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项目指南_第1页
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项目指南_第2页
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项目指南_第3页
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项目指南_第4页
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项目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项目指南TOC\o"1-2"\h\u28943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 4185341.1国际农业发展趋势 450351.2我国农业产业链现状 4260971.3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46928第2章项目目标与规划 4243952.1项目总体目标 4290632.2项目阶段目标 5166372.3项目规划与布局 55959第3章合作国家与地区选择 52153.1合作国家与地区筛选标准 639853.2合作国家与地区农业特点 638573.3合作潜力分析 69139第四章合作模式与机制 7107164.1间合作模式 748374.1.1政策引导 7200124.1.2资源整合 7159754.1.3项目支持 7143204.2企业间合作模式 769944.2.1技术研发与合作 7136094.2.2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7163534.2.3市场营销与合作 8272474.3跨国合作机制 8205654.3.1信息共享机制 8237824.3.2利益分配机制 8285684.3.3风险防控机制 8298874.3.4争端解决机制 814919第5章投资政策与环境 811905.1我国农业投资政策 8181325.2合作国家农业投资政策 914965.3投资环境分析与优化 915317第6章农业产业链环节合作 10301326.1种植业合作 10219546.1.1育种技术交流与合作 10268836.1.2种植技术培训与合作 10163056.1.3土地利用与整理合作 10190186.2养殖业合作 10324566.2.1畜禽品种改良合作 1091856.2.2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合作 10282956.2.3疫病防控技术合作 1070886.3农产品加工业合作 10317666.3.1农产品加工技术引进与转化 10137446.3.2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构建与合作 103076.3.3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 11234646.4农业服务业合作 11254706.4.1农业信息技术合作 11234986.4.2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合作 118176.4.3农业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合作 1123818第7章技术创新与转移 1173017.1国内外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11326227.1.1国际农业技术发展概况 1164847.1.2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1203967.2技术创新合作模式 11319307.2.1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12124837.2.2国际合作与交流 1283797.2.3区域协同创新 12131887.3技术转移与推广 12323267.3.1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机制 12212747.3.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2148507.3.3创新技术推广模式 121809第8章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12176058.1园区规划与设计 12241808.1.1设计原则 1253018.1.2规划内容 13135588.2园区产业布局 13256848.2.1主导产业 13231088.2.2配套产业 1338508.2.3产业融合 1312578.3园区管理与运营 1379158.3.1管理体系 13300708.3.2运营模式 13322078.3.3技术支持 1450678.3.4人才培育 1430548.3.5品牌建设 1424495第9章农业人才培养与交流 14124499.1人才培养机制 1459129.1.1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涵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14240629.1.2加强与国际知名农业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联合培养、交流访学等活动,提高农业人才的国际视野。 14183919.1.3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技能。 1416319.1.4建立健全农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监督与评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14285469.2人才交流与合作 14151259.2.1开展国际农业人才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培训班等,促进国内外农业人才的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 1491739.2.2支持国内农业人才赴国外农业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交流访学,学习国际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1496949.2.3鼓励国内外农业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共同解决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15201859.2.4建立农业人才信息平台,为国内外农业人才提供求职、招聘、项目对接等服务,促进人才流动和优化配置。 15232509.3人才引进与激励 1596259.3.1设立农业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领域专家和优秀青年人才。 15119989.3.2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科研启动经费和福利政策,为农业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15299989.3.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项目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 15243379.3.4加强对农业人才的职业发展指导,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助力人才成长。 15352第10章项目风险管理及对策 153052510.1政治风险 151874410.1.1加强国别研究:深入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评估政治风险。 15684710.1.2建立良好的关系:与项目所在国建立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取政策支持和保障。 152693110.1.3多边合作机制:通过多边合作机制,提高项目的国际影响力,降低政治风险。 151034710.1.4合规经营:严格遵守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保证项目合规经营。 152047110.2经济风险 151508510.2.1市场调研: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国的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合理预测市场变化。 152500910.2.2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对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监控,采取套期保值等手段降低风险。 162076610.2.3多元化投资:分散投资,降低单一市场、单一项目的经济风险。 161832610.2.4优化投资结构:根据项目所在国的经济状况,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投资效益。 16157010.3技术风险 162151910.3.1技术研发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共享技术成果,降低研发风险。 161619910.3.2技术储备:建立技术储备机制,提前布局前沿技术,保证项目技术领先。 162703010.3.3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项目团队的技术水平,降低技术实施风险。 16971810.3.4技术适应性评估:针对项目所在国的实际情况,评估技术适应性,保证技术顺利推广。 1634910.4生态环境风险与对策 161389210.4.1环境影响评估:在项目前期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16618510.4.2生态修复与保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161199610.4.3节能减排: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61511510.4.4绿色发展: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16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1.1国际农业发展趋势全球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业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国际农业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二是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逐步完善;三是农业国际合作日益紧密,跨国农业企业合作、技术交流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1.2我国农业产业链现状我国农业产业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加工和附加值较低;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流通与销售体系不完善;四是农业国际合作程度不够,与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水平存在较大差距。1.3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加强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合作有助于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业产业链水平;国际合作可以促进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国际合作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全球农业产业链的互利共赢;加强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国际农业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链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机遇。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农业产业链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第2章项目目标与规划2.1项目总体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国际合作,实现以下总体目标:(1)提高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3)加强与国际农业产业链优秀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4)推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益;(5)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2.2项目阶段目标本项目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实现以下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基础调研与规划阶段(1)开展国内外农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2)明确项目合作领域、合作方式及合作机制;(3)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第二阶段:项目实施与推进阶段(1)开展农业产业链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2)推动国内外农业产业链企业合作,实现产业链优化升级;(3)建立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示范基地,推广成功经验;(4)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农业产业链人才。第三阶段:项目总结与推广阶段(1)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2)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模式;(3)为我国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提供政策建议。2.3项目规划与布局本项目规划以下四个方面的布局:(1)区域布局:以我国农业主产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构建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网络;(2)产业链布局:涵盖农业产业链的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3)技术布局:聚焦农业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4)合作布局:与国内外农业产业链优势企业、科研院所及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本项目将严格按照以上规划与布局,有序推进项目实施,为我国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提供有力保障。第3章合作国家与地区选择3.1合作国家与地区筛选标准在选择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的国家与地区时,需综合考虑以下筛选标准:(1)政治稳定性:合作国家与地区应具有稳定的政治环境,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2)经济条件:合作国家与地区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农业产业链的发展。(3)农业资源:合作国家与地区应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等。(4)农业技术水平:合作国家与地区的农业技术水平应较高,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效益。(5)市场需求:合作国家与地区应具有较大的农产品市场需求,有利于项目的长期发展。(6)国际合作意愿:合作国家与地区应具有强烈的国际合作意愿,有利于项目的推进。3.2合作国家与地区农业特点根据筛选标准,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合作国家与地区及其农业特点:(1)东南亚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橡胶、棕榈等热带作物。(2)南亚地区:农业资源丰富,以种植小麦、水稻、棉花等为主,劳动力充足。(3)中亚地区:干旱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和节水农业。(4)非洲地区:农业资源丰富,但技术水平较低,发展潜力大。(5)拉丁美洲地区:气候多样,适宜种植咖啡、可可、大豆等特色作物。3.3合作潜力分析针对筛选出的合作国家与地区,以下分析其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潜力:(1)东南亚地区:具有较高的国际合作潜力,农产品市场互补性强,有利于农产品贸易和投资合作。(2)南亚地区:农业产业链较为完整,合作空间大,特别是在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等领域。(3)中亚地区:具有较大的合作潜力,可在节水农业、畜牧业等领域开展技术交流和投资合作。(4)非洲地区:农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国企业可积极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5)拉丁美洲地区:农业产业链合作潜力较高,可在大豆、咖啡等特色农产品领域开展合作。通过以上分析,可为我们选择合适的合作国家与地区提供参考,有利于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的深入推进。第四章合作模式与机制4.1间合作模式间合作模式是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模式下,各国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项目支持等方式,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国际化发展。4.1.1政策引导各国应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通过制定有利于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国际合作。4.1.2资源整合间合作模式要求各国整合国内外农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4.1.3项目支持间合作项目应重点关注农业技术研发、农产品贸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通过项目合作,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水平。4.2企业间合作模式企业间合作模式是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项目的主体,涉及农业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4.2.1技术研发与合作企业间可通过共享技术研发成果,开展技术合作,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技术水平。4.2.2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间在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开展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4.2.3市场营销与合作企业可通过共享市场信息、联合营销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3跨国合作机制跨国合作机制是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4.3.1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跨国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各国农业政策、市场动态、技术进展等信息,为合作各方提供决策依据。4.3.2利益分配机制合理确定合作各方的利益分配,保证合作项目的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4.3.3风险防控机制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对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政治、经济、技术等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降低合作风险。4.3.4争端解决机制设立争端解决机制,保证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争议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通过以上合作模式与机制,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项目将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技术共享、市场共赢,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第5章投资政策与环境5.1我国农业投资政策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投资政策,以引导和促进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领域。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农业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等。(1)农业补贴政策:我国对农业补贴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重点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业科技推广、农业资源保护等方面。(2)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对农业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农业投资效益。(3)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农业融资渠道。(4)土地使用政策:合理配置农业用地,保障农业项目用地需求,鼓励土地流转,提高农业土地利用效率。5.2合作国家农业投资政策在国际合作项目中,合作国家的农业投资政策对项目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列举部分合作国家的农业投资政策。(1)发达国家:发达国家通常具有较为完善的农业政策体系,对农业投资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支持。这些国家在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环保等方面也有较高要求。(2)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农业投资政策方面,侧重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农业产业链升级等。这些国家通常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如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3)新兴市场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在农业投资政策方面,既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关注农业产业链的拓展和优化。这些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农业领域合作。5.3投资环境分析与优化为了提高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项目的投资效益,需对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和优化。(1)政策环境:分析我国及合作国家的农业投资政策,了解政策变动趋势,评估政策对项目的影响。(2)市场环境:研究农产品市场需求、供给及价格波动情况,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3)技术环境:关注农业技术研发和应用动态,提高项目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4)基础设施:评估项目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如交通、通信、能源等,优化资源配置。(5)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素质,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人才保障。(6)风险防控: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对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通过以上投资环境分析与优化,为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第6章农业产业链环节合作6.1种植业合作6.1.1育种技术交流与合作本节重点探讨国内外在优质、高产、抗病、节水等性状的作物育种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育种技术,提高我国农作物品种改良水平。6.1.2种植技术培训与合作在此环节,双方可以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示范和推广,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6.1.3土地利用与整理合作本节涉及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以及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合作,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持续增长。6.2养殖业合作6.2.1畜禽品种改良合作双方可以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畜禽生产功能,降低生产成本。6.2.2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合作本节主要探讨饲料资源开发、高效利用及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合作,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6.2.3疫病防控技术合作在此环节,双方可以开展疫病防控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养殖业疫病防控能力,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6.3农产品加工业合作6.3.1农产品加工技术引进与转化本节着重介绍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与转化,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6.3.2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构建与合作双方可以共同探讨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6.3.3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本节涉及农产品质量检测、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6.4农业服务业合作6.4.1农业信息技术合作双方可以在农业信息技术领域开展合作,包括农业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农业等,提高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化水平。6.4.2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合作本节探讨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6.4.3农业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合作在此环节,双方可以共同开展农业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第7章技术创新与转移7.1国内外农业技术发展趋势7.1.1国际农业技术发展概况全球农业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技术成为各国研究热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在农业基因组学、精准农业、农业物联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农业技术,推动本国农业现代化进程。7.1.2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等。为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我国明确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未来,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将聚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方面,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7.2技术创新合作模式7.2.1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农民合作社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农业技术创新,构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手段,促进各方优势互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7.2.2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农业科技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鼓励我国农业科技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农业技术竞争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7.2.3区域协同创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的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不同地区间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技术成果的转移与推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7.3技术转移与推广7.3.1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完善农业技术转移政策体系,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手段,鼓励科研院所、高校等技术创新主体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开展技术合作,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7.3.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7.3.3创新技术推广模式摸索多元化、市场化的技术推广模式,如技术托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积极参与技术推广,形成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格局。第8章农业产业园区建设8.1园区规划与设计8.1.1设计原则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前瞻性:充分考虑农业发展趋势,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保证园区规划设计与未来发展需求相适应。(2)科学性:依据农业产业特点,合理布局各类设施和功能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生态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4)可持续性:充分考虑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8.1.2规划内容(1)空间布局:明确园区内各功能区的空间位置、面积和边界,合理规划道路、绿化、排水等基础设施。(2)产业结构:根据区域资源优势,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完整、功能互补的产业布局。(3)设施规划:依据产业需求,规划园区内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标准。(4)环境保护:制定园区环境保护措施,保证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8.2园区产业布局8.2.1主导产业园区应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确定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如粮食、蔬菜、林果、畜牧等。8.2.2配套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包括种苗繁育、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形成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布局。8.2.3产业融合推动园区内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兴业态,提高园区经济效益。8.3园区管理与运营8.3.1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园区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架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保证园区高效、规范运作。8.3.2运营模式摸索创新园区运营模式,结合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等方式,提高园区运营效益。8.3.3技术支持加强与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农业技术,提升园区产业技术水平。8.3.4人才培育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园区管理与技术人才队伍,为园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8.3.5品牌建设加强园区品牌建设,提高园区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助力园区产业升级。第9章农业人才培养与交流9.1人才培养机制农业产业链国际合作项目致力于构建高效、务实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提升农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以下是具体措施:9.1.1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涵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9.1.2加强与国际知名农业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联合培养、交流访学等活动,提高农业人才的国际视野。9.1.3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技能。9.1.4建立健全农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监督与评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9.2人才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农业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将采取以下措施:9.2.1开展国际农业人才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培训班等,促进国内外农业人才的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9.2.2支持国内农业人才赴国外农业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交流访学,学习国际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9.2.3鼓励国内外农业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共同解决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9.2.4建立农业人才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