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单选题1.(2024·山东济宁·一模)汉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均输》篇,其中的算题,反映了当时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政府的高度重视 B.经济计划的制订C.生活的实际需求 D.交通运输的发展2.(2024·山东淄博·三模)如图为“周公辅成王”画像砖。此类画像砖在东汉以后才大量出现,周公个人的形象不再是先秦、西汉人心目中“践祚当国”、大权独揽的摄政王,而是一位承受先王托孤之重、率领群臣一心扶保幼主的忠厚长者。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正统思想的确立 B.政治形势的需要 C.抑制王侯的诉求 D.社会风俗的变迁3.(2024·山西吕梁·三模)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有为”之君,在位多年,用人不拘一格,“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他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29人,其中多数并非儒家。这反映当时(
)A.儒学主流思想的动摇 B.征辟制度弥补察举制度的不足C.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D.服务现实统治需要是治国之本4.(2024·山东日照·三模)《汉书》首创并特别重视《地理志》。首次以“地理”命名,专章论述全国疆域、政区、户籍,兼及自然、人文等事。这反映了(
)A.国家疆土意识强化 B.服务现实色彩浓厚C.史学功能得以拓展 D.治理体系成熟完备5.(2024·福建漳州·三模)东汉永元四年,宦官郑众帮助和帝铲除窦氏权贵集团.因功受封,迁大长秋(官名),后又封侯,“于是中官(宦官)始盛焉”。这印证了(
)A.专制制度的特性 B.士族势力的强大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选官制度的弊端6.(2024·广西南宁·二模)贾谊分析秦二世而亡时说:“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汉初以此为鉴并获得成功的是(
)A.“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B.设刺史“以六条问事”C.颁布“推恩令” D.“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7.(2024·湖南长沙·二模)据《史记》记载,有汉一代“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重用法家张汤、黄老学派汲黯以及纵横家主父偃。这反映出汉代(
)A.学术领域的争斗与动荡 B.治国理念的并蓄和包容C.官学延续了诸子的学说 D.儒学独尊地位遭受冲击8.(2024·贵州黔东南·三模)汉朝百官朝会,一般联席而坐,光武帝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以示尊宠,故京师号曰“三独坐”。这(
)A.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B.提高了中央行政决策及执行效率C.体现了柔道治国的政治理念 D.凸显了强化中央集权的治国方略9.(2024·四川凉山·三模)据统计,两汉、隋唐、两宋、元明清9个朝代106位皇帝谥号中带“孝”字的皇帝共有91位,占比约86%。而谥号中不带“孝”字的皇帝只有15位,其中还有两个是没有谥号的。这体现了(
)A.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价值 B.统治者对基层教化的重视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延续 D.皇帝大多是孝道的践行者10.(2024·湖南邵阳·三模)汉武帝在中央常备军中,增设期门军,隶属南军;增设八校尉,隶属北军;增设楼船(水军)等军种。汉武帝此举(
)A.表明解决边患问题军事条件成熟 B.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C.增强了平定“七国之乱”的军事实力 D.旨在实现对中央军队内部的权力制衡11.(2024·山东济宁·三模)就汉代儒学来看,西汉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希望开创大同世界;东汉完全以考证训诂为学问,对一两个字眼可以有繁琐的考订。这一变化(
)A.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反映出东汉政治统治的腐朽C.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涵 D.折射出社会发展活力的衰退12.(2024·山东威海·二模)据记载.汉“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这(
)A.影响了政府统治基础 B.抑制了通货膨胀现象C.调整了休养生息政策 D.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13.(2024·云南昆明·三模)两汉时期,武帝好《公羊》,昭帝传《孝经》《论语》《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议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本”,成为武帝以后两汉政治中较有特色的现象。这表明两汉(
)A.主流思想影响政治 B.制度设计源于儒家经典C.学术论辩氛围浓厚 D.统治集团重视文化保护14.(2024·四川雅安·三模)元朔五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每年考试,凡能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可为郎官。该措施(
)A.推动了主流思想的传播 B.提高了官员道德水平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营造了社会尚学风气15.(2024·辽宁丹东·一模)据史载,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冀州刺史朱穆奏劾贪污的守令,打击横行州郡的宦官党羽,被桓帝罚作左校(左校掌左工徒)。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表示愿意“黥首系趾,代穆校作”,因此,桓帝不得不赦免朱穆。这表明(
)A.官方儒学提升了儒生地位 B.宦官参政加剧政治黑暗C.太学清议有利于政治清明 D.协商议政净化官场风气16.(2024·江西宜春·三模)甘肃武威磨咀子62号汉墓出土的夔金铜耳漆杯,杯底刻“乘舆髹画木黄耳一升十六侖棓。绥和元年(前8年)考工,并造,匏工丰,护臣彭,佐臣伊,啬夫臣孝主,守右丞臣忠,守令臣丰省”。这反映了汉代(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B.家庭手工业作坊发展为工场C.官营作坊管理严格 D.手工业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17.(2024·河北保定·三模)据《汉书》记载,汉武帝“诏书旧典,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汉灵帝时,刘焉目睹政治衰缺,以为刺史威轻,乃建言: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授予军政权力,镇安方夏。汉灵帝时期州牧的设置(
)A.加剧了地方的离心倾向 B.调整了中央的行政体制C.提高了地方的监察效率 D.动摇了郡县制度的基础18.(2024·安徽池州·三模)东汉中后期,官场出现诸如: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遭母忧,弃官行丧”;赵典会帝崩,“遂解印绶策付县,而弛到京师”;延笃举孝廉为平阳侯相,“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不就”等现象。这表明当时(
)A.封建官僚政治成熟完善 B.王国势力遭受沉重打击C.儒家伦理影响政治行为 D.政治腐败加剧社会动荡19.(2024·河北保定·三模)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 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20.(2024·江西上饶·二模)有学者指出:“在(汉武帝以后)汉朝,《春秋》仿佛是一部宪法。凡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重大问题,都引《春秋》解决。”这反映了西汉中后期(
)A.法律儒家化最终完成 B.儒生的参政意识增强C.政治伦理化趋向明显 D.儒学向基层社会传播21.(2024·四川自贡·三模)汉文帝二年(前178年)发生日食,文帝下诏:“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灾,以诫不治。”西汉中期后,历法家在浑天说指导下进行观测计算,计算出日月之食的周期,第一次提出月食是被地体所遮蔽,这就使天人感应说面临困境,代之以天道自然论。据此可知(
)A.汉文帝深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影响 B.古代科学发展冲击儒家思想C.天人感应说因浑天说兴起而破产 D.儒学思想在发展中不断完善22.(2024·河南安阳·一模)音乐赋是汉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马融在《长笛赋》中写道:“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察变于句投,以知礼制之不可逾越焉”“是以尊卑都鄙,贤愚勇惧。”蔡邕在《琴赋》中写道:“明仁义以厉己,故永御而密亲。”由此可见,汉代音乐赋(
)A.体现浓郁的时代特征 B.具有独特的审美倾向C.淡化了社会政治属性 D.塑造了新的文化价值23.(2024·广西桂林·三模)据不完全统计,从汉安帝永初三年(109年)至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中小规模农民暴动多达43次。特别在桓帝时期,几乎年年都有暴动。当时有民谣唱道:“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反映出东汉中后期(
)A.地方豪强的膨胀 B.礼乐制度的崩塌 C.社会矛盾的尖锐 D.宦官势力的腐败24.(2024·辽宁大连·二模)汉代每年正月举行盛大朝会,朝贺献礼后皇帝置酒宴饮,“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此举旨(
)A.加强对官吏控制 B.丰富君臣政治生活C.强化君主的权威 D.巩固上下尊卑关系25.(2024·北京海淀·二模)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 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二、材料分析题26.(2025·福建福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汉书·地理志》为地理总志记载风俗的滥觞,展现了先秦以来绚丽多采的风俗地域差异,可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西汉后期起,移风易俗的过程次第展开。至东汉后期,地域差异已经相当程度地减弱,中原地区的风俗渐渐趋向一致,南方蛮夷则渐次向华风演变,表现出近似于“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面貌。——摘编自周振鹤《两汉风俗区划的变迁》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时期风俗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7.(2025·广西柳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初,刘邦建都洛阳。娄敬、张良建言,“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洛阳虽然“东有成皋,西有崤黾,倍河,向伊洛”,但“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他们还认为,“都关中,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若诸侯有变,则可具百万之众,顺流而下,平定叛乱;即使不能平定叛乱,还可固守关中,“山东虽乱,奏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后刘邦采纳娄敬、张良之策,从洛阳迁都关中。——摘编自司马迁《史记》材料二
西汉政府以函谷关为界,分为关中地区和关东地区。元鼎三年(前114年),汉武帝推行“广关”政策,将函谷关东移三百里,迁至新函谷关(如下图),形成以新函谷关为界的新“关中”地域。——摘编自韩茂莉《大地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关中地位的变迁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推行“广关”政策的意义。28.(2024·湖南长沙·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伴随着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原水利技术首先在汉军的军事要塞以及随后的屯田点被引入。《水经注》记述了敦煌人索劢率领酒泉、敦煌兵士千人到楼兰屯田,兴修水利的事迹:“敦煌索劢,字彦义,有才略……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横断注滨河(注:筑坝断河)。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陵冒堤。……劢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噪讙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材料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于1964年对米兰绿洲行进勘查规划中发现了米兰(西域楼兰古国)汉代水利工程遗址。自米兰河故道发现了古城堡干渠,进而追踪发现7条大型支渠,均匀地分布和控制着整个古城地区。干渠全长8.5公里,渠身一般宽10~20米,渠高3~10米。支渠总长28.4公里,渠身一般口宽3~5米,渠高2~4米。渠槽微成洼曲,小的斗、农、毛渠面积,阡陌纵横,密布于各支渠间的灌溉面积上。估计古城灌区控制面积达4.5万亩,其中曾经从事于农耕的土地约1.7万亩。——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晓云《汉代中原水利的西传与民族融合》(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原水利技术传入西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水经注》的记载、米兰汉代水利工程遗址的史料价值。(3)如果想证明汉代向西域传播的水利技术来自中原,而非当地的原创或传统,可以从哪些方向研究?请简要写出研究思路。(要求:研究思路紧扣研究问题进行说明,写出相应的研究措施,表达清晰)29.(2024·陕西宝鸡·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叙事之中,即见其旨意,惟太史公能之”。如《李斯列传》开篇,李斯对比厕中与仓中之鼠后大发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刻画出他热衷富贵、狡诈自私、阿顺苟合的卑劣人格。对于李斯的非凡政治才干和显赫政绩——二十年间完成了几代先王未竟事业,又主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如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外攘四夷等——司马迁予以充分肯定,这是不同于时贤的惊世骇俗之新论,独树一帜。“人皆以斯极忠而被王刑杀”,司马迁则考察相关事实以得出真相:始皇死后,赵高矫诏并劝诱李斯,李斯起初斥责其不忠有贰。但当赵高道出:“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时,李斯就苟合以求自安,并假惺惺地太息垂泪。司马迁点评道:“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摘编自田劲松《论司马迁对法家人物的评价》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进行人物评价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认为李斯的功绩无法与周公、召公相提并论的原因。30.(2024·陕西安康·三模)[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汉武帝以意识形态“大一统”为主导,推进了国家治理的大转型。一是在思想上摈弃“黄老刑名”,推行尊崇儒术政策,实现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一统”,从而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儒学”的统治地位。二是在经济上,推行“限民名田”“盐铁官营”,强化货币管理,打击豪强兼并,增加中央财政积累。三是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完善内朝、外朝决策机制,削弱丞相权力,在地方上推行削藩,通过实施“推恩制”,削弱以至剥夺诸侯国的权力,打击分裂势力。四是在军事上,推行“积极进攻”政策,发动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实现北方安定,多次出兵平定南越国、滇国等少数民族政权内乱,奠定了汉帝国的基本格局。五是在外交上实施“凿空西域”战略,开创了陆上“丝绸之路”。所有这些,创造了西汉历史上第二个发展巅峰。——摘编自杨焕亭《话说西汉治国理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社会治理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进行社会治理改革的背景。31.(2024·河北唐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可痛哭者,此病是也。天下之势方倒县。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嫚姆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金絮采缯以奉之。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英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而直数百里外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摘自贾谊《治安策》(1)根据材料,概括贾谊“痛哭”“流涕”的原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贾谊“痛哭”“流涕”的措施。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九章算术》中《均输》篇中的算题反映了“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数学专著中出现运量、运力的计算,是官营运输业等生活的实际需求需要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涉及《九章算术》的内容中涉及解决官营运输业实际需要的内容,但没有涉及政府对数学的态度,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九章算术》中官营手工业管理中应用了数学知识,但这属于手工业管理,没有制订经济计划,排除B项;材料知只涉及生活需要对数学发展的影响,没有涉及交通发展对数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此类画像砖在东汉以后才大量出现,周公个人的形象不再是先秦、西汉人心目中‘践祚当国’、大权独揽的摄政王,而是一位承受先王托孤之重、率领群臣一心扶保幼主的忠厚长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不同的政治形势下,人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解读和塑造会有所不同,在东汉时期,出于外戚专政的政治形势的需要,执政者更倾向于塑造一个忠诚、稳重、有责任感的周公形象,以此来满足自身政治需求,B项正确;正统思想的确立在西汉武帝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政治形势的需要”,而“抑制王侯的诉求”与材料主旨不符,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后,已经严重削弱了王侯势力,排除C项;虽然社会风俗的变迁会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但它并不能直接解释周公形象的这种特定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虽然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但是他在位50多年,任命的丞相、御史大夫29人中,多数并非儒家,这是为了其统治的需要,反映当时现实的政治需要才是治国之根本,D项正确;儒学主流思想的动摇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征辟制和察举制在汉武帝时期都主要是积极方面,征辟制度弥补察举制度的不足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汉书》首创并特别重视《地理志》。首次以‘地理’命名,专章论述全国疆域、政区、户籍,兼及自然、人文等事”和所学可知,《汉书·地理志》记述了汉代的一些经济、人文地理情况,对全国作了区域划分和分区概述,还载有南海各国的简况和通航的路线。它是中国最早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开创了疆域地理志和沿革地理的体例,说明当时治理体系成熟完备,其创作背景是在全国大一统形式下完成的,说明的是当时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治理层次,非疆土意识,排除A项;《汉书·地理志》是中国最早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开创了疆域地理志和沿革地理的体例,与服务现实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史学功能的拓展,排除C项。故选D项。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涉及的是宦官因帮助皇帝夺权而获得受封,说明宦官权力的大小和来源均来自君主,君主决定着宦官权力的兴盛,体现的是专制制度下,官吏权力的变动,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士族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并结合所学可知,贾谊认为不能用打天下的方法来治天下,汉初吸取这一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获得成功,A项正确;分封同姓王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行推恩令,加强集权”,即颁行“推恩令”;“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即“尊崇儒术”,均不是汉初的政策,是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A项。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重用儒家,“独尊儒术”,但不是“独存儒术”。儒学虽垄断官方教育,但并未对其他学说灭绝或镇压,皇帝甚至会重用一些具有法家、黄老道家和阴阳家思想色彩的人物,汉代学术领域在这一治国理念的影响下,对诸子各家各派的思想内容都有继承和研究,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思想方面,不是学术,排除A项;C的说法不正确,比如墨家的学说就没有延续,排除C项;汉代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D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8.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属于监察官员,“光武帝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以示尊宠”体现政府对监察官员的重视,“三独坐”是要保证监察官员的权威性,从而加强皇权,强化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排除A项;材料通过“三独坐”强化皇权和中央权力,无法得出涉及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是对于强化中央权力的措施,没有体现柔道治国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据统计古代9个王朝皇帝谥号中有“孝”字的占大多数。结合所学可知,从汉朝开始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地位,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观念影响到皇帝的谥号,C项正确;儒家思想是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A项;材料涉及皇帝谥号,未涉及基层教化,排除B项;D项是对材料的描述,不是本质,排除D项。故选C项。10.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武帝(中国)。根据材料“汉武帝在中央常备军中,增设期门军,隶属南军;增设八校尉,隶属北军;增设楼船(水军)等军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增设军种的目的之一,即通过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来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虽然增强军事力量有助于解决边患问题,但增设军种不能直接表明解决边患问题军事条件成熟,排除A项;这个选项提到的“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帝时期,而汉武帝的军事改革是在这之后进行的,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中的历史背景不符,排除C项;虽然汉武帝的改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军队内部权力的平衡,但其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11.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儒学以经世致用为宗旨,讲究实用,而到了东汉却完全以考证训诂为学问,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折射出社会发展活力的衰退,D项正确;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不会巩固儒学正统地位,排除A项;材料主旨反映的儒学发展变化,无法体现政治腐朽,排除B项;流于对过去文献考证,不会丰富儒学内涵,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可知,文帝时期,允许民众私铸货币,一方面有利于缓解西汉初年的通货膨胀,稳定物价,适应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文景之治”的出现,另一方面助长了王国势力的迅速膨胀,不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稳定,影响了政府统治基础,A项正确;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现象,排除B项;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适应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不是调整,排除C项;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收入,排除D项。故选A项。1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汉朝“议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本”,这表明儒家经典成为制定各种礼仪、制度、文化的依据。同时,皇帝亲自讲经、参与学术论辩,也显示了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A项正确;尽管儒家经典在政治生活中有重要地位,但材料并未表明汉朝制度设计源于儒家经典,排除B项;材料中提到皇帝参与学术论辩,但并未详细描述学术论辩的频繁程度或氛围,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统治集团对文化保护的态度或行动,排除D项。故选A项。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学习儒家思想经过考核之后有机会成为政府官员,这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部分官员的选拔途径,与官员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官员的选拔途径,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只是官员选拔的方式之一,不能得出营造了社会尚学风气,排除D项。故选A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东汉中国。东汉后期,宦官专政,垄断仕途。仕进无门的太学生与在朝士大夫结合起来反对宦官专权,对朝廷公卿以及各项政策提出褒贬,形成一股舆论力量,被称为“清议”。据材料可知,太学生通过清议使得皇帝赦免了打击宦官党羽和豪强的正直官员,有利于政治清明,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清议的作用,而非突出太学生地位高,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打击宦官党羽,仅凭此不能断定宦官参与政治的情况,排除B项;汉代实行君主专制,清议是通过时政评论影响政治,不同于当代的协商议政,排除D项。故选C项。1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题干信息“匏工丰,护臣彭,佐臣伊,青夫臣孝主,守右承臣忠,守令臣丰省"可知汉代手工业生产分工明确,对产品质量要求高,这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作坊管理严格,C项正确;题干信息并没有说明手工业产品面向市场,参与流通,即无法看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从题干信息可知主要是官府参与管理,描述的主要是官营手工业,排除B项;题干信息主要论述制造过程的监管,无法看出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排除D项。故选C项。1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刺史只是有监察地方的权力,汉灵帝时期国家衰微,此时在地方设置的州牧有军政大权,可以直接干预地方郡县事务,有效整合地方的力量,这从政治制度上埋下了群雄割据的种子,A项正确;材料所述是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变化,不属于中央的行政体制,排除B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监察效率是否提高,排除C项;“动摇了郡县制度的基础”不符合史实,州牧体制也是郡县制度的发展演变,排除D项。故选A项。1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题干中陈蕃、赵典、延笃等人在官场中的行为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因为母丧、师丧等原因而弃官或有相关举动,这体现了儒家伦理观念对他们政治行为的深刻影响,C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的是个人行为受儒家伦理影响,不能直接表明封建官僚政治成熟完善,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王国势力的情况,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明确体现政治腐败加剧社会动荡,排除D项。故选C项。1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丈量土地、核实户口,可以为政府征收赋税和摊派劳役提供依据。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的私有土地数量进行征税,这有利于增加政府赋税收入,A项正确;该政策没有涉及土地买卖,排除B项;中国古代自耕农的负担主要来自赋税和地租,材料没有向农民征收赋税、地租的信息,排除C项;该政策对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漏税行为是一种限制和打击,排除D项。故选A项。2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此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故在汉朝,“《春秋》仿佛是一部宪法,凡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重大问题,都引《春秋》解决”,C项正确;“最终完成”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儒生对于当时政治发展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儒学在当时的发展态势,排除D项。故选C项。2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西汉中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文帝认为上天任命君主统治百姓,如果君主不行德政,统治黑暗,那么上天就会降下灾祸予以惩戒,这是受到儒家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但是到西汉中期,历法家在浑天说指导下进行观测计算,计算出日月之食的周期,第一次提出月食是被地体所遮蔽,这就使天人感应说面临困境,说明古代科学的发展冲击儒家思想,B项正确;汉文帝深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影响,仅反映部分史料,排除A项;天人感应说面临困境,并未破产,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强调的是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2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察变于句投,以知礼制之不可逾越焉”“是以尊卑都鄙,贤愚勇惧。”可知,马融在《长笛赋》中通过节奏和句投来表达礼制之不可逾越,根据材料“明仁义以厉己,故永御而密亲。”可知,蔡邕在《琴赋》中通过音乐来明仁义以厉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汉代音乐赋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即通过音乐来表达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审美倾向",排除B项;“淡化了社会政治属性”与材料中主旨相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还是儒家思想主张的礼制和道德规范,没有体现新的文化价值,排除D项。故选A项。2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后期(中国)。材料说明东汉中后期,农民暴动频发,材料中的民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生动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誓死和东汉统治者血战到底的决心,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项正确。地方豪强势力膨胀和宦官势力腐败都是导致社会矛盾尖锐的原因,并非本题的主旨,排除A、D两项。礼乐制度在春秋时期已经崩塌,排除B项。故选C项。2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朝贺献礼后皇帝置酒宴饮,“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可知君主处置不遵守礼仪规范的,以此来强化君主的权威,故C项正确;加强对官吏的控制属于表象,目的依旧是增强君主的权威,排除A项;御史执法与丰富君臣生活无关,排除B项;强化上下尊卑关系是为了强化君主权威,排除D项。故选C项。2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东汉后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李膺等士人通过“清议”针砭时弊,导致“党锢之祸”,因此原因为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B项正确;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排除A项;绿林起义属于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C项;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属于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B项。26.趋势:由先秦以来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到西汉后期,移风易俗次第展开;东汉后期全国各地风俗教化渐渐趋向一致。原因: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使得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更为统一,从而减少了地域性的风俗差异。【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两汉时期。第一问是两汉时期风俗变迁的趋势,由材料“汉书·地理志》为地理总志记载风俗的滥觞,展现了先秦以来绚丽多采的风俗地域差异,可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可知,先秦以来风俗地域差异,可谓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据材料“西汉后期起,移风易俗的过程次第展开”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因此到西汉后期,移风易俗次第展开;据材料“至东汉后期,地域差异已经相当程度地减弱,中原地区的风俗渐渐趋向一致,南方蛮夷则渐次向华风演变,表现出近似于‘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面貌”并结合所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汉后期全国各地风俗教化渐渐趋向一致。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荣氏两汉时期。第二问是两汉时期风俗变迁的原因。据材料“西汉后期起,移风易俗的过程次第展开”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崇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以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使得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更为统一,从而减少了地域性的风俗差异。27.(1)变迁:关中成为都城所在地。原因:定都关中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关中地区物产丰饶,川地理形势优越,易守难攻;异姓诸侯王势力强大,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洛阳存在建都的诸多不利条件。(2)意义:扩大了关中范围,有利于保障京师供给;加强对洛阳和关东地区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初(中国)。变迁:根据材料“后刘邦采纳娄敬、张良之策,从洛阳迁都关中。”可得,关中成为都城所在地。原因:根据材料“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可得,定都关中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关中地区物产丰饶,川地理形势优越,易守难攻;根据材料“‘都关中,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若诸侯有变,则可具百万之众,顺流而下,平定叛乱”可得,异姓诸侯王势力强大,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根据材料“洛阳虽然‘东有成皋,西有崤黾,倍河,向伊洛’,但‘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可得,洛阳存在建都的诸多不利条件。(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得,汉武帝推行“广关”政策,扩大了关中范围,有利于保障京师供给;加强对洛阳和关东地区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28.(1)为汉匈战争的胜利提供后勤保障;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民族融合;改变了西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水经注》的记载是文献史料,作为古代专门的水利著作,对研究汉代西域水利发展有较高的价值;米兰汉代水利工程是实物史料,具有客观性和直观性,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研究价值高。(3)示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考察文化遗迹等方法,分别查找汉代及以前中原水利技术特征、西域水利技术特征,然后与文献记载中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对照,如发现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在前代鲜有发现,却符合中原水利技术的特征即可证明。【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汉代中原水利技术传入西域的影响根据“ 中原水利技术首先在汉军的军事要塞以及随后的屯田点被引入”可知为汉匈战争的胜利提供后勤保障;根据“ 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可知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民族融合;改变了西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综合所学内容可知,《水经注》是文献史料,而米兰汉代水利工程是实物史料。从两种史料的特点上来分析其价值即可。《水经注》作为古代专门的水利著作,对研究汉代西域水利发展有较高的价值;米兰汉代水利工程是实物史料,具有客观性和直观性,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研究价值高。(3)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现代中国。本题要求证明汉代向西域传播的水利技术来自中原,而非当地的原创或传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考察文化遗迹等方法进行证明。可以分别查找汉代及以前中原水利技术特征、西域水利技术特征,然后与文献记载中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对照,如发现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在前代鲜有发现,却符合中原水利技术的特征即可证明。29.(1)寓评价于叙事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某些细节来对人物进行评价/注重历史人物的特点;能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力求全面准确/评价时能将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个人道德品格相区别/着重指出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评价人物的标准深受儒家影响,但不僵化教条;信而有征,实事求是,不盲从盲信。(2)李斯品性卑劣,助纣为虐,为臣不忠;司马迁推崇黄老、儒家的道德标准;周召被视为理想的辅政者典范,尤其是周公对后世政治、文教、礼乐等产生深远影响。【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叙事之中,即见其旨意,惟太史公能之”可知,寓评价于叙事之中;根据材料“如《李斯列传》开篇,李斯对比厕中与仓中之鼠后大发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刻画出他热衷富贵、狡诈自私、阿顺苟合的卑劣人格”可知,通过描写人物的某些细节来对人物进行评价;注重历史人物的特点;根据材料“对于李斯的非凡政治才干和显赫政绩——二十年间完成了几代先王未竟事业,又主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如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外攘四夷等——司马迁予以充分肯定,这是不同于时贤的惊世骇俗之新论,独树一帜”可知,评价人物的标准深受儒家影响,但不僵化教条;评价时能将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个人道德品格相区别;着重指出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根据材料“‘人皆以斯极忠而被王刑杀’,司马迁则考察相关事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安置房合同范本
- 闵行建设平台合同范本
- 2024至2030年智能混音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阿德福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借利息合同范本
- 2024年葡萄糖注射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腕式血压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地质勘测合同范本
- 土地经营合同范本
- 游戏授权合同范本
- 罗汉果的市场研究报告
- GB/T 5270-2024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
- 2021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 供货保证措施以及应急保障措施
- 2024年广西高考物理试卷试题真题解读及答案详解
- 烘焙店入职合同范文
-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新生入学问卷调查英语试题
- 电力工程施工行业分析报告
- GB 44017-2024燃气用具连接用金属包覆软管
- 2023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 HYT 147.7-2013 海洋监测技术规程 第7部分:卫星遥感技术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