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
年
级
思
品
节
z
(
x教
案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会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
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2、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分辨公民和人民的区别,理解
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3、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知识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理解公民
权利的含义,了解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二、重难点分析
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地位;公民的权利是怎样得到保障的,是本框
的教学重点;人民和公民的关系是本框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综合设计思路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首先要解决的是关于国家的性质问题,可以结合教材中这个事例
来解决:
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了解我们的国徽吗?大家看见哪些地方
悬挂国徽的?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
象征和标志)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整个图案体现
了什么吗?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小结: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悬挂,国徽的图案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即: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
义国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维护国徽的尊严。
在我国人民国家的主人,同学们想一想你属于人民的范畴吗?人
民包括哪些人?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小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人民的范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
国者。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1、在这一目题中,首先要解决人民和公民区别的问题。可由日
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几个名词入手:你知道公民、人民、国民这些词
语吗?能不能将它们区别开来?
看漫画,思考问题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
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
服兵役义务)
然后引入公民的概念,并结合相关链接和讲解“华侨”“美籍华
人”“中国人”“中国公民”的含义来加深学生对于公民和人民的区
别和联系。
2、教师讲解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1)含义不同。
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
务的人。人民是指国家的主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有着不同的
含义。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
的爱国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2)范围不同。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却不包括全
体社会成员。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
但属于公民。
(2)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大家都属于人民,我们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作为人民,
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
了公民各项权利。
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提问:
(1)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
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
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通过这一材料的处理引出什么是公民权利和什么是公民的基本
权利?
3、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结合教材案例分析
(1)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
利)
(2)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
实现?(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教师小结:我们享有的权利,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
人来保障才能落到实处。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它包括
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
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
民的权利。
提问: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P7写一写、说
一说)
最后通过(讨论:傅某把6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
了学生的权利?什么权利?(人身自由权利一一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
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
侵害的权利。)
(3)6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课堂小结: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
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
到尊重和保障。
教学反思: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一、教学目标
1、我们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权利。我们在行使权利时,
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
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2、明确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提高正确行
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法律保护。
3、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知道如何正
确行使公民权利。
二、重难点分析
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及公民享有权利的广泛性特点及怎样正确行使法
律赋予的合法权利都是教学重点;怎样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合法权利
是本框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四、综合设计思路
书本田甜的案例导入。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公民享有的
权利是广泛的。学生讨论完成书本的填空,回答书本的问题:1、这
些权利对她有什么好处?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由此引
到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宪法规定的9点),强调这只是宪法规定公
民享有的权利,公民还享有其他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并引导学生回
忆历史,感悟公民享有权利来之不易,要珍惜公民权利。
(二)正确行使权利
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要注意,权利多并不意味着
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做出违
法甚至犯罪的事情。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1、学生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
2、思考
(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有)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
环境权、人身权)
(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
息权、环境权、人身权。进而提升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
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
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
结论一: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作简要解释)
3、学生阅读教材非典的案例
(1)提问: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
么?
结论二:通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
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
4、学生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
(1)思考: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
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
(重点讨论)
(2)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
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
结论三: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5、学生阅读书本球迷打算游行的案例
(1)提问: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保护吗?(学生辩
论方式展开讨论)
(2)帮助学生认识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
序进行。
(3)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
对此应充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
方可采用游行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
贺。
(4)了解相关链接关于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
结论四: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6、学以致用
(1)学生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
(2)学生回答书本问题,反馈掌握知识的情况。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一框公民的义务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增强对国家、
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的公民。
2、正确理解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
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
3、懂得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了解我国宪法
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容;懂得道德义务的含义,法律义
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自觉自愿履行道德义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四、综合设计思路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
1、公民即要享受权利又要履行义务(为什么?)
结合教材中小明履行的义务的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义务来自亲情、
道德、法律等方面,法定义务时必须履行的,要求学生仔细阅读
教材中的资料,经过思考将相关内容填入表格中。挑选几名学生
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设置情景:小珊应该纳税吗?
仔细阅读图文材料或将其以小品方式表演出来。在思考、小组讨
论基础上,在班上交流你的见解。
教师小结:小珊应该纳税。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
性,我们每个人即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在
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义务,不
但要增强权利观念,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是我们的“天
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2、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容
提问:你知道我国公民要履行哪些基本义务吗?
教师根据P16的内容讲解。并要求学生重点记忆。
学生讨论:除上面这些义务,我们还应该履行那些义务?有些人
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对吗?为什么?(教师小结,略)
(二)、我们的道德义务
1、道德义务的含义
活动:案例分析
目的:使学生懂得每个人不仅要履行法律义务,而且应履行道德
义务,这是思想境界更高的义务。帮助学生认识凡是自觉承担对他人,
对社会的道德义务的行为都会受到人们的赞扬。
要求:阅读教材中16和17页的两则案例,思考:
(1)小龚和单先生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美德?
(2)为什么人们对小龚和单先生的行为都给予高度赞扬?
(3)他们的行为是必须的吗?
(4)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
教师小结:广义的义务除了包括法定义务外,还包括道德义务。
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的承担对他
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广大社会成员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即有利于
形成温罄、和谐的人际关系,又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因
此,我们每个人不仅要履行法律义务,而且应履行道德义务,自觉学
习小龚和单先生高尚品德、弘扬中民族传统美德。
2、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关系
教师根据“相关连接”的内容讲解。(略)
3、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道德义务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自觉履行道德义务,是我们每个
社会成员责无旁贷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是道德义务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公共
道德规范。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确公民的义务有哪
些,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的含义,法律义
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我们要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认识,自觉履
行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大力弘扬中民族传统美德,提高践行法定义
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了解法律鼓励、要求和禁止
做的事情。
2、培养学生以法律为准绳对公民行为的是非判断能力,提高践行义
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忠实履行义务。
3、明确忠实履行应尽义务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增强对国
家、社会、集体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三、教学方法
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四、综合设计思路
由马克思的名言导入新课,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
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享有权利的同时,
要忠实的履行义务。
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一)某中学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1、出示东南亚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我校师生纷纷捐款的图片资料(引
用身边的实例,更有说服力,学生感兴趣。)
2、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人道主义)
(二)相关链接一一“五爱”
(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一一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举例说明两者的关系: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守法,
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做斗争。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
责的。法律所鼓励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法律不可能规范
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来补充。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
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
和行为。)
(四)实践活动: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哪些?
结论1、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
要表现。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一)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案例
1、阅读材料(见教材)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
3、教师点拨一一法律要求做的,应该像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那样积极
去做,自觉去做,不要无可奈何勉强去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担由此
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纳税。
(二)观察图文材料,根据材料讨论我们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
须做,我们可以怎样来做?
(三)实践活动: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行为还有哪些?
结论2、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
不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一)贾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上)
3、教师小结一一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
的危害。第二,帮助学生明确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后果,即会
受到法律的惩处。
4、阅读相关链接,让学生明白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
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5、实践活动: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哪些?
结论3、对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做了就是触犯法律。
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能是
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来忠实的履行公民的义务了
吗?(三个结论)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们同在
第一框题: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生命和健康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体会人格权利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尊重生命与健康的权
利,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加强社会责任感。
2、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并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
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内涵和特性;引导学生明
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了解
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二、教学重难点
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是本框的重点;人格权
的涵义及特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是本框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体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四、综合思路设计
(一)、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1、生命健康权、人格权
活动:情景分析
目的:通过对三个情景分析,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生命健康权。
学生看P25“相关链接”的健康和其他利益的比较,体会生命健
康权的地位看法。
提问:人格权对我们公民来说有什么的重要意义?
学生可根据教材P24的内容回答。
2、人身自由权(板书)
活动:侵犯人身自由权的情景分析
要求:(1)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分析讨论:下列行为侵害了公民
的什么权利?
(2)教师依据P26页的内容讲解人身自由的作用、具体内容。
(二)、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活动:使用童工的案例分析
要求:(1)阅读P26页案例回答: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于保护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3)教师可根据P27“相关链接”的内容,讲解禁止使用童工
的法律规定以及雇佣童工的危害。
提问: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法律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的吗?
五、教学反思
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关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尊重、珍爱生命健康权,不仅是行使
权利,也是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人生观;引
导学生自觉尊重他人生命与健康权利,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增强法
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积极正确地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学会用法律武器与侵害生命健康权的行为作斗争,增强法律意识,提
高学法用法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在关爱他人生命、助人救人的同时懂
得自我保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理智处事的能力。
3、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引导
学生知道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义
务,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的同时注意自我保护。
二、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
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体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三、综合设计思路
1.歌曲导入
活动内容:课间听、唱《健康歌》,并做做运动,放松放松心情。
2.结合教材图片讨论分析:我们在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生
命健康权?
得出结论:三种方式行使生命健康权:(1)体育锻炼:(2)患病
就医;(3)正当防卫和请求法律保护。并结合相关链接,介绍什么是
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应该注意的事项。
3.讨论分析: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权利,可以随意抛弃吗?
教师引导:组织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人的生命具有社会性,
懂得关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不仅是项权利,而且还是对自己、对社
会的一份责任。
4.列举学生日常生活中不珍惜生命健康权的表现,结合教材中活
动二,加强学生的认识,提高珍惜自己生命健康的自觉性。
“行使权利,我有我一套”。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行
使生命健康权的。
5、分析教材P30的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对小哲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享有生命健
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义务。小结:我们在享
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
定义务,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这个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针对学生中存
在的某些暴力倾向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远离暴力,理智处事,懂得关
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6.案例评析:一一学会关爱与自护
活动内容一:生活中,我们不仅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还
应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权,你看到过、听到过这样的例子吗?
你亲身体验过被人关爱吗?当时是何种感受?
活动内容二:出示案例(结合教材P32案例),引导学生对三种
不同表现进行评析。并设问:如果你面对有人落水,你会怎么办?
教师行为:在前面学会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助人为乐的基础上,
呈现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懂得面对突发事件或危险处境时,
学会理智应对,既要助人,又要自护,珍爱生命。小结:我们在救助
他人生命与健康的同时也要懂得自我保护,学会理智地救人。
小结:其实,我们不仅要关爱我们自己,我们还应关爱我们身边
的其他生灵,它们也享有自然界赋予的生命健康的权利。让我们做一
个既遵纪守法,又懂得关爱,乐于助人的好公民。
四、教学反思
1.我们强调对自身生命健康权的尊重和爱护事实是对自己和社会负
责,认为自残、自伤者与社会道义相悖,不值得同情;但从道德情感
上我们又教育学生应该关爱他人,尊重并保护弱势群体,那么当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遇到街头流浪、肢残乞讨的人,究竟该指责鄙视他,
还是同情关爱他,抑或是无视无睹、置之不理?如果说要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那么现实可不可能容许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我们既要引导学生重视、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又强调关爱他人、
助人为乐,所以将“见义勇为”改为“见义智为”.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
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
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
权。
2、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
人格权利。
3、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
民人格权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
的义务。
三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及侵
害人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德、法律责任。
四、综合设计思路
首先: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
1、(事件背景介绍: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
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
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
第二:从评选活动谈个人名誉
1、说说自己评选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的依据
2、根据统计结果公布大家选出的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名单,并
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价。
3、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
问题一: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
问题二: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相应的评价吗?
第三:带着问题二分析案例
1、见书本:受冤枉的大江(组织学生利用材料针对问题二展开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
民法通则第101条:通过熟悉法律条文要求学生明确:什么是公民的
名誉权?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的这项权利的?
第四:案例分析一一君子动口不动手也违法吗?
讨论:1、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法官,对这件事该如何判决?
通过案例分析和表格填写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侵害
他人的名誉权要受到道德甚至法律的制裁。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引导反思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中侵犯他人姓名权和
肖像权的不良表现,体验给受害者所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
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2、通过教学,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
侵犯公民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
姓名与肖像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3、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肖像和姓名是一个具体的人的两大
外在标志;懂得姓名的作用,姓名权的含义和内容,侵害姓名权的表
现形式与后果;懂得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的内容,侵害肖像权的
表现形式与后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
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
名的义务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四、综合设计思路
1.游戏导入展示课题
2.创设情景一:巧引妙导
活动内容:呈现材料-----对农村夫妇,生了个胖儿子,夫妇俩
开心之余,却为儿子取姓名发了愁,思来想去,朴实的夫妇终于给儿
子取名“寿生”,祝他一生平安,长命百岁。提出问题:①你的姓名
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吗?②你除了使用过这个姓名之外,有没有使
用过其他名字?③什么是姓名?
3、创设情景二:激思辩疑
活动内容:呈现材料一一寿生渐渐的长大,转眼来到了省城读中
学,为了能培养他成材,父母亲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寿生也很懂事,
在校非常关心集体,热心助人,成绩优异,在一次省奥数竞赛中还获
得了一等奖。可最近他却不想去上学,并且向父亲提出改名换姓。因
为他父亲姓秦,所以同学嘲笑他,叫“禽兽生”,但是遭到父亲的拒
绝,说他忘恩负义。提出问题:①你认为寿生可以更改自己的姓名吗?
他爸爸有权阻止吗?说说理由。②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
姓名(附录二:我的姓名我做主),这样的姓名合法吗?合适吗?假
如你是户籍主管人,你会让他们上户口吗?
4.创设情景三: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呈现材料——在寿生的强烈要求下,终于改名为秦哲
凯。16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物理专
业。大四时,他申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继续深造。可他的同学马雷得
知秦已被该大学录取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秦的邀请信,同时以秦
哲凯为名拒绝接受邀请,并推荐了他自己。提出问题,小组探究:①
马雷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法律依据)?②在你的身边还有
哪些侵犯姓名权的行为?③假如你是秦哲凯,你将采取什么方式维护
自己的权利?
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
用和冒用他人姓名。懂得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而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
教师出示材料,组织讨论,引导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侵害姓
名权的表现和应承担法律责任,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5.创设情景四:才艺展示
活动内容:呈现材料一一大学毕业时,全班开心地留下难忘的毕
业照。可是,两个月后,秦哲凯却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照片,
手里还拿着一盒营养品,俨然像该保健品的形象代言人。秦哲凯立即
打电话到该公司进行交涉。提出问题:①你拍过照片吗?你还通过哪
些方式制作过你的音容笑貌?(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肖像,包括自画
像、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②该公司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法
律依据)③如果将你的照片制成公益广告用来宣传希望工程,这种行
为是否侵犯公民的肖像?
6.创设情景五:关注生活
活动内容:呈现材料——做贼心虚的,保健品公司接到秦哲凯的
电话,说公司一时疏忽没跟他商量,并答应支付给他一定的广告费。
秦哲凯认为自己家庭贫穷,以后还要出国留学,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
他就答应了,但他要求自己的照片只能在该报纸上使用。提出问题:
①秦哲凯行使了什么权利?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在行使这项权利时
需要跟父母商量吗?②搜索我们身边(生活中)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7,自我反思与评价
活动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
没有疑问?
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
要形式。通过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鼓励学生积极反思,交流心得,答疑解惑;同时教师也应在学生
自我反思与评价中搜集教学反馈信息,帮助自己课后作好反思。
五、教学中的困惑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学生的姓名成为别的同学嘲笑或取绰号的
的对象,他们对自己的姓名甚至家长(因为大部分姓名是家长取的)
会有怨恨的感觉,对这个话题很敏感。所以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举例
生活中侵犯姓名权的事例,一方面却要照顾到这些学生的感受。而且
通过教学,有些学生了解了公民对姓名享有的权利,如果都去改变姓
名来避免嘲笑的话,可能又给很多的具体工作增添不必要的麻烦了。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隐私和隐私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清隐私和隐私权,树立人格独立观念,
培养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
2、通过教学,阅读教材,理解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
理解能力;能够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从同学和自己的身边
去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
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3、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隐私的内涵,懂得保护隐私的必要
性,知道隐私权及其具体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等错误观念;知道法
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权受侵害时的法律救助方法及
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二、重点难点
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
三、学生分析
长久以来,由于封建观念等因素影响,整体社会环境缺乏个人隐私
意识,总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
光彩的事,只有把自己的一切都公布于众才是光明磊落,根本没有个
人心灵的空间。由于隐私意识淡薄,对哪些属于个人隐私并受法律保
护不是很清楚;加上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地位,个别家长和老师
为了解学生,经常采用看学生日记、翻学生抽屉等手段,虽然这些行
为可能出于善意,但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
够,对法律了解不多,加上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致于生活中学生侵
犯他人个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较为普遍。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五、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1、隐私的含义
教师导入小红的故事,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在刚上初中的
时候,也有这样的困惑,谁能讲清这里的道理吗?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这里牵涉到隐私问题,实际上我们每个人
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这就是隐私。那么,什么是隐私?隐
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
私生活秘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
以我们学生为例,我们的通信、日记、身体隐疾和家庭住址都属于隐
私。以往我们对隐私的概念十分陌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将隐
私与不光彩的事联系起来,认为隐私就是丑事。下面我们来一场小小
的辩论会,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隐私不是丑事
活动:小小辩论会
通过辩论,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
要求:
(1)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
隐私不是丑事。
(2)教师进行课前辅导,提供必要的材料。
(3)教师小结点评引出下一话题。提问:法律为什么要保护个
人隐私?
3、保护隐私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归纳保护隐私的意义或必要
性: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是建设
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隐私权的含义
活动:报社侵权案
通过分析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隐私权。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对书中的问题(增加一个问题:国家为
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报社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
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
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
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那么,公民的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哪?
2、隐私权的内容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教师导入案例),提问:你同意哪一种看法?
为什么?这一案例体现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
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派出所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
搜查公民住宅是非法的,侵犯了公民的住宅权。(教师结合“相关连
接”讲解搜查权的相关知识)
私人生活安宁权
这是隐私权的一种,除此以外公民还享有个人信息保密权,如公
民可以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
他人非法搜查、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密权
我们在分析一个常见的案例。
活动:拆信的案例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公民有权对自己的通信内容保密,个人通
信保密受法律保护。
要求:学生阅读(P49)材料,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1)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2)假如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
合法?
(3)这一案例体现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什么内容?
教师根据教材并结合“相关连接”的内容归纳讲解。略。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我
们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
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
社会安定。我们要逐步树立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
强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
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找到一些维护自己隐私的有效方法,懂得如
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权。
2、通过教学,能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
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
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该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
并探索出保护隐私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尊重隐私的意识,学会用法
律来维护隐私权。
二、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学生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意识是重点。
2、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是难点。
三、学生分析
我国传统文化中诸如“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这类宣扬人格依附
的封建陈旧观念还在某些范围内依然存在;某些人干涉他人私人空
间、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搬弄是非、传播他人秘密等陋习
有时有发生,这些都会影响个人隐私权的实现。②学生隐私意识和法
律意识不强,对很多侵犯隐私的行为不会认识与辨别,甚至对已给自
己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侵犯隐私行为不知道用怎样的途径来积极
加以维护。③个别学生由于责任意识与信誉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尊
重和保守他人的隐私,甚至喜欢打探、议论他人的隐私,并搬弄是非、
到处传播,引起人际关系不和谐。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五、综合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隐私,我们每个人
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那么,如何运用法律维护
自己的隐私权?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父母擅自翻阅子女日记和擅自
拆阅子女信件的事情,我们想一想:
(1)父母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2)如何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3)为你应该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小结: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法律保护公民的通信秘密和通信自由,也包括我们未成年人。父母不
征的我们同意,擅自翻阅子女日记和擅自折阅子女信件,是不对的。
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交流,
不要激化矛盾,问题一定会解决。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
第一、尊重他人的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
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
隐私的陋习。
第二、尊重他人的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活动:肖肖的案例分析
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尊重他人的隐私,需要强化责
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
要求:阅读案例,讨论分析书中的问题。
老师归纳:尊重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意识和
信誉意识,责任可以保证隐私的安全,信誉可以体现对他人的忠诚。
只有责任和信用才能为我们的隐私建立安全的港湾。上面我们分析了
家庭和学校隐私问题的几个场景,那么,下面让我们把眼光投向社会,
看看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
处理“相关连接”的内容。(可以省略)
提问过渡: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哪?
二、依法维护隐私(板书)
1、侵害隐私权表现(板书)
我们先了解一下那些行为是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教师根据教材第53页的内容讲解。
2、如何保护隐私权
活动:小旺和小松的案例分析
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个人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当我
们的隐私权受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要求:阅读案例,讨论分析书中的问题。
教师小结:当我们的隐私权受侵害时,首先要运用法律武器进行
维护。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其它方法。(学生阅读P55页内容,
进行归纳)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秘密。
向别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对象。
上网时,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掌握网上安全知识。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连接”。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
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既是道德的呼唤,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
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保护隐私上能作到守口如
瓶,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课堂练习:见练习册。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一、单元地位
本单元是全书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权利与义务教育的一个
重要方面。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中,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初二学生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时期,这一课
内容与学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最接近,与学生的活动最密切。经济权
利也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它
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总之,这一单元是增强学生在受教育方面
和经济权利方面的权利观念和义务观念的思想教育的落脚点。
二、教材分析
1、结构
本单元由“终身受益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和“消费者的权益”
三课组成。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包括两框:“知识助我成长”和“珍惜学
习机会”。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到教育及义
务教育的含义、地位和特征,让学生理解教育的作用和受教育的重要
性,认识到接受教育是自己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第二框“珍惜学习
机会”,是在学生理解了教育的作用和受教育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受
教育是自己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自己受教育权
被侵犯的时候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让学生明确应该珍惜受
教育机会,更好地履行受教育义务。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包括三框。第一框“财产属于谁”,主要
帮助学生了解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
的含义,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第二框“财产留
给谁”,主要让学生知道有关财产继承方面的基本知识,未成年人享
有财产继承权,继承人继承遗产除依据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弘扬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三框“无形的财产”,主要让学生懂得智力成果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勇于发明创造,依
法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
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由两框构成。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
权利”,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角色,了解消费者享有哪
些权利。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主要帮助学生提高鉴别水平,
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
者的权利的有效方法。
这三课主要是从观念和行为方面入手,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
际,以内化学生维权意识和履行义务的意识。
2、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二、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其中第一
部分是重点,第二部分是难点;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是重
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是难点;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途径
和继承人是重点;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是难点;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
己的知识产权,不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是重点;培养在智力成果权问题
上的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是难
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相应的义务是重点;
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如下:
①联系实际。实际生活中侵害学生的文化、经济权利的行为和事件目
前是比较突出的,但却并未引起一部分学生、家长、社会的重视,正
因为如此,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明辨是非。让学生就身
边事学法讲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②正反结合:选取案
例要注意正反面协调,以防给学生错觉,如西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
程度问题,要正确认识。③注重体验。大量事实表明,侵害消费者权
益的做法与人的道德素质直接相关,所以教学中安排典型案例使学生
从道德与法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体验和感悟。④突出实践:目前保护公
民的受教育权利、经济权利等法律概念已经为大众知晓,欠缺的是维
权意识和维权行动。所以课堂要注意突出实践性,从而加强行为实践
训练,这样的行为活动也有利于强化维权意识。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11课时(其中主题探究1课时)。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知识助我成长
一、教学目标
1、从知识和学习两个方面来阐述教育是享受和创造文明生活的必要
条件,了解我国法律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知道受教育
权利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即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有义务为公民受
教育权利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维权意识。
2、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理解教育与人的幸福
生活的关系,从而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对有关受教育权的典型案例的
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比是否受教育对个人发
展和社会进步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3、体会教育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对教育作用的分析,为以
后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作好铺垫,并由此增强我们
热爱学习的意识,以及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创造的意
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二,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其中第一
部分是重点,第二部分是难点,同时它也是第二框内容的铺垫。
综合设计思路
情景导入
阅读课本第58页故事,思考:这个幽默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小结引出课题。
将教育对人的作用生动化,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故事续写
学生阅读课本第58页笛福的信。
(1)根据假设续写故事:
假设笛福的孩子最终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
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假设笛福的孩子最终没有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
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2)学生交流续写的故事,讨论两种不同的假设带来的结果有何不
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与否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可为人
的幸福生活奠基。
设置情境,通过课堂演练,以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
强真实感受。
深化认识
提供两则故事:
(1)大眼睛苏明娟的今昔对比。
(2)放羊娃的故事。
并设问:苏明娟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放羊娃靠放羊能改变自己的
命运吗?
通过正反案例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接受教育与否对个人
的发展至关重要。
思维体操
接受教育、掌握知识的益处:
学习语文,能使我们;
学习英语,能使我们;
学习历史,能使我们;
学习绘画,能使我们;
学习防火知识,能使我们;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
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
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小结: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
育。对个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这一问题,还可补充民工找工作越来越难的
事例来说明。
帮助学生将教育对人的作用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到接受
教育的好处。
你说我说
出示材料:如何从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要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从哪里入手?
小结:对民族国家而言,教育成就未来。
帮助学生把对教育作用的理解提升到一个高度。
我来断案
出示案例:“父亲不让女读书少女与父对公堂”,思考:
(1)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
(2)如果是谢友兰自己不想上学,她就可以不上学吗?
(3)处罚谢友兰的家长有什么法律依据?
小结: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一种机会和一
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同时,接受义务教育
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同时也
是公民的义务。
珍惜学习机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受教育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公
民必须履行的义务。知道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的法律依据。
2、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引导和教学启示,初步培养维护自己受教育
合法权益的能力。通过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读当前我国相关公民受教
育状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思辨能力。
3、懂得受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利益,更关系国家的命运和利
益,从而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
育权的事例,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通过对依法施教事例的分析,增
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从理论上弄清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可以
增强受教育的义务感,增强接受义务教育的自觉性,把自己培养成为
四有新人。故本框的重点是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
务,这也是本框的难点。
三、综合设计思路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
介绍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小代课老师雨中追找逃课学生张慧科。
设疑:请用法律知识评价小代课老师的行为,老师的这种做法对张慧
科有什么意义?张慧科的做法实际上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如果张
慧科不接受教育,对他个人来说有什么影响?如果国家听任像张慧科
这样的行为,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有什么影响?由此导出课题。
通过选取紧扣主题的录象片段,旨在教学的开始之初,让学生在作
认知准备的同时,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为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情知
开端。
献计献策:
维护受教育权利
出示材料:“民工子女的读书之路”
思考:(1)你觉得外来民工子女在本地享有受教育权吗?
(2)这些失学儿童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3)小燕和弟弟虽然失学在家,但仍坚持自学,她的经历令人心痛。
谁应该在失学少年的遭遇中承担责任呢?(教师可把学生分为四组,
分别代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分别阐述各方的责任。)
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当
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诉讼方式或
非诉讼方式予以维护。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
可补充材料:民工子弟在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的读书生活;“录取通
知书迟到一年,湖北一女生告赢母校”(见附录)。
通过学生的讨论,以期达到体会法律对自己所享有的受教育权的保护
作用,掌握有效的维权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案例分析:履行受教育义务
八年级学生李华,平时学习不够努力,还经常旷课,每次测验成绩
都不及格,老师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他不但不想改正,还决定
退学外出打工,并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可以享有这个权利,也
可以放弃。
分析:(1)李华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假如李华是你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他?
(3)履行受教育义务,我们该怎么做?
由此得出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根据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层层推进,揭示学生认知的矛盾,
避免单独就事论事的粗浅。
反躬自省:把握好学习时机
(1)请列举校园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上课迟到、不按时完
成作业、破坏课堂纪律、旷课逃课等。)
(2)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作为同龄人,你准备怎样规劝他们?
(3)出示:漫画《难……》(见附录)。这一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让学生就身边事学法讲法,以增强
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的意识。
学知导行
请给你的同龄人写一句最能够体现受教育者权利和义务同在的寄
语,以此共勉。
丰富教学内涵,最终促使知识的内化。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一、教学目标
1、公民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
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
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救助;遗产的涵义及其必备条件;被继承人、
继承权的涵义以及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继承的方式,
遗赠有别于遗嘱继承;协商解决继承问题,继承权受到侵害要依法予
以维护;智力成果的涵义、表现及作用;智力成果包含的内容,依法
维护智力成果权。
2、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的能力。
3、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善于同侵犯财产的
行为做斗争;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
继承问题;积极创造智力成果,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尊重他人
(包括外国人)的智力成果权。
二、学生分析
在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财产及其所
有权日益重视。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
例如,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第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速路驾驶手册》课件
- 梅蕾2024年度离婚协议书:详细规定财产、子女及赡养问题
- 《干燥例题》课件
- 企业文化与管理体系培训
- 《批评和自我批评》课件
- 土建工程劳务分包的合同范本
- 幼儿园公开课 小班音乐课件教案《两只小鸟》
- 2024年房屋交易委托代理合同
- 自愿无偿捐资协议书范本
- 手术患者术前准备
- 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2024)人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海格仪表HWP-C804说明书
-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练习题集
- 医学教材 《护理伦理学》第七章 生殖技术护理伦理
- 2024年秋新鲁科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6 lesson 3
- 《网络安全法》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16.3 电阻 教案(2023新课标)
- 某某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点学科建设可行性报告
- 医院考勤制度实施细则
- 第二十三章 《旋转》复习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 2024至2030年中国NFT艺术交易平台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