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2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3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4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施工总布置.................................11

1.1.前言.....................................11

1.1.1.编制依据............................11

1.1.2.技术标准和要求.....................11

1.1.3.编制范围...........................13

1.1.4.编制原则...........................15

1.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7

1.2.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六大要点..........17

1.2.2.临时设施布置说明..................21

1.2.3.“七通一平”措施...................23

1.3.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28

1.3.1.工程概况...........................28

1.3.2.本标段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29

1.3.3.施工总体方案.......................75

1.3.4.各阶段施工组织措施.................92

1.4.先进技术、工艺及材料设备的运用.........100

1.4.1.从技术上保证进度.................100

1.4.2.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组织好施工生产................................101

1.4.3.拟推广的四新技术.................103

1.4.4.本工程拟投入的新技术.............107

1

1.4.5.项目部“提质增效”措施...........110

第二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16

2.1.渠(管道)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16

2.1.1.贺南东1#渠道......................116

2.1.2.贺南东2#渠道......................136

2.1.3.贺南东3#渠道.....................156

2.1.4.贺南东4#渠道.....................176

2.1.5.贺南东5#渠道......................195

2.2.渠(管系)建筑物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216

2.2.1.贺南东1#穿路涵管.................216

2.2.2.贺南东2#穿路涵管..................237

2.2.3.贺南东3#穿路涵管.................259

2.2.4.贺南东3#(0.5mX0.6m)节制闸.......280

2.2.5.贺南东4#穿路涵管.................296

2.2.6.贺南东4#(0.5mX0.6m)节制闸.......317

2.2.7.贺南东5#盖板.....................333

2.2.8.贺南东挡墙.........................337

2.3.公示牌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345

2.3.1.土方开挖...........................345

2.3.2.毛石垫层...........................347

2.3.3.C20底座...........................348

2.3.4.钢模板...........................354

2.3.5.砖砌体.............................359

2.3.6.墙面喷刷涂料.....................361

2

2.3.7.外墙瓷砖铺贴.....................363

2.4.田间道路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366

2.4.1.贺南东1#田间道路.................366

2.4.2.贺南东2#田间道路.................378

2.4.3.贺南东3#田间道路.................390

2.4.4.叭洪老寨1#田间道路...............403

2.4.5.叭洪老寨1#穿路涵管...............407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429

3.1.本项目的质量目标及承诺.................429

3.1.1.质量目标...........................429

3.1.2.质量承诺...........................429

3.2.质量保证体系与保证措施.................430

3.2.1.质量体系组织机构...................430

3.2.2.质量保证体系.......................435

3.2.3.质量保证措施.....................439

3.2.4.质量保证计划.......................450

3.2.5.货物质量保证措施...................459

3.3.工程质量保修方案及措施.................463

3.3.1.保修服务承诺.......................463

3.3.2.工程保修管理.....................463

3.3.3.工程回访制度.......................466

3.4.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469

3.4.1.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单位:年)469

3.5.工程创优目标计划及其保证措施............470

3

3.5.1.本工程创优目标.....................470

3.5.2.工程项目创优总体规划、措施.......470

3.5.3.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472

3.5.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474

3.5.5.竣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480

第四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482

4.1.本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及承诺..........482

4.1.1.安全文明施工目标...................482

4.1.2.安全文明施工承诺...................482

4.2.安全施工措施...........................484

4.2.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484

4.2.2.安全管理的目的及目标...............486

4.2.3.安全管理措施.......................486

4.2.4.项目安全事故处理.................493

4.2.5.安全检查...........................494

4.2.6.机械使用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494

4.2.7.各工种作业安全操作要点...........496

4.2.8.施工安全用电要求.................502

4.2.9.施工消防要求与通风...............505

4.2.10.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507

4.2.11.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危险源清单.......508

第五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514

5.1.文明施工体系与措施.....................514

5.1.1.文明施工的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514

4

5.1.2.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518

5.2.环境保护体系与措施.....................543

5.2.1.环境保护目标及保证体系...........543

5.2.2.主要污染源分析...................544

5.2.3.环境保护管理制度...................545

5.2.4.环境保护措施.....................547

5.2.5.环境保护防范要点...................549

5.2.6.环境保护应急预案...................551

5.3.疫情防控措施...........................555

5.3.1.指导思想...........................555

5.3.2.组织领导...........................555

5.3.3.防控措施...........................555

5.3.4.工作要求.........................557

第六章工期承诺及保证措施.......................558

6.1.工期目标及承诺.........................558

6.1.1.工期目标...........................558

6.1.2.工期承诺...........................558

6.1.3.工期保证体系.....................558

6.1.4.工期保证体系框图...................563

6.2.工期保证措施...........................564

6.2.1.施工组织保障措施...................564

6.2.2.合理的施工方案.....................564

6.2.3.搞好各种资源的供应.................565

6.2.4.严格的管理与控制.................566

5

6.2.5.加强组织领导.......................567

6.2.6.认真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567

6.2.7.加强技术管理工作...................568

6.2.8.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568

6.2.9.加强材料管理、保证合格材料供应...569

6.2.10.建立质量管理体系.................569

6.2.11.协调好几种关系...................569

6.2.12.工期影响因素总的分为企业内部和外部570

6.2.13.充分做好施工准备.................570

6.2.14.强化施工组织.....................571

6.2.15.加大设备投入.....................571

6.2.16.选派精干管理力量.................571

6.2.17.选用高素质劳动队伍...............571

6.2.18.保质保量供应材料.................572

6.2.19.积极应用新技术...................572

6.2.20.加强计划管理.....................572

6.2.21.做好外部因素的工作...............573

6.3.其他措施...............................575

6.3.1.应急措施...........................575

6.3.2.施工预防措施.......................575

6.3.3.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576

6.3.4.采取合理施工程序,缩短工期.......576

6.3.5.组织机构的落实.....................577

6.3.6.实行奖罚措施.......................577

6

6.3.7.选择性能优良的施工机具.............577

6.3.8.做好各种资源的供应................577

6.3.9.物资材料计划应明确材料的数量、规格和进

场时间.......................................578

6.3.10.劳动力进场要保证质量............578

6.3.11.按计划进场的机具.................578

6.3.12.保持均衡施工.....................578

6.3.13.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与安全防护意识.578

6.4.赶工措施...............................579

6.4.1.加强管理,提高施工工效...........579

6.4.2.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文明施工.......579

6.5.施工进度计划...........................581

6.5.1.总工期计划.........................581

6.5.2.健全项目部工期保障体系............581

6.5.3.加强各项业务管理,保证工程工期目标措施

.581

6.5.4.保证工期...........................583

6.5.5.严格实行承包管理制度..............583

6.5.6.施工机械调配.......................584

6.5.7.确保工期的奖罚...................584

6.5.8.做好施工调度工作...................585

6.5.9.组织保证措施.......................585

第七章资源配备计划.............................587

7.1.劳动力安排.............................587

7

7.1.1.劳动力投入计划.....................587

7.1.2.劳动力的选择.....................588

7.1.3.劳动力安排.........................588

7.1.4.劳动力基本要求...................589

7.1.5.劳动力计划保证措施...............589

7.1.6.落实高技工等级的劳动力队伍.......590

7.1.7.劳动力动态管理配备...............591

7.1.8.组织协调措施.....................591

7.1.9.技术培训...........................592

7.1.10.质量意识教育.....................593

7.1.11.安全操作培训....................593

7.1.12.重难点施工技术培训.............593

7.1.13.劳动力投入保证措施...............593

7.2.材料投入安排...........................595

7.2.1.材料投入计划.......................595

7.2.2.材料投入的保证措施...............595

7.3.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

现场方法.....................................598

7.3.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598

7.3.2.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方法..598

7.4.主要计量、试验设备仪器投入的保证措施……600

7.4.1.各施工阶段质量检测设施………………600

7.4.2.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的投入……600

7.4.3.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的管理措施601

8

7.5.现代化办公措施.........................602

7.5.1.办公设备的分类...................602

7.5.2.传真机的通讯特点.................603

7.5.3.现代办公设备的发展特点...........603

7.5.4.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604

7.5.5.静电复印机的工作原理.............604

7.6.常用施工材料技术性能指标汇总表..........606

7.6.1.生石灰的技术指标...................606

7.6.2.碎石或卵石中不良颗粒及有害杂质的规定606

7.6.3.石子的颗粒强度.....................607

7.6.4.石子的压碎指标值...................607

7.6.5.烧结普通砖耐久性能鉴别指标.......609

7.6.6.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力学性能指

标........................................610

第八章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及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612

8.1.机械设备的管理.........................612

8.1.1.总则...............................612

8.1.2.机械设备的组织.....................612

8.1.3.机械设备租赁.....................613

8.1.4.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613

8.1.5.施工设备的保养、维修.............614

8.1.6.设备的安装、拆卸、运输...........615

8.1.7.机械设备的停用管理...............616

8.1.8.机械设备的报废批准...............616

9

8.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的保证措施..........618

8.2.1.机械设备检验及验收...............618

8.2.2.机械设备日常管理.................618

8.2.3.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619

8.2.4.机具设备维修保养...................619

8.2.5.主要施工材料进场.................620

8.3.附表...................................623

8.3.1.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623

8.3.2.附表二:拟投入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

设备表...................................625

8.3.3.附表三:拟投入本标段的劳动力计划表627

8.3.4.附表四:计划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和施工

进度网络图................................629

8.3.5.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631

8.3.6.附表六:临时用地表...............634

10

第一章施工总布置

1.1.前言

1.1.1.编制依据

1、XX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五标段招标文件;

2、XX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五标段工程量清单;

3、XX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五标段施工招标图纸与

技术标准和要求;

1.1.2.技术标准和要求

本技术条款未尽事宜可参考《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

年版)》、《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技

术条款”部分与设计方提供的设计文件及图纸。

依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本招标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

施工须达到下列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省、市或行业的工

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

(一)执行的技术标准及施工技术规范

1、依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本招标工程项目的材料、设

备、施工须达到下列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省、自治区、

直辖市或行业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但不仅限于以

下规范(不限于新标准规范)。

2、技术规范工程建设标准:

2.1《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

11

2.2《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2012);

2.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

2.4《灌溉排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

533-2011);

2.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00);

2.6《防洪标准》(GB50201-2014);

2.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

2.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2.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8);

2.10《农田排水技术规范》(SL/T4-1999);

2.1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2.1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2.13《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13);

2.1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2.1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

2.16《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

2.17《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2.1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16453.1-2008);

2.19《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4-2013);

2.20《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378-2016;

12

2.2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2015;

2.2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

SL398-2007;

2.2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

2.2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15;

2.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2.26其他相关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规程,如

有不符的以现行相关标准为准。

(二)施工技术要求

本技术条款未尽事宜可参考《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

年版)》、《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技

术条款”部分与设计方提供的设计文件及图纸。

1.1.3.编制范围

1、灌溉与排水工程。衬砌灌排沟渠31条、长21.905km,

渠道设计断面为0.4m×0.4m~1.2m×1m,采用C20砼结构。

铺设灌溉管道4条、长1.975km,采用del60~200PE管。配

套渠系建筑物172处,其中取水坝6座、取水池3座、农桥

5座、闸阀井25个、挡墙3处、渠道盖板14块、穿路涵管

51处、节制闸60套、公示牌5座。2、田间道路工程。新建

及改造田间道路45条、长40.351km,其中:硬化道路27条、

长17.953km,路面宽3~4.5m;砂石道路18条、长22.398km,

13

路面宽3~3.5m(包括设计施工图纸中所包含的内容,以发

布的工程量清单为准)。

2、其他:

(1)承担本工程的设备采购、施工等工作,并对承包

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全面负责;

(2)按国家法律法规、相关强制性标准、规程规范和

合同约定,组织实施采购和施工,承担合同约定的相关工作;

(3)建立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文明、环境保护保

证体系;

(4)按时完成合同约定的工程施工,并对工程施工质

量和施工安全负责;

(5)按时完成合同约定的工程设备采购、调试工作,

并保证工程设备和工程调试质量;

(6)配合工程验收单位组织的各项工程验收;

(7)按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保修期内的保修任务;

(8)按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管理规定,将符合要求的相

关工程建设资料移交项目法人归档;

(9)按合同约定应由承包单位负责的其他职责。

我方编制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

形式说明工程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法、技术组织措施,同时

应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雨季

施工技术、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

14

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等。施工组织设计还应结合工程特

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生产、防汛度

汛、文明施工、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管理方案。

1.1.4.编制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

施工顺序安排合理、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重点是

保证重要环节的施工安全。工程开工前做到安全保证措施首

先落实到位,在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2、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

设计中明确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IS09002质量体系标准,

积极推广“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施工中强化标准化管理,招标采购原材料,合理组织均衡生

产,适时量本分析,确保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

价。

3、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

行动指南。

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进行多种方案综合比选,在保证安全、确保质量、满足工期、

有利环保的原则下对施工方案进一步优化。

15

4、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建设单位对本合同段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

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按照合理配置资源、组织平行及交

叉作业,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对各工序作业时间加以控制。同

时,搞好工序衔接,适时进度监控,及时修正作业资源配置,

确保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5、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

施工组织上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过

硬的技术人员和专业化水平高的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

施工设备,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6

1.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2.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六大要点

(一)施工现场道路布置

1、道路布置需要考虑物料运输和消防车辆通道;

2、道路布置需要考虑物料运输和消防车辆通道;

3、与外脚手架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物体打击;

4、道路布置应靠近砂石、钢筋堆场;

5、道路面层需硬化,与硬化地坪相连的,需设置排水;

6、道路宽度一般不小于4m,厚度为15~20cm;

7、穿越道路的临时用水、用电管线需预埋;

8、在现场出入口处的道路上应设置泥浆冲洗和排水设

施;

9、靠近基坑的现场道路应待基坑土方回填后施工。

(二)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布置

布置时应考虑:

1、应布置在施工段分界线附近,或高低分界线较高部

位侧;

2、人货梯以布置在施工区域出口处为好,提高安全系

数;

3、服务范围一般为50~60m,根据运输材料数量调整;

4、井架卷扬机位置应确保操作人员能看清整个升降过

程;

17

5、井架内侧一般位于脚手架外,中间铺设连接廊道;

6、人货梯采用附墙件固定,井架采用缆风绳固定;

7、人货梯与井架底部都应低于地面;

8、人货梯与井架基础都不需打桩,需浇筑钢筋混凝土

基础;

9、人货梯与井架操作人员都需特种作业证书,后者较

松。

(三)施工现场生产设施和仓库的布置

1、加工设施布置

(1)与垂直运输机械的关系:材料堆场——加工设施

——半成品堆场——垂直运输机械;

(2)加工设施最主要考虑钢筋加工棚、砂浆搅拌机;

(3)加工棚宽度5m左右,长度15m左右;

(4)加工设施中间或不影响加工过程一侧设置配电箱;

(5)加工设施处地面需要硬化;

(6)加工设施上方应设置双层防护棚;

(7)加工棚不设置围护。

2、仓库和堆场布置

(1)仓库布置:水泥仓库地势较高、靠近搅拌机;大

宗材料仓库应靠近加工场地;油料仓库、乙炔仓库应封闭,

且保证与办公、生活用房的安全距离。

(2)材料堆场:用量大、使用时间长、供应与运输方

18

便的材料,分批进场,尽量减少堆放面积;钢筋、钢管、砌

块应靠近垂直运输机械;模板等密度较少材料应堆放在塔吊

回转半径范围内。

(3)构件堆场:在场地允许时,构件拼装或堆放应在

安装位置的下方,便于起重设备吊装;采用井架运输的,尽

可能靠近井架布置;小型构件堆放在塔吊的回转半径范围内。

(四)施工现场水电布置

1、临时用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2、临时用水组织:计算用水量、选择供水水源、选择

临时供水系统的配置方案、设计临时供水管网和设计供水构

筑物和机械设备。

3、供水要求:

(1)力求管网总长度最短;

(2)常用用水总管管径为100mm;

(3)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高层建筑每层设消火栓

口,并配备消防水带、水枪;

(4)排水管道需考虑排水坡度。

4、供水系统配置:管网布置形式有环状、枝状、混合

式。

5、临时供电布置

临时供电组织:用电量计算、电源选择、变压器确定、

供电线路布置、导线截面计算。

19

用电线路:10Kv输电线路→变压器→总配电箱→分配电

箱→开关箱→插头→机械运转。

(1)基本要求

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采用

三级漏电保护系统;

2)变压器一般设置在围墙外侧,总配箱一般设置在靠

近变压器的围墙内侧,分配箱有多个,一般设在主要用电设

备(塔吊、人货梯、井架、钢筋加工场,办公与生活用房);

3)线路敷设采用架空或埋地,一般采用后者;

4)供电线路与建筑物、塔吊需保持安全距离。

(2)配电线路的安排

分为环状、枝状及混合式三种,一般采用枝状。

导线选择一般根据计算的电流强度选择。

(五)施工现场生活和办公临时设施

1、生活区与办公区分离;

2、与作业区和架空高压线保持安全距离;

3、场地安全可靠,地面高于施工场地,排水通畅;

4、面积与工程规模、分包、施工进度有关;

5、搭设标准需满足相关的部门规章要求;

6、食堂、厕所标准应满足卫生部门要求。

(六)施工现场大门、围挡及标牌布置

1、大门:金属门或电动门;

20

2、围挡:采用硬质材料围护,市区高度不低于2.5m,

郊区不低于1.8m;

3、标牌:

(1)“五牌”:施工标志牌、安全纪律牌、防火须知牌、

安全无重大事故记时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牌

(2)“两图”:施工平面图、项目经理部组织结构及主

要管理人员名单图

3、场地绿化:在工地入口内外和办公区种植绿化。

1.2.2.临时设施布置说明

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平面及临时设施进

行合理布局,实施封闭式管理。所有临时用房都在科室门牌

做出标志,墙面及天棚均采用空心板屋面。卫生间、淋浴间

及厨房等地面、墙裙铺设面砖,所有生活用房要求文明整洁。

在仓库、食堂等易燃易爆处配置足够的消防设施,预防各种

安全隐患的放生。

1、临时施工道路

施工主通道由城市道路到施工现场入口进出,场外交通

道路利用现有城市道路,场内施工铺设临时道路。

2、临时供水布置

临时用水包括施工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其中施

工用水包括砼及砂浆搅拌、养护、浇砖、模板湿润等。配水

管网的布置方法根据本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经验,主杆线采用

21

中48镀锌管,支管采用中25镀锌管。现场用水采用环向封

闭布置,优点是能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当管网某一处发生故

障时,水仍可以正常使用。

3、临时供电布置

(1)施工用电的估算:施工现场用电分动力与照明两

类,照明用电按动力用电的10%计算。经用电量计算,在高

峰施工期,考虑砼拦和、砼泵送、钢筋、木工加工、铺装面

板切割加工、水泵排水、生活照明用电等共计总用量为250KW。

(2)配电线路布置

根据总用电量,配电电压380/220V引自建设方提供的

电源,采用三相五线制架空配置,分支线用25平方塑料铜

芯线接至各用电设备。

线路应尽量架设在道路内侧,保持线路水平,电线杆采

用木杆,间距30米,分支线及引入线均应由电杆处接出。

施工用电的配电箱要求设置于便于操作的地方,一般离地面

高度不小于1.2米,并且安装漏电保护器,配电箱必须使用

劳动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

4、材料堆场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钢筋堆在现场仓库内并设加工

棚。各种材料堆放,必须整齐、规范,铺装面板加工场及堆

场计划分二处设置,具体见平面布置图。

5、施工场地排水

22

为确保施工期间场内排水畅通,施工前必须对本工程排

水系统进行综合规划:

(1)在施工场地周边开挖纵向排水边沟排水边沟底宽

0.5米,深0.6米,沟内采用10cm细石砼铺底,240砖墙护

坡,并且用水泥砂浆粉刷,沟底纵坡不小于0.3%。穿越临

时道路采用排水管过路,区域范围内的雨水及基槽内排水通

过水泵排入明沟中排放。

(2)当地面排水沟自流排水困难时,则考虑在边沟适

当位置设置集水井,利用水泵强制排水,确保施工正常开展。

6、临时设施的布置

现场临时设施包括行政管理用房、生产车间、仓库及生

活用房。生产车间包括工具库、钢筋加工、石材加工等。生

活用房包括职工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具体位置见施

工平面布置图。

(1)生活与工作区场地四周挖设临时排水沟,并在生

活区设砖砌排水沟与周边排水接通。

(2)生活区道路采用15厘米塘渣+10厘米C15砼面层。

(3)生活废水经明沟直接排出场外。

(4)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沉淀集中,定期处理,生活

垃圾袋装化。

1.2.3.“七通一平”措施

七通一平是指基本建设中前期工作的道路通、自来水通、

23

电通、排水通、排洪通、电讯通、煤气管通及平整土地等的

基础建设。”七通”是现代化城市最基本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造成优美环境的基础,是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城市建

设赖以迅速发展的先决条件。

1、通给水

指的是指规划区内自来水通畅。一般的设计要求能够满

足正常生活工作需要。

设计要求:规划区供水满足正常生活工作需要。

设计施工主要内容:规划区给水管网按规划区日最高时

用水量设计,管网各段的管径应满足所需的水压。规划区生

活用水管网所需的从地面算起的服务水压,根据建筑物层数

确定。在水压不足的地方设置增压泵站或水库调节泵站。规

划区供水管材选择一般根据输送的水量、管内工作压力、土

壤性质和水管供应情况等确定。

施工主要要求: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要求,由建设方、监理方、设计方和施工方等组织检查验收。

2、通排水

这里的排水包括了规划区内的生活污水以及雨水的排

放。

设计要求:规划区内生活污水、雨水排放通畅。

设计施工主要内容:规划区按设计要求铺设了排水管网

和雨水管网系统,使规划区生活废水和雨水分流后进入城市

24

综合排水系统,其管道用材、布设、埋深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竣工验收必须满足相应市政验收规范标准。

施工主要要求:符合市镇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

准要求,由建设方、监理方、设计方和施工方等组织检查验

收。

3、通电力

是指规划区内电缆铺设完毕,一般电力的要求能满足规

划区内一般正常生活工作需要。

4、通电讯

通讯是指园区内基本通讯设施畅通,通讯设施是指:电

话、传真、邮件、宽带网络、光缆等。

5、通燃气

针对有需要天燃气或煤气的规划区设定的标准,燃气使

用要符合整体规划和使用量,符合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

6、通热力

指规划区热力供应通畅。

设计要求:规划区电力、电讯、燃气、热力满足规划区

正常生活工作需要。

设计施工主要内容:规划区内按设计要求埋设了电力、

电讯、燃气、热力管线,其管道用材、布设、埋深必须满足

设计要求,

25

施工竣工验收必须满足相应验收规范标准。

施工主要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

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

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要求,由建设方、监理方、设计方和施工方等组织检

查验收。

7、通道路

是指规划区内通往城区的主干道和区内相互联系的支

干道通畅。

设计要求:规划区通往城区主干道和规划区内相互联系

的支干道通畅。

设计施工主要内容:规划区道路主要分为柔性路面和刚

性路面两类,规划区柔性路面设计以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

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为基础,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

体刚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路面结构采用多层

体系由计算机完成,也可采用当量层厚度法换算为三层体系

后查诺模图进行计算。道路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必须满足相

应城市道路设计标准,其施工验收必须满足相应市政验收规

范标准。

施工主要要求:符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要

求,由建设方、监理方、设计方、施工方等组织检查验收。

8、场地平整

26

指将需要进行的施工现场(红线范围内)的自然地面,通

过人工或机械挖填平整改造成为设计需要的平面,使得施工

现场基本平整,无需机械平整,人工简单平整即可进入施工

的状态。确保施工现场无障碍物,施工范围内树木砍伐、移

植完毕。满足测量建筑物的坐标、标高、施工现场抄平放线

的需要。

设计要求:规划区绿化景观满足居民生活休闲需要。

设计施工主要内容:规划区内环境建设,即建筑物与建

筑物之间,建筑物与道路之间按要求铺上草坪,种上了乔木

和灌木,点缀了雕塑、喷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建筑

小品,这样整个环境建设达到规划区环境景观绿化设计要求。

施工主要要求:符合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要求,

由建设方、监理方、设计方、施工方等组织检查验收。

27

1.3.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3.1.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1、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XX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由XX农业农

村局以西农复(XX)3号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中央级

财政资金、地方筹措资金,项目出资比例为中央级财政资

金1896.03万元,地方筹措资金1193.97万元,招标人为XX

农业农村局,招标代理机构为XX管理有限公司。项目已具

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内容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招标范围:本项目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所示全

部内容。

(3)计划施工工期:180日历天。

(4)建设标段:五标段。

(5)质量要求:按国家及行业现行相关质量验收标准,

一次性验收合格。

(6)投标有效期:自递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起90日历

天。

(二)工程范围

28

五标段:

1、招标范围:本项目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所示全部

内容;

2、招标控制价:4036348.96元;

3、质量要求:按国家及行业现行相关质量验收标准,

一次性验收合格;

4、工期:180日历天

1.3.2.本标段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一)水质污染原因分析

1、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雨水收集的水质、水量

不同,则需要补水的量不同,造成不同季节需要处理的水质、

水量不同,可提出不同的循环周期去满足水质维护的要求。

避免一年四季均采用相同循环周期造成浪费。建议冬季可将

循环周期延长至48小时,暂先运行一个星期,通过检测各

项水质分析报告,得出结论是否可以满足水质维护要求(可

采用试运行方式论证不同循环周期与水质维护的关系)。

2、水生植物根据季节性变化生长与水体关系,随着季

节的变化,水生植物从生长到枯萎,对于水体可产生很大影

响,需要人为对水体进行维护、清理,水体枯萎期,枯萎的

茎叶易在水体中腐败,造成水质恶化,需要针对这个时期的

水质增加循环周期。

3、外来污染源,外来污染源包含面污染源、人为的破

29

坏、地下水的污染等外来污染源,造成水质恶化。面污染源

多,景观水的周围往往种植草坪、花卉和树木,水中也常常

饲养一些水禽、鱼虾之类的动物,供人们观赏。由于雨水冲

刷和浇灌水的渗透,会将植物中的各种氮、磷、碳、钾等营

养物和肥料、农药以及树叶、枯草等“绿化废物”大量汇集

到地势最低的景观水中,这些面源污染,使得水质进一步恶

化。另外,动物的代谢物质也会加速兰绿藻的生长,使湖底

呈厌氧状态,反过来又会使鱼虾因缺氧而死亡,腐烂的水生

动物其蛋白质分解又使水质变臭,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人为

的破坏:们的不文明行为,也是导致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

例如:一些游客毫无节制地以投鱼饵来取乐,造成的后果是,

鱼儿因撑食而死,多余的饵料和死鱼一起成为水质的污染源。

此外,一些清洁工为了方便,直接用景观水洗拖把或是冲洗

地面上的污迹,用完后再直接水倒回人工湖,这种行为也会

严重地污染景观水。另外一些工地上的施工垃圾及生活污水

直接排入的水体内造成景观水污染;

地下水的污染: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污

染物(如氮、磷、重金属离子等等)渗入了地下,污染了地

下水。如今我国地下水的污染已经相当

普遍而严重,而大部分的景观水又是与地下水相通的,

因此导致景观水的变质也是显而易见的。

故需要“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30

如可在景观湖周边设置排水沟,以防止绿化污水流入景观湖;

可定期打捞漂浮在人工湖上的树叶、枯草等杂物,以防止他

们向水中释放营养物质;可控制饲料的投加量,并加强管理,

防止各种清洁污水流入景观湖;可加强周边污水的管理及监

督,防止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流入等措施。

4、失水、补水、水池蓄水量及用水之间平衡关系,根

据四者之间的关系,找到四者之间的平衡点,调整一个更合

理有效的运行周期,检测周期,从而使水质达到一个最优的

状态。

(二)工程重难点分析

一)田间道路工程

1、交通疏解重难点

(1)重难点分析

工程街道交通繁忙、车流量大、人为活动频繁地段,围

挡期间行人及车流极其繁忙,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

的不会占用道路,影响周围过往车辆及群众的出行,所以在

工程中应做好交通疏解。

(2)应对措施

1)交通宣传工作

开工前1个星期,在周边地区发布施工公告,提请过往

车辆注意按照交通组织要求行驶。同时,交通组织方案要提

前一个星期试运行,经检验确实可行后,才正式实施。

31

2、交通标志设置

(1)施工场地要与行车道隔离围蔽,围蔽设施应采用

不低于2.5m彩色波纹钢围挡遮挡围护,在围挡砖基础地面

以上20cm处贴一道红色警示反光膜,在彩色波纹钢20cm、

40cm处各贴一道红色警示反光膜。

(2)施工现场的标志要醒目,在施工路段前后一定距

离处设置“前面施工车辆绕道”或“前面施工车辆慢行”等

路标,夜间配有完全警示灯。

(3)工地出入口应设置明显标志牌,并派专人维护交

通,减少各种机械和泥头车进出工地与社会车辆相互干扰,

避免意外发生。

二)基坑排水

1、基坑排水及其降水方案分析

基坑排水主要指的是在基坑开挖之前需要做好排水工

作,完善排水系统,并需要在基坑顶的外缘四周向外设计并

安装防水梁或者是排水沟,同时需要在恰当的位置上设置截

水沟,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最佳的排水效果。如果在地基施工

的过程中出现了渗水的现象,基坑的底部就需要设置集水井

和排水沟,这样才能够将基坑当中的积水有效且及时的排出。

在进行基坑降水方案设计的时候要进行实地的调查,制

定合理的设计方案。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基坑开挖的时候需

要挖穿填土层并且要进入到砂层当中,因为砂层的透水性较

32

强,基坑的涌水量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基坑开挖中

不会出现安全事故,防止涌水和流砂的现象出现,在降水设

计的时候,需要综合的考虑基坑降水以及基坑支护的施工降

水要求,一定要确保地下水位降到基础桩承台底0.5米以下

的位置,并且要确保基坑的中心线位置的降深要比基坑基底

的深度低,并且不能够小于0.5米。

当前较为常用的深基坑降水有明沟降排水和管井井点

降水,前者比较实用在降水深度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当中,

而对于基坑降水要求较高的项目,则可以采用后者,并且在

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布设明沟排水。

2、基坑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上文中对于基坑排水以及其降水方案的设计进行了简

要的分析,下面本文就对基坑排水中具体的施工技术措施进

行论述。

第一,井管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在井管施工中,较常用

的施工设备位回旋钻机进行造孔,当施工中管径的外径为40

到50厘米的时候,回旋钻机造孔的直径需要设置为70到80

厘米,为了避免出现造孔时井壁坍塌的现象,可以用比重为

1.1到1.2的泥浆护壁,从刚开始施工到井孔完成都需要确

保孔内的泥浆面比地下水长水为要高,并且比井口略低,通

常控制在0.3到0.5厘米左右。当井管全部完成之后,需要

在底管内填上厚度约为0.5米左右的黄砂,之后需要再填筑

33

厚度约为0.5米的细砾石和碎石,填筑完成之后需要将钻孔

以及井管间的空隙利用平均粒径为含水土层平均粒径8到12

倍的细砾石以及粗砂进行回填施工,在抽水过程当中其能够

发挥到拦砂滤水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回填滤料

的厚度,一般情况下要大于10厘米。

如果选用的滤料颗粒比较粗,则可以在透水管外包商玻

璃丝布,并用14号铅丝捆扎紧,这样也能起到较好的滤水

作用。

第二,明沟排水施工技术要点。要确定选择何种基坑排

水的技术措施,需要根据基坑所在的地形和土质情况,并要

结合基坑的大小和气开挖的深度。在围堰完成之后并且基坑

开挖施工进行过程中,就需要及时的将基坑内的积水排出,

这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要充分的考虑到下游水位低的地

形条件,实现自流排水,当存在有余水的时候,则需要进行

人工开挖排水沟的方式进行排水,或者是利用水泵将余水排

出。施工中需要尽可能早的进行基坑排水施工,这样能够给

基坑更多的干燥固结的时间,进而推动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当地形有利的情况下,需要尽可能的采用自流排水的方式,

如果地形条件不允许,则采取认为引导排水的方式。

在排水沟施工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需要和

基坑的实际情况相联系,确定最佳的位置,并从基坑位置按

照由高到低的方向开挖排水沟,将坑内的积水引入到集水井

34

当中,同时利用水泵将积水彻底的排出干净。二,当存在有

较大的基坑开挖难度的时候,需要沿着基坑等高线对排水井

和排水沟分层设置,之后再利用水泵将积水统一排出。

在进行排水设计的时候,需要合理的估算出排水量,具

体来讲,在计算降雨量的时候,要根据抽水时段当天排干的

最大日降水量计算明渠排水降雨量。对施工废水量进行估算

的时候,则需要结合气温条件和混凝土养护情况。

第三,基坑基础施工要点。在基坑开挖的时候需要结合

地质地形条件选择最佳的开挖技术措施。当基坑的开挖基础

地质是粉土或者是粉砂的时候,开挖时一定会出现渗水的现

象,这样将会进一步诱发流砂以及管涌问题,加大了施工的

难度。施工中如果渗水流入到粉砂粉土的范围之内,将会出

现土粒随着渗水移动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在施

工的时候需要控制地下水位,尽可能的降低地下水位。实际

应用当中防止管涌和流砂产生的方法也较多,可以通过铺设

砂砾反滤层的方式,或者是采用放缓边坡的方式,都能够达

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这样会增加施工量,同时加大施工成本。

为了降低成本,提升施工质量,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措

施有利用沉箱、沉井加水力充填等新型的施工工艺,这样能

够有效的缓解排水困难的情况,并降低排水困难的发生几率,

在地下水位降低中采用射流装置,或者是在基坑四周设置景

观排水系统内等,都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35

第四,基坑排数施工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在基坑排

水施工当中,需要注意,在设置排水干沟的时候,需要存在

一定的坡度,这样便于集中渗水,也能够减低对施工的干扰。

需要结合渗水量以及纵坡确定干沟的断面,并且在基坑放样

的时候需要和排水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在必要的情况下可

以扩大基坑开挖的范围。

结论:

基坑排水工程是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需要

引起施工人员的高度注意。本文结合施工实际,对基坑排水

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今后的施工中一

定要不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土方工程

在进行土方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土方挖填的速度要尽可

能加快,目的是防止旧建筑物的地基出现受冻的问题,威胁

建筑物的地基安全。土方开挖工作进行完毕后,就要开始基

坑施工的工序,首先,施工人员应该在基坑的底部设置相应

的技术手段,目的是做好基坑的保温工作。在做好保温工作

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出现积水现象,应该做好基坑底粗的排

水工作,起到防止基坑内部积水,避免基坑土壁塌方的效果。

除此之外,再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持施工现场的

各种通道的畅通,在行驶车道上要注意采取相应的防滑措施,

避免施工车辆由于防滑措施不当而发生危险事故。在进行土

36

方回填之前,施工人员应该及时将基坑底部的保温材料以及

冻雪等其他一切杂物有效清理,确保基坑回填之前,基坑底

部的清洁。确保基坑底部清理干净之后,方可对基坑进行土

方回填,在进行人工土方回填的过程中,每层铺土的厚度应

严格把关,以不多于20厘米的厚度为宜,从而避免铺土的

厚度太厚造成填土不实,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而导

致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夯实的厚度一般在10-15厘

米左右。

四)模板工程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当中,模板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三大

方面:专用模板施工技术、承重模板施工技术和侧面模板的

施工技术。专用模板的施工方法都是设置半球形、梯形或者

是三角形的封面键槽,一般情况下,键槽的模板使用成型的

钢模板。

模板的支撑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内拉式,另一种是外撑

式。目的是有效地发挥缝面传递剪力。承重模板的施工要点

是在进行梁板底模施工的过程中,先将梁底高程以及梁轴线

清楚地标示出来,运用钢管对排架的搭设进行有效的支撑。

在搭设排架的过程中,顶部的横杆跨中要比两端稍微高出一

些,有利于梁模的起拱。立柱的间距应该在1米左右,在高

度方向应设置1.2-1.5米的间距,同时在水平排架之间设置

剪刀撑以便提高稳定程度。

37

在进行侧面模板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水利工程

建设施工的设计图纸,标出边线和轴线,同时要在模板的外

面设置纵横围檩,目的是提高混凝土的抗压特性,在施工进

行完毕后,要对模板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且对支撑措施进行及

时有效的固定,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五)砌筑工程

1、施工前必须保证砌体的含水率符合规范要求宜为

5%~8%,气温过高、干燥时,表面应浇水湿润。

2、砌筑水泥砂浆、构造柱与圈梁混凝土强度,施工中

均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配制,并按要求留置砂浆试压块和混凝

土试压块。

3、制作砌体工程样板主要应包括不同材质交接处、T形

墙、十字墙等部位的砌筑方法,以及门窗洞口,填充墙底部、

顶部,构造柱、圈梁、过梁等的处理方法。

4、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按设计要求砌筑一段样板墙,

评定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以确定今后的工程质量管理

工作。

5、应按料单对排砖图中的非标砌块进行集中加工,并

将余料在预制块加工车间直接粉碎,然后用于预制块制作。

6、施工前必须保证加工的拉结筋、构造柱、圈梁符合

设计要求,且使用的钢筋数量、规格、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

要求。

38

7、砌体材料进场后应按照不同的生产日期、规格分类

整齐堆放,且堆置高度不应超过2m,同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

块堆放时应在底下进行垫高处理,上面进行加盖处理。

8、材料控制

(1)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

复验。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当在使

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

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不同

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凡在砂浆中渗入有机化剂、旱强剂、缓凝剂、防

冻剂等,应经检验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有机化剂

应有砌体强度的型式检验报告。

(3)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

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

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应不小于高度的

2/3。

(5)钢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构造柱、芯柱、组合砌体构件、配筋砌体剪力墙

构件的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9、施工要点

(1)砌体砌筑采用“三一”方法砌筑,每层前四皮砖

39

均应先摆砖,以及练习十字角、丁字角、240mm墙与120mm

墙交接的组砌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