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福州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开学质量检测高中语文学科试卷(完卷150分钟满分150分)班级座号姓名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样态。既有器物的文明,也有制度的文明;既有物质的文明,也有精神的文明;既有以文学为代表的文明,也有以艺术为代表的文明。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文明形态中超脱而出,以一种宏观的视角来俯瞰中华文明的整体样貌,既需要宽容的心胸,也需要独到的眼力。可以说,《伟大的中华文明》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些努力。中华文明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从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的角度都可以给出答案。但从哲学的角度来叩问中华文明的来龙去脉,无疑是一个创新的想法。该书作者认为,中华文明存在于神话叙事中,存在于历史叙事中,也存在于哲学叙事中;存在于过往的危机叙事中,同样存在于延续至今的现代化叙事中。中华文明历史上出现的优秀人物,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华大地上存在的文物古迹、文献古籍等,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物质标识。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特别是那些能够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大事件,体现中华文明发愤图强精神的大事件,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标识;中华思想文化中特有的哲理、文学艺术等语言产品,也是中华文明的独特标识。在悠久的历史中,灿烂的文化、多元的风俗、革命的精神,乃至当代的社会主义文化等都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这种着眼于历史的思考,是该书的特色,但作者并没有停留于对历史上文明形式和内容的分门别类的归纳,而是试图阐释这些文明史上的闪光点所体现的精神价值。中华文明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在中华文明所表现的独特精神标识上,而且表现在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上。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科学概括。作者的论述,有力地论证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何以成立。可以说,该书从前至后,都遵循了对中华文明五个特性的内在把握。比如,第一章论述中华文明的叙事体系时,就意在展现中华文明在神话叙事、历史叙事、哲学叙事、危机叙事、现代化叙事中所体现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再如第五章,在论述中华文明的文明观时,就分别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连续性、包容性、和平性和统一性。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思路:在对中华文明叙述的内容中呈现中华文明的特性,从而避免了在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展现中可能存在的形式化和机械化。文明是历史,也是未来。对中华文明的书写,既是对中华文明既往的追溯,也是对中华文明未来的期许。“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华文明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其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支撑,而且在于其能行稳致远、持续发展而越来越辉煌。该书的特点是,既有对中华文明历史角落的深探,也有对中华文明广阔前景的展望。这种对既往追溯和对未来期待的融通,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以及和平性之间的相互支持和融会贯通,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思路。文明具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但同时,文明又是人的文明,代表文明前进方向的优秀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是文明的继承者,也是文明的创造者。从该书的逻辑框架看,作者一方面展现了中华文明在其连续性发展中的历史必然,表述了中华文明的自我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创造中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及劳动人民的伟大贡献。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文明更是呈现出某种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态势,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的整合性、推动性、领导性贡献既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民群众历史主动性发挥作用的必然。近年来,对中华文明的研究在学界成为关注的热点。对“中华文明”,学界并没有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其含义自明。该书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解读或许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华文明的一个新的视角:希望这项研究把中华文明的研究视域推向更广,并使中华文明的研究走深走实。《伟大的中华文明》正是这种理论深入和资源发掘双向作用的成果。该书凝聚了作者和编者的共同心血,是一项视野开阔、史论结合,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标志性成果。可以说,该成果思想性、创新性、科学性突出且相互支持,建构了一个观点正确、逻辑严谨、论述有据的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事实和理论相结合的体系,它不仅为我们研究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野,而且丰富了文明的研究内容,拓展了文化史的研究范围。文明是人的生活区别于动物生活的根本方面,人的历史性存在和人类的历史发展决定了文明的延续性。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不断的文化血脉本身就携带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文化基因,这种文化记忆和文明形态将始终伴随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立身处世。《伟大的中华文明》正是这种文化基因起作用的结果,也是作者对这种文化基因的自觉继承,并终将成为这种基因后续的桥梁。(曾建平《返本开新,继往开来——评<伟大的中华文明>》)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伟大的中华文明》努力用宽容的胸襟和独到的眼力观照中华文明的整体样貌。B.《伟大的中华文明》着眼于历史的思考,尝试阐释文明史上闪光点的精神价值。C.《伟大的中华文明》既有对中华文明历史角落的探究,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D.学界对“中华文明”没有确切的定义,但其含义自明,这使研究者将其研究走深走实。2.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文明在器物、制度、精神、物质、文学等方面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样态。B.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C.中国共产党以及人民群众都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D.中华文化的基因决定文化记忆和文明形态必将伴随着每个人的一言一行。3.根据文本内容推测,以下结构图示最可能符合《伟大的中华文明》章节编排的一项是()A.B.C.D.4.请梳理文本第三段的行文脉络。5.书评的写作目的是传播书的内容,评论书的价值,推介书的特色。请说明作者是如何实现写作目的的。【答案】1.D2.D3.C4.文段先提出“中华文明独具的特征表现在独特精神标识和突出特性上”的观点,接着具体阐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然后以《伟大的中华文明》的章节编排为例,说明该书遵循了对中华文明五个特性的内在把握,最后强调该书避免了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展现的形式化和机械化。5.作者通过介绍《伟大的中华文明》从哲学角度叩问中华文明的来龙去脉,阐释文明史上闪光点的精神价值,遵循对中华文明五个特性的内在把握,既有对历史的深探又有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展现中华文明的发展路径和人民的贡献等内容,传播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同时指出该书具有思想性、创新性、科学性,建构了独特的体系,为研究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丰富了研究内容,拓展了研究范围,从而评论了该书的价值;最后提到该书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解读提供了新视角,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成果,推介了该书的特色。【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这使研究者将其研究走深走实”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对‘中华文明’,学界并没有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其含义自明。该书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解读或许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华文明的一个新的视角:希望这项研究把中华文明的研究视域推向更广,并使中华文明的研究走深走实”可知,“这使研究者将其研究走深走实”是作者的希望,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中华文化的基因决定……”错误。由原文“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不断的文化血脉本身就携带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文化基因,这种文化记忆和文明形态将始终伴随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立身处世”,原文说的是“伴随”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立身处世,而不是“决定”。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结构图的能力。根据材料“在悠久的历史中,灿烂的文化、多元的风俗、革命的精神,乃至当代的社会主义文化等都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可知,先总的介绍《伟大的中华文明》的主要内容:中华文明别具一格的文化精髓;再根据“第一章论述中华文明的叙事体系时,就意在展现中华文明在神话叙事、历史叙事、哲学叙事、危机叙事、现代化叙事中所体现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再如第五章,在论述中华文明的文明观时,就分别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连续性、包容性、和平性和统一性”可知,然后分别用几个章节从中华民族自成体系的文明规,中华民族叙事体系中的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进一步阐述,各章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文段第一句话“中华文明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在中华文明所表现的独特精神标识上,而且表现在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上”先提出“中华文明独具的特征表现在独特精神标识和突出特性上”的观点;接着第二句和第三句“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科学概括。作者的论述,有力地论证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何以成立”,具体阐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然后第四句至第六句“可以说,该书从前至后,都遵循了对中华文明五个特性的内在把握。比如,第一章论述中华文明的叙事体系时……”“再如第五章,在论述中华文明的文明观时,就分别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连续性、包容性、和平性和统一性”,以《伟大的中华文明》的章节编排为例,说明该书遵循了对中华文明五个特性的内在把握;最后一句“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思路:在对中华文明叙述的内容中呈现中华文明的特性,从而避免了在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展现中可能存在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强调该书避免了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展现的形式化和机械化。【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作者通过“中华文明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从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的角度都可以给出答案。但从哲学的角度来叩问中华文明的来龙去脉,无疑是一个创新的想法”,介绍《伟大的中华文明》从哲学角度叩问中华文明的来龙去脉;“这种着眼于历史的思考,是该书的特色,但作者并没有停留于对历史上文明形式和内容的分门别类的归纳,而是试图阐释这些文明史上的闪光点所体现的精神价值”,阐释文明史上闪光点的精神价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科学概括。作者的论述,有力地论证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何以成立。可以说,该书从前至后,都遵循了对中华文明五个特性的内在把握”,并遵循对中华文明五个特性的内在把握,“该书的特点是,既有对中华文明历史角落的深探,也有对中华文明广阔前景的展望”,既有对历史的深探又有对未来的展望,“从该书的逻辑框架看,作者一方面展现了中华文明在其连续性发展中的历史必然,表述了中华文明的自我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创造中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及劳动人民的伟大贡献”,以及展现中华文明的发展路径和人民的贡献等内容,传播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可以说,该成果思想性、创新性、科学性突出且相互支持,建构了一个观点正确、逻辑严谨、论述有据的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事实和理论相结合的体系,它不仅为我们研究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野,而且丰富了文明的研究内容,拓展了文化史的研究范围”,同时指出该书具有思想性、创新性、科学性,建构了独特的体系,为研究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丰富了研究内容,拓展了研究范围,从而评论了该书的价值;最后“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不断的文化血脉本身就携带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文化基因,这种文化记忆和文明形态将始终伴随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立身处世。《伟大的中华文明》正是这种文化基因起作用的结果,也是作者对这种文化基因的自觉继承,并终将成为这种基因后续的桥梁”,提到该书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解读提供了新视角,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成果,推介了该书的特色。(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伞【法】莫泊桑奥莱依太太很节俭。她知道一个铜子有多么大的价值,为了增加钱财她有一大堆清规戒律,奥莱依先生好不容易才能得到点零用钱。其实呢,他们经济上相当宽裕,不过奥莱依太太看见白花花的银币从手里出去,总好像心被撕破了一块,感到一种真正的痛苦。每逢不得已而付出一笔数目稍大的款子,尽管这笔费用决不能省,她当天晚上总是一夜睡不安稳。两年来,奥莱依先生一直挟着那把满身补丁的伞上办公室,老是招来同事们的讪笑。最后他实在无法忍受,坚决要求妻子给他买一把新伞。她花八个法郎买了一把,是大铺子里招徕生意的廉价品。同事们一看这件在巴黎成千成万投到市场上的东西,又是一番嘲弄嬉笑,奥莱依痛苦得不得了。这把伞也真不顶事,三个月的工夫就不能使用了,大家都把它当作笑谈。并且有人还编了一首歌,从早到晚在整个大楼里都听见唱这首歌。奥莱依实在气极了,命令妻子替他选购一把值二十法郎的好绸子的大伞,并且必须把发票带回来作证。她花十八法郎买了一把,在交给她丈夫的时候,脸气得通红,说:“你至少得用五年。”奥莱依得意洋洋,在办公室里得到了一次真正的胜利。傍晚他回到家里,他的妻子忧形于色地朝伞看了一眼,说:“你不应该老让那根松紧带紧紧箍着伞,这会把绸面箍裂的。”她拿过伞来,解开箍,把那些折痕抖了抖。可是她惊得不能动了。她发现伞的正中间有一个小铜子大小的洞,是雪茄烟烧的!“你……你……你把……你的……伞……烧了。你这……不……不是……疯了吗?你是想让咱们倾家荡产啊!”奥莱依先生吞吞吐吐地说:“这个……这是怎么回事?我,我不知道!我发誓我什么也没有做过,什么也没有做过。”“你一定在办公室里拿着它耍着玩,你一定撑开过,叫大家欣赏来着。”她现在是高声大喊了。“我只撑开过一回,让他们看看它多么漂亮。事实就是如此,我敢发誓。”但是她气得直跺脚,和他狠狠地吵了起来。这种夫妻间的争吵,对一个喜爱和平的男子来说,真比枪林弹雨的战场还要可怕。她在颜色不一样的旧伞上剪下一块绸子,补在新伞上。第二天,奥莱依老老实实地拿了补好的雨具出门了。可是傍晚回家,刚一进门,他的妻子就从他手里把伞抢过去,打开来检查。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桩无法弥补的灾难。伞上密密麻麻都是小洞,显然是火烧出来的,好像有人把燃着的一斗烟灰都倒在上面了。伞是完蛋了,无药可救了。她一言不发地看着,愤怒到了极点。他注视着破伞,呆若木鸡。接下来,夫妇俩你看我,我看你。他低下头,她把那件体无完肤的东西扔过来,打在他脸上。在一阵狂怒中,吵闹又开始了。一阵门铃声替他解了围。一个朋友到他们家来吃晚饭。奥莱依太太就把事情讲给他听。至于再买一把新伞,那是休想,她的丈夫从此别想再买伞了。“去把面子换一换,费不了多少钱。”朋友说。“换面子,至少要八个法郎。八法郎加十八法郎,就是二十六法郎!为一把伞花二十六法郎,这简直是发疯,是丧失理智!”朋友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高明主意。“去要求保险公司赔偿好了。烧毁的物件,只要是在你的住宅里烧毁的,保险公司是应该赔偿的。”一听这个主意,奥莱依太太立刻怒气全消,要他的丈夫明天先去马台内尔火灾保险公司去一趟。奥莱依先生吓了一跳,说:“无非是损失十八个法郎,这又没什么大不了的。”第二天是个晴天,他出门没有把伞带走。奥莱依太太独自待在家里,总也忘不了那笔十八法郎的损失,一直拿不定主意。她时时刻刻都想到保险公司,可她有点怯生,不敢领教那些先生们嘲笑的眼光。可是她舍不得十八法郎,这就跟创伤一样使她痛苦。她已经不愿意再去想它了,但是这笔损失的回忆不停地、痛苦地捶打着她。后来,她终于下了决心。她先把伞收拾了一番,让灾情显得十分严重,以便她更容易坚持她的要求。于是她在壁炉台上拿了一根火柴,在两根伞骨之间烧了有手掌那样宽的一大块。她把那未烧毁的绸面仔细地卷好,用松紧带箍好,急匆匆地来到了马台内尔火灾保险公司。“看来损坏的情形不轻啊。”一位主任看着伞,用颇为同情的语气说。“我花了二十法郎买的呢。当初是一把很好的伞,我就是要让你亲眼察看一下它现在的情况。”“很好,我看见了。不过我看不出这事与我有什么关系。”她张口结舌,可是忽然明白自己忘了说明来意,于是赶紧说:“我是奥莱依夫人。我们在贵公司保了火险,我是来要求赔偿这笔损失的。”她怕对方拒绝,赶紧又补了一句:“我们只是要求换一个伞面子的修理费,我自己会找人去修理的。”那位先生显出抱歉的神气,说:“实在说,太太,钱并不算多。不过,对这样无足轻重的意外事情,是从来也没有人向我们要求过赔偿的。您当然明白,像手绢,手套,笤帚,旧鞋子等等每天都可以遭火损害的微小物件,我们是无法赔偿的。”她的脸红了起来,说:“先生,去年十二月,我们的烟囱着了一次火,给我们造成了至少五百法郎的损失,奥莱依先生并没有向公司要求任何赔偿。”主任猜到这是一派谎言,笑嘻嘻地说:“奥莱依先生遭受了五百法郎的损失不要求任何赔偿,为了一把伞却跑来要求五六个法郎的修理费。太太,您也会承认这是个奇怪的事情吧?”“先生,话不是这样说的。五百法郎的损失是奥莱依先生掏腰包,十八法郎的损失却要动奥莱依夫人的腰包,这可不是一回事。”他看出不答应就没法打发她走,这一天就要白白浪费掉,只好狠了狠心说:“那么,请把事情的经过给我讲一讲吧。”她嗅出了胜利的气味,就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当然,讲述的内容同样是虚构的。最后主任终于忍无可忍,打断她的话问:“您估计得赔多少钱?”“先生,咱们这么办吧,我把伞送到一家制伞店去修理,随后把发票给您送来,这样行吧?”“很好,太太,就这样一言为定了。”她生怕他会反悔改变主意,接过他递过来的写给出纳科的条子,一边道谢一边往外走。现在,她迈着轻松的步伐在大街上走着,找到一家神气阔绰的店铺走了进去。“这把伞要换一个绸面子,你有什么好绸子就用什么好绸子,价钱多少,我是不在乎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奥莱依先生说话“吞吞吐吐”,这是因为他知道伞是为什么被烧坏的,这是他为了努力掩饰真相而感到心虚的表现。B.奥莱依太太对去找保险公司这事犹豫不决。她不愿意损失十八法郎,这使她感到痛苦;但另一方面她又害怕被人嘲笑。C.奥莱依太太出门前故意烧伞,又对主任把伞价格从十八法郎说成二十法郎,可以看出她想努力得到理赔并获益。D.保险公司的主任最终同意奥莱依太太的理赔要求,主要是他不希望在这件事上和她浪费时间,想要快点打发她走。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运用了大量生动的语言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几个人物的形象,奥莱依先生、奥莱依太太、朋友和保险公司主任,都有其各自的性格特征。B.奥莱依先生要求妻子“必须把发票带回来作证”,这个细节描写说明他很了解奥莱依太太抠门的性格,通过夫妻二人的对比,突出了奥莱依太太的形象。C.朋友的出现是一个巧妙的安排,既解决了前面夫妻争吵的矛盾,又引出了后文找保险公司理赔的情节;他提出换伞面的建议,也为后文做出了铺垫。D.奥莱依太太编造损失五百法郎却没有要求赔偿的谎言,这个情节表现出奥莱依太太为达到理赔的目的不择手段,含蓄地表达了对她的嘲讽和批判。8.在本文中,奥莱依先生前后使用过三把伞,其中第二把伞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节俭”是一种美德,但奥莱依太太的“节俭”却别有意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种“节俭”的看法。【答案】6.A7.B8.①推动情节发展。第二把伞的损坏引发了奥莱依夫妇的争吵,也引出了朋友建议找保险公司理赔的情节。②丰富人物形象。通过描写奥莱依夫妇对第二把伞的态度和反应,进一步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如奥莱依先生的得意和无奈,奥莱依太太的节俭和愤怒。9.奥莱依太太的“节俭”是一种过度吝啬和自私的表现。她为了节省钱财,对丈夫的零用钱控制严格,对物品的损坏过度反应,甚至为了获得保险赔偿而故意破坏伞。这种“节俭”失去了节俭的本意,不仅影响了家庭的和谐,也反映了她自私自利的性格。真正的节俭应该是在合理范围内节约资源,而不是过分吝啬和损害他人的利益。【解析】【导语】莫泊桑的《伞》通过奥莱依夫妇围绕一把伞的争执,生动刻画了小市民的生活百态。奥莱依太太的极端节俭和对金钱的执着,反映了她对家庭经济的过度担忧和对生活品质的忽视。奥莱依先生的无奈和朋友的建议,揭示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求解决办法的智慧与无奈。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情节安排,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与复杂,具有深刻的社会讽刺意义。【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这是因为他知道伞是为什么被烧坏的,这是他为了努力掩饰真相而感到心虚的表现”错误,奥莱依先生说话吞吞吐吐是因为他对伞被烧坏的原因感到困惑,并非因为他知道真相而心虚。文中提到奥莱依先生发誓他什么也没做过,这表明他并不知道伞是怎么被烧坏的。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这个细节描写说明他很了解奥莱依太太抠门的性格,通过夫妻二人的对比,突出了奥莱依太太的形象”错误,奥莱依先生要求妻子“必须把发票带回来作证”这个细节主要体现的是奥莱依先生对新伞的重视以及想确保伞的价值和质量有依据,并非突出他了解奥莱依太太抠门性格以及通过夫妻对比来突出奥莱依太太形象。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奥莱依先生使用的第二把伞是指奥莱依太太花十八法郎买的新伞,这把伞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和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这把价格为十八法郎的新伞是奥莱依先生在同事们面前挽回面子的重要工具,它象征了奥莱依先生对于尊严和社会地位的追求。这把伞的出现使得奥莱依先生在办公室获得了暂时的满足感和胜利感,因为他之前因为使用破旧的伞而受到同事们的嘲笑。这把伞的迅速毁坏不仅体现了奥莱依先生的粗心大意,更引发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奥莱依夫妇的争吵。“朋友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高明主意”“‘去要求保险公司赔偿好了。烧毁的物件,只要是在你的住宅里烧毁的,保险公司是应该赔偿的。’”引出了朋友建议找保险公司理赔的情节,从而有了下文奥莱依太太去保险公司要求赔偿的内容。可见,这把伞推动了情节发展。通过描写奥莱依夫妇对第二把伞的态度和反应,进一步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显示出奥莱依太太对于金钱的极度敏感以及对浪费行为的不满,对伞的损坏的愤怒,突出奥莱依太太更加注重节俭和实用。“奥莱依得意洋洋,在办公室里得到了一次真正的胜利”,突出了奥莱依先生因为这把伞的得意,“第二天,奥莱依老老实实地拿了补好的雨具出门了”突出了奥莱依先生对散的损坏的无奈。可见,这把伞丰富了人物形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故事中的奥莱依太太是一个极端节俭的人,这种节俭并非出于贫困,而是出于一种近乎病态的心理——对金钱的过度关注与吝啬。她为了节省钱财,对丈夫的零用钱控制严格,对物品的损坏过度反应,甚至为了获得保险赔偿而故意破坏伞。她的行为反映了她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哪怕是一点点的金钱支出都会让她感到极大的痛苦。这种“节俭”失去了节俭的本意,不仅影响了家庭的和谐,也反映了她自私自利的性格。真正的节俭应该是在合理范围内节约资源,而不是过分吝啬和损害他人的利益。莫泊桑通过对奥莱依太太的描写,讽刺了那些过于看重金钱而忽视了生活品质和社会关系的人。最终,奥莱依太太为了挽回十八法郎的损失,不惜编织谎言去欺骗保险公司,这种行为既不道德也不合法,反而暴露了她节俭背后的贪婪和虚伪。虽然节俭本身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走向极端,就会变成一种负担,不仅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还会破坏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真正的节俭应该是建立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既要懂得珍惜资源,也要能够享受生活。奥莱依太太的故事提醒我们,节俭应该是在合理范围内节约资源,而不是过分吝啬和损害他人的利益,不应成为束缚生活的枷锁。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篇》)材料二: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篇》)材料三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篇》)材料四: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咒出于神,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篇》)【注】冉求,即冉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求A无乃尔B是过C与D夫颛臾E昔者先王F以为东蒙主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徒,弟子,与《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中的“徒”意思不相同。B.“何以伐为”与《屈原列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为”用法不相同。C.危,遇到危险,与《蜀道难》“危乎高哉”的“危”意思不相同。D.“虎兕出于匣”与《五代史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于”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三中,孔子主张一个国家先要增加人口,再让他们富起来,然后教化他们。B.材料四中,孔子使用比喻,既抨击了季氏,又批评了冉有、季路。C.材料四中,孔子主张财物公平分配,人与人和睦团结,相安无事。D.材料四中,孔子反对季氏用武力征伐颛臾,主张以德服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14.以上材料中,孔子对冉求有哪些批评?请简要概括。【答案】10.ADE11.B12.A13.(1)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2)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待他们。14.①冉求为季氏聚敛财富,违背了孔子道义。
②冉求在季氏征伐颛臾的问题上,为季氏找借口推脱责任。【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选自《论语》,通过孔子与弟子冉求的对话,展现了孔子对弟子行为和国家治理的看法。孔子强调道德修养和教化的重要性,反对单纯追求财富和武力征伐,主张以德服人、均贫富、和谐社会。文章通过具体事例和对话,生动地体现了孔子的治国理念和教育思想,揭示了他对弟子行为的严格要求和深刻洞察。整体内容简洁明了,富有哲理。【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求”,人名,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所以A处断句;“无乃……与”固定句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所以D处断句;“颛臾”,人名,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所以E处断句;故选ADE。【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弟子;/指某一类人。句意:他不是我的学生了。/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并不如孔子。B.错误。用法相同。都是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句意:为什么要讨伐它呢?/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C.正确。遇到危险;/高。句意: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多么高峻伟岸!D.正确。介词,从;/介词,被。句意: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孔子主张一个国家先要增加人口”错误。由原文“子曰:‘庶矣哉’”可知,孔子说的是“好多的人啊”,认为人很多,并不是“增加人口”。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疾”,厌恶;“舍”,不肯;“必”,偏要。(2)“如是”,做到这样;“服”,归服;“来”,招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①根据原文“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可知,冉求为季氏聚敛财富,违背了孔子的道义。②根据原文“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可知,冉求在季氏征伐颛臾的问题上,为季氏找借口推脱责任。参考译文:材料一: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是我力量不够。”孔子说:“如真的力量不够,你会半途而废。如今你却画地为牢,不肯前进。”(《论语·雍也篇》)材料二: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论语·先进篇》)材料三: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好多的人啊!”冉有问:“人多该怎么办呢了?”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教育他们。”(《论语·子路篇》)材料四: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不均,不担忧贫困而担忧社会不安定。若是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待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论语·季氏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石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虽以“山石”为题,但并非咏物之作,而是一首叙写游踪的诗篇。B.本诗九、十两句写月亮从山岭升起,清朗的月光洒入门户,万籁俱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C.诗人以时间为序,从黄昏写到深夜,再到天明,由此慨叹这样的生活何时是个尽头。D.僧人热情好客,取灯为诗人照壁画,并为诗人拂席、准备饭食。饭食虽粗劣,但诗人也能饱足。16.元代诗人元好问曾评价韩愈的《山石》:“‘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有情芍药”两句是秦观《春日》中的诗句。同样是写雨后景致,元好问认为秦诗与韩诗风格迥异,请结合三、四句加以分析。【答案】15.C16.①秦观的诗句描绘了芍药带雨、蔷薇卧枝的娇弱柔美之态,体现出婉约细腻的风格;
②韩愈的诗句描写了雨后芭蕉叶大、栀子肥硕的生机勃勃之景,展现出豪放雄奇的风格。【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由此慨叹这样的生活何时是个尽头”错误。此诗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览惠林寺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从黄昏至入夜再到黎明的清幽景色,抒发了作者不愿为世俗羁绊的心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风格的能力。①秦观的诗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芍药和蔷薇赋予了人的情感和状态,使得这两种花朵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物种,而是带有丰富情感和故事的角色。芍药含泪如同情意绵绵的少女,蔷薇无力卧枝则像是柔弱可怜的女郎。既有细腻的情感,又不乏清新的意境,通过对春日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温柔而又略带忧伤的美感,体现了诗词的婉约风格。②韩愈的诗句“芭蕉叶大栀子肥”,写因为下过一场透雨,芭蕉的叶显得更大更绿,栀子花开得更盛更香更丰美。“大”和“肥”,这是很寻常的字眼,但用在芭蕉叶和栀子花上,特别是用在“新雨足”的芭蕉叶和栀子花上,就突出了客观景物的生机勃勃,增强了形象的鲜明性,展现出豪放雄奇的风格。(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通过“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写秦一统六国的不易,又以“____________”写从陈胜起义到秦朝灭亡,快得出人意料,两相对比,总结出“_________”的道理。(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列举了“他植者”种树存在的种种问题,说自己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树木也就活得长久、长得很快。这颇有《老子》“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意味。(3)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离骚》中诗人用“初度”来说自己初生时期父亲赐给自己美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林黛玉的形象塑造从古代诗作中汲取了养分。潇湘馆、湘妃竹命名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所用典故相同;“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及其芙蓉花签与《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存在文化关联。(5)风雨云雪等气象与松竹花草等植物结合,既可丰富景观效果,又可营造意境,请写出含有气象和植物的两句宋代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序八州而朝同列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③.能顺木之天④.以致其性焉尔⑤.皇览揆余初度兮⑥.肇锡余以嘉名⑦.江娥啼竹素女愁⑧.芙蓉泣露香兰笑⑨.杏花疏影里⑩.吹笛到天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写法,“序”“施”“焉”“揆”“肇”“锡”“嘉”“芙”“蓉”“潇”。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逻辑原理的应用是超越时间和国界的。因此,逻辑学是最有用的学问之一。好的推理具有A的价值,并被各个研究领域所推崇。区分好的推理和坏的推理是有一些已为人知的标准的。但有观点认为,逻辑学有时被认为是失于抽象的,(甲),那么她的手必须触碰现实生活,处理社会和人们面对的具体问题。而逻辑学研究的原理并不直接处理人类事务,因此逻辑学是一种与日常生活无关的、B的智力游戏。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逻辑学家确实不解决科学或道德领域的具体问题。抽象性是逻辑原理具有普遍性的必然结果。处理具体问题时,得到满意方案所用到的论证必须是好的和逻辑上可靠的论证。(乙),因为她研究的是脱离于具体事物对象的推理标准。逻辑学必须是抽象的,因为只有高度抽象的逻辑原理才能保有我们所崇尚和珍视的普遍性。①说逻辑学是抽象的,②并不意味着逻辑学没有不涉及任何实际问题。③逻辑学确实是抽象的,④因为它处理各类人类面临的问题,⑤这也正是逻辑学的独特之处和价值所在。18.文中第二段用“她的手”将“逻辑学”拟人化。请以“逻辑学”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比喻;比喻贴切,表达流畅。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失于抽象”,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8.示例:逻辑学就如一把万能钥匙,能够开启各种知识宝库的大门,让我们在智慧的世界里自由探索。19.A.不可替代B.无足轻重20.②删去“没有”。④将“各类人类面临的问题”改成“人类面临的各类问题”。21.甲:如果一门学问是有用的乙:逻辑学确实是抽象的22.我认为“失于抽象”在这个语境中符合逻辑。其一,从语言习惯上来说,逻辑学的抽象性是其特点,但在某些人看来,这种抽象性可能会导致其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上显得不够紧密,这种表述符合人们日常的语言感受和思维逻辑。其二,从文章内容的连贯性来看,“失于抽象”的表述引出了对逻辑学被误解为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误观点的反驳,起到了引发讨论和推动论述的作用。为后文阐述逻辑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做了铺垫。【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结合全文,作者认为“逻辑学能处理人类面临的各类问题”,所以可以把逻辑学比作万能钥匙。因为万能钥匙可以打开各种不同的锁,象征着逻辑学能够解开各种复杂的知识难题,开启不同领域的知识宝库,就如同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各种不同的问题和现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启发性。【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结合语境,“最有用的学问之一”“被各个研究领域所推崇”可知逻辑学有很大的价值,可填“不可估量”或“不可替代”。“不可估量”意思是难以估计,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通常用来强调某个事物的价值、影响、后果等非常巨大,超出了一般的预测和评估范围。“不可替代”指的是某个事物具有独特的、极为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无法被其他事物所取代。B处,结合语境“不直接处理人类事务”“与日常生活无关”“游戏”,这三个属性说明逻辑学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此处可填“无足轻重”。“无足轻重”指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地位、作用、价值等比较微小,对整体局势、结果等不会产生重大影响。【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并不意味着逻辑学没有不涉及任何实际问题”中“没有”与“不涉及”杂糅,可以删去“没有”;④“因为它处理各类人类面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下14课知识课件
- 物业团队意识培训
- 手术室护理新进展
- 四川大学2016-2017学年校历
- 医院科教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大学体育与健康 教案 体育舞蹈11
- 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油库区供油系统
- 社会实践证明(模板)
- GB/T 21661-2020塑料购物袋
- GB/T 13033.1-2007额定电压750V及以下矿物绝缘电缆及终端第1部分:电缆
- 安丘市地表水系分布图
- 第三部分31课财报阅读方法与技巧
- 小母鸡回来了-课件
-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件5我和动物交朋友-冀教版共
- 介绍家乡新化课件
- 儿童口腔保健及不良习惯课件
-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 (完整)高位水池施工方案改
- 创伤外科跟骨骨折诊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