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思想感情_第1页
评价思想感情_第2页
评价思想感情_第3页
评价思想感情_第4页
评价思想感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六十五页

评价(píngjià)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共六十五页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jiànshǎng)评价)。对本考点可作如下方面的理解:(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主要考查的内容有探究意境、体会感情、理解寓意、揣摩理趣等。(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本考点呈现以下特点和命题趋势:

1、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之类的问题,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题在近年高考中非常少见。2、文学鉴赏的内容比较宽泛,较为自由,侧重感情评价。共六十五页教学(jiāoxué)目标:掌握(zhǎngwò)方法(评价古典诗词思想感情)。通过学习,提高能力(学生评价古典诗词思想感情)。共六十五页2010江苏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什么感情(3分)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离别时悲凉的心情。

-----抓住题目(tímù)透视

共六十五页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旧苑荒台杨柳新义士还家尽锦衣菱歌清唱不胜春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西江月

只今惟有鹧鸪飞曾照吴王宫里人

这两首诗(各)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审题)

参考答案:两首诗均通过古今不同景象(jǐngxiàng)的对比,抒发了对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抓住题目透视共六十五页1、答题要点: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jùtǐ)写了什么。2、答题步骤: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共六十五页(20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ànshì),故故③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月高悬对泪脸)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①瞿唐:瞿塘峡,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④爽:清爽,凉爽。合:环绕,充满。风襟:衣襟。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共六十五页解析:(1)解答本题,一要紧密结合注释中的“安史之乱”和“曾困居于此”,二要了解“月”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把握住这两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即可作答(zuòdá)。答案:全诗以明月兴思情,通过咏月

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把握景物象征义

共六十五页阅读下面(xiàmian)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

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即表达作者对早梅的早早开放的惊喜(jīngxǐ)和赞叹之情,又以梅自喻,表现作者孤寂傲世、坚韧刚强的情感。)----把握景物象征义

共六十五页把握(bǎwò)景物象征义诗歌是借助于形象(景象、物象、事象)来抒情的艺术,诗歌的有些景物的象征义被人们约定而俗成,如“残月”表示孤独忧愁的心绪;“归雁”,表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梅花”表凌霜傲雪,坚强之意;“秋风”,表示萧条、冷落。假如能掌握一些景物的象征义,那么我们解读诗意就容易多了。一般说来,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芭蕉等均表示凄婉悲怆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冰雪、松、竹、菊等均象征忠贞与高尚。

共六十五页阅读下面这首古诗(gǔshī),回答问题(2010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qínggǎn)?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或比兴)的表现手法(1分)。这里诗人以凤凰白比(自喻,自况,1分),抒发了自己虽志向远大,但迫于时代的凄风苦雨,孤苦无奈(1分)、凌云壮志终无法实现(1分)的思想感情。----关注表现手法共六十五页阅读(yuèdú)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本诗借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shùfù)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关注表现手法共六十五页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表达自己壮志未酬(zhuàngzhìwèichóu),报国无门的感慨。

----关注诗歌形象(人、景、物象)

共六十五页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ránhòu)回答问题青玉案(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释: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妇女的头饰。全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此词以元宵节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表达作者耐得住冷落(lěngluò)寂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志士操守的高尚品性。(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关注诗歌形象(人、景、物象)共六十五页鉴赏诗歌(shīgē)的思想感情,并非只使用哪一种方法,可能要考虑几个方面才能把握准确,分析到位。共六十五页回顾总结评价作品的思想情感的方法1、-----抓住题目透视2、----把握景物象征义(比喻义等)

3、

----关注表现手法4、

----联系诗歌形象(人、景、物象)

5、……步骤:通过什么内容(或技巧、形象)+抒发(shūfā)什么感情。共六十五页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zuòzhě)的观点态度共六十五页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对本考点可作如下方面的理解:(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主要考查的内容有探究意境、体会感情、理解寓意、揣摩理趣等。(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biǎndī)也不拔高。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本考点呈现以下特点和命题趋势:1、文学鉴赏的内容比较宽泛,较为自由,侧重感情评价。2、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之类的问题,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题在近年高考中非常少见。共六十五页教学(jiāoxué)目标:掌握方法(fāngfǎ)(评价古典诗词思想感情)。通过练习,提高能力(学生评价古典诗词思想感情)。共六十五页2010江苏

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xiāoxiānɡ)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根据诗歌类别分析共六十五页共六十五页授课(shòukè)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7页一、概括作品内容的主旨

“诗歌内容主旨”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人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领会诗作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2008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zìliú)。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共六十五页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大意,并且很好地掌握和正确使用文学鉴赏的专业术语。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联是昔,后一联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答案】这是一首怀古(huáigǔ)伤今的律诗。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了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共六十五页二、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

鉴赏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fùzá)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鉴赏思想感情应多注意以下几点:(1)情感类别:①忧国伤时。有描写战乱离散的痛苦的,有表现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的。②建功报国。有书写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③思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④离愁别绪。有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鼓励,坦陈心志的告白。⑤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的闲适,弃官归田的自在,昔盛今衰的慨叹,儿女情长的蜜意等。(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岸,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3)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共六十五页(2008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jùjué)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共六十五页【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及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要先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内容,再结合具体诗句揣摩具体词语的意思,进而品味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注释中对人物的相关介绍。本题第一问中“肝胆”在词典中比喻真诚的心。结合全诗具体语境分析可知,“肝胆”这颗真诚的心为诗人的爱国之心,忠肝义胆之心。“阅”的本义为“看”,所在句意为江山看着我花白了双鬓。当诗人向世人表明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时,“江山”的“阅”即是一种“见证”。第二问,这两句诗表达的思想情感.在第一问分析的基础上,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应注意的是:在没有第一问的情况下,问某两句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时,亦要运用(yùnyòng)整体意识。【答案】肝胆:指诗人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共六十五页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另外,还需要(xūyào)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2008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

(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共六十五页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答:【解析】

本题选取了一首宋词作鉴赏材料,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理解诗词内容是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联系注释中的信息:遇人讥讽“大笑”,“后一举登第”,以及诗歌中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看我碧霄中”等,可以总结出诗人的人生态度:幽默、乐观、志向高远。注意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印证,而不只是空洞地下结论。

【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yìngduì)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如结句所表达的: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共六十五页1.(20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

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ānshǐzhīluàn)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

共六十五页解析:(1)解答本题,一要紧密结合注释中的“安史之乱”和“曾困居于此”,二要了解“月”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把握住这两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yǔjìnɡ)即可作答。(2)这是一道语言鉴赏题。解答该类题的步骤是:释词义+描景物+点效果。考生只要结合诗句内容,联系本诗感叹漂泊、思乡盼归的主旨即可得出答案。答案:(1)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2)“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之远,蕴涵着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繁,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打开房门望月思归。“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之长,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任选两个即可)

共六十五页2.(20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踏莎行·雪中看梅花(méihuā)

(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答: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题目是“雪中看梅花”,而且全词都在说“雪花”和”梅花”,所以“两种”应是“雪花”和“梅花”。词中说这两种事物同为“一家制作”,很明显这个“一家”应是“大自然”。(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因为作者提到了两种事物,且词中有“不是”“不似”的说法,所以“对比”的手法容易判断出来。在判断情感时,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叙述重点。

答案:(1)梅花与雪花大自然(2)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共六十五页3.(20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xiàmian)这首词,完成(1)~(2)题。小重山·端午

(元)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答:共六十五页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惆怅”意思是伤感、愁闷、失意(shīyì)。联系全词,词人惆怅的原因,既有对世人忙于喜庆而不理解端午的内涵的慨叹,又有对屈原的怀念。“无人解”,在这里是没有人理解。我们要分析的是词人的什么情感、情怀世人不理解。看到忙碌的世人在端午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并没有关注或不知道关注屈原而感到特别伤心,而这种伤感又无人理解,落寞之情涌上心头,同时也反映了世人对屈原的不理解。(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表现手法中的对比手法。解答此题要细读全词,分析构成对比的双方。一是世人的喜庆和词人的惆怅的对比,一是世人对屈原的不理解和诗人读《离骚》的伤感的对比。答案:(1)空惆怅:作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对屈原及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共六十五页4.(2009年江西卷)阅读(yuèdú)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①。

【注】

①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答:共六十五页解析:

(1)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可根据题目得到一个“喜”字,然后分析诗歌内容,又能得出一个“悲”字,综合起来(qǐlái)就是“悲喜交加”的感情。(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抓住“情景关系”,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雨”“黄叶”“白头”等关键词语虽均不着“悲”字但都带有悲的情绪,据此可明确诗人写此景是为了抒哀情。答案:

(1)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共六十五页一、规范解答问题的格式

(一)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格式①抒发……的思想感情②反映……的社会现实③表现……的情趣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⑤表达……的追求⑥流露……的倾向⑦发出……的感慨(gǎnkǎi)⑧袒露……的心迹⑨造就……的情致共六十五页(二)运用答题格式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hónɡlóu)。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杆)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共六十五页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题菊花

(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fēngshuāng)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共六十五页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分析: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ɡāoyuǎn)、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共六十五页4.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山居秋暝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分析: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guòhòu)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共六十五页5.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玉楼春

(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毣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闹”字:“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yǐjí)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共六十五页6.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关河令

(宋)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本词上阕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chánɡmínɡ)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阕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共六十五页教师用书独具

二、正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1.从诗词的标题入手

标题是文章(wénzhāng)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分析: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共六十五页2.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tiàowàng)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分析: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共六十五页3.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cóngér)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分析: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共六十五页4.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入手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nàxiē)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例如:江楼感旧

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分析: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共六十五页5.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入手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liànzì)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例如: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分析: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共六十五页6.从作者(zuòzhě)的人生经历入手“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例如: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分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共六十五页7.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入手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遣怀

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分析: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xìyāo),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共六十五页8.从诗词的注解入手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例如: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yúnjiān)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分析: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共六十五页鉴赏口诀

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qǐshì),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渗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共六十五页三、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此(yīncǐ),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如:伤田家

聂夷中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共六十五页问:试分析作者在诗中表露的思想感情与态度。唐末,农民颠沛流离,无以生存。这首诗反映的正是当时唐末农村的状况。诗中开篇就描写了封建社会农村出现的一种典型怪事。“寅吃卯粮”——“卖青”(即把尚未产出的农产品低价抵押)、“挖肉补疮”,这是何等惨痛的现象,血淋淋的现实既深刻又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结尾两句作者又用“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尖锐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批判性。鉴赏这首诗时,我们若能根据题意从把握背景信息着手,结合全诗内容去分析,就能比较(bǐjiào)正确地把握作者的态度与思想感情了:对农民的同情,对君王的讽刺,对现实的不满。再如:共六十五页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

杜甫入居成都西郊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生,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此为其一。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正确地把握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表露的对生活的态度,即思想感情,我们只要读一读诗的注释,就不难把握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思想感情是欣喜的。因为诗的注释给我们提供了杜甫写这首诗时的特定背景——诗人“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联系这一背景,再结合(jiéhé)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创设的意境,答案也就不难得出了。共六十五页2.把握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因此,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怀古咏史诗,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大致(dàzhì)上就有两种: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表达诗人仰慕或惋惜之情。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都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因此,对历史的思考,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达了对生活的百折不挠的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表达了客观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对这样的诗我们就应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切入点,由此去分析诗作者对生活的观点与态度。如:共六十五页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问: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与政治态度?在这首词中作者借咏周瑜年轻有为及其卓异不凡的业绩与自己“早生华发”作比,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扭结在一起,透露了他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从而表达自己对朝廷(cháotíng)的不满及希望自己能有为于朝廷(cháotíng)的政治态度。因此,从把握诗作的情感着手,去把握诗作者的观点与态度,可以作为解答此类题目的一种途径。共六十五页3.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如:[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问:这首曲子全篇有景有情,试分析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分析这首元小令(xiǎolìng),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结构上很有艺术,开篇以问陡起,而后通过“老树”“荒蒲”“苦竹”“狐狸”“乌鼠”等多个意象描绘了一派荒凉破败的景象,展现了一幅死寂沉沉的人间破落图,最后又通过描写小结。小令(xiǎolìng)的主体,是景物描写,从选景所构成的意境来看,留给读者的是一种凄凉、死寂、残败的气象。这里很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显然是绝望而又无奈的。从这种情绪中,我们又不难分析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厌世态度。因此,据此可知,该题的答案是: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厌世态度以及一种绝望情绪。共六十五页古诗词中除了抒情诗和叙事诗外,还有一部分是说理诗,这些诗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说理的。诗中常常会现出一些含有理趣义的诗句,对这些诗句要注意分析它的意义指向,因为这些诗句是解读作者隐含(yǐnhán)在诗作中的观点与态度的关键句。如:论诗

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问:这首诗反映出作者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