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鞍山市望台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文学的“粥化”①要是没有敦诚、敦敏两兄弟,和张宜泉写给曹雪芹的诗,还真不大相信《红楼梦》里作者自己说的,他是在“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贫困状态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地进行创作的。②敦氏兄弟这两句诗,“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举家食粥,也许有诗人的夸张,有酒可赊,说明还不到断顿的程度。但曹雪芹晚年的艰难,是确凿无疑的。③喝粥的人能写出如此伟大的作品,真让我们吃干饭的人羡煞愧煞。④于是我相信,粥与文学或许有些因缘。郑板桥在山东做官的时候,给他家人写信,就说十冬腊月,凡乞讨者登门,务饷以热粥,并佐以腌姜,可见他是对粥比较了解的文人。苏东坡在《大风留金山两日》写过“半夜不眠听粥鼓”,描写了寺庙里的和尚,是怎样等待着天亮以后的这顿粥的。因为和尚没有晚餐这一说,连做梦也惦着那碗热烫的稀粥。⑤食粥,可分主动与被动两类。主动食粥者多半系快活之人,为使食物更滋润地进入肚子,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考虑到肠胃的消化能力实际需要,才喝粥的。这时候,粥是辅助食品,不唱主角。一旦粥挑了大梁,那就成了被动食粥,非喝不可,不喝不行,粥稀得可以照见人影,喝的人通常就不快活,或很不快活了。所以,饥饿只能产生现实主义,如曹雪芹,而吃饱了以后的作家,如当下你我之辈混迹于文坛者,只能写出打呃文学,大概也不是什么妄言。⑥虽然粥和饭成份相同,但形式颇异,一为流体,一为非流体,区别在于水和米的比例上。由此可见粥的最大特点就是水份比较多,而干物质比较少。粥可以填满胃部,但不耐久,两泡尿一撒,就饥肠辘辘了。在文学范畴里,凡兑水太多,言之无物者;凡米粒甚寡,内容空洞者;凡文字游戏,华而不实者;凡思想浅薄,识见鄙陋者;凡前车后辙,老调重弹者;凡鸡零狗碎,茶杯风波者;凡无病呻吟,感情廉价者;凡假冒伪劣,粗制滥造者……[1]这些当代文坛屡见不鲜的现象,大概都可称之为文学的“粥化”危机。⑦社会需要货真价实的精神食粮,读者需要结结实实的文学营养,这是时代赋予作家的使命。⑧但是,不幸的是,在当下物质第一的世界里,那些自以为是永垂青史的大师级作家,那些自以为是千古绝唱的了不起作品,之所以愈来愈不堪入目,愈来愈被人不以为然,就是由于他愈来愈多地兑进太多的水,而愈来愈少地放进米粒。若是减去那些大家看腻了的老套路、变换不出新花样的性描写、令人恶心的陈词滥调,和大家都能猜想到的情节、故事、结局,就实在没什么干货了。文学出现了“粥化”现象,十之八九,是由于作家的那块地里,打不出几粒粮食的缘故。[2]⑨如今,把煮粥的办法运用到文学上来,几乎成为作家的手段:本是短篇,硬拉扯成为中篇;本是中篇,拼命兑水,扩充膨胀,以长篇面貌出现。一部作品叫好以后,跟着拷贝出若干同类项的复制品,影视剧取得成功以后,立马一鸡两吃,长篇小说跟着上市。在经济效益上,也许能有可观的收入,但读起来,就很不舒服了。因为往粥里掺的是水,至少不硌牙;可是往小说里掺的东西,味同嚼蜡,那就令人反胃了。说不定还会混入一点三聚氰胺,那可就害人了。
⑩“粥”字若没有其中的“米”字,就是“弱”。因此,弱化的作家,写出粥化的文学,是一点也不奇怪的。让读者喝这样光灌大肚的粥,实在是有愧于掏钱买书的读者。其实,文学作品,有多少米,做多少饭,绝不拼命兑水,属于职业道德。《红楼梦》里有一回说到给贾母开饭,竟无法多出一碗来给别人吃,于是从贾母嘴里,便说了那句“可着头做帽子”的成语﹣﹣这对作家来讲,倒是至理名言。(有删减)(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2)文章第⑥段和第⑧段两处画线句子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简要概括。(3)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当下文学“粥化”的原因。参考答案:答案:(1)首先,由曹雪芹食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引出粥与文学间的关系的论述;其次,由食粥不同情形的分析,点明当下文学创作中存在的“粥化”现象;再次,由社会需要货真价实的精神食粮,引发对文学“粥化”现象原因的分析;最后,呼吁文学创作中应杜绝“粥化”现象。(2)①排比铺陈,说明文学领域出现“粥化”危机;②比喻论证,形象地指出作家创作素材贫乏是文学“粥化”的原因之一。(3)从社会层面:物质第一,人心浮躁,评价错位。从作家层面:①利益驱动,经济效益至上;②远离生活,缺乏创作素材和真情。(说明:每点2分,意对即可。)【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结构特点的基本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语句的基本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结构特点的基本能力。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文章首先写出曹雪芹的人生事例,再接着进行具体论述,点明当下文学创作的特点,最后提出希望,解决问题。(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语句的基本能力。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人领悟其语段的“意”。第⑥段用一系列的排比手法,直接鲜明写出文学创作中存在的“粥化”问题;第⑧段运用的是比喻论证,形象写出创作贫乏导致最终的存在的问题。(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提问方式:请概括第几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规范回答: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或全文)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或句子),第三步整合答案。分析本题主要从社会层面以及作家个人等方面进行分析,从社会上人心浮躁,个人利益驱动等角度进行剖析。2.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克螯”考:小龙虾是怎样成为入侵物种的“克螯”就是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原产于北美洲,主要栖息地是墨西哥湾沿岸,特别是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区域,也就是现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
小龙虾长得像龙虾,但动物学家认为它与真正的龙虾亲缘关系并不近。科学家们发现,它的祖先是生活在海水中的种类。放弃了广阔的海洋而选择淡水生活,意味着小龙虾的身体需要做出很多改变。它的外壳,也就是几丁质的外骨骼比海洋里的种类更致密。它尿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海洋相比,淡水生活不太稳定,这使小龙虾成了生存专家。哪怕是水体高度富营养化而缺氧,小龙虾也可以攀住水面上的漂浮物吸收呼吸空气中的氧。即便是水塘干涸了,只要空气湿润,小龙虾也可以熬上一个星期,等待降雨的再次来临。小龙虾的食物种类繁多,也许只有人类和老鼠能在这方面与之匹敌。小龙虾的生长速度也是十分惊人的,刚孵化时它只有大约5毫米长,到第三个月就能长到8厘米。
长久以来,只有小龙虾原生地的捕食动物才一尝它的美味。19世纪末,当地人开始大啖小龙虾。小龙虾的买卖从乡间集市上的小打小闹变成了城市里的大宗交易。当时,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和巴吞鲁日都有小龙虾的专门市场。至今,这里的人们仍然热衷“麻小”。于是,小龙虾迈开了“侵略全世界”的脚步。现在,除了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陆都有小龙虾的身影。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小龙虾贸易量高达30万吨以上。
日本是小龙虾进入东亚的跳板。大正九年,有人在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建立了食用蛙养殖场,养殖牛蛙。昭和二年,有人从夏威夷带来了20只小龙虾,想将它们培育成牛蛙的饵料。而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小龙虾占领了日本,到上世纪60年代,日本包括北海道在内除了一些岛屿之外的地方都发现了小龙虾的身影,甚至克氏原螯虾的日本亲戚——日本黑螯虾都快被它斩尽杀绝了。现在一只活的日本黑螯虾在宠物市场上要卖到3000日元,而小龙虾的价格只有它的三十分之一。不过,日本人并没有把这种生长迅速的动物当成美味。他们觉得小龙虾肉太柴。
由于缺乏详细的文献记录,我们只知道小龙虾最早登陆中国的地点是南京附近,时间大约是1929年,很可能是被当做宠物或者饵料引入的。目前,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从崇明岛到新疆,都可以找到小龙虾。但是它的最主要栖息地仍然是华东地区。
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我们也没有把它当做食物来看待。之后,跟福寿螺、水葫芦一样,小龙虾被不慎重地大范围推广。近几十年来,由于我国淡水水体污染的持续加重,导致了很多本地水生动物大量减少,而这也给耐性超强的小龙虾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造成了“越是脏水,长得越好”的假象。实际上重金属污染同样会对小龙虾造成损害,只是它比别的物种更能扛一些罢了。
这并不是小龙虾的错,它也会想念它远在太平洋对岸的故乡,想念那曾经没有重金属污染的家园。
《新京报·新知周刊》
1.下列关于“克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龙虾最早主要生活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
B.虽然长得像,但小龙虾和龙虾没有亲戚关系。C.19世纪以前,小龙虾基本不作为人类的食物出现。
D.进入中国的小龙虾,主要源自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的牛蛙养殖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小龙虾有较好的抗旱能力,丰富的食物系谱,所以它们的祖先选择了从海水环境迁移到淡水环境。
B.美国新奥尔良的居民热衷于食用小龙虾,甚至在附近还出现了小龙虾交易的专门型市场。
C.小龙虾进入日本后,引起了很大的生物问题,比如一些当地的原产物种因此变成了濒危物种。D.小龙虾在我国存在范围极广,其中华东地区最多。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算小龙虾当年没出现在日本,中国恐怕也难逃被小龙虾“占领”的命运。
B.小龙虾有强大的生存实力,它们抗旱,食物多样,外壳坚固,同时还有不弱的抗污染能力,所以它们才能成为著名的生物侵略者。
C.小龙虾的几个特点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同:生命力强大,遍及世界的外来物种,美味的小生物。
D.小龙虾作为一种生物,也难逃环境污染的侵害,只不过抵抗能力更强而已。1.参考答案:B(文中所指是亲缘关系不是太近)
2.A(因果关系倒置)3.C(美味的特点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的)
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打开历史关上的门——访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李韵因为举办“四驾马车——冯骥才的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展,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方能够在北京持续待上十余天。9月16日上午,记者敲响宾馆的房门。还未落座,他便道:“我看到前两天你在头版头条登的那篇保护老建筑的文章了,大家都很欣赏。”拿出9月13日的本报,他指着《老建筑,别都拆了》一文赞不绝口。“知识分子应是文化先觉者”第一次专访冯骥才,是2003年2月21日。三天前,由冯骥才倡导和领导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在一间几乎被各种木制门窗、建筑构件塞满的所谓客厅里,他指着那些老物件有些激动地说:“能够让自己的文化损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吗?不能!所以,现在第一位的是‘抢救’,而且是十万火急!”回忆起10年前关于抢救工程的动意,他提到了几位著名的文化大家。当年,他跟启功、季羡林、于光远等先生一起在北师大开会,共同呼吁紧急抢救民间文化,并向年轻学子们发出著名的“把书桌搬到田野上”的号召。“这十年的历程显现了我们的文化自觉。”“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始工作时,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还没签署,2003年联合国才将非遗列入文化遗产保护内容。“我们的目标是文化自觉,这是全民的;而知识分子应该是当中的先觉者。当整个社会迷惘时,知识分子应该先清醒;当整个社会过于功利时,我们要给生活一点梦,美好的梦,给一点理想和精神的东西。”“责任是第一位的”人们认识冯骥才是缘于他的文学和绘画作品,而他自己说,这两种艺术于他是天性、是性情式的表达,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则是责任、是自己的选择。因为责任,在绝大多数人对民间文化的内涵还没有什么认识的时候,他就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开始抢救与保护行动了。1994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天津市要大规模拆除老城、改建新城的消息。这意味着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天津城、义和团重要的塘口、五四运动的遗址,还有地域文化里面数不尽的财富,都将灰飞烟灭。他急了,拿出自己的一笔稿费,请了近百人,把整个老城考察了一遍。一年多拍了3万多张照片,选出2000张印成画册。从市委书记、市长开始,到各局局长,每人送一本。最终,他们的努力有了结果,天津市委决定留下这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因为责任,在抢救估衣街的那段时间,他被天津媒体封杀;因为责任,他几乎放弃了钟爱一生的文学创作;因为责任,他几乎卖掉了自己所有的画作……“责任是第一位的。”冯骥才说得似乎很轻松。“把民间文化摆到庙堂里”在别人退休、可以颐养天年的年龄,冯骥才担任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主席,同时受聘于天津大学,担任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2012年年初,一个寒冷的冬日,我第一次走进学院,立刻被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气息笼罩了。院子里,一座古门楼,一个石雕,一块长江纤夫石,无言地彰显了学院所追求的历史与人文的内涵。学院“博物馆化”是冯骥才的追求。学院现有7个博物馆,每一个都不大,却都很精致,剪纸、年画、雕塑、蓝印花布、木活字印刷、民间画工等,包罗了诸多民间文化种类。在这里,冯骥才把民间文化的精华搬进博物馆,正如他所说,“把民间文化摆到庙堂里”,就是想让大地灿烂的草根文化登堂入室。他说,促使自己到大学工作的最重要原因是,当今社会真正的文化学者匮乏,大学急需造就新人。“目前能够在非遗保护一线独当一面的学者,几乎全是60岁以上,急需后备力量。”他认为学生最需要的,一是视野,二是责任,三是能力。他也清楚地知道,一个人到了青年时,你不可能改变他,只能影响他。所以他尽量用学院的一切——硬件、软件、思想、方法去影响学生,把学生的未来与时代的需要连接起来。“四驾马车全是为了一驾车”话题回到正在展出的“四驾马车——冯骥才的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展上。“这是我对自己70年人生的一种梳理。”冯骥才思索了一下,“70年里能做和所做的事太多太多。我只是拣了我最倾心、最重要的四个方面。”直视记者的眼睛,他认真地说:“告诉你,这话我没对别人说过,其实四驾马车全是为了一驾车。”“四驾马车”展览中有一幅作品,是冯骥才在开展前一天连夜创作的——“古村落抢救保护,这是我今后最主要的工作。”一个曾在皖南见过的古老的木门撞进脑海。画面上是一座徽派建筑的门。蓝绿色的油漆已斑驳,但形制优美。阳光将树影投在门上,光影中写满了岁月的深远。画上,冯骥才写了一句话:“每一扇门都是历史关上的,都等待着我们打开。”(选自2012年9月1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冯骥才工作繁忙,能在北京持续待上十余天,体现了他对“四驾马车”展览活动的重视,更确切地说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B.2003年,由冯骥才倡导和领导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受此影响,联合国将非遗列入了文化遗产保护内容。C.早在1994年,天津市将要进行老城改造时,冯骥才就着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民间文化保护活动,这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反映了他的文化先觉意识。D.冯骥才将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博物馆化”的举措,既使部分民间文化的精华得以保存,也在客观上起到了熏陶、影响年轻学子的作用。8.下列对这篇人物通讯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导语部分写冯骥才对记者《老建筑,别都拆了》文章的评价,将话题引到“文化遗产保护”上来,并为主体部分的详细报道作了铺垫。B.文中对首次专访冯骥才的回忆、对其以志愿者身份保护天津老城的插叙,主要目的是使报道更加曲折起伏,增强可读性。C.正文第二部分最后一段,写“冯骥才说得很轻松”,主要是为了表现他对自己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甚感欣慰且如释重负的心理。D.通讯多处直接引用冯骥才的原话,有利于展示主人公真实的内心世界,刻画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也避免了行文的呆板。E.冯骥才称“四驾马车全是为了一驾车”,从“四驾马车”的排列顺序可以看出,“一驾车”指的应是“教育”,因为培养后继人才是重中之重。9.文章选择以冯骥才的绘画作品作结,有何作用?参考答案:7.B
8.AD
9.(1)画作内容与本次展览“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相吻合,形象地诠释了小标题“四驾马车全是为了一驾车”的内涵;(2)画作上的徽派建筑之门与抽象的历史之门相融合,赋予画作以象征意义,深化了文章主旨;(3)画作上所题之语与全文题目相契合,使得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4)画作体现了画家的责任担当,有利于揭示画家的精神追求。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项,“受此影响,联合国将非遗列入了文化遗产保护内容”属于无中生有,该说法文中无据。故选B。点睛:这是一道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类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这篇人物通讯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B项,“主要目的是使报道更加曲折起伏,增强可读性”说法错误,主要目的是表现冯骥才的文化先觉意识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感。C项,“主要是为了表现他对自己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甚感欣慰且如释重负的心理”说法错误,主要是为了将这种“轻松”与其付出的“重大代价”作对比,从而突出冯骥才可贵的责任担当意识和人格魅力。E项,“‘一驾车’指的应是‘教育’”说法错误,“一驾车”指的应是“文化遗产保护”,培养后继人才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故选AD。9.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文章选择以冯骥才的绘画作品作结,有何作用”,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段落作用能力。把握文章段落作用,可以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结合具体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把握其作用。内容上:本文的尾段,主要描述了冯骥才的绘画作品。这幅绘画作品是“四驾马车”展览中有一幅作品,是冯骥才在开展前一天连夜创作的。画面上是一座徽派建筑的门。蓝绿色的油漆已斑驳,但形制优美。阳光将树影投在门上,光影中写满了岁月的深远。这内容与本次展览“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相吻合。画上,冯骥才写了一句话:“每一扇门都是历史关上的,都等待着我们打开。”画面上的徽派建筑之门与抽象的历史之门相融合,赋予画作以象征意义,深化了文章主旨。结构上:画作上冯骥才的话与文章的题目相契合,使得文章首尾呼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每燕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
指示:指给……看
B.间召问群臣臧否
间:有时C.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微:如果没有D.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
数:多次,屡次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宋濂诚实品质的一组是
(
)
①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②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
③濂具以实对
④濂惟举其善者曰
⑤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⑥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A.①②⑥
B.
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茹太素上万言书惹皇上震怒,是宋濂让皇帝心平气和,茹太素的意见才尽被采纳。B.宋濂非常博学,不仅在朝中享有盛名,而且美名远播海外,天下学者都很敬重他。C.宋濂为官谨慎,为人正直,诚实不说假话。太祖认为他不只是君子,或许当称为贤人。D.宋濂备受皇上的信任和亲近,皇上对他以礼相待,朝廷的事情,皇上要反复咨询他。13.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7分)
(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3分)
参考答案:10.
B.间:秘密地,。
11.C.
(①不想做官
②不攻讦别人)12.A(“足采”是“值得采纳”的意思)13.(1)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全部如实回答。(翼,主语,坐客,馔,具,以实,对各1分)(2)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罪,岁,至)参考译文:宋濂字景濂,其祖先是金华潜溪人,到宋濂这一辈才迁至浦江。宋濂幼时聪敏,记忆力强,就学于闻人梦吉,精通《五经》,后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又在柳贯、黄氵晋门下游学,他们两人都极推崇宋濂,自谓不如他。元至正年间,宋濂因举荐授为翰林编修,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坚辞不就,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
“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可以重责他。”不久皇帝看过茹太素的奏章,发现有值得采纳的内容后。就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就会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于是皇帝又当场称赞宋濂说“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其次是贤人,再次为君子。宋景濂服侍我十九年,不曾有一句话是假的,也从未讥讽过别人的短处,始终如一,他不只是君子,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每次会见,必令设座上茶,每天早晨必令随侍用膳,反复的向宋濂咨询,常常谈到半夜才作罢。
宋濂相貌丰伟,满脸美髥,能贴近看而且明晰,能在一粒黍子上写几个字。从少到老,没有一天离开过书卷,对学问无所不通。在朝中,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接踵而至。外国贡使也知道宋濂的名字,多次问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的价钱收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而不称其姓氏。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金顺,字和甫,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世居吉林。少孤贫,事继母孝。初,从征山东,授骁骑校。嗣从多隆阿援湖北,复黄梅,赐号图尔格齐巴图鲁。移师安徽,克太湖。历迁协领。挂车之役,将骑旅直捣中坚,当者辄靡。同治九年,金积抚局成,独王家疃未下,率其弟连顺分兵迎击,数获胜。宁夏平,擢乌里雅苏台将军。命赴肃州,既至,顿北崖头,奏调曜军助击。时乌鲁木齐提督成禄犹诉军粮乏,难赴哈密,诏金顺接统其军。十二年,左宗棠至军,约期并进。金顺发地雷东北角,城渍,乘隙夺据其上,自是老弱扶服者相继,城拔。乌鲁木齐都统景廉驻古城,与金顺龃。宗棠奏言金顺宽和,为群情所附。诏率所部二十营赴之,规乌城,于是遂发。出营数十里,至瀚海,吏士忽不行。询之,则曰:“先锋营驻,有所议。”金顺知有变,疾驰视,手刃六人以徇,曰:“敢留者,视此!”军以次行。瀚海既过,乃列六尸祝之曰:“杂赋不饱,佐以野蔬,天下无若西军苦。此行度戈壁,乏水草,吾非不知。但不忍汝六人,如全军何?如国家何?如关内生灵何?”闻其言者,无不激扬。途授正白旗汉军都统。明年,至古城,与景廉会师。一日演炮,汉、回观者数千百人。景军指败堵烟筒为的,击之再,烟筒无葸。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已而玉林亦尔。观者欢呼声震远近,回闻之气夺。寻命佐新疆军务。光绪改元,代景廉为都统。二年,军阜康。刘锦棠赴军所商进止,议先攻古牧。乃轻骑袭黄田,通汲道,克之。连下乌鲁木齐、迪化、昌吉、呼图壁诸城,直逼玛纳斯。调伊犁将军。七年,诏接收伊犁,按图划界。十一年,上召来京,以锡纶代之。道肃州,病卒。身后不名一钱,凡无以为敛。谥忠介。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一》,有删改)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B.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C.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竞/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D.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同治帝、光绪帝等。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指山海关。如曹操《蒿里行》中的“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的“关”,指函谷关。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顺是满洲镶蓝旗人,年少时失去双亲,家境贫穷,由继母抚养,后随部队征伐历升职,被授予勇号图尔格齐巴图鲁。B.金顺在王家瞳战役中勇往直前;奔赴肃州时,停军北崖头,奏议请求调张曜的军队协助自己攻击敌人:可见他作战有勇有谋。C.金顺为人宽和,所到之处也深得民意,并且为官清廉,死后一文钱也没有,几乎没有用来收敛下葬的费用。D.从金顺用杀死六个士兵并演说西军天下最苦来激励部队闯过瀚海、演习炮击部下命中目标准确可以看出,金顺治军十分严格。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挂车之役,将骑旅直捣中坚,当者辄靡。(2)此行度戈壁,乏水草,吾非不知。参考答案:10.D
11.A
12.D
13.(1)在挂车战役中,(金顺)率领骑兵部队直接冲击敌军中最重要、最强大的部分,阻挡的人纷纷倒下。(2)这次行军走过戈壁,缺少水和粮草,我不是不知道。10.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所属部下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说:“这有什么值得炮击的?请允许我以卷起旗帜的杆子为靶子。”邓增先观察,向金顺请求观察两次,已经完毕,大炮轰响旗杆飞起,好像在空中剪开彩霞。其中标志词应抓住:“足”是“值得”的意思,“是何足击”的意思是“这哪里值得炮击呢”,表意完整不可断开,排除B和C项。“再”在句中的意思是“两次”,“请于金顺”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表示“像金顺请求”,“再测视”表示请求的具体内容,与前文联系紧密,故在此后断开,排除B项。解答本题时要分清每一个行为动作的发出者。据此可以得出正确答案。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D项,谥号是“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错误。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厉、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2.试题分析:C项,“并演说西军天下最苦来激励部队闯过瀚海”分析和概括错误。原文是先过瀚海,然后才说“天下无若西军苦”的。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将”“中坚”“靡”各1分,句子通顺2分。(2)“水草”“但”“如……何”各1分,句子通顺2分。【文言文翻译】金顺,字和甫,伊尔根觉罗氏,是满洲镶蓝旗人,世代居住在吉林。(他)年少时失去双亲,家境贫穷,侍奉继母至孝。起初,(盒顺)跟从(部队)征伐山东,被授官骁骑校。随后跟随多隆阿援助湖北,收复黄梅,被赐号图尔格齐巴图鲁。调动军队到安徽,攻克太湖。先后连续升职到协领。在挂车(今属桐城)战役中,(金顺)率领骑兵部队直接冲击敌军中最重要、最强大的部分,阻挡的人纷纷倒下。同治九年,金积堡的安抚局面形成,唯独王家疃未攻下,(金顺)率领他的弟弟连顺分兵向着敌军的方向攻击,多次取得胜利。宁夏平定,(金顺)升为乌里雅苏台将军。(皇帝)命令(金顺)奔赴肃州,到达后,驻扎在北崖头,上奏请求调动张曜的军队协助攻击。当时乌鲁木齐提督成禄尚诉说军粮缺乏,难以赶赴哈密,朝廷下诏让金顺接任并统领他的军队。同治十二年,左宗棠到军中,(与金顺)约定日期一并前进。金顺向东北角发射地雷,城墙被突破,乘机夺取占据它的上面,从此老人弱者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地趴伏于地(请求宽恕),城被夺取。鸟鲁木齐都统景廉驻扎在古城,与金顺意见不合,(他们)互相抵触。左宗棠上奏说金顺宽厚谦和,符合民意。下诏金顺率领所属部二十个营前往古城,谋划乌城,在这种情况下就出发了。出关几十里,到达瀚海,军吏士兵忽然不往前行走了。(金顺)询问他们原因,(军吏士兵)就说:“先锋营停留在一个地方,有议论的话。”金顺知道(行军事情)有变化,快速驰马巡视,亲手杀死六个人来示众,说:“胆敢停留的人,如同这样!”军队按照次序行军。瀚海已经过了,才排列六具尸体祝祷他们说:“驳杂的兵赋粮食不能吃饱,用野蔬添佐,天下没有比得上西军苦的。这次行军走过戈壁,缺少水和粮草,我不是不知道。只是不忍心(杀掉)你们六个人,全军怎么办?国家怎么办?关内百姓怎么办?”听他说话的人,无不激动振奋。路途中他被授予正白旗汉军都统。第二年,(金顺的军队)到达古城,与景廉的军队会师。一天,演习炮击,汉军、回军观看的有几千人。景廉的军队用塌墙烟囱为靶子,两次炮击它,烟筒没有被击中。所属部下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说:“这有什么值得炮击的?请允许我以卷起旗帜的杆子为靶子。”邓增先观察,向金顺请求观察两次,已经完毕,大炮轰响旗杆飞起,好像在空中剪开彩霞。后来张玉林也这样。观看的人欢呼声震动到很远的地方,回军听说这件事后,因恐惧而丧失了胆气。不久,(金顺)被任命辅佐新疆军务。光绪元年,(金顺)代替景廉为鸟鲁木齐都统。光绪二年,在阜康驻军。刘锦棠奔赴他的驻扎之地讨论(军队的)具体安排,商议决定先进攻古牧。于是用轻骑兵袭击黄田,打通取水的通道,攻克它。连续攻下乌鲁木齐、迪化、昌吉、呼图壁几个城,一直逼近玛纳斯。(金顺)被调任为伊犁将军。光绪七年,(皇帝)下诏接收伊犁,按照地图划分疆界。光绪十一年,皇上召(金顺)来京城,用锡纶代替他的职位。(金顺)行路到肃州,病死。死后一文钱也没有,几乎没有用来收敛(尸体的费用)。(金顺)的谥号为忠介。6.阅读文段,完成1~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寡人(古代国君的谦称)
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B.不加(更)少
弃甲曳兵(拖着兵器)而走C.填然鼓(敲着战鼓,动词)之
兵刃(锋刃)既接D.直(只是、不过)不百步耳
是亦走(行路)也2.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吾尝跂而望矣
D.小学而大遗3.下列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树之以桑
D.然而不王者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5.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6.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参考答案:1.D
2.C
3.A
4.D.
5.B
6.B这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条件。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个赛季开始前,各家俱乐部都需经过预算审核,确保球员的工资不超出球会承受能力,以保证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寅吃卯粮的情况基本杜绝。B.他挥舞着手臂,一边走向教练席,一边口中振振有词,接着气哄哄地坐在了板凳上。这一刻,我们看见了一个暴怒的穆里尼奥。C.我是做西餐的,英文还可以,但和身边的全球顶尖人才和总部的美国人比还是差太多了,每次和总部沟通写邮件时我都胆战心惊,生怕言不及义。D.中国从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既然川普给面子,那中国也会投桃报李。参考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项,“寅吃卯粮”:在寅年吃了卯年的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挪用了以后的收入。合乎语境,使用正确。B项,“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贬义词。并不表示理由充分。C项,“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此处望文生义,使用错误。D项,“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我以李子给予回赠。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友谊深厚。暗含有投入少,回赠多之意。现代社会中常比喻走后门,找关系,以行贿的方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语境中“中国从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相符合,使用正确。故本题选C项。【点睛】成语题误点设置: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⑤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8.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专家的观点(
)青海湖的湟鱼是一种珍稀鱼类,但自上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大量捕捞湟鱼,导致湟鱼资源量由最初的32万吨,按平均每年0.4万吨的速度减少,至2013年,湟鱼资源量仅为6.8万吨。某专家认为,照此速度,青海湖的湟鱼再过十几年就会灭绝。A.《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已将湟鱼列为濒危物种,并采取多项措施进行了有效保护B.虽然一次性盗捕湟鱼50公斤以上就会构成犯罪,但盗捕者仍在增加C.一条两斤左右的湟鱼能卖到上百元,这使很多捕鱼者把捕鱼目标瞄向湟鱼D.刚刚过去的一年,青海湖的湟鱼减少量为0.3万吨参考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把握论证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按平均每年0.4万吨的速度减少,青海湖的湟鱼再过十几年就会灭绝。论据:自上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大量捕捞湟鱼,导致湟鱼资源量由最初的32万吨,按平均每年0.4万吨的速度减少,至2013年,湟鱼资源量仅为6.8万吨。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既然已经对湟鱼这种濒危物种采取了有效保护,那么湟鱼就不会灭绝,削弱了论点,可以削弱,当选;B项:讨论的是盗捕湟鱼的问题,题干讨论的是湟鱼灭绝问题,讨论话题不一致,不能削弱,排除;C项:指出很多捕鱼者把目标瞄向湟鱼,解释了湟鱼减少的原因,补充了论据,不能削弱,排除;D项:只论述了刚刚过去的一年湟鱼减少量比预计少,但无法证明之后湟鱼是否会灭绝,不明确选项,不能削弱,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9.根据文字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内容填写在方框内,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五峰毛尖是湖北宜昌的特产。五峰毛尖是茶叶的一种,据考证,早在2300年前五峰境内就有自然生长的茶树。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山间终年云雾环绕,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形成了五峰"云雾山中出好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毛尖茶色泽嫩绿隐翠,叶底细嫩绿亮,香气清鲜,带熟栗子香,滋味醇厚耐泡,回味甘甜。冲泡时一般以200毫升水泡3克茶叶为适中。喜浓饮者可略多加茶叶,喜淡饮者可略少加茶叶。但毛尖宜杯泡不宜壶泡,因为壶泡不易降温,会焖熟茶叶,使茶叶失去清鲜香味。五峰毛尖精工细制,分为杀青、揉捻、二青、搓条、烘焙五道工序。五峰毛尖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历史悠久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①自然条件优越;②色香味俱佳;③使用方式讲究;④制作精细;⑤功效较多。【详解】此题考查了压缩语段的能力.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本题可以根据语段材料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提供的语段共有9句话,通过划分层次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概括为自然条件优越;由“色泽嫩绿隐翠”“香气清鲜”“滋味醇厚耐泡”可以从色、香、味三方面加以概括;由“冲泡”“引用”可总结为使用方式;由“精工细制”可知制作精细;由“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可知功效较多。【点睛】压缩语段之说明性语段:说明性语段要抓住说明事物要点或特征的句子,可以直接摘取或提取。对于没有中心句的语段,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筛选出有用信息,抓住本质,归纳出中心。还要注意看清题干要求,如字数限制等,特别是在注意题干中的隐性要求。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海昏侯墓是发现的中国迄今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江西省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古代陵墓B.大型民航客机C919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研发制造大型客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绿化工程合同:某物业管理公司与绿化公司的合作
- 二零二四年房产众筹投资合同
- 餐厨设备采购合同
- 混凝土砌块采购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房地产活动信息技术支持合同3篇
- 2024年度企业员工工作服定制合同2篇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某音乐制作人与歌手之间的版权许可协议
- 停车场道闸系统安装合同
- 2024年度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防雷设计与施工合同2篇
- 突发应急处理流程培训
- 小学劳动《家用电器的发展(一)》课件
- 新生儿输血课件
- 临床教学教学课件
- 天保工程护林员培训课件
- 《高危作业事故案例》课件
- 农业食品安全培训
- 2024年血透室应急预案
- 政府会计(第二版)总会计的费用与预算支出核算
- 《如何调整心态》课件
- 疼痛科护士对疼痛患者的关爱与舒适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