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模块二_第1页
《成本管理会计》模块二_第2页
《成本管理会计》模块二_第3页
《成本管理会计》模块二_第4页
《成本管理会计》模块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三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五节损失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二节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四节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六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第一节第三节第五节第二节第四节第六节一、材料费用的概念产品成本中的材料费用,是指企业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备品备件、包装物、燃料、动力和低值易耗品等。在生产过程中被用来加工的材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构成了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或为劳动工具所消耗。二、材料费用的归集材料费用的原始凭证(一)

领料单;

限额领料单;

领料登记表;

退料单。领料单01领料单(见表2-1)一般是一式三联。领料部门在填制完成后,凭此向仓库领料,经收、发料双方签章,仓库据以发料,并留下一联作为发料的凭证,一联送交财务部门作为入账的依据,一联送还领料部门作为其领料的凭证。领料单多数情况下是一单一料,适用于零星消耗和不经常领用材料的领发业务。表2-1领料单材料编号材料类别名称规格计量单位数量单价(元)金额(元)请领实发

编号:

领料部门:发料仓库:生产部门负责人:领料人:发料人:限额领料单02限额领料单(见表2-2)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规定的期限内可以多次使用的领发料累计凭证,适用于经常领用并有消耗定额的材料。限额领料单一般是一式多联,由供应部门或生产计划部门在月份开始前,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消耗定额等有关资料,按车间、部门或工作令号填写所需要的材料品种和限额,经供应部门和计划部门负责人签章后,一联留存备查,一联送交用料部门或车间,另一联送仓库。注意:限额领料单上列明的“领用限额”是领用部门当月可领用材料的最高限额。每次领料时,应在限额领料单内填写实发数量,并结算出限额结余额,月末计算出实发数量和金额,转交财务部门,作为发出材料核算的依据。优点:限额领料单既可以节约大量发料凭证,简化核算手续,也可以有效监督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及时有效地控制材料的领用。表2-2限额领料单领料单位:材料名称:发料仓库:计划产量:单位消耗定额:

编号:材料

编号材料

类别名称规格计量

单位领用

限额实领总数量计划

单价金额备注

日期请领实发退料限额

结余数量领料单位签章数量收料人签章发料人签章数量收料人签章发料人签章

合计

供应部门负责人:生产部门负责人:保管员:退料单03退料单(见表2-3)由退料部门退料时填列,退料后,退料部门留下一联,作为退料的依据;仓库留下一联,作为收料的依据;另一联转交财会部门入账。如果月末存在已领未用的多余材料,生产部门必须填制退料单,将多余材料退回仓库。对下月仍需继续使用的月末多余材料,应办理“假退料”手续,即填制本月份的“退料单”与下月份的“领料单”,交给仓库办理退料和领料手续,但材料仍在原车间、部门,并不退回仓库。表2-3退料单年月日退料单位:编号:原因:退回仓库:材料编号材料类别名称规格计量单位数量单价(元)金额(元)实发退回

生产部门负责人:领料人:发料人:领料登记表04领料登记表(见表2-4)也是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多次使用的领发料累计凭证,一式多联,平时存于仓库。它适用于经常领用的、数量零星的消耗材料。领料时,由领料人在该表上签收,月末汇总后,仓库自留一联,一联交领料部门,另一联转交财会部门入账。表2-4领料登记表领料部门:发料仓库:材料编号材料类别名称规格计量单位

日期领用数量累计领用数量领料人发料人

材料单价

合计金额

材料发出的计价(二)实际成本计价法01在按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情况下,收料凭证和材料明细账的收入栏均按实际成本计价;明细账上发出材料的金额,应采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计算登记,并根据计算出的材料实际单位成本乘以发出材料数量填制领料凭证,并据以登记材料明细账的发出栏。实际成本计价法通常适用于规模小、材料品种少、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1)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以月初和本月收入材料的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的平均单位成本,再乘以发出材料的数量,据以计算出发出材料成本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材料平均单位成本=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各批材料数量之和×材料平均单位成本【例2-1】2016年6月初,马年公司库存A材料320千克,单价为6.0元/千克。6月6日,生产领用A材料100千克;6月16日,购入A材料120千克,单价为6.2元/千克;6月20日,生产领用A材料280千克;6月25日,又购入A材料140千克,单价为6.6元/千克;6月28日,再次领用80千克。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生产领用A材料的实际成本,计算过程如下:A材料平均单位成本==6.19(元/千克)发出A材料的实际成本=(100+280+80)×6.19=2847.4(元)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实际成本适用于各月材料单价变化较大,材料采购业务较多的企业。但是,由于核算工作都集中在月末进行,所以会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及时性,也不利于掌握材料的日常结存情况。2)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材料以先购进材料的成本进行计价,从而计算发出材料成本的方法。先进先出法能够及时反映材料的收、发及结存的数量和金额,便于掌握储备资金的变化情况,但如果一次发出材料数量属于两批或两批以上时,则要查明有关各批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核算手续比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当材料采购成本持续上涨时,计算的产品成本将会偏低,虚增企业利润;当材料采购成本持续下降时,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会偏高,因此,该方法适用于单位成本变动不大的材料。【例2-2】以【例2-1】中马年公司的数据资料为例,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成本,其结果如表2-5所示。表2-5材料明细账(先进先出法)材料名称:A材料 单位:元2016年摘

要收

入发

出结

存月日

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61月初余额

3206.01920

6领

1006.06002206.01320

16购

入1206.2744

2201206.06.21320744

20领

220606.06.21320372606.2372

25购

入1406.6924

601406.26.6372924

28领

60206.26.63721321206.6792

30本月合计260

1668460

27961206.67923)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又称分批计价法,是指以某批入库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发出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按购入批次分别入库、保管和领用的材料。实际成本计价法02在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情况下,收料凭证、领料凭证都按计划单位成本计价,材料明细账中的收入栏和发出栏的金额也都按计划成本登记。计划成本计价法通常适用于规模较大、材料品种繁多、采购业务较多的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法,日常每一种材料的收发结存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简化核算,月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是材料成本差异额与材料计划成本的比率。通常情况下,材料成本差异率有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月入库材料成本差异率和累计材料成本差异率三种形式。其计算公式分别为: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月入库材料成本差异率=累计材料成本差异率=然后,根据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及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和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计算公式为:材料成本差异额=材料实际成本-材料计划成本(正数是超支差,负数为节约差)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例2-3】2016年11月初,华宝公司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额为2000元。本月入库材料计划成本为10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额为-6000元。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为100000元。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三种材料成本差异率)。(1)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2000÷80000×100%=2.5%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100000×2.5%=2500(元)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00000+2500=102500(元)(2)本月入库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月入库材料成本差异率=-6000÷100000×100%=-6%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100000×(-6%)=-6000(元)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00000-6000=94000(元)接上(3)累计材料成本差异率。累计材料成本差异率=×100%=-2.22%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100000×(-2.22%)=-2220(元)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00000-2220=97780(元)从例2-3可以看出,不同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对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时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否则会影响成本核算资料的真实性。三、材料费用的分配材料费用的分配是指将企业一定时期内耗用的材料,按用途、部门和受益对象分配计入产品成品和期间费用的过程,即确定费用归属的过程。基本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材料,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辅助生产车间耗费的材料,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间接用于产品生产而发生的材料,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销售部门耗用的材料,应记入“销售费用”账户;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费的材料,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在建工程耗费的材料,应记入“在建工程”账户。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一)1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定额消耗量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的材料消耗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各种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健全且相对准确的材料费用的分配。其计算公式为: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可以考核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有利于进行材料消耗定额的管理,但分配计算的工作量大。为了简化核算,可以按材料消耗量比例法直接分配材料费用,但这种方法不能提供实际耗用量资料,不便于考核和分析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其计算公式为:材料费用分配率=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费用分配率【例2-4】新星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材料9000千克,单价为6元/千克,材料费用54000元。生产甲产品20件,单位甲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440千克;乙产品40件,单位乙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80千克。按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计算如下:(1)方法一。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20×440=8800(千克)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40×80=3200(千克)材料消耗量分配率==0.75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0.75×8800×6=3960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0.75×3200×6=14400(元)(2)方法二。材料费用分配率==4.50甲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4.50×8800=39600(元)乙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4.50×3200=14400(元)2定额成本比例法定额成本比例法是指以各种产品的定额成本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通常适用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多种材料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即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该种材料消耗定额成本材料费用分配率=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费用=该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材料费用分配率【例2-5】

2016年10月,大宏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圆钢、铜丝两种材料。其中,圆钢耗用2400千克,单价为100元/千克;铜丝耗用8000千克,单价为45元/千克。A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200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成本为600元;B产品的实际产量为800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成本为300元。按定额成本比例法,材料费用分配计算如下:A产品材料总定额成本=1200×600=720000(元)B产品材料总定额成本=800×300=240000(元)材料费用分配率==0.625A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0.625×720000=450000(元)B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0.625×240000=150000(元)3重量(产量)比例法重量(产量)比例法是以各种产品的重量(产量)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适用于耗用同种材料的几种产品,其耗用量的多少直接与产品重量(产量)有关。其计算公式为:材料费用分配率=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总重量(产量)×材料费用分配率【例2-6】新华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重量分别为200千克和300千克,共同耗用原材料25000元,按产品的重量比例法分配共耗用用原材料,计算分配如下:材料费用分配率==50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00×50=1000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300×50=15000(元)材料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二)材料采用实际成本计价,在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时,若有退料凭证的,则应将其金额从相关的领料凭证中扣除。

1.实际成本计价法下材料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时,材料费用分配表要增加三栏,分别是“计划成本”栏、“差异率”栏、“差异额”栏。在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时,首先将发出材料汇总表上的计划成本加总后,直接填入或分配填入相关的“计划成本”栏内,然后根据本月各种材料的成本差异率,计算应负担的差异额填入“差异额”栏内。

2.计划成本计价法下材料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四、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一)支付外购动力费用时,一般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月末按外购动力的用途和数量将其分配到各个收益对象。如果每月支付动力费用的日期基本固定,而且每月付款日到月末的应付动力费用相差不多,也可以不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在付款时直接借记各成本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例2-9大华公司收到电力公司账单,列明耗用电力60000度,每度电0.70元,共计

42000元,增值税额为7140元,公司签发转账支票付讫。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账款

4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140贷:银行存款

49140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二)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方法01企业耗用的外购动力一般可以用仪器、仪表显示耗用量,来确定各部门、各产品的实际耗用量,然后根据各部门耗用的数量乘以外购动力单价就可以计算出各部门、各产品应负担的动力费用。如果没有计量仪表,可按生产工时比例、机器工时比例或定额耗用量比例等将耗用的动力费用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中去。其计算公式为:分配率=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动力费用=该种产品的分配标准×分配率外购动力费用的账务处理02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动力费用,如果该动力费用在产品成本构成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下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如果外购动力费用在产品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不大,可以记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下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也可以记入“制造费用”项目。用于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照明、在建工程、销售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外购动力应分别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核算。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编制外购动力分配表进行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第一节第三节第五节第二节第四节第六节一、人工费用的构成工资总额(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职工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由以下六部分组成: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2.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包括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运动员体育津贴。1.计时工资加班加点工资是指对法定节假日和休假日工作的职工,以及在正常工作日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职工按规定支付的工资。5.加班加点工资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补贴是指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的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助,也称物价补贴。4.津贴和补贴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及其他奖金。3.奖金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附加工资和保留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二)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福利,如为补助职工食堂、生活困难等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金额。

社会保险费(三)社会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这里的养老保险费指的是基本养老保险费,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向有关单位(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称为补充养老保险费;而以商业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则称为商业养老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四)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五)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了改善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用于开展工会活动和职工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国家规定的基准和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金额。非货币性福利(六)

辞退福利(七)非货币性福利是指企业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如企业将自己拥有的资产或租赁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或将支付了一定补贴的商品或服务提供给职工等。辞退福利是指企业由于实施主辅业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施重组或改组计划、职工不能胜任等原因,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的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

其他相关支出(八)其他相关支出是指企业除了上述七种以外的其他为获取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报酬。二、人工费用的归集人工费用的原始记录(一)考勤记录是登记职工出勤和缺勤情况的记录,其形式有考勤簿、考勤卡片和考勤刷卡等。1.考勤记录产量记录,也称产量及产品工时记录,是登记工人或生产小组在出勤时间内完成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生产产品所用工时数量的原始记录,如派工单、加工路线单、产量通知单等。2.产量记录奖金、津贴和补贴通知单,代扣款通知单,废品通知单等,也是核算工资费用的重要原始依据。人工费用的计算(二)计时工资的计算01计时工资是根据每位职工的工资标准和考勤记录中出勤或缺勤天数计算的。计时工资有月薪制、周薪制、日薪制和小时工资制,企业一般采用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方法。1)月薪制月薪制是指按职工固定的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计算的一种方法。企业采用月薪制,不论各月节假日的多少,职工只要出满勤就可以得到固定的标准工资。如果职工出现缺勤,就应按月工资标准扣除缺勤天数计算工资。计算公式为:应付职工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日工资是指每位职工每日应得的平均工资额,计算方法有以下三种:(1)第一种方法,按法定工作日计算。其计算依据是:全年公历天数为365天,全年法定双休日为104天,全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因此全年法定工作日为250(365-104-11)天,每月法定工作日即为20.83(250÷12)天。则日工资的计算公式为:按法定工作日计算日工资的优点是计算方便。同时,双休日和节假日不计算工资,因此在此期间缺勤也不扣工资。按照《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企业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这样每月法定工作日为21.75[(365-104)÷12]天。则日工资的计算公式为:日工资=日工资=(2)第二种方法,按日历天数计算。按国家统计口径全年总天数为360天,每月的日历天数为30天,则日工资的计算公式为:采用日历天数计算日工资时,由于没有扣除节假日和双休日,因此,节假日和双休日也计算工资,即缺勤期间如果有双休日和节假日也按缺勤处理。日工资=(3)第三种方法,按当月满勤日数计算。日工资的计算公式为:优点: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每位职工的应付工资额。缺点:由于每个月份的双休日、节假日天数不相同,因此每个月份的满勤日数也不固定,计算工作较麻烦,实际工作中很少采用这种方法。日工资=当月满勤日=当月日历天数-当月双休日天数-当月节假日天数【例2-11】职工张华月标准工资为2480元,2016年10月份出勤15天,某星期四至下星期一连续事假5天,病假3天,按规定病假工资为本人标准工资的80%(本月节假日为3天,双休日为8天)。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张华10月份的计时工资。(1)按21.75天计算日工资。张华日工资==114.02(元)张华应得计时工资=2480-3×114.02-3×114.02×(1-80%)=2069.53(元)(2)按30天计算日工资。张华日工资==82.67(元)张华应得计时工资=2480-5×82.67-3×82.67×(1-80%)=2017.05(元)(3)按当月满勤日数计算日工资。当月满勤日=31-8-3=20(天)张华日工资==124(元)张华应得计时工资=2480-3×124-3×124×(1-80%)=2033.6(元)2)日薪制日薪制是按职工实际出勤天数和日工资计算其应付计时工资的一种方法。采用日薪制的企业,由于每个月份的天数不同,职工的全勤月工资也是不固定的。其计算公式为:应付职工计时工资=出勤天数×日工资例2-12以【例2-11】资料为基础,按21.75天和30天计算应付张华的计时工资。(1)按21.75天计算计时工资应付张华计时工资=(15+3)×114.02+3×80%×114.02=2326.01(元)(2)按30天计算计时工资应付张华计时工资=(15+3+8-2)×82.67+3×80%×82.67=2182.49(元)计件工资的计算02计件工资是指根据职工所完成的计件数量和计件单价计算支付的工资。其计算公式为:计件数量是指合格品数量和料废品数量之和。即由于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废品称为料废品。对于加工完成后发现的料废品,应同合格品一起计算计件工资;对于在加工过程中发现的料废品,应根据生产工人完成的定额工时折合成完工料废品计算计件工资。由于工人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废品,属于工废品,不能支付工资,有的还应由工人赔偿损失。应付计件工资=(计件数量×计件单价)计件数量=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在同一工人生产不同计件单价产品的情况下,为了简化计件工资的计算工作,也可以根据每一工人完成的定额工时总数和小时工资率计算计件工资。其计算公式为:计件单价(按产量定额计算)=计件工资通常有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两种形式。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个人计件工资应根据产量记录中登记的每一个工人的产品产量乘以规定的计价单价计算。【例2-13】生产工人张伟10月份加工甲零件500个,验收时全部合格;加工乙零件400个,验收时发现,工废10件,料废30件(20件是在完工后发现的,另外10件是在加工过程中发现的,其完成定额工时120分钟)。张伟的小时工资为6元/小时,甲零件的定额工时为30分钟,乙零件的定额工时为20分钟。试计算张伟的本月计件工资。甲零件的计件单价=6×30÷60=3(元)乙零件的计件单价=6×20÷60=2(元)应付张伟的计件工资=500×3+(360+20)×2+120÷20×2=2272(元)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步骤为:首先按班组完成的计件数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出班组计件工资总额;其次,将班组计件工资总额在班组成员内部分配。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两种:(1)按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该方法适合对技术条件要求较高,且内部工资等级差别较大的班组,体现了技术因素。其计算公式为:应付班组集体计件工资总额=(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应付班组计时工资总额=职工实际工作小时数×小时工资率计件工资分配率=应付班组集体计件工资总额÷应付班组计时工资总额应付某职工计件工资=该职工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分配率【例2-14】

某班组由4名等级不同的工人组成,他们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得计件工资8440元。按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有关资料及班组内部工资分配情况如表2-9所示。表2-9班组计件工资分配表

单位:元姓名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小时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分配率应得计件工资赵强8100800

3200李聪伟6115690

2760张洪山580400

1600王菲455220

880合计

35021108440÷2110=48440(2)按实际工作小时数分配。该方法适合内部职工工资等级差别不大且对技术要求不高的班组,体现了平均分配。其计算公式为:计件工资分配率=应付班组集体计件工资总额÷该班组实际工作小时数之和应付某职工计件工资=该职工实际工作小时数×计件工资分配率例2-15以【例2-14】的资料为基础,按实际工作小时数分配,计算班组内部职工计件工资如表2-10所示。表2-10班组计件工资分配表姓名实际工作小时计件工资分配率应得计件工资赵强100

2411李聪伟115

2772.65张洪山80

1928.8王菲55

1327.55合计3508440÷350=24.118440

人工费用的确认(三)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人工费用(不包括辞退福利)确认为负债,并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各个收益对象,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应由生产产品、提供服务负担的人工费用,记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人工费用,记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其他人工费用,记入当期损益。

1.人工费用的确认原则企业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还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股份支付”等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除各种款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应付款”“应缴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2.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三、人工费用的分配企业在期末应将人工费用按照其发生的车间、部门及人员进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的费用,在计件工资制下属于直接计入费用,直接计入各种产品的“直接人工”项目;在计时工资制下,如果该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直接人工”项目,如果该车间生产多种产品,其属于间接计入费用,需要分配后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项目。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费用应计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人员的费用应计入辅助生产成本,专设销售部门人员的费用计入销售费用,在建工程人员的费用计入在建工程,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费用记入管理费用。对于间接计入人工费用的分配,一般采用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如果企业产品的实际工时资料难以取得,也可用定额工时比例分配法。其计算公式为:人工费用分配率=某种产品应分配的人工费用=该种产品实际生产工时×人工费用分配率

1.工资费用的分配职工工资费用的分配通常是以编制职工薪酬结算汇总表进行的。

2.“五险一金”的核算“五险一金”即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企业应根据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确定“五险一金”的数额,将其记入相应的成本费用项目。3.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核算企业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确定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数额时,也应记入相关的成本费用项目。按照国家规定,企业计提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比例分别是工资总额的2%和2.5%。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第一节第三节第五节第二节第四节第六节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内容(一)辅助生产车间从事辅助生产,是为企业基本生产、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的车间。例如,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工具、模具、修理用备件等产品的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水、电、气、运输及修理等产品或劳务的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所耗费的各项费用称为辅助生产费用,其实质就是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显然,这些产品或劳务成本最终转化为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所以,正确及时地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合理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对于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费用,以及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方法(二)单独归集“制造费用”法是将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与基本生产的制造费用一样,先通过“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明细账单独归集,月末按一定的方法再分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计算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如机修车间和生产自制工具、模型、修理用备品备件的辅助生产车间。1.单独归集“制造费用”法“制造费用”并入法是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直接或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计算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这种方法不单独设置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账户,简化了核算,适用于规模很小,产品或劳务单一,制造费用很少,且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产品或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如供水、供电、供气和运输车间。2.“制造费用”并入法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特点(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就是将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辅助生产费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在各受益部门之间进行分配。生产工具、模具和修理用备件等产品的辅助生产,其发生的费用,应记入工具、模具和修理用备件等产品的成本,在产品完工时,从“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的贷方分别转入“低值易耗品”和“原材料”账户;有关部门、单位领用时,再从“低值易耗品”“原材料”账户的贷方转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的借方。提供水、电、修理、运输等产品和劳务的辅助生产,其所发生的费用,应在各受益部门之间依据受益数量按比例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一般原则:对能确认为某一基本生产车间或为某一产品、批别所耗用的辅助生产费用,应将其直接计入该车间的制造费用中;其他辅助生产费用,应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单位,即谁受益谁分担。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二)直接分配法01直接分配法是指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部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互相分配费用的一种方法。在分配时,应当将各辅助生产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数量减去后,再对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各受益部门按受益比例进行计算分配。其计算公式为:费用分配率=某受益部门应负担的费用=该受益部门耗用的产品或劳务数量×费用分配率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不相互提供产品、劳务或提供产品、劳务较少的情况。交互分配法02交互分配法是先将辅助生产费用在各辅助生产单位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交互分配后的费用再对辅助生产单位以外的受益部门分配的一种方法。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步骤如下:1)对内分配将辅助生产费用根据各辅助生产单位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费用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单位之间进行交互分配。其计算公式为:对内分配率=某辅助生产单位应负担的费用=该辅助生产单位接受的产品或劳务总量×对内分配率2)对外分配将交互分配后的辅助生产单位的全部应分配费用(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应负担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对辅助生产以外的部门提供产品和劳务数量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为:交互后待分配费用=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对外分配率=某辅助生产单位以外部门应负担费用=该单位或部门接受产品或劳务总量×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法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多,且提供的数量不平衡的情况。顺序分配法03顺序分配法,又称梯形分配法,是指按照各辅助生产单位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额多少的顺序,依次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将各辅助生产单位按相互间受益多少依次排序,受益少的排在先,受益多的排在后;其次,将排在先的辅助生产费用先分配出去,分配时向排在后的辅助生产单位分配费用,排在后的辅助生产单位的费用后分配(排在后的辅助生产单位的费用包括本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和前面辅助生产单位分配来的费用),即排在后面的辅助生产单位不能向排在其前面的辅助生产单位分配费用。优点: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不进行交互分配,各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计算简单。缺点:排在前面的辅助生产单位不负担后面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结果的正确性受到一

定的影响。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在各辅助生产单位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顺序的情况下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04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先按各辅助生产单位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实际数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在各受益部门(包括各辅助生产单位)之间分配费用,再将按计划成本分配额与辅助生产单位实际发生费用的差额进行调整的方法。计划成本分配法要求辅助生产单位提供准确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具体步骤如下所述:第一步:根据各受益部门(包括各辅助生产单位)接受产品或劳务的数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各受益部门应分配的费用数额。第二步: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单位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费用的差额。辅助生产单位实际发生的费用即为该辅助生产单位在计划成本分配前发生的费用加上辅助生产单位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第三步:对辅助生产单位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费用的差额进行再分配。再分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差额按辅助生产单位以外各受益部门的收益比例分配;另一种是将差额全部调整记入管理费用,不再分配给其他各受益部门,该方法简化了计算手续,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注意:不论成本差额是超支差异额还是节约差异额,账户的对应关系都是管理费用,在登记账户时,蓝字表示补加,红字表示冲减。优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劳务有现成的计划单位成本,不用计算分配率,从而简化和加速了分配的计算工作;通过计算成本差异,便于考核辅助生产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清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

计划成本分配法适用于计划单位成本制定比较准确的企业。代数分配法05代数分配法是指运用数学中多元一次方程组的原理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其原理如下:第一步:设各辅助生产单位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为未知数,有几个辅助生产单位设几个未知数,建立多元一次方程组;第二步:解多元一次方程组,计算出各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第三步:根据各受益部门(包括辅助生产单位)耗用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相应的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相关计算公式有:×=+×各受益部门应分配的辅助费用=该受益部门劳务耗用量×劳务单位成本代数分配法适用于在计算工作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第一节第三节第五节第二节第四节第六节一、制造费用的内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种生产费用。虽然制造费用不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通过归集和分配后最终会转入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制造费用的内容比较复杂,包括职工薪酬、折旧费、租赁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办公费和劳动保护费等,是一个由多种成分组合的综合性费用。具体内容包括如下:间接用于产品或劳务的生产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车间辅助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车间生产用的照明费、取暖费、运输费、劳动保护费,以及季节性停产和生产设备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在全部制造费用中占有较大比重。直接用于产品或劳务的生产费用,但管理上不要求或不便于单独核算,因而未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生产用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等。车间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费用。例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管理用房和设备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车间管理用具摊销、车间照明费、水费、差旅费、办公费、取暖费和劳务保护费,在产品季节性停工损失和生产用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二、制造费用的归集制造费用的归集是通过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进行的。该账户应按车间或部门设置明细账,一般选用多栏式账户登记,明细账内按不同的费用项目设专栏,如职工薪酬、折旧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差旅费、办公费、保险费及其他,进行明细核算。制造费用明细账的格式如表2-20所示。表2-20制造费用明细账生产单位:铸造车间

2016年7月单位:元摘

要职工

薪酬折旧费水电费财产

保险费机物

料消耗办公费差旅费其他合计支付水电费

6500

6500领用材料

2000

2000分配工资5300

5300分配社会保险费3400

3400计提折旧费

3000

3000支付财产保险费

2500

2500支付办公费

1500

1500报销差旅费

1000

1000本月合计8700300065002500200015001000

25200月末转出8700300065002500200015001000

25200制造费用的归集应根据有关费用分配表、凭证进行,具体核算如下所述:根据修理有关的结算凭证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水电费项目。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制造费用——铸造车间

6500贷:银行存款

6500(1)根据有关领料凭证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机物料消耗项目。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制造费用——铸造车间

2000贷:原材料——修理用备件

2000(2)根据工资分配汇总表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职工薪酬费用项目。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制造费用——铸造车间

8700贷:应付职工应酬——工资

5300

——社会保险费

3400(3)根据折旧费用汇总分配表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折旧费项目。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制造费用——铸造车间

3000贷:累计折旧

3000(4)根据支付的财产保险有关凭证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财产保险费项目。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制造费用——铸造车间

2500贷:银行存款

2500(5)根据支付的差旅费、办公费等有关凭证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差旅费、办公费项目。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制造费用——铸造车间

1500贷:库存现金

1500借:制造费用——铸造车间

1000贷:库存现金

1000(6)三、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原则(一)企业归集的制造费用分配转入的原则为:只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劳务的车间,制造费用直接计入该车间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的车间,该车间的制造费用应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企业的组织结构为车间、分厂和总厂的情况下,分厂发生的制造费用比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在分厂各产品或劳务之间分配,总厂发生的制造费用在全厂各产品或劳务之间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二)生产工时比例法01生产工时比例法是指按照各种产品或劳务所耗用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定额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或劳务实际(定额)生产工时总额某产品或劳务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或劳务实际(定额)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能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负担费用的多少联系起来,分配结果比较合理。但是,企业必须组织好产品生产工时的记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0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是指按照各种产品或劳务工人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或劳务工人工资总额某产品或劳务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或劳务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由于工资费用分配表中有现成的生产工人工资的资料,所以这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很简便,但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应该大致相同的企业,否则会影响费用的合理性。机器工时比例法03机器工时比例法是指按照各种产品或劳务所耗用的机器设备运转的时间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法基本相同,其计算公式为: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或劳务耗用机器工时总额某产品或劳务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或劳务所耗用机器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采用机器工时比例法,必须正确组织各种产品或劳务所耗用机器工时的记录工作。因此,该方法适用于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生产车间。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04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是指按照确定的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分配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计算年度计划分配率。其计算公式为:年度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各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之和年度各产品计划产量定额工时之和=(某产品年度计划产量×该产品单位产品定额工时)(2)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其计算公式为:某月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定额工时×年度计划分配率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定额工时=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该产品单位产品定额工时(3)年末差异的处理。其计算公式为:差异额=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已按计划分配数额差异额分配率=差异额÷已按计划分配的制造费用总额注意:年度内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制造费用计划分配数之间的差额,平时留在“制造费用”账户内,年末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12月份的产品成本中。实际数大于计划分配数时,用蓝字补记;实际数小于计划分配数时,用红字冲回。优点:不管每个月发生的制造费用是多少,都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简化了分配手续,有利于制造费用的日常控制,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缺点:采用这种分配法的企业,必须做好计划管理工作,否则会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累计分配率分配法05累计分配率分配法是指在产品完工时一次性分配其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未完工产品暂不分配,其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保留在“制造费用”账户,待其完工时加上新发生的制造费用一起分配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每月完工产品的批次少、未完工的批次多、各月费用水平差不多、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其计算公式为:累计分配率=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完工产品的累计分配标准数×累计分配率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第一节第三节第五节第二节第四节第六节一、损失费用1.生产损失2.非生产损失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能正常产出的各种耗费,包括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及生产损耗、生产废料等。其中,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为成本核算中的生产损失。生产损失与产品的生产有直接关系,应该由生产的产品承担,作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指由企业经营管理或其他非生产原因造成的损失,如库存材料的盘亏、毁损、投资损失、坏账损失等。非生产损失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不计入产品的成本。二、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废品与废品损失(一)1废品废品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的用途或需要经过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及入库后发现的废品。废品按其是否具有可修复性,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不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不能修复,或者支付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废品按产生的原因,分为工废品和料废品。工废品是由于工人操作过失而产生的废品,属操作工人的责任;料废品是由于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而产生的废品,一般由同种产品的合格产品负担其损失。2废品损失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废品所形成的报废损失和修复费用。报废损失即为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赔偿款之后的损失);修复费用是指可修复废品在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修理费用。在核算中应注意,下列各项不作为废品损失处理:经过质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其降价损失不作为废品损失,在计算损益时,不应作为废品损失处理。产成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损失,属于管理上的问题,应作为管理费用处理而不作为废品损失处理。实行包退、包修、包换(三包)的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一切损失,作为管理费用处理,而不作为废品损失处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品时,应填写废品通知单。废品通知单是进行废品损失核算的原始凭证,具体内容包括废品的名称和数量、产生废品的原因和责任人等,其格式如表2-24所示。表2-24废品通知单××车间××组 机床号: 开工日期: 编号:产品名称

批次数量

来料批次

工作单号

废品数量

废品单号

产生原因

责任人

质检员

处理情况

备注

废品损失的核算账户(二)为了单独核算废品损失,企业应在“生产成本”账户下设置“废品损失”明细账户,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废品损失”账户借方登记不可修复废品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贷方登记废品残料回收的价值、应收的赔偿款,以及计入当期产品成本的净损失;该账户月末一般无余额。“废品损失”账户应按车间设立明细账,账内按产品品种分设专户,并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或专行,进行明细核算。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不设“废品损失”账户,产品生产明细账中也不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发生不可修复废品,只从全部产量中扣除废品数量,不单独归集废品生产成本;废品的残料价值直接冲减“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的费用;发生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明细账的有关成本项目。辅助生产一般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三)按废品所耗实际成本计算01按废品所耗实际成本计算是指在废品报废时,根据废品和合格品实际发生的全部费用,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在合格品和废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废品的实际成本,从“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产品明细账转入“废品损失”明细账。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根据发现废品时的完工程度选择合适的分配方法。1)完工入库时发现废品当不可修复废品发生在完工入库时,单位合格产品与单位废品应负担相同的费用,因而可以按合格品与废品的产量作为分配标准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费用分配率=废品应负担生产费用额=废品产量×分配率2)生产过程中发现废品如果废品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则应按约当产量或生产工时等合适的分配方法来分配。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费用分配率=按所耗废品定额成本计算02按废品所耗定额成本计算是指按废品数量和工时定额及废品的各项费用定额,计算废品的定额成本,不考虑废品的实际发生成本。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四)可修复废品损失是指废品在修复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修复费用。可修复废品返修以前发生的生产费用已归集在“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因为它不是废品损失,不必转出。返修时发生的修复费用为废品损失,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记入“废品损失”明细账,如有残料价值和赔偿款,应冲减废品损失。【例2-32】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甲产品3000件,生产过程中发现100件可修复废品,在修复过程中,发生材料费800元,人工费1000元,制造费用750元,应由过失人赔偿100元。账务处理如下:(1)发生修复费用时,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2550贷:原材料

8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0

制造费用

750(2)应收过失人赔偿款时,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其他应收款

100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100(3)结转废品净损失时,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基本生产成本

2450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2450三、停工损失的归集与分配停工与停工损失(一)停工是指企业因为各种原因而停止产品生产。在确认停工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停工时间。从停工时间方面看,有长期停工(如因季节停工)和临时停工(如因停水、停电等停工)。停工范围。从停工范围方面看,有全面停工(如因自然灾害、停业整顿而停工)和局部停工(如因某一条生产线检修而停工)。停工原因。从停工原因方面看,有季节性生产停工、固定资产大修理期间停工、停电、停工待料、机械故障停工、自然灾害等。从管理的角度看,可以把停工分为正常停工(计划内停工)和非正常停工(计划外停工)。1.停工停工损失是指企业分厂、车间或车间内班组等生产单位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燃料及动力费、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应负担的制造费等。在发生停工损失时,应由停工车间填制“停工报告单”,并在考勤记录中登记。在“停工报告单”内,应详细列明停工的范围、时间、原因及过失等事项,“停工报告单”经有关部门审批后,作为停工损失核算的原始凭证。为了简化核算,停工不满一个工作日的,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间发生的费用,应记入生产成本,不作为停工损失。2.停工损失停工损失的归集(二)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应当增设“停工损失”总分类账,用于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该账户按车间设置明细账,也可在“产品成本”总分类账下设置“停工损失”明细账,并相应地在“生产成本”明细账内增设“停工损失”成本项目。“停工损失”的借方归集当期发生的停工损失,贷方分配结转停工损失,月末一般无余额。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不在“产品成本”账户下设置“停工损失”明细账,停工期间发生的属于停工损失的各项费用,直接计入“制造费用”或“营业外支出”等账户。

停工损失的分配(三)停工损失的分配就是将企业归集在“停工损失”账户内的费用,根据发生停工的原因进行分配和结转。发生停工损失时,借记“停工损失”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等科目。由于产生停工损失的原因不同,其分配结转的方法也不同。(1)由非常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可以获得赔偿的停工损失,应积极索赔,冲减停工损失。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营业外支出

其他应收款贷:停工损失(2)停工待料、电力中断、机械故障等造成的停工损失,应计入产品成本。如果停工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直接计入该产品明细账的“停工损失”成本项目;如果停工车间生产多种产品,则采用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分配计入该车间各种产品明细账的“停工损失”成本项目。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生产成本贷:停工损失(3)季节性停产、修理期间停产的停工损失,应记入制造费用。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制造费用贷:停工损失【例2-33】某生产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由于设备大修理,停工20天,停工期间支付工人工资90000元,领用材料7000元,应负担制造费用6000元,损失全部计入甲产品。账务处理如下:(1)发生停工损失时,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停工损失

103000贷:应付职工薪酬

90000

原材料

7000

制造费用

6000(2)分配结转时,在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