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04 材料综合题-比较、异同类设问(答题模版及技巧)(解析版)_第1页
题型04 材料综合题-比较、异同类设问(答题模版及技巧)(解析版)_第2页
题型04 材料综合题-比较、异同类设问(答题模版及技巧)(解析版)_第3页
题型04 材料综合题-比较、异同类设问(答题模版及技巧)(解析版)_第4页
题型04 材料综合题-比较、异同类设问(答题模版及技巧)(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04材料综合题——“比较、异同”类设问(答题模版及技巧)识识中考·题型解读1.题型特点比较式问答题一直是考查和训练的重点,近年来有愈来愈多的趋势。比较类设问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因素或同一历史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象放在一起,要求通过对照、比较,归纳出相同点或不同点,以加深对历史因素的理解。其中有对历史因素表面现象的比较,更多的是对其深层本质的对比。从近年出题趋势看:特点是角度新、切口小、贴近生活,匠心独具。2.呈现形式该类型题目在设问中往往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异同”等提示语。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等。善善总结·模板构建答|题|技|巧1.答题思路(1)明确比较对象。首先明确要比较的是哪几项历史事物,然后明确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是异同点。(2)确立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关键。题目已设置了比较点的按要求比较即可;题目没有设置比较点的,要根据题意确定比较点。背景类原因、条件、目的等过程类阶段、人物、组织、纲领口号、措施、方式、手段等结果类结局、性质、特点、功绩、局限性、作用、影响等①有比较项的比较式问答题:例:“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表”,其比较项非常明显,即从不同点(目的、过程、结果、性质、历史影响)和相同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比较;②无比较项的比较式问答题:例:“比较10至19世纪中叶中欧科技水平发展变化”就要根据不同时期发展特征设立比较项。二者从难易度上看:前者相对比后者来说容易一些。后者解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比较项,建立比较项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规律可循的。如:事件相比比较项:一般有背景、原因、领导阶级、特点、结果、影响、性质等;人物相比比较项:一般有所处时代、所属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3)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两则材料信息中找到几处相似的或不同的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并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如设问为“……存在差异的原因”,更需要运用“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要求,作出合理的解释说明。该设问类型从题干中的定向词汇(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角度来说,答案以出自材料居多,但设问为“……存在差异的原因”,则需更多的参考所学知识回答。2.注意点(1)比大不比小。比较的切入点,应该是能够反映事物某一方面重要属性的内容,琐碎细小的内容不作比较。(2)要逐点对应比较,在解答时,不能把甲事物笼统地写一段,再把乙事物笼统地写一段,造成比较项不明确、答案模糊。(3)注意潜台词,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模|板|构|建类别考查内容设问模式答题思路求异类比较历史事件的不同点或差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不同首先明确比较角度,然后就两者分别作答:“前者……,后者……”求同类比较历史事件的共性或相似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相同点明确比较角度,用“都……”的形式作答,条目清晰1.“相同点”角度示例:(中国古代史不同朝代的政策)(1)背景(原因)相似: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都存在严重的财政负担;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2)目的相似:都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都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方式相似:都采取XX的方式(4)性质相似:都属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都属于赋役制度的变革调整(5)内容相似:都涉及XX方面(6)影响相似: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2.“不同点”及“差异的原因”角度示例:(中西方比较)(1)背景(原因)不同: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X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快速发展(2)经济体制不同:中国: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X国: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3)经济思想不同:中国: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X国:重商主义、求富思想盛行(4)政治体制不同:中国:封建君主专制;X国: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5)思想文化氛围不同:中国: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根深蒂固,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主义;X国:启蒙思想、以法治国思想传播(6)外交理念不同:中国:闭关自守;X国:殖民扩张解解真题·思维剖析(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摘自《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2)根据材料二,比较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思路详解步骤一: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各自的特点。步骤一: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各自的特点。据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可知,中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但只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据材料二“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可知,日本明治维新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向西方学习。步骤二:找到比较点。(1)学习对象(2)学习内容步骤三:分析归纳比较点。(1)学习对象:学习西方(2)学习内容:中国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日本明治维新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向西方学习。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答题)中国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日本明治维新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向西方学习。练练好题·题型通关1.(2023·海南·中考真题)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答案】(2)学习中原汉族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社会习俗,与汉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详解】(2)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是学习中原汉族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社会习俗,与汉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2.(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隐蔽设伏,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死伤惨重。八路军继续冲杀,同日军展开肉搏战,将日军全部歼灭。——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941年6月,德国集结了550多万大军、几千辆坦克和几千架飞机,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摘自毛泽东《我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1)材料一中的三场战例各是什么?请你概括它们的共同特点。【答案】(1)平型关大捷;莫斯科保卫战;抗美援朝;特点:都粉粹了敌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或都是反侵略的战争;或都取得了胜利;【详解】(1)战例:由材料”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隐蔽设伏,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死伤惨重。八路军继续冲杀,同日军展开肉搏战,将日军全部歼灭。“可知,描述的是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由材料”1941年6月,德国集结了550多万大军、几千辆坦克和几千架飞机,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可知,描述的是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由材料”摘自毛泽东《我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可知,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特点:三大战例都粉粹了敌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或都是反侵略的战争;或都取得了胜利。3.(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家通过建构相关法律制度来进行社会治理的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以法家思想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治民、治官制度,迅速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毫无疑问,这种兼具理论与实践的法家传统也能够为当今中国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理论参考,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教训,成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传统资源。——选编自钱大军《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家传统及其价值》材料二

(西欧)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时代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选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上述两种思想兴起时所处时代背景的相似点及产生的共同影响。【答案】(2)相似点: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大变革、思想文化大发展时期等)。共同影响: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详解】(2)相似点: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的变法活动,材料二反映了欧洲走向近代的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时期都属于社会转型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思想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共同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和百家争鸣推动了社会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欧洲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由此可知,二者的共同影响是: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4.(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下(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苏两国在工业化建设上有何共同特点?【答案】(1)共同特点:重视发展重工业、都通过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化建设(或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详解】(1)共同点:据材料一“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可知,中国和苏联都重视发展重工业,通过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化建设。5.(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封建王朝或盛或衰,与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有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是让儒士广泛参政的标志。公孙弘四十岁才学《春秋》,竟能拜相封侯,使士人和一般官吏看到要被任用和升迁,必须学习儒经。汉武帝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使天下“群士仰慕”。-——据张诚《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简论》材料二

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开皇三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诏……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诏设科取士……规定以入股文取士,以“四书”、“五经”为题,行文必须根据古人的思想来阐释,不许有自己的见解。——据白寿彝《中国通史》(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统治者变革选官制度的共同目的。【答案】(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详解】(3)目的:材料一反映的汉武帝尊崇儒术,材料二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朱元璋通过八股取士选拔人才,不管那种取士方式,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6.(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约9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但大国的军费开支不减反增。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之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新的国际秩序。——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答案】(3)共同影响: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改变了国际社会秩序。【详解】(3)根据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约9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大量损失。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之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新的国际秩序”可知,改变了国际社会秩序。7.(2024·河南信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蹴鞠起源于战国,汉代逐渐兴盛,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由于蹴鞠的对抗性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比赛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胜。节日时有很多女子以踢球为乐,家庭之间也时常举行小比赛。宋代还组织了博纳养生杯比赛,很多团体蹴鞠组织也应运而生,在运动理念上推崇和谐、适度。——摘编自宋兆麟《蹴鞠—中国古代的足球》材料二

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古希腊城邦人民拥有很很强的冒险拼搏精神,追求人性的解放。体育是培养战士最有效的手段。古希腊盛行拳击、角力、射箭、投枪、等竞技活动,有严格的比赛规则。斯巴达公民都要接受政府规定的军事体育训练,七岁时就要前往寄宿制学校进行训练。——摘编自(法)瓦诺耶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的蹴鞠运动和古希腊的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的异同。【答案】(1)异:古希腊:特别注重竞争;受神话和宗教影响;有专业化的体育学校教育;排斥妇女。古代中国:以养生和娱乐为主;遵循和谐适度原则;男女都可参与。同:都和军事训练有关;都受统治者的重视;都发展为竞技体育项目。【详解】(1)异同:异:根据材料一“节日时有很多女子以踢球为乐,家庭之间也时常举行小比赛”“宋代还组织了博纳养生杯比赛,很多团体蹴鞠组织也应运而生,在运动理念上推崇和谐、适度”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古代中国以养生和娱乐为主,遵循和谐适度原则,男女都可参与。根据材料一“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古希腊城邦人民拥有很很强的冒险拼搏精神,追求人性的解放。体育是培养战士最有效的手段”“古希腊盛行拳击、角力、射箭、投枪、等竞技活动,有严格的比赛规则”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古希腊特别注重竞争,受神话和宗教影响,有专业化的体育学校教育,排斥妇女;同:根据材料一“由于蹴鞠的对抗性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根据材料二“斯巴达公民都要接受政府规定的军事体育训练,七岁时就要前往寄宿制学校进行训练”和所学知识可得出都和军事训练有关,都受统治者的重视,都发展为竞技体育项目。8.(2024·河南信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美的民主政治发展历程英国美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75年独立战争拉开序幕1688年光荣革命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颁布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19世纪50年代两党制形成1924年实现普选权20世纪60年代实现普选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民主政治的异同。【答案】(1)同:都是代议制民主政治;都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体;都经历曲折的发展过程。异: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是民主共和制政体;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美国的权力中心在总统;英国的民主政治主要受文艺复兴的影响,美国的民主政治主要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详解】(1)同:根据材料“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75年独立战争拉开序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都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发展历程;根据材料“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颁布”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没有独立战争后颁布了宪法,说明都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建立了本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说明都是代议制民主政治。异:根据材料“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颁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是民主共和制政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和美国两个虽然都属于代议制,但其具体制度不同,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权力中心在议会,美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权力中心在总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40年代,其民主政治主要受文艺复兴的影响,而美国的民主政治发生在18世纪后期,受启蒙运动的影响。9.(2024·广东云浮·一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不仅蕴藏于经典著作和名胜古迹之中,而且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意识之中。〖坚船利炮见证社会转型〗材料一

机器创造出的工业文明携着列强的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散。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阵来。——摘编自《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二

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培里率领军舰来到江户湾,以武力威胁德川幕府打开日本国门。1854年,培里舰队再次抵达日本。在美国的武力威胁下,德川幕府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3)以上材料一、材料二中的“船”、“舰”的到来给中国和日本带来影响的异同。【答案】(3)异:面对外国的坚船利炮,中国国门被打开,虽然进行了近代化探索,但成效甚微,没有改变中国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日本面对危机则进行了明治维新,取得成功,逐渐摆脱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家避免了被殖民的命运。同:都面临深刻的民族危机。【详解】(3)异:根据题干材料一“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阵来”和所学可知,面对外国的坚船利炮,中国国门被打开,虽然进行了近代化探索,但成效甚微,没有改变中国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根据题干材料二“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培里率领军舰来到江户湾,以武力威胁德川幕府打开日本国门。1854年,培里舰队再次抵达日本。在美国的武力威胁下,德川幕府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和所学可知,日本面对危机则进行了明治维新,取得成功,逐渐摆脱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家避免了被殖民的命运。同: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信息和所学可知,中国和日本都面临深刻的民族危机。10.(2024·山西阳泉·模拟预测)发展经济是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要任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8—1972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亿美元,增加了5.2倍,而美国只增加了1.7倍。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从1958年到1972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1959—1969年期间,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材料二

二战后,1955年至1960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8.5%,1960年至1965年为9.8%,1965年至1970年为11.8%,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日本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技术……美国又从“特需”订货等方面给予经济扶植。——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之处。【答案】(1)同:经济发展都较为迅速异:西欧注重共同体间相互促进;日本则受到了美国的扶持。【详解】(1)同:依据材料“欧洲共同体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亿美元”“1955年至1960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8.5%,1960年至1965年为9.8%,1965年至1970年为11.8%,”得出,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都较为迅速。异:根据材料“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得出,西欧注重国家间相互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材料“美国又从“特需”订货等方面给予经济扶植”得出,日本经济发展受到了美国的扶持。11.(2024·山西大同·模拟预测)民主法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明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年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摘自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根据材料二,比较两部法律的异同之处。【答案】(2)异同点: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同:都体现追求自由、平等、民主;都主张建立民主政体。【详解】(2)异同点: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司法独立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之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相同之处是都体现追求自由、平等、民主;都主张建立民主政体。12.(2024·河北·模拟预测)材料一:周威烈王姬午初次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臣司马光曰:我知道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什么是礼教?就是法纪。什么是区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别。什么是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四海之广,亿民之众,都受制于天子一人。尽管是才能超群、智慧绝伦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足下为他奔走服务,这难道不是以礼作为礼纪朝纲的作用吗!所以,天子统率三公,三公督率诸侯国君,诸侯国君节制卿、大夫官员,卿、大夫官员又统治士人百姓。权贵支配贱民,贱民服从权贵。上层指挥下层就好像人的心腹控制四肢行动,树木的根和干支配枝和叶;下层服侍上层就好像人的四肢卫护心腹,树木的枝和叶遮护根和干,这样才能上下层互相保护,从而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所以说,天子的职责没有比维护礼制更重要的了。——司马光《资治通鉴》,翻译后材料二: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寓意的话,那就是我们来到这个地球上,实在是十分幸运——这里的“我们”,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在这个宇宙中,获得任何一种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当然,作为人类,我们更是双倍的幸运。我们不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还享有独一无二的欣赏这种存在的能力,甚至还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其变得更加美好。这样一种技巧,我们才刚刚开始掌握。在不太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已经达到了一个优越的位置。从行为科学的意义上说——也就是能够说话,从事艺术,组织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活动——现代人类存在的时间只占地球历史的万分之一,实在短得可怜。但是,即便是存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也需要一连申差不多永无休止的好运。我们确实还处于起始阶段。当然,问题的关键是确保我们一路走好,并且永无尽头。而这一切,几乎可以肯定的就是,仅仅有好运相伴是远远不够的。——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2)根据材料二,写出万物历史和人类历史的异同。(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两者历史视角的异同。【答案】(2)其相同点:为来到地球都是一种幸运,是一种恩典;不同点:人类还具有欣赏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3)相同点:都是客观的视角出发;不同点:材料一从站在维护统治的角度,而材料二更多从大众化的视角进行。【详解】(2)异同:根据材料“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在这个宇宙中,获得任何一种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当然,作为人类,我们更是双倍的幸运。我们不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还享有独一无二的欣赏这种存在的能力,甚至还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其变得更加美好”可概括其相同点为来到地球都是一种幸运,是一种恩典;不同点:人类还具有欣赏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3)异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有客观阐述事实,说明其相同点为都是从客观角度进行说明;不同点为材料一写史的目的是维护统治,而材料二更多的是从大众化的视角进行写史。13.(2024·广东茂名·模拟预测)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多样性和相似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秦简,也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亦是隶书演进重要环节的代表实物,虽非秦律全部,却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职掌、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为研究早期封建社会提供了重要实物史料。这些竹简当中有一篇《秦律十八种》,从中可以看出秦律已经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秦律对汉代以及其后的中国传统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二如图石柱_上所雕刻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涉及内容可以分为六大部分:动产、地产、商业、家庭、伤害与|劳......罚有鞭打、焚烧、断手足等方式。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1)材料二中所说的“法典”是什么?根据两则材料分析《睡虎地秦简》和材料二中法典的异同。【答案】(1)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不同:①完整度不同,《睡虎地秦简》不是秦律的全部,《汉谟拉比法典》是完整保留的法典;②社会阶段不同,《睡虎地秦简》是早期封建社会,《汉谟拉比法典》是奴隶社会;③文字载体不同,《睡虎地秦简》是竹简,《汉谟拉比法典》是石柱。相同:①对研究当时的法律都提供了第一手史料;②内容比较全面、丰富。【详解】(1)“法典”:根据材料二“石柱上所雕刻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故所说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异同: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可知,《睡虎地秦简》和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相同点,都是对研究当时的法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内容都比较全面、丰富。它们的不同点在于,完整度不同,《睡虎地秦简》不是秦律的全部,《汉谟拉比法典》是完整保留的法典;社会段不同,《睡虎地秦简》是早期封建社会,《汉谟拉比法典》是奴隶社会;载体不同,《睡虎地秦简》是竹简,《汉谟拉比法典》是石柱。14.(2024·河南安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殷商甲骨文数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关于十进制计数法的资料。算筹至迟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摘编自《数学与计算简史》中国古代的十进制计数法,以纵横两种形式表示数字材料二

古巴比伦最早发明六十进制法,60以下采取十进制,60以上采用六十进制。六十进制在今天仍很有用处,在计算或表达时间时,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六十进制尤其受到天文学家的宠爱。由于星星都非常遥远,因此角度的计算必须异常精确,否则就会导致较大的误差。——摘编自《古巴比伦记数法》古巴比伦的泥版乘法表,图中符号复杂难辨,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被取代。(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和古巴比伦计数法的相同点。【答案】(1)相同点:都采用十进制计算法;都属于最早的数学文明成果之一。【详解】(1)相同点:根据材料一“殷商甲骨文数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关于十进制计数法的资料。”和“古巴比伦最早发明六十进制法,60以下采取十进制,60以上采用六十进制。”可知,古代中古哦和古巴比伦都采用了十进制计数法;在根据“最早”字眼可知,中国古代和古巴比伦计数法都是当时最早的文明成果。同时,两者计数法都为后世产生深远影响。15.(2024·山西阳泉·一模)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形式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作用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面前,一切文字记载都相形见绌。这幅长卷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东京的街市繁荣景象。画卷从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开始,向西是汴河上的市桥及周围的街市、城口门的街市、十字街头的街市。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各类商店的招牌:“王家罗锦匹帛铺(丝绸店)”“刘三叔精装字画(裱画店)”“久住王员外家(招商旅馆)”等。——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盛世滋生图》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图内清晰可见的店铺市招(招牌)有260余家,如“杭纲”“山东茧绸”“汉府八丝”“松江标布”“南京板鸭”“东北人参”“江西瓷器”等。往来于水上的舟楫排筏约有400只。——摘编自黄锡之《从〈盛世滋生图〉看乾隆时期苏州对江南社会经济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分别简述材料一中介绍的两幅绘画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并分析这两幅美术作品的相同点。【答案】(1)社会风貌:《清明上河图》:东京的街市繁荣景象;《盛世滋生图》: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相同点:都是记录了繁华的街市。【详解】(1)社会风貌:根据材料一“在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面前,一切文字记载都相形见绌。这幅长卷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东京的街市繁荣景象。”可知,《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东京的街市繁荣景象;根据材料一“《盛世滋生图》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可知,《盛世滋生图》反映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相同点:根据材料一“这幅长卷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东京的街市繁荣景象。”及材料二“《盛世滋生图》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可知,两幅图都是记录了繁华的街市。16.(2024·湖南长沙·一模)自由贸易关乎国家利益,也关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2)根据材料二,分析表中美德应对“这一事件”措施的相同点。【答案】(2)相同点;提高关税,强化贸易保护政策;货币贬值;放弃金本位影响。【详解】(2)相同点: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可知是提高关税;由材料三“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可知是放弃金本位,实行货币贬值。17.(2024·湖南邵阳·一模)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近代史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租地农场手工工场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农场主雇佣农民;农产品推向市场工场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场主雇佣工人;手工业品面向市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相同点。【答案】(1)共同点: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详解】(1)相同点:根据材料一“……农场主雇佣农民;农产品推向市场”“……工场主雇佣工人;手工业品面向市场”可以看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都出现雇佣被雇佣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而相同点是都采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8.(2024·湖南益阳·一模)“盛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汉西汉的文景之治,从文帝即位的公元前180年算起,到景帝去世的公元前141年为止。然而,文景之后,盛世并未结束,武帝把西汉的盛世推向高峰。武帝晚期虽然颇多失误,但国家元气未伤。经过昭帝和宣帝的调整,即“昭宣中兴”,保持了盛世的延续。唐朝唐朝的兴盛是由贞观年间开始的,经过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的过渡,到玄宗开元年间,再度出现盛世。与西汉的盛世不同,唐朝的盛世有着明显的起伏,有着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两个高峰,其间存在着数十年的低迷状态。清朝清朝建国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几代人的努力,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又一个盛世,一般称为“康雍乾盛世”。与以前的盛世不同,这一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以前各代盛世所倡导的进谏和纳谏,不复再现。——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指出西汉、唐朝、清朝三个盛世局面的主要不同点。【答案】(1)汉朝的盛世延续时间长;唐朝的盛世有着明显的起伏;清朝的盛世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以前各代盛世所倡导的进谏和纳谏,不复再现。【详解】(1)i不同点:根据“西汉的文景之治,从文帝即位的公元前180年算起,到景帝去世的公元前141年为止。”得出汉朝的盛世延续时间长;根据“与西汉的盛世不同,唐朝的盛世有着明显的起伏,有着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两个高峰,其间存在着数十年的低迷状态。”可得出唐朝的盛世有着明显的起伏;根据“与以前的盛世不同,这一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以前各代盛世所倡导的进谏和纳谏,不复再现。”得出清朝的盛世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以前各代盛世所倡导的进谏和纳谏,不复再现。19.(2024·湖南邵阳·一模)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