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长沙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长沙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长沙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长沙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打制石器 B.稻谷遗存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司母戊鼎2.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图中哪处文化遗存的考古成果可为此提供史料实证A.A B.B C.C D.D3.在2020年“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下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提示1: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谷物和蔬菜提示2: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A.炎帝、伏羲 B.炎帝、黄帝 C.黄帝、女娲 D.盘古、女娲4.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文中“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的制度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5.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以下对商朝青铜器的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青铜器制作方法是“泥范铸造法” B.青铜器由食器发展到礼器C.青铜器广泛用于农业和饮食方面 D.青铜器工艺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6.太原市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开展了“我爱家乡”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公元前1033,周成王封他的弟弟叔虞于唐。叔虞的儿子因国内有晋水,就把唐改成为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唐叔虞为他修了一个祠堂―晋祠。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A.纸上谈兵 B.桐叶封弟 C.三家分晋 D.退避三舍7.与下面示意图关系最密切的人物是A.商鞅 B.李冰 C.张角 D.贾思勰8.学习历史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图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9.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些规定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 D.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0.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3年8月,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根据所学推断,“双方”指的应该是()A.项羽和刘邦 B.陈胜和刘邦 C.吴广和项羽 D.陈胜和吴广11.为了解决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了盐铁专卖 B.建立了刺史制度 C.颁布了“推恩令” D.派卫青击败匈奴12.“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各项历史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大泽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外戚与宦官专权——导致东汉直接灭亡C.推恩令——导致西汉诸侯割据的局面出现 D.汉初的休养生息——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13.下图历史漫画简明而形象地反映了外戚和宦官争夺国家权力。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发生在()A.西汉前期 B.东汉中后期 C.西晋前期 D.东晋中后期14.自古就有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的说法。君臣各自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如能完美搭档,则是国家社稷的幸事,以下明君贤臣搭配正确的是A.齐桓公——吕尚 B.周武王——伊尹C.刘备——诸葛亮 D.秦孝公——李斯15.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秉笔直书,成一家之言”;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就是()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16.下表是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相关史实。据此判断,这个地区是朝代史实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置伊犁将军A. B.台湾 C.蒙古 D.17.绘制知识简图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反映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 C.繁荣开放 D.国家统一18.如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D.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19.西晋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西晋的社会风气是()A.唯利是图,生活腐化 B.贵族当权,轻视功名C.注重门弟,鄙视富贵 D.能力至上,不计名利20.某校七年级举行了以“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A.造纸术的改进—西汉—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B.《齐民要术》—南朝—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C.《兰亭集序》—东晋—“天下第一行书”D.《伤寒杂病论》—西汉—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二、解答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个,分布区域从岭南到溪北……尤以黄河流城和长江流城最为密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东汉)班固《白虎通》材料三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证明材料一中“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的观点。(2)据材料二说明神农“教民农作”的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2.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代。(1)有个思想家认为,血亲之爱与生俱来,家庭的亲情、感情是血缘关系决定的,是发自人本性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就是孝,兄妹之间的爱就是“悌”。这位思想家是谁?我们今天了解他的思想可以查阅的什么文化典籍?(2)有个思想家认为,治国应该要有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思想家是哪一学派思想?其代表是谁?(3)有个思想家认为,治国应该要依靠法、术、势,强调以法治国,这个集大成者是?他的思想对秦朝的兴亡产生了什么影响?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时天子问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向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史记・大宛列传》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政姓为刘,步六孤氏政姓为陆。当时鲜卑族改姓一百多个。——摘编自中新网材料三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廷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招募到的出使月氏的人物是谁?派此人出使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出使有何意义?(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哪一项汉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改革有何历史作用?(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位于北方黄河流域,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房屋,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故选项C符合题意;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已经会打制石器,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等。从北京人遗址发现的大量灰烬可知,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就曾种植水稻,在图示A的位置,故A符合题意;B位于黄河流域,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故B不符合题意;C位于红山文化区,出图的主要是玉器,故C不符合题意;图示D是马坝人遗址和石峡文化遗址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2千米处的狮子岩,1958年,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在此被发现。“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古人类,为12.9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它为完善我国原始人类发展的序列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资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B解析:B【详解】炎帝神农氏,他教人们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始祖。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故称姫轩辕。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还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因此两位传说人物是炎帝和黄帝,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4.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的制度是分封制,分封制最早出现在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故C符合题意;王位世袭是开始于夏朝,夏朝尚未出现分封制,故A不符合题意;商朝尚未出现分封制,故B不符合题意;秦朝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以后,在青铜器铸造技术上所采用的方法是泥范铸造法,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青铜器工艺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利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由此可知青铜器未广泛用于农业,故选项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B解析:B【详解】依据题干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据传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叶剪成一个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你,史称"桐叶封弟"。后因以指帝王封拜。亦省作"桐封"等,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解析:B【详解】据图片“内江、外江、宝瓶口”等信息可知,此图是都江堰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排除A项;东汉末年张角领导了“太平道”起义,排除C项;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著名的农学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8.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变革时期,故D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秦汉时期的特征,故A错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故B错误;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指夏朝之前,故C错误。综上故选D。9.C解析:C【详解】依据“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可见体现了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措施,这一举措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有利于从经济上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正确;依据题干“秦朝”可见此时秦已经完成统一,A排除;秦朝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排除;题干反映的是秦朝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的措施,与文化的交流并没有直接关联,D排除。故选C。10.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3年8月,项羽和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史称“楚河汉界”,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11.C解析:C【详解】根据“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可以看出封国人口和辖郡都超过中央,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选项C符合题意;ABD选项中的措施都不是为了解决诸侯国的问题,排除。故选C。12.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的休养生息,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故D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动摇了了秦朝的统治,故A不符合题;外戚与宦官专权间接导致东汉灭亡,故B不符合题意;推恩令解决了西汉诸侯割据的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3.B解析:B【详解】依据题干“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东汉中后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B正确;西汉前期、西晋前期、东晋中后期漫画中的情形,ACD排除;故选B。14.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刘备三顾茅庐请的诸葛亮辅佐,故C正确;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故A错误;周武王的名臣是吕尚,故B错误;秦始皇任用李斯为相,故D错误。综上答案C。15.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选项A符合题意;《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排除B;《通典》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专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排除C;《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排除D。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书的记述方式,尤其是注意《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不要混淆知识点。16.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理西域,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故A符合题意;清朝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清朝在蒙古实行盟旗制度,清朝派驻藏大臣管理,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17.B解析:B【详解】图片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出现了多个政权并立,朝代更迭特频繁,最终由分裂走向了统一。故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8.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故A正确;BCD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在图片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19.A解析:A【详解】根据题干“钱被奉为神物,‘……凡今之人,惟钱而已!’”可知,题干反复强调和讽刺的是钱,反映了西进社会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A正确;BCD与题干描述不符,不合题意。故选A。20.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故C正确;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汉朝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故A错误;《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我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故B错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故D错误。综上故选C。二、解答题21.(1)距今(2018年)约六、七千年的半坡人已能种植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2)原因:“人民众多,禽兽不足”(或:人口多而食物不足)。(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4)解析:(1)距今(2018年)约六、七千年的半坡人已能种植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2)原因:“人民众多,禽兽不足”(或:人口多而食物不足)。(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4)农作物培植;生产工具革新;耕作技术进步;因地制宜等。【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已经开始农业生产,他们主要种植粟,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因此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证明了“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2)根据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可得,神农“教民农作”的原因是“人民众多,禽兽不足”。(3)根据材料三“战国时期的农具”、“战国青铜牛尊”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4)根据材料一可知,半坡人开始种植粟、河姆渡人可是种植水稻,因此可知农作物培植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根据材料三“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可得,生产工具革新、耕作技术进步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所以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农作物培植、生产工具革新、耕作技术进步、因地制宜等。22.(1)孔子;《论语》。(2)儒家;孟子。(3)韩非子;秦朝利用法家思想迅速强大,建立秦朝;同时,也因法家思想引起暴政。【详解】(1)根据题干“血亲之爱与生俱来,家庭的亲情、感情是血缘关系决解析:(1)孔子;《论语》。(2)儒家;孟子。(3)韩非子;秦朝利用法家思想迅速强大,建立秦朝;同时,也因法家思想引起暴政。【详解】(1)根据题干“血亲之爱与生俱来,家庭的亲情、感情是血缘关系决定的,是发自人本性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就是孝,兄妹之间的爱就是‘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时孔子。这是《论语》中记载内容。孔子的思想被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故我们今天了解他的思想可以查阅的是《论语》。(2)根据题干“治国应该要有民本思想,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