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师说》《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离骚》《拟行路难》《春江花月夜》《山居秋暝》。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从古至今,各民族都为祖国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贡献了力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的重要历史表现。“多元一体”中的“多元”和“一体”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各民族内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之间辩证和谐的共同体关系,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模式。目前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传统,此为“多元”。不过,这些民族从来不是以相互隔绝、相互排斥状态出现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嵌入,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形成了共同体,此即“一体”,这就是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形成了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共同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56个民族这个“多元”在中华民族这个“一体”中得到充分体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救亡图存的历史。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危急时刻,各民族总是能够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摘编自邢广程《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材料二: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从多元走向一体。统一性不是单一性的无穷复制,而是差异性的多样和谐。约6000—8000年前,中国就呈现出六大文化区系,“满天星斗”交相辉映彼此影响。夏商周时期,周边林立的万千邦国,进一步向中原聚拢,形成华夏居中、四夷居边的天下格局。秦汉建立大一统国家制度,却并未打断多元文化的融入。周边族群不断进入中原,不但带来“塞外野蛮精悍之血”,还深刻影响了华夏的制度与文化样态。许多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重要制度,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统一度量衡与税收,建设全国性的交通路网,将经济互补的各区域各族群更紧密地凝聚在一起;跨区域的人口大规模流动持续不断,各族人民生活方式相互影响,族群界限逐渐消泯。中华大地从不缺乏多样性,区域多样、文化多样、语言多样、族群多样、宗教多样,但无论如何多元,总追求通过交流互鉴而融为一体。这一切不是基于族群文化可以解释的,而是由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来决定的。多元保证“可大”,一体保证“可久”。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才得以周期性地巩固和壮大。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决定了中华儿女维护国家民族统一的共同信念。“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这是中国人牢不可破的政治底线和道德信念。古代中国,大一统被视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天下被当作最高政治理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却无一例外地拥有“定于一”的政治共识。从秦汉至明清,天下大势分分合合。但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主动认同大一统,以此作为政权合法性的来源。汉朝人说“六合同风”“九州共贯”,隋朝人说“协同内外,混一戎华”,元朝人说“天下一家,一视同仁”。即使分裂时期的政权,也没有放弃对统一的追求,如前秦苻坚志在“混六合为一家”,金朝声称“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等。与此同时,凡是削弱了国家统一性的制度,往往会被改造。如辽、金不断废除部落联盟制,推行中央集权的科层制,明清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等。正因为这种共同信念,尽管中华文明历经朝代更迭、屡遭战乱磨难、几经家国分裂,但国家统一始终成为历史的主流。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决定了统一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中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国家就能够强盛、安宁、稳定,人民就会幸福安康。国家一旦混乱,就会陷入分裂。老百姓的灾难最惨重。”为什么中国人追求统一?因为中国是一个疆域广阔、人口众多、族群多元、宗教多元、区域差异极大的大国,只有国家统一、集中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动员人口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稳定秩序和统一市场,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聚合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建设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才能维护各族人民的利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任务最终由中国共产党担纲实现。之所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大一统政治转化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将一盘散沙的近代中国社会重新组织起来,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依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依然是全国一盘棋,这之中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特质。(摘编自邵磊《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演进——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且都基于相同的历史背景进行论述,但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B.材料一认为,中华民族各民族从来不相互隔绝、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嵌入、相互融合,始终具有统一的文化传统。C.材料二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点明统一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命运所系的观点。D.材料二指出,我国制度优势是全国一盘棋,这与《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中的观点一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鸦片战争使人民遭受了空前的劫难,但各民族同仇敌忾,最终共同保卫了国家。B.“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混六合为一家”之说,证明大一统自古即是政治共识。C.无论是辽金时的部落联盟制度,还是明清时的土司制度,都削弱了国家统一性。D.作为一个组成复杂的大国,中国只要国家统一、集中领导就能有效应对各类风险。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运用引证法,引用习总书记的原话,增强了文章观点的权威性和说服力。B.材料一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具体论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的重要历史表现。C.材料二第一段举夏商周、秦汉的例子,以证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大一统制度。D.材料二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层次清晰,逻辑严密。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画线句“多元保证‘可大’,一体保证‘可久’”的内涵和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对于当下青年学生实现肩负的使命与担当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春天了杨志军父亲当天就骑着日尕出发了,他开始说服牧人出售牲畜的这天,雪哗哗下着。雪朵大得出奇,就像无数白蝴蝶在风中滑翔、碰撞、争艳、斗奇。忽而又变了,深阔的天幕变成了一架偌大的织机,不停地摆动着,把羊毛一样的雪花瞬间拧成了线,又瞬间织成了氆氇,这是多大一块洁白的上等氆氇,任凭父亲肆意剪裁,然后缝制成世间需要的一切。寥廓无际的草原,织着白氆氇、铺着白氆氇的草原,可以沿着氆氇的经纬线走向远方的草原,正在寒风里歌唱。许久,一顶帐房出现了,一声藏獒的闷叫出现了,一抹挤出门帘的酥油灯的光亮出现了。父亲在帐房里待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被主人扔了出来,一男一女两个牧人抬着父亲,把他从帐房里扔了出来。父亲在雪地上滚了一下,就要爬起来,牧人的藏獒扑过来摁住了他。不远处的日尕大吃一惊,长嘶一声跳了过来,转身的同时,尥蹶子就踢。藏獒后退了几步,轰轰地叫着。父亲懊丧地坐在积雪里,不明白自己的哪句话激怒了对方,竟至于让天性好客的牧人把他扔出了帐房。日尕守在藏獒和父亲之间,也有些不明白,眼睛扑闪扑闪的:怎么了主人,你不是一向都会受到牧人的欢迎吗?父亲去了另一家。这一家没有把父亲扔出去,但拒绝用饭食招待他,只让他喝完了说话之前端给他的那碗酥油茶。主人做出请的手势说:“我家的帐房实在是太狭窄啦,请倒卖牛羊的人去找更宽敞的帐房过夜吧。”父亲拉着日尕来到不远处,挖雪窝子睡觉的时候说:“日尕,我拖累你啦,害得你连口糌粑都吃不上。这么大的雪,到哪里去吃草啊?”日尕呼哧呼哧张大鼻孔,向着四野闻了闻,噗噜噜打了个响鼻,像是在安慰主人。父亲丢开它,打着哈欠钻进了雪窝子,一闭眼就睡着了。他梦见日尕流浪在雪原上,找不到草吃,扑通倒下就死了。他哭醒了自己,爬出雪窝子一看,天已经放亮,日尕正在一群牛的中间。几头牛不断把反刍后本该再咽下去的食物吐到地上,日尕伸长舌头,一点一点把热腾腾的食物卷到自己嘴里。父亲惊呆了:原来动物之间还能如此?这一天,父亲和日尕又访问了五户牧家,结果都一样:拒绝买卖,拒绝他的说服纠缠,而且都不那么客气:“‘沁多贸易’是什么?没听说过。你不会是骗子吧?”“你说什么?把我们的牛羊给你,你拿去卖钱?凭什么呢?别说你不是公家人,就是公家人说了也不顶用,承包啦,牛羊和草场都归自己啦。你卖了钱,再把钱给我们,为什么要这样?你图个什么?再说你要是躲起来不见面,我们去哪里找你?”“你说也可以先给钱,再把牛羊拿走?那也不行,我们要钱干什么?能剪下羊毛来还是能挤出牛奶来?”等他告诉对方自己也是一个牧人后,人家又有了别的想法:“你是不是看着我们羊多牛多心里不好受?你怎么不卖掉你自己的?什么?已经全部卖掉啦?胡说八道,我不信。别向雪山大地发誓啦,全部卖掉的话你就是个不安分的牧人,就是盗马贼一样的坏蛋。”态度好一点的会招待他一碗酥油茶,但糌粑和肉食就别想啦,似乎牛羊越多牧人越小气,似乎他真的是一个可怜的骗子,在被牧人一眼识破的尴尬中,啰里啰嗦狡辩着。天黑后父亲和日尕来到了第六顶帐房前,父亲滑头起来,先不说来意,讨要了些酥油糌粑,垫了垫日尕的肚子,钻进帐房,吃了喝了,在人家的毡铺上睡到第二天早晨,又舔了一碗者麻,才说起自己是来收购牛羊的。主人瞪起眼睛看着他,似乎意识到竟然让一个盗马贼一样的人留宿了一夜,招呼自己儿子过来,放倒父亲,抬起来,又一次扔出了帐房。父亲蹊跷得挑眉毛瞪眼睛:牧人守旧,不知道钱的意义,把牲畜当作唯一的财富,不肯出售牛羊,这也在意料之中。但怎么会变得如此野蛮,不仅不招待吃喝,还会动不动把他扔出帐房呢?过分了吧?他爬起来,冲着帐房门口的主人喊道:“我是香萨主任的朋友,你这样对待我,就不害怕我去阿尼琼贡告你的状吗?”主人蹲下身子,抱着自家的藏獒不让它扑向父亲,哼了一声说:“我们见了香萨主任磕响头,咚咚咚地响九下,见了坚赞曼巴也磕响头,咚咚咚地响九下。都是平起平坐的高人,你要是告我,我也会告你,坚赞曼巴的法力你又不是不知道。”父亲愣了:他听说过坚赞曼巴,是个不属于任何地方的游方藏医,哪里有不好就会出现在哪里。一定是他给牧人说了什么。父亲说:“坚赞曼巴我不认识,要是你让我相信他的法力比香萨主任高明,我就不再到你家来啦。”主人惊慌地说:“你还想来啊?我告诉你吧,曼巴说啦,钱是世界上最大的魔鬼,会夺走牧人的灵魂,现在魔鬼已经放出来啦,已经开始往草原上到处乱跑啦,最大的灾难就要降临草原,你们要小心一点,谁给你们提到钱,你们就把谁抬起来扔到帐房外面去。”原来如此,之所以不请他出去而是扔他出去,是把他看成了一个带来灾难的魔鬼。父亲说:“请告诉我坚赞曼巴在哪里,我去向他请教哩。”主人说:“虽说曼巴的家乡是我们白唇鹿草原,但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有时候正在放羊,一抬头就见他从云端里下来啦。”父亲又是一愣:“你说什么?我来到了白唇鹿乡?”怪不得没有人认识他,雪太大,迷路啦,一口气走到了白唇鹿乡,而他还以为自己在沁多乡转悠呢。心说那就不找坚赞曼巴啦,还是回沁多草原继续他的说服和收购吧。(节选自长篇小说《雪山大地》第十章)【注】小说开启于20世纪50年代末,生活在沁多草原上的藏区牧民由传统游牧部落过渡到社会主义公社,改革开放后,又开启了牛羊贸易,发展商品经济。当时大承包解放了生产力,牛羊数目快速增加,但草原资源却过度消耗,出现了退化现象。“父亲”办起了“沁多贸易”公司,说服牧民出售牲畜以减缓对草场的冲击,由“沁多贸易”统一运到西宁市场,换些钱来改善牧民的生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亲被牧民拒绝,被扔出帐房,是因为牧民不理解父亲收购牛羊的行为,甚至认为父亲是骗子,是盗马贼一样的人。B.“我们要钱干什么?能剪下羊毛来还是能挤出牛奶来?”这些话反映出当时牧民还没有经济意识,只固守着传统观念。C.虽然父亲的遭遇使我们认识到牧民并非都天性好客,但从牧民的一些言行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他们朴实直爽的本性。D.父亲的收购行动屡遭挫折,但最后他仍然想要回到沁多草原继续他的说服和收购,这体现了父亲执着坚定的品格。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的雪景描写,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多种修辞,展现出寒冬草原环境的严酷,也暗示了父亲劝说的艰难。B.小说叙写日尕在一群牛中间进食的情景,表现了动物之间的和谐美好,同时通过父亲的反应侧面表现动物之爱。C.小说善用对话描写,如父亲和留宿他的牧民的对话,不仅推动了情节进一步发展,也点明了父亲此行遭遇的原因。D.小说写牧民有时一抬头就看见坚赞曼巴“从云端里下来”,赋予人物神秘色彩,意在借此以展现坚赞曼巴的法力。8.选文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作者是如何呈现其地域特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评论家刘颋认为,“父亲”带着现代文明的意识进入到雪山大地,以个人力量影响牧民的生活方式,推动着雪山大地的现代化进程。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①,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唐德宗避乱于奉天。材料二: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臣等每退A自西阁B即私相C告言D以E陛下F圣明G必喜H贽议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轻,指轻视、看轻,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B.恤,指忧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C.格,指纠正,与成语“别具一格”“格格不入”“格杀勿论”中的“格”意思不同。D.区区,指愚拙,与《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的“区区”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贽在唐德宗避乱于奉天时,得到皇帝倚重,他认为面对叛贼遍布天下的现状,德宗应责备自己,反省悔过,进而感化人心。B.唐德宗想封赏“试官”之位给一个进献瓜果的人,并说这只是一个虚名,但陆贽坚持认为应使爵位贵重,不要轻易授予爵位。C.苏轼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胜过张良,论辩、谋术胜过贾谊,如果他的进言能被皇帝完全采纳,则贞观之治的盛世将会再现。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意义非凡,希望皇帝能把整理校对后的陆贽奏议放在座位边,反复熟读,这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材料二中,苏轼认为陆贽“但其不幸,仕不遇时”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白帝①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诗人在夔州,当时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入侵。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民歌的复沓句法,写出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描写极富张力和动感。B.颔联集中了诗人当时所见七种意象,进一步渲染了雷电与江水激荡的宏大场面。C.前四句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动乱,为后四句展现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D.颈联分别将“戎马”与“归马”、“千家”与“百家”相对应,形成一种一唱三叹的效果。16.诗歌后两联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阿房宫赋》中,杜牧从多角度铺叙秦人宫殿的巨大耗费,如支撑房屋大梁的柱子“_______________”,突出的钉头“_______________”。(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了国君“竭诚以待下”和“纵情以傲物”的不同结果,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维《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季节、地点和天气等情况。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十月,一场秋雨。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从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一带碧水,怎么看都像一部①______的素书。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愠不喜,用②______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静立水畔,听任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答: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骨传导耳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听觉技术,它通过将声音传输到你的颅骨,而不是①______,来实现听觉效果。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颅骨的振动传递声音信号到内耳,从而②______。骨传导耳机有如下几个优点:一是保证听力安全。传统的耳机会直接将声音传递到耳道中,这可能会导致耳膜受损或者听力受损。而骨传导耳机是通过振动头骨来传递声音的,不会直接影响耳朵,因此可以保证听力的安全。二是③______。传统的耳机会隔绝周围的声音,这可能会导致人们无法听到重要的警报声或者其他的警告声。而骨传导耳机可以让人们在听音乐或通话的同时,仍然可以感知到周围的声音,这对于行人和骑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三是适合户外运动。骨传导耳机因为可以让人们听到周围的声音,这对于跑步、骑车或者其他户外运动来说非常重要。此外,它还具有防水和防汗,适合在户外运动中使用。20.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加点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如果你站在天山的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的茫茫碧水。B.放心吧,你的妈妈就是我的妈妈,我一定像对待亲妈妈一样对待她。C.现在请第五组讨论《水浒传》中的人物,你说一个,他说一个,轮流来。D.屈原啊,你这个楚国大夫所受的委屈我能深深地理解,我内心很同情你。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数字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信息无处不在,且易于获取。然而,这种信息的丰富性似乎并没有带来我们所期望的精神富足。相反,我们常常感到更加孤独和空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数字时代:信息丰富与精神孤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始终具有统一的文化传统”错误,从原文“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传统,此为‘多元’”可知,各民族是发展各自的文化传统,并非始终具有统一的文化传统。)2.D(“中国只要国家统一、集中领导就能有效应对各类风险”错误,从原文“只有国家统一、集中领导,才能……”可知,选项变必要条件为充分条件。)3.C(“以证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大一统制度”错误,材料二第一段举夏商周、秦汉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从多元走向了一体;且“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大一统制度”也不准确,原文是说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许多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重要制度”。)4.①“多元保证‘可大’”指中华大地区域多样、文化多样、语言多样、族群多样、宗教多样,这些多样元素使得中华民族包罗万象,不断壮大;“一体保证‘可久’”指中华民族内部通过交流互鉴而融为一体,既多样又和谐,这促使中华民族得以长久发展。②这句话用整句的形式,总结了中华民族得以周期性地巩固和壮大的原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增强了语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5.①有利于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并存的共同体,具有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共同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其起源和发展也体现出多样与统一的辩证关系。②有利于青年学生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统一。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历经坎坷,但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且国家混乱会导致人民遭受深重灾难,青年学生需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统一,将其作为政治底线和道德信念。③有利于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才能维护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青年学生无法置身事外,唯有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才能帮助我们的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6.C(“父亲的遭遇使我们认识到牧民并非都天性好客”错误,牧民对父亲态度不好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不认同父亲买卖牛羊的想法,这并不能说明这些牧民不是天性好客的。)7.D(“意在借此以展现坚赞曼巴的法力”错误,小说对坚赞曼巴的叙写使人物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但并不是为了展现坚赞曼巴的法力。)8.①通过典型的草原环境,如大得出奇的雪朵、深阔的天幕、仿佛铺着白氆氇的寥廓无际的草原、牧民住的帐房,以及牛、羊、马、藏獒等草原动物,来呈现其鲜明的地域特征。②通过典型的地域饮食、传奇人物等风土人情,如牧民家里的酥油茶、糌粑、者麻等饮食,以及牧民提到的游方藏医坚赞曼巴,来呈现其鲜明的地域特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①“父亲”创办沁多贸易公司买卖牛羊的举动有着良苦用心,这有利于减少牛羊养殖对草原资源的过度消耗,助力草原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出现代文明的忧患意识。②“父亲”劝说牧民出售牛羊以换取金钱,有利于改变牧民守旧的传统观念,促使他们认识到钱的意义,由此助力牧民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与时俱进,发展商品经济。(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0.BDG(原句标点为: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11.D(A项,“或轻于鸿毛”的“轻”指分量小。C项,“别具一格”的“格”指风格、格调,“格格不入”的“格”指阻隔、阻碍,“格杀勿论”的“格”指击打。D项,“何乃太区区”的“区区”指愚拙,与文中的“区区”意思相同。)12.C(“陆贽的智慧、文才胜过张良,论辩、谋术胜过贾谊”错误,原文“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意思是智慧与西汉的张良齐肩,但文才却要胜过他;论辩与西汉的贾谊齐肩,但谋术却不粗疏。)13.(1)陛下果真不惜改正过失,用辞章向天下认错,让我无所顾忌地执笔为文,希望可以让叛变者改变心意。(“诚”“谢”“亡”各1分,句意1分)(2)药虽然经医生之手传过去,但药方多是从古人那里留下来的,如果药方已经在世间证明奏效,那么就不必都由医生自己创造出来才用。(“效”1分,状语后置句1分,句意2分)14.①陆贽没有遇上明君,唐德宗为人苛刻、猜疑,喜好用兵、聚财,在政见方面,两人相差很大。②裴延龄等奸臣当道,用各种方法诋毁陆贽,陆贽受到排挤、打压。(每点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陆贽任翰林学士时,年纪还很轻,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皇帝的宠幸。跟随皇帝在奉天避乱的时候,白天晚上都进朝面见,皇帝亲信倚重他,官位相当的人都不敢奢求这样的待遇。陆贽曾经对皇帝说:“如今叛贼遍布天下,陛下您应该深切地责备自己,反省悔过,来感化人心。陛下果真不惜改正过失,用辞章向天下认错,让我无所顾忌地执笔为文,希望可以让叛变者改变心意。”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所以,在奉天所下的制书,即使是武人悍卒读了也没有不感动流泪的。等到陆贽匡辅政事时,不敢顾念重视自身,碰到需要决策的事情,一定会表达自己的看法。路上有向皇帝进献瓜果的人,皇帝赞许他的心意,想要授予他试官(未经正式任命的官职)的职位。陆贽说:“爵位,是天下共有的器物,不可以轻易地授予。”皇帝说:“试官只是一个虚名,而且这件事我已经与宰相商量过了,你就不必疑虑了。”陆贽上奏说:“没有功劳却能获取爵位,那么人们就会轻视爵位;没有犯罪却滥用刑罚,那么人们就会轻慢法律。现今所担忧的是爵位轻贱,想办法使它贵重仍然担心不够贵重,如果又自己随意弃置,那拿什么来勉励人们呢?”有人规劝他(这样做)有点过头了,他回答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所学,哪里还会忧虑其他呢?”皇帝自己任用裴延龄。陆贽说:“裴延龄怪僻暴戾、急躁轻率,不可任用。”皇帝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不久裴延龄因为奸猾谄媚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天下人都憎恨他,但没有人敢说。陆贽上书苦苦进谏,皇帝不高兴,最终任命陆贽为太子宾客而罢免宰相之位。裴延龄揣摩皇帝对陆贽的恩情淡薄,用各种方法诋毁诽谤,于是皇帝发怒,想要诛杀陆贽,依靠阳城等人交替向皇帝上书奏事论说辩护,陆贽才被贬为忠州别驾。韦皋多次上表请求让陆贽替代他担任剑南节度使,皇帝依然怀恨陆贽,不肯给他这个职位。材料二:我私下认为臣子向皇帝进献忠诚,就像医生对准病症去用药一样,药虽然经医生之手传过去,但药方多是从古人那里留下来的,如果药方已经在世间证明奏效,那么就不必都由医生自己创造出来才用。我听说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才能本来就是帝王的辅佐,学问足可成为帝王的老师。他的议论深刻而切合物事人情,言语从不偏离圣贤的道德规范。智慧与西汉的张良齐肩,但文才却要胜过他;论辩与西汉的贾谊齐肩,但谋术却不粗疏。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但他不幸的是,做官没能赶上好时机。唐德宗以严厉刻薄为能事,陆贽就以忠诚敦厚去规谏;唐德宗以猜疑忌恨去对人,陆贽就以推心置腹去劝说;唐德宗喜好用兵打仗,陆贽则认为消除战事是首先要做到的;唐德宗喜好敛聚财物,陆贽则认为散财于民最为迫切。至于任用人才、接受意见的方法,整治边防、驾驭将帅的策略,归罪于自身以收拢人心,改正过错以顺应天道,斥去小人以消除人民的祸患,珍惜爵位、宝器以授予有功的人,像这类合理的建议,很难列举完。陆贽真可以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去诊治危害身体的重病。假使唐德宗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那么贞观之治的盛况便会再一次出现。臣等每次从皇帝听讲的西阁退出,都私下相互议论,认为您是圣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TS 63165:2024 EN Requirements for industrial water quality analyzer system – Photometry
- 2025年浙江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金融信息化行业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行业运行动态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螺旋泵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薯条行业运行状况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集装箱与国际物流运输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师范大学《节目策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商务应用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汽车专业英语》2024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设计)
- 部编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完整版
-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案(4篇)
- 练字常用的稿纸-红色单线稿纸-书写纸张打印即可
- 动物生物化学(全套577PPT课件)
-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立春节气介绍PPT模板课件
- 个人简历求职竞聘自我介绍PPT模板课件
- Q∕GDW 11612.1-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图
- ASM铸造缺陷的国际分类7大类(学习版022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