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从明朝建立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原卷版)_第1页
第12讲从明朝建立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原卷版)_第2页
第12讲从明朝建立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原卷版)_第3页
第12讲从明朝建立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原卷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从明朝建立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一、选择题1.(2023·河北邯郸联考)明正统八年(1443年),翰林院内阁侍讲学士刘球上书,触怒了宦官王振,被其矫旨杀害于狱中;同年,国子祭酒李时勉又被王振矫旨枷于太学门达三日,内阁诸臣无人敢与其理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内阁职权发生变化B.宦官权力不受制约C.朝廷政治风气败坏D.特务机构渗透广泛2.(2023·福建厦门联考)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后,痛感事务丛聚繁杂,唯恐出现纰漏。“乃建四辅官,以四时为号,诏天下举贤才”。旋又置殿阁大学士,“侍左右,备顾问”。至“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由此可见,明代内阁()A.其设立具有历史必然B.弥补了废丞相带来的体制缺陷C.使君主专制大为加强D.取代丞相府成为最高行政机构3.(2023·湖南长沙模拟)“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A.行政决策的民主原则B.中枢运转机制的成熟C.内阁职权范围的扩大D.内阁参政地位的提高4.明初,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禁止宦官干政,并反复强调自己在注释《道德经》中的话:“吾为政愈严,犯法者愈众。”可是后来,他遗憾地说道:“朕如宽厚行仁,人将谓朕不明于事;朕如加严,人又指之为暴矣。”朱元璋的遗憾主要是因为()A.内阁行政低效 B.宦官集团膨胀C.官吏腐败严重 D.权力机制失衡5.(2023·福建三明联考)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认为,“彼其贸易往来,籴谷他处以有余济不足,皆小民生养所需,不可因刖而废屦者也。不若明开市舶之禁,收其权而归之上,有所予而有所夺,则民之冒死越贩者,固将不禁而自止”。由此可知,他主张()A.合理引导来华外商的行为B.支持和发展私人海外贸易C.设官方机构管理对外贸易D.开海贸易以促进国计民生6.(2023·广东广州调研)清朝初年,统治者修建了“历代帝王庙”,每年定期对包括伏羲、周武王、汉高祖、唐太宗、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明太祖等历代21位帝王进行祭祀,对散落在清朝版图中的40处历代帝王陵寝也定期祭祀。这表明清朝()A.力图汇入中华文明正统谱系B.实现了各民族间的平等C.确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D.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7.(2023·湖北孝感模拟)清康熙后期,采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测绘,绘成《皇舆全览图》;乾隆时期绘成更为完整详细的全国地图《乾隆内府舆图》。清朝还进行了三次全国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的编纂,各级地方政府也有定期编修地方志的任务。这主要反映了()A.清朝政府的治理能力全面提升B.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基本奠定C.中央和地方的联系进一步加强D.西学东渐的风潮已经初步兴起8.康熙在位时期,皇储之位几度反复。雍正即位后,把选定储君的诏书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匣子里,皇帝死后始得启动,以便预定的新君继位。这一制度的确立()A.避免了统治阶级的内斗B.反映了君主权威的加强C.保证了皇位传承的稳固D.继承了草原部落的传统9.(2023·广东佛山一模)郑成功后人投降后,水师提督施琅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腹地数省之屏蔽,弃之……必归荷兰”,故奏请康熙帝派兵一万分守台湾、澎湖。施琅的上述主张在当时有助于()A.捍卫东南海疆安全B.加快统一台湾进程C.强化闭关自守政策D.驱逐荷兰殖民势力10.(2023·广东广州调研)雍正四年(1726年),针对云南地区水路不通的问题,云贵广西总督(流官)鄂尔泰上疏:“云贵远居天末,必须商贾流通,庶地方渐有生色。”阅后,皇帝朱批:“见处信得,及便动数十万帑金何妨?朕不惜此等之费也。”材料可以论证的主题是()A.交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B.中央集权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C.边疆治理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D.君主专制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二、非选择题11.(2023·山东日照三模)历史上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经历等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史》是清代官修正史,自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编纂到乾隆四年(1739年)最后定稿,历时94年。《明史》中关于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整理如下:次数出发时间返回时间第一次永乐三年(1405)永乐五年(1407)第二次永乐六年(1408)永乐九年(1411)第三次永乐十年(1412)永乐十三年(1415)第四次永乐十四年(1416)永乐十七年(1419)第五次永乐十九年(1421)永乐二十年(1422)第六次永乐二十年(1422)第七次宣德五年(1430)材料二1930年,在福建长乐县城南山发现《天妃灵应之记》碑(注:天妃即妈祖)。该碑立于宣德六年(1431年),碑文记述了郑和奉命率领舟师出使西洋的情况。碑文摘要如下:第一次永乐三年,统领舟师,至古里(在今印度西南部)等国。时海寇陈祖义,聚众三佛齐国(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劫掠番商,亦来犯我舟师,即有神兵阴助,一鼓而殄灭之,至五年回第二次永乐五年,统领舟师,往爪哇、古里、柯枝(在今印度西南部)、暹罗(今泰国)等国。王各以珍宝、珍禽、异兽贡献,至七年回还第三次永乐七年,统领舟师,往前各国。道经锡兰山国(今斯里兰卡),其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显应知觉,遂生擒其王,至九年归献,寻蒙恩宥,俾归本国第四次永乐十一年,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在今伊朗东南)等国。其苏门答剌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有伪王苏幹剌寇侵本国,其王宰奴里阿比丁遣使赴阙……生擒伪王,至十三年归献第五次永乐十五年,统舟师往西域……(各国)或遣王男,或遣王叔、王弟,赍捧金叶表文朝贡第六次永乐十九年,统领舟师,遣忽鲁谟斯等国使臣久侍京师者,悉还本国,其各国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