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材料二: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决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当道德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们的行为就会由礼的约束进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进为自律,达此道德境界,人的内心高度自由,行为则于礼无不自然相合。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内在机制。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的。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好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近四百年欧洲近代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却远远落后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儒学,提倡礼教,尤其是到了皇权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代。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礼治社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人们只知道承担义务,不知道行使权利。(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现代标准去看,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B.一直以来,在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所以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礼”来维持。C.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不需要外在的机构来维持。D.如果我们不过于崇拜、依赖传统,不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觉,我们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就不会严重滞后。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就算是残酷的行为或做法,也是符合礼治秩序的。B.礼治秩序在特定的时期与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C.材料二认为“礼”中有诸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优秀合理成分,这与材料一中的礼可能是残酷的观点矛盾。D.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用“吃人”形象地表现出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对人的压抑与扭曲。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在印度某些偏远部族,丈夫死了之后,在丈夫的葬礼上要用火烧死他的妻子。B.封建社会,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通百姓,在家族祭祀中都有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要求。C.过人行横道时,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礼让。D.没有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4.材料一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传统的结婚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天价彩礼”的现象,很多情侣因为彩礼问题而结束感情。现在《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请运用材料中“礼治”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对上述现象进行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色的布包伍延秀在偏僻的山城的旁边,有一间破烂的房子,歪斜的站在泥泞和荒草中间。房子的前半部快塌了,用几根树干撑着。在离房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路,穿过草丛伸入山中去。这里不是引人注意的地方,但偶尔路过这里的人,总禁不住说道:“这是谁家的房子呀?为什么这样凄凉?”十三岁的时候,我流浪到这里来,因为没有钱,天又下着雨,黑夜中我爬出了城,找到了这间黑黝黝的房子。起初,我以为这是绝了香火的人家,我大胆的把门推开,想走进去。当我的右脚,刚跨过腐蚀的门槛,一个老妇人惊愕地叫了起来:“呶呀?”这使我感到又高兴又惊奇,赶快用使话轻轻地说:“伯妈!是我,落难人。想在你这里住一夜,可以吗?伯妈!我没有钱。”我说着,慢慢地摸进去。“好娃娃!你来吧!”她说,将我抱住,坐在炉边的木桩上。我走了一天,没有吃饭,衣服也汗湿透了,很疲倦,就躺在她的怀中。她因为我是僮族,很高兴问了我许多事情,也说了她自己的身世。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姓唐的,六十多岁的寡妇。她丈夫在的时候,靠卖柴草过活。生了个孩子,叫刚宁。刚宁刚刚四岁,她丈夫就患疟疾死了。她就在给人缝针线、卖柴草的饥饿日子里,把孩子养大。她满想靠着孩子度过晚年:但是孩子刚刚十八岁,就被县上抓去,用来堵击当时北上抗日的红军。这样,就永远地埋葬了她的希望。为了不使他们受红军的影响,她也被强迫地集中在这一个偏僻的山谷里。从此以后,她就常常关着门,流着泪,动也不动、悄悄地坐到深夜。有时候,她也常常站在窗前,好像盼望着什么似的,从破烂的窗框中,眺望着荒芜的旷野……后来,我朦胧的睡着了,不知道她在说些什么。突然,我觉得她离开了我,便惊醒了。朦胧中,我看见她自己正从火炉中,扒出一颗火,吹燃着松香;房子亮了起来。一对哭红了的眼睛,黄瘦的、皱纹满面的脸,和那披在肩膀上的灰白的长头发,使我很自然地感觉到,这是一个遭受苦难折磨的不幸的老人。她慢慢地,从玄色的破烂衣服中,掏出一个小红布包来,正要把它打开,突然发现我已经醒来,正好奇地看着她,又急忙把小包包收起来,只是看着我微笑着。一种孩子的好奇心,使我走过去抱着她说:“伯妈!给我看看是什么!我不要你的。”她甩脱我的手,哄着我说:“小娃娃看不得,看了会瞎眼哩!”“不,你哄我,你哄我。”我顿着脚向她要,几乎爬到她的身上。而她很快把拿着小包包的那只手,高高地举起来。后来,我和她讲好:不弄坏,不要她的,不告诉旁人,才给我了。我接过小红布包包,一层一层地解开。当我快要解到最后一层的时候,她突然走到门口,用身将门板堵住,嘴唇微微地颤动着。显然的,她怕我拿走这个东西。“慢点呀!慢点呀!狗崽儿,不要弄坏啦!”她见我解得很快,就喊起来。我性急,很快地把七八层布包解完了,最后现出一个鲜红的纸包,看见了一张很平整的红军用的一元钞票,钞票的后面;摺放着一张红纸条。纸条上面,横写着歪歪斜斜的汉字:亲爱的苗、瑶、僮、侗的同胞:你们不知道我们是怎样的人吧?让我告诉你们,我们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武装。是你们民族的真正的兄弟。为了你们,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必须联合起来!打倒日本鬼子!打倒压迫我们的敌人……现在,我们北上抗日去,昨天在你们这里住,用了你们柴草二十斤。谢谢你们!此致亲爱的敬礼!中国红×方面军士兵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我刚刚看完这字条,她又忙着从我的手中抢过去。向我说:“懂了吧?我的好娃娃,你讲一讲!”于是,我把钞票和我所知道的红军的情形告诉她。她听了后,紧紧地抱着我,兴奋地说:“要没有他们,我这小窝窝,早就倒下啦。”说完,她拿着灯,拉我到窗前,指着窗外的撑着房子的几根大树干说,“是红军给我撑的呀!我的好娃娃,告诉我吧,他们在哪里?”“在——北——方!”我想了一会,快乐地伸出一个小指头,指着北边,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说。但是,她还是很不满足,又张着没有牙齿的嘴巴问:“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没有办法回答她。等了一会,我钻进她的怀里说:“伯妈!刚……刚宁哥哥,跟他们去就好罗!”她沉默了一会,突然眼睛里充满了泪……夜深了。狂风扫着窗外的旷野、发出呼呼的啸声。一只老鹰、在古老的枫树上、拍着翅膀“呦呦”的嘶叫着、好像在渴望着黎明的到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相关“我”的民族介绍和纸条上的称呼推测,故事极可能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B.老妇人同意“我”这个落难人借住一夜,并唤“我”“好娃娃”,表明老妇人慈爱善良。C.丈夫病逝,儿子也被县上抓去了,老妇人希望全无,躲在这偏僻的山谷等红军回来。D.从战士留下的纸条可看出,红军和《百合花》中解放军一样纪律严明,不乱拿群众物品。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巧妙地设置了“红色的布包”这一物象,通过对其设疑、解疑的过程,不动声色地揭示出了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怀念。B.小说开篇详细描写老妇人所处环境的残破荒芜,深刻表现了老妇人生活的孤苦凄凉,同时也为“我”流浪来到此地作铺垫。C.小说中老妇人向“我”讲述她的身世,这避免在解“红色的布包”这个“疑”的过程中插入过多的补叙,使情节更集中自然。D.小说通过描写老妇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表现她对“红色的布包”的珍惜,同时也反映红军在百姓心中的重要位置。8.小说中画线句子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某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小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拥军爱民·鱼水情深。假如你加入该小组,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时言事者请城绥州,屯兵积谷以备党项。边城互言利害,前后遣使数辈按视,不能决。时已大发丁夫,将兴其役,诏若水自大名驰往视之。若水上言:“绥州顷为内地,民赋登集,尚须旁郡转饷。自赐地赵保忠以来,人户凋残,若复城之,即须增戍。刍粮之给,全仰河东。其地隔越黄河、铁碣二山,无定河在其城下,缓急用兵,输送艰阻。且其地险,若未葺未完,边寇奔冲,难于固守。况城邑焚毁,片瓦不存,所过山林,材木匮乏。城之甚劳,未见其利。”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遂罢役。(选自《宋史·钱若水传》,有删改)材料二:李继隆与转运使卢之翰有隙,欲陷之罪,乃檄转运司,期八月出塞,令办刍粟。转运司调发方集,继隆复为檄言:“据阴阳人状,国家八月不利出师,当更取十月。”转运司遂散刍粟。既而复为檄云:“得保塞胡侦候状,言贼且入塞,当以时进军,刍粟即日取办。”是时,民输挽者适散,仓卒不可复集,继隆遂奏转运司乏军兴。太宗大怒,立召中使一人,付三函,令乘驿骑取转运使卢之翰首。丞相吕端、枢密使柴禹锡皆不敢言,惟枢密副使钱若水争之,请先推验有状,然后行法。上大怒,拂衣起入禁中。上既食久之,使人视廷中有何人,报云:“有细瘦而长者,尚立焉。”上出诘之,曰:“朕所以擢任尔者,为贤尔,乃不才如是邪!尚留此安俟?”对曰:“陛下不知臣无状,臣当竭其愚虑,不避死亡,补益陛下,以报厚恩。李继隆外戚,贵重莫比,今陛下据其一幅奏书,诛转运使。虽有罪,天下何由知之鞠验事状明白乃加诛亦何晚焉?献可替否,死以守之,臣之常分。臣未获死,固不敢退。”上意解,乃召吕端等,奏请如若水议。(选自司马光《沫水记闻》,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天下何由A知之B鞠验C事状D明白E乃加F诛G亦何H晚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缓急,指紧急的情况,“缓”无实义,和《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构词法相同。B.阴阳人,即阴阳家或阴阳先生。旧时指以择日、星相、占卜、风水等为职业的人。C.尚留此安俟,即“尚留此俟安”,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忌不自信”句式不同。D.贵重,指身份显贵,地位重要。与现代汉语“贵重物品”中的“贵重”一词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A.对于在绥州筑城屯兵一事,守边的将领同朝廷的使者意见不一,所以朝廷派钱若水前往考察。B.李继隆在出塞时间的问题上出尔反尔,目的是陷害卢之翰,因为一旦后者筹集军用物资不及时就要被处罚。C.钱若水在皇帝做出杀卢之翰的决定后,以一人之力面折廷争,强调依法办事,不能随意杀人。D.皇帝对钱若水的做法很生气,但被他“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态度感动,最终听取了他的意见。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遂罢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朕所以擢任尔者,为贤尔,乃不才如是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你认为钱若水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根据材料各归纳一件事证明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湘中韩愈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注: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唐德宗贬到偏远的广东阳山县当县令。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闾庙》全诗抚今追昔,紧紧围绕“怨”字下笔,语言明朗,诗意含蓄,隽永深远,耐人含咏。B.《三闾庙》以沅湘开篇,既是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C.《湘中》前两句,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愁苦与活力交织,是诗人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D.《湘中》后两句,韩愈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清空孤寂,与前两句在对比中达成和谐。16.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分析不作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泰山记》中“,”两句,用近景描绘风雪交加、云雾弥漫的特点,创造性地描绘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2)针对唐太宗凭心好恶、滥施刑赏的问题,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的劝谏。(3)小刚学习时,很能指出别的同学的不足,但是自己却很少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老师兴华对他说,你刚学了《阿房宫赋》,想一想,杜牧有哪两句就是为你这类同学写的啊?小刚恍然大悟,那就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网络空间不是A“法外之地”。在有的网络暴力事件中,少数网民自以为站在“道德高地”,运用网络暴力这种B“网络正义”,对他人合法权益随意践踏。特别是一些网民往往抱着①的侥幸心理,认为藏身网民之中就不会受到惩罚,忽视了对自身行为的应有约束。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都应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近年来,围绕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的治理为中心,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等工作深入推进,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此类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治理网络暴力并不能②,但为受害者提供有效保护是当务之急。一次网络暴力事件,背后通常是一个个数量庞大的微型侵权行为,这给当事人的维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网络暴力特点决定了对网暴受害人的保护,需要法治、技术③:一方面,要对网络暴力C“零容忍”,通过依法惩治形成有效震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另一方面,对于正在发生的网络暴力,也要从技术角度寻找化解之道,例如网站平台加强内容识别预警、设置“一键防护”的按钮、建立快速举报通道等,尽可能形成D“保护伞”,减少网暴行为对当事人的伤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段中ABCD四处与“麦克风”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A.A B.B C.C D.D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近几年很多家庭都因为“味精不健康”而不再吃味精。那么,味精真的如人们所认为的是化工合成产物?吃了会“致癌”吗?从制作工艺上可知,①____,而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制成,和米酒、陈醋的制造工艺类似,其自身是安全的物质;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虽然在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烹饪时,确实有一小部分谷氨酸钠会转变成焦谷氨酸钠,但这个比例非常小,而且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是安全的,长时间高温生成焦谷氨酸钠只会让味精失去鲜味,影响提鲜效果。所以②____。当然,味精最大的问题是含有钠,吃多了钠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味精中所含有的谷氨酸钠,③____。因此,如果同时使用多种调料,更易造成钠摄入超标,从而影响身体健康。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用否定句分别概括第二、三自然段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卡塔尔世界杯中,梅西手捧大力神杯的画面与《早安隆回》的旋律相互交融,令人激荡难忘。对足球的热爱是梅西人生中“最美的星星”,照亮他“一路前行”;绿茵场上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是球迷们“最美的星星”,照亮他们一路前行……在你的人生中,也一定有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直激励着你一路前行,成为你夜空中“最美的星星”。请以“生命中最美的星星”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C3.C4.①举例论证。以“缅甸有些地方通过杀人来完成成人礼”“旧小说中的杀人祭旗”等为例,论证“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也可以很野蛮”。②对比论证。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比较,指出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5.①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过去的婚姻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这种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嫁娶的生活问题。大家都遵循这一传统行事,这就是礼治。②但是现在出现“天价彩礼”,传统的效力无法得到保障。《民法典》做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就是要通过法律控制不良习俗,这就是法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论证特点的能力。包括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5)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筛选信息、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材料中相关文字,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曲解文意。“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错误。材料一第1段“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C.“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张冠李戴。材料一第4段“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D.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第2段“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这是我国近代科学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之一。没有这个原因,并不一定没有这个结果。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这与材料一中的礼可能是残酷的观点矛盾”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可见两者观点不矛盾。故答案为: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的能力。C.“过人行横道时,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礼让”属于“法”。不属于“礼”,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故答案为:C。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判断与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论证方法有哪些,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运用的论证方法,举出并举文章内容分析佐证。如本文第一自然段中“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运用了举例论证来证明“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的观点;第二自然段中“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第三段中“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这两部分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说明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本题如答出道理论证,如引用《论语•学而》中的“富而好礼”,论证“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人服礼是主动的,也可以给分。故答案为:①举例论证。以“缅甸有些地方通过杀人来完成成人礼”“旧小说中的杀人祭旗”等为例,论证“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也可以很野蛮”。②对比论证。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比较,指出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利用文章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加以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礼治”和“法治”两个角度分别加以分析,阐明题干中的内容哪一部分是属于“礼治”所规范的,哪一部分“法治”所要求的。同时必须指出,“礼治”和“法治”的效力的不同,特别是“礼治”所不能校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要用“法治”去规范治理。在传统的结婚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这一种约定俗成,人们自觉按照这种俗约去做,没有外界的强制和督促,这就体现了“礼治”的作用。而“天价彩礼”的出现,虽有其原因,已经严重背离的正常社会常规,甚至危害到了社会的稳定,当传统礼治不规范纠正这种行为时,《民法典》适时出现,有效地解决了高价彩礼问题。这就是法治。

故答案为:①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过去的婚姻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这种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嫁娶的生活问题。大家都遵循这一传统行事,这就是礼治。②但是现在出现“天价彩礼”,传统的效力无法得到保障。《民法典》做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就是要通过法律控制不良习俗,这就是法治。【答案】6.C7.D8.①描写了伯妈与“我”谈话后夜深人寂、风起鹰叫的凄凉的自然环境。②具有象征意义,“黑夜之中的狂风啸叫”象征了社会的黑暗,“老鹰嘶叫”象征着人民的痛苦,“渴望着黎明的到来”象征着人民对胜利和光明的热烈期盼。③从侧面反映了红军关爱人民,深得民心,赢得了人民的拥护。9.①小说借助红布包这个道具,写出了伯妈对于红军的敬重、感恩和思念之情,并歌颂抗日红军的严谨、廉正,及其与少数民族兄弟的鱼水情深。②红军为伯妈修理房子,用了她的柴草也要付钱,体现了革命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军纪,红军是老百姓的军队,他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军纪严明,关心少数民族群众,歌颂抗日红军与少数民族兄弟的鱼水关系,全心全意“爱民”才会得到百姓全身心地“拥军”。③从伯妈对于红军的敬重、感恩和思念之情,以及抗日红军与少数民族兄弟的鱼水关系中,可见“爱民拥军”的关键在“真情”。【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关键语句丰富意蕴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内涵。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写文学短评的能力。此类题目需要考生紧扣文学作品,紧扣主题,有清晰思路展开评论。6.C.伯妈“躲在偏僻的山谷里等待红军回来”错误,结合上下文分析,伯妈是“被迫集中在这个偏僻的山谷里”的,伯妈是想念自己的儿子刚宁,怀念红军,并非在此等红军回来。故答案为:C。7.D.“通过描写老妇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错,小说没有对老人的心理描写。故答案为:D。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关键语句丰富意蕴的分析能力。

这是在“我”和老人交谈了关于红军的内容后,“夜深了”后的一段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老人所居环境“这样凄凉”,与开头也形成照应。“狂风扫着窗外的旷野,发出呼呼的啸叫声”,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具有象征意义,根据后文的时间“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再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可以理解本句话的象征意义,“狂风”啸叫,象征着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与恶劣;“一只老鹰,在古老的枫树上,拍着翅膀“呦吻”地嘶叫着,好像在渴望着黎明的到来”中,“一只老鹰”在古老的枫树上,既象征着期盼儿子和红军的老人,也象征着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人民大众,期盼“渴望着黎明的到来”,希望这种战争和黑暗的统治尽快结束,迎来光明和胜利。联系上文“她听了后,紧紧地抱着我,兴奋地说:‘要是没有他们,我这小窝窝,早就倒下啦。’说完,她拿着灯,拉我到窗前,指着窗外的撑着房子的几个大树干说:‘是红军给我撑的呀!……’”可知,红军到来时对老百姓是非常的关心爱护,老百姓从红军那里得到了帮助,老百姓期盼红军到来,侧面写出了红军“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和老百姓对红军的拥护。故答案为:①描写了伯妈与“我”谈话后夜深人寂、风起鹰叫的凄凉的自然环境。②具有象征意义,“黑夜之中的狂风啸叫”象征了社会的黑暗,“老鹰嘶叫”象征着人民的痛苦,“渴望着黎明的到来”象征着人民对胜利和光明的热烈期盼。③从侧面反映了红军关爱人民,深得民心,赢得了人民的拥护。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写文学短评的能力。

题干要求以“拥军爱民•鱼水情深”为主题的文学短评。文学短评首先民却评论对象为文学作品——《红色的布包》这篇小小说;评论重点即为题干要求的主题——“拥军爱民•鱼水情深”。短评思路示例:第一部分(一段),引入话题,明确观点。可以概述小说内容基础上简要议论,明确观点。第二部分,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拥军爱民”的关系:全心全意“爱民”才会得到百姓全身心地“拥军”。第三部分,强调“爱民拥军”的关键在“真情”。故答案为:①小说借助红布包这个道具,写出了伯妈对于红军的敬重、感恩和思念之情,并歌颂抗日红军的严谨、廉正,及其与少数民族兄弟的鱼水情深。②红军为伯妈修理房子,用了她的柴草也要付钱,体现了革命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军纪,红军是老百姓的军队,他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军纪严明,关心少数民族群众,歌颂抗日红军与少数民族兄弟的鱼水关系,全心全意“爱民”才会得到百姓全身心地“拥军”。③从伯妈对于红军的敬重、感恩和思念之情,以及抗日红军与少数民族兄弟的鱼水关系中,可见“爱民拥军”的关键在“真情”。【答案】10.BEG11.C12.A13.①(钱若水)又到朝廷面见皇帝陈述此事,皇上称赞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停止了这项工程。②我提拔任用你,是因为你贤能罢了,你竟然像这样没有才能啊!14.①材料一中,钱若水认为在绥州大兴土木条件不成熟,表现了他体恤民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②材料二中,钱若水独自一人大胆为卢之翰说情,体现了他坚仗义执言的品质。【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当时言事的人请求在绥州筑城,驻兵积粮以防备党项。边境各城将领的说法利弊不一,先后派遣数名使臣巡视,不能决断。当时已经大规模征发民夫,即将兴建这项工程,下诏钱若水从大名快马前去视察。钱若水进言:“绥州刚入内地,百姓赋税繁多,还需要其他州转运粮饷。自从赐地给赵保忠以来,人口户数大减,如果又重新在那里筑城,就必须增加守军。粮草的供应,全部依赖河东。那个地方隔着黄河和铁、碣两座山,无定河在其城下,发生紧急情况作战时,运输物资道路艰难。而且那里地势险要,如果修葺尚未完成,敌人迅速冲击,难以固守。何况城邑被烧毁,片瓦不存,所经过的山林,材木匮乏。筑城非常难,没有什么益处。”又到朝廷面见皇帝陈述此事,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停止了这项工程。

材料二:

李继隆和转运史卢之翰有隔阂,想要陷害他犯罪,于是写公文给转运司,说他军队约定八月出塞,命令转运司尽快准备好粮草。转运司调集粮草刚好,李继隆又送来公文说:“根据观测阴阳的官员建议,国家在八月出兵不吉利,应当改为十月出兵。”于是转运使卢之翰分散粮草。不久李继隆又写来公文说:“刚接到边关侦察兵的情报,说敌人将要侵入关塞,我军应当及时出兵,粮草近日要立即备齐。”当时,百姓运送的粮草恰巧发回各州县,时间仓卒无法再调集,于是继隆就上奏弹劾转运司卢之翰没有及时征集调拨粮草,错过击败敌军的时机。太宗十分生气,立刻召来将一名中使,交给他三封信函,下令中使乘快马取转运使卢之翰的首级。丞相吕端、枢密使柴禹锡都不敢说话,只有枢密副使钱若水仗义执言,请求朝廷先查清情况,然后再杀他不迟。太宗皇上非常生气,一甩袖子起身回宫。皇上吃了很长时间的饭以后,派人看看朝堂上还有什么人,回来报告的人说:“有一个又瘦又小的年长的人,还站在朝堂上。”皇上出来责备钱若水,说:“我提拔任用你,是因为你贤能罢了,你竟然像这样没有才能啊!还留着这人等什么呢?”钱若水回答说:“陛下您不知道我没有功绩,我应当竭尽我愚蠢的想法,不会躲避死亡,对陛下有好处,以求回报陛下的厚恩。李继隆是外戚,身份显贵,地位重要,没有人能比得上。现在陛下根据他的一纸奏章,就要杀了转运使卢之翰。即使卢之翰有罪,天下人从哪里知道他有罪这件事,把事情审讯查验清楚,再诛杀他,又晚了吗?大臣对君王进献可行的计策,死了也要守护,这是做臣子的本分。我没有获得死罪,坚决不敢回去。”皇上明白过来了,于是召来吕端等人,奏请按照钱若水的建议办理。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天下人从哪里知道(卢之翰有罪)这件事,把事情审讯查验清楚,再诛杀他,又晚什么呢?“天下”作主语,“知”作谓语,“之”作宾语,故应在B处停顿。“鞠验”作谓语,“事状”作宾语,“明白”作补语,故应在E处停顿。“加诛”意为加以诛杀,句意完整,故应在G处停顿。故答案为:BEG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正确。都是偏义复词。句意:紧急情况作战。/日日夜夜勤劳地操作。B.正确。C.错误。都是宾语前置句。分别为“尚留此俟安”“忌不信自”。句意:还留着这人等什么呢?/邹忌不相信自己。D.正确。“贵重”,身份显贵,地位重要。/价格昂贵。句意:李继隆是外戚,身份显贵,地位重要,没有人能比得上。/价格比较昂贵的物品。故答案为: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A.“守边的将领同朝廷的使者意见不一”错,原文是“边城互言利害”,可见,原文说的是边境各城将领的说法利弊不一,不是说守边的将领同朝廷的使者意见不一。故答案为: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诣阙”,到朝廷;“嘉纳”,称赞并采纳;“罢役”,停止这项工程。②“所以”,表原因;“擢”,提拔;“为”,因为;“乃”,竟然。

故答案为:①(钱若水)又到朝廷面见皇帝陈述此事,皇上称赞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停止了这项工程。

②我提拔任用你,是因为你贤能罢了,你竟然像这样没有才能啊!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材料一中“绥州顷为内地,民赋登集,尚须旁郡转饷。自赐地赵保忠以来,人户凋残,若复城之,即须增戍。刍粮之给,全仰河东。其地隔越黄河、铁碣二山,无定河在其城下,缓急用兵,输送艰阻。且其地险,若未葺未完,边寇奔冲,难于固守。况城邑焚毁,片瓦不存,所过山林,材木匮乏。城之甚劳,未见其利”概括:钱若水认为在绥州大兴土木条件不成熟,表现了他体恤民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2)根据材料二中“丞相吕端、枢密使柴禹锡皆不敢言,惟枢密副使钱若水争之,请先推验有状,然后行法”“有细瘦而长者,尚立焉”“李继隆外戚,贵重莫比,今陛下据其一幅奏书,诛转运使。虽有罪,天下何由知之,鞠验事状明白,乃加诛,亦何晚焉”概括:钱若水以一人之力面折廷争,极力坚持为卢之翰说情,体现了他坚仗义执言的品质。

故答案为:①材料一中,钱若水认为在绥州大兴土木条件不成熟,表现了他体恤民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②材料二中,钱若水独自一人大胆为卢之翰说情,体现了他坚仗义执言的品质。【答案】15.C16.《三闾庙》抒发了诗人对屈原身世遭遇的悲悯和同情。《湘中》抒发了诗人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是诗人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错,《湘中》前两句,突出了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是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故答案为:C。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三闾庙》:此诗为凭吊屈原而作,全诗抚今追昔,紧紧围绕“怨”字下笔,“屈子怨何深”此处用比喻,屈原的怨恨好似沅江湘江深沉的河水一样。何深:多么地深。》抒发了诗人对屈原身世遭遇的悲悯和同情。《湘中》:“空闻渔父扣舷歌”的意思是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结合前文可知,诗人来到汨罗江本是为凭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闷,然而此时却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抒发了诗人对英雄无处凭吊、世无知音的伤感寂寞。这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表达了对屈原这样的先哲遭遇罢黜而隐者得以保全的怅然若失。结合注释“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唐德宗贬到偏远的广东阳山县当县令”可知,诗人借典故含蓄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愤懑。故答案为:《三闾庙》抒发了诗人对屈原身世遭遇的悲悯和同情。《湘中》抒发了诗人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17.【答案】(1)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漫、谬、滥、鉴、哀。故答案为:(1)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答案】18.①法不责众;②一蹴而就;③双管齐下19.D20.近年来,围绕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的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等工作深入推进,此类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网络生态持续向好。【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2)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

(3)本题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18.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①“认为藏身网民之中就不会受到惩罚”强调一些网民的侥幸心理,可用“法不责众”。法不责众:指某种行为即使应受到法律的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惩罚了。②语境强调治理网络暴力并非一日之功,可用“一蹴而就”。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③语境强调治理网络暴力需要从法治、技术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可用“双管齐下”。双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故答案为:①法不责众;②一蹴而就;③双管齐下19.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辨析能力。

“麦克风”引号用法是特殊含义。A.“法外之地”表示强调;B.“网络正义”表示反语;C.“零容忍”表示强调;D.“保护伞”表示特殊含义。故答案为:D。20.本题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句式杂糅,“围绕……为中心”,正确表述是“围绕”或“以……为中心”,可以删掉“为中心”;语序不当,按照事理逻辑,“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是“此类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的结果,应放在后面。故答案为:近年来,围绕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的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等工作深入推进,此类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网络生态持续向好。【答案】21.味精并非化工合成产;商品介绍提示“出锅前再放味精”;在其他厨房调料中也含有22.①味精并不是化工合成物质制成的。②味精中含有钠不能大量摄入,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该空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第一段“味精真的如人们所认为的是化工合成产物”,再结合横线后句“而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制成”可知,该空的意思是味精不是化工合成产物,据此可写“味精并非化工合成产物”;

第二空,根据前文“长时间高温生成……影响提鲜效果”可知,答案应是在低温下,即出锅时,锅里温度没那么高时再放味精,据此可写“商品介绍提示‘出锅前再放味精’”;

第三空,结合后文“如果同时使用多种调料,更易造成钠摄入超标”可以得出前文肯定和多种调料有关,再结合横线前面“味精中所含有的谷氨酸钠”,可知这多种调料里也会含有谷氨酸钠,才会在后面提到同时使用多种调料,钠摄入会超标,据此可写“在其他厨房调料中也含有”。

故答案为:味精并非化工合成产;商品介绍提示“出锅前再放味精”;在其他厨房调料中也含有2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概括要点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否定句是什么。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要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其次是概括各段大意。

第二段中的主要内容是在制作上去分析味精是否是安全的物质,经过对制作原料、主要成分的说明,可以得出味精并不是化工合成产物,而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制成的,是安全的物质,且其主要成分谷氨酸钠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概括出来就是味精并不是化工合成产物,而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制成的,是安全的物质。

第三段主要内容是味精中最大的问题是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