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1页
广西钦州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2页
广西钦州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3页
广西钦州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4页
广西钦州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钦州市2024年春季学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二单元和选择性必修下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Gentleman。现有的研究表明,君子一词出现在儒家之前,或者说在孔子之前,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的差别,是学养、德行的分别,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像草一样,风往哪吹,草就往哪倒。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要做个君子就不能赶时髦,赶时髦是会丧失某些气节的。君子要成为一个社会的引领者。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注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文化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礼仪的根本精神集中起来讲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大报本也,大报本就是不要忘掉我们从哪来的。“天地君亲师”是我们生命的本源。儒家教育归根结底是让人通过教育恢复人性,改变兽性。礼是大报本,原始返终,要追到最后的根源上去,这是礼的一个核心的东西,所以我们要知恩报恩。礼第二个重要的内容是敬,这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敬,不仅要相互尊敬,自己也要尊敬自己,所以去掉敬,礼仪都是虚设的。所有的礼仪都体现了一个核心精神,相互尊敬。礼里面的敬是出于内心的,不是一种形式上的,当然,我们首先要从形式上开始,最根本的是不能丢掉礼,君子的一个责任就是传承这种文化的根本精神。作为一个君子要具备什么样的品德?一个字的要求就是“孝”。“百善孝为先”,中国文化讲天地生万物,万物包含人类,人类有人类的祖先,所以我们要孝我们的祖先,最直接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生命观是有密切关系的,生命是父母所生,所以要报答父母,父母要养育教育子女,子女就要孝顺敬重父母,这是相互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关系,孝不是强制的,强迫的。孝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通过丧礼来体现,守丧三年就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两个字的品德是“诚敬”。南宋的朱熹曾经讲过,“为人行事,诚敬二字”,做人做事把握这两个字就可以了。“诚者勿自欺,勿妄为”,不要自己去欺骗自己,不要妄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敬是不怠慢,不放荡,我们要敬畏别人,也要敬畏自己,同时也要敬畏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事业。一个人如果能够根据这两个字去做,勿自欺,不怠慢,不放荡,这个人就具有了君子的品德了。三个字是“智、仁、勇”。《中庸》里面对这三个字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好学近乎知”,作为一个君子就要好学,学无止境,不断上进;仁,也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爱人”,“力行近乎仁”,要去做,踏踏实实地去做才是“仁”;至于勇,“知耻而后勇”,懂得羞耻的人才能勇,真正有勇气的人是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就去改正的。四个字是“礼、义、廉、耻”。一个君子最基本的应该是守礼,敬人。儒家讲的“五伦”是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这都是一个自然的关系,无法逃避。守礼就是按照身份该做的事情,就是尽伦尽责。君臣是从社会关系来讲的,一个正常运作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要有分工的,需要有不同的地位角色,否则就成为无政府主义状态。在中国文化中,君臣关系常常化解为君父、臣子,官员也让他化解为父母官、子民,要按父母子女关系处理这种关系。义,就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是人特有的。人要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不小心,一念之差就会变为禽兽,甚至禽兽都不如。廉,正直,清廉,做人就应该正直才能起表率作用,一个正直的人才能够诚信。第四个是耻,羞耻。做人要懂得羞耻。我们通过礼的教育,道德的教育,目的就是要让人们有一种羞耻心,使他的行为能够非常方正。有羞耻心的人,行为一定是方方正正的。所以四个字就是礼、义、廉、耻。君子品德怎么养成?环境非常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决定因素还在人自己身上。中国文化始终是反求诸己的,历来是为己之学。所谓“为己之学”也可以说是“君子之学”。君子学习是使自己成为更加完美的人。“小人之学”或者“今之学者”是为人的,“为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把学到的东西看作飞禽走兽。禽犊就是人所拥有的财富,这些东西也可以说是做表面文章的,显示给别人看的,所以“为人之学”,根本不落到心里面去,更不落到行动上去。另外还要寻求名师良友,荀子讲最直接的就是向身边的君子学习。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放开眼界,向天地万物学习。只要我们能够谦虚谨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君子。(摘编自楼宇烈《君子的意义与德行》)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大致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对应,以孔子为分水岭,其内涵从代表社会地位转变为道德品格的标志。B.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君子,就不能盲目追风头,赶潮流,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身教来引领大家。C.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和变化的,传承文化不在于种种外在形式,而在于把文化的精神传承好。D.君子品德三个字要求中谈到的“智”“仁”分别重在强调孜孜求学与身体行动,与我们日常理解不尽相同。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孝作为君子品德的核心,但要成为君子还要具有诚、敬、智、仁、勇等德行。B.只要有自暴自弃,不尊重他人,不敬畏自然的行为,就不能称得上具备君子品格。C.在中国文化中,尽量把君臣关系变成父子般的自然关系,有利于社会的正常运作。D.通过“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对比,突出成为君子主要靠自己身体力行。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A.《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B.《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D.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4.《孟子·离娄上》:“礼人不答(意思是:我有礼貌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请根据文本概括原因。5.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答案】1.C2.B3.D4.①小人不知礼,不懂得以礼待人;②我们要以身作则,先做好自己,引领大家懂礼知礼;③如果礼得不到回应,我们要反求诸己,反省自己。5.①首先指出君子一词在孔子前后内涵发生了变化;②然后分别从引领社会风气和传承文化两方面阐释了君子的社会作用;③接着论述了君子应具有的品德;④最后强调了养成君子品德的方法途径。【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传承文化不在于种种外在形式,而在于把文化的精神传承好”错,曲解文意,根据“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可知是“不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不是“不在于种种外在形式”。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只要……就……”错,说法绝对,根据第三段“一个字的要求就是‘孝’”“两个字的品德是‘诚敬’”“三个字是‘智、仁、勇’”“四个字是‘礼、义、廉、耻’”等内容,可知君子品格的内涵及其表现非常广泛,非君子品格也不只在于“自暴自弃,不尊重他人,不敬畏自然”等。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四段主要论证“君子品德怎么养成”,一是重视环境,二是加强自身的修炼、反省与不断学习等。A.适合,强调自身的诚实无欺。B.适合,强调广泛学习并不断反省。C.适合,“一松一竹”“山鸟山花”体现了环境的重要。D.不适合,对眼前景象的描绘,没有涉及“君子品德怎么养成”。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由“礼第二个重要的内容是敬,这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敬,不仅要相互尊敬,自己也要尊敬自己”“所有的礼仪都体现了一个核心精神,相互尊敬”,可知:小人不知礼,不懂得以礼待人。②由“君子要成为一个社会的引领者。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可知:我们要以身作则,先做好自己,引领大家懂礼知礼;③由“不要自己去欺骗自己,不要妄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敬是不怠慢,不放荡,我们要敬畏别人,也要敬畏自己”“中国文化始终是反求诸己的,历来是为己之学”等内容,可知:如果礼得不到回应,我们要反求诸己,反省自己。【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由第一段“‘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Gentleman”“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等内容,可概括:首先指出君子一词在孔子前后内涵发生了变化。②由第二段“君子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文化的传承”,可概括:然后分别从引领社会风气和传承文化两方面阐释了君子的社会作用。③由第三段“作为一个君子要具备什么样的品德”“一个字的要求就是‘孝’”“两个字的品德是‘诚敬’”“三个字是‘智、仁、勇’”“四个字是‘礼、义、廉、耻’”等内容,可概括:接着论述了君子应具有的品德。④由第四段“君子品德怎么养成?环境非常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决定因素还在人自己身上”等内容,可概括:最后强调了养成这些君子品德的方法途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妹妹安然从初一到高一,从来就没有当选过三好学生。我得在这次评选之前,嘱咐她老实做人,别得意忘形。“哎,我希望你这阵儿老实点。你最好先别穿这件衣服,太红。”我的眼睛看着别处,故意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衣服怎么啦?不就是前边没扣子、后边一条拉链吗?这不是你买的吗?不是你夸了半天漂亮吗?真的,我还舍不得穿呢。可就冲你一说,我非连着穿三天不可,考完了,庆贺一下。”“别觉得你考得不错就这么放肆,①就、就目空一切。想想你对同学都什么态度吧:讽刺人家米晓玲,还有你那批评班长的作文。虽然班主任放过了你,可下一步呢,你知道?在这种事上占上风多没意思!”“姐,”安然换了口气,“我知道我不是什么都好。就说对米晓玲吧……唉。”她短叹一声,“米晓玲要上班了,你知道吗?她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学,连高中都不想上了。也许这叫顶班吧,把她妈妈给顶下来了。这两天我总想过去的事,越想越觉得对不起米晓玲。我想,请她到家里来玩,顺便请她吃饭。”“吃饭可以。不过你还是放假以后再穿这件衣服。”我说。“你怎么还想这件事?如果你用衣服和吃饭作交换条件,那我宁可不叫米晓玲来吃饭也得穿这件衣服。”安然说得很果断,像在朗读宣言。“你……”第二天中午,妈妈不愿意请米晓玲,躲出去了,我和爸爸刚把饭菜准备停当,安然和米晓玲一前一后进了门。今天她穿得很朴素,身上没有那些金丝银线。但脸上却搽了薄薄一层粉,尽管她的脸本来就很白,雀斑被模糊起来,倒失去了自然。吃饭时安然话多极了,显然是为了叫米晓玲松弛下来。她不是把汤匙碰到桌上,就是把菜翻到桌上。有一回一个丸子没夹住,又落到盘子里,油汁溅了我一脸,可我却装作不在意。爸爸也不时开个小玩笑来调节气氛,有时米晓玲真能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果然,她话也多了。“你马上就上班吗?”我问。“是啊。还是我妈妈那家商店。其实你们常去,挨着家具店那家。”米晓玲说。“那个店不小,货挺全的,有时好像还有咖啡糖。”我说。“那当然了,全市第三大。新修的门脸,都换成钢窗了。听我们经理说,还要装霓虹灯呢。”米晓玲自豪地讲述着,俨然一副老营业员的派头。“到时候我一定常去看你。”安然诚心诚意地说。“咱姐们儿……”她看了看我,“咱们老同学,没说的。我们那儿处理罐头,处理水果特多,杏酱才五毛钱一瓶。我保证给你留着。”“太棒了,买它十瓶!”安然大笑起来。“哟,那是一张画吧?可真大。”米晓玲忽然发现了我爸爸那张未完成的创作。顺便说一下,爸爸的画室就是厨房的一半。“是啊,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安然问。“那是树,那是树叶,还没画上人吧。画上人我就能猜得出来。”米晓玲看着眼前那张正在铺满颜色的画布说。“这幅画永远也不会有人。不过它已经有名字了,它叫……”安然稍微考虑了一下。“叫什么,叫落叶呀?”米晓玲蛮有兴致地问。“叫——《吻》。”安然清清楚楚地说。“叫什么?”米晓玲没听明白。“《吻》。就是一个‘口’字加一个‘勿’字。”“②你可真行啊安然!你都能说出这个字来!”米晓玲满脸通红。“这有什么,哪个字生来不是为了让人念。”安然说着走到画布前,“你看,深秋时节,挺拔、俊秀的白杨树叶子黄了。它们就生长在这块肥沃的平原上,大地养育了它们,大地就是它的母亲。夏日,它们把阴凉献给大地;秋天,当大地不再需要这种安慰时,它们才开始用金子般的颜色来打扮自己。其实,把世界上所有的黄金都集中起来,也不够打扮一树叶子。现在,它们就是穿着这种盛装飘向大地,去亲吻母亲的胸膛。你看,母亲也敞开胸膛,在欢迎它们的归来。这就是它们献给母亲最好的礼物——一个庄重、深重的吻。”“③怎么不说了?”原来安然的描述也吸引了爸爸,他早已聚精会神地站在画面跟前了。显然,连爸爸也没想到,安然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竟是这样内行。我都有点嫉妒了,我是写诗、编诗的呀。“不说了,一阵胡说八道。米晓玲,你喜欢它吗?”安然转过身问米晓玲。我把目光也转向米晓玲,看她的反应,没想到她哭了,泪水把脸蛋上薄薄的香粉冲开两道小沟。我和安然互相看看。“怎么了米晓玲?”安然问她。“我……看你多好,懂那么多。说得我都……你以为我就那么想上班吗?刚才我是胡说,好像我多高兴,其实我是怕叫人瞧不起。你不知道现在我多后悔,为什么当初我不好好学习。现在你们全家陪着我,送我上班。你知道,我多怕同学们到商店找我去呀,你们都背着书包,我却站在柜台里,站着约①这、约那。”米晓玲突然趴在桌上,毫无顾忌地哭了起来。现在我倒有点认识米晓玲了,我后悔没有多买回些好吃的来。“④别哭了米晓玲,我去看你时保证不背书包。”安然拿块毛巾给她擦着脸。爸爸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拿起了画笔。他望着他的画面沉思着,眼光久久不动。安然的分析乃至米晓玲的哭似乎给了他新的启示。(节选自《十月》1983年第2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注]①约:yāo,口语,用秤称物。如:给我约二斤肉。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姐姐在教训妹妹时“眼睛看着别处,故意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既是因为她了解妹妹直爽倔强的性格,不想产生正面冲突,也是因为自己缺少底气。B.从妈妈不愿意请米晓玲来家吃饭而躲出去可以看出,她对米晓玲印象不好;安然的姐姐对米晓玲印象也不太好,但为了安然还是留了下来。C.“顺便说一下,爸爸的画室就是厨房的一半”是“我”向米晓玲的介绍,突出家庭状况的一般,表现“我”的坦然,打消米晓玲的心理顾虑。D.米晓玲和安然说话,先说“咱姐们儿”,是因为她认为她和安然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又改成“咱们老同学”,是顾忌到安然的姐姐在场,不敢放肆。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连用两个“就”,形象地写出了“我”这个姐姐对妹妹的关心、提醒甚至警告。B.句子②中米晓玲对同龄人安然说出的“吻”字满脸通红的表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C.句子③意蕴丰富,其中既有对女儿的鼓励,又有一种对自己作品价值被发现的满足。D.句子④安然答应看同学不背书包,表现了安然的善变,体现了安然在生活中逐渐成熟。8.安然对油画的分析,为什么会吸引在场的所有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就像教材上《荷花淀》中的水生、水生嫂和白洋淀其他的女人们、战士们,以及本文的安然和米晓玲。请结合这两篇小说,就“次要人物”的作用写一段札记,150字左右。【答案】6.C7.D8.①安然对作品的分析比较专业,有深度,丰富了“吻”字的内涵。②安然的表述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感染力。9.①白洋淀其他的女人们、战士们和米晓玲这些次要人物将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水生、水生嫂或安然的成长和变化,使得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③他们和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生活环境等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实现着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使作品主旨更深刻。【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这句话不是对米晓玲的介绍,是在向读者介绍。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D.“表现了安然的善变,体现了安然在生活中逐渐成熟”错,表现的是安然的善良,体现的是安然不断地对自己完善的过程。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①前文安然突然说出画作的名字叫“吻”,米晓玲对这一名字很觉得不好意思,她满脸通红地说“你可真行啊安然!你都能说出这个字来!”,经过安然对作品比较专业的分析,大家作“吻”这个名字有了深度的理解,丰富了“吻”字的内涵。②安然的表述形象生动,语言富有诗意。如运用比喻“大地就是它的母亲”、比拟“大地养育了它们”、夸张“把世界上所有的黄金都集中起来,也不够打扮一树叶子”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感染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米晓玲和白洋淀其他的女人们、战士们都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次要人物作用有:对主要人物起着重要的衬托作用;有助于揭示或凸显作品的主旨;作为线索人物,串连故事情节等。①白洋淀其他的女人们、战士们和米晓玲这些次要人物将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本文米晓玲被安然讽刺过,要顶班不上学了,才有安然觉得对不起米晓玲,请她来家里吃饭谈画的情节。水生等七个农民在县委报名参军,他们的妻子很惦念,就乘小船去找,回家的路上,碰上日寇的运输船,她们飞快地逃进了荷花淀,这些妇女无意中遇到了新参军的丈夫,这场战斗也使她们经了风雨,见了世面,秋后就学会了射击,配合子弟兵作战。②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香雪或安然的成长和变化,使得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本文中“米晓玲突然趴在桌上,毫无顾忌地哭了起来”,米晓玲因为自己要工作不能上学而伤心自卑,她的哭对安然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白洋淀的妇女们不仅是勤劳、能干、识大体的,也是乐观的、坚强的,她们衬托了水生嫂的性格品质,体现其成长。③他们和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生活环境等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本文中的米晓玲来安然家里做客,一起谈论画作和生活。白洋淀其他的女人们、战士们同主要人物水生、水生嫂一起参加战斗、一起成长。他们共同实现着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使作品主旨更深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时顺昌①受围已四日,金兵益盛,乃移砦②于东村。锜③遣骁将阎充募壮士五百,夜斫其营。兀术闻之,即趣骑急行,率十万众来援。锜会诸将问计,或言:“今已屡捷,宜乘此势,具舟全军而归。”锜曰:“朝廷养兵十五年,正为缓急之用,况已挫敌锋,军声方振,纵众寡不侔④,当有进无退。且敌营甚迩,而兀术又来,吾军一动,彼蹑其后,则前功俱废。使敌侵轶两淮,震惊江、浙,则平生报国之志反成误国之罪。”众皆感动思奋,曰:“惟太尉命。”锜募得曹成等二人,谕之曰:“遣汝作间,事成重赏。第如我言,敌必不汝杀。今置汝绰路骑中,遇敌则佯坠马,为敌所得。敌帅问我何如人,则曰:太平边帅子、喜声伎,朝廷以两国讲和,使守东京,图逸乐耳。”已而二人果遇敌被执,兀术问之,对如前。兀术喜曰:“此城易破耳。”即置鹅车炮具不用。明日,锜登城,望见二人来,缒而上之,乃敌械系成等归,以文书一卷系于械。锜惧惑军心,立焚之。锜遣耿训以书约战。兀术怒曰:“刘锜何敢与我战!以吾力破汝城,直用靴尖趯⑤倒耳。”训曰:“太尉非但请与太子战且谓太子必不敢济河请献浮桥五所济而大战。”兀术曰:“诺。”迟明,锜果为五浮桥于颍河上,且毒颍上流及草中。敌严阵以待,诸酋各居一部。众请先击韩将军,锜曰:“击韩虽退,兀术精兵尚不可当。宜先击兀术,术一动则余无能为矣。”时天大暑,敌远来疲惫,人马饥渴,食水草者辄病,往往困乏。锜士气闲暇,军皆番休,按兵不动。逮申时,敌力疲气索、忽遣数百人出西门接战、俄遗数千人出南门、戒令勿喊,但以锐斧犯之。统制官赵樽身中数矢,战不肯已,士殊死斗,入其阵,敌大败。(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有删改)材料二: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选自《宋史•刘锜传》)[注]①顺昌:地名,宋军所守之城。②砦:同“察”,营杂。③锜:宋军将领刘锜。④侔:等同。⑤趯:踢。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太尉非A但请B与太子战C且谓太子D必不敢E济河F请献浮桥G五所H济而大战。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趣骑急行”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趣”的含义相同。B.“即置鹅车炮具不用”与“今以钟磬置水中”(《石钟山记》)两句中“置”的含义不同。C.“兀术精兵尚不可当”与“君当作磐石”(《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当”的含义不同。D.“善射”与“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善”的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顺昌被围困已经四天,金兵越来越多,刘锜派猛将阎充招募五百名壮士,在夜里袭击了金兵的营垒。B.曹成等两个人果然遇到了金兵、被金兵抓住,金兀术审问他们,并相信了他们的话,自以为攻城很容易。C.刘锜烧掉了金兵绑在曹成等两个人身上的文书,因为这些文书的内容惑乱了军心,使刘锜非常生气。D.宋军统制官赵樽身中数箭,仍然不停止战斗,士兵们也殊死作战,杀入敌阵,大败金兵,取得胜利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已屡捷,宜乘此势,具舟全军而归。(2)遣汝作间,事成重赏。第如我言,敌必不汝杀。14.在南宋历史上,后人多推崇“刘锜之谋”,文中“刘锜之谋”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答案】10.CFH11.A12.C13.(1)现在我军已经屡次取得胜利,应该趁着这种气势,准备船只,保全军队返回。(2)派你们两个去做间谍,事情完成后重赏你们。你们只管按我说的做,敌人必定不会杀你们。14.①刘锜派出间谍迷惑敌人,使敌人放松警惕。

②刘锜派遣耿训诱敌过河,且预先投毒,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③刘锜以逸待劳,突然袭击,抓住战机打击敌人主力。【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尉不但请求和太子您作战,而且说太子您一定不敢渡河,先给您搭五座桥,渡过河之后再大战一场。“与太子战”是“请”的宾语,主语为“太尉”,句意完整,C处断开;“太子必不敢济河”作“谓”的宾语,F处断开;“浮桥五所”作“献”的宾语,H处断开。故选CF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不同。同“趋”,趋向、奔赴;/同“取”,取得。句意:立刻驱马疾驰。/虽然取舍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爱好)。B.正确。舍弃;/放置。句意:当即舍弃(攻城用的)战车和炮车,不用(它们)。/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中。C.正确。抵挡、阻挡;/应当。句意:金兀术的精锐部队我们还是抵挡不住。/你应当像一块大石。D.正确。擅长;/羡慕。句意:(刘锜)外表出众,擅长射箭。/(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C.“因为这些文书的内容惑乱了军心,使刘锜非常生气”错误,由原文“锜惧惑军心,立焚之”可知,应该是刘锜害怕这些文书的内容会惑乱军心,立刻烧掉了这些文书。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乘”,趁着;“具”,准备;“全”,保全。(2)“间”,间谍;“第”,只管;“不汝杀”,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围殴“不杀汝”,不会杀你们。【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①结合“锜募得曹成等二人,谕之曰……二人果遇敌被执,兀术问之,对如前。兀术喜曰:‘此城易破耳’”可知,刘锜派出间谍迷惑敌人,使敌人放松警惕。②结合“锜遣耿训以书约战……请献浮桥五所,济而大战……毒颍上流及草中”可知,刘锜派遣耿训诱敌过河,且预先投毒,削弱敌人的战斗力。③结合“兀术精兵尚不可当,宜先击兀术……锜士气闲暇,军皆番休,按兵不动。逮申时,敌力疲气索,忽遣数百人出西门接战”可知,刘锜以逸待劳,突然袭击,抓住战机打击敌人主力。参考译文材料一:当时,顺昌城被围困已经四天了,金兵越来越多,于是金人将营垒转移到了东村。刘锜派猛将阎充招募五百名壮士,在夜里袭击了金兵的营垒。金兀术听说这件事后,立刻驱马疾驰,带领十万军队前来救援。刘锜召集众将领询问用兵之计,有的将领说:“现在我军已经屡次取得胜利,应该趁着这种气势,准备船只,保全军队返回。”刘锜说:“朝廷养兵十五年,正是在国家危急的时候用,况且我们已经挫败了敌人的前锋部队,军队的声势刚刚有所振奋,即使敌军和我军的数量多少不等同,也应当只进不退。况且敌人的营垒离我们很近,如果金兀术再来的话,我们的军队一旦调动,他们在我们后面追赶,那么我们以前的胜利全都白费了。如果敌人侵占、袭击两淮地区,那么江浙两地就会震动、恐惧,这样我们平生的报国理想反而变成了贻误国家的罪责。”大家都非常感动,都想打击金兵,说:“我们听太尉您的命令。”刘锜招募曹成等两个人,对他们说:派你们两个去做间谍,事情完成后重赏你们。你们只管按我说的做,敌人必定不会杀你们。现在把你们编入军中巡逻的骑兵队伍中,遇到敌兵就假装从马上掉下来,被敌人抓住。如果金兵将领问我是怎样的人,你们这样说:(刘锜)是边疆守将的儿子,喜好歌舞艺伎,朝廷因为宋、金讲和,派他守卫东京,他只知道安逸享乐。”不久,曹成等两个人果然遇到了金兵,被金兵抓住,金兀术审问他们,他们按照刘锜之前告诉他们的话回答。金兀术高兴地说:“这座城容易攻破了。”当即舍弃(攻城用的)战车和炮车,不用(它们)。第二天,刘锜登上城墙,远远地看见曹成等两个人回来了,用绳子将他们吊上城墙,捆绑他们两个人的是金兵的用具,金兵把一卷文书绑在这些器具上。刘锜害怕这些文书的内容会惑乱军心,立刻烧掉了这些文书。刘锜派遣耿训带着战书跟金兵约定作战的时间。金兀术怒气冲冲地说:“刘锜怎么敢和我作战。凭借我的力量攻破你们的城池,只要用我的靴子就可以踢倒他。”耿训说:“太尉不但请求和太子您作战,而且说太子您一定不敢渡河,先给您搭五座桥,渡过河之后再大战一场。”金兀术答应说:“好的。”第二天天快亮时,刘锜果然在颍河上搭了五座浮桥,并且在颍河的上游和水草中投放毒药。金兵严阵以待,金兵的各位将领各领一支队伍。各位将领请求先攻打韩将军的部队,刘锜说:“虽然攻打韩将军的部队对方会败退,(但)金兀术的精锐部队我们还是抵挡不住。应该先攻打金兀术的队伍,金兀术部队一败退,金兵余下的部队就不行了。”当时天气很热,敌人远道而来非常疲惫,人马饥渴,喝了水吃了草的都得了病,都很困顿疲乏。刘锜的士兵却很悠闲,军队轮换休息,按兵不动。等到申时,金兵疲劳,气势已弱,刘锜突然派出几百士兵出西门迎战,不久又派出几千人出南门,命令他们不要喊叫,只用锋利的斧子砍杀敌兵。统制官赵樽身中数箭,仍然不停止战斗,士兵们也殊死作战,杀入敌阵,大败金兵。材料二:刘锜字信叔,是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是沪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个儿子。(刘锜)外表出众,擅长射箭,声如洪钟。他曾经跟随父亲刘仲武征战,牙门上的水斛满了,刘锜用箭射去。拔箭出来,水如注涌,他随即射出一支箭堵住,众人叹服他的技艺精湛。宋高宗即位后,录用刘仲武,刘锜也得以被召见,高宗认为刘锜很不一般,让他做了陇右都护。刘锜与夏人交战屡次获胜,夏人的孩子啼哭,夏人就吓唬孩子说:“刘都护来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归雁杜甫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早雁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①月明孤影过,长门②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注]①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②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诗“东来万里客”一句让人联想到诗人身在万里之外的他乡,这与他的另外一首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所描摹的处境相似。B.杜甫诗情景交融,短小精悍,含义隽永,余味无穷。诗人将自己的一片真情融于字里行间,在平易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强烈的激情。C.杜牧诗“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了早雁与同伴失联时的情景,层次分明又贯穿一气,是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D.杜牧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采用了象征等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16.两首诗都写到“雁”,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杜甫诗通过描写大雁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表达了诗人对多年滞留他乡、有家难归的伤感,寄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②杜牧诗描写了早雁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不幸遭遇,象征百姓因遭受战乱而无家可归,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百姓的同情,对统治者无能的讥讽。【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写出了早雁与同伴失联时的情景”错误,应该是“写出了早雁受惊吓时的情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杜甫诗:在诗人“肠断”时,“大雁”一队队地高高向北归飞,大雁北飞之地就是中原地带,它既是诗人故乡的所在地,也是京师所在地。眼前的大雁,尚且可以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让人“肠断”。全诗通过描写大雁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衬托出诗人对多年漂泊在外、有家难归的伤感,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②杜牧诗:首联“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渲染了危机四伏的氛围,在八月的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的危急时刻,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颔联“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则描述无奈的大雁只能在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前两联描述了“早雁”(或“大雁”)遭遇不幸,流离失所,欲归不得。颈联“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意即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大雁”实则象征着因遭受战乱而无家可归的百姓;尾联“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意即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在前一联的基础上,深刻地指出因为战乱,老百姓民不聊生的惨状。全诗借“早雁”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无能的讥讽。(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借“鸟道”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情况。(2)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战争的厌恶。(3)“鸥”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动物。“鸥”这个意象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西当太白有鸟道②.可以横绝峨眉巅③.废池乔木④.犹厌言兵⑤.舍南舍北皆春水⑥.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峨”“巅”“废”“鸥”“盟”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现代城市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与自然脱节的,殊不知,北京其实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也是世界上鸟类最丰富的首都之一。无论是城区街巷庭院里的悠扬鸽哨,还是远郊静谧山林间的烂漫花果,无不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自然,不仅构成了①的诗意北京,也让细腻的情感有所寄托。乡情不是缥缈的,而是具体的。②的乡愁名篇,除了那人、那事、那味道,也少不了院子里的牵牛花、石榴树、金鱼缸。从这个角度讲,把泥土芬芳与自然风情搬进书本,枝枝叶叶丰盈的也是故土乡情。当然,环境读本只是一扇窗,孩子们总要合上书本,走出门去发现,去探索。上好生动的“人与自然”课,巩固的是一代代人对成长栖居城市的情感依归。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搬”与文中加点的“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把老师教的公式搬过来,这题不就解开了吗?B.搬进公寓不久,她就找到了份工作。C.这儿的人手不够,快去搬救兵。D.搬弄是非的人可落不到好下场!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北京其实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和世界上鸟类最丰富的首都之一”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8.①鸟语花香(多姿多彩)②家喻户晓(脍炙人口)19.A20.①句式上,原句“是……也是……”构成并列复句,从生物多样性和鸟类丰富两个方面强调了北京资源的丰富性;而改句是单句,语势较弱,强调的程度不如原句。②语言风格上,原句由两个较短的句子构成,与整篇文字的语境更协调,更符合原文语言风格;而改句是长句,与原文语言风格不太相符。【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空,由前文“无论是城区街巷庭院里的悠扬鸽哨,还是远郊静谧山林间的烂漫花果”可知,这个地方有悠扬鸽哨,有烂漫花果,可以填“鸟语花香”,或“多姿多彩”。鸟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多姿多彩:形容丰富多彩、充满变化和多样性。②空,由后文“乡愁名篇”可知,既然是写乡愁的名篇,就可能是大家都知道的,可以填“家喻户晓”,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脍炙人口:比喻人人都赞美和传诵好的诗文或事物。【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的语境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搬”,意思是“套用、移用”。A.套用、移用。B.搬动、搬迁。C.求助。D.挑拨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语句(语段)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句式上,原句是两个分句“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世界上鸟类最丰富的首都之一”,用“是……也是……”连接,构成并列复句,从“生物多样性”和“鸟类丰富”两个方面强调了北京资源的丰富性;而改句是一个复杂的长句,较为冗长,且语势较弱,强调程度不明显。②语言风格上,原句由两个较短的句子构成,与整篇文字的语境更协调,整体语境也多用短句,如“无不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自然”“乡情不是缥缈的,而是具体的”“走出门去发现,去探索”等,原句使用短句,和整个文段的语言风格相符合;而改句是复杂的长句,用在整个文段中,显得不协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谈话,①,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写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谈话而知道剪裁的就更少了。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最要紧,要来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总之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谈话亦然。开口便谈天气好坏优劣,当然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而且缺乏风趣。常见有客来访,宾主落座,客人徐徐开言:“您没有出门啊?”主人除了重申“我没有出门”这一事实之外没有法子再作其他的答话。谈公事,讲生意,只求其明白清楚,没有什么可说的。一般的谈话往往是属于“无题”“偶成”之类,②,信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