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昌平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通过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农业育种新途径,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通过已进行的太空农业试验,多种植物、动物等生物体的许多特性奥秘被揭示。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拥有返回式卫星技术。在这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自1987年以来,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先后进行了10多次搭载,有1000多个品种的种子和生物材料上大。通过太空育种,我国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例如水稻种子经卫星搭载,获得了植株高、分蘖力强、穗型大、籽粒饱满和生育期短的性状变异。有实验表明,太空水稻和原品种相比增产20%,单季亩产400—600千克,最高达750千克;营养价值也得到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8%—20%,氨基酸总含量提高53%。地面上普通的青椒、番茄、黄瓜,上天转一遭回来,就摇身一变换了模样。很多人都有些不放心,这些东西能吃吗?经科学家检测分析,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大家:经过太空育种的水稻依然是水稻,青椒依然是青椒,并无外来生物基因导入与整合,只是基因排序发生了变化,物种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总之,太空育种与转基因有着根本的区别,可以放心食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在北京培育的沙米、红豆草、匍匐冰草、紫花苜蓿四种草有这样的特点:特能抗寒抗旱。尤其是紫花苜蓿还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能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割,与未经搭载的对照株相比,它的存活期变长了,而且不易枯萎。据介绍,专家们将继续对呈现变异特征的太空“草民”进行筛选和接种,一旦它们的变异特征稳定下来,将被大面积种植在我国西部地区及北京周边,用来防止草地荒漠化,堵截沙尘暴。科学家发现,经过太空历练的种子,其发芽率、作物产量、抗病性、抗虫性、养分含量以及植物花朵的颜色、高矮等性状都会发生改变。但这样的变化并没有规律可循,据统计,对人类有益的突变约占3‰。到目前为止,太空育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无法控制种子的变异方向,只能是任其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科学空白区,等待着科学家们去做进一步的探索。(取材于彭薇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太空育种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对植物种子或组织产生诱变作用,使其基因产生突变和重组。在太空环境中,生物材料会被电子、质子、Q粒子、高能重粒子,以及X射线、γ射线和其他宇宙射线辐射,这些都可能对航天器中的生命体产生诱变效应。特别是高能重粒子,它具有很强的致突变作用。当生物被宇宙射线中的高能重粒子击中,会引发细胞内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双链断裂,进而产生错误的修复,这是生物突变的主要途径。在地球环境中,作物生长具有向重力性,而在太空环境中重力幅度降低,作物因丧失方向感可能在任意方向上生长。微重力环境可能会对作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作物细胞可能在微重力的影响下产生形态和功能上的异常变化。微重力环境还会对作物的基因表达产生影响,使其生长速度、代谢、形态和其他特性发生改变。太空育种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可以创造出更为丰富和多样的遗传资源。这种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可塑性,为育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太空育种还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筛选出最有潜力的变异体,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育种工作,有效避免了传统育种中对大量杂交后代进行人工杂交育种的时间和资源浪费,可以更快地从遗传变异中挖掘出理想性状的变异体,并将其引入到新品种的培育中。太空育种不需有性杂交等复杂过程,育种程序简便,育种周期大大缩短。因为该技术使用辐射和微重力等物理因子进行处理,没有导入外源基因,也没有使用化学药剂,所以安全性较高。未来,太空育种的新作物会更多,如改变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的新品种,成功应用此技术在未来会引导新一轮的作物改良和品质提升的潮流。不过,进行太空试验,无论是利用载人或无人飞船,还是实现航天器的回收,都需要巨大的经费投入。航天环境的高辐射和微重力条件能诱导出抗逆性提升等吸引人的变异效果,但这些突变是不可预测和控制的随机突变。因此,如何确保这些品种在农业生产上长期应用时具备稳定的遗传性状,是一个挑战。同时,需要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如抗病、抗虫、抗旱、抗盐碱等,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的挑战。这种抗逆性极可能成为未来太空育种的关键点。(取材于郎红、赵云昊、姜明亮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太空育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农业育种新途径,集航天、生物和农业育种等技术于一体。B.植物、动物等生物体的许多特性奥秘经太空农业试验被发现。C.我国凭借最先进的返回式卫星技术在此项研究方面遥遥领先。D.三十多年来,我国已将千余品种的种子和生物材料送到太空。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是()A.太空育种的水稻亩产量和营养价值都得到提升,改良成效显著。B.和转基因有根本区别,太空育种只是改变了植物的基因排序。C.紫花苜蓿因蛋白含量高和存活期长这两个特点,将被广泛种植。D.目前太空育种的发展前景广阔,值得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对太空育种可能产生影响的一项是()A.Q粒子 B.高能重粒子C.微重力环境 D.化学药剂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太空育种的新作物和地球上的作物在外形和口感上没有任何改变。B.太空的特殊环境对植物的基因产生重要影响,使其发生本质变化。C.微重力环境会影响作物基因,因而使其形态和功能产生异常变化。D.太空育种安全性较高,成功应用会在未来引领作物优化的新潮流。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现阶段太空育种的优势与不足。【答案】1.C2.C3.D4.D5.(1)优势:①培育出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②创造出丰富和多样的遗传资源;③优化资源利用效率,育种周期大大缩短。(2)不足:①无法控制种子的变异方向,使其具备稳定的遗传性状;②太空育种的新作物抗逆性还有待提高;③进行太空试验,需要巨大的经费投入。【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C.“最先进的”错,原文第一段为“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拥有返回式卫星技术。在这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是“走在世界前列”,不是“最先进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C.“紫花苜蓿因蛋白含量高和存活期长这两个特点,将被广泛种植”错,原文第四段为“专家们将继续对呈现变异特征的太空‘草民’进行筛选和接种,一旦它们的变异特征稳定下来,将被大面积种植在我国西部地区及北京周边,用来防止草地荒漠化,堵截沙尘暴”,可见紫花苜蓿的变异特征还未稳定下来,所以还不能确定其将被广泛种植。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D.“化学药剂”不属于太空育种可能产生的影响,原文第五段为“该技术使用辐射和微重力等物理因子进行处理,没有导入外源基因,也没有使用化学药剂,所以安全性较高”。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A.“在外形和口感上没有任何改变”错,原文第一段为“地面上普通的青椒、番茄、黄瓜,上天转一遭回来,就摇身一变换了模样”,说明外形上有改变。B.“使其发生本质变化”错,原文第一段为“并无外来生物基因导入与整合,只是基因排序发生了变化,物种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C.“因而使其形态和功能产生异常变化”错,原文第二段为“作物细胞可能在微重力的影响下产生形态和功能上的异常变化”,是“可能”,不是“因而”。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优势:①结合“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通过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可知,培育出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②结合“太空育种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可以创造出更为丰富和多样的遗传资源”可知,创造出丰富和多样的遗传资源;③结合“同时,太空育种还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筛选出最有潜力的变异体,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育种工作,有效避免了传统育种中对大量杂交后代进行人工杂交育种的时间和资源浪费,可以更快地从遗传变异中挖掘出理想性状的变异体,并将其引入到新品种的培育中。太空育种不需有性杂交等复杂过程,育种程序简便,育种周期大大缩短”可知,优化资源利用效率,育种周期大大缩短。不足:①结合“到目前为止,太空育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无法控制种子的变异方向,只能是任其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科学空白区,等待着科学家们去做进一步的探索”“航天环境的高辐射和微重力条件能诱导出抗逆性提升等吸引人的变异效果,但这些突变是不可预测和控制的随机突变。因此,如何确保这些品种在农业生产上长期应用时具备稳定的遗传性状,是一个挑战”可知,无法控制种子的变异方向,使其具备稳定的遗传性状;②结合“同时,需要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如抗病、抗虫、抗旱、抗盐碱等,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的挑战。这种抗逆性极可能成为未来太空育种的关键点”可知,太空育种的新作物抗逆性还有待提高;③结合“不过,进行太空试验,无论是利用载人或无人飞船,还是实现航天器的回收,都需要巨大的经费投入”可知,进行太空试验,需要巨大的经费投入。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孟子之适魏,正当魏人败于马陵,秦人掳其公子卬,魏之为国可谓困矣。魏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盖其兵屡败,意夫孟子之来,必有奇谋秘计以取胜于邻国,而洗其屡败之过也。故问孟子用兵何若而利,何若而不利也,而孟子则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然孟子学子思者也。尝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人,亦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孟子之学子思,既知夫仁义为利之大,而其对魏王,则终不以利言之,何哉?善夫温公[1]之论:“子思、孟轲之言一也。夫惟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之对魏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此说可谓尽之矣。盖仁义非无利,仁义之利,可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与世俗而言仁义之利,彼将以利心而求于仁义,果何以得仁义之利哉?以利心而求于仁义,虽近仁义,而卒不免于利。故惟孟子则可以与之言,非孟子而与之言,则失之矣。盖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则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则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故子思言利,孟子不言利,何也?盖其所言之人异也。孔子之所以罕言利者,罕与世之人言也。夫子之道传之子思,子思之道传之孟子。夫子罕言利,而子思言之于孟子,此子思之所以为善学夫子也。子思既言利,而孟子则不言之于魏王,此孟子所以为善学子思也。譬如医家之用药,此人所用之药不可以用之于彼人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为墨子而言则可,为始皇而言之则不可。俭非圣人之中制,为魏晋之君俭啬言之则可,为武帝言之则不可矣。(取材于林之奇《论子思言利孟子不言利》)注释:【1】温公,指司马光。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之适魏适:适合B.意夫孟子之来意:猜想C.仁义固所以利之也固:本来D.而卒不免于利卒:最终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君子之所以教人孔子之所以罕言利者B.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而孟子则不言之于魏王C.所与言之人异故也夫子之道传之子思D.彼将以利心而求于仁义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之为国可谓困矣

魏国作为一个国家可以说是处境艰难了B.尝问牧民之道何先

孟子曾经问畜牧为生的人把什么放在第一位C.既知夫仁义为利之大

已经知晓仁义可以带来很大的利益D.俭非圣人之中制

节俭不是圣人的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到魏国时,魏王希望孟子能够帮助自己改变国家现状。B.孟子回答魏王时只谈仁义并不谈利,是因为魏王足够仁义。C.世俗之人用求利之心去求仁义,最终难免会失去仁义之利。D.智慧的人知道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做到不失人不失言。10.文章第五段作者认为“子思言利,孟子不言利”的原因是说话的对象不同,请具体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阐释的。【答案】6.A7.C8.B9.B10.①首先从孔子说起,突出子思和孟子两人言论不同,但都是善于向老师学习,很少对世俗之人谈利。②接着用医家对不同的患者用药不同进行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说话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回答也应不同。③最后举可以对墨子和魏晋之君谈节俭,而不能对秦始皇和汉武帝谈节俭的例子,运用对比论证进一步阐释观点。【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适:适合”错误。“适”此处应为动词,到。句意:孟子到魏国的时候。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用来……的方法/……的原因。句意:君子用来教育百姓的方法。/孔子很少谈及利益的原因。B.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那么”“就”/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在上位的统治者不仁义。/但孟子却不向魏王谈利益。C.用法词义相同。均为结构助词,的。句意:是所谈论的人不同的缘故啊。/孔子的学说传给子思。D.介词,用/介词,因为。句意:他就会以利益之心去求仁义。/君子不因为天下大事而节省在父母身上的钱财。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和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畜牧为生的人”翻译错误。“牧民”,“牧”,治理,应为治理百姓。句意:曾经问治理百姓的方法什么在前。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B.“是因为魏王足够仁义”说法错误。孟子认为“君子之所以教人,亦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认为君子用来教育百姓的方法,仁义就可以了,不用说好处。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手法能力。“故子思言利,孟子不言利,何也?盖其所言之人异也。孔子之所以罕言利者,罕与世之人言也”,本段以孔子很少和世人谈论利益为例,在开篇阐述了子思“言利”,谈仁义之利,和孟子“不言利”,只谈仁义而不谈及利,两人言论不同,却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很少对世俗之人谈利。下文阐述原因,“子思之所以为善学夫子也”“此孟子所以为善学子思也”,即都是善于向老师学习。接着文章用“譬如医家之用药,此人所用之药不可以用之于彼人也”,运用比喻论证,医生给患者用药时,不同的患者用药不同,以此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说话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回答也应不同。最后一段文字“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为墨子而言则可,为始皇而言之则不可。俭非圣人之中制,为魏晋之君俭啬言之则可,为武帝言之则不可矣”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可以对墨子和魏晋之君谈节俭,而不能对秦始皇和汉武帝谈节俭,以此进一步论证观点。参考译文:孟子到魏国的时候,正赶上魏国人在马陵失败,秦国人俘虏了魏国的公子卬。魏国作为一个国家,可以说是陷入困境了。魏惠王说:“老人家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对我国有利的办法吗?”大概魏国军队屡次失败,心想那孟子的到来一定有奇谋秘计而取胜于邻国,洗刷魏国屡次失败的过错。所以问孟子用兵怎样就能有利,怎样就会不利。但是孟子却说:“大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利,有仁义就可以了。”然而孟子是向子思学习的。曾经问治理百姓的方法什么在前,子思说:“先让百姓得到好处。”孟子说:“君子用来教育百姓的方法,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说好处呢?”子思说:“仁义固然是可以用来获得好处的方法,在上位的统治者不仁义,在下的百姓就不能适得其所;在上位的统治者不仁义,在下的老百姓就乐意做奸诈之事,这样对国家的不利就严重了。”孟子向子思学习的时候,已经知道那仁义对国家的利益的重要,但他对魏王,却始终不拿利益和他谈论,为什么呢?司马光的话说得好啊:“子思、孟轲的话是一样的。只有仁德的人才知道仁义的好处,不仁德的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孟子回答魏王时,只说仁义而不涉及利益,是所谈论的人不同的缘故啊。”这一说法可谓详尽了。仁义并不是不讲利益,仁义的好处可以和聪明的人说,很难与一般的人说。和一般的人谈论仁义的好处,他就会以利益之心去求仁义,结果怎么能得到仁义的好处呢?以利益之心去求仁义,即使接近仁义,但最终不能免除利益(的影响)。所以只有孟子这样的人才可以和他谈论仁义的好处,不是孟子这样的人和他谈论仁义的好处,就错了。可以和他谈论仁义的好处,却不和他谈论,就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和他谈论仁义的好处,却和他谈论就会出言不当。聪明的人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言语不当。所以子思对孟子谈仁义之利,孟子对魏惠王只谈仁义而不谈及利,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跟他说话的人不同啊。孔子很少谈及利益的原因,是他很少和世人谈论利益。孔子的学说传给子思,子思的学说传给孟子。孔子很少谈论利益,但子思却将它讲给孟子,这就是子思善于向孔子学习的地方。子思已经谈到利益,但孟子却不向魏王谈利益,这就是孟子善于向子思学习的地方。比如医生用药,这个人所用的药不可以用在那个人身上。君子不因为天下大事而节省在父母身上的钱财,向墨子谈论节俭可以,向秦始皇谈论节俭则不可以。节俭不是圣人的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向魏晋那些节俭吝啬的君子谈论节俭是可以的,向汉武帝谈论节俭就不可以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②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③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④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君子应具备哪些特点。【答案】①与人和睦相处,能独立思考,不盲目附和;②为人处事安详、舒泰,谦虚而不骄傲;③有远大的志向,追求道德仁义;④遇事能反思自己,不推卸责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内容,观点的把握能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但不苟同他人,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考。“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心态平和安舒,不骄傲自满。“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追求道德和仁义等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自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反躬自省,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人。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君子和谐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谐。”②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小人骄傲,却不安详舒泰。”③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④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读书[1]柳宗元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缥帙[2]各舒散,前后互相逾。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3]。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注释:【1】此诗作于公元809年,柳宗元被贬永州。【2】缥帙:用青白色帛做的书套。这里指书卷。【3】勤与劬:指为争名逐利而奔走钻营,费尽心力。劬,劳苦。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幽沉”两句写诗人虽幽居于偏远之地却仍然感谢世间之事,默默阅读圣贤之书。B.“遇欣”两句写诗人读书时的情感变化,高兴时会笑,感到悲哀时会无奈地叹息。C.“瘴痾”两句写诗人被瘴气所引起的疾病扰乱心境,身体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D.“倦极”两句写诗人读书疲倦了就倒卧在床上,熟睡后精神逐渐恢复就继续阅读。1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塑造了一位谪居时憨态十足、自我嘲笑的书癫形象,情感沉郁悲慨。B.作者反对儒学,不愿被名利驱使,对只会传授经学的庸俗儒生不屑一顾。C.作者的读书生活有困扰也有乐趣,结尾的旷达之语写出了他的人生理想。D.本诗融叙述、议论于一体,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堪称五言律诗之典范。14.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读书对作者的意义。【答案】12.A13.C14.①与书籍相伴,感悟古今兴替与社会变迁,疏解被贬的苦闷。②从书中获得慰藉,使心情愉悦。③悟到名利无益,获得精神的自由。【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感谢世间之事”说法错误。“谢”,此处是谢绝,“谢世事”,指不问世事。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自我嘲笑”“情感沉郁悲慨”说法错误。本诗展示的是一个憨态十足的书痴形象,与书中内容同悲欢,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并无自我嘲笑,本诗写了读书的起因及收获、困扰与乐趣以及不为名利所驱、不为世俗指责的心态,是柳宗元在谪居生涯中不乏足于其心、自得其乐的感受,没有“沉郁悲慨”。B.“作者反对儒学”说法错误。“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是说读书得意是因为与书中意义相契合,而并不是想成为世间的大儒,并不是反对儒学。D.“极尽铺陈渲染”说法错误。本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个憨态十足的书痴形象,诗风平和古澹,并无“极尽铺陈渲染”。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首先,作者通过读书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知识。诗的前四句“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告诉读者,作者闭门谢客,沉浸在阅读前代的著作之中,博览群书,从中知道古今的兴替和社会变化的道理,思考历史长河的波澜起伏,明了上下古今所发生的事情,感悟古今兴替与社会变迁。在与书籍相伴的过程中,也疏解了被贬的苦闷。其次,作者通过读书获得了身心的快乐,心情愉悦。如诗中所言“吟咏心自愉”“书史足自悦”,作者对读书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最后,作者还通过读书悟到名利无益,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如诗中的“萧散捐囚拘”一句表明作者感到心灵放松,有如从拘禁中放出一般;又如“勿为名所驱”,作者从书中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不再为名利所驱使,实现了心灵的自由。读书的收获,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精神获得自由,抛弃了拘囚的束缚。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1)《望海潮》中“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几句,抓住了最具有诗情画意的典型景物,将西湖的风情尽展无遗,画面感强,极具感染力。(2)《五代史伶官传序》结尾“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几句,作者以反问作结,启人深思。(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威震四海”揭露了秦始皇用残酷的刑罚奴役天下百姓的现实。(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虽“自怨生”,但兼有“《国风》好色而不淫,____________”的特点。(5)《蜀相》首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问自答,写出了武侯祠的位置和周围景物,渲染了静谧、肃穆的气氛。(6)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行人屏住呼吸、抚胸长叹等细节突出蜀山山势高峻、蜀道难行的特点。【答案】①.重湖叠𪩘清嘉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③.执敲扑而鞭笞天下④.《小雅》怨诽而不乱⑤.丞相祠堂何处寻⑥.锦官城外柏森森⑦.扪参历井仰胁息⑧.以手抚膺坐长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溺”“笞”“膺”。1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曹雪芹打破旧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观念,在《红楼梦》中创造了众多才情斐然的女性形象。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以上两个划线句子分别指的是哪个人物?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对她的才华加以印证。【答案】①林黛玉:诗才出众,重建桃花社,作诗《桃花行》。②贾探春:治家之才出众,大观园改革,震慑刁奴,兴利除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整本书阅读之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情节的能力。“堪怜咏絮才”所指的人物是林黛玉。“咏絮才”这个典故源自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因她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咏雪之句而闻名,形容女子的诗文创作才华。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用这一典故来形容林黛玉的才华,用“堪怜咏絮才”来表达对林黛玉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尽管她才华横溢,但命运却令人同情。列举能体现该人物“才华”的情节。比如她替宝玉做的诗《‌杏帘在望》‌使得李纨住处得名“稻香村”。‌在芒种饯花时,‌她独自葬花并哭作《‌葬花吟》‌,‌听得宝玉痴迷。‌在海棠结社时,‌众姊妹题咏菊花,‌黛玉夺魁。‌她的诗作《‌五美吟》‌见解独特,‌咏史悲己。‌诗社中断一年后,‌初春时节黛玉题诗《‌桃花行》‌,‌引起众人诗兴,‌重建诗社,‌易名桃花社。‌香菱向黛玉求教诗时,‌黛玉爽快答应,‌显示出她在诗歌方面的自信和才华。“才自精明志自高”,这是写贾探春的。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列举能体现该人物“才华”的情节。比如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检大观园时,她无所畏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打了王保善家的一记耳光,表现出决断果敢的气概。在“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的管理才能以及在“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里替王夫人给贾母解围都展示她的才能。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老舍的济南如果山是济南的骨骼,水就是它的灵魂了。至刚至柔,这就是济南。诗人孔孚《泉城山色》只有三句,“绿得有些倦/现一些忧郁/思念着雨”。何来忧郁?那是因为山与泉历经了太多的人间苦痛。我一个人早早地坐了公交车,颠簸三个小时,去济南的历下看泉。在历下的小巷里,顺着幽幽的泉水曲曲折折地走。然后,再去大明湖畔寻一个僻静处,半日半日地发呆,走神。这样的时候,总会想起一个人来,想起那个对济南的山与水爱得无以复加、也是至刚至柔的人。这个人就是老舍。人走了,他的文字与留在文字上的生命,便如这清幽而婉转的泉水,不竭不涸。想起他在《吊济南》中几乎是带点儿幸福感的话:“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实际是四年又三个月)。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笑脸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正是中华民族最危殆的时候,日寇入侵,内乱不已,民不聊生。所幸的是,当时受着压迫与凌辱的中国,民众与知识分子双双觉醒,合力反抗。在这觉醒与反抗的知识分子队伍里,有两个劳作最力最勤的作家,上海的鲁迅与济南的老舍。在鲁迅生命的最后九个月零十九天里,先生有八个月在重病之中。但在这最后的九个月又十九天里,先生却出版了《故事新编》《药用植物》《死魂灵百图》等;编校成书的有《海上述林》两卷,编好的有《苏联作家七人集》《且介亭杂文二集》,平均每个月有一本书出版。十月十六日(死前三天),先生写下了《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一文;十七日,先生勉力写出未完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记下当天的日记;十八日晨,已无力说话,还不满足于许广平的报告,还要亲自看过报纸,关心着刊物和青年们的文章。这是民国二十五年,鲁迅的1936年。济南的老舍呢?那时他在齐鲁大学任教,假期便成了他创作的正日。他的夫人胡挈、青女士在《旧居》一文里这样记载:“就在那样的盛暑中,就在这个闷热难当的小院里,老舍一天也没敢歇着。他抢在太阳出来之前起床动手写作,头上缠着湿毛巾,肘腕子下面垫着吸墨纸,以防汗水湿透稿子。就这样每天至少赶出两千字来。一个暑假,他‘拼’出了一部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离婚》。”这是民国二十一年,老舍的1932年暑假,一个热死了许多卖苦力者的酷暑。民族与民众的苦难,为鲁迅与老舍的文字铺下了灰暗而又感伤、悲苦而又愤怒的底色。只是鲁迅的文字,是带火的讽刺;而老舍的,则是含泪的幽默。老舍的《大明湖》写的就是震惊全国的济南惨案。《大明湖》焚毁于日寇的飞机轰炸之中,老舍又将这部长篇小说里最精彩的部分,重写成一部可以列于世界经典之林的中篇小说《月牙儿》。近八十年过去了,我于晚春的暮霭里流连于济南历下旧巷的泉水边,似乎老舍与他的月牙儿,都还在汩汩的清流里晃动。老舍的作品也如这泉水般,将大地上野草一样的底层民众的苦难含蕴其中。那是个将没有一点生途的母女俩渐次逼入妓女境地的社会。那个女子悲凉的呻吟——我每每读时都读到对于这两个美丽生命无望凋零的无限怜惜,和对于那个非人社会的无尽的控诉——“我心中的苦处假若可以用个形状比喻起来,必是个月牙儿形的。它无依无靠地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光微弱,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住”,“我还不如一条狗,狗有个地方便可以躺下睡,街上却不准我躺着。”那个吃人的社会,终于将妓女的女儿逼进监狱,这个酷爱着月牙儿的女子,竟“不再想出去了”,因为“世界比这儿并强不了许多”。老舍是在最后时刻才不得不离开济南的。直到济南北面的黄河桥被炸了,日寇的铁蹄已经逼近济南,他才提起那个早已收拾好的箱子,“挨个看看极幼小的孩子们”,踏上了八年的抗战路。他绝不可能留下来侍奉敌伪政权。他那文人的脊梁,是如济南的华不注山一样,硬且峭拔。我们都知道老舍名篇《济南的冬天》。其实济南的春夏秋冬他都饱蘸着深爱,一一写过。他与济南匆匆作别在秋意阑珊之时,其后的岁月里,他的梦境中应当会皴染起济南的秋意吧——“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上善若水”,“逝者如斯”,老子与孔子虽然说的是水,又是在说人。我每次来到济南,亲近着万古常新的泉水,总会想起老舍与老舍的那些写着济南的文字。我相信,一世一世的后人来到济南,亲近着这些常流常新的泉水,仍会想起老舍与老舍的那些写着济南的文字。(取材于李木生的同名散文)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便如这清幽而婉转的泉水清幽:凄清,幽怨B.有两个劳作最力最勤的作家最力最勤:最努力最勤勉C.还不满足于许广平的报告报告:转告,传达D.匆匆作别在秋意阑珊之时秋意阑珊:秋季已接近尾声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巧妙地由济南的山水落笔,引出对老舍其人其作的思考,富有韵味。B.作者写鲁迅重病中仍坚持创作,和老舍形成对比,突出表达了对鲁迅的赞颂。C.老舍最后被迫离开济南,既表现了他对济南的不舍,也体现了他抗战的坚决。D.文中多处引用老舍作品中的句子,丰富了文章内容,情感深沉,富有感染力。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妙处。2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标题“老舍的济南”包含了哪几层涵义。【答案】17.A18.B19.①将底层民众比喻成弱小的野草,突出民众在民族最危殆的时候受尽压迫与凌辱。②将老舍的作品比喻成济南不竭不涸的泉水,承载了民众悲惨的命运。③突出老舍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非人社会的控诉;赞颂了老舍的文字如泉水般有生命力、影响力。20.①老舍曾旅居济南,把它当作第二故乡,对济南和济南的山水饱含着热爱之情。②老舍深切关注着历经苦难的济南民众的悲惨命运,他笔下写济南的文字和留在文字上的生命力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③老舍的性格拥有济南山水一样至柔至刚的特点:他像济南的水一样不竭不涸,以柔软的态度迎难而上;像济南的山一样,有着文人不屈的脊骨,面对困境刚毅不屈服。【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A.结合“人走了,他的文字与留在文字上的生命,便如这清幽而婉转的泉水,不竭不涸”可知,清幽:意思是清静幽深。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和老舍形成对比,突出表达了对鲁迅的赞颂”错,结合“在这觉醒与反抗的知识分子队伍里,有两个劳作最力最勤的作家,上海的鲁迅与济南的老舍”可知,应该是相互映衬,是对两人的赞颂。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①结合“将大地上野草一样的底层民众的苦难含蕴其中”可知,将底层民众比喻成弱小的野草,野草会遭受风雨的侵袭,却因柔弱而无力反抗,突出民众在民族最危殆的时候受尽压迫与凌辱。②结合“老舍的作品也如这泉水般,将大地上野草一样的底层民众的苦难含蕴其中”可知,将老舍的作品比喻成济南不竭不涸的泉水,泉水滋润大地,养育野草,也承载野草的苦难,写出了老舍承载了民众悲惨的命运。③结合以上可知,突出老舍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非人社会的控诉;赞颂了老舍的文字如泉水般有生命力、影响力。【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结合“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实际是四年又三个月)……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可知,老舍曾旅居济南,把它当作第二故乡,对济南和济南的山水饱含着热爱之情。②结合“老舍的《大明湖》写的就是震惊全国的济南惨案。《大明湖》焚毁于日寇的飞机轰炸之中,老舍又将这部长篇小说里最精彩的部分,重写成一部可以列于世界经典之林的中篇小说《月牙儿》”可知,老舍写的这些内容都能够反映济南民众遭受的苦难,因为他时刻关注苦难的济南民众的悲惨命运,他笔下写济南的文字和留在文字上的生命力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③结合“人走了,他的文字与留在文字上的生命,便如这清幽而婉转的泉水,不竭不涸”“他那文人的脊梁,是如济南的华不注山一样,硬且峭拔”可知,“水”的特色是柔软,“山”的特点是刚硬,而老舍的性格拥有济南山水一样至柔至刚的特点:他像济南的水一样不竭不涸,以柔软的态度迎难而上;像济南的山一样,有着文人不屈的脊骨,面对困境刚毅不屈服。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21.语言基础运用。①近年来,居庸关长城不断拥抱潮流、紧跟时尚,让古老关城呈现出年轻的一面。②在23年8月的北京长城国乐大典,9月的国际青年设计师邀请赛时尚盛典之后,24年“五一”假期居庸关长城再次迎来备受游客期待的“点灯”时刻。③高悬“天下第一雄关”牌匾的居庸关城楼,打开轮廓灯与照明灯,在夜色中绚烂光彩。④以城楼为核心,灯光向两侧山脉迅速延伸,巍峨的长城如同一条彩色的巨龙,盘旋在天空与山脉之间,气势如虹。⑤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传承发扬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加强对居庸关长城的保护修缮和价值挖掘,让长城精神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呈现”可换为“展现”。B.②句中的两处双引号用法相同。C.④句中的成语“气势如虹”使用恰当。D.⑤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需要互换位置。(2)文段中③句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1)B(2)高悬“天下第一雄关”牌匾的居庸关城楼,打开轮廓灯与照明灯,灯光在夜色中光彩绚烂。【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的能力。B.②句中“五一”的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点灯”的双引号表示突出强调,两处双引号用法不同。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搭配不当,“居庸关城楼”与“绚烂光彩”搭配不当,应该是“灯光”光彩绚烂。所以可改为“灯光在夜色中光彩绚烂”。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2.学校将开展一系列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请你依据下列两则《论语》,自选角度,为班级拟写一个班名,并简要阐释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①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答案】班名:笃行弘德班理由:取自《论语》中“执德不弘”与“博学而笃志”之精髓,笃行强调实践之坚定,弘德则寓意弘扬高尚品德。班名“笃行弘德”旨在激励同学们不仅要在学识上广博精深,更要坚定信念,弘扬并实践优良品德,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审题:本次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依据《论语》中的两则名句,为即将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拟写一个班名,并简要阐释理由。这两则名句分别是:“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考生需从这两则名句中汲取灵感,自选角度,为班级拟定一个富有深意的班名,并阐述其理由。写作思路:首先,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两则名句的含义。第一则强调了对品德和信仰的坚持与弘扬;第二则则强调了广博的学识、坚定的志向、勤学好问以及深入思考的重要性,并指出这些都是实现“仁”的途径。其次,考生需要在理解名句含义的基础上,寻找它们之间的共通点或对自己有所启发的点。这两则名句都涉及到了品德、学识、志向和行动等方面,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到班名中。第三,根据对名句的理解和启发,考生需要拟定一个既符合班级文化建设主题,又富有深意和特色的班名。班名应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和发音,同时能够准确传达出班级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最后,考生需要对自己拟定的班名进行简要的阐释,说明其来源、含义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个班名。阐释理由时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能够充分展现考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和思考。23.高中阶段,同学们有很多难忘的经历:“一节复习课”“一节晚自习”“一次答疑”“一次升旗仪式”“一次值日”……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让我们深思……请任选一次经历进行片段描写。要求:语言生动,描写细致。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答案】示例:晚自习的灯火下,教室里静得只余笔尖轻触纸张的沙沙声。我埋头于数学的题海,那道复杂的几何题如同迷宫,让人既恼又爱。正欲放弃之际,同桌轻轻推来一张纸条:“一起解?”我们相视一笑,头靠得更近了,思路在交流中碰撞,难题终在团队的智慧下迎刃而解。那晚的晚自习,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情与坚持的力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描写类微写作题。审题:本次微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从高中阶段众多难忘的经历中选择一次进行片段描写。这些经历包括“一节复习课”“一节晚自习”“一次答疑”“一次升旗仪式”“一次值日”等,它们或让人感动,或引人深思。考生需通过生动的语言,对所选经历进行细腻描绘,展现其独特魅力和深刻意义,描写是本次写作的核心。描写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和情感。除了生动的描写外,考生还需要在文字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无论是感动、深思还是其他情感,都要通过文字自然流露出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共鸣感。本次写作有字数限制(不超过150字),因此需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完成描写和表达。写作思路:比如写一次升旗仪式,可以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描写。比如写本次升旗仪式的流程,从整体上写同学们的着装、动作等,再具体写某一两个同学的神态,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严肃、庄重的氛围;并且应该还有自己的心理感受,写出本次升旗仪式给人的独特教育意义。24.请以“远方”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答案】示例:远方远方,是星辰的摇篮是梦的起点,是心的归宿。它藏在山的那边越过无数的峰峦叠嶂在无尽的夜空下闪烁。我追逐着那遥远的光脚下的路虽长心中的火却永不熄灭。那远方,有我未曾到达的彼岸,有我未曾拥抱的梦想。向往远方,向往未知,每一次仰望,都是心灵的飞翔。远方的风,吹动我的衣襟,远方的歌,回荡在我的心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抒情类微写作。审题:本题要求以“远方”为题,进行微写作,字数不超过150字。题目要求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这意味着写作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情感表达。以下是审题的关键点:题目:“远方”这个题目可以引发对梦想、旅行、思念、探索等多种情感的联想,写作时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角度进行抒发。情感真挚:写作内容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投入。语言生动:使用的词语和句式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避免平淡无奇的表达。有感染力:文字应该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共鸣。写作思路:可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或以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来展现出远方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远方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展开表述。写作时学生任意选择一个角度作为自己立意方向进行联想想像,比如对梦想、旅行、思念、探索。可以从对远方的渴望与向往、远方之路的艰难和执着、到达远方的畅快与喜悦来展开。整首诗歌强调奔向远方过程要勇往直前。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5.根据要求写作。有人热衷于创新,有人热衷于怀旧。作为当代青年,身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你如何看待创新与怀旧?请以“论创新与怀旧”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答案】例文:论怀旧与创新浮世万千,有人喜欢预言,认为拥有对未来的期盼,才能让我们有勇气迎面未来;有人却更认可怀旧,认为对过去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判断预言的正确与否。但其实,怀旧本无罪,最重要的是怀旧的我们是否只会沉溺过往无法自拔,是否能在怀旧中找到创新源泉,继往开来。在怀旧中取精去粕,以旧成新。《论语》是儒家留存千年的经典之作,其中既有“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精华,至今不衰,又有“敬鬼神而远之”的早已被否定的神鬼之说。在庄子的学说中,亦有经世为人的大理,又有“不可知论”的历史局限。新冠疫情因中医药的使用而取得很好的效果,中医药天下扬名,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又何尝没有错误记录与无效药方?辩证传经典,经典永不衰,盲目守旧理,旧灭潮流弃。在创新中以古为鉴,面向未来。一味的怀旧当然是不可取的,而一味的求新而不顾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是更不可取的。莫言从旧的经典与民间传说中获得灵感与素材,屠呦呦从中医药典中悟得启发,瓦特改良蒸汽机,引领了一个时代,取旧成新,创新才能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而世界上每年申请永动机的专利数居世界第一,这让我想到《格列佛游记》里可笑的实验,从黄瓜里提取阳光,将排泄物还原成食物……引人发笑的背后是一味求新,新不成而成谬。而今,时代的浪潮奔腾前行。未来世界接力捧正传到我们当代青年手上,我们是新世界崭新的缔造者。历史的文化传承千年,必有其要义与值得铭记的闪光点。对于传统中的精华,我们要继续传承,大力发展,弘其优,扬其华,助己一路前行。且看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他积极吸收前人的思想精华,总结经验,终得牛顿三大定律的问世。又闻屠呦呦,翻阅古籍,在许多古老的民间典范中吸取经验教训,终成青蒿素之问世。而我们,作为当代青年亦需破浪扬帆,在怀旧中寻找新机,传承古智,旧中取新,以新鉴旧,在新世界里,致力研发,创新发展,不断强大自身。如此,方可在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中立稳脚跟,助力自己向前,助力国家进步,助力时代发展。只有怀旧取创新,创新鉴怀旧才能更好地发展。既知温故而知新,又可演化成记忆规律曲线推动记忆能力提升。辩证否定知扬弃,于创新中看到历史的影子,于怀旧中看到发展的契机。不守旧,不唯新,在怀旧的同时谋求创新和发展,在新时代浪潮下以旧助新,以新促旧,定能大展宏图,翱翔九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材料类型为引语类材料。材料首先阐述了不同人对于创新与怀旧的不同倾向。然后,进一步结合青少年身份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点,引发我们思考,应该如何看待并处理好创新和怀旧的关系。对此,首先,应联系社会生活,明确“创新”与“怀旧”的丰富内涵。“创新”自然是代表着对于社会最新发展方向与最新研究成果的追求。而“怀旧”则是指对于旧事物、旧文化、旧观念、旧传统等的留恋。由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