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稳态误差消除补偿策略第一部分稳态误差概念和影响因素 2第二部分比例积分微分(PID)补偿策略 4第三部分滞后补偿策略 8第四部分前馈补偿策略 10第五部分状态反馈补偿策略 12第六部分观测器补偿策略 15第七部分模型预测补偿策略 17第八部分自适应补偿策略 19
第一部分稳态误差概念和影响因素关键词关键要点稳态误差概念
1.稳态误差是指系统在恒定输入下,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偏差。
2.它表征系统在恒定条件下保持准确性的能力,即系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能否将输出稳定在期望值。
3.稳态误差的大小取决于系统的类型、输入信号和控制算法。
稳态误差影响因素
1.系统类型:一阶和二阶系统具有不同的稳态误差特性。一阶系统存在稳态误差,而二阶系统在某些条件下可以消除稳态误差。
2.输入信号:阶跃输入或正弦输入等不同输入类型会产生不同的稳态误差。阶跃输入会产生恒定的稳态误差,而正弦输入则会导致振荡稳态误差。
3.控制算法: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等控制算法的调整可以影响稳态误差。比例增益提高系统响应速度,但可能增加稳态误差;积分增益降低稳态误差,但可能减慢系统响应。稳态误差概念和影响因素
稳态误差概念
稳态误差是控制系统在稳态下输出响应与给定输入响应之间的偏差。当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稳态误差保持不变。
稳态误差影响因素
稳态误差的大小受以下因素影响:
1.系统类型
*类型0系统:稳态误差为0,即输出响应可以完全跟踪输入响应。
*类型1系统:稳态误差为常数,其大小与输入信号的斜率成正比。
*类型2系统:稳态误差为时间的函数,其大小与输入信号的斜率和曲率成正比。
2.输入信号类型
*阶跃输入:稳态误差等于输入信号大小与系统增益的比值。
*斜坡输入:稳态误差为输入信号斜率的一阶倒数与系统积分增益的比值。
*正弦输入:稳态误差为输入信号幅度与系统复增益的比值。
3.系统增益
*增益越高,稳态误差越小。
4.系统零点和极点
*零点:增加零点可以减少稳态误差,特别是对于斜坡输入。
*极点:增加极点可以增加稳态误差,特别是对于正弦输入。
5.控制器类型
*比例(P)控制器:不能消除稳态误差。
*积分(I)控制器:可以消除阶跃输入和斜坡输入引起的稳态误差。
*微分(D)控制器:可以减少正弦输入引起的稳态误差。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通过结合P、I和D控制器的优点,可以消除或最小化来自各种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
6.反馈回路
*负反馈:减少稳态误差。
*正反馈:增加稳态误差。
7.扰动
*外部扰动会引起稳态误差。
*内部扰动(如摩擦和非线性)也会影响稳态误差的大小。
示例
对于一个具有单位增益的类型1系统,对于阶跃输入,稳态误差为:
```
e_ss=lim(t->∞)[r(t)-y(t)]=lim(t->∞)[1-1]=0
```
其中:
*r(t)是阶跃输入
*y(t)是系统输出
而对于斜坡输入,稳态误差为:
```
e_ss=lim(t->∞)[r(t)-y(t)]=lim(t->∞)[vt-t]=-v
```
其中:
*v是斜坡输入的斜率第二部分比例积分微分(PID)补偿策略关键词关键要点比例控制
1.采用正比例放大被控系统的误差信号,产生的控制量正比于误差信号。
2.具有快速响应、简单易行的优点,但不能消除稳态误差,即当系统达到稳态时,依然存在偏差。
3.常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稳定性要求低的系统中。
积分控制
1.以被控系统误差信号的积分作为控制量,能够消除稳态误差。
2.积分控制环节的引入会降低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引入积分项需要权衡调节精度与响应速度。
3.适用于稳态误差不能容忍的系统,如液位控制、温度控制等。
微分控制
1.以被控系统误差信号的变化率(即导数)作为控制量,能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
2.微分控制环节的引入会增加系统的灵敏度,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
3.常用于对动态响应要求较高、系统具有滞后的系统中。
PID控制
1.将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三个环节串联起来,同时兼具快速响应、消除稳态误差和提高动态响应速度的优点。
2.PID控制中的比例、积分、微分三个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系统特性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控制效果。
3.PID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控制、航空航天等领域。
自适应PID控制
1.采用自适应算法实时调整PID控制参数,适应系统参数和环境条件的变化。
2.能够提高系统鲁棒性和控制精度,但增加了算法复杂性和计算量。
3.适用于参数变化幅度较大、环境干扰较多的复杂系统。
非线性PID控制
1.对传统PID控制算法进行非线性修正,以适应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需求。
2.能有效抑制饱和现象、提高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3.适用于对非线性程度较高、线性化难以实现的系统。比例积分微分(PID)补偿策略
PID补偿策略是一种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用于消除或减小稳态误差。它通过将系统的误差信号与三个独立的参数(比例、积分和微分)相结合,来产生一个控制信号,从而驱动系统达到期望状态。
比例控制(P)
比例控制是PID补偿策略中最简单的形式。它将误差信号与一个比例常数(Kp)相乘,产生一个控制信号:
```
u(t)=Kp*e(t)
```
其中:
*u(t)是控制信号
*e(t)是误差信号(参考输入与实际输出的差)
*Kp是比例常数
比例控制可以快速响应误差,但它可能会导致系统振荡。
积分控制(I)
积分控制通过计算误差信号的时间积分(累积误差)来消除稳态误差:
```
u(t)=Ki*∫e(t)dt
```
其中:
*Ki是积分常数
积分控制缓慢地响应误差,但它可以消除稳态误差。
微分控制(D)
微分控制通过计算误差信号的导数(误差的变化率)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
u(t)=Kd*de(t)/dt
```
其中:
*Kd是微分常数
微分控制可以预见误差的变化并提前进行校正,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结合了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从而形成一个综合的补偿策略:
```
u(t)=Kp*e(t)+Ki*∫e(t)dt+Kd*de(t)/dt
```
PID控制器可以根据系统的特定需求调整其三个参数,以实现最佳的性能。
PID补偿策略的优点:
*消除或减小稳态误差
*快速响应误差
*提高系统稳定性
*易于实现和调整
PID补偿策略的缺点:
*可能会导致系统振荡(过冲)
*可能需要广泛的调试才能优化参数
*对于具有非线性或时变特性的系统,性能可能会降低
PID补偿策略的应用:
PID补偿策略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过程和控制系统中,包括:
*温度控制
*位置控制
*速度控制
*流量控制
*机器人控制
结论:
PID补偿策略是一种强大的方法,用于消除或减小稳态误差,并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通过仔细调整其参数,PID控制器可以为广泛的系统提供准确、稳定的控制。第三部分滞后补偿策略滞后补偿策略
滞后补偿策略是一种经典补偿策略,通过引入滞后环节来补偿滞后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滞后环节的相位滞后特性,与系统固有滞后形成反相叠加,从而抵消系统的相位滞后,改善系统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滞后补偿器的设计
滞后补偿器的传递函数为:
```
G_c(s)=K_c*(1+s/ω_z)/(1+s/ω_p)
```
其中:
*Kc为补偿器增益;
*ωz为零点频率,通常设为无限大;
*ωp为极点频率,其取值与系统的滞后相位角有关。
补偿方法
滞后补偿策略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系统的滞后相位角:通过系统开环频率响应曲线或波特图,获取系统在单位增益截止频率处的相位滞后角φ。
2.计算补偿器极点频率:ωp=ωg/(1-φ/π),其中ωg是系统的单位增益截止频率。
3.选取补偿器增益:Kc根据系统要求和稳定裕度进行调整,通常取为1~10。
补偿效果
滞后补偿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滞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其主要优点如下:
*提高稳定性:通过抵消系统的相位滞后,滞后补偿策略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防止系统出现震荡或不稳定现象。
*加快响应速度:引入滞后环节后,系统的相位裕度增加,这使得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更加迅速。
*改善鲁棒性:滞后补偿策略对系统参数变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可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不受参数变化的较大影响。
滞后补偿策略的应用
滞后补偿策略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控制系统中,如电机控制、过程控制和航空航天系统。该策略简单易行,且对系统的稳定性改善效果显著,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备受推崇。第四部分前馈补偿策略前馈补偿策略
前馈补偿策略是一种消除稳态误差的补偿策略,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修改系统的输入信号,使其在到达系统后与扰动信号相互抵消,从而消除稳态误差。
前馈补偿器设计
前馈补偿器是实现前馈补偿策略的关键组件。其设计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扰动建模:确定影响系统性能的扰动信号,并建立其数学模型。
2.补偿信号生成:根据扰动模型,设计一个补偿信号,其大小和相位与扰动信号相反,以抵消其影响。
3.补偿器参数优化:调整补偿器的参数,以最小化稳态误差和系统响应时间等性能指标。
前馈补偿器的类型
根据补偿信号的不同,前馈补偿器可分为以下类型:
1.直接前馈补偿器:直接测量扰动信号并产生补偿信号。
2.间接前馈补偿器:通过测量影响扰动的系统状态变量来估计扰动信号,并产生补偿信号。
前馈补偿器的优点
前馈补偿策略具有以下优点:
1.完全消除稳态误差:通过直接抵消扰动信号,前馈补偿策略可以完全消除稳态误差。
2.快速响应:前馈补偿器在扰动发生之前就产生补偿信号,因此可以快速响应扰动,从而缩短系统响应时间。
3.鲁棒性:前馈补偿策略对系统参数变化不敏感,因此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前馈补偿器的缺点
前馈补偿策略也存在以下缺点:
1.实现难度大:前馈补偿器需要准确地测量或估计扰动信号,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具有挑战性。
2.成本较高:前馈补偿器需要额外的传感器和计算资源,因此增加了系统的成本。
3.不适用于非线性系统:前馈补偿策略假设系统是线性的,因此不适用于非线性系统。
应用示例
前馈补偿策略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例如:
1.运动控制系统:消除由负载干扰和摩擦力引起的稳态误差。
2.过程控制系统:消除由温度和压力扰动引起的稳态误差。
3.机器人系统:消除由外部干扰引起的稳态误差。
结论
前馈补偿策略是一种有效的稳态误差消除方法,具有完全消除稳态误差、快速响应和鲁棒性强的优点。然而,其实现难度大、成本较高,并且不适用于非线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补偿策略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具体要求和限制条件。第五部分状态反馈补偿策略关键词关键要点状态反馈补偿策略
主题名称:状态观测器设计
1.状态观测器是一种估计系统状态的装置,在无法直接测量系统状态时使用。
2.状态观测器通过使用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来估计系统状态。
3.状态观测器的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可观测性,不同的系统可能需要不同的状态观测器设计方法。
主题名称:状态反馈矩阵设计
状态反馈补偿策略
概述
状态反馈补偿是一种强健稳态误差消除补偿策略,它直接利用系统状态来修正控制输入,消除稳态误差。该策略的原理是将系统状态反馈到控制器中,并根据状态误差设计合适的补偿信号,将其叠加到参考信号上,从而修正控制输入,使其能够准确跟踪参考信号。
实现方法
状态反馈补偿的实现可以通过以下步骤:
1.状态观测器设计:首先需要设计一个状态观测器,以估计系统的状态。观测器可以是鲁棒卡尔曼滤波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或滑模观测器。
2.状态误差计算:计算状态误差,即系统状态与参考状态之间的差值。
3.补偿信号生成:根据状态误差设计一个补偿信号。补偿信号通常由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或状态反馈控制器来生成。
4.控制输入修正:将补偿信号叠加到参考信号上,修正控制输入。
控制器设计
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状态空间模型:将系统转化为状态空间模型,形式为:
```
ẋ=Ax+Bu
y=Cx+Du
```
其中:
*x是状态变量
*u是控制输入
*y是输出变量
*A、B、C、D是状态空间矩阵
2.线性二次调节器(LQR):设计一个LQR控制器,其目标是将系统状态引导到期望状态,同时最小化控制输入的能量。LQR控制器的形式为:
```
u=-Kx
```
其中:
*K是状态反馈增益矩阵
鲁棒性
状态反馈补偿策略在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这是因为状态观测器能够估计系统的实际状态,控制器根据状态误差进行补偿,从而抵消系统扰动和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
优点
*消除稳态误差
*鲁棒性和适应性强
*能够处理高阶和非线性系统
缺点
*需要精确的状态信息,这可能对于无法直接测量所有状态变量的系统来说具有挑战性
*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可能相对复杂
应用
状态反馈补偿策略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设计中,包括:
*姿态控制
*机器人控制
*电机控制
*过程控制第六部分观测器补偿策略关键词关键要点【观测器补偿策略】:
1.观测器补偿策略通过构建一个状态观测器来估计不可测量的系统状态。
2.通过估计的状态,可以构造一个补偿器来消除稳态误差。
3.观测器补偿策略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也不需要了解系统参数。
【观测器设计】:
观测器补偿策略
观测器补偿策略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用于消除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它通过引入一个称为观测器的附加模块来估计不可测量的状态变量,从而实现对系统状态的全面观测。
原理
观测器是一种动态系统,它基于可测量的输出和控制输入,估计系统的不可测量的状态变量。通过将观测器估计值与实际状态值进行比较,可以获得状态观测误差,然后利用该误差对控制律进行补偿,以抵消外部扰动和模型不确定性引起的影响。
设计方法
观测器补偿策略的设计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选择观测器结构:确定观测器的类型(例如,线性时不变观测器或非线性观测器)和阶数。
2.确定观测器增益:通过解李雅普诺夫方程或使用其他优化方法来计算观测器增益矩阵,确保观测误差的渐近稳定性。
3.设计补偿器:根据状态观测误差,设计一个补偿器,以抵消外部扰动和模型不确定性引起的影响。
优势
观测器补偿策略具有以下优势:
*提高稳态精度:消除外部扰动和模型不确定性引起的稳态误差。
*增强鲁棒性:提升控制系统对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的鲁棒性。
*提高动态响应:通过提供状态的全面观测,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
*适用性广泛:适用于具有非线性、时变或不可测量状态的复杂系统。
缺点
观测器补偿策略也存在一些缺点:
*计算复杂度高:观测器设计和补偿器计算可能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
*依赖于模型精度:观测器的性能高度依赖于系统模型的精度。
*潜在的稳定性问题:如果观测器增益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应用示例
观测器补偿策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例如:
*电机控制:提高感应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的速度和转矩控制精度。
*机器人控制:增强机器人关节位置和力的鲁棒控制。
*无人机控制:提高无人机的姿态控制和导航精度。
*工业过程控制:消除化学反应器和蒸馏塔等过程系统的稳态误差。
结论
观测器补偿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技术,用于消除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和鲁棒性。虽然其设计和实现具有挑战性,但它为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控制解决方案。第七部分模型预测补偿策略模型预测补偿策略
模型预测补偿(MPC)是一种先进控制策略,专门用于消除稳态误差,同时满足性能约束。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对系统动态行为的预测,然后通过优化算法计算最佳控制输入,以将系统输出驱动至期望值。
原理
MPC的实现涉及以下步骤:
1.系统建模:建立一个准确的系统模型,描述其输入-输出关系。此模型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但必须能够捕获系统的主要动态特征。
2.预测视界:定义预测视界,这是优化算法将预测系统输出的时间范围。预测视界的选择取决于系统响应时间和控制器采样周期。
3.优化目标函数:制定一个优化目标函数,表示期望的控制目标。此函数通常包括跟踪误差、控制输入幅度和状态约束。
4.在线求解:在每次采样时间,MPC控制器使用优化算法在线求解优化问题。此算法计算最佳控制输入,以最小化目标函数,同时满足约束条件。
5.应用控制输入:将计算出的最佳控制输入应用于系统,以驱动系统输出接近期望值。
优点
MPC策略具有以下优点:
*消除稳态误差:通过预测系统行为和优化控制输入,MPC可以有效消除稳态误差,即使在存在系统干扰或非线性的情况下。
*处理约束:MPC可以轻松处理输入、输出和状态约束。这对于确保系统安全性和防止损坏至关重要。
*鲁棒性:MPC的预测性质使其具有鲁棒性,能够应对系统参数的变化和外部扰动。
*多变量控制:MPC适用于多变量系统,可以同时控制多个输出。
*算法效率:近年来,MPC算法的效率已得到显着提高,使其适用于实时控制应用。
应用
MPC已成功应用于各种工业和过程控制应用中,包括:
*化学工艺控制
*石油和天然气生产
*发电厂控制
*机器人控制
*航空航天控制
设计挑战
尽管有这些优点,MPC的设计也面临一些挑战:
*模型准确性:MPC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系统模型的准确性。不准确的模型会导致预测误差和控制性能下降。
*计算复杂性:在线优化问题求解可能很复杂,尤其是对于大型或非线性系统。
*实现难度:MPC是一种高级控制策略,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工具才能成功实现。
结论
模型预测补偿(MPC)是一种强大的控制策略,能够消除稳态误差,同时满足性能约束。其预测性质使其具有鲁棒性,适用于处理约束的复杂系统。然而,MPC的设计和实现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模型准确性、计算复杂性和实施难度。第八部分自适应补偿策略自适应补偿策略
自适应补偿策略是一种消除稳态误差的动态补偿方法,它通过实时调整系统的控制参数来适应系统参数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与经典的补偿方法相比,自适应补偿策略具有鲁棒性高、自学习能力强等优点。
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以一个理想参考模型为目标,利用自适应算法不断调整控制参数,使得实际系统的输出尽可能接近参考模型的输出。
2.自校准自适应控制(SAC):通过对系统参数进行在线估计,并将其反馈到控制器中,实现控制参数的实时调整。
3.模型预测自适应控制(MPC):基于系统模型预测未来输出,并基于预测误差调整控制参数,从而实现对稳态误差的消除。
自适应算法
自适应算法是自适应补偿策略的核心,它负责实时调整控制参数。常用的自适应算法包括:
1.梯度下降法:基于梯度下降原理,通过不断调整控制参数的方向和大小,使得系统输出误差沿最速下降方向收敛。
2.最小均方误差(LMS)算法:通过最小化系统输出误差的均方值,调整控制参数,从而实现对稳态误差的消除。
3.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算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来近似系统动态,并基于模型预测误差调整控制参数,实现自适应补偿。
应用示例
自适应补偿策略在工业控制、机器人控制、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电机转速控制:通过自适应补偿策略消除电机转速的稳态误差,保证电机稳定运行。
2.机器人臂运动控制:利用自适应补偿策略补偿机器人臂负载变化和摩擦力等因素带来的误差,实现机器人臂的精确运动控制。
3.飞机自动驾驶控制:采用自适应补偿策略消除飞机自动驾驶控制系统中的稳态误差,提高飞机的操纵稳定性。
优点
自适应补偿策略具有以下优点:
1.鲁棒性强:对系统参数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2.自学习能力强:通过在线估计和参数调整,能够根据系统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自学习,不断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3.消除稳态误差:能够有效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精度。
局限性
自适应补偿策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计算复杂度高:自适应算法的计算量较大,在实时控制系统中需要考虑硬件资源的限制。
2.收敛速度受限:自适应算法的收敛速度受系统动态和噪声干扰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收敛速度可能较慢。
3.参数扰动范围有限:自适应补偿策略对系统参数扰动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制,超出范围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关键词关键要点滞后补偿策略
关键要点:
1.定义:滞后补偿策略是一种通过引入滞后环节来消除稳态误差的补偿方法。滞后环节是一个具有积分作用的环节,可以消除阶跃响应中的稳态误差。
2.作用原理:滞后环节引入一个负反馈回路,当系统稳定时,输出信号会逐渐靠近输入信号,从而消除稳态误差。
3.应用场景:滞后补偿策略适用于具有阶跃输入的系统,目标是消除稳态误差,如位置控制系统、速度控制系统等。
4.设计方法:滞后环节的截止频率应比系统的最小闭环带宽低一个数量级,以确保滞后环节不会对系统的动态响应产生显著影响。
滞后补偿策略的优点
关键要点:
1.消除稳态误差:滞后补偿策略可以有效消除阶跃响应中的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精度。
2.简单易于实现:滞后环节的实现相对简单,可以在设计中很容易地添加。
3.低成本:滞后补偿策略的成本较低,因为只需要增加一个滞后环节。
滞后补偿策略的缺点
关键要点:
1.延迟性:滞后环节引入的负反馈回路会导致系统的响应延迟。
2.抗噪能力差:滞后环节会放大低频噪声,降低系统的抗噪能力。
3.稳定性问题:如果滞后环节的截止频率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关键词关键要点【前馈补偿策略】
【关键要点】:
1.原理:通过预先估计被控对象的扰动或参考信号,并产生一个与之相等的补偿信号,直接作用于被控对象输入端,从而抵消扰动或参考信号对系统的影响。
2.优点:响应速度快,可有效消除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系统精度。
3.实现:需要了解被控对象模型或扰动特性,并使用补偿器(如积分器、前馈滤波器)生成补偿信号。
【趋势和前沿】:
*基于人工智能的前馈补偿: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自动学习和预测扰动或参考信号,提高补偿精度。
*自适应前馈补偿:根据系统运行状态在线调整补偿参数,增强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多变量前馈补偿: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考虑不同扰动和参考信号之间的交互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模型预测补偿策略
关键要点:
1.预测模型的建立:
-建立一个精确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系统输出。
-模型可以是基于物理知识、历史数据或机器学习算法。
2.优化代价函数:
-定义一个代价函数,表示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
-优化代价函数以找到最佳的控制输入,使误差最小化。
3.滚动优化:
-在每个采样时间,使用最新测量值更新预测模型。
-重新优化代价函数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股权投资合同详尽范本
- 2024年度某企业员工健康保险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矿井开采用起重机维修合同
- 2024年度工程监理合同及监理要求3篇
- 2024年度基于云计算的金融服务系统开发合同3篇
- 2024年度秦皇岛市供气合同3篇
- 四年级英语课件
- 【高中化学导学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
- 《价格的谈判技巧》课件
- 幕墙施工组织方案书
- 赛力斯招聘在线测评题
- SL-T+62-2020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 孕产妇艾梅乙健康宣教
- 除颤技术(除颤仪的使用)
- 农业合作社全套报表(已设公式)-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
- 内镜室QCCppt课件
- IE 标准工时(完整版)
- 企业文化现状评估问卷(CI版)
- 监理实测实量记录(土建)
- 姓名大全[共29页]
- 神经内科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