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命题规律与解答技巧教学目标掌握古代诗歌选择题设题角度及解答技巧教学重点难点准确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选择题的命题角度与解答技巧选择题的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设题点有两方面: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关键词句、内容和情感主旨的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从近年高考的命题点看,其考查重心放在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上,尤其是对诗中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准确理解。二选项设误的五个角度设误角度角度解读设误示例应对技法内容理解错误命题者故意曲解诗中的关键词句,如曲解词义、诗句或诗意概括延伸无中生有等,或歪曲人物、季节、时辰、地点等(2024新高考2卷)T15C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错,“惊见阴虫绕砌鸣”的“惊”并非虫鸣惊扰了诗人思绪,而是与“几看薄月当轩过”的“几看”相对,是暗暗心惊于时光飞逝,年华空老。)一方面,把词语、句子进行翻译,同时进行相关联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写的景物或事物,由此确定词义、句意到底是什么。另一方面,要将选项涉及的内容与相关诗句相对应,关注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关注人物、事件、动作或评价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同一意象的内涵和特点往往因诗句的不同而不同,命题者有意将其进行错误的分析和概括,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2022·北京卷,T12—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错误,该项对“病柏”的象征意义解说不当。“蟠据亦高大”形容的是衰时之柏,借以隐喻家国衰落)找出诗句中的意象,根据背景、诗句等理解其语境义。再整合意象,感知其营造的氛围特点情感观点错误命题者故意在某些诗句、某个典故中的情感上设误,要么弄错情感基调;要么在情感内涵上过度解读,任意拔高;要么弄错情感表达的方式;等等[(2023·全国乙卷)T14—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在把选项与原诗进行对照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2)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3)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4)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敏感词语,如“悲苦”“喜悦”“直接抒发”“情感含蓄”等艺术手法错误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的判断上设置错误。如把本该是“拟人”的说成“比喻”,本该是“实写”的说成“虚写”,等等[(2023·全国甲卷),T14—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A.“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熟练掌握诗歌中的写景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只要选项中出现了类似“手法”的术语,就要揣摩其判断是否准确二、解题三步法第一步,标注选项敏感点题干中各个选项的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赏析”,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第二步,找全原诗对应点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以今律古的问题,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依据。第三步,落实命题设误点根据“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手法)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例[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答题演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一步,审清题目,标关键词第二步,对照诗句细比对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此项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比对点一:从诗歌题目“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和诗歌前两句可知词人约朋友去南山探春,选项前半部分正确。比对点二:“人情苦向南山觅”,指人们苦苦地到南山寻觅春色,“苦”并非“困难”,后面的内容就是去南山路上的所见所感,词人并没有感到此行困难,更没有提到年老体弱。“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说法错误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项考查理解内容观点。比对点:此选项是对“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的理解。村村箫鼓声起,家家笛声吹奏,人们在正月初七这天祈祷农事丰收。这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此选项正确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此项考查赏析艺术手法。比对点:此选项是对整首词的手法的赏析。“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等多幅画面描写了农村的风俗景况,可以看出词人用笔朴实,农村生活气息浓厚。所以此选项正确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此项考查对艺术手法的赏析。比对点:此选项是对词中表达方式的赏析。词人先用“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议论入词,接着写沿途所见,并在结尾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揭出词意,论随情至。选项正确答案A重点突破诗歌内容选择题诗歌的内容是诗歌情感的载体,内容既包括诗歌每一联、每一句写了什么,还包括整体上叙述的事情、描绘的意境、说明的事理、表现的生活乃至刻画的形象。诗歌的内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理解诗歌内容的三个方面1.借助标题与注释标题一般提示诗的内容情感和诗的类别。注释往往提示诗歌的背景、所用的典故、关键词句的含义,读懂标题并看清注释,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把钥匙,不可疏忽。2.借助词语与意象抓关键字词是理解诗歌的主要方法,如情感词和描写生活、说明事理的词语,这是组成内容的材料。另外,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事物了,而是一种生活内容或情感的象征,古人常用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与思想感情。3.借助选项的解读诗歌阅读的选择题,是解读诗歌内容的一把钥匙,虽然其中有一项是不正确的,但其他三项是正确的,尤其是在整体把握诗歌“写了什么”的问题上,一般没有错误。将选择题与理解诗歌内容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既准确解答了选择题,又读懂了诗歌内容,为后面的解答题做好答题准备。【对点训练】第一组真题练1.(2024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而放弃了乐器”错误。尾联“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是说你看曾经的王羲之,也认为这里“湍流”展现自然之美,胜过音乐之乐。诗人在这里,由兰亭集会的自然之声与丝竹管弦之声作比,照应比较于他的听泉之感,并没有说“放弃了乐器”。2.(2024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错,“惊见阴虫绕砌鸣”的“惊”并非虫鸣惊扰了诗人思绪,而是与“几看薄月当轩过”的“几看”相对,是暗暗心惊于时光飞逝,年华空老。3.(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宋·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C.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答案】C15.“软”字形容斜风的温柔轻柔,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低”字描绘夕照的柔和低垂,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使景象更生动。【解析】C.“……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错误,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缺字一句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缺字表示的事物与斥鷃一起栖息在树枝上;二是该事物像斥鷃一样栖息在树枝上。参照上句中的“比”字,后一种理解符合原意的可能性较大。但无论是哪一种理解,缺字都不可能是“鹏”字。鹏与斥鷃是《逍遥游》用来论述“小大之辨”的两个例证,斥鷃是一种小鸟,是可以栖息在树枝之上的;而鹏则庞大得不可思议,它“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无法想象它可以在树枝上栖息。当然,“一枝”也可能是一个比喻,用来表示狭窄的空间,那也同样不是鹏所能栖息的。4.(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答案】A【解析】A.“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答案】A【解析】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答案】C【解析】C.“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错。尾联写不知不觉地到达了诗人居住的小岛,远远地就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诛茅地,引用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作者以此表明自己甘心隐逸、不求名利的决心。“鸡犬林萝”之声更增添了生活气息,这声音并未破坏诗人美好的感觉,心情也仍然是愉快的,并未发生变化。第二组模拟练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度梅岭张衍懿拔起危峰万仞雄,势临百粤控南中。人从丹壁千盘上,路入青天一箭通。古碣尚留唐相①迹,荒祠谁祀越王②功。只今四海梯航③日,早见征车度晓风。【注】①唐相:指唐朝宰相张九龄。他曾奉命在梅岭开山劈道,便利了南北往来。后人在梅岭立碑纪念他。②越王:指建立南越国的赵佗。汉朝建立后,他即归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民众立祠纪念他。③梯航:登山航海。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的“拔”字极富表现力,突出了梅岭高耸于百粤大地的巍峨气势。B.“万仞”并非实指,而是夸张手法,是用夸大的数字来极写梅岭之高。C.颔联从登山者角度来写梅岭的险峻,这与首联的写作角度又有所不同。D.尾联回到现实,通过写早行的“征车”表达旅途的艰辛和对时事的惆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通过写早行的‘征车’表达旅途的艰辛和对时事的惆怅”错误,作者通过写早行的“征车”表达的是国家统一背景下旅行之畅通无阻,而不是“旅途的艰辛和对时事的惆怅”。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寒食雨二首①(其二)苏轼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②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③吹不起。[注]①元丰三年,苏轼到达贬所黄州,本诗作于元丰五年寒食节。②君门,指皇帝所居之所。③死灰:《史记·韩长孺传》:“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田甲曰:‘燃则溺之!’”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写春江满溢之态,突出寒食节雨量多,自然引出下文有关小屋的感慨。B.诗歌第三句到第六句,诗人由屋外写到屋内,真实再现了当时在黄州的生存条件。C.“那知”二字表明诗人原本并不知道此时正是寒食节,后因见乌鸟衔纸才恍然大悟。D.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收尾,用朴实的笔触,表达了朝廷浑浊的局面如死灰般难以改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朴实的笔触”错,最后两句均用典,诗句并不是不加修饰、不加雕琢。“朝廷如死灰般”错,结合注释可推知是作者自己心如死灰。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杨亿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货运代理合同:国际集装箱货物运输3篇
- 2024电商企业信息安全保障合同3篇
- 年度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维护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建筑合同标的详细描述2篇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厂房租赁给个人合同2篇
- 提前还款对贷款合同中担保人责任的影响
- 26反比例函数知识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分层作业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1燃烧和灭火课时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分层作业课件
- 劳动合同短期
- 采购签字流程
- 退火炉安全操作规程
- QCT29058-1992载货汽车车箱技术条件
- 外墙真石漆和内外墙乳胶漆施工工艺完整
-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 喷漆工岗位考试题(附答案)
- 四分制验布标准.xls
- 1639.18山东省重点工业产品用水定额第18部分:金属矿采选业重点工业产品
- 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中考专项复习.ppt
- 初中生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略谈
- 控制点复测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