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综合测评二(含解析)苏教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生物综合测评二(含解析)苏教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生物综合测评二(含解析)苏教版选修-1_第3页
高中生物综合测评二(含解析)苏教版选修-1_第4页
高中生物综合测评二(含解析)苏教版选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评二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解析: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将纤维素分解,刚果红一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

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答案:C

2.下列操作不属于微生物的分离步骤的是()

解析: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的步骤是:土壤取样一样本稀释f微生物培养和观察等,其中微生物

分离过程主要在于接种阶段,通过平板划线法或者稀释涂布平板法,使得微生物充分稀释和分

离,从而使得平板上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单个的细菌,这样就达到了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

目的。接斜面是在试管中扩大细菌数量或者短时间保存菌种的方法,不属于分离微生物的过

O

您C

3.在光亮处用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绿藻和酵母菌,其结果如右图所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培养液中()

解析:绿藻为自养型生物,能够快速繁殖,说明该培养液不缺少无机盐。酵母菌为异养型生物,

在该培养液中不能生长,说明缺少的是有机养分。而培养液中和CO,含量对二者的影响不是

很大。

答案:C

4.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

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解析: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溶氧、通气与转速等外界条件。酶是自身调节物质,

不属于外界发酵条件。

答案:D

5.酵母菌是人类培养出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单位时间内在

不同的氧气浓度下,下图所示的酵母菌相关指标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答案:D

6.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哪种物质的分解?()

解析: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虽然在毛霉生活的营养基质豆腐里,有比较多

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成分经过毛霉的分解变成小分子的有机物被吸收,但在

细胞内转化成葡萄糖或其他营养成分,所以其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

答案:C

7.下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由图分析可知()

05101520253035404550

反应时间/min

B.发酵的最适温度在30~40℃

C.温度达到50℃时酶活性减弱

解析:从图中曲线可看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产气量不同,在40℃时产气量最多,说明此时酶活

性最高。50℃时开始时产气量多,但随时间延长,产气量越来越少,说明高温破坏了酶活性。

从此图中不能得出最适pH。

答案:C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解析:醋酸菌是嗜热菌,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A错误;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要先

进行隔绝空气果酒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B错误;人工接种菌种单一,自然发酵菌群丰富,

风味及品质更好,C错误;适当加大接种量,让菌体快速形成优势菌群,可以抑制杂菌生长,提高

发酵速率,1)正确。

答案:1)

9.愈伤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有必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了几个小时,其中一种化合物具

有放射性CM标记)。当这些细胞被固定后进行显微镜检测。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发现放射性

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那么被标记的化合物是()

答案:c

10.有人测定了A、B、C、D四种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下图表示。

O510152025303540温度/℃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认为在25℃条件下竞争能力最强的生物和对温度适应范围最广的生物分

别是()

解析: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温度范围和适宜温度,温度过高,酶会失活;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最

适温度下,酶活性最高,生物在此温度下生活得最好,竞争力最强;酶活性的范围越大,生物的

生存温度范围就越广。

答案:B

11.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加酶洗衣粉作用特点的是()

宫洗衣粉用量

凝洗衣粉用量R

洗衣粉用量

0-4b8b盆度厂Co污染程度

A.I和HIB.II和IIIC.I和IVD.II和IV

解析:本题借坐标曲线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一般在40℃左

右,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洗涤效果下降,II正确。当洗衣粉用量小于a时,在污染

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洗涤用时比洗衣粉用量为a时多,当洗衣粉用量大于a时,则比洗衣粉用量

为a时少,因此HI正确。

答案:B

12.目前,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属于酶应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是()

A.酶对有机溶剂不敏感,但对高温、强酸、强碱非常敏感

B.加酶洗衣粉因为额外添加了酶制剂,比普通洗衣粉更易污染环境

C.固定化酶可以反复利用,但在固定时可能会造成酶的损伤而影响活性

D.酶的催化功能很强,但需给以适当的营养物质才能较长时间维持其作用

解析:酶对有机溶剂非常敏感,容易失活;加酶洗衣粉可使洗涤剂朝低磷、无磷的方向发展,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酶催化过程中不需要任何营养供给。

答案:C

13.下列图形依次表示包埋法、吸附法、交联法的一组是()

JUu

n

js

nm@

j

nn

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③①

解析:本题考查酶固定的方法及对每种方法的原理的理解。③是包埋法,①吸附法,②是交联

法。

答案:C

14.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生成物质()

答案:1)

15.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培养基灭菌应在分装到培养皿之前进行,A项错误。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必须

灼烧接种环,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B项正确。从有机

废水中分离的微生物是异养型生物,其培养不需要光照,C项错误。培养过程中应每隔12h或

24h观察一次,1)项错误。

答案:B

16.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常用萃取法、蒸储法和压榨法,下列关于这三种方法的叙述

错误的是()

A.蒸播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水将芳香油溶解出来,再把水蒸发掉,剩余的就是芳香油

B.压榨法的实验原理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C.萃取法的实验原理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掉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

D.蒸播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解析:蒸储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

发性强的芳香油。压榨法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

原料的提取。萃取法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掉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它的适用范

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溶解在有机溶液中。

答案:A

17.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提取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提取植物芳香油都必须用蒸储法②水蒸气蒸储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强的芳香油携带

出来③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④萃取法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

溶剂中,蒸发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水蒸气蒸储法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适用于提取挥

发性较强的芳香油,如玫瑰精油、薄荷油等。萃取法的原理是植物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只

要把溶剂蒸发出来,就可获得纯净的植物芳香油,适用范围较广。压榨法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加

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适用于易焦糊原料的提取,如柑橘、柠檬等。

答案:B

18.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技术。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可将样品中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分离

B.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等,可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

C.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

D.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密度不同,可通过离心沉降法分离蛋白质

解析: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则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可以将蛋

白质和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分离。

A

Z0

15

10

5

19.右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的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影响,试问曲线a、

b、c分别代表()

A.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B.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

C.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

D.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

答案:A

20.(2014•江苏高考改编)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

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

D.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发酵的相关知识。该装置中玻璃管中的使发酵装置与空气隔绝,有利

于果酒发酵,同时也便于果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故A、B两项正确。醋酸菌的呼吸是

有氧呼吸,去除弯管中的HQ,该装置尽管与外界空气连通,但是果醋发酵液的底层仍缺0”底层

发酵液中醋酸菌的呼吸受抑制,故C项错误。该弯管与鹅颈瓶都能起到防止外界细菌进入的作

用,故D项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1分)苹果醋是指以苹果汁经发酵而成的苹果原醋,再兑以苹果汁等原料而成的饮品。既

有淡淡的醋味,又有果汁的香甜,喝起来非常爽口。苹果醋还能保健养生、消除疲劳、美容养

颜,是目前大众非常喜爱的饮品。下图是苹果醋的制作流程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鲜苹果汁纯度苹果酒I乌林果原醋H苹果汁等原料IT苹果醋I

(1)为了提高该微生物的利用率,最好用方法对其进行固定。若要检测是否产生了苹

果酒可用试剂进行检测。

(2)过程②中使用到的微生物是该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该微生物可以从

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方法是:

第一步:配置培养基。该培养基必须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等基本营养成

分。

第二步:对培养基用方法进行灭菌。

第三步: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一

第四步:培养。温度控制在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解析:(1)微生物可用包埋法进行固定。检测酒精用酸性重铝酸钾,显示灰绿色。(2)由酒精得

到原醋用醋酸菌进行发酵。醋酸菌是异养需氧型。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

氮源、无机盐等。培养基用高压蒸汽法进行灭菌。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涂

布平板法。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C。

答案:(1)包埋重铝酸钾

(2)醋酸菌异养需氧水、碳源、氮源、无机盐高压蒸汽平板划线法、涂布平板法

30~35℃

22.(10分)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加酶洗衣粉最适温度的测定”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

不同温度除去不同污渍所需时间(单位:分钟)的对照表,请依据表中数据作答。

水温1234567

80

/℃0000000

植物4332111

20

油8900712

蓝墨988766810

水36028715

44211

奶渍6417

83822

(1)要达到最佳洗涤效果,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范围是。

(2)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加酶洗衣粉对衣物上的的洗涤效果最佳,对的洗涤

效果最差,原因是一

____O

(3)羊毛、蚕丝等织物(填“能”或“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因为—

_____O

(4)从以上实验数据可得:酶具有性。

答案:(1)50~60℃

(2)奶渍蓝墨水奶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加酶洗衣粉主要含有蛋白酶和脂肪

酶,能使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分解,而很难使蓝墨水的成分分解

(3)不能羊毛、蚕丝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能使蛋白质分解,

从而使织物受到破坏

(4)特异

23.(10分)在DNA亲子鉴定过程中,需大量的DNA,而PCR技术可以使样品DNA扩增,获得大量

DNA分子。下图表示这一过程(图中黑色长方形是引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

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DNA

样品

_________y4I

第一次循环_____________第二次

循环

请回答下列问题。

(DA过程(变性)表示细胞内实现该过程的方法是o

(2)样品中某DNA分子中共含3000个碱基对,碱基数量满足:(A+T)/(G+C)=l/2,若经5次循环

后,获得与样品相同的DNA分子,至少需要向试管中加入个腺喋吟脱氧核甘酸(忽略引

物所对应的片段)。

⑶当温度降低(退火)时原则保证引物能与模板末端特异性结合。升温至72℃,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按5'一3'方向延伸子链。

解析:变性的实质是DNA双链解旋;细胞内DNA复制是通过解旋酶将双链解开。

由(A+T)/(G+C)=l/2可知A:T:G:C=1:1:2:2,所以A的比例为1/6,在一个DNA分子

中的数量为3000X2X(1/6)=1000个,5次循环形成的DNA数为32,所以由原料合成的DNA

数相当于32-1=31,至少需腺喋吟脱氧核昔酸为31X1000=31000个。

答案:(1)解旋或解链(或破坏氢键)通过解旋酶催化完成

(2)31000

(3)碱基互补配对耐高温的DNA聚合(或TaqDNA聚合)

24.(10分)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

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对照组

制片、检查

加入等址生理盐多

35℃,6h

挑选可接他

疑菌落一实验组

、曾加入生理盐水配制停'

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澄清噬菌体液

(澄清)(浑浊)35℃,6h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

(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h,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对照组试管与

实验组同时培养6h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填“高”或"低”),

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解析:培养基灭菌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高压蒸汽灭菌法;炭疽杆菌为异养菌,碳源必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