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仪征香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香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香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香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香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香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捞月亮的人,是一位母亲。在那个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不定,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座贫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蓬,准备在野外过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蓬一角。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只是短短几分钟,便在我视野中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蓬,小心翼翼地追着她们的背影,我远远地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我已经确定,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山村母子。于是,我大着胆子往前走了几步,终于听到了女人的话。“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其他山里女子那样泼辣。“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得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期待。女人顿了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黝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女人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刚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我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的不安与恐惧。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的眼睛有病,长了白疮,你们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女人接着说:“狗儿爹去城里打工了,那里挣钱多一些,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儿了。”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一路来到了他们位于半山腰的家里。...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地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我躺在外间原本属于这家男人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儿子说:“娘,我想爹了,今天山上遇到的那个人好像爹啊,个子一样高,手一样有劲,可我就是看不清他的模样。”?母亲说:“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见到你爹的样子了。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里找他,治好你的眼睛。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或许是怕打扰到我,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第二天一早,我匆匆赶回城里,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一家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对母子去医治眼患。面对她们的道谢,我羞愧得无地自容。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的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我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灭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的焦虑的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的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在山里宿营的“我”听到远处窸窸窣窣的声音;午夜有人上山汲水让“我”不寒而栗;最后确认,他们只是上山打水的普通母子。这样的设计使情节曲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中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借助了很多手法,如描写小男孩时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C.“我”联系了一家医院,和朋友开车到山里接母子二人去治病,面对他们的道谢“我”很羞愧,因为“我”能帮他们的也只有这么多。D.小说标题“捞月亮的母亲”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含意丰富,既指为给孩子希望,母亲捞月亮,又指孩子母亲的做法把“我”的迷途之心捞起。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文中说“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我”泪流满面的原因。参考答案:4.A

5.①吃苦耐劳。她为了给儿子治病,白天帮人纺丝线,晚上还要种田。②不怨天尤人。同样的贫穷使她得不到其他乡邻的帮助,她说起这些很平静,认为别人帮她够多了。③善良淳朴。她看到“我”这个不速之客并没有不安和恐惧,并且因为山上很凉,而叫“我”到她家休息。④温柔,有耐心。她乡音绵柔不泼辣,并且对儿子非常有耐心。

6.①被母子之间的亲情深深打动。母亲疼爱儿子,为了尽快攒钱给患有眼疾的儿子治病,日夜辛勤劳作,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②对小男孩深表同情。小男孩年仅六岁,却患有白内障,无法看清这个世界。③由母子二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鲁莽行为,十分惭愧。“我”因爱情破灭而选择了放逐和放纵自我,没有考虑亲人的感受。4.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选项中B没有“心理描写”,C“我”的“羞愧”是因为本是他们帮助了“我”,D没运用比拟手法。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题中错误的选项主要是对小说情节、主题的考查。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人物形象,答题关键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筛选关键情节,概括形成答案。由“她为了给儿子治病,白天帮人纺丝线,晚上还要种田”可以看出“吃苦耐劳”;“同样的贫穷使她得不到其他乡邻的帮助,她说起这些很平静,认为别人帮她够多的了”可以看出“不怨天尤人”;“她看到‘我’这个不速之客并没有不安和恐惧,并且因为山上很凉,而叫‘我’到她家休息”可以看出“善良淳朴”;“她乡音绵柔不泼辣,并且对儿子非常有耐心”可以看出“温柔、有耐心”。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我’泪流满面的原因”角度进行概括,联系文章内容答题,找到相关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语句,概括形成答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级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2014年12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续过程。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这是2015年6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10版方案又被推翻了。“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颜芳感觉到,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熟悉的陌生题,“击败体”的内循环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个“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除了在央视网播出,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语音互动、微信平台等方面开辟宣传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4月5日)材料二: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诗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件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尚。“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这种时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们渴望诗意——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开始吗?”(选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2月14日)材料三:今年两会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他强调,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摘自光明网《国学热升温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从“近”到“进”?》2017年4月25日)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困难重重,从筹划节目时的激情满满,到样片拍摄失败,主要是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B.康震教授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诗词在当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有较大的关系。C.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学习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到传统生活里去,以得到知识的快乐与精神收获。D.三则材料都关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且都或多或少认为人们心中有诗意,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激活。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A.材料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背后故事的追溯与叙述,条理清晰,表达完整,非常符合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B.在一则新闻中,时效性和文学性强弱不一样,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材料二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C.三段材料来源于专业报纸,或门户网站,都关注了古诗词,但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表达上各有考虑,读起来感觉不大相同。D.在《中国诗词大会》这一高口碑、高收视率节目的影响下,中华大地上必然会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从而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9.古诗词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提炼出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施方式。参考答案:7.A

8.AC

9.①多创造一些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②利用好传统文化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的契机。③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中,到传统生活里去读,来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④创建感情和传统文化的共鸣,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传统文化。【7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主要是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故选A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理解有误。材料一属于新闻通讯,其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D项,“中华大地上必然会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必然”一词过于武断。《诗词大会》能影响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唤醒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性。故选AC两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选现代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归纳概括要点,分条概括。本题要求考生提炼出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施方式。材料一中《诗词大会》“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就是通过诗词宏扬了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要多创造一些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材料二中“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可总结出我们应当利用好传统文化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的契机。从材料三第一节“今年两会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中,可以总结出要把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中,到传统生活里去读,来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材料三最后一节可以总结出,要创建感情和传统文化的共鸣,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传统文化。【点睛】“筛选信息”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应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只要抓住了主要内容,筛选和整合信息才会心中有数。2.依据题目要求,从考题要求出发,明确筛选信息的标准。试题简单的,可直接摘录文中重要词语作答;试题涉及范围大、干扰信息多时,就应该采用对比、求同的方法,分清信息的主次,根据考题的要求,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出来。3.掌握解答这类试题的常用技巧。(1)根据语言标志获取相关信息。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2)根据反复、照应确认重要信息。反复、照应一般是为了强调某个内容。(3)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取信息。找到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就得到了相关信息。(4)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或获取信息。(5)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词语来获取信息。3.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我们需要“鲁迅年”李泓冰

①鲁迅先生忌辰刚过,忽然一惊,先生离世已有70多年了。然而,要写纪念他的文字,却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住……

②因为,鲁迅先生并不希望被人牢记,他亟盼自己的文字“速朽”,唯其如此,他所热爱的中国,才有希望,而他终其一生猛烈抨击的国民“劣根性”,才会随着他的“匕首和投枪”一起“速朽”。

③然而,不幸的是,把先生的杂文翻出来看看,当年批评的许多现象都还能“应景”,都能“对号入座”。他所指出的一些劣根性与怪现状,有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④譬如,一些人骨子里的奴性与专制性交替,“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不必会做事,只要会磕头”。再如“看客”嘴脸:少女被害呼救,一条街坐视不理;公交车上行凶,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得逞;有人欲从高楼自杀,竟有人狂呼:“跳呀,快跳呀”……群体性的麻木和冷漠,证明着鲁迅抨击过的那些“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的看客,正子孙兴旺、瓜瓞绵绵;而在文化领域,喜欢粉饰太平的“十景病”及“团圆主义”,也仍然流行,鲁迅所呼唤的,“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的时候早到了”,但是,如今坊间与银幕上,仍有不少假面横行,虚张声势……

⑤看来,鲁迅先生的精神,仍然是奔突的“地火”,照出那虚伪与污浊。

⑥然而,我们是否做了足够多的工作,让这把“地火”,聚集更多鲁迅精神的传人,一同奋斗于挖掘并疗救国民劣根性的工作?

⑦鲁迅先生似已经被放上了神坛,但事实上,不管是从大众层面,还是从研究层面,鲁迅的精神力量,却在慢慢消解……

⑧鲁迅忌日70周年,有影响的、可持续的、普及性的纪念活动虽有但却寥寥。除了教科书上的选文外,现在的年轻人,读过先生作品的恐怕不多。被誉为“民族魂”的先生,究竟走进了多少人的灵魂深处?

⑨横向看看别的国家,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文化伟人的。2006年,是欧洲的“莫扎特年”,为纪念他250年诞辰,他的音乐执拗地在欧洲反复回荡,相关演出还飘洋过海到了中国;2006年,还是挪威的“易卜生年”,100周年忌辰的易卜生,被挪威人自豪地、不遗余力地推广到了全世界,包括我们的北京、上海、南京。再往上,2005年是“安徒生年”,2002年是“雨果年”,法国各地开学第一天,全国所有学校一齐诵读雨果的作品,那是怎样的壮观!

⑩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睿智地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确实需要一些载体,至少让孩子们知道,鲁迅是谁。

15.从全文看,“我们需要‘鲁迅年’”的原因有哪些?(6分)答:

16.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列举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反面例子,其作用是什么?你身边还有类似的例子吗?请列举一条。(6分)答:

17.请结合文意,解释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6分)答:

参考答案:15.(1)现实社会中,鲁迅批判的劣根性和怪现状并没有消失,我们还需要鲁迅精神来照出其中的虚伪与污浊;(2)我们还没有聚集起更多鲁迅精神传人的有效方式,鲁迅精神的力量在慢慢消解;(3)别的国家已经有了纪念和继承文化名人的“文化年”,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每点2分)16.用来说明鲁迅杂文所揭露和抨击的国民劣根性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2分)以警醒人们要继承鲁迅先生的精神,不蹈历史覆辙。(2分)比如:许多同学如阿Q般“健忘”,或是总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较,以获取一点精神上的胜利。这些都是鲁迅先生批判过的国民劣根性的表现。(2分)17.(6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伟大人物的精神导引,否则,这个民族就要落后,就要沦入平庸之列;(3分)只有拥护、爱戴、崇仰本民族的伟大人物,这个民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才会有希望。(3分)

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文诗文阅读欣赏(27分)唐河店妪传

【宋】王禹俜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乃系绠弓杪①,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②。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注】①杪(miǎo):末尾,末端。②静塞、骁捷、厅子:皆为当时地方武装的微号。

12.下面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兴以来,始防捍之

兵:军队B.会一虏至,系马于门

会:正好、适逢

C.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壮:认为…很壮观

D.贻于有位者云

贻:赠与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D.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作者娴熟地运用典型概括的方法,塑了一个机智勇敢、巧妙杀敌的老妪形象,又以一个人的典型特征来概括整个边民的精神状态,不于大处着笔,而从细微处见精神。B.本文是一篇策论。作品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以一老妪之勇推及边民之勇,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嘉其勇”和“削其勇”的不同后果,最后表明作者的态度:参与治理国家的人,要想表明自己的忠心,就要在边民之勇上留心。C.本文在内容上既强调了边民之勇在迎击敌寇中的重要性,又理性地指出加强对边民控制管理的严峻性。作者以史实为依据,说明统治者若不重视地方武装,不仅战斗力削弱,甚至还会发生内乱,则国家安全堪忧。D.作者王禹俜为人耿介正直,敢于直言,这在本文中就有所体现:在批评当时“有位者”削弱边民力量的错误做法时,毫不隐讳;在向“有位者”献治军之策时,又十分坦诚,体现了一种忠毅的人格力量。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4分)

(2)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4分)参考答案:12.A(“兵,军队”不正确,此处应翻译为“战争”)13.D(A、“而”分别是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却”;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B、“之”分别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何”分别是疑问代词,译为“为什么”;疑问副词,译为“怎么、哪里”。D、“则”都译为“却”,表转折关系。)14.C(“指出加强对边民控制管理的严峻性”以及“甚至还会发生内乱”在文中无依据,也不合文意。)

、15.(1)平时辽国的兵士到店里吃饭休息,(人们)不把这看做怪事。(4分)

(2)再给他们配上坚固的铠甲和强健的骏马,那什么样的敌人打不败?(4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絮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子纳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节选自《汉书·贡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B.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C.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D.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包括皇帝征召和公府、州郡征召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B.陛下原指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C.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D.离宫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会在固定的时间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言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B.贡禹精通经义,品行端正。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C.贡禹年事虽高,仍被重用。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反而任命他为长信少府,后又让他担任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D.贡禹反对奢侈,为民请命。皇帝多次听从他的建议,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减少了诸侯王庙的卫兵,罢除了郡国的宗庙。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2)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参考答案:10.B

11.A

12.D

13.(1)汉元帝即位不久,征召贡禹为谏大夫,多次虚心地向他询问政事。当时年成不好,各郡县封地处境困难。(2)如今还没来得及多听听先生的高论,先生却说要隐退,难道是先生有什么感到遗憾的事吗?【1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臣禹八十有一”中,“有”是通假字,通“又”,该句的意思是“我八十一岁了”,所以“八十有一”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拆除A项、C项。“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的意思是“希望能辞去官职,返回故里”。故“愿乞骸骨”应独立成句,要在“骨”后停顿。综上,本题选B项。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1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A项,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1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贡禹罢除郡国宗庙的建议并未得到采纳。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数”:“多次”;“虚己”:“使自己虚心,自己虚心地”;“年岁不登”:“年成不好”;“困”:“处境困难”。第二句关键点:“奇论”:“高论”;“退”:“隐退”;“恨”:“遗憾”;“岂……与?”:“难道……吗?”参考译文: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以精通经义、品行端正而著称,被征召为博士,任凉州刺史,因病辞官。后来又被推举为贤良,任河南令,在任一年多,因公事被府官指责,被迫脱帽谢罪。贡禹说:“帽子一旦摘下,岂能再戴!”于是辞官而去。汉元帝即位不久,征召贡禹为谏大夫,多次虚心地向他询问政事。当时,年成不好,农业歉收,各郡县封地处境困难。贡禹上奏说:“现今大夫僭越诸侯,诸侯僭越天子,天子超越天道的情况由来已久了。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这一切都指望陛下您了。”元帝很欣赏贡禹的忠诚,就下令,升任贡禹为光禄大夫。不久,贡禹上书说:“我八十一岁了,耳朵听不清,眼睛也看不准了,不能再对国家对朝廷有所贡献了,我就是所说的有损朝廷形象的人了。希望能辞去官职,返回故里,若能如愿,便死而无憾了。”元帝批示说:“朕因为先生有伯夷的廉洁,史鱼的刚直,遵循经义据守古道,不盲目屈从世风,孜孜不倦为民请命,是当今俗世少见的高尚贤良的人,因而亲近先生,希望先生参与国政。如今还没来得及多听听先生的高论,先生却说要隐退,难道是先生有什么遗憾不顺心的事吗?”此后一个多月,任贡禹为长信少府。正赶上御史大夫陈万年去世,贡禹便接替他担任御史大夫,列于三公之位。自贡禹在朝为官后,多次评论政事得失,上书数十次。贡禹认为,古时人民没有赋算口钱的负担,从汉武帝征伐周边少数民族起,开始向老百姓征收重赋,百姓生养儿子长到三岁,便要开始交纳口钱,因此百姓十分困苦,以至于出现生下儿子便杀死的现象,实在是很悲惨可怜。应当规定小孩七岁换牙以后再交口钱,年满二十岁再开始交纳赋算。贡禹又建议说各处行宫别馆以及长乐宫的戍卫人员可以削减一大半,以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再有各官府的奴婢总共有十多万人,他们终日游戏玩耍,无所事事,还要靠征收百姓的赋税来供给他们衣食,每年费用达五六万之多,应当将他们免去奴婢身份成为庶人,给他们吃的,让他们代替关东戍卒。皇帝下诏,命令百姓生孩子七岁后再开始交纳口钱,这个规定从此开始。又停用了上林宫馆中那些皇帝很少临幸的处所,将各诸侯王庙的卫兵减少一半。其他方面元帝虽没有完全听从贡禹的建议,但很赞赏他的质朴耿直之心。贡禹又上疏,要求罢除郡国的宗庙,制定汉家宗庙亲尽则毁的礼制,都未能实行。贡禹任御史大夫几个月后去世,元帝赐钱百万,任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选:量才授官。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B.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C.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D.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表示官职升迁有很多专门的术语,如文中的除、迁、拜、转、出等,都是表示寇隽在不同时期因为功勋被皇帝提拔升职,受到重用。B.母忧,全称是“丁母忧”,指的是因为母亲年老多病或去世而需要其子女从外地回家或去官回家侍奉、守孝。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以孝为先的治国理念。C.司马是古代官职名,一般是个闲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诉说自己到九江郡任司马这闲职。文中加点的“司马”与此意思相同。D.秩,可以指官吏的俸禄,如秩俸;也可指官吏的职位,如秩位。文中“秩满”,指官员任期届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隽重于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坚持在自己居住的厅堂里按时节依次陈献祭品拜祭,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平时的意愿。C.寇隽坚守正道。永安初年处理讼田案时,不依附权贵,不随大流,敢于坚持己见,秉公执法,得到孝庄帝的肯定。D.寇隽有军事领导才能。担任左将军、梁州少刺史时,派长史克魏兴城,擒其将;抚励将士,众心抗敌,让对方不敢越雷池半步。1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2)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参考答案:10.B

11.D

12.A

13.(1)史底是贫困不堪的百姓,杨公强行夺取他的土地。如果要减损不足来补给有余,让我和你们意见相同,我不敢听命。(2)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奖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用礼让勉励他们,多年之后,风俗顿时为之改变。(3)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本题运用排除法,“大将军”后不能断,“大将军”与“景宗”皆为“季弟”的定语,此整句介绍了“琰之”的背景身份,排除A项、C项;“魏室多故”与“州又僻远”是梁朝人志图攻取魏梁州的原因,故不能断为“适魏室多故州”,排除A项、D项;“魏兴”是州名,前文已有交代,故“魏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D项。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A项,“除”、“转”、“出”并非表示升官的意思;B项,“母忧”只是指母亲去世后子女为母尽孝,若是为官者需去官回家尽孝;C项,“完全相同”有误,根据上下文,此处应该是升官,所以司马是比原来的官职大的官,闲职一说有误。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坚持在自己居住的厅堂里按时节依次陈献祭品拜祭”错误,由原文“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可以知道,应是在父亲平时居住的房屋内陈祭品拜祭。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若”,如果;“见使”,让我(与“府吏见叮咛”中的“见”用法相同);“闻命”,听命;(2)“庠序”,学校;“劝”,劝勉,鼓励;“敦”,督促,勉励;“敦以礼让”,状语后置和省略句,即“以礼让敦(之)”;“革”改变,变更。(3)谨,谨慎,认真从事。申,反复陈述。义,道理。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本题中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出现过,平时多加注意积累。参考译文:寇隽字祖俊,是上谷昌平人。祖父寇赞,曾做魏南雍州刺史。父亲寇臻,担任过安远将军、郢州刺史。寇隽性情宽厚文雅,从小有见识和度量,喜欢学习,记忆力好。兄长寇祖训、寇祖礼和寇隽,都有志向,有德行。寇隽一家友好和睦,和祖辈人住在一起。虽然他的父亲去世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还是在父亲平生所居住的房屋内,齐备地陈设帷帐、倚几和手杖,按时节依次祭拜,流着泪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好事坏事,一定要先对着灵位稟报,离家远行往返,也都要像这样。性情又清廉仁爱,不将财利放在心上。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在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说道:不好的树木下的阴凉,暂时休息也不行;盗泉的水,不可错喝。获得钱财却丧失德行,我是不愿这样做的。于是寻找到买主,将绢归还给他。他平时的美好志向就是如此。因为朝廷量才选用人才寇隽成为魏孝文帝挽郎,任命为奉朝请。大乘贼反叛,燕赵动乱不安,寇隽参与监督军事东讨,因为立了功授予员外散骑侍郎,升任尚书左民郎中。因为母亲去世没有赴任。正光三年,授予轻车将军,调任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很快升任主簿。当时灵太后摄政,减去官吏俸禄的十分之一,建造永宁佛寺,命令寇隽掌管此事。建造费用极多,下级主事的官吏无法欺瞒。寺庙建成后,十分壮丽。灵太后表彰了寇隽,任命他为左军将军。永安初年,华州百姓史底与司徒杨椿打田产官司。长史以下的官员,因为杨椿是权贵,全都说杨椿有理,要将田地给杨椿。寇隽说:史底是贫困不堪的百姓,杨公还要强行夺他的土地。如果要损不足以给有余,让我也随声附和,我不敢听命。于是将土地还给史底。孝庄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嘉奖寇隽坚守正道不屈服,马上委任他为司马,赐给他一百匹帛。那些投靠杨椿替他说话的,都受到了谴责。永安二年,出京城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当地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奖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用礼让勉励他们,数年之中,风俗顿时为之一变。梁朝派遣他的将领曹琰之镇守魏兴,日夜抢建魏兴城墙。曹琰之经常侵扰边境,边境的人都很担心。寇隽派遣长史杜休道率军队攻克魏兴,活捉了曹琰之。曹琰之是梁大将军景宗的最小的弟弟。从此梁朝人害怕了。适逢魏朝发生了很多事,梁州又很偏远,梁朝人知道梁州没有外援,于是派遣大军驻扎在魏兴,目的是攻取梁州。寇隽安抚激励将士,大家人人都愿舍命效力。梁人得知他受到众人的衷心拥戴,不敢靠近梁州。寇隽任州刺史简朴清苦,不置办家业。任职期满,他儿子等人都步行回去。州吏百姓给寇隽送行,一路留恋不舍,经过多时才走出州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学习《师说》和《劝学》之后,请拟写一副对联,表达你对这两篇文章的认识或从中悟到的道理,上、下联中要分别有“师说”和“劝学”两个词语。(5分)答:参考答案:答案:(示例)上联:读书务必发奋用功,莫要别人劝学下联:学习当需谦虚博览,勿忘前贤师说解析:所写对联要对仗,要符合题干中从课文中悟到的道理及用上“师说”“劝学”两个词语的要求。8.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3分)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参考答案:答案示例: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3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修辞运用、仿写句式等、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所选名人、文人应为古代的,同时结合其思想和作品来写。9.仿照例子,用恰当的成语表示前后两个字之间的变化关系。(3分,每小题1分)如:砍--钦(点石成金

)1

念--含(

)⑵杭--航(

⑶记--认(

)参考答案:(1)有口无心或口是心非

(2)木已成舟

(3)舍己为人

(3分,每小题1分)10.在下面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