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总结(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沪粤版)_第1页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总结(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沪粤版)_第2页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总结(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沪粤版)_第3页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总结(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沪粤版)_第4页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总结(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沪粤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专题02声音与环境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典例1.(2022·安徽宣城·二模)舞龙俗称舞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舞龙活动中,给舞龙伴奏的鼓声是由鼓面___________产生的。【答案】振动【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典例2.(2022·全国·八年级)阅读下列材料--回声及其应用声波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若回声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相差二十分之一秒以上,且强度衰减不是很大时,就能够清楚地听到回声。回声是在山谷或大厅内常有的现象。例如山间放炮,虽然发声时间极短,但人耳听到的却是炮声不绝,这就是回声造成的。回声会妨碍听音,是影剧院或大厅等建筑中必须避免的缺点,但短时间的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在二十分之一秒内)不但不妨碍听音,反而有使声音加强的作用,室内听音较广场响亮,就是这个道理。利用回声现象制成的回声测深仪、声呐、超声探伤仪等,广泛应用于矿床勘探、材料探伤、水深测量、鱼群探测等。根据以上述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课室听课时,我们并没有听到回声,反而听到的声音比在广场响亮,是因为教室前后距离小,使人听到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二十分之一秒,使声音有加强的作用;(2)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钟传播340米,人站在一堵墙前喊叫,若要听到回声,人与墙的距离至少为______米。【答案】

小于

17【解析】(1)[1]在教室里说话,因为教室墙壁离我们太近,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使人听到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二十分之一秒,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声音响亮。(2)[2]要想听到回声,原声与回声必须间隔0.1s以上,由得,我们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与我们的距离为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5.人的听觉:人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6.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7.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典例3.(2022·重庆一中二模)如图所示,在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国旗传递时,9岁的朱德恩用小号吹响《我和我的祖国》,震撼人心的旋律和深情的号声打动了所有人。在吹奏的过程中,朱德恩不断用手指按下不同的按键,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现场观众听到小号吹奏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传播的。【答案】

音调

气体【解析】[1]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小号上的按压位置是通过改变振动的空气柱长度来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2]现场观众听到小号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空气属于气体,所以现场观众听到小号吹奏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气体传播的。典例4.(2022·江西·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______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答案】

振动

音调【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2]绳子转动越快,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则声音的音调越高。知识点三:声音的利用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声纳;探矿;B超;超声探伤(检测)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声波清灰;超声波清洗镜片;超声波雾化;声波凝聚;超声波空化治理废水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典例5.(2022·安徽安庆·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B超检查是利用声音传播信息B.噪声的波形图中波形是不规则且没有规律的C.噪声也有可利用的地方,例如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情D.悦耳的歌声一定不会是噪声【答案】D【解析】A.B超检查是利用声音来传播信息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噪声的波形图中波形是不规则且没有规律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噪声也有可利用的地方,利用声音来传播信息的,例如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情,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悦耳的歌声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就是噪声,比如在需要安静的环境中,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典例6.(2022·青海·中考真题)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答案】A【解析】A.地震时会伴随有低频的振动,产生次声波,故A错误,符合题意;B.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知识点四:噪声及其控制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2.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三方面加以控制。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典例7.(2022·湖南岳阳·中考真题)乡村的夏夜,常常听到青蛙“呱呱”的叫声,下列关于“呱呱”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由青蛙鸣囊振动产生的B.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根据音调可以辨别它是青蛙的声音D.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它的干扰【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青蛙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鸣囊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能够听到的蛙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的,故B错误;C.不同动物发声都有自己的特色,即不同动物的音色是不同的,故根据音色可以辨别它是青蛙的声音,故C错误;D.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其中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典例8.(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A.禁止鸣笛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围植树【答案】D【解析】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禁止鸣笛,使控制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是防止声音进入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测量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学校周围植树,树能吸收一部分声音,使噪音减弱,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D。一、单选题1.(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2021年7月,我国南海海域,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震晕一群小鱼,在齿鲸旁观察的潜水员却没有听到齿鲸发出的声音,齿鲸发出的声音()A.响度大、频率高 B.响度大、频率低C.响度小、频率高 D.响度小、频率低【答案】A【解析】BD.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所以齿鲸发出的声音频率高,故BD不符合题意;AC.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表示声音的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2·山西临汾·八年级期末)2022年3月13日,国家体育场内群鼓雷鸣,十三套定音鼓的演奏声将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推向高潮(如图所示)。关于击鼓演奏中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不同的力敲鼓,能改变鼓声的音调 B.铿锵有力的鼓声是由手振动产生的C.鼓声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现场观众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播的【答案】D【解析】A.用不同的力敲鼓,改变的是鼓振动的振幅,影响的是鼓声的响度,故A错误;B.铿锵有力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m/s,所以鼓声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观众现场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到人耳朵的,故D正确。故选D。3.(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我市各校加强了艺术教育。如图所示是某校学生正在兴趣课堂上用古筝弹奏乐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听到的乐曲声是由学生的手指振动产生的B.指导教师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来的C.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弦,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D.乐曲声对邻班正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同学而言是乐音【答案】B【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听到的乐曲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指导教师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来的,故B正确;C.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弦,琴弦振动的幅度不同,声音的大小不同,即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D.乐曲声是邻班正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同学不想听到的,干扰了领班同学正常听听力,所以是噪声,故D错误。故选B。4.(2022·江苏苏州·二模)去年,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关于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B.女高音歌手的歌声通过空气向远处传播时,速度不变C.鼓手加快敲鼓节奏时,发出的鼓声音调变高D.急促尖细的唢呐声频率很高,属于超声波【答案】B【解析】A.一般情况下,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故A错误;B.女高音歌手的歌声通过空气向远处传播时,介质不变,速度不变,故B正确;C.鼓面的震动频率是由鼓本身的性质如鼓面的大小、紧张程度、干湿度、厚薄、弹性等决定的,鼓手敲鼓的节奏越快,音调不会变高,故C错误;D.急促尖细的唢呐声频率很高,音调高,不是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B。二、计算题5.(2022·全国·八年级)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请你再补充条件,提出一个求解时间间隔的问题,并通过计算做出解答,并发表自己对不同介质传声问题的合理化见解。【答案】见解析【解析】补充条件:甲铁路工人用铁锤敲打钢轨,乙在相距340m处用耳朵贴紧倾听。问题:乙工人听到两个响声相隔多长时间?解:声音从钢轨中传播所用的时间为声音从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时间间隔为通过本题可以看出,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大。答:乙工人听到两个响声相隔0.932s,说明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大。6.(2022·湖北咸宁·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国庆假期,小华和家人去游玩,听导游介绍前方692m远的大山叫“测音速石”,聪明的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音声“啊”,4s后听到回声,果然测出了声速。接着小虎对着另处的山崖大喊一声,3s后听到回声。请计算:(1)当时的声速;(2)他到山崖的距离。【答案】(1)346m/s;(2)519m【解析】解:(1)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声,声音传到前方692m远的大山所用时间则当时的声速(2)声音传到山崖的时间由可得,他到山崖的距离s'=vt'=346m/s×1.5s=519m答:(1)当时的声速为346m/s;(2)他到山崖的距离为519m。7.(2022·广东佛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是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示意图,地震波有两种传播方式,一种是在地层里传播的P波,一种是在地面上传播的S波。假设某地发生地震,震源产生的其中两列P波,一列由震源直接在地层里传播到达城镇;另一列传播至震源正上方的震中后,转变成S波再传播至城镇。若P波和S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7km/s和4km/s,震源、震中和城镇之间的直线距离如图所标示,求两列波分别到达城镇的时间差?【答案】30s【解析】解:一列波直接从震源以P波的方式传播到城镇,传播距离为s1=266km,速度为vP=7km/s,传播时间为另一列波先从震源以P波的方式传播到震中,传播距离为s2=14km,传播时间为这列波从震中以S波的方式传播到城镇,传播距离为s3=264km,速度为vS=4km/s,传播时间为则这列波以两种方式从震源传到城镇的总时间为两列波分别到达城镇的时间差为答:两列波分别到达城镇的时间差为30s。三、实验题8.(2022·四川巴中·八年级期末)根据图中情景完成实验探究。(1)如图①所示,大力敲击音叉,会发现小球振动的更加明显,听到音叉的响度变大,这说明声音响度的大小跟声源的_______有关;(2)如图②所示,从左至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_______(选填“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3)如图③所示,“土电话”能够传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中传播;(4)如图④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答案】

振幅

由高到低

固体

能量【解析】(1)[1]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振幅变大,发声的响度会变大,这说明声音响度的大小跟声源的振幅有关。(2)[2]音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图②中,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瓶内的水越少,瓶子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所以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由高变低。(3)[3]“土电话”利用连接两个圆纸盒的棉线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将说话的同学发出的声音通过棉线振动传播到另一个同学的耳朵里,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4)[4]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9.(2020·河南新乡·八年级阶段练习)小华为目不识丁的老奶奶新买了一台收音机,可是奶奶听一段戏后,不知道怎么关掉收音机,于是老奶奶把播放的收音机盖到被窝里,可还能听到声音;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干脆在耳朵里塞了团棉花,小华听说后想研究明白声音的传播的实验。(1)老奶奶把正在播放的收音机盖到被窝里之后,听到的声音变小了,奶奶采用的方法是从______中减弱噪声,使奶奶听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小;小华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小华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于是他得出了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2)小华继续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说明______,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3)如图丙所示,小华减小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塑料尺过程中,还发现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原因可能是由于______。A.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B.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响度越大C.振动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大D.两次实验没有控制塑料尺的振动幅度相等【答案】

传播过程

响度

介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

D【解析】(1)[1][2]老奶奶把播放的收音机盖到被窝里,听到的声音变小了,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使奶奶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变小。[3]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减小。(2)[4]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5]实验利用转换法,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3)[6]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应该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当发现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这说明两次实验没有控制塑料尺的振动幅度相等,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2021·贵州黔南·八年级期中)小明在学习《声现象》这一章节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①: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大,而且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前者小些,后者大多了;实验②: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没有与它接触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可以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①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音叉敲得越重,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______有关;(2)实验①中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此处采用的物理探究方法叫______;(3)假如在月球上做图乙的实验,则乒乓球不能被弹开,原因是______。【答案】

振动

振幅

把微小的振动放大

转换法

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1][2]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音叉的振动传递给乒乓球,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这个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音叉敲得越重,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2)[3][4]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幅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3)[5]假如在月球上做图乙的实验,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四、填空题11.(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