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邓树椿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江门市邓树椿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江门市邓树椿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江门市邓树椿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江门市邓树椿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江门市邓树椿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C.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D.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A.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B.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D.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E.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虽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参考答案:7.D

8.BE

9.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7.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B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C项“并不都报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报以乐观的态度。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8.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D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9.试题分析:题干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材料一说“‘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材料二中“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材料三说“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此外,“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本题的答案分散在三个材料中,比较零碎,找到以上的有效答题区间后,再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位,拉近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引发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等角度回答。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站起来(节选)康有为曾经这样以印度和香港人的命运警示国人:印度被英国所灭,国人只能做亡国奴,在国家的阶级构成中,所有的亡国奴都是第六等以下的政治等级。英国标榜自己的民主制度,可是在印度的政治史上,自乾隆三十六年至光绪二年,百余年间仅有两位印度人担任过议员。香港被英国人殖民,至今为止香港本土人不能担任政治职务,香港人最伟大的前途就是当洋人的买办,成为买办是他们的至高光荣。

而按照殖民者建构的世界图式,主动将殖民者及其国家、文化供奉在道德神龛里,将自己的种族打入道德地狱之中,这本身就是成为精神奴隶的开始。康有为担心的中国全体国民都沦为印度人和香港人那样的亡国奴,并不是杞人忧天。这样的危机曾经长期盘旋在中国命运的深处。而在精神上沦为西方世界的奴隶,在康梁之后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进程,其高潮即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一代巨人梁启超不但预言了中国人的这种悲惨命运,甚至连国人精神崩溃的第一道裂缝,也预先指认得清清楚楚。

那是远在1902年,梁启超还在积极提倡向西方学习、主张用西学进行思想启蒙和制度变革的时候,他已经隐隐地感觉到一种深远的忧虑,那就是照这种食洋不化的路数走下去,中国精英群体很可能只能沦为洋奴。那一年他写了《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在开篇语重心长地说:“且吾有一言,欲为我青年同胞诸君告者:自今以往二十年中,吾不患外国学术思想之不输入,吾惟患本国学术思想之不发明。夫二十年间之不发明,于我学术思想必非有损也。虽然,凡一国之立于天地,必有其所以立之特质。欲自善其国者,不可不于此特质焉,淬厉之而增长之。今正当过渡时代苍黄不接之余,诸君如爱国也,欲唤起同胞之爱国心也,于此事必非可等闲视矣。不然,脱崇拜古人之奴隶性,而复生出一种崇拜外人、蔑视本族之奴隶性,吾惧其得不偿失也。”

从引进西学以促进中国变革而言,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运动的继承和延伸,可是这种延伸所达到的尽头,几乎与康梁变法的初衷相对立。

从1902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还不到梁启超所预料的二十年,“全盘西化”的思潮已经成为时尚,在中国传媒上占据主流地位的一部分知识精英的话语体系中,已经完成了从“崇拜古人”到“崇拜外人、蔑视本族”的过渡。1、梁启超“国人精神崩溃的第一道裂缝”是指(

)(3分)A、中国国民依然崇拜古人,不能学习西方先进文化,造成中西文化脱节。B、中国全体国民都可能沦为印度人和香港人那样的亡国奴。国人最大的权力将会是做殖民者的买办。C、中国国民食洋不化,虽脱离崇拜古人的奴隶性,却又生出一种崇拜外人、蔑视本族的奴隶性,亦即沦为洋奴。D、不能输入外国的学术思想,同时本国的学术思想又得不到不发明,由此造成中西文化的脱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康有为以印度和香港为例,意在以铁的事实证明像英国一样的殖民者所宣扬的“民主”的实质。B、中国人在康梁之后就已经开始沦为西方世界的奴隶,其高潮即是五四新文化运动。C、梁启超最担忧的是中国国学术思想不能发明。想让自己的国家文明进步,就不能不历练发展本国学术思想。D、五四新文化运动继承和延伸了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运动,可是发展到后来,几乎与康梁变法的初衷相对立3、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香港被英国人殖民以后,香港本土人始终不能担任政治职务,但香港人乐意做洋人的买办,因而成为买办是他们的至高光荣。B、康有为担心的中国全体国民都沦为印度人和香港人那样的亡国奴,只是担心中国人在精神上成为殖民者的奴隶。C、梁启超积极提倡向西方学习、主张用西学进行思想启蒙和制度变革。但他最担心的是中国精英群体沦为洋奴。D、从1902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还不到梁启超所预料的二十年,中国已经“全盘西化”,国人完成了从“崇拜古人”到“崇拜外人、蔑视本族”的过渡。参考答案:1、(3分)C

2、(3分)B

3、(3分)C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文人画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不以对象形似为目的,注重画外功的修炼和情感的抒发,或成教化,助人伦,或聊以自娱。文人画都是文人或具有文人性质的画家所作,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特定时代下产生的一批特定人群的感情产物。文人这个特殊群体掌握着中国古代最高的文化和最高的思想,因此作为文人情感产物的文人画,必然含有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文人画于前期排斥其他画家,与其他画种并存;中、后期乃成为中国绘画史的主流。研究文人画,有助于从深层认识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艺术精神,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超前因素。文人画之所以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不单单是一个画种,而且是一个从画家到作品及理论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已知的画史画论多为文人所作,这些画论的内容不仅有关于绘画技法的阐述,而且有相当部分将文人画的创作思想、审美理想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古代文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诗为言之余,书为诗之余,画为书之余”,因此文人画家其实是一批业余画家。他们以将个人品行、情操、学识、修养、感受融入画中为己任,大都借助绘画入“道”,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入仕时,他们宏扬儒学,提倡绘画当“成教化,助人伦”;归隐时,他们追随老、庄,讲究画面意境“淡泊”“空灵”。到了文人画的中、后期,他们又将“释”家的某些思想精华与画论融为一体,推进和完善了文人画的审美理想。苏东坡是文人画的大力倡导者。他提出“诗画本一律”,即借助诗的理性来扩大绘画的表现力。到了文人画的后期,文人画更是将书、画和印章结合在一起。因此历史上许多的文人画家,不但是绘画高手,而且还是书法大家和金石名家。文人画不但广为吸收一系列姊妹艺术的养分,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体系的画种。如文人画对画工画的影响,“画圣”吴道子的绘画风格被画工们归纳为“吴家样”,广为流传,即是此类影响的典范。文人画对宫廷绘画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宋代一大批宫廷画家同时又都是文人画家,清初的“四王”直接就是文人画中的“正统派”。由上述可知,文人画是极具包容性、生命力极强的绘画体系,这也是它能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根本原因。当然,文人画也有其局限性。如文人阶层的圈子狭小,一味地追求形而上,绘画题材不宽泛,以及后期严重的程式化等,很容易使人产生对文人画的误解。但是文人画却蕴藏着极为强大的先进因素。它具有包容性,注重画家个人品质、情操、学养等的锻炼,有助于新时代的“美育”事业;文人画所创造出的种种意境,或“简淡”或“空灵”,也使承受巨大压力的新时代的人们得到心灵的陶冶,为世人保留一片心灵的净土。此外,文人画在表达个性、阐述哲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基础和理论支撑,是我们当代艺术家取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文人画必将会以种种新的面目在新时代中继续大放异彩。1.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人画不讲究表面的形似,而重在抒发个人情感,画中含有个人的品行、情操以及修养。B.文人画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一批文人或有文人性质的画家的感情产物。C.文人画带有文人的气质,含有文人的趣味,他常常排斥其他画家,只求自娱、修心。D.文人画的作者其实是一批业余画家,他们大都借画入道,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2.下列对文人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人画是一个画家、作品及理论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其创作思想、审美理想有的已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B.文人画广泛吸收诗歌、书法、印章等姊妹艺术的养分,也影响了其他画种,包容性强,有着极强的生命力。C.文人画家注重个人品质、情操、学养等的锻炼,并将之融入画中,他们的绘画作品能表达个性,阐述哲学思想。D.文人画“简淡”或“空灵”的意境有助于人们缓解巨大压力,陶冶心灵,让新时代的人保留一片心灵的净土。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人画地位崇高,在古代绘画史中占据主流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体系的画种,如画工画和宫廷画。B.文人画深蕴中国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体现了中国画的超前因素,当代艺术完全可以从中获取养分,并服务于时代。C.文人画融诗、画、书法、篆刻于一炉,许多文人画家诗画兼精,苏轼就是其中的典型。D.文人阶层的圈子狭小,并且文人画单纯追求形而上,因而绘画题材不宽泛,并造成了严重的程式化倾向。参考答案:1.C解析:“他常常排斥其他画家,只求自娱,修心”不当,文人画只是前期排斥其他画家,同时文人画还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2.D解析:答非所问,讲的是文人画的现实意义。3.D解析:“因而”前后强加因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在的文段,然后完成后的习题。(甲)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桅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乙)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毒疮)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文侯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史记·孙子吴起列传》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子无怒

将要

B、泣涕涟涟

鼻泣C、犹可说也

诉说

D、躬自悼矣

自身6、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主人公的勤劳。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7、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氓》是春秋时卫国的一首民歌,这首弃妇诗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以叙事为主,插入议论和抒情。B、“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写出了二人之间的深情:不见爱人,翘首期盼,焦急烦躁,泪花飞溅;爱人突现,欣喜若狂,手舞足蹈,高声欢呼。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这一段文字,十个短句,“矣”字出现达六次之多。一“矣”传万情,读法各不同。这段文字写的是女子回忆婚后生活,贫苦而艰辛,沉痛而压抑。

D、文章收尾时,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为结,起到了震撼人心之用。恋爱已成往昔回忆,婚变恰如黑色深渊。女子想起当年的“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目睹当前的“反是不思”“二三其德”,真是恍如隔世呐。

8、下列加点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起之为将

总角之宴B、女也不爽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C、吴公今又吮其子

妾不知其死所矣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文侯乃以为西河守9、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文。(6分)①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②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参考答案:5、D6、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7、B只能说女子对男子的一往情深。8、D9、①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子卒也,判断句,1分;句意2分)②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旋踵:勇往直前或绝不后退,1分;句意2人)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或绝不后退),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信任,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每小题3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1)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2)敢以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封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秦军氾南。B.夜缒而出。C.越国以鄙远。D.秦伯说,与郑人盟。参考答案:1.C2.B3.B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中“行李”应该解释为出使的人。【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题中C项中的“”就是古今异义词。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2.【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下面介绍八种常用的推断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和考试时参考。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3.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4.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5.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6.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7.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8.句例推断法。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以上介绍的八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运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正确率更高。【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在文言文中,名词做状语有以下情况:一、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翻译为“向+方位名词,例如:(1)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南指”“向南指”。题目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中的“日”属于这一类。二、称谓名词作状语,译为“当作+称谓名词,例如:(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隶使”“当作奴隶使唤”。题目中的“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中的“宵”属于这一类。三、一般名词作状语,译为“用+一般名词,例如:(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火令药熔”,“用火让药熔化”。(4)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促织》)“力叮不释”,“用力叮着不放”。(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入”“用打洞的办法进入”。(6)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促织》)“笼归”“用笼子装着拿回家”。四、人或动物名词作状语,表比喻,译为“像+名词+一样”(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坐在面前”。考生平时要注意总结积累。【参考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会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郑伯有曹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么(我)怎敢再拿这件事来麻烦你呢。但越过晋国把边远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怎么用被灭的郑国来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对晋文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起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使郑国成为东部的边邑,又想扩张西部的边邑。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如何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就会受益,希望您仔细想一想!”秦伯(心里)赞同,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邓通传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①,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②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③吮之。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如太子。”太子入问病,文帝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已而闻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④铸钱。下吏验问,颇有之,遂竟案,尽没入邓通家,尚负责数巨万。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节选自司马迁《佞幸列传》)【注】①渐台:建在未央宫西边苍池中的台子。②巨万:犹言“上亿”。③唶:jiè,吮吸。④徼外:塞外、边境之外。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文帝说焉

(2)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

)(3)能富通者在我也(

(4)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10.邓通最终落得“寄死人家”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每点不超过10个字。(3分)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及课内所学部分句子。(13分)(1)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3分)译文: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译文: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译文:

(4)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3分)译文:

参考答案:9.(1)“悦”,喜悦,高兴(2)到,往(3)使……富有(4)占有10.自身没有才能;得罪太子;私自铸钱,犯法。(每点1分)11.⑴梦醒后,文帝前往渐台,按梦中所见暗自用眼睛寻找推他上天的黄头郎。(得分点:“觉”“之”“目”。)⑵我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所以……者”,“出入”,“非常”各1分)(⑶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这难,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得分点:“鄙”、“焉”、“陪”,句子通顺。)⑷(如果)用父母赐予自己夫人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得分点:“遗体”、“殆”、“责”)参考译文:邓通是蜀郡南安人,因善于划船当了黄头郎。汉文帝做梦想升天,不能上,有个黄头郎从背后推着他上了天,他回头看见那人衣衫的横腰部分,衣带在背后打了结。梦醒后,文帝前往渐台,按梦中所见暗自用眼睛寻找推他上天的黄头郎。果然看到邓通,他的衣带在身后打了结,正是梦中所见的那人。文帝把他召来询问他的姓名,他姓邓名通,文帝高兴起来,他所受到的尊贵宠爱一天超过一天。邓通也老实谨慎,不喜欢和外人交往,虽然皇帝给予休假的恩赐,他也不想外出。这时皇帝赏赐他十多次,总共上亿的金钱,官职升到上大夫。文帝常常到邓通家玩耍。但是邓通没有别的什么才能,不能推荐贤士,只是自己处事谨慎,谄媚皇上而已。有一次,皇上让善于相面的人给邓通相面,那人相面以后说:“邓通当贫饿而死。”文帝说:“能使邓通富有的就在我,怎能说他会贫困呢?”于是文帝把蜀郡严道的铜山赐给了邓通,并给他自己铸钱的特权,从此“邓氏钱”流传全国。他的富有达到了这个程度。文帝曾经得了痈疽病,邓通常为文帝吮吸脓血。文帝不高兴,绕着弯子问邓通说:“天下谁最爱我呢?”邓通说:“应该没有谁比得上太子更爱你的了。”太子前来问候文帝病情,文帝让他给吮吸脓血,太子虽然吮吸了脓血,可是脸上却显露出难为情的样子。过后太子听说邓通常为文帝吮吸脓血,心里感到惭愧,也因此而怨恨邓通。等到文帝死去,汉景帝即位,邓通被免职,在家闲居。过了不久,有人告发邓通偷盗了境外的铸钱。景帝把这事交给法官审理,结果确有此事,于是就结案,把邓通家的钱财全部没收充公,还欠好几亿钱。长公主刘嫖赏赐邓通钱财,官吏就马上没收顶债,连一只簪子也不让邓通戴在身上。于是长公主就命令手下的人只借给邓通衣食的费用。竟使他不能占有一个钱,寄食在别人家里,直到死去。从此以后,宫内被皇上宠幸的臣子,大都是外戚之家,但是这些人都不值得一谈。至于卫青、霍去病也因为外戚的关系而得到显贵和宠幸,但他们都能凭自己的才能求得上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充一句得体的话。在里根总统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名外国记者向他提问:“总统先生,请您给我们透露一下‘星球大战计划’。”这时会场一片沉寂,因为人们都知道,庞大的“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的重大秘密。只见里根俯下身子,问那名记者:“你能保守秘密吗?”记者显得很兴奋,连连点头:“能,当然能。”这时,里根微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那我也能。要注意题中的语境,“里根微笑着”,显然,这里的回答,就不可能是“无可奉告”“对不起,这是绝密内容,不是随便透露的”等一些生硬的外交辞令。既要委婉,又要得体。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①

,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②

。我们发明指南针,③

,却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参考答案:答案:①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②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③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相近即可)【考点】补充句子;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解析:这段文字介绍的是“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①与前文“同西方人不同”相对,西方是殖民侵略;②与前面的“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相应,是制造烟火的目的;③与“却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构成转折语意,西方利用指南针的目的是拓展殖民地。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检方在调查中发现,不但朴槿惠向崔顺实泄露了国家机密,还涉嫌与崔顺实等人同谋,强迫国内大企业为Mir财团及K体育财团出资。B.成都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7年起,成都将对各区县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排名及奖惩措施,各项措施也将更加强制“逗硬”。C.在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指挥下,宜宾警方经过努力,一个涉及全国31个省市的专业盗骗汽车团伙被成功打掉,挽回经济损失9814万元。D.无论从案件发展的戏剧性、复杂性、特殊性看,还是从纠错过程的时间长、难度大、关注多看,聂树斌案都堪称中国司法的标志性案件。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主语“朴槿惠”之后;B项成分残缺,在“排名”前添加谓语“实施”;C项中途易辙,将“经过”放在绵阳之前。10.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B.我们隔壁的一家人与人交往十分慷慨,从不吝啬,被人们称为大方之家。C.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D.作为学生和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结合语境判断成语使用的是否恰当。A项,望文生义。“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使用错误。B项,望文生义。“大方之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本句中把该成语的意思理解成“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的意思。C项,“日理万机”:形容工作勤奋至极,原指皇帝每天处理纷繁的政务,现多用以形容工作繁重。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语境中说的是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D项,“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语境是说“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那么老师就会很容易在学生和知识之间假期一座桥梁。合乎语境,使用正确。故选D。【点睛】成语题误点设置: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⑤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六、写作(60分,共1题)11.命题作文“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初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参考答案:挥手自兹去天海交接的地平面上,落霞渐渐地隐匿在深邃的夜幕中。浪涛袭来,低语着生命亘古不变的传说;晚风轻拂,老人心中惊起的那片涟漪,朝着记忆深处慢慢地荡漾开来。走了多久,停了多久。儿时的童谣固守在家门口又等了多久。花儿老了,我们也老了。那些轻狂的年少早已各自纷飞,散落天涯。风停了,雨息了。一生的浩荡如同残阳一般也最终归于平静。辉煌过,落魄过,浮华名利到头来只不过一场空。曾几何时,壮志难酬。走了吧,走了吧。背着行囊抬起头骄傲地背对家挥一挥手。金戈铁马,战场沙丘,挑灯看剑的连营里不眠的是壮士的情愁。硝烟烽火,羌笛号角,马上相逢的是万里的家愁。散了吧,散了吧。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回首眺望,仍旧是来时的空空如也。归去吧,归去吧。走了多远,行了多远。唯有家是心里不灭的牵念。生亦何欢,死亦何悲。绕了一圈,只不过是回到了原点。这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赤裸裸地来,最终也将赤裸裸地离开。而留下的不过是一具腐烂的尸骸。中间的过程有多少气壮山河的豪迈,有多少把酒对月的怡然,有多少挥手自兹去的潇洒,有多少邀影相随的自慰。一路奔波,一路劳累,为国,为家,为梦想,为生存,是功成名就,是颠沛流离,是名垂青古,是遗臭万年,立在墓前的也只能是一块空白的无字碑,任由后人去评论诉说。走了大半辈子,暮年之际,留点时光去祭奠曾经遗落在角落里的美好。“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蓦然回首,让思想重新在生命的领域里遨游,人生,又是另一番奇景。星空湛蓝,湮灭了落日的唯美,同时也携带了破晓的希望。一如我们的人生,年老的陨落也是新生的延续。日落沉沙,是这世上最辉煌的幻灭,然而落日再美,也阻挡不了旭日东升的希望。走与停,在人生的长河里辗转交替,几番轮回之后最终相互交融。这是生命的诠释,亦是惘然过后的顿悟。抬起头来望望天,天海交接的地平线上露出了一片鱼肚白……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题目是,挥手自兹去。该题目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留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材料告诉我们,“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这首送别诗,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这道题目不难写,难的是写出得高分作文。写出得高分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立意要新,切忌人云亦云。“挥手自兹去”,意思是挥手后从此地离开,因此本题的题眼就在于“挥手”和“去”,“挥手”就是告别,“去”就是离开。写作的大方向就是“离别”。从“离开”、“分别”的角度立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