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苏教版送别诗解析与复习方法_第1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送别诗解析与复习方法_第2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送别诗解析与复习方法_第3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送别诗解析与复习方法_第4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送别诗解析与复习方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苏教版送别诗解析与复习方法一、教学内容1.李白《送友人》:解析诗歌的意境、情感以及诗句的深刻含义。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3.杜甫《月夜忆舍弟》:分析诗中的意象以及兄弟情深的主题。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深入理解诗中以草喻人的手法,表达送别之情。二、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2.学会分析古诗的形式、韵律和意象。3.提高学生对送别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转换和深层含义。2.重点:分析诗人的情感抒发和诗歌的表达技巧。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PPT课件2.诗文打印稿五、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2.诗文解析:分别对选定的四个诗文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诗句的意义、诗人的情感等。3.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诗文,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4.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诗文进行讲解,分析其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5.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送别诗文的理解和感悟。六、板书设计1.《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七、作业设计1.请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送别诗,分析其意境和诗人的情感。2.根据所学,创作一首送别诗,表达自己对离别之情的感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送别诗文,提高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细节1.李白《送友人》诗句解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四句诗描绘了送别的场景。青山和白水构成了美丽的自然背景,而“此地一为别”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孤蓬万里征”用“孤蓬”比喻友人的离去,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孤独和漂泊的感觉。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情感抒发:诗人通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在异乡为客的孤独感以及在佳节之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深刻的亲情思念是学生需要重点关注的情感表达。3.杜甫《月夜忆舍弟》意象分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四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戍鼓、雁声、露白和月明等意象,构建了一幅边塞秋夜的孤寂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弟弟的思念之情。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手法解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中,诗人用草作为比喻,表达了对生命的坚韧和不息的追求。即使面临离别,生命依然继续,这是诗人想要传达的深刻含义。二、教学难点重点细节1.意象转换的难点:例如,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中,“异乡”和“异客”两个意象的转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学生需要理解这种意象转换的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2.深层含义的理解难点: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诗人通过“露白”和“月明”这两个意象,深层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这种深层含义的表达手法。3.表达技巧的难点: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诗人用了草作为比喻,表达了对生命的坚韧和不息的追求。这种以自然景物表达抽象概念的表达技巧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诗人的表达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1.语言语调:在解析诗文时,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语调,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情感表达。同时,注意语速的控制,保持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时间分配: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诗文的解析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同时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随堂练习和课堂互动。3.课堂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4.情景导入:在讲解每首诗文之前,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展示图片或引用故事等方式,创造一个与诗文相符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意境。教案反思:1.讲解清晰度:反思自己在讲解过程中是否表达清楚,是否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文的内容和表达手法。2.学生参与度:反思课堂互动和提问环节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是否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悟。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送别诗文,是否需要调整或改进教学方法。4.时间分配:反思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和练习,是否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堂互动。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