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资本的运行_第1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的运行_第2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的运行_第3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的运行_第4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的运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资本的运行Ch3~2第三章资本的运行本章教学要求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保值和增殖。本章在考察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加入对资本主义流通过程的分析,进一步揭示资本的本质。通过本章的学习,从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角度,全面认识、把握资本运动的特征、本质以及内在矛盾。通过分析个别资本的循环,掌握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及连续运动的条件;通过分析个别资本的周转,掌握加速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和途径;通过学习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把握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规律;认识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资本的运行Ch3~3剩余价值实现论

单个资本运动(资本循环资本周转)

社会资本运动(社会资本再生产)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运动和社会总产品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资本的运行Ch3~4第三章资本的运行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本的循环第二节资本的周转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实现条件第四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资本的运行Ch3~5第一节资本的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三、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资本的运行Ch3~6第一节资本的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一)产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循环1、产业资本的概念2.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AG—W…P…W′—G′Pm产业资本循环要经过三个阶段和采取三种职能形式。资本的运行Ch3~7第一节资本的循环(1)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购买阶段A(劳动力)G—WPm(生产资料)①购买阶段的物质内容使其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a、劳动力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源泉b、生产资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条件②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③货币资本的职能: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资本的运行Ch3~8第一节资本的循环(2)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生产阶段AW…P…W′Pm①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是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合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吸收劳动力提供的剩余劳动,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新商品。②资本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③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④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决定性阶段。资本的运行Ch3~9第一节资本的循环(3)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售卖阶段W′—G′①资本家销售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它包含着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是作为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存在形式。②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③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④商品资本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意义。资本的运行Ch3~10资本的运行Ch3~11第一节资本的循环(4)产业资本总循环公式:AG—W…P…W′—G′Pm①产业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三个阶段的统一②产业资本循环也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两个过程的统一:其中,生产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价值增殖。资本的运行Ch3~12第一节资本的循环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一)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顺次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每一种职能形式都会形成自己独立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有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它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资本的运行Ch3~13第一节资本的循环(一)货币资本的循环:G—W…P…W’—G’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和片面性:①最明显地表明了资本运动的目的和动机是价值增殖;②货币资本循环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钱生钱”。(二)生产资本的循环:P…W’—G’—W…P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和片面性:①揭示了剩余价值来自生产过程而不是来自流通过程;②生产资本循环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似乎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不断扩大再生产,是为生产而生产。资本的运行Ch3~14第一节资本的循环(三)商品资本的循环:W’—G’—W…P…W’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和片面性:①商品资本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它反映了资本生产是再生产过程。②商品资本循环揭示了生产与消费的内在联系。③商品资本循环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似乎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结论: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资本的运行Ch3~15资本的运行Ch3~16第一节资本的循环三、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资本价值不断增殖的实现,是以资本循环的连续性、三种循环形式统一地运动为条件。资本循环的连续性,就是资本的三种循环同时不间断地在各种职能形式上和各个阶段上的运动。产业资本连续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2)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资本的运行Ch3~17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图示

空间

1G—W…P…W’——G’

并存

2W’—G’G—W…P…W’3P…W’—G’G—W…P

时间上相继执行每一职能在任一时刻,资本都分为三个部分。资本的运行Ch3~18产业资本连续循环图GWPW’GWPW’GWPW’资本的运行Ch3~19启示:在微观上,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必须做到边采购、边生产、边销售,才能不断实现价值增殖。在宏观上,要协调生产与流通的关系,不能重生产、轻流通(轻商贱商),也不能重流通、轻生产(全民经商)。资本的运行Ch3~20第二节资本的周转一、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的关系二、考察资本周转速度的两个指标:资本周转时间和次数三、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四、预付资本的总周转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效果资本的运行Ch3~21第二节资本的周转一、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的关系1.资本周转: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2.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考察角度侧重点目的资本循环资本的一次循环运动资本运动过程从资本运动连续性方面揭示价值增殖是怎样发生和实现的资本周转资本连续不断的运动资本运动速度和效益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影响资本的运行Ch3~22第二节资本的周转(2)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的联系:资本循环是资本周转的起点和基础。二、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时间和次数(一)资本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1.资本的生产时间:劳动时间+非劳动时间(1)劳动时间:取决于产品性质、生产技术水平(2)原材料储备时间(许多国家的许多企业即使是跨国公司已经实现了零库存)(3)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4)停工时间资本的运行Ch3~23资本周转时间流通时间购买时间出售时间生产时间劳动时间----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非劳动时间不创造价值,对价值形成有影响。备料时间停工时间自然力作用时间资本的运行Ch3~24流通时间

生产时间

流通时间

购买时间劳动期间A与Pm相结合非劳动期间

原料储备,停工,自然力作用出售时间

G—WW…P…W’W’—G’

资本的运行Ch3~25第二节资本的周转

2.资本的流通时间:(1)内容:购买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劳动力)的时间+销售商品的时间(2)影响流通时间的因素:厂址与市场的远近;市场供求状况;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商品储藏和保管的时间等。(二)资本周转次数Un=——u1、资本周转时间同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2.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越短,资本周转次数越多,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则反是。资本的运行Ch3~26(2001文多选19#)1999年全球互联网上贸易额达1450亿美元,2000年将达2000—4000亿美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A.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B.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C.原材料的储备时间D.劳动者加工劳动对象的时间E.生产过程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A、B.C资本的运行Ch3~27第二节资本的周转

三、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一)直接影响资本周转时间的因素;(二)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1、划分依据: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固定资本(1)含义:以机器、厂房、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2)特点: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价值是分次转移到产品中。资本的运行Ch3~28资本的运行Ch3~29第二节资本的周转3、流动资本(1)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2)特点:价值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中,随产品出售而全部收回。4.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1)联系: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都属于生产资本,且只有生产资本可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区别:①价值周转方式不同;②周转时间不同;③回收方式和期限不同;④物质更新方法不同。资本的运行Ch3~30思考: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2006,辨析32#)思考资本的运行Ch3~31第二节资本的周转5.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1)划分依据不同;(2)划分目的不同;(3)划分的内容不同。(二)生产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1、固定资本的损耗程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磨损程度越大,转移价值就越多,资本周转速度也越快(1)有形磨损(物质磨损):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2)无形磨损(精神磨损):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资本的运行Ch3~32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之比较

(划分依据、目的、内容不同)按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分

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

按价值周转方式划分

不变资本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固定资本原料、燃料、辅助材料

流动资本可变资本工资资本的运行Ch3~33第二节资本的周转①无形磨损(精神磨损)的两方面原因:A.由于生产方法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原有设备贬值;B.由于科技进步,新设备的产生,使原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引起的贬值。②无形磨损造成的损失,不能完全转移到新产品中③科技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无形磨损呈上升趋势(3)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折旧和更新(或大修理)。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再生产资本者所占比重资本的运行Ch3~34摩尔定律(More‘slaw)被用来形容半导体科技的快速变革,其基本内容是:平均每过18个月,半导体芯片的容量就会增长一倍,成本却减少一半。“新摩尔定律”——光纤定律(Opticallaw),即“Internet的带宽每9个月会增加一倍的容量,但成本也同时降低一半,比半导体芯片在18个月中的变革幅度还大一倍”。资本的运行Ch3~351981年第一台IBMPC机

——1986年康柏386芯片个人电脑——1989年戴尔486芯片个人电脑——联想笔记本电脑——2000年微软薄型个人电脑TabletPC资本的运行Ch3~36知识折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最新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在此之前的千年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10%。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结果也表明同样的趋势: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则是每3年翻一番。到2003年,知识的总量将比20世纪末增长一倍;到2020年,知识的总量是现在的3到4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只占届时的知识总量的1%。资本的运行Ch3~37第二节资本的周转四、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由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时间不同,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只能由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来确定。固定资本年流动资本年预付资本的周转价值总额+周转价值总额总周转次数=————————————————预付总资本

资本的运行Ch3~38第二节资本的周转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固定资本年周转次数╳预付固定资本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次数╳预付流动资本额小结: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①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成反比;②生产资本的构成,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比重;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速度。资本的运行Ch3~39辩识:①重工业部分和轻工业部门哪个部门的资本周转速度快,为什么?②轻工业部门和林业部门哪个周转速度快,为什么?思考资本的运行Ch3~40第二节资本的周转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效果1、加速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预付流动资本。(海尔:“业务流程再造”BPR)2.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1)年剩余价值量是资本家在一年中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年剩余价值量=m’vn(2)年剩余价值率(M’)=一年生产的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m’vn/v=m’n资本的运行Ch3~41第二节资本的周转(3)年剩余价值率M’与剩余价值率m’的不同:①含义不同:年剩余价值率M’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m’是同一时间内剩余价值与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②表示的关系不同:m’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M’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③一般说来,M’>m’。资本的运行Ch3~42第二节资本的周转(3)加速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固定资本的投资效益。①可以减少或避免由于固定资本无形磨损而造成的资本价值上的损失;②可以提高固定资本价值的利用率,加速固定资本更新,从而提高固定资本的投资效益。(案例:巨人集团——“巨人大厦”)资本的运行Ch3~43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一、有关概念和理论前提二、简单再生产的图式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三、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图式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四、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资本的运行Ch3~44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一、有关概念和理论前提(一)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资本运动1、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1)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2)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或称社会资本。2.社会资本的运动(1)含义: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就形成社会资本的运动。资本的运行Ch3~45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2)社会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的共同之处:①运动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②运动形式:都要经过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③运动过程: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3)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①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还包括个人消费。②不仅包括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还包括与个人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③不仅包括预付资本流通,还包括剩余价值流通。资本的运行Ch3~46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1.社会总产品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1)社会总产品的含义: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即社会的总商品资本。(2)为什么社会总产品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资本的运行Ch3~47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①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进行研究,既可以考察资本运动中的生产消费,又可以考察个人消费;既可以考察资本流通,又可以考察一般的商品流通。②从商品资本出发研究,能够揭示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因为在商品资本的运动中,即W′—G′—W…P…W′的运动形式中,既说明了商品资本的每一组成部分是如何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的,同时又说明了生产要素的各个组成部分从什么地方购买到。资本的运行Ch3~48“工人花费他们所得到的,资本家得到他们所花费的”——卡莱茨基资本的运行Ch3~49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①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社会总产品按价值买出)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指资本家能够买到再生产需要的生产要素,工人和资本家能在市场购买到生活资料。资本的运行Ch3~50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2)为什么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①实现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社会资本再生产才能获得持续进行的动力。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保证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资本的运行Ch3~51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大理论前提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原理社会总产品在从价值上分成三个部分:C+V+M,C是不变资本的转移价值,V是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可变资本价值,M是剩余价值。2.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原理: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1)社会总产品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为第Ⅰ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为第Ⅱ部类。资本的运行Ch3~52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资本的运行Ch3~53据此,马克思将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分析抽象为对两大部类资本运动中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过程的分析。资本的运行Ch3~54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公元1758年法国重农学派F.魁奈发表《经济表》,提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模式。魁奈是第一个明确地不从单个资本而从社会总资本的角度分析社会再生产的经济学家。马克思继承了魁奈《经济表》的分析,创立了社会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资本的运行Ch3~55魁奈·弗朗斯瓦(FrancoisQuesnay1694—1774)

法国古典经济学家,重农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1744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749年任路易十五的宫廷医师。

魁奈提出“纯产品学说”,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他认为,财富就是物质,就是使用价值,工业只能改变财富的形态,不能增加财富的数量,只有农业才能使财富增加。农业中生产的农产品除去种子(生产资料)和工资(生活资料)剩下的产品是纯产品。能生产纯产品的农业是生产的,从事农业的人为生产阶级,而工商业不能生产纯产品,因而是不生产的,从事工商业的人是不生产阶级。农业之所以生产纯产品是因为自然力参加了工作。他设计了经济表,说明社会资本如何在三个阶级(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地主阶级)间生产和流通,其中还把资本区分为原预付(开办时的基本投资)和年预付(每年支付的投资)。他的经济表是他整个经济理论体系的完成和体现,他把社会资本的生产表现为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的要素,把货币仅看作流通手段,考察了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与收入的交换、商品与货币的交换、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关系等。资本的运行Ch3~56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二、简单再生产的图式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一)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次序是:先分析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但①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现实②从理论上看,简单再生产的分析是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条件分析的难点;——理论③方法资本的运行Ch3~57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二)考察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几点必要的假设:①假设整个社会只有资本家和劳动者两个阶级;②假设在一个为期一年的生产周期中,不变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③假设全部商品都按价值出售,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一致;④假设没有对外经济关系,全部社会产品都要在国内得到补偿和实现;⑤剩余价值率100%。资本的运行Ch3~58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三)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图示假定:整个社会在一年内生产的商品总价值为9000亿元。其中:第Ⅰ部类产品价值为6000,第Ⅱ部类产品价值为3000,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都是4∶1,m’=100%,(C∶V∶M=4∶1∶1)则:社会总资本用如下图示表示:资本的运行Ch3~59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2000c+500v+500m=3000为了实现简单再生产,两大部类各个部分的产品都必须通过交换使它们在价值形式和实物形式上得到补偿。资本的运行Ch3~60资本的运行Ch3~61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四)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三大交换)1、第Ⅰ部类的4000c,是通过第Ⅰ部类内部交换实现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的。2、第Ⅱ部类的500v+500m,是通过第Ⅱ部类内部交换实现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的。3.第Ⅰ部类的1000v+1000m,以及第Ⅱ部类的2000c,是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的。资本的运行Ch3~62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五)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本条件:Ⅰ(v+m)=Ⅱc上述公式可派生出: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这就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条件~~大家不要忘记或记错了哦~~!资本的运行Ch3~63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上面公式表现了简单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和消费之间、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必须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简单再生产要顺利进行,生产与消费之间、各部门之间必须按比例发展,否则简单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资本的运行Ch3~64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三、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图式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一)资本积累的两个条件1、货币积累:货币储存到一定的数量2.实际积累:要有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物质要素从简单再生产内部创造出来,即通过调整其内部结构得来资本的运行Ch3~65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是:1、社会总产品中要有可供追加的生产资料。I(C+V+m)>IC+IICⅠ(v+m)>Ⅱc2.社会总产品中要有维持追加劳动力所必须追加的生活资料。II(C+V+m)>I(V+m/x)+II(V+m/x)Ⅱ(c+m-m/x)>Ⅰ(v+m/x)资本的运行Ch3~66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图示及其实现过程假设社会总产品的组成如下: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1500c+750v+750m=3000其中Ⅰ(1000v+1000m)>Ⅱ1500c表明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资本的运行Ch3~67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假定第Ⅰ部类积累率为50%由Ⅰ4000c+1000v+1000m=6000Ⅰ(4000c+400△c)+(1000v+100△v)+500m=6000第Ⅱ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按照扩大再生产的要求重新组合为:Ⅱ(1500c+100△c)+(750v+50△v)+600m=3000资本的运行Ch3~68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资本的运行Ch3~69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通过第Ⅰ部类、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社会总产品全部得到实现,保证了第二年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剩余价值率仍为100%,到第二年终两大部类生产的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如下:Ⅰ4400c+1100v+1100m=6600Ⅱ1600c+800v+800m=3200社会总产品的规模就由上一年的9000增加到9800。上面的分析表明,在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在两大部类应当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资本的运行Ch3~70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基本条件Ⅰ(v+△v+m/x)=Ⅱ(c+△c)2.派生条件Ⅰ(c+v+m)=Ⅰ(c+△c)+Ⅱ(c+△c)Ⅱ(c+v+m)=Ⅰ(v+△v+m/x)+Ⅱ(v+△v+m/x)这就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不要把它与前提条件混淆起来哟~~!资本的运行Ch3~71资本的运行Ch3~72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四)社会资本总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蕴含了宏观经济平衡运行的思想(1)总量平衡——总供给=总需求(2)结构均衡——产品和产业结构合理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供给宽松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新的供求结构经济增长2、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依据总供给>总需求(过剩经济)总供给<总需求(短缺经济)3.数学模型的建立:假设(约束条件)模型结论(多因素)政策含义资本的运行Ch3~73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四、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1、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2.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具体内容:首先发展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其次发展为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最后发展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资本的运行Ch3~74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3.正确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的发展而孤立发展。(1)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并不排斥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第二部类生产的增长速度有可能超出第一部类生产的增长速度。(2)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还将依赖或受制于消费资料的增长。资本的运行Ch3~75第四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三、二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资本的运行Ch3~76第四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一)经济危机的实质: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隔若干年发生的生产过剩的危机。2.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资本的运行Ch3~771929-1933年期间美国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

资本的运行Ch3~78股市崩溃时的华尔街资本的运行Ch3~7930年代危机期间排队领取食品的美国饥民资本的运行Ch3~801929年美国大危机时的场景:图中的牌子上写道:“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轿车,在股市上丧失了一切,急需现钞。”资本的运行Ch3~81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二)经济危机的根源:1、可能性:货币的介入2.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两组矛盾。(1)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资本的运行Ch3~82支付手段职能:到期不能支付引发经济危机的可能资本的运行Ch3~83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①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原因:A、资本处于内在利益驱动、外在竞争压力;B、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C、社会化大生产为生产无限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D.信用及股市的发展,为生产的无限扩张提供了金融支撑。②相对于生产的快速增长,劳动者购买力的增长确缓慢得多。生产与消费的差距资本的运行Ch3~84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一)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即时而激化、时而缓解。(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之间的间隔时期,就是一个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资本的运行Ch3~85资本的运行Ch3~86资本的运行Ch3~87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更新。原因:1、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资本主义摆脱经济危机准备了物质条件。2.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基础。资本的运行Ch3~88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三、二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1、危机频繁,在生产周期缩短;2、世界经济危机由非同期性转向同期性;3、周期变形(四个阶段的划分不明显;危机的破坏性变轻)5.生产过剩危机与通货膨胀并存“滞胀”资本的运行Ch3~89本章重点难点(一)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态的统一(二)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三)循环和周转的关系(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和意义(五)固定资本的精神磨损(六)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七)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两个理论前提(八)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九)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周期性资本的运行Ch3~90本章重点难点(二)教学难点1.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2.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及三大交换关系3.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4.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资本的运行Ch3~91

计算题

某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