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二讲好井冈山红色故事思考:红色故事会让我们产生哪些思考?红色故事中的什么元素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导入新课01搜集素材目录红色故事主题1一、红色故事主题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永不凋谢的井冈兰》《毛泽东保护天主教堂》《八角楼的灯光》《张子清师长献盐》《生命熄灭的交代》《长工精神》《黄洋界上炮声隆》
王尔琢(1903-1928),湖南石门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4年秋,在周恩来的培养和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参加二次东征。1926年夏,王尔琢随部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部队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参谋长。后随朱德、陈毅率起义军余部转战闽赣粤湘边,参加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后当选为中共红四军军委委员和中共湘赣边特委委员,参与指挥了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同年8月25日,在江西省崇义县思顺墟追击叛徒时牺牲。人物简介红色家书“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王尔琢写给父母的信
父母大人:凤翠母女此次来汉,未能见上一面,心中定会十分难受。她娘家父母双亡,我又在千里之外,望大人把她当做亲生女儿对待,见她如见儿一样。儿何尝不思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烈士殷红的血迹燃起了儿的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王尔琢
1927年5月备注:1927年初,王尔琢随北伐军到达武汉,他趁着空隙给父母写去了这封家书,信中表达了心中的歉疚和自己的抱负。这是王尔琢的最后一封家书,也是他给亲人留下的遗言。家书内容红色故事
伍若兰是湖南耒阳人,1906年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192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产主义青年团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县农会妇女部部长。1928年3月参加红军,湘南暴动期间与朱德结为夫妇后上井冈山。1929年1月,伍若兰从红四军军部调到前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科担任科长,随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下山。2月1日,部队途经江西寻邬县吉潭,天没亮,遭国民党军刘士毅一个团包围。朱德率警卫排同敌人展开了激战,她为保护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首长的安全,率一部分战士从敌人侧翼进行突击,将火力引向自己,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领导脱离了危险,而她却陷入敌军重围之中,因弹尽负伤被俘,押往赣州。抓住了朱德的妻子,敌旅长刘士毅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当天,就把伍若兰押到赣州城连夜审讯。红色故事
踩杠子、灌辣椒水、坐老虎凳……施尽了各种刑法,把伍若兰折磨得死去活来,敌人却毫无所获。无奈,敌人又用雪水把伍若兰再次浇醒,由刘士毅亲自来审问她。“你一个女人家,死心眼地跟着共产党,难道你就不怕死吗?”“怕死我就不会参加革命,告诉你吧,共产党员为了打倒你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只要你能自首,或公开声明一下同朱德脱离夫妻关系,我就可保你不死,还可给你官做。”听到“朱德”二字,一股暖流涌进了伍若兰的心房。是的,朱德是她的良师益友,是她心爱的丈夫,也是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敌人的问话中,她知道,丈夫和红军都已安然无恙,她感到无限的欣慰和自豪……对于刘士毅的引诱,伍若兰嗤之以鼻:“要我和朱德脱离关系,做梦!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红色故事
“不为你自己着想,总得为你肚子里的孩子着想嘛!”伍若兰大声说道:“告诉你吧,我们的孩子同样是你们这帮家伙的掘墓人!”费尽心机,毫无所获,恼怒的刘士毅命令对伍若兰处以极刑。2月12日,刽子手们剖开了伍若兰的腹部,取出胎中的婴儿……最后又砍下她的首级,将身子劈成四块,浇上汽油焚烧,还把她的首级悬挂在赣州城门上“示众”……噩耗传来,地动山摇。朱德仰天长叹,泪如雨下,悲痛至极。1962年3月初,朱德重上井冈山,临走时,他特意在井冈山选了几株粗壮的井冈兰花,从培育她的红土地带到了北京城,以纪念伍若兰这位曾和自己朝夕相处、并肩战斗过的亲密战友。
还有许多像伍若兰一样的革命先烈,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我们今天缅怀先烈,就是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创造,为建设新中国作出新的贡献。红色故事
1928年2月,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在天主教堂的门口,有一群农民正在大声地叫喊着什么。毛泽东和几名战士走过去一看,发现人群中央站着三个耷拉着脑袋的外国传教士,衣衫被农民拉扯得凌乱不堪,周围的农民拿着木棒和火把,一副虎视眈眈的样子,他们一看到毛泽东,就说:“毛委员,你来得正好,我们要烧了这个鬼教堂!”“烧了!”“批斗他们!”农民的叫喊声此起彼伏,三个传教士诚惶诚恐,急得想说什么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见此情景,毛泽东深思片刻之后,坚定地说:“这个教堂,不能烧。”一听说不能烧,这些农民都急了:“我们都恨死地主老财了,这些教士和地主老财勾结起来欺压穷人,为什么不烧了这个教堂啊?”毛泽东盘腿坐在门前的石阶上,招呼大家都过来坐下,并叫三个传教士也坐过来一起听。毛泽东说,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农民革命,但最后都没能推翻帝制,获得真正的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正确先进的思想指导,经常滥杀无辜,以至于将自己孤立起来。这个红色故事教堂留着也没什么坏处,还可以作为工农兵政府的办公地点,为革命作点贡献。任何物质财富都是我们穷苦大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我们要善于利用,而不是简单地破坏。大家说是不是?毛泽东朴实而贴切的话语,让在场的每一位农民的心里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领头的小个子“唰”地一下站起来了,激动地说,我这就带大家收拾收拾这教堂,好腾出地方来给工农兵政府办公!毛委员说得对,教堂也是我们穷人建造的,自己的劳动果实要珍惜,不能意气用事!就这样,遂川的天主教堂得以保存下来,并且被粉刷一新。说实话、干实事,是我们党一贯的作风。针对任何问题都要联系实际进行思考,绝不能搞一刀切,要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把握新的形势下的经济社会,用新眼光去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去解决问题,用新思路去谋求发展,新理念去促进新跨越。红色故事
说到八角楼,可能不少人会想到那首耳熟能详的红歌《八角楼的灯光》:“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光下写文章,革命风雷笔下起,五洲四海红旗扬……”毛主席与八角楼可谓有着不解之缘。自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引兵井冈山后,在八角楼上办公和居住的时间最长。期间,为了厉行节约,毛泽东向全军宣布了一个关于使用油灯的规定:团、营、连部晚上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办完公要熄掉,连部留一盏灯作带班、查哨用,只准点一根灯芯。按规定,毛泽东是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可以使用三根灯芯,但自从宣布规定那天起,每当夜幕降临,八角楼上便经常只亮着一盏燃着一根灯芯的青油灯,毛泽东就在这盏如豆的油灯下工作至深夜。
这天夜里,因为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让人感到格外寒冷。住在楼下的警卫员担心毛委员受冻着凉,设法搞到了一个火笼,想送给毛红色故事委员御寒。谁知毛泽东却拒绝他:“小鬼啊,你看我身上都披着线毯了,不会有冷的。你把火笼送给感冒了的谭秘书吧。”见警卫员站着不动,毛泽东只好接过火笼自己送了过去。见毛泽东下楼去了,警卫员只好磨蹭着往回走。当看到毛泽东房间实在太暗了,就情不自禁地往油灯里多拨了一根灯芯。毛泽东回到房间后,见灯变得亮多了,皱了一下眉,重新把添加的一根灯芯拨开,并继续在昏暗的油灯下奋笔疾书。
寒夜中的毛泽东虽然在八角楼上彻夜未眠,却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他披着一方薄毯,用一根灯芯点亮了八角楼上的夜夜光辉,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打消了上至中央下到军民关于“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照亮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前程。八角楼灯光下,诞生了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这启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实事求是,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勇闯新路。红色故事
张子清,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十一师师长。在平常生活中他乐观向上,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战场上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深受战士们的敬佩和喜爱。1928年4月迎接朱德率部队到井冈山会师,指挥一团在酃县城北阻击敌人时,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左脚踝,子弹钻得很深,当时医院没有手术设备,也没麻药,连碘酒都少得可怜。在张子清的要求下,第三天,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医生给他开了刀,但还是没能取出子弹。后来,张子清从茅坪转移到小井红军医院。在这里,没有任何麻醉药品的情况下,他先后动了3次大手术,子弹终于被取了出来。可是由于3次开刀后流血过多,又没消炎药,伤口感染越来越严重,肌肤由外而内地深入溃烂,为了避免更大范围的感染,医生们只好不断地将腐肉除去,每次去腐肉的过程都会让张师长痛得满头大汗。来看望他的战士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么希望张师长能早日康复。在一次战斗中,我们缴获到红色故事敌方的一批食盐,将其中一部分分发给严重缺盐的当地群众后,战士们首先想到的是病痛煎熬中的张师长,于是就用油纸包了一小包留给他。张子清清楚地知道在目前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下,这一小包食盐的“金贵”程度。它可以是根据地内一户人家吃上几个月的量;也可以是整座医院所有伤员擦洗一遍伤口的量。他用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自己的伤腿,将这包食盐塞到了枕头下面。不久后,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又发起一轮猛攻,小井红军医院里的伤员骤然增加,而用于消炎的食盐严重缺乏,很多伤员因伤口得不到有效控制而恶化,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张子清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听说了这个消息,立刻从枕头下取出了那一小包食盐,将医生叫到自己的病床边,说:“请你把这包食盐全部化成水,给所有的伤员擦洗一遍伤口。”医生听了连连摆手说:“不成,医院上下,就数你的伤情最严重,你是最需要这些食盐的。”但张子清执意要将红色故事这些食盐全部捐献出来。医生护士们都拗不过他,只好流着眼泪将这些食盐全部化成了水,为所有的伤员擦洗了一遍伤口。
1929年1月下旬,敌人大举围剿井冈山,张子清在当地军民的保护下,活了下来。8月,红五军返回湘赣边界,张子清被转移到永新,终因缺医少药,医治无效,于1930年春逝世,终年29岁,他的遗体安葬在永新城郊风景秀丽的东华岭上,那一天,上千军民群众前往送行。张子清用生命诠释了官兵平等、大公无私,体现了共产党人一心为他人、从不为自己的奉献精神。今天,时代变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变。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宗旨意识,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
曾志(1911-1998),今湖南省宜章县人。1923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8月考入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入党。1928年1月,曾志参加湘南起义,不久,调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党委办公室秘书,参加井冈山斗争。先后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支部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她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和第二任丈夫蔡协民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3个小孩或忍痛送人或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而被迫卖掉,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83年离职,任中顾委委员。1998年逝世。人物简介红色家书“生命熄灭的交代”——曾志的遗言
我曾在写给中央一份倡议信上签了名,即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等。除了上述这些,还不要在家里设灵堂。我死了,除陶斯亮和在北京的家里人,在京外的,如志修、曼华、春华,井冈山的来发、金龙,宜章的昭德,贵州的铎莲,大连的昭仁,以及祁阳的党政组织,和北京的其他任何战友都不要通知。把我的遗体先交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无用的火化。火化时除斯亮少数几个人办理,还请中组部老干部局,帮助料理,但千万不要声张,不让其他人知道。我想这样做,才真正做到节约不铺张。人死了,本人什么都不知道,战友亲属们来悼念,对后人安慰也不大,倒是增加一些悲哀和忙碌,让我死后作一名彻底丧事改革者!我的骨灰一部分埋在八宝山一棵树下当肥料,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还留一点放在家里的骨灰盒里,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埋下去,静悄悄的,绝不要搞什么仪式。由陶斯亮家书内容把骨灰送井冈山,事先不要告诉来发和井冈山党组织。死后三个月,由陶斯亮发一个讣告,并在报上登个消息,不要写简历生平。我唯一要求的,是费了多年心血写成的回忆录,请女儿陶斯亮,趁身体健康,脑子够用的时候,抓紧点时间,集中一下精力,尽量快些整理出来。我这几十年的历程,也可以反映我国革命社会历史的一点侧面,不论是好是坏,总算留给后人一点史实。我上述所有愿望,请女儿陶斯亮遵重我的遗愿,照办。
曾志
1992年7月20日
于北戴河家书内容红色故事
1985年12月8日,何长工85岁大寿。宴中,何长工语重心长地向儿女们交代:“我人生走过85年,有功有过,但问心无愧。今后是你们的天下。我没有财产,留给你们的遗产就是一句话:永远做人民的长工。”
他叮嘱子女们牢记,自己的父亲原名何坤,1927年6月的一天,在江城武汉,毛泽东对他说:“你是被国民党通缉的暴徒,建议改个名字,避避风头。你1918年在北京长辛店做过工,就叫何长工吧,为人民扛一辈子长工。”
85岁的他在莹莹的烛光中对孩子们阐述了什么是“长工精神”。他说:“怎样才能当好人民的长工呢?就是要无私无畏,革命到底,苦尽甘不来,栽花不享果,植树不乘凉。”
1987年病重期间,家人反复问何长工是否回湖南华容老家?他摆摆手说:“回井冈山。这是我70年革命生涯的光辉起点,是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候建立起来的根据地,井冈山养育了我们,我的战友都在那里。”
井冈山斗争时期,何长工参与设计了革命军队第一面军旗,投身秋红色故事收起义;他只身进山,改造王佐、袁文才部队,打开了井冈山山门;他辗转数千里,在狼穴虎窝中寻找朱德部队,促成了朱毛井冈山会师。他是优秀红军将领,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1987年12月29日,何长工永别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享年88岁。对于儿女及后代们来说,他的遗产就是价值永恒的“长工精神”!红色故事
1928年8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外出作战时,湘赣两省敌军纠集4个团的兵力向黄洋界逼进,企图一举捣毁井冈山军事根据地。
当时守卫在黄洋界的红军只有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每枝枪只有三至五发子弹。守山军民得知敌军进犯的消息后,昼夜不停地在各个工事前沿堆积大量的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剪纸知识课件
- 医疗保险博弈分析
- 《线性代数总复习J》课件
- 社区社会工作者典型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案例宝典
- 二年级数学100以内三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题过关监控试题
- 医疗器械注册
-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
-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
- 小量不保留灌肠适合腹腔和盆腔手术后及危重病人年老体弱小儿孕
- 企业培训评估
- 解决方案部规章制度
- 河海大学开题报告
- 电梯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 大学美育 第2版 课件 第四章 形式美与美育
- 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规范(2023版)
- Wow English S4-S6单词可直接打印
- 国家开放大学《财政与金融(农)》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控制电路》
- 环保设备运行管理台账
-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 安全培训教育效果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