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提问,也称设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突破难点,也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按计划进行。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同时,教师的课堂提问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开启了一条通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然而,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习惯似乎阻碍了我们的思考,老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老师提问的目的是什么?作用又是什么?一般来说,有效提问要做到: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起学生从事有一定难度的智力劳动的兴趣;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支架式”帮助,将学生个人的思考或集体的讨论引向深入,启发学生在思维的困境中找到路途。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课堂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因而激发了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索。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呢?一、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根据课文内容灵活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同时,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展开提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质疑和认知发生,真正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二、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深浅恰当,难易适中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教育规律,尤其是要对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层面有所了解,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高度。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学生认识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这一认知规律,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巧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既要避免不着边际又大又空的“真空”问题,又要力戒琐屑不堪、缺乏思考价值的小问题。大而空的问题往往不能贴近教学目标,学生的回答摸棱两可,教师的评价也含含糊糊。这样的问题不但没有实际价值,而且会让学生养成囫囵吞枣的浮躁习气。而缺乏思考价值的小问题不仅起不到启迪思维的作用,反而会滋长学生不加思考,信口开河的坏习惯。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要注意问题的质量,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科学的设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设计:1、抓矛盾点。语文教师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教材中不乏有表现种种矛盾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可以抓住课文中的一些矛盾点,抓住学生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发现的种种矛盾,结合学生对知识层面理解有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2、抓重难点。作为一名教师,研究教材是上好每堂课的前提。教师应该认真专研教材,深入研究,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因此,我拿到一册教材,首先要通读教材,弄清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在哪儿,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没有联系,单元的哪些部分是要重点教学的,哪些部分是可以让学生以探究的形式自主或合作完成的;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就可以高屋建瓴,成竹在胸,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提高效率。所以我们对教材的研读很重要。经过精心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把全班同学的精神和兴趣吸引过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但要如何来设计这些既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太过简单的问题,也不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甚至信心的问题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一篇文章、一段文章一般都有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在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词语,设计恰当的问题,采取层层剥茧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懂文本的主旨。如果老师问题设计得巧,学生往往会对这样的段落印象深刻,重难点会迎刃而解。四、课堂提问要注意创新延展,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大家都知道,课堂教学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存在于每个学生心中的一切疑问和难点。因此,教师若能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提出一两个能使学生继续思考的延展性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自选合适的方式求解,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