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经典课件(5篇)_第1页
高中生物经典课件(5篇)_第2页
高中生物经典课件(5篇)_第3页
高中生物经典课件(5篇)_第4页
高中生物经典课件(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经典课件(5篇)

1.高中生物经典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

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

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

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

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

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

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

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

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

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

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

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

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

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

动(什么是探

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

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

个学科之间的边

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

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原核细胞

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

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

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2.高中生物经典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能力。

(3)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图示和实验来归纳问题、总结规律;

(2)能运用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来解释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并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

协调的科学世界观。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质壁分离实验的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引入:小实验一一萝卜条的软硬对比

1、浸在浓盐水中的萝卜条;

2、浸在清水中的萝卜条;

3、新鲜的萝卜条。小结:细胞的渗透吸收和渗透失水

渗透: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观察并分析造成软硬差异的原因。培养

分析问题的能力置疑1:如何从显微角度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思考引导学生

透过到本质看现象1、实验设计: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

材料:洋葱鳞叶置疑

2、为什么选用洋葱做实验?思考2、渗透的结构基础读图识图复习:选择

透过性的概念为实验设计铺垫置疑

3、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主要进入了细胞的什么结构或从什么结构离开了细

胞?思考并判断为实验设计铺垫

仪器和试剂:显微镜、镜子、载玻片、盖玻片、刀片、30%蔗糖溶液、清水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小结:

设计实验并交流引导学生形成实验设计的科学理念指导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技能练习实验总结: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视频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壁与其原生质层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恢复原正常形态的现象。置疑4:联系

实验思考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呢?思考学会由现象到原理的自我归

纳总结3、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根据操作过程中看到的三

个图像逐一分析学生总结进一步探究:洋葱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讨论交流拓

展思维,巩固实验。

思考题

1、将动物红细胞分别放在蒸储水中和浓盐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2、为什么对农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作物会出现“烧苗”现象?

3、将新鲜的黄瓜放在蔗糖与食醋配制成的糖醋汁液中,开始时黄瓜呈现萎

缩,糖醋汁液面上升。2天后,糖醋汁液面下降,黄瓜呈现膨胀并有酸甜味

道,说明腌制的黄瓜细胞内既有蔗糖分子又有醋酸分子,试分析原因。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设计方面进行了多次改进,最后确定为先让学生设计实

验,通过实验总结出原理,再由拓展实验将实验和原理整合在一起,为学生创

设思维拓展的空间,最后联系习题解释生活和生产实践方面的现象,将知识运

用到实际。作为教师,整个过程始终耐心细致的在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解

决问题,个人认为这是值得肯定和有效的地方。在细节方面,如果以蔗糖分子

和水分子为例,将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的特点讲透、讲深,相信学生在设计和

理解方面会更快更好。另外在习题设计上,如果将“烧苗”现象讲透,点到植

物会因外界浓度过高导致质壁分离时间过长而死亡,则学生在解释腌黄瓜现象

时思维会比较流畅。

3.高中生物经典课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K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

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

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

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

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1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体液一一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

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

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

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

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

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

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

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

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

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

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

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

关系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板书)2.

内环境一一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

(资料分析)有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

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042-、S042-、HC03-)等,有

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

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

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

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

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

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

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

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

案也可)。

(板书〕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

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

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

水或失水。

(板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提示:Na+和C厂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

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

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

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

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02与H20结合,在碳酸酎酶作用下,发生下列

反应:

C02+H20H2C03H++HC03-。

HC0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

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

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

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

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

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

血浆中的C0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02分压大

于肺泡中C02的分压,C0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

体外。

(小结〕略。

(作业)课后习题一二题。

(提不)1.Co2.Bo3.Bo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

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

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4.高中生物经典课件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

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

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

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

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

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

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

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

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

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

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

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

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

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

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

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

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

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

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

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

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

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

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

反应产物。

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

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

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

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

众多的答案中,教师要绕回主题。

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

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

率、

3、教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的,但又不失专业

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尝试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

四、落实课程目标

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是: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

的特性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

总,然后汇报。

五、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够准确说出酶的特性包括那个方面,并举例说明。

2、能力目标:(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

作的能力

(2)试图准确辨认酶在生活生产中(比如说某商品)运用了哪些特性。尝

试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汇总、分析、总结。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虚拟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

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感受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地形成酶在生活中应用

多样,种类多样,但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它的特性。也形成了一种观念:生

物其实离我们很近,它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也可以当“科学家”。(2)

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一个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也使学生养成

好奇、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酶的三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及其案例

教学难点:1酶如何“娇气”了?

2低温的时候酶失活了吗,为什么?

七、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比如说酶的应用的图片,案例。

2、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加以指导。

八、课时安排:十分钟

九、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生的行为

教学技能

教学策略

5.高中生物经典课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

件。【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