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第五单元 课时练28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第五单元 课时练28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第五单元 课时练28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第五单元 课时练28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第五单元 课时练28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2024·连云港高三期中)下列关于伴性遗传及性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生殖细胞中只有性染色体,没有常染色体B.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C.只有具有性别分化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之分D.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2023·淮安高三模拟)先天性夜盲症是X染色体上的一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先天性夜盲症的孩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表现正常的夫妇生有患先天性夜盲症的孩子可知,该致病基因为隐性B.患病孩子的性别为男孩,该致病基因来源于孩子的祖母或外祖母C.表现正常的女儿与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可能出现夜盲症患者D.先天性夜盲症女性患者的儿子和父亲一定是患者,女儿也可能是患者3.某同学对一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女孩家系的其他成员进行了调查,记录结果如表(“○”代表患者,“√”代表正常,“?”代表患病情况未知)。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祖父祖母姑姑外祖父外祖母舅舅父亲母亲弟弟?○√○√√○○√A.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B.若祖父正常,则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若祖父患病,这个家系中所有患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D.该患病女孩的父母再生出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4.(2023·广东,16)鸡的卷羽(F)对片羽(f)为不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Ff表现为半卷羽;体型正常(D)对矮小(d)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卷羽鸡适应高温环境,矮小鸡饲料利用率高。为培育耐热节粮型种鸡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研究人员拟通过杂交将d基因引入广东特色肉鸡“粤西卷羽鸡”,育种过程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正交和反交获得F1个体表型和亲本不一样B.分别从F1群体Ⅰ和Ⅱ中选择亲本可以避免近交衰退C.为缩短育种时间应从F1群体Ⅰ中选择父本进行杂交D.F2中可获得目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种鸡5.(2023·扬州高三模拟)白化病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白化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减数分裂过程中,白化病致病基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D.子女有白化病,父母可能表型正常,子女无白化病,父母之一可能患病6.(2023·北京,4)纯合亲本白眼长翅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B.F1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C.F2白眼残翅果蝇间交配,子代表型不变D.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7.(2024·海南高三一模)羽鸽为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羽毛颜色受等位基因B、b控制,某雌雄亲本均为灰色羽,亲本交配产生的F1中只有雌性出现白色羽。F1的灰色羽个体相互交配得F2。不考虑Z染色体和W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ZBW、ZbW视为纯合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B和b位于Z染色体上B.F1中雌性白色羽羽鸽的基因型为ZbWC.F2的雄性羽鸽中会出现白色羽个体D.F2中灰色羽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88.(2024·洛阳高三期中)图1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控制该遗传病的相关基因用D/d表示。对部分家庭成员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表示出现杂交带,“-”表示未出现杂交带。不考虑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者人数相当B.若Ⅲ8检测结果出现两条杂交带,则其为女性携带者C.Ⅰ4、Ⅱ6和Ⅲ7基因型相同,Ⅰ1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D.若Ⅲ7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9.图1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科研人员对某些个体的该病相关基因用某种限制酶处理,并进行电泳分析,得到如图2结果。若不考虑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A.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致病基因内部存在一个该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C.图2中表示该致病基因的是条带②D.Ⅲ2和Ⅲ4所生正常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3/5二、非选择题10.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雄蚕出丝率高、蚕丝质量较好,经济价值明显高于雌蚕,所以在家蚕养殖中需进行雄蚕选育。限性遗传技术与性连锁平衡致死技术是常用的雄蚕选育技术。回答下列问题:(1)限性遗传指将含有某种显性性状基因的常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使该显性性状遗传表现出雌传雌的现象。家蚕的虎斑对非虎斑是完全显性,将含有虎斑基因T的3号染色体片段易位后进行筛选纯化,得到限性虎斑系雌性种蚕,其基因型为______,利用该雌蚕持续分离雄蚕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实验显示,黄茧雄蚕与蓝茧雌蚕杂交,F1全结黄茧,F1雌雄蚕相互杂交,F2表现为黄茧雄蚕∶黄茧雌蚕∶蓝茧雌蚕∶白茧雌蚕=8∶4∶3∶1。由此可知,蚕茧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A控制蓝茧)、B/b控制。蚕茧颜色与显性基因A、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中雌蚕的基因型为______,F2雄蚕中纯合子占______。F2中的雌蚕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作为限性遗传的种蚕留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性连锁平衡致死技术需诱发一系列位于Z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W染色体上无相应正常基因)。现辐射诱变得到Z染色体上带有隐性致死基因l1和l2的两个杂合子甲、乙品系,以及ZW易位的雌蚕品系丙,请利用这三个品系设计杂交实验,制备出平衡致死系雄性种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22·江苏,23)大蜡螟是一种重要的实验用尾虫,为了研究大蜡螟幼虫体色遗传规律。科研人员用深黄、灰黑、白黄3种体色的品系进行了系列实验,正交实验数据如表(反交实验结果与正交一致)。请回答下列问题:表1深黄色与灰黑色品系杂交实验结果杂交组合子代体色深黄灰黑深黄(P)♀×灰黑(P)♂21130深黄(F1)♀×深黄(F1)♂1526498深黄(F1)♂×深黄(P)♀23140深黄(F1)♀×灰黑(P)♂10561128表2深黄色与白黄色品系杂交实验结果杂交组合子代体色深黄黄白黄深黄(P)♀×白黄(P)♂023570黄(F1)♀×黄(F1)♂5141104568黄(F1)♂×深黄(P)♀132712930黄(F1)♀×白黄(P)♂0917864表3灰黑色与白黄色品系杂交实验结果杂交组合子代体色灰黑黄白黄灰黑(P)♀×白黄(P)♂012370黄(F1)♀×黄(F1)♂7541467812黄(F1)♂×灰黑(P)♀75413420黄(F1)♀×白黄(P)♂011241217(1)由表1可推断大蜡螟幼虫的深黄体色遗传属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__性遗传。(2)深黄、灰黑、白黄基因分别用Y、G、W表示,表1中深黄的亲本和F1个体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表2、表3中F1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群体中Y、G、W三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3)若从表2中选取黄色(YW)雌、雄个体各50只和表3中选取黄色(GW)雌、雄个体各50只,进行随机杂交,后代中黄色个体占比理论上为__________。(4)若表1、表2、表3中深黄(YY♀♂、YG♀♂)和黄色(YW♀♂、GW♀♂)个体随机杂交,后代会出现__________种表型和__________种基因型(YY/GG/WW/YG/YW/GW)。(5)若表1中两亲本的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纯合致死基因S和D(两者不发生交换重组),基因排列方式为________,推测F1互交产生的F2深黄与灰黑的比例为________;在同样的条件下,子代的数量理论上是表1中的__________。12.(2022·山东,22)果蝇的正常眼与无眼是1对相对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该性状的遗传方式,需从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显隐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正常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根据杂交结果绘制部分后代果蝇的系谱图,如图所示。不考虑致死、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1)据图分析,关于果蝇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以排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1与Ⅲ-2杂交的子代中正常眼雄果蝇的概率是____。(2)用Ⅱ-1与其亲本雄果蝇杂交获得大量子代,根据杂交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果蝇正常眼性状的显隐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系谱图中呈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要求:①只杂交一次;②仅根据子代表型预期结果;③不根据子代性状的比例预期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果蝇无眼性状产生的分子机制是由于控制正常眼的基因中间缺失一段较大的DNA片段所致,且该对等位基因的长度已知。利用PCR及电泳技术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时,只以Ⅱ-3为材料,用1对合适的引物仅扩增控制该对性状的完整基因序列,电泳检测PCR产物,通过电泳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练28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1.C2.B[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父母表现正常可知,患病孩子的母亲为携带者,患病孩子的性别为男孩,该致病基因来源于孩子的外祖母或外祖父,B错误。]3.B[该病是单基因遗传病,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而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A正确;若祖父正常,则该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若祖父患病,则根据患病的双亲生出正常的女儿(祖父、祖母患病,姑姑正常),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这个家系中除了该女孩,其他患者的基因型均为Aa,而该女孩的基因型为1/3AA、2/3Aa,因此,该家系中所有患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正确;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该患病女孩的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则他们再生出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4;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AXa、XAY,则他们再生出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4,D正确。]4.C[由于控制体型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用卷羽正常雌鸡(FFZDW)与片羽矮小雄鸡(ffZdZd)杂交,F1基因型是FfZDZd(♂)和FfZdW(♀),子代都是半卷羽;用片羽矮小雌鸡(ffZdW)与卷羽正常雄鸡(FFZDZD)杂交,F1基因型是FfZDZd(♂)和FfZDW(♀),子代仍然是半卷羽,正交和反交都与亲本表型不同,A正确;F1群体Ⅰ和Ⅱ杂交不是近亲繁殖,可以避免近交衰退,B正确;为缩短育种时间,应从F1群体Ⅰ中选择母本(基因型为FfZdW),从F1群体Ⅱ中选择父本(基因型为FfZDZd),可以快速获得基因型为FFZdW和FFZdZd的个体,即在F2中可获得目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种鸡,C错误,D正确。]5.A6.A[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的F1中白眼均为雄性,红眼均为雌性,说明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纯合长翅和残翅果蝇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长翅,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F2中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残翅=3∶1,说明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若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aaXBY,F1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F2中白眼残翅果蝇(基因型为aaXbXb、aaXbY)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型仍为白眼残翅,即子代表型不变,B、C正确;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见,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7.C8.B[图1中Ⅱ5和Ⅱ6正常,Ⅲ9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图2中Ⅲ9只含有d基因,Ⅱ5只有D基因,不考虑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说明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患病率高于女性,A错误;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故若Ⅲ8检测结果出现两条杂交带,含有基因D和d,则其为女性携带者,B正确;图2中Ⅱ6基因型是XDXd,其Xd基因只能来自Ⅰ4,故I4基因型也是XDXd,Ⅱ5基因型是XDY,Ⅲ7基因型可能是XDXD或XDXd,基因型不一定与Ⅰ4、Ⅱ6相同,C错误;Ⅲ7基因型是1/2XDXD、1/2XDXd,与正常男性(XDY)婚配,生出患病男孩(XdY)的概率为1/4×1/2=1/8,D错误。]9.C[Ⅱ1和Ⅱ2表型正常,生出一个患病的孩子Ⅲ3,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由Ⅱ1和Ⅱ2的电泳结果可知,Ⅱ1和Ⅱ2含有正常基因条带和致病基因条带,即Ⅱ1和Ⅱ2为杂合子,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Ⅱ1和Ⅱ2表型正常,由Ⅱ1和Ⅱ2电泳图可知,条带②③为致病基因的电泳条带,条带①为正常基因的电泳条带,所以致病基因内部存在一个该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B正确,C错误;假设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Ⅱ1和Ⅱ2的基因型为Aa,所以Ⅲ2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Ⅲ4的基因型为Aa,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2/3×1/4=1/6,所以正常孩子概率为1-1/6=5/6;所生孩子中AA基因型频率为2/3A×1/2A=2/6,Aa基因型频率为1-1/6-2/6=3/6;所以正常女孩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3/6÷5/6=3/5,D正确。]10.(1)ZWT用该雌蚕与非虎斑雄蚕杂交,则后代中虎斑个体均为雌蚕,非虎斑个体均为雄蚕,可以根据性状分离出雄蚕,且可以持续杂交培育后代(2)有B时表现为黄茧,无B有A时表现为蓝茧,AB均无时表现为白茧AaZBW1/4(25%)不适合在幼年期无法根据茧色性状对家蚕进行筛选(3)先将甲()与丙(ZW++)进行杂交,获取F1中的雌蚕(或Z++W++),将其与乙()进行杂交,获取F2中的雄蚕(或或或Z++Z++),将其与普通雌蚕杂交,后代中只有雄蚕的即为平衡致死系雄性种蚕解析(1)将含有虎斑基因T的3号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得到限性虎斑系雌性种蚕,因此它的基因型为ZWT。用该雌蚕与非虎斑雄蚕杂交,那么后代中虎斑个体均为雌蚕,非虎斑个体均为雄蚕,可以根据性状分离出雄蚕,且可以持续杂交培育后代。(2)根据F2表现为黄茧雄蚕∶黄茧雌蚕∶蓝茧雌蚕∶白茧雌蚕=8∶4∶3∶1可知,雄蚕均为黄茧,雌蚕有1/2黄茧,可以推测B控制黄茧,位于Z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分别为ZBW、ZBZb;F2中非黄茧雌蚕中蓝茧∶白茧=3∶1,推测F1均为Aa。因此蚕茧颜色与显性基因A、B的关系:有B时表现为黄茧,无B有A时表现为蓝茧,A、B均无时表现为白茧。综上所述,F1中雌蚕的基因型为AaZBW,雄蚕的基因型为AaZBZb。F2雄蚕中纯合子占1/2×1/2=1/4。F2中的雌蚕不适合作为限性遗传的种蚕留种,因为蚕在成虫期作茧,在幼年期无法根据茧色性状对家蚕进行筛选。(3)先将甲()与丙(ZW++)进行杂交,获取F1中的雌蚕(或Z++W++),将其与乙()进行杂交,获取F2中的雄蚕(、或、Z++Z++),将其与普通雌蚕杂交,后代中只有雄蚕的即为平衡致死系雄性种蚕。11.(1)常显(2)YY、YGYW、GW(3)50%(1/2)(4)46(5)3∶150%(1/2)解析(1)一对表现为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深黄(P)♀×灰黑(P)♂,F1表现为深黄色,所以深黄色为显性性状。深黄(F1)♀×深黄(F1)♂,后代表型及比例为深黄∶灰黑≈3∶1,根据题意可知,反交实验结果与该正交实验结果相同,说明大蜡螟幼虫的深黄体色遗传属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2)根据表1深黄(P)♀×灰黑(P)♂,F1表现为深黄色,可知亲本深黄为显性纯合子,基因型为YY,亲本灰黑的基因型为GG,则F1个体的基因型为YG,表2中深黄(P)♀×白黄(P)♂,子代只有黄色,可知深黄的基因型为YY,白黄的基因型为WW,F1基因型为YW,表现为黄色。表3中灰黑(P)♀×白黄(P)♂,子代只有黄色,则灰黑的基因型为GG,白黄的基因型为WW,故F1基因型为GW。(3)表2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YW,表3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GW,若从表2中选取黄色雌、雄个体各50只和表3中选取黄色雌、雄个体各50只进行随机杂交,后代中黄色个体(YW+GW)占1/2。(4)表1深黄色基因型为YY和YG,表2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YW,表3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GW,表1、表2、表3中深黄和黄色个体随机杂交,即YY、YG、YW和GW随机杂交,则该群体产生的配子类型为Y、G、W,子代YY、YG表现为深黄色,YW、GW表现为黄色,GG表现为灰黑色,WW表现为白黄色,故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和6种基因型。(5)表1的F1基因型为YG,若两亲本的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纯合致死基因S和D(两者不发生交换重组),基因的排列方式为,则F1基因型为YGDS,互交后代基因型为Y_DD(3/4×1/4)、Y_DS(3/4×1/2)、Y_SS(3/4×1/4)、GGDD(1/4×1/4)、GGDS(1/4×1/2)、GGSS(1/4×1/4),根据DD、SS纯合致死,所以F2深黄与灰黑的比例为3∶1,由于DS占1/2,所以在同样的条件下,子代的数量理论上是表1中的1/2。12.(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3/8(2)不能无论正常眼是显性还是隐性,子代雌雄果蝇中正常眼与无眼的比例均为1∶1(3)Ⅱ-2(或Ⅱ-1或Ⅱ-4)与Ⅱ-3果蝇杂交,观察子代表型若子代全为正常眼果蝇,则无眼性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子代出现无眼果蝇且雌雄都有,则无眼性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子代无眼果蝇全为雄性,则无眼性状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4)不能无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其PCR产物电泳后都仅出现一个条带,且对应的均为正常眼基因的长度解析(1)题干中已经排除了致死、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遗传,Ⅰ-1正常眼雌果蝇与Ⅰ-2无眼雄果蝇杂交,Ⅱ雌果蝇出现正常眼,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果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雌果蝇均为无眼;Ⅰ-4正常眼雌果蝇与Ⅰ-3无眼雄果蝇杂交,Ⅱ-3雄果蝇出现正常眼,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不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如果是伴Y染色体遗传,Ⅱ-3雄果蝇应为无眼。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无眼为隐性性状,Ⅰ-2的基因型为XaY,Ⅱ-2的基因型为XAXa,Ⅱ-3基因型为XAY,则Ⅲ-2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Ⅲ-1基因型为XAY,两者杂交,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3∶1,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Y=1∶1,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