女子那样的经历.所以我无法模仿人物的表情,如果我经历

过,我想我会的。”老师当场表扬了学生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的学习精神,并指出不仅学习上要有这种诚实的学习态度,做人

方面更应如此.还因自己没有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出了这个难题

向学生道歉。该老师并不因为学生没有模仿出人物的表情而遗憾,

相反,他为这位学生的直率叫好,同学们也为老师敢于及时纠正自

身失误的态度叫好。

A.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再好的预

演与预设,也无法预知出当时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

B.这位女生的坦率是正确的。因为文中女子那种在寂寞中等待、期

盼亲人而不得相聚的惆怅、亲人久别的抑郁以及容颜的憔悴,又岂

是不谙世事的十五六岁少女们所能再现出来的呢

C.如果这是一堂公开课,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

预演,以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D.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

会发生意外的情况,但是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层层呵护,

循循指导,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就会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答案】C

9、在“文言七十二变”的活动中,教师建议学生整理教材中包含“之”

的语句,并解释它在句中的词性和意义。下列对“之”的词性和意义

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代词,这

B.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助词,的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动词,到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助词,的

【答案】D

10、教师弓I导学生探究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

下列诗句中,,月,,的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于其他的是()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答案】B

11、教学《登高》,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律诗知识。下列适合的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

B.《送元二使安西》

C.《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D.《春江花月夜》

【答案】C

12、教师在教学诗词意象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诗词实例,

理解并总结意象酒”所表达的情感。下列诗词名句中,意象酒”表达

了思乡之情的是()。

A.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C.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D.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答案】A

13、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A.因本段在语言与内容上均有相当难度,故教师设计了以上三个环

节来帮助学生理解

B.这一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频繁转换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续

性、稳定性

C.教师在创设一个情境、提出若干问题后,没必要一定要给学生留

下思考时间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

【答案】C

14、学生学习《孔雀东南飞》中“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一句时,

向教师请教古代计时方式以及‘五更’所指向的时段。以下和“五更”对

应的现在的时间正确的一项是()O

A.02:00—03:00

B.03:00—05:00

C.04:00—05:00

D.03:00—04:00

【答案】B

15、学生喜欢寄情山水的古代记游小品,教师推荐这类作品供学生

阅读。下列不适合的是()。

A.柳宗元《小石潭记》

B.范仲淹《岳阳楼记》

C.欧阳修《醉翁亭记》

D.袁宏道《满井游记》

【答案】B

16、下面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荆轲刺秦王》一课的作业练习,

阅读并回答问题。

A.第一题意在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概

括要点。理出故事梗概,对情节作适当概括。荆轲的性格也是在情

节的发展中体现出来的

B.第二题意在让学生背诵课文的重点段落

C.第三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D.第四题意在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作

出自己的评价

【答案】B

17、完成《鸿门宴》课堂教学后,教师组织了一场主题为“项羽是‘能

人’吗”的辩论赛。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B.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锻炼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C.辩论主题选用合理,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D.自主、合作、探究,辩论赛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答案】C

18、(2019年真题)某男,50岁。患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早期),

症见少气乏力、腰膝酸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面色萎黄,证属

脾肾亏损、湿浊内停、瘀血阻滞。医师处以尿毒清颗粒,此因该成

药除通腑降浊、活血化瘀外,又能()

A.健脾燥湿

B.凉血解毒

C.健脾利湿

D.理气燥湿

E.凉血利湿

【答案】C

19、阅读某教研室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A.师1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只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

B.师2应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长篇著作的耐心

C.师3应组织阅读活动,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精读

D.师4应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了解多种题材,拓宽阅读面

【答案】A

20、在校本课程“阅读与感悟”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几

篇以对比手法揭露“人性美丑”的外国文学作品。下列作品中,适合

的是()。

A.《茶花女》

B.《苔丝》

C.《巴黎圣母院》

D.《红与黑》

【答案】C

21、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教师举例阐释田园诗歌表达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下列例句恰当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

在人间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答案】D

22、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揣摩人物性格,

教师组织了一场分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对于该教学活动的分析,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教学方法的选取符合本文教学内容的特点

B.角色扮演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文本

C.角色扮演的形式有效促进了本文教学重难点的解决

D.角色扮演的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答案】B

23、阅读某高一教师在暑假时给学生布置的暑假作业,按照要求答

题。

A.该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作业,做到了因材施教

B.该教师分组依据学生考试成绩,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C.一组学生基础薄弱,假期作业可以帮助他们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D.二组学生基础扎实,假期作业有助于他们拓宽阅读面、增加积累

【答案】B

24、名著导读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

学生做了以下笔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o

A.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二漂

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和《十字架》

B.茅盾“农村”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广蚀”三部曲:《春蚕》

《秋收》《残冬》

C.巴尔扎克“喜剧”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

家的苦难》

D.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三部曲:《美丽的夫人》《一九一八》

《阴暗的早晨》

【答案】A

25、学习完《劝学》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中“而”字的用法,

其中说法错误的一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递进连词,去D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而且)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假设连词,如果)

D.蟹六跪而二螯(并列连词,又、和)

【答案】A

26、(2019年真题)某女,70岁,夏日中暑,症见头晕身热、四肢

倦怠、咽干口渴、自汗心烦。宜选用的成药是()

A.六合定中丸

B.清暑益气丸

C.紫金锭

D.十滴水

E.六一散

【答案】B

27、某学生要在大会上进行一次演讲,教师为其推荐了一些演讲词

让她参考,下列不合适的是()

A.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B.马丽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C.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D.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答案】B

2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

中“教学建议”的内容的一项是()。

A.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B.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

地发展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答案】B

29、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

合适的是()o

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D.居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答案】C

30、阅读两位教师教学《背影》的课堂小结,按要求答题。

A.教师甲的总结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B.教师乙的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主要思想感情

C.教师甲的总结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

D.教师乙的总结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

【答案】C

31、阅读《〈呐喊〉自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学生自由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能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B.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内分工明确,有利于合作的顺利展开

C.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适宜,具有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D.教师明确提出班级展示要求,能够提高学习成果的质量

【答案】C

32、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专题,教师向

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以下不符合推荐要求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

B.《钻镯潭记》

C.《洛神赋》

D.《雁荡山》

【答案】C

33、阅读《故都的秋》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A.抓住“故都”这个切入点,整篇文章的基调就被抓住了,流露出作

者对北平的怀念之情

B.文章标题为“故都的秋”,这只是作者个人的一种偏好用法,无需

做过多的探讨

C.运用换词法,对比做都”与“古都”的区别,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

的用意,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

D.这种问题式导入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答案】B

34、教师在讲解古诗这一单元的时候,列举了以下诗句,让同学们

说出诗句描述的季节。下列选项中的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春秋夏冬

B.冬秋夏春

C.冬秋春夏

D.春冬秋夏

【答案】B

35、某版初中语文教材《海燕》一课后附有一篇短文《句子成分》,

这部分内容属于教科书的哪个系统()

A.知识系统

B.练习系统

C.助读系统

D.范文系统

【答案】A

36、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后,为引导学生进一步

学习议论文,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以下议论文。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

()。

A.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B.季羡林《希望在你们身上》

C.陶行知《创造宣言》

D.严文井《永久的生命》

【答案】D

37、阅读《壶口瀑布》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通过视频展示壶口瀑布的气势,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

大气磅礴,创设了情境。营造了氛围

B.这段教学旨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对壶口瀑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

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这段教学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人手,宏观透视,重视“第一印

象”“首感效应'’的教学观念

D.在这段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重

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答案】B

38、阅读某教师《高中语文古诗文文学史观的实践路径》教研论文

片段,按要求答题。

A.当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空间得到大力拓展

B.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资源

C.实地考察、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对家乡意义深远

D.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开拓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视野,激发了学生

学习热情

【答案】D

39、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组织学生策划并举办了一场“文学

知识竞赛”。在“快速抢答”环节,主持人出示了以下内容,请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并判断正误,其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巨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

《达•芬奇传》《米开朗基罗传》

B.契诃夫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C.《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都是大仲马的作品

D.《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悲喜剧,又称“正剧”

【答案】A

40、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师安排学生整理‘送别”主题的作

品,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A.李白《渡荆门送别》

B.李贺《雁门太守行》

C.秦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D.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答案】B

4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教师精心创设导语,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畅谈.尽

量发挥

B.这是精彩的火花,思维碰撞从这里开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

主学习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的表现与思维是独立的.学生的学

习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的

C一味肯定,欠缺分析,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幼稚、荒唐的想法,要

严肃否定、及时指正,并提出正确解读

D.在这段教学中,学生的个性表现突出.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答案】C

42、外国文学名著阅读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巴尔扎克的《高老

头》,弓[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请学生总结高老头的结局。下列总结正

确的是()O

A.高老头得到女儿的侍奉,颐养天年

B.高老头认清女儿的面目,断绝父女关系

C.高老头被女儿抛弃,中风惨死

D.高老头原谅了女儿,重享天伦之乐

【答案】C

43、学习完《窦娥冤》后,学生对文中窦娥的三桩誓愿进行总结,

以下总结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

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对统治阶级昏庸判案的愤怒

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

愿望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答案】D

44、阅读下面口语交际教学的案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A.“表白与抒情”是口语交际中常用的一种言语形式,本案例围绕这

一口语交际能力。以“为照片中的表情作描述”这一种方式进行了针

对性的训练

B.本案例组织了“丰富的表情”这一训练素材,让学习者运用间接描

述和直接描述的方法练习如何表白情绪,使活动目标针对性强,组

织有序

C.案例中的照片属于“结构性材料”,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语言源和

丰富的想象空间、实现了真正的开放的想象、开放的表达

D.案例中的学生人情入境,在熟悉的表情的感召下,激发内在情感,

对于语言的丰富性和情感性,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答案】A

45、教学《雷雨》,教师导入:“上世纪30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

在清华园创作了一部四幕剧:

A.以最动人心魄的情节开题、调动了学生的“味蕾”

B.在导人中步步设疑、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负担

C.导入设计思想巧妙。教师的语言平淡一点也可

D.学生是学习者、探究者的身份不符合高中学情

【答案】A

46、学生自主研读外国文学作品《老人与海》,对其中“硬汉’桑提亚

哥与自然进行抗争的情节记忆深刻,希望教师能为其推荐其他以“人

与自然不懈斗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下列作品不适合教师推荐的是

()。

A.《热爱生命》

B.《奥德修纪》

C.《百年孤独》

D.《巴黎圣母院》

【答案】D

47、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A.陈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侧重弓[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

B.陈老师的做法关注学生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精神的活动和生命的活

C.张老师把新闻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子,把阅读文本作为解释和印证

新闻写作的范本,这种做法比较好

D.陈老师这样处理语言教学更实在

【答案】C

48、在复习总结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弓1导学生回忆运用动静结合

手法的古诗词。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B.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答案】D

4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

中''教学建议”的内容的一项是()o

A.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B.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

地发展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答案】B

50、阅读《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堂提问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B.扩散式提问不拘泥于课文,由古人今,引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C.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解读儒家经典的现实意义

D.打破了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模式,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

【答案】C

51、阅读下面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A.学生在教师的弓[领下感受、联想,表达了不同的想法

B.高中语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思辨能力,想象能力不是教学重点

C.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

D.教师没有在学生的发言之间建立联系,不利于学生观点的交融

【答案】B

52、阅读有关多媒体运用的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B.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逼真的情境,增大课堂容

C.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使五官官能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

习效率

D.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

性的作用

【答案】D

53、教师教学柳永的《望海潮》一词时,弓[导学生阅读作品并领略

杭州的美景。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诗词当中的杭州”专题活

动。下列学生找到的诗句中,不适合作为描写杭州的示例诗句的是

()。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B.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苏轼《蝶恋花•密州上

元》)

C.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D.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

【答案】D

54、教学《师说》时,教师给学生随文介绍了古代论说文的文体知

识,对于教师的这一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o

A.介绍文体知识,可以让学生整体认知古代论说类议论文的特点

B.随文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写作特点

C.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学科的文体知识

D.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特点

【答案】C

55、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后有一道“研讨与练习”

题,第一题是“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他为什么

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

的哪一系统()

A.知识系统

B.练习系统

C.助读系统

D.范文系统

【答案】B

56、期末复习时,教师引导学生积累定语后置的相关知识,下列属

于该类句式的是()o

A.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呜呜然。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A

57、在古代文学复习课上,教师弓【导学生总结梳理文化常识知识。

下列选项中,学生的总结错误的是()o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指明月

B.“庆祝弄璋之喜”意思是庆祝生了个男孩儿

C.“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是长度单位,一仞约为一个成年人的身

D.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指的是黄河

【答案】D

58、某必修教材编排有借景抒怀诗专题“景中观情”。按照该教材专

题单元的要求,下列诗词作品不属于该专题单元的一项是()o

A.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B.于谦《石灰吟》

C.高适《别董大》

D.柳永《雨霖铃》

【答案】B

59、教学《祥林嫂》时,课堂上出现了一段小插曲:

A.课堂上我们阅读的是规范的文本,使用的也应该是规范的语言

B.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挂了”这一幽默的语言来调动课堂气氛,值得

夸奖

C.对这位学生的积极发言应予以肯定,但对其缺点也不必避讳

D.一句“老公就挂了”将整篇文章的悲剧气氛扫得一干二净,这是值

得深思的

【答案】C

60、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要求答题。

A.分组及布置组内任务时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B.写作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C.三个实践活动难度相当体现了教师一视同仁的教学原则

D.第一组学生改写所需时间过长,会耽误全班的教学进度

【答案】B

大题供5题)

—、阅读材料,完成第题。班固《苏武传》原文武,字子卿。少以

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

相当。天汉元年,且鞋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日:''汉天子我丈

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

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

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绥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绥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泥野侯没胡中,及

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阕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

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日:“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

伏弩射杀之。吾飞-―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

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阕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

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绥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

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日:“事如此,

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

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警日:“即谋单于,

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煜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武

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

日:“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

之,胜请降。律谓武日「副有罪,当相坐。”武日:“本无谋,又非

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刽拟之,武不动。律日:“苏君,律前负汉归

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

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日:“君

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

律日:“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

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

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

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

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羊氐,羊氐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縻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

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轩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

缴,繁弓弩,於轩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

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

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

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

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

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迭葬至阳陵。子卿妇

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

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

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

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

陵计,勿复有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

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

汤镶,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

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日:“子卿壹听陵言!”武日:“自分已死久

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

“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零衿,与武决去。昭

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

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

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

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日「‘武等实

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

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课文介绍该课文为某版高中语文必修⑷第四单元第二课,同单元的

选文还有《廉颇蔺相如列传》《张衡传》。单元介绍

【答案】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层次

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人微的

细节。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相关文言文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与

《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

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弘扬

爱国主题,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确立依据:

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内容与特点和高中学生语文学

习需求.确立了以上三维目标。具体如下:(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

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

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

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

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

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

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

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

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苏武传》是新课标人

教版语文必修⑷中的经典文章,是历史散文中的典范之作,选自中

国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学习这篇课文要重点了解《汉书》

传记体作品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培养翻

译能力。文章篇幅较长,故事主要叙写了苏武被匈奴囚禁,与其贵

族官宦的尖锐斗争,体现了苏武坚强不屈,重义守节,誓死捍卫国

家尊严的情操。教学时,要把握住故事的情节,双方斗争的手段与

流程,以展现人物的高大形象,从而落实情感教育。(3)学生情况学

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对《汉书》和班固不是很了

解,从文学常识角度要做强调。对课文而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

的文言语感,对文言实词、虚词有一定的积累,这些有利于他们更

好地走入文本语境。但是,由于受到心智水平和认知经验的限制,

在理解文意、深透解读文本方面还存在问题。学习本课,学生可能

存在的困难:文章涉及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学生不甚了解,教师

要简要介绍。有部分晦涩专有名词,学生识读起来有困难。双方的

斗争策和人物复杂的内心,需要教师引领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案例:师: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

秋”,在作者笔下,哪一句能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生:“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教师板书:清、静、悲京)

师:文章是通过哪些画面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生:

主要是通过五种景况: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呜、闲话秋雨、

佳日胜果。师:清静悲凉不是空穴来风,它来自作者对故都秋景的

客观感受。在五幅画面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秋的生:从秋声

和秋色两方面(角度)来细致入微的展开描写。师:为什么作者要从

声色的角度来刻画秋景生:声色的角度能很好地表现出故都的秋的

特点。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入其境。师:江南的秋有什

么特点生…慢”“润”“淡”。师:作者为什么要提到江南的秋

【答案】本课体现了语文新课改的精神:第一,注重诵读教学,通

过诵读加深对语言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身

品味语言的精妙。第二,注重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注重了课堂提问,

激发探讨兴趣,促进引发多数学生积极的活动愿望,有助于学生表

达能力的提高,并能促进人际活动,加强学生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

反应。第四,注重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品味语言人手,去解读全

篇。第五,注重了合作学习,学生在相互讨论评价中共同提高.培

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三、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守住文化最后的净土①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用以区分其他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不是武器,

不是权势,而是语言,是我们从开口说话到死亡一直都不能割舍的

母语。②以前很不理解,明明都是说英语,为什么还偏偏要分出一

个英式英语,一个美式英语呢大都是同一种语言.干嘛还要创造一

些彼此不能互相理解的词来增加沟通的难度呢③直到我渐渐长大,

便开始懂了,甚至还有些同情那些美国语句。可能你会问,不论在

哪一个方面都是居世界先列的超级大国的美国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呢

但我认为,美国虽然有钱。却也贫瘠得很。说得夸张一点,就是除

了钱,穷得什么都没有了。他们没有文化,没有语言,虽然强大,

却没有自己的历史。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理解美国人非要创造出

一个关式英语的道理了吧!④对,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母语。对于当

年那一批来到美国的英国人来说,他们早已不是英国人了。在远离

了那个地方后,再也不能以英国人自居,自然也不能再说那里的语

言了。所以他们选择了美式英语。独立,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一个

宣言。独立,更是一种符号,一种语言。所以.在我看来。美国真

正的独立是从美式英语开始的。⑤在我的认识中,文化一直就是一

种混乱不清的理念,我们口吾声声说要守住中国的根,守住中华怏

怏大国几千年的文化.可是该怎么守⑥我还记得早几年,爸爸的一

个好朋友偕妻女回大陆,他很早就去了香港,并在那里成家立业。

他的女儿与我年纪相仿,却始终不曾开口说话。某一次,我听见她

和她爸爸的对话,纯正的英语让我很是羡慕。事后,我跟爸爸说了

自己的看法,爸爸却说了句我当时听不懂的话,他说“她已经不是中

国人了”。⑦直到过了很久的今天,我才明白爸爸那句话的含义,一

个连国语都不会说的人,注定是一个回不了家的游子,俳徊走四方,

却找不到根的感觉,很是可怜的。⑧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

族自下而上发展之根,是文化最后的净土。我们可以抑制肯德基,

可以忘掉怎么拿筷子,但要记住,不要忘记母语,不要忘记——我

是中国人。⑨守住母语,守住文化最后的净土,守住华夏之根。问

题:

【答案】第⑤段中的错别字为“怏怏大国"中的“怏怏”,应改为“泱泱”;

第⑦段中的错别字为“俳徊”中的“俳”,应改为“徘”。第⑧段中的病句

为:我们可以抑制肯德基,可以忘掉怎么拿筷子,但要记住,不要

忘记母语,不要忘记——我是中国人。语义矛盾,应改为:我们可

以不抑制肯德基,可以忘掉怎么拿筷子,但要记住,不要忘记母语,

不要忘记——我是中国人。

四、实心球我带来快乐①对我而言,小时候最快乐事莫过于搬起小

马扎,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观看铅球比赛了。铅球运动员发达

的肌肉和惊人的爆发力让我深深着迷。因此,我的心中被播种下了

一颗“铅球梦"的种子…②在小学的体育课上,我第一次接触实心球。

别看它外形是那样小巧,可初次练习实心球时,它那足有二三千克

的重量着实惊呆了我。每次都需要召集双臂、腰部和腿部的“力量大

军”才能将它抛出掌心。在课堂中,体育老师被我对于实心球的努力

与热爱打动,建议我参加运动会的实心球项目。③开始的我虽然满

怀欣喜但也忐忑不安,一声声"我能行吗?”的质疑声在我脑海里回荡。

每当一想起“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句明亮温暖的歌词后,我就又斗志

昂扬,充满烈烈雄心。④从那往后,当同学们在操场上自由自在地

玩耍奔跑时,我总在一旁默默地仔细聆听体育老师传授给我的技巧

和要领。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我在操场上尽情挥洒热烈的汗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