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TOC\o"1-2"\h\u3323第一章总则 381781.1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3198541.1.1立法宗旨 3285161.1.2适用范围 3121131.1.3纳税人 3202021.1.4征税对象 389461.1.5收入总额的概念 4234451.1.6收入总额的构成 4276241.1.7收入总额的确认原则 4171261.1.8不征税收入 4168891.1.9免税收入 494171.1.10扣除项目的概念 5224491.1.11扣除项目的范围 5313931.1.12扣除项目的确认原则 5137671.1.13损失的概念 5214131.1.14损失的计算范围 567941.1.15损失的计算原则 530993第三章应纳税额的计算 6178611.1.16税率的基本规定 6248311.1.17特殊税率 673591.1.18收入总额的确定 6196821.1.19不征税收入 6121001.1.20税前扣除项目 663881.1.21税前调整项目 7117291.1.22一般计算方法 7112981.1.23小型微利企业的计算方法 788031.1.24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的计算方法 713364第四章税收优惠 721661.1.25免税项目 7307821.1.26减税项目 815861.1.27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870731.1.28税收优惠政策的申请与审批 8224961.1.29税收优惠的管理 8159171.1.30税收优惠的监督 918455第五章源泉扣缴 925851.1.31源泉扣缴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987701.1.32源泉扣缴的对象 917711.1.33源泉扣缴的方法 10149611.1.34源泉扣缴的程序 101431.1.35源泉扣缴的税收优惠对象 10155051.1.36源泉扣缴的税收优惠措施 103113第六章税收征收管理 10180441.1.37纳税申报的基本要求 10164811.1.38纳税申报的内容 11111441.1.39纳税申报的期限 1195391.1.40延期申报与补报 11300691.1.41税款征收的基本原则 11163571.1.42税款征收的方式 1156141.1.43税款征收的期限 111141.1.44欠税与滞纳金 1153741.1.45税收违法行为的分类 11197811.1.46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1112911.1.47税收违法行为的移送与刑事责任 12318111.1.48税收违法行为的整改与恢复 1231427第七章特别纳税调整 12213901.1.49关联交易的定义与范围 12104251.1.50关联交易的价格调整 12136391.1.51关联交易的利润调整 12111021.1.52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 12302111.1.53非居民企业的界定 12201681.1.54非居民企业的税收管理 1371801.1.55非居民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13267441.1.56非居民企业的税收调整 13301351.1.57企业重组的概念与类型 1322761.1.58企业重组的税收政策 13100611.1.59企业重组的税收调整 13271851.1.60企业重组的税收风险管理 135467第八章税收争议处理 1335311.1.61概述 13303101.1.62解决途径 14183701.1.63概述 14285001.1.64具体程序 14118021.1.65税收行政复议 15307301.1.66税收行政诉讼 1521345第九章法律责任 15292011.1.67纳税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 15121191.1.68纳税人违反税收征管规定的法律责任 16269361.1.69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6280061.1.70税务机关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 16303631.1.71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17225801.1.72其他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 1716491第十章附则 17第一章总则1.1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1.1.1立法宗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本条例)的立法宗旨在于明确企业所得税法的具体实施办法,保障税收法定原则的贯彻实施,维护国家税收利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规范税收征管行为,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1.1.2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具体包括:(1)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企业法人;(2)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非法人企业;(3)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本条例所称的企业和其他组织,是指依照我国法律、法规设立,取得营业执照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第二节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1.1.3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1.1.4征税对象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下列所得:(1)销售货物、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2)转让财产取得的收入;(3)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4)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5)非经营性收入,包括捐赠、赔偿、罚款等;(6)其他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所得。本条例所称的所得,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收入。所得的具体范围和计算方法,依照本条例及国家有关税收规定执行。纳税人在我国境外取得的所得,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本条例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第一节收入总额的确定1.1.5收入总额的概念收入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纳税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投资等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收入总额包括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1.1.6收入总额的构成收入总额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销售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出租收入等。(2)营业外收入:包括投资收益、非经营性资产处置收益、捐赠收入等。(3)财务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汇兑收益等。(4)补助收入:包括财政补贴、税收返还等。(5)其他收入:包括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等。1.1.7收入总额的确认原则收入总额的确认应当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实际收入原则和一致性原则。第二节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1.1.8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纳税期内,按照国家规定不纳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不征税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财政拨款。(2)依法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3)性基金。(4)社会保障基金。(5)其他不征税收入。1.1.9免税收入免税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纳税期内,按照国家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收入。免税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国债利息收入。(2)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利息收入。(3)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利息收入。(4)符合条件的股息、红利收入。(5)其他免税收入。第三节扣除项目1.1.10扣除项目的概念扣除项目,是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从收入总额中扣除的各项支出和费用。1.1.11扣除项目的范围扣除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2)营业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3)投资损失。(4)非经营性资产损失。(5)税收罚款和滞纳金。(6)其他扣除项目。1.1.12扣除项目的确认原则扣除项目的确认应当遵循实际发生原则、合理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第四节损失的计算1.1.13损失的概念损失,是指企业在一定纳税期内,因自然灾害、意外、投资损失等原因导致的财产损失和其他损失。1.1.14损失的计算范围损失的计算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财产损失:包括固定资产损失、存货损失、无形资产损失等。(2)投资损失: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损失、金融资产损失等。(3)非经营性资产损失:包括闲置土地损失、无效资产损失等。(4)其他损失:包括合同损失、赔偿损失等。1.1.15损失的计算原则损失的计算应当遵循实际发生原则、合理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企业在计算损失时,应当提供相关证据,包括损失原因、损失金额等。第三章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一节企业所得税税率1.1.16税率的基本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情况下为25%。此税率适用于我国居民企业和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1.1.17特殊税率(1)小型微利企业:对其所得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3)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二节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1.1.18收入总额的确定企业收入总额包括以下内容:(1)销售货物收入;(2)提供劳务收入;(3)转让财产收入;(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5)利息收入;(6)租金收入;(7)其他收入。1.1.19不征税收入以下收入为不征税收入:(1)财政拨款;(2)行政事业性收费;(3)性基金;(4)国内外捐赠收入;(5)其他不征税收入。1.1.20税前扣除项目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扣除以下项目:(1)成本;(2)费用;(3)损失;(4)投资收益;(5)其他允许扣除的项目。1.1.21税前调整项目以下项目需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调整:(1)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2)企业重组所得;(3)企业境外所得;(4)其他需要调整的项目。第三节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1.1.22一般计算方法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税前扣除项目税前调整项目。企业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1.23小型微利企业的计算方法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税前扣除项目税前调整项目。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1.24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的计算方法(1)高新技术企业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15%。(2)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50%×适用税率。第四章税收优惠第一节免税、减税项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明确了多项免税、减税项目,旨在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以下是免税、减税项目的主要内容:1.1.25免税项目(1)企业的研发费用,按照规定比例计入当期损益的,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2)企业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其取得的税收优惠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3)企业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按照规定享受免税优惠。(4)企业取得的财政补贴收入,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1.1.26减税项目(1)企业购置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可以按照规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2)企业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其取得的税收优惠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3)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技术改造项目的所得,可以按照规定享受减税优惠。第二节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1.1.27企业应具备的条件(1)依法设立,具有法人资格。(2)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规范。(3)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4)具备相应的研发能力,有明确的研发计划和目标。1.1.28税收优惠政策的申请与审批(1)企业申请税收优惠,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提交相关材料。(2)税务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对企业的申请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3)企业取得税收优惠后,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核算,保证税收优惠政策的合规使用。第三节税收优惠的管理与监督1.1.29税收优惠的管理(1)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税收优惠管理制度,明确税收优惠项目的申请、审批、核算、报告等环节。(2)企业应当如实向税务机关报告税收优惠项目的实施情况,不得弄虚作假。(3)企业应当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配合税务机关做好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工作。1.1.30税收优惠的监督(1)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监督,保证政策执行到位。(2)税务机关应当定期对税收优惠项目进行评估,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取消税收优惠。(3)税务机关应当严肃查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税收秩序。第五章源泉扣缴第一节源泉扣缴的范围和对象1.1.31源泉扣缴的定义及适用范围源泉扣缴,是指企业在支付相关款项时,按照税法规定,直接从支付款项中扣除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给税务机关的一种税收征管方式。源泉扣缴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非居民企业从我国境内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所得;(2)非居民企业从我国境内取得的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所得;(3)非居民企业从我国境内取得的转让财产所得;(4)非居民企业从我国境内取得的其它应税所得。1.1.32源泉扣缴的对象源泉扣缴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非居民企业:包括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以及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的外国企业;(2)非居民个人:包括在我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以及未在我国境内居住但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的个人;(3)支付人:指在我国境内支付应税所得的企业和个人。第二节源泉扣缴的方法和程序1.1.33源泉扣缴的方法(1)直接扣缴:支付人在支付应税所得时,按照规定的税率直接从支付款项中扣除应纳税款;(2)间接扣缴:支付人将应纳税款先行垫付,待源泉扣缴义务结束后,向税务机关申报并缴纳垫付的税款。1.1.34源泉扣缴的程序(1)支付人应当在支付应税所得前,向税务机关办理源泉扣缴备案;(2)支付人在支付应税所得时,按照规定的税率扣除应纳税款;(3)支付人应当在支付应税所得后的15日内,向税务机关申报扣缴税款;(4)支付人应当在源泉扣缴义务结束后,及时向税务机关缴纳扣缴的税款。第三节源泉扣缴的税收优惠1.1.35源泉扣缴的税收优惠对象(1)非居民企业: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以及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的外国企业;(2)非居民个人:在我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以及未在我国境内居住但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的个人。1.1.36源泉扣缴的税收优惠措施(1)减免优惠: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可以按照税法规定减免源泉扣缴的税款;(2)延期缴纳: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可以申请延期缴纳源泉扣缴的税款;(3)退税优惠: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可以按照税法规定申请退还已缴纳的源泉扣缴税款。第六章税收征收管理第一节纳税申报1.1.37纳税申报的基本要求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纳税人应按照规定的期限、方式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纳税申报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应纳税所得额。1.1.38纳税申报的内容纳税申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企业基本信息、财务报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表、税种税额计算表、减免税情况说明等。1.1.39纳税申报的期限纳税人应在每个纳税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1.1.40延期申报与补报纳税人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可以申请延期申报。延期申报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逾期未报的,税务机关有权追缴税款,并按规定加收滞纳金。第二节税款征收1.1.41税款征收的基本原则税款征收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税收法定、依法征收。1.1.42税款征收的方式税款征收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自行申报缴纳、税务机关查账征收、源泉扣缴等。1.1.43税款征收的期限纳税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纳税期限缴纳应纳税款。1.1.44欠税与滞纳金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应纳税款的,税务机关有权追缴税款,并按规定加收滞纳金。第三节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理1.1.45税收违法行为的分类税收违法行为包括偷税、逃税、抗税、骗税等。1.1.46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对于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将依法予以查处,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税务登记证等。1.1.47税收违法行为的移送与刑事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应依法向司法机关移送,追究刑事责任。1.1.48税收违法行为的整改与恢复对于被税务机关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纳税人应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进行整改,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税收秩序。对于情节较轻、主动整改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可视情况给予从轻或减轻处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章特别纳税调整第一节跨国企业关联交易的调整1.1.49关联交易的定义与范围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关联交易是指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业务往来,包括但不限于货物销售、劳务提供、资金往来、无形资产交易等。关联方包括直接或间接控制企业、被企业控制或共同被第三方控制的其他企业、关联自然人和其他组织。1.1.50关联交易的价格调整税务机关对于跨国企业关联交易的价格进行调整,旨在防止利用关联交易逃避税收。调整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润法等。1.1.51关联交易的利润调整对于跨国企业关联交易的利润调整,税务机关将依据独立交易原则,参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交易确定合理的利润水平。对于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关联交易,税务机关有权进行调整。1.1.52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企业应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关联交易的相关信息,包括关联交易的性质、金额、定价政策等。对于未按照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信息的企业,税务机关将依法进行处理。第二节非居民企业的税收调整1.1.53非居民企业的界定非居民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企业。1.1.54非居民企业的税收管理税务机关对非居民企业的税收管理,主要包括源泉扣缴、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等方式。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应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1.1.55非居民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非居民企业可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协定税率、减免税等。企业应按照规定申请享受相关税收优惠。1.1.56非居民企业的税收调整对于非居民企业的税收调整,税务机关将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对非居民企业的所得进行合理调整,保证税收权益的实现。第三节企业重组的税收调整1.1.57企业重组的概念与类型企业重组是指企业通过合并、分立、出售、收购等方式,对企业的资产、负债、业务进行整合或调整的行为。企业重组包括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分立、出售、收购等多种类型。1.1.58企业重组的税收政策企业重组涉及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递延纳税等。企业应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合理利用税收政策,实现重组目的。1.1.59企业重组的税收调整税务机关对企业重组的税收调整,主要包括对重组过程中的资产转移、债务承担、收益分配等进行合理调整,保证税收政策的正确执行。1.1.60企业重组的税收风险管理企业重组过程中,应关注税收风险,合理规划重组方案,保证重组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对于涉及税收调整的企业重组,税务机关将依法进行审查和监管。第八章税收争议处理第一节税收争议的解决途径1.1.61概述税收争议是指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缴纳过程中,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与税务机关之间因对税收法律法规的理解、适用及执行产生的分歧。为保障税收争议的公正、高效解决,我国规定了多种解决途径。1.1.62解决途径(1)自行协商: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税收争议发生时,可先行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决争议。(2)税务调解:税务机关应当积极开展税务调解工作,对税收争议进行调解,以促进争议的解决。(3)税务行政复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税务行政复议。(4)税收行政诉讼: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税收行政诉讼。第二节税收争议的处理程序1.1.63概述税收争议处理程序是指税务机关在处理税收争议过程中,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一系列操作。税收争议处理程序包括以下环节:(1)接受申请:税务机关应当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出的税收争议处理申请。(2)审查:税务机关应当对税收争议申请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符合受理条件。(3)受理:符合条件的税收争议申请,税务机关应当予以受理。(4)调查:税务机关应当对税收争议案件进行调查,收集证据。(5)处理:税务机关应当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作出处理决定。(6)执行:税务机关应当执行处理决定,督促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义务。1.1.64具体程序(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提出税收争议处理申请,应当提交以下材料:(1)税收争议处理申请书;(2)相关法律法规依据;(3)有关证据材料。(2)税务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申请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3)税务机关受理税收争议案件后,应当在30日内完成调查、收集证据工作。(4)税务机关根据调查情况,应当在6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通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5)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税务行政复议。第三节税收争议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1.1.65税收行政复议(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自收到行政行为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税务行政复议。(2)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3)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税收行政诉讼。1.1.66税收行政诉讼(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起税收行政诉讼,应当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2)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起诉状之日起7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3)人民法院受理税收行政诉讼案件后,应当在6个月内审结。(4)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5)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第九章法律责任第一节纳税人的法律责任1.1.67纳税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一)偷税、逃税的法律责任(1)纳税人采取隐瞒、虚报等手段,逃避税款缴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由税务机关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处相应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抗税的法律责任(1)纳税人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抗拒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由税务机关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处相应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1.68纳税人违反税收征管规定的法律责任(一)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法律责任(1)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二)未按照规定报送纳税资料的法律责任(1)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囱结构加固工程合同
- 科研机构公务卡使用标准
- 动物屠宰卫生规范
- 航空航天安全施工合同样本
- 幼儿艺术培训协议
- 劳动合同变更协议
- 热力施工班组合同
- 地下管廊混凝土施工合同
- 烟草公司合同处理流程
- 节庆用品租赁终止转租协议
- 管理能力与领导力管理培训
- 2023上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省市卷)
-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知识培训
- 2024-2030年电动牙刷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2024年度专业会务组织服务协议书版
- 第03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 函数的图象及变换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培优试题
- GB/T 18284-2000快速响应矩阵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