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3情境导入东晋陶渊明“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唐代杜甫“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柳宗元“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
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在躬亲实践的同时,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3学习目标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与文章创作背景。1.积累重要文言知识,提升语言素养和文言文阅读能力2.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把握塑造人物及阐述道理的手法3.感悟借种树喻育人、养民的深刻道理及现实意义4.任务一了解相关知识壹公元805年的初秋,大唐王朝迎来了一位新的皇帝:唐宪宗。唐宪宗上台后龙椅还没坐热,就颁布了一道命令,将十位官员贬到偏远地区当刺史,长安不欢迎他们。朝廷上下大呼皇上英明,有人上书认为惩罚太轻,于是他们又被贬为“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其中一位司马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柳宗元。知人论世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齐名,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他参加了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罢宫市,出宫女,限进俸,减租税,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调任柳州刺史,病逝于任所,年仅47岁。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知人论世柳宗元与韩愈在政治上属于对立的派别,但共同提倡“古文运动”,维持了良好的个人关系。柳宗元死后,韩愈写了著名的《祭柳子厚文》和《柳子厚墓志铭》。在古文运动中,韩柳见解相同,侧重点不同: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文风沉稳厚重注重反映社会问题,参与社会改革,以改造社会为己任。文风清峻峭拔,擅长寓言和小品文▲柳宗元▲韩愈知人论世“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资料链接
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并作了序。柳宗元的作品成就文大于诗,文学创作主张“文道并重”。其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散文代表作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等)寓言式散文《种树郭橐驼传》《黔之驴》等传记式散文说理式散文《宋清传》《断刑论》《封建论》知人论世传记传记: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一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二是文学传记。它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传记,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寓
言寓,寄托。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文体知识本文从形式上看是一篇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是寓言。创作意图:“传其事以为官戒”文体知识“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立足之居”。苛捐杂税繁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缴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方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竟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
针对当时这种官吏烦政扰民现象,作者巧妙地借郭橐驼有关种树的议论进行指斥,想要启发上层统治者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的正常发展。写作背景任务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貳橐驼窥伺病偻佝偻伛偻鸡豚长人者织而缕病且怠寿且孳勖尔植实以蕃其莳也缫而绪辍飧饔tuósìlǚlóuyǔlǚtúnzhǎnglǚdàizīxùfánshìsāosūnyōng初读正音3第一部分(1-2):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第二部分(3):
谈郭橐驼种树的方法。第三部分(4-5):借事明理,把种树之理移向谈做官的道理。整体感知
活动一:依据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内容。3
姓名:籍贯:职业:外貌:性格:特长:不知始何名
自谓“橐驼”长安丰乐乡种树隆然伏行、类橐驼乐观豁达种树活动二:依据课文,围绕传主郭橐驼填写信息。与“问者”的对话,种树之道,“移之官理”言行:....皆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任务三文本梳理叁3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
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名作动,患病脊背弯曲的病高起的样子似,像名作动,称呼,取名确实于是给以称号称呼当初第1段疏通文本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隆起,弯着腰走路,有些像骆驼的样子,所以乡里人给他一个称号叫“驼”。郭橐驼听到这个名字说:“很好。用这个名字称呼我确实很恰当。”于是他放弃了原来的名字,也称呼自己“橐驼”。
文本翻译3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
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
效慕,莫能如也。把…作为职业,名词意动观赏游览种树卖果迎接用、使移植高大名作动,结果实多暗中观察仿效定语后置比得上第2段疏通文本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把种树作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为了观赏游览和种树卖果的富豪人家,都争着迎接和雇用他。看到郭橐驼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暗中观察效仿,也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31.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塑造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的?本传记主要是从以下角度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文中语句人物特征名字“不知始何名”“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体貌“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性格“甚善。名我固当”技艺(职业)“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出身卑微身体病残豁达豪爽技术精湛问题探究32.种树为橐驼带来了什么“际遇”?
争迎取养——豁达个性背后的深层原因。3.橐驼种树可谓“天下奇绝”。找一找
“绝”在哪里?一绝——技术全面精神需求(观赏游玩)物质需要(种树卖果)二绝——树挪能活“或移徙,无不活”三绝——树品质优“且硕茂,早实以蕃”四绝——独门本领“他植者莫能如也”技术高超问题探究3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鲁国有个被砍掉一只脚的人,名叫王骀。可是跟从他学习的人却跟孔子的门徒一样多。孔子的学生常季向孔子问道:“王骀是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人在鲁国却和先生的弟子相当。他站着不能给人教诲,坐着不能议论大事;弟子们却空怀而来,学满而归,难道确有不用言表的教导,身残体秽内心世界也能达到成熟的境界吗?这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回答说:“王骀先生是一位圣人,我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后于他,只是还没有前去请教他罢了。我将把他当作老师,何况学识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鲁国,我将引领天下的人跟从他学习。”资料链接3
闉(yīn)跂(qǐ)支离无脤(shèn)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dòu)肩肩。瓮㼜大瘿(yǐng)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一个跛脚、驼背、缺嘴的人去游说卫灵公,卫灵公十分欣赏他;再看看那些形体健全的人,他们的脖子实在是太细弱了。一个脖子上长瘤大如一口瓮的人游说齐桓公,齐桓公十分欣赏他;再看看那些形体健全的人,他们的脖子实在是太细弱了。因此,在德行上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其身体方面的缺陷就会被人遗忘,人们不会忘记所应该忘记的事情,而忘掉了不应该忘记的东西,这就是真正的遗忘。资料链接
庄子正是用夸张的手法告诉我们只要有过人的本领,形体上的缺陷就会被忽略。这说明了道德的重要性,有品德的人会使他人忘却他身体上的缺陷。3本领奇绝技艺高超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侧面描写:技术全面、受人欢迎正面描写:树挪能活,树品质优对比反衬:独门本领,他人不及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4.第2段为表现其种树本领高超,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问题探究35.思考:你从郭橐驼身上可以得到哪些立身处世的智慧?1、要有一技之长。自己瞧得起自己,不要自视过高,也不要妄自菲薄。2、正视他人的讥笑和嘲笑。3、懂得自我嘲解,不为外界所干扰。4、性情谐趣、坦荡明达,学会与世界和解。……问题探究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有佝偻病,这导致他“
,
”,因此被乡人称为“驼”。
2.
在文章中,简洁和生动是很难同时做到。但《种树郭橐驼传》中用“
”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用“
,
”几个字,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3.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侧面烘托郭橐驼精于种树的两句是:“
,
。4.
《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郭橐驼技艺高超,“
,
”两句直接写他种的树不怕“移徙”,有“树挪活”的神奇。5.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
,
”句强调种的树高大茂盛,且果实结得早、多,隐含一个“孳”。6.《种树郭橐驼传》中以对比来反衬郭橐驼精于种树的是“
,
。”隆然伏行
有类橐驼者隆然伏行甚善名我固当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或移徙
无不活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且硕茂早实以蕃理解默写3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其筑欲密。既然
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繁殖天性,指自然生长的规律使达到性质,方法根培土捣土用的杵,名作动,捣土旧,旧土这样已,通“矣”,了照看长寿罢了本性第3段疏通文本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有人问他种树的方法,他回答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孳长茂盛,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规律,来使它达到它的本性罢了。凡是种树的方法:它的根部要舒展,培土要均匀,土要用原来的土,捣土要紧密。已经这样了,就不要再动它,也不必惦记它,离开后不要再照看它。第3段疏通文本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
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栽种放下形作动,保全(得以)实现使动,使…硕大茂盛妨碍它的果实拳曲,伸展不开更换使动,使…早使动,使…多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若……则……,如果……那么(就)。像损伤栽种时就像对待孩子那样,栽好后放在一边就像丢弃它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得以保全而且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高大茂盛的方法;只是不损伤它的果实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结果早而且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这样。树根拳曲而且土也更换了,他们培土的时候,如果不是过紧就是太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如果这宠爱名作动,用指甲抠、掐树干指土的松紧名作状,一天天地那实际上仇视宾语前置,不若我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宾语前置,能为何看,回头看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却又宠爱它们太深,担心他们太多。在早晨看了在晚上又去抚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去看。更严重的,有人用指甲抠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活是死,摇动树干来观察土的松紧,这样树木的本性就一天天地背离。虽然说是喜爱它,那实际上是害了它;虽然说是担心它,那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啊。我又能做什么呢?”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3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1.总括种树经验:顺木之天,以致其性。2-1木之性(理论说明)→
种植方法(实践总结)→
议论,强调自己懂得顺其自然之重要2-2从反面论述,批评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的做法,并点明顾虑重重,用心太过的危害3.自谦明理:种树之术,并不高深。活动1、请划分第三段层次结构3对比郭橐驼他植者方法态度结果本质活动2、分析“养树之术”,比较郭橐驼种树与“他植者”之异。
郭橐驼他植者手法方法
态度
结果论证道理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摇其本…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木之性日以离矣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对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本质总述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分述植木之性(理论说明)种植方法(实践总结)顺其自然(议论)
他植者违反(反面申述)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自谦明理)对比衬托第三段结构示意图
启示:对事情的认识程度不同,处理事情的方法也不同,结果自然不同。这就是思想的差距。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才是正确的。做事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移栽易活的特点揭示了一个极其通俗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3.《种树郭橐驼传》中善用对比手法,如郭橐驼种树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别人种树结果“_______________”对比之鲜明。4.《种树郭橐驼传》中,但凡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理解默写3
郭橐驼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种树人,纵然种树技艺高超,但于文人官者柳宗元而言,到底是不同圈层,柳宗元因何要为一个种树人作传,疏通第四、五段文意,尝试研讨作者的作传缘由。“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这才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研读3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xù)尔植,督尔获,早缫
而
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治繁多统治、治理勉励通“尔”线养育成、养好判断句煮茧抽丝丝头到头来因此害了他们第4、5段疏通文本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移用到做官治理百姓上,可以吗?”郭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治理百姓,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好多发政令,好像很怜爱百姓,却最终因此害了他们。从早到晚官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煮茧抽取你们的蚕丝,早些纺你们的线,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3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
辍
飧(sūn)饔(yōng)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指木梆晚饭早饭空闲使动,使繁盛困苦表推测,大概相似方法记录省略句,以(之)为停止小民慰劳使动,使安定疲倦像这样使动,使鸣响,敲响使动,使聚集打鼓让人们聚集,敲梆子召集大家。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那些官吏,尚且不得空闲,又靠什么使我们人口繁盛、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困苦而且疲倦。像这样,与干我们这一行的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咦,不也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理百姓的方法。”(于是)记录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3根拳而土易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摇其本以观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促尔耕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勤虑害树繁政扰民活动1:分析“养人之术”,找出“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的同。好烦其令,若甚怜焉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木之性日以离病且怠对比探究做法结果实质结论手法种树误区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根本木性日以离勤虑害树理民误区旦暮来呼,鸣鼓而聚,击木而召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无以蕃生安性病且怠繁政扰民由此及彼类比说理活动1、分析“理民”和“种树”有何相通之处?。问题探究顺民之性以养其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3(讨论并在原文中勾画、批注)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作者通过层层类比,从种树之道推出治民之道,他植者勤虑害树,官吏繁政扰民。只有像郭橐驼一样顺民之天性能治理好百姓。作者借这种方式抨击了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唐太宗问题探究活动1、分析“理民”和“种树”有何相通之处?。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描写:烦、祸——呼、鼓、聚、击、召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写官吏的行为: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击木而召。总写繁政扰民铺陈之笔,官吏繁政短句连用,活现催促活动2、郭橐驼”是如何描述官吏治民的?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铺陈手法。
写“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百姓劳作,一连用了多个动词,把官吏们来乡,闹得鸡犬不宁的画面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一连串短促的排比句,把官吏们神气活现的情景写得几乎可见可闻。活动3、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委婉含蓄种树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他植者:违反木之天性,勤虑害树治民治民官吏繁政扰民
?
治民理想:顺民之性以养其民。制定顺应民性的政策,给百姓休养生息的空间,让百姓能够“安吾生蕃吾性”。活动4:合作探究,根据郭橐驼的“养树之术”,你得到怎样的
“养人之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柳宗元写此文时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可以对尚书省六部及所辖府、州、县进行监察。所以借郭橐驼之口讽刺了他所看到的繁政扰民的现象。链接材料:3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
作者借郭橐驼之口,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给百姓带来的灾祸,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真正意图主旨点睛任务四深度探究肆寓言生动形象且婉而多讽。写作特色探究一:柳宗元为何要采用寓言的方式来写此文呢?请小组讨论。1.简洁而生动
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写得简洁而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
如第一段介绍人物,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栩栩如生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这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写作特色柳宗元为何要采用寓言的方式来写此文呢?请小组讨论。2.婉约而多讽这篇人物传记是通过寓言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如第4段,一种“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已言。作者在朴实简单的对比中,揭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写作特色柳宗元为何要采用寓言的方式来写此文呢?请小组讨论。3.对比与映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对自己种树方法的总结和对“他植者”种树方法的批评。从内容而言,本文先谈“养树”,后谈“养人”即“治民”,这本身运用了映衬的手法。这样写,把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3映衬
映衬,就是用统一观点并叙两件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使它们互相映照,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例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入若耶溪诗》王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荀子)映衬和衬托
两者都有比较之意,但差别明显:映衬在句子的情势上无侧重,无倾向,靠对照自身显示意思;衬托有着重,有偏向,即众陪一主。写作特色3柳宗元的思想可说是儒、道两家思想的结合。本文的“顺木之天”的“天”指的是自然规律,“顺”是对这一规律的尊重。但这种尊重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法,“致其性”(即使其按照本性充分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可见,他虽强调“顺木之天”,但并不主张一味地听之任之,消极地“顺乎自然”,而是要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结合其对官吏扰民的批评,文章结尾也提到“以为官戒”,说明本文是针对当时繁政扰民有感而发,旨在告诫统治者要按照规律治理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目的还在于“经世济民”,为国献策,并不纯是老庄意义上的“法自然”。探究二:由种树之道推至“理民”之术时,柳宗元提到“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勿动勿虑,去不复顾”等观点,这一观点是否就是老庄学派所说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呢?探究三:柳宗元对先秦寓言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法家《韩非子》拔苗助长先秦哲理寓言守株待兔儒家《孟子》3“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链接材料:3临江之人,畋得麋麑míní,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d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柳宗元《临江之麋》链接材料:讽刺依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3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柳宗元《黔之驴》链接材料:讽刺统治集团内外强中干的人物。3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柳宗元《永某氏之鼠》链接材料:讽刺纵恶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时的丑类,警示:依仗外力保护所获得的安全和威福是不能持久的。《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讽刺统治集团内外强中干的人物暗喻得志小人终不长久唐代政讽寓言链接:柳宗元对先秦寓言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
无论在文学里,还是在现实中;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柳宗元对民生的关注是一以贯之的。
柳宗元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探究三:柳宗元对先秦寓言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关注民生疾苦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
读《种树郭橐驼传》,我们从“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中,感受到了柳宗元改革弊政的责任担当;读
,我们
;读
,我们
;读
,我们
;......活动3:联系以往所学扩充语段。课堂总结关注民生疾苦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柳宗元身上充分体现了士大夫的关注现实、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穿越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长河,绵延至今,已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今天的我们,学习《种树郭橐驼传》,重点不在于学习种树之道、为官之理,而在于传承文字背后的那份责任与担当。这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滋养。任务五文言知识总结伍3一、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较为丰富。第一人称常用“吾”“我”“余”“予”,第二人称常用“女(汝)”“尔”“而”“若”“乃”,第三人称常用“其”“彼”“之”。从课文或之前学过的文章中找出一些实例,对古代的人称代词做一些归纳和总结。(1)第一人称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古人为了表示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主要有“愚、臣、仆、鄙人、不才、某、小人(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寡人(古代诸侯王的谦称)、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妾(女子自称的谦辞)”但谦称是名词,而不是代词。3一、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较为丰富。第一人称常用“吾”“我”“余”“予”,第二人称常用“女(汝)”“尔”“而”“若”“乃”,第三人称常用“其”“彼”“之”。从课文或之前学过的文章中找出一些实例,对古代的人称代词做一些归纳和总结。(2)第二人称主要有“尔、汝、女、若、乃、而”等。常用的是“汝、尔、若”。如:汝:汝是大家子。(《孔雀东南飞并序》)尔: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若: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古汉语中有时以尊称代替第二人称,主要有“公、卿、君、子、阁下、陛下、足下”。但尊称不是代词,而是名词。(3)第三人称主要有“彼、之、其、厥、他、渠(渠会永无缘)”。常用的是“彼、之其”。如:彼: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之:公与之乘。(《曹刿论战》)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古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较为丰富,请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些实例,并作归纳和总结,填写下表。人称代词例字例句第一人称吾
我
余
予
朕仆吾问养树,得养人术名我固当名余曰正则兮妪每谓予曰朕皇考曰伯庸?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第二人称汝(女)
尔
而
乃
第三人称若
其
之
彼
厥阿母为汝求官命促尔耕字而幼孩家祭无忘告乃翁若入前为寿传其事以为官戒遂散六国之纵,使之两面事秦彼与彼年相若也思厥先祖父3一 通假字 既然已,勿动勿虑早缫而绪通“矣”,了通“尔”,你们文言知识总结3二、古今异义词1、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2、既然已古义:两个词,既是已经,然是这样。今义: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先对现实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做出判断。3、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小民,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33334、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不是过多。今义: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5、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古义:疏松还是密实。今义:指事物间的距离远近,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6、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顾问工作职责具体内容(2篇)
- 2024年开班仪式领导讲话稿例文(5篇)
- 2024年市组织人事部上半年度小样本结(2篇)
-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样本(2篇)
- 2024年委托招聘合同样本(3篇)
- 2024年建筑工程居间协议范文(2篇)
- 液压注塑机操作规程模版(3篇)
- 中心学校绿化工作考核方案模版(4篇)
- 2024年中学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样本(3篇)
- 危险品仓储及安全管理制度模版(2篇)
- 2024年上海公安系统人民警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全国法院检察院书记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地理滑坡泥石流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三维存储器堆叠与异构集成
- 2024年江西吉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学语文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 营销商务类管培生
-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 《眼科与视功能检查》-2.视力检查课件(实操)
- 工会劳动竞赛方案
- 小学二级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