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精准扶贫实施作业指导书TOC\o"1-2"\h\u1483第1章精准扶贫概述 3234431.1精准扶贫的定义与意义 3141091.2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 329002第2章三农村精准扶贫对象识别 4292052.1确定扶贫标准 4247482.2精准识别贫困户 413312.3建立扶贫档案 415660第3章精准扶贫措施制定 53223.1分析贫困原因 568913.1.1自然条件因素 5241603.1.2社会经济因素 5235853.1.3文化教育因素 5241073.2制定针对性扶贫措施 5110333.2.1产业发展扶贫 5154543.2.2基础设施建设 632803.2.3人力资源开发 624133.2.4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 665723.3建立扶贫项目库 69948第4章产业扶贫 653644.1产业扶贫政策解读 6233934.1.1政策目标 684254.1.2政策措施 6258804.2发展特色产业 7319124.2.1选择产业方向 7251674.2.2产业扶持措施 7251634.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7280804.3.1家庭农场 738094.3.2农民合作社 7288944.3.3农业企业 728564.3.4农村电商 72230第5章教育扶贫 7172125.1教育扶贫政策解读 7288795.2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8114105.2.1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 8225305.2.2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8299465.2.3完善农村学生资助体系 8199475.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8190685.3.1开展针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8147965.3.2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828885.3.3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 833865.3.4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 826141第6章健康扶贫 8147146.1健康扶贫政策解读 8304046.1.1政策目标 9257186.1.2政策措施 919466.2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96946.2.1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9103026.2.2推进大病保险制度 9260476.2.3发展医疗救助和慈善救助 927836.3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927566.3.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9257876.3.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950086.3.3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1013261第7章社会保障扶贫 10256187.1社会保障扶贫政策解读 1068487.2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10289147.3落实养老保险政策 1119867第8章资金扶贫 11286898.1资金扶贫政策解读 1173738.1.1政策背景 11250728.1.2政策目标 11229028.1.3政策措施 11254128.2资金筹措与管理 11258958.2.1资金筹措 12287468.2.2资金管理 1242038.3资金使用与监管 12203758.3.1资金使用 12181388.3.2资金监管 1218542第9章生态扶贫 12154959.1生态扶贫政策解读 12104819.1.1政策背景 12122879.1.2政策内容 126759.2实施生态保护项目 13115819.2.1生态保护项目类型 13307329.2.2项目实施与管理 13248919.3发展生态产业 1332089.3.1生态产业发展方向 13192079.3.2生态产业扶持政策 1412165第10章精准扶贫成效评估与退出机制 141600810.1精准扶贫成效评估 141810910.1.1评估原则 14366410.1.2评估内容 142231910.1.3评估方法 14748010.2脱贫退出机制 151097610.2.1退出标准 152395410.2.2退出程序 1542910.2.3后续帮扶措施 151311110.3防止返贫措施 15351510.3.1建立返贫监测预警机制 15582010.3.2强化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 151644810.3.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5296010.3.4提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水平 162092310.3.5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和培训 16第1章精准扶贫概述1.1精准扶贫的定义与意义精准扶贫,简而言之,即通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及其贫困原因,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实现扶贫资源的精准投放,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性。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精准”二字,强调在扶贫工作中做到目标精准、措施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精准。精准扶贫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扶贫工作效率。通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有助于提高扶贫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2)促进社会公平。精准扶贫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推动农村全面小康。1.2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困原因复杂多样,扶贫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此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部署。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机制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将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第2章三农村精准扶贫对象识别2.1确定扶贫标准为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需明确扶贫标准的制定。扶贫标准应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价格指数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贫困线。具体操作如下:(1)参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农村贫困线标准,结合各地区实际,制定本地区的扶贫标准。(2)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期调整扶贫标准,保证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3)充分考虑特殊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孤儿等,制定相应的扶贫标准。2.2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识别贫困户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要保证识别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具体方法如下:(1)开展全面排查。组织基层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等,深入农村开展排查,了解农户家庭经济状况。(2)建立贫困户识别机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贫困户识别标准。(3)实施精准识别。根据排查结果和识别标准,对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户进行精准识别。(4)加强动态管理。对已识别的贫困户进行定期复核,及时更新贫困户信息,保证扶贫对象准确无误。2.3建立扶贫档案为便于对扶贫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建立完善的扶贫档案。具体要求如下:(1)明确档案内容。扶贫档案应包括贫困户基本信息、家庭经济状况、扶贫措施、帮扶责任人等信息。(2)规范档案管理。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对扶贫档案进行分类、归档、保存,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3)实施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扶贫档案数据库,实现扶贫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率。(4)加强档案更新。及时更新扶贫档案,保证档案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第3章精准扶贫措施制定3.1分析贫困原因为了有效实施精准扶贫,首先需深入剖析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贫困原因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3.1.1自然条件因素(1)地理位置:地处偏远山区、高原、沙漠等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2)气候条件:气候恶劣,灾害频发,农业生产不稳定。(3)资源禀赋:土地、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3.1.2社会经济因素(1)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2)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设施不足。(3)人力资源:劳动力素质低,技能培训不足,就业困难。(4)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因病、因学、因灾等原因致贫。3.1.3文化教育因素(1)教育水平: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低下。(2)思想观念:传统观念束缚,缺乏创新意识和发展动力。3.2制定针对性扶贫措施根据贫困原因分析,制定以下针对性扶贫措施:3.2.1产业发展扶贫(1)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群众增收。(3)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3.2.2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2)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3.2.3人力资源开发(1)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2)引导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3.2.4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贫困群众基本生活。(2)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减轻贫困群众负担。3.3建立扶贫项目库根据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建立扶贫项目库,包括以下项目:(1)产业发展项目: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电商等。(2)基础设施项目:道路、水利、电力、公共服务设施等。(3)人力资源开发项目:技能培训、职业教育、人才引进等。(4)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项目: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第4章产业扶贫4.1产业扶贫政策解读产业扶贫作为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发展产业,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我国针对产业扶贫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下对其进行详细解读。4.1.1政策目标产业扶贫政策的目标是: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致富。4.1.2政策措施(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产业扶贫提供资金保障。(2)优化金融政策,降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融资成本。(3)加强产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贫困地区农民产业发展能力。(4)推动产业扶贫与电商、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渠道。4.2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是产业扶贫的核心内容,应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4.2.1选择产业方向(1)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林业等产业。(2)结合当地文化传统,发展手工艺品、民俗旅游等产业。(3)瞄准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4.2.2产业扶持措施(1)加大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产业附加值。(2)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融合发展。(3)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4.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4.3.1家庭农场(1)鼓励贫困地区农民发展家庭农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4.3.2农民合作社(1)引导贫困地区农民组建合作社,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2)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高合作社运营水平。4.3.3农业企业(1)鼓励农业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2)建立农业企业与贫困地区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共赢。4.3.4农村电商(1)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提高电商运营能力。第5章教育扶贫5.1教育扶贫政策解读教育扶贫作为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助力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主要包括:免除贫困地区学生学杂费、书本费,提供寄宿生生活补助,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这些政策旨在保证贫困地区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失学,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机会。5.2提升基础教育水平5.2.1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校舍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设施配备水平,保证农村学校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5.2.2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施农村教师支持计划,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稳定农村教师队伍。5.2.3完善农村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保证贫困家庭学生得到及时资助。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等力量,拓宽资助渠道,提高资助水平。5.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5.3.1开展针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5.3.2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技能人才。通过实习实训、订单培养等方式,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5.3.3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发挥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作用,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效果。5.3.4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方便农村劳动力灵活参与培训,提高培训覆盖率。第6章健康扶贫6.1健康扶贫政策解读为了实现农村精准扶贫的目标,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健康扶贫政策,旨在减轻贫困地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压力。本节将对这些政策进行详细解读,以便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6.1.1政策目标健康扶贫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大病、慢性病得到有效救治和防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得到有效遏制。6.1.2政策措施(1)提高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水平。(2)实施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制度。(3)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4)加大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5)推动健康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6.2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6.2.1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提高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2)优化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政策,降低贫困人口看病负担。6.2.2推进大病保险制度(1)实施贫困人口大病保险,保证大病救治得到保障。(2)建立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服务,简化报销流程。6.2.3发展医疗救助和慈善救助(1)加强医疗救助资金保障,扩大救助范围。(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和慈善救助,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帮助。6.3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6.3.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1)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水平。(2)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6.3.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2)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待遇,稳定人才队伍。6.3.3推进分级诊疗制度(1)完善分级诊疗政策,引导患者合理就医。(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协作,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推动农村精准扶贫中健康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第7章社会保障扶贫7.1社会保障扶贫政策解读社会保障扶贫作为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贫困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助力脱贫攻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扶贫政策,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方面。(1)最低生活保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家庭,按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保障其基本生活。(2)特困人员供养: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保证其生活无忧。(3)临时救助:对因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缓解其生活压力。(4)医疗救助: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减轻其医疗费用负担。7.2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为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扶贫作用,需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水平。(1)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根据物价水平和生活水平变化,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证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扩大社会救助覆盖范围:将更多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救助范围,保证救助政策惠及所有贫困群众。(3)优化救助流程:简化申请、审核、审批流程,提高救助效率,保证贫困群众及时获得救助。(4)加强救助资金监管:严格救助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提高救助效果。7.3落实养老保险政策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养老保险,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2)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适时调整养老保险待遇,保证贫困老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3)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摸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4)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严格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保证基金安全、合规使用,为贫困老人提供稳定、可靠的养老保障。第8章资金扶贫8.1资金扶贫政策解读8.1.1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资金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合理配置财政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助力脱贫攻坚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资金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提供有力支持。8.1.2政策目标资金扶贫政策的主要目标是:(1)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2)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3)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8.1.3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包括:(1)加大财政扶贫投入,保证资金规模与扶贫需求相适应。(2)完善资金分配机制,优先保障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3)创新资金使用方式,鼓励采用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8.2资金筹措与管理8.2.1资金筹措(1)财政预算安排:各级根据脱贫攻坚任务,合理安排财政扶贫资金预算。(2)社会捐赠: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金,支持扶贫事业。(3)金融扶贫:通过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扶贫项目提供贷款支持。8.2.2资金管理(1)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审批流程、监管责任等。(2)实行专账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3)加强资金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8.3资金使用与监管8.3.1资金使用(1)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保证资金精准到户。(2)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3)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增收。(4)开展技能培训、教育扶贫等,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8.3.2资金监管(1)加强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2)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鼓励群众参与资金监管。(3)对违纪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4)及时公开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第9章生态扶贫9.1生态扶贫政策解读9.1.1政策背景生态扶贫作为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实现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9.1.2政策内容生态扶贫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对贫困地区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给予补偿。(2)实施生态搬迁,将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贫困地区群众搬迁至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3)发展生态产业,鼓励贫困地区发展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的生态产业,提高贫困人口收入。(4)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生态保护项目,提升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质量。9.2实施生态保护项目9.2.1生态保护项目类型根据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实施以下生态保护项目:(1)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适宜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2)水土保持工程:加强坡耕地治理、梯田建设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3)湿地保护工程:对重要湿地进行保护与恢复,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4)天然林保护工程:严格保护天然林资源,禁止商业性采伐,提高森林生态功能。9.2.2项目实施与管理(1)明确项目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保证项目顺利推进。(2)加强项目监管,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3)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积极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参与项目实施,增强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9.3发展生态产业9.3.1生态产业发展方向结合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发展以下生态产业:(1)生态农业:推广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2)生态旅游业:开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3)林下经济: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种养殖产业,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4)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9.3.2生态产业扶持政策(1)加大财政投入,支持贫困地区生态产业发展。(2)优化金融政策,为生态产业提供贷款支持。(3)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生态产业技术水平。(4)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生态产业。第10章精准扶贫成效评估与退出机制10.1精准扶贫成效评估精准扶贫成效评估是检验扶贫工作成果的重要环节。对精准扶贫成效进行评估,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贫困地区的脱贫进度和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政策调整和决策提供依据。10.1.1评估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保证评估结果真实、准确、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贸易合同的订立2025年
- 公司向个人租车协议范本2025年
- 北京市昌平区2026届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耗材配件经销合同(2025版)
- 股权质押借款协议(2025版)
- 合同买卖担保协议书范本2025年
- 教育与科技的交汇深化伦理审查的思考
- 混合式学习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及影响
- 2025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必刷题库含答案
- 票务安全管理办法
- 防尘防锈管理办法
- 吸引力法则教学课件
- 养老机构洗涤规范
-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
- 视觉设备考试题目及答案
- 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
- 2025年初中英语教师进城考试试卷含答案(三套)
- 新能源技能测试考试题及答案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5)新版gcp考试题库附答案
-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