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13-第一章第三节(概率统计)_第1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13-第一章第三节(概率统计)_第2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13-第一章第三节(概率统计)_第3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13-第一章第三节(概率统计)_第4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13-第一章第三节(概率统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

1.3频率与概率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

1.3频率与概率

内容简介:通过借助于熟悉的频率及其性质,引出概率的统计定义,建立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在此概念基础上,研究概率的有限可加性、差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概率加法公式等重要理论。1.3.1提出问题

1.大量的重复试验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怎样来认识和刻画它?

2.频率,我们比较熟悉。它和概率有关系吗?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呢?1.3.3预备知识

1.频数,频率,掷币试验的频率.

我们观察一项随机试验所发生的各个事件,就其一次具体的试验而言,每一事件出现与否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似乎没有规律可言.

但是在大量的重复试验后,就会发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些,另外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小些,而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致相同.1.3.3问题分析

比如,一个箱子中装有100只产品,其中95只是合格品,5只是次品.从其中任意拿出一只,则拿到合格品的可能性就比拿到次品的可能性大.假如这100只产品中的合格品与次品都是50只,则拿到合格品与拿到次品的可能性就大致相同.

所以,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它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客观的度量.很自然,人们希望用一个数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且事件发生可能性大的,这个数就大;事件发生可能性小的,这个数就小.

为此,我们引入熟悉的“频率”的概念,它描述了事件在多次试验中发生的频繁程度,进而引出表征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量指标——概率.

定义1

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n次试验,在这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nA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数;比值

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并记为fn(A).

1.频率引例

在同样条件下,多次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考察“正面朝上”的次数,这个试验在历史上曾经有多人做过,得到如表1-2所示的数据.表1-2

掷硬币试验数据

频率0.50774096180640罗曼诺夫斯基0.50051201224000皮尔逊0.5016601912000皮尔逊0.508020484040蒲丰出现正面次数nA(频数)投掷次数n实验者

上例中频率在0.5附近摆动,n增大时,逐渐稳定于0.5.实验者资料

频率具有下列性质:

性质1

非负性:

0≤fn(A)≤1.性质2规范性:设Ω为必然事件,则fn(Ω)=1.

经验表明:虽然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不确定,事件A的频率不确定,但当试验次数充分多时,事件A出现的频率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用这个常数来表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比较恰当.这是我们下面将给出概率统计定义的客观基础.性质3可加性:若A,B互不相容,则

fn(A∪B)=fn(A)+fn(B).2.概率的统计定义

定义2在试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复作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则称这个常数p为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记作P(A).即P(A)=p.

数P(A)就是在一次试验中对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种数量描述.我们习惯称定义2是概率的统计定义.例如,在引例中就可以用0.5来描述掷一枚匀质硬币“正面朝上”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的统计定义来估计概率的方法,在过去和现在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它们

在理论上存在缺陷,在应用上也有局限性.

例如,在实际问题中往往无法满足概率统计定义中要求的试验次数的“充分大”,也不清楚试验次数应该大到什么程度,因此概率的统计定义不能作为数学意义上的定义.讲评“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1)事件的频率与概率有着本质区别:频率具有随机波动性,是一个变数;而概率是一个常数,具有客观性.

(2)概率的统计定义只是一种描述,它指出了事件的概率是客观存在的,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在概率附近摆动.因此,在实际问题中,当试验的次数n很大时,频率通常作为概率的近似值.1.3.4建立理论

定义3设E是随机试验,Ω是E的样本空间,若对于E的每一随机事件A,有确定的实数P(A)与之对应,如果集合函数P(·)满足下列条件:

(1)非负性:对于每一事件A,有0≤P(A);

(2)规范性:对必然事件Ω,

有P(Ω)=1;

(3)可列可加性:对于两两互不相容的可列无穷多个事件A1,A2,…,An,…,

P

(A1∪A2∪…∪An∪…)=P(A1)+P(A2)+…+P(An)+…(1.3.1)

则实数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1.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对上面讲过的“频率”定义、“概率统计”定义都满足这个定义中的条件要求,它们都是这个一般定义范围内的特殊情形.在第五章中将证明,当试验次数n→∞时频率fn(A)在一定的意义下接近于概率P(A).因此,我们更有理由将概率P(A)用来表征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令An=,n=1,2,…,则

概率的一些重要性质:

证2.概率重要性质

=并且AiAj=(i≠j,i,j=1,2,…).由概率的可列可加性得P()=由概率的非负性知P()≥0,因此,由上式得到

P()=0.性质4

P()=0.

性质5(加法公式)对于两两互不相容的n个事件A1,A2,…,An,则有

P(A1∪A2∪…∪An)=P(A1)+P(A2)+…+P(An)(1.3.2)

证令An+1=An+2=…=,由假设即得

AiAj=(i≠j,i,j=1,2,…).P(A1∪A2∪…∪An)==P(A1)+P(A2)+…+P(An),(1.3.2)式得证.

讲评:

关键词是两两互不相容.一般情形见(1.3.10)式.由概率的可列可加性(1.3.1)得

性质6(差事件概率)设A,B为两个事件,若A

B,则有P(B-A)=P(B)-P(A).(1.3.6)

讲评:关键词是A

B.否则不成立.这里隐含

P(A)≤P(B).如若P(A)=,P(B)=,

则P(B)-P(A)=

一般情形是概率减法公式

P(A-B)=P(A-AB)=P(A)-P(AB).

由AB知B=A∪(B-A),且A(B-A)=,由概率的有限可加性(1.3.2)得到

P(B)=P(A)+P(B-A),移项,(1.3.6)式得证.

推论1(保序性)若AB,则

P(A)≤P(B).

由概率的非负性,得P(B-A)≥0.

由(1.3.6)式得到

P(A)≤P(B).

性质7

对于任意事件A,都有P(A)≤1.

因为对于任意事件A,都有A

Ω,由概率的保序性和规范性,得P(A)≤P(Ω)=1.

可见,对于任意事件A,概率的有界关系为

0≤P(A)≤1.

因为A∪

=Ω,由规范性和有限可加性(3.2)得到1=P(Ω)=P(A∪)=P(A)+P().

移项,得到所证等式.

性质8(对立事件的概率)设是A的对立事件,则有

P()=1-P(A).

(1.3.8)

性质9(概率加法公式)对于任意的事件A,B,有

P(A∪B)=P(A)+P(B)-P(AB).(1.3.9)证因为A∪B=A∪(B-AB),且A(B-AB)=,及ABB,

由有限可加性(1.3.3)和概率减法公式(1.3.5)得到

P(A∪B)=P(A)+P(B-AB)=P(A)+P(B)-P(AB).

推论2对任意的事件A,B,

有P(A∪B)≤P(A)+P(B).

注意

加法公式在计算两个事件和的概率时经常使用.两个事件的加法公式面积解释由性质9

(1.3.9)式得证.

对于n个事件A1,A2,…,An有关系式P(A1∪A2∪A3∪…∪An)

+…+(-1)n+1

P(A1A2…An).(1.3.10)推广:n个事件A1,A2,…,An有关系式

特别地,设A1,A2,A3是三个事件,P(A1∪A2∪A3)-P(A1A2)-P(A1A3)-P(A2A3)+P(A1A2A3)

(1.3.11)式(1.3.11)是三个事件和的概率加法公式.则有

=

P(A1)+P(A2)+P(A3)

如果A1,A2,A3两两互斥,则得到三个事件和的加法公式

P(A1∪A2∪A3)=P(A1)+P(A2)+P(A3).

讲评:对于一般情形,当事件A1,A2,…,An两两互斥时,有加法公式(1.3.2),即

讲评:

本题的作用是训练用概率的性质计算概率.常用公式有:(1)对立事件概率公式(2)加法公式P(A∪B)=P(A)+P(B)-P(AB).

例2

已知P(AB)=0.5,P(C)=0.2,

P=0.4,求解

=1-[0.5+(1-0.2)-0.4]=0.1.

1.3.5方法应用

设A,B,C分别表示{居民订购A,B,C

报}事件,由题设知(1)

P(只订A及B报的)

==P(AB-C)=P(AB-ABC)=P(AB)-P(ABC)=0.1-0.03=0.07.

例1.3.1

某城市共发行A,B,

C三种报纸.

调查表明,居民家庭中订购C报的占30%,

同时订购A,B两报的占10%,同时订购A报和C报或者B报和C报的各占8%,5%,三种报纸都订的占3%.今在该城中任找一户,问:(1)该户只订A和B两种报纸的概率是多少?

(2)该户只订C报的概率为多少?解

讲评:

易混点是“同时订购A报和B报”与“只订A报和B报”.常用性质

P(A-B)=P(A-AB)=P(A)-P(AB),而不是

P(A-B)=P(A)-P(B).

(2)

P(只订C报的)=

=P(C-(A∪B))=P(C-C(A∪B))=P(C)-P(AC∪BC))=P(C)-[P(AC)+P(BC)-P(ABC)]=0.3-(0.08+0.05-0.03)=0.2.1.3.6内容小结提出问题

1.大量的重复试验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怎样来认识和描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