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胃癌_第1页
中医医案-胃癌_第2页
中医医案-胃癌_第3页
中医医案-胃癌_第4页
中医医案-胃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

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正邪兼顾治疗胃癌

治疗期间共服药约100余剂,治疗时间10个月。

病案:季某,女,78岁,2011年12月19日。

主诉:胃脱疼痛3年余。

病史:3年前因胃脱痛就医查胃镜诊为胃癌,经保守治

疗后缓解,近期症状又加重,既往有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多

年。注射胰岛素治疗。胃镜提示:胃体、大弯、胃角部CA

呈菜花样,有出血。

初诊:恶心、呕吐,便恶臭味,胃脱隐痛,易倦怠乏力,

口干。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有力。

西医诊断:胃癌

中医诊断:胃脱痛

辨证审机:本虚标实之证,气滞、痰凝、湿聚、瘀血交

结于胃腑,日久形成积块,胃之升降失调,正气耗伤。

治法:疏肝健脾,攻补兼施

方药:党参20克炒白术15克陈皮15克山楂10克

云茯苓15克法半夏15克柴胡12克元胡15克炒麦芽20

克伏龙肝15克蛇舌草20克青龙衣15克黄药子10克丁

香12克柿蒂15克生姜10克。七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温

服之。

二诊:20n年12月29日。胃痛稍缓,欲呃逆而不能,

大便无力而干,欲呕吐,右胁肋部疼痛,口中苦涩无味,胃

部喜暖,反酸,食后痛。舌暗苔薄白,脉弦细。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味

党参20克黄连12克黄苓10克炒川楝子12克干姜

12克元胡15克枳壳15克三七粉3克(冲)猪苓12克青

龙衣15克黄药子10克白及粉3克(冲)白芷12克海蝶箱

20克白芍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九香虫15克甘草10克

法半夏15克炒莱版子15克代赭石15克(先煎)。七剂水

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之。

三诊、四诊、五诊:效不更方,继以半夏泻心汤加味化

裁,守方加减2个月余。

六诊:2012年3月20日。服上方后诸症减轻,自行续

服,近日皮肤瘙痒,尿黄澄,大便仍发黑,腹部隐痛,无食

欲,食后疼痛加重。暧气,呃逆,背冷较轻。舌质暗,苔薄,

脉结代。

方药:酌加茵陈五苓散,攻补兼施

茵陈15克桂枝15克茯苓20克泽泻12克白术20

克猪苓15克干姜12克当归12克生黄黄50克陈皮15

克竹茹10克神曲15克炒麦芽30克九香虫12克黄药

子12克三七粉3克(冲)土茯苓25克甘草10克孩儿参

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白芍20克川茸12克熟地20克白

及粉6克(冲)青龙衣15克无柄灵芝10克制附子15克(先

煎)。十四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之。

七诊:2012年4月16日。续服前方一个月,脱腹部已

不痛,饮食有增,两臂肘上痒干燥,两胁发胀,晨起咽干,

午后头晕,易困倦。畏油腻,尿频,有涩痛感,少腹隐痛,

乏味暧气。舌根部轻度溃疡。舌暗红少苔,脉沉弦。

方药:茵陈20克茯苓15克猪苓20克泽泻12克桑

枝15克党参25克白术20克陈皮15克生黄茂50克知

母15克香附15克厚朴12克炒麦芽30克九香虫15克黄

药子15克土鳖虫15克竹茹12克丁香12克柿蒂15克白

花蛇舌草20克元胡15克白芍20克蔓荆子15克三七粉

3克(冲)全蝎6克当归15克苦参15克白及粉6克(冲)

青龙衣15克无柄灵芝20克。十四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温

服之。

八诊:2012年10月8日。上方药后已无肤痒,胃中已

不痛,回老家修养数月。

按语胃癌早期以邪实为主,如痰气交阻、瘀血内阻,可用理气

化痰、活血化瘀之品以消除邪实,并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法,部分患

者病情可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转为胃热阴伤、脾胃虚寒、气血两虚,

出现正虚邪盛之势。胃癌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以痰气交阻、痰湿

凝滞、瘀血内结为多见,本虚以胃热伤阴、脾胃虚寒、气血两虚为多

见,常虚实夹杂,致使气滞、痰凝、湿聚、瘀血交结于胃腑日久形成

积块,胃之升降失调,气阴耗伤,甚至阴阳俱损,此为本病的病机关

键。因此以理气、化痰、燥湿、活血化瘀为治标之大法,并根据标本

虚实之轻重缓急配合扶正之法是为标本兼治之治疗原则。胃癌初起以

标实为主,久则以正虚为主,常标本同在,虚实夹杂,该病患随证加

减治疗疗效颇佳,在治疗时扶正与祛邪兼顾,基础方按临床症状的突

出程度可按痞满、噎嗝、吞酸、呃逆、胃脱痛等论治。治消化道肿瘤

栗师常用蛇舌草、无柄灵芝、黄药子、土茯茶、猪亭、青龙衣。青龙

衣(青核桃皮),对消化道肿瘤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黄药子有小毒,栗

德林教授在肠上皮化生、癌前病变时多用此药。另外在对有出血倾向

时,多用三七粉、白及粉;考虑有溃疡存在时,往往加入枯矶,配合

三七粉、白及粉共奏生肌敛疮之功。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14-15,栗德林医案。

栗德林,1940年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首批名

中医,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中医药学会三、四届理事,世中联糖尿病

专委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四、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四、五、六

届专家组成员,省中医学会二、三、四届副会长,政协省九、十届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副主任。擅治内科疾病。

半夏泻心汤

中医方剂名。出自汉朝张仲景《伤寒论》。为和解剂,

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寒热错杂

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

而微黄。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

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

【歌诀】

半夏泻心黄连苓,干姜草枣人参行,辛开苦降消痞满,

治在调阳又和阴。

【组成】

半夏、黄连、黄苔、干姜、甘草、大枣、人参。

【用量】

半夏15g,黄苓、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

大枣4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

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方义】

此方所治之痞,是小柴胡汤误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

乘虚内陷所致。治疗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为主。心下即是

胃脱,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中气

虚弱,寒热错杂,故为痞证。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升降失

常,故见呕吐,肠鸣下利。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止呕,

故为君药;干姜温中散邪,黄苓、黄连苦寒,泄热消痞,故

为臣药;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气,为佐药;甘草调和

诸药,为使药。

【配伍】

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

以顾其虚实。

【运用】

本方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临床应用以心下痞,但满而

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湿热蕴结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

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

呕。

【禁忌】

本方主治虚实互结证。若因气滞或食积所致的心下痞满,

不宜使用。

【附注】

化裁方比较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

方中重用生姜,取其和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

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故能用治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

降失常所致的痞证。

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方中重

用炙甘草调中补虚,配合辛开苦降之品,故能用治胃气虚弱,

寒热错杂所致的痞证。

黄连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黄连二两,并以黄苓易桂枝而成,

本方证为上热下寒,上热则欲呕,下寒则腹痛,故用黄连清

上热,干姜、桂枝温下寒,配合半夏和胃降逆,参、草、枣

补虚缓急。全方温清并用,补泻兼施,使寒散热清,上下调

和,升降复常,则腹痛呕吐自愈。

综上诸方,或一二味之差,或药量有异,虽辛开苦降,

寒热并调之旨不变,而其主治却各有侧重。正如王旭高所说:

“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交结之痞,故苦辛平等;生姜泻心汤治

水与热结之痞,故重用生姜以散水气;甘草泻心汤治胃虚气

结之痞,故加重甘草以补中气而痞自除J至于黄连汤寒热

并调,和胃降逆,则治上热下寒的腹痛欲呕之证。由此可见,

方随法变,药因证异,遣药组方必先谨守病机,方能应手取

效。

茵陈五苓散

中医方剂名。出自汉朝张仲景《金匮要略》。用于膀胱

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

渴不思饮。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之功能。

【组成】

茵陈蒿末十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