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设计行业全域旅游解决方案_第1页
旅游规划与设计行业全域旅游解决方案_第2页
旅游规划与设计行业全域旅游解决方案_第3页
旅游规划与设计行业全域旅游解决方案_第4页
旅游规划与设计行业全域旅游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规划与设计行业全域旅游解决方案TOC\o"1-2"\h\u17992第一章全域旅游规划概述 3221251.1全域旅游的定义与特征 368221.1.1定义 3121441.1.2特征 3200661.2全域旅游发展背景及意义 352561.2.1发展背景 3267131.2.2发展意义 332161.3全域旅游规划原则与目标 4188441.3.1规划原则 4151891.3.2规划目标 414784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464442.1旅游资源分类与调查方法 4108982.2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5267022.3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55760第三章全域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 6241013.1旅游产品类型与设计原则 6141363.1.1旅游产品类型 6266023.1.2旅游产品设计原则 6323283.2旅游产品开发流程 6279693.2.1市场调研 6183793.2.2产品定位 6186223.2.3产品策划 7162253.2.4产品设计 7116323.2.5产品推广 7291913.2.6产品运营 7107283.3旅游产品创新策略 770473.3.1基于文化内涵的创新 7154453.3.2基于科技手段的创新 7298513.3.3基于市场需求的创新 7186053.3.4基于产业链整合的创新 7120243.3.5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 72305第四章全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7304264.1旅游市场分析 744494.1.1市场现状 7199144.1.2市场需求 730744.1.3市场竞争 8288514.2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8142154.2.1产品策略 8193294.2.2价格策略 8165404.2.3渠道策略 8201954.2.4推广策略 864584.3旅游品牌建设与推广 8248014.3.1品牌定位 8172384.3.2品牌形象塑造 8100894.3.3品牌推广 9291324.3.4品牌保护 99217第五章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9147775.1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946665.2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与融资 981085.3旅游基础设施运营与管理 1018081第六章全域旅游服务与管理 10264526.1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10312876.1.1服务体系构建原则 103976.1.2服务体系主要内容 1037736.1.3服务体系优化路径 1151236.2旅游质量管理与监督 11313246.2.1旅游质量管理 11119726.2.2旅游质量监督 11157156.3旅游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 11100976.3.1旅游安全管理 1169706.3.2旅游应急处理 113826第七章全域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1224657.1旅游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176447.2生态旅游与绿色旅游 1211917.3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125348第八章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316668.1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13148728.2旅游产业融合模式与路径 13306448.3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与措施 138375第九章全域旅游人才培养与就业 14326039.1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1463599.2旅游人才需求与就业前景 1494399.2.1旅游人才需求 14197769.2.2旅游就业前景 15114889.3旅游人才培养与就业政策 152343第十章全域旅游案例分析 151293810.1成功案例分析 151143510.1.1案例一:某省“美丽乡村旅游”项目 15220510.1.2案例二:某市“智慧旅游”项目 162002810.2失败案例分析 16196410.2.1案例一:某地区“全域旅游”项目 161443310.2.2案例二:某景区“过度开发”项目 162339410.3案例总结与启示 17第一章全域旅游规划概述1.1全域旅游的定义与特征1.1.1定义全域旅游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1.1.2特征(1)全域性:全域旅游将整个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各个要素的全面整合。(2)综合性:全域旅游涉及多个产业部门,包括旅游业、农业、林业、文化、体育等,实现产业融合发展。(3)创新性:全域旅游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以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4)可持续性:全域旅游强调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2全域旅游发展背景及意义1.2.1发展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需求日益增长。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市场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应运而生。1.2.2发展意义(1)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全域旅游有助于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2)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区域经济效益。(3)提升旅游体验:全域旅游以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提升旅游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4)促进环境保护:全域旅游强调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3全域旅游规划原则与目标1.3.1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全域旅游规划应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出发点,关注游客体验。(2)因地制宜:根据区域旅游资源、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3)融合发展: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实现产业融合发展。(4)创新驱动:注重旅游产品创新,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5)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3.2规划目标(1)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全域旅游规划,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2)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3)提升游客满意度: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提高游客体验。(4)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区域经济效益。(5)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旅游资源,促进环境保护。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2.1旅游资源分类与调查方法旅游资源是旅游规划与设计行业全域旅游解决方案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首先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根据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光、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等。旅游资源调查是了解旅游资源现状和开发潜力的基础工作。常用的调查方法有:(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告、规划等资料,收集旅游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等信息。(2)实地考察法:组织专业人员对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3)访谈法:与当地企业、居民等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情况。(4)数据分析法:运用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对旅游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2.2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旅游资源评价是衡量旅游资源质量、开发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包括观赏价值、体验价值、教育价值等。(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地的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3)旅游资源市场潜力评价:包括旅游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力等。(4)旅游资源环境影响评价: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5)旅游资源可持续性评价:包括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等。2.3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是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开发前景进行预测和判断。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旅游资源优势分析:根据旅游资源的类型、品质、分布等特点,分析其在区域旅游市场中的竞争优势。(2)旅游市场需求分析: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前景。(3)旅游产业链分析: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分析旅游资源开发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4)旅游政策环境分析:了解国家和地方对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评估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环境。(5)旅游投资效益分析:评估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成本、回报周期、盈利能力等。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分析,为旅游规划与设计行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全域旅游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第三章全域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3.1旅游产品类型与设计原则3.1.1旅游产品类型全域旅游产品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自然风光型: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产品,如山水风光、湖泊、海滩等。(2)历史文化型:以历史文化遗迹、古建筑、博物馆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3)休闲度假型: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温泉、度假村、农家乐等。(4)娱乐体验型:以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如主题公园、游乐场、水上乐园等。(5)红色旅游型:以红色文化、革命历史为主题的旅游产品。(6)养生养老型:以养生养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养生庄园、养老公寓等。3.1.2旅游产品设计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旅游产品设计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2)差异化原则:旅游产品设计应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3)可持续发展原则:旅游产品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4)安全性原则:旅游产品设计应充分考虑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5)创新性原则:旅游产品设计应不断追求创新,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3.2旅游产品开发流程3.2.1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主要包括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目标客群等方面的调研。3.2.2产品定位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明确旅游产品的类型、特色、目标市场等。3.2.3产品策划策划旅游产品的主题、内容、线路、设施等,形成具体的产品方案。3.2.4产品设计根据策划方案,进行旅游产品的具体设计,包括景观布局、设施配置、服务内容等。3.2.5产品推广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吸引目标客群。3.2.6产品运营对旅游产品进行运营管理,包括景区管理、服务人员培训、游客接待等。3.3旅游产品创新策略3.3.1基于文化内涵的创新挖掘全域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将其融入旅游产品设计中,提升产品品质。3.3.2基于科技手段的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VR、AR等,提升旅游产品的互动性和体验性。3.3.3基于市场需求的创新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开发符合游客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3.3.4基于产业链整合的创新整合全域旅游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3.3.5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注重旅游产品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章全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4.1旅游市场分析4.1.1市场现状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旅游消费持续升级,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4.1.2市场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游客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更加注重旅游体验,追求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4.1.3市场竞争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类旅游企业纷纷加大投入,争取市场份额。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明显,如何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游客,成为各地旅游部门和企业关注的焦点。4.2旅游市场营销策略4.2.1产品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注重旅游产品的品质,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同时加强旅游产业链的整合,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4.2.2价格策略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合理制定旅游产品价格。在旅游旺季,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游客;在旅游淡季,通过降低价格刺激市场需求。同时加强旅游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4.2.3渠道策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拓宽旅游产品销售渠道。与旅行社、OTA等合作伙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高旅游产品的销售覆盖率。同时加强线下渠道的建设,提升游客的购票便利性。4.2.4推广策略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旅游市场推广。线上方面,通过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营销、网络广告等方式提高旅游产品的曝光度;线下方面,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加强与旅游目的地的合作,提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4.3旅游品牌建设与推广4.3.1品牌定位明确旅游品牌的定位,突出品牌特色。根据旅游目的地的资源优势、文化特色等因素,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4.3.2品牌形象塑造通过旅游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的创新,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注重品牌传播,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展示旅游品牌的魅力。4.3.3品牌推广开展多元化的品牌推广活动,包括旅游节庆活动、旅游展会、旅游线路推广等。加强与旅游相关行业的合作,扩大品牌影响力。4.3.4品牌保护加强对旅游品牌的保护,防止品牌被侵权。建立健全品牌管理制度,保证品牌形象不受损害。同时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第五章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5.1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对于推动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旅游吸引力。(2)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构建便捷、高效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可达性。(3)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完善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4)旅游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旅游环境保护,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2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与融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与融资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下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与融资的几个关键点:(1)投资。应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在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2)社会资本投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3)金融创新。运用金融工具,如债券、基金等,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4)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国际贷款和援助,助力旅游基础设施发展。5.3旅游基础设施运营与管理旅游基础设施运营与管理是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旅游基础设施运营与管理的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运营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制度,保证基础设施的高效运行。(2)优化运营模式。通过创新运营模式,提高旅游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益。(3)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4)强化监管与维护。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施安全与正常运行。第六章全域旅游服务与管理6.1旅游服务体系建设6.1.1服务体系构建原则全域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服务;全面覆盖,实现旅游要素整合;创新驱动,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可持续发展,保障旅游环境与资源保护。6.1.2服务体系主要内容(1)旅游咨询服务:建立健全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包括线上和线下咨询服务,为游客提供全面、准确的旅游信息。(2)旅游交通服务:优化旅游交通布局,提高旅游交通便捷性,实现旅游目的地与主要交通枢纽的无缝对接。(3)旅游住宿服务:加强旅游住宿设施建设,提升住宿服务质量,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4)旅游餐饮服务:发展特色餐饮,提高餐饮服务质量,保障游客饮食安全。(5)旅游购物服务:丰富旅游商品种类,提升旅游购物体验,推动旅游消费升级。(6)旅游娱乐服务:丰富旅游娱乐活动,提高娱乐服务质量,满足游客多样化的娱乐需求。6.1.3服务体系优化路径(1)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2)推动旅游服务智能化,提高服务效率。(3)完善旅游服务监管体系,保障游客权益。6.2旅游质量管理与监督6.2.1旅游质量管理(1)制定旅游质量标准,明确质量管理目标。(2)建立旅游质量监测体系,对旅游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3)开展旅游质量评价,对旅游产品质量进行评估。(4)加强旅游质量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6.2.2旅游质量监督(1)建立健全旅游质量监督机制,对旅游产品质量进行监督。(2)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打击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3)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保障游客权益。(4)开展旅游质量考核,对旅游质量工作进行评价。6.3旅游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6.3.1旅游安全管理(1)制定旅游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2)加强旅游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安全水平。(3)开展旅游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4)建立健全旅游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3.2旅游应急处理(1)建立健全旅游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应急处理流程。(2)加强旅游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3)开展旅游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操作能力。(4)加强旅游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应急处理需要。第七章全域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1旅游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全域旅游的迅速发展,旅游环境保护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旅游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以保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我国将旅游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明确了旅游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在此背景下,各级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旅游环境保护政策,如《关于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意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导则》等,为旅游环境保护提供了政策支持。我国加强了对旅游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目前我国已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旅游环境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旅游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如《海南省旅游条例》、《杭州市旅游条例》等。7.2生态旅游与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与绿色旅游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强调在旅游活动中充分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生态旅游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倡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为发展生态旅游,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生态旅游理念、提高游客环保意识等。绿色旅游则强调在旅游活动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旅游业的绿色、低碳发展。绿色旅游包括绿色交通、绿色住宿、绿色餐饮等多个方面。我国积极推动绿色旅游发展,如推广绿色交通方式、鼓励绿色酒店建设、倡导绿色消费等。7.3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和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环保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引导游客养成环保行为习惯,使旅游活动真正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2)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避免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推广绿色旅游技术,降低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运用先进技术,提高旅游设施环保水平,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4)实施旅游环境保护监管,保证旅游法规的有效执行。建立健全旅游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保证旅游法规得到有效执行。(5)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旅游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旅游环境保护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推动全球旅游可持续发展。第八章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8.1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以下是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趋势:(1)产业跨界融合:旅游产业与农业、林业、文化、体育、教育等多个产业领域实现跨界融合,形成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2)产业链延伸:旅游产业从传统的景区、酒店、旅行社等环节向上下游延伸,涵盖旅游规划、旅游投资、旅游运营、旅游服务等全产业链。(3)技术创新驱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推动旅游产业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4)区域协同发展:各地区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加强区域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8.2旅游产业融合模式与路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与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景区小镇:将景区与周边小镇相结合,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2)旅游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田园综合体、农业观光园等旅游产品。(3)旅游文化: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4)旅游体育:结合体育赛事、户外运动等,打造体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参与体验。(5)旅游教育:将教育元素融入旅游,发展研学旅游、亲子旅游等新产品。8.3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与措施为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1)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全域旅游发展政策,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2)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旅游产业规划,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3)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投资,创新旅游产业投融资机制,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优化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体系,提升游客体验。(5)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保障游客权益。(6)培育人才队伍: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九章全域旅游人才培养与就业9.1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历教育:旅游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初等职业教育,为旅游行业输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2)在职培训:针对旅游行业在职人员,通过短期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提升等途径,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3)企业培养:企业通过内部培训、导师制、轮岗等方式,培养具备企业特色和岗位要求的人才。(4)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开展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旅游人才培养质量。9.2旅游人才需求与就业前景9.2.1旅游人才需求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以下特点:(1)人才需求量大:全域旅游涉及多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广泛,包括旅游规划、景区管理、旅游营销、旅游服务、旅游教育等。(2)专业素质要求高:旅游行业对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旅游业的发展,技能型人才需求逐渐增加,如导游、旅游策划、旅游产品设计等。9.2.2旅游就业前景(1)就业岗位多样化:全域旅游的发展为求职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包括旅游企业、景区、旅行社、旅游教育等。(2)就业前景广阔:旅游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就业前景广阔。(3)职业晋升空间大:旅游行业具有较好的职业晋升空间,从基层员工到高层管理者,都有较大的发展机会。9.3旅游人才培养与就业政策为了适应全域旅游发展需求,我国在旅游人才培养与就业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1)完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旅游教育投入,优化旅游专业设置,加强旅游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2)加强旅游人才市场建设:建立健全旅游人才市场,提高人才流动效率,促进人才合理配置。(3)推动旅游人才国际化: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旅游人才培养水平。(4)鼓励旅游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旅游人才创新创业,为旅游企业提供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