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竞赛题库800题_第1页
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竞赛题库800题_第2页
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竞赛题库800题_第3页
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竞赛题库800题_第4页
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竞赛题库80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竞赛题库800题一、填空题(260道)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执法,是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权中,作出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行为。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三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将执法的依据、程序和结果等事项向当事人公开,并在本单位官方网站上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除外。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五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安全生产执法过程中应当依法及时告知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相关的执法事实、理由、依据、法定权利和义务。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五条,当事人对安全生产执法,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六条,安全生产执法采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文书》格式。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十三条,两个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同一事项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受理的予以管辖;发生管辖权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管辖。情况紧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对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行政管理事项发生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进行必要处理,并立即通知有管辖权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十六条,对严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给予5万元以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的,应当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十六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用的方式外,原则上应当形成书面证据证明,没有当事人书面材料的,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应当制作当事人陈述申辩笔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发布),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现就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发布),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十九条,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应当由组织听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三十四条,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依据听证情况,形成听证会报告书。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四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四十一条,对生产经营单位的通知除包含前款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当载明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发布),应急救援管理体制要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行政管理职能,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现场救援时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发布),监管执法行为要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发布),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定期检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发布),建立安全科技支撑体系要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融合度,统一标准规范,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信息化全国“一张网”。根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2024年实施)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人员可以进入作业,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根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2024年实施)第六条,工贸企业应当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明确有限空间数量、位置以及危险因素等信息,并及时更新。根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2024年实施)第七条,工贸企业应当根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大小,明确审批要求。根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2024年实施)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14年实施)第八条,安全生产许可证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统一的式样。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14年实施)第十条,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许可证档案管理制度,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14年实施)第十四条,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的监督检查,发现其不再具备本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14年实施)第十六条,监察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实施监察。《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2018年实施)第一条,是为了加强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与职业病,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根据《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2018年实施)第三条,冶金企业是指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生产活动的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具体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制定并公布。根据《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2018年实施)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根据《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2018年实施)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对新上岗从业人员进行厂(公司)、车间(职能部门)、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对调整工作岗位、离岗半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应当经车间(职能部门)、班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根据《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2018年实施)第二十三条,对重要岗位的电气、机械等设备,企业应当实行操作牌制度。根据《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2018年实施)第四十三条,负有冶金有色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为进入有限空间等特定作业场所进行监督检查的人员,配备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和监测检查仪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函〔2023〕51号),规范执法行为要积极推行“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加强部门联动和协调配合,逐步实现行政执法行为、环节、结果等全过程网上留痕,强化对行政执法权运行的监督。根据《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20〕35号),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普法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根据《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20〕35号),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应急管理部要加强对地方推进改革的指导,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加强支持配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施行)第二条,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施行)第二条,特种设备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施行)第七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责任制度,确保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安全,符合节能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施行)第十一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特种设备安全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施行)第六十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依法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应当建立完整的监督管理档案和信息查询系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施行)第六十九条,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制定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后纳入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施行)第九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履行岗位职责,违反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造成事故的,吊销相关人员的资格。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第五条,公安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查处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邮寄烟花爆竹以及非法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第六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应当加强对本系统企业烟花爆竹经营活动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施行)第二十六条,因生产原因造成特种设备存在危及安全的同一性缺陷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立即停止生产,主动召回。这是因为国家建立了缺陷特种设备召回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施行)第二十九条,特种设备在出租期间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义务由特种设备出租单位承担,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施行)第三十六条,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负责,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施行)第五十三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但应当防止重复抽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施行)第六十二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违反本法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行为或者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第十条,生产烟花爆竹的企业,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烟花爆竹生产活动。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第二十条,从事烟花爆竹批发的企业,不得向从事烟花爆竹零售的经营者供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应由专业燃放人员燃放的烟花爆竹。根据《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2018年修订)第三条,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的个体防护装备。根据《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2018年修订)第八条,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应当按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根据《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2018年修订)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巡检等流动性作业的劳动者配备随身携带的个人应急防护用品。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2009年施行)第四条,事故信息的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和完整,信息的处置应当遵循快速高效、协同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2009年施行)第五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建立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制度,设立事故信息调度机构,实行24小时不间断调度值班。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2009年施行)第九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先用电话快报国务院总值班室,随后补报文字报告。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2009年施行)第二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根据事故信息报告的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或者组织有关应急救援队伍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根据《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管理办法》(2019年施行)第十一条,资质证书的式样和编号规则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另行规定。根据《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管理办法》(2019年施行)第二十一条,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的技术服务收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管理的,严格执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政策;实行市场调节价的,由委托方和受托方通过合同协商确定。根据《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管理办法》(2019年施行)第二十五条,吊销、撤销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资质的,由原资质认可机关决定。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008年施行)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008年施行)第五条,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008年施行)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008年施行)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008年施行)第十八条,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008年施行)第十八条,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2015年修订)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工作制度。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2015年修订)第四条,未经安全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2015年修订)第十条,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2015年修订)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坚持以考促学、以讲促学,确保全体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岗位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2015年修订)第二十条,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以自主培训为主;可以委托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2015年修订)第二十八条,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检查中发现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责任落实不到位、有关从业人员未经培训合格的,应当视为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整改,并依法予以处罚。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2),作业前,危险化学品企业应组织作业单位对作业现场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开展作业危害分析,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2),固定动火区外的动火作业分为特级动火、一级动火和二级动火三个级别;遇节假日、公休日、夜间或其他特殊情况,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2),动火作业前应进行气体分析,气体分析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开始时间间隔不应超过30min。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2),临时用电应设置保护开关,使用前应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的可靠性。所有的临时用电均应设置接地保护。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2),对于动火点周围15m范围内有可能泄漏易燃、可燃物料的设备设施,应采取隔离措施。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2),动火作业时在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施以外的禁火区内从事可能产生火焰、火花或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2),作业前,危险化学品企业应预先绘制盲板位置图。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2),“禁火区”不等同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根据《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2021年施行)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可燃性粉尘,是指在大气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纤维或者飞絮。根据《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2021年施行)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指存在可燃性粉尘和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的场所,根据爆炸性环境出现的频率或者持续的时间,可划分为不同危险区域。根据《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2021年施行)第六条,粉尘涉爆企业应当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中明确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生产车间负责人及粉尘作业岗位人员的粉尘防爆安全职责。根据《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2021年施行)第八条,粉尘涉爆企业应当组织对涉及粉尘防爆的生产、设备、安全管理等有关负责人和粉尘作业岗位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粉尘防爆专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根据《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2021年施行)第十一条,粉尘涉爆企业应当定期辨识粉尘云、点燃源等粉尘爆炸危险因素,确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位置、范围。根据《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2021年施行)第十二条,粉尘涉爆企业应当根据《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结合粉尘爆炸风险管控措施,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清单。根据《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2021年施行)第十四条,粉尘涉爆企业存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的结构和布局应当符合《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要求,采取防火防爆、防雷等措施。根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应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根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禁止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根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应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应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根据《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职工不应自行携带工器具、机器设备进厂进行涉药作业。根据《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防静电、防火、防雷设备设施缺失或者失效属于重大事故隐患。根据《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应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指出,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维护、保养、检测应当做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指出,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指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按照安全风险管控要求,进行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并对位置相邻、行业相近、业态相似的生产经营单位实施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指出,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前款规定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指出,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指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指出,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指出,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保障其正常使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具体目录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法律、行政法规对目录的制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指出,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动火、临时用电以及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的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并保证处于适用状态。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应当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条件审查。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依法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其厂区范围内销售本企业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不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其颁发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及时向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通报。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当悬挂或者喷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警示标志。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国家实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以及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信息支持。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实施)的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实施)的规定,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实施)的规定,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实施)的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实施),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实施),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实施),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实施)的规定,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实施)的规定,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实施)的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依据《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3年实施),有色企业采用水冷冷却的冶炼炉窑、加热炉未设置应急水源的,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依据《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3年实施),机械企业铸造用熔炼炉、精炼炉、保温炉未设置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的,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依据《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3年实施),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或者未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的,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依据《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3年实施),冶金企业加热炉、煤气柜、除尘器、加压机、烘烤器等设施,以及进入车间前的煤气管道未安装隔断装置的,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依据《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3年实施),建材企业制氢站、氮氢保护气体配气间、燃气配气间等3类场所未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的,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的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的规定,应急管理部门及消防救援机构应当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并督促、指导、协助有关单位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对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实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的规定,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实行告知承诺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的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依法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由具有法定资质的认证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强制性要求认证合格后,方可生产、销售、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的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使用不燃、难燃材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专职消防队的队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的规定,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负责公共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单位,应当保持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的规定,国家鼓励、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专职消防队,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消防装备,承担火灾扑救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的规定,消防救援机构应当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根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对其职责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依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省应急管理部门和省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统筹推进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数字化改革,加强安全生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数字化水平。根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的规定,鼓励生产经营单位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进安全生产数字化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根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安全生产管理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从业人员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并向本单位全体从业人员公示。根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灵活用工人员的,应当将其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统一管理。依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将履职情况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根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的规定,从事危险作业或者生产经营场所、设施、设备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制定专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依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小型、微型企业等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综合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根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的规定,鼓励大型企业和其他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培训。依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分级,实行安全风险责任和管控措施清单化管理,并根据动态评估情况进行调整,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依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使用机械冲压设备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及相关标准要求,安装和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并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测。根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生产经营区域显著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公布安全生产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应急措施、管控责任人,并及时更新。依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应急管理部门和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根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依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每季度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并组织全面检查,每年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根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商店内只能存放民用小包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将危险化学品信息录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数字化系统,并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依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工艺特点对有关设施、设备安装紧急停止装置。根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的规定,港区内从事油品销售活动的加油站,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安全条件、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建设项目运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依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对排查发现的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排除;对不能立即排除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根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修订)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其他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危险作业的,应当在作业前与接受委托的作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根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的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和相关应急救援工作,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对消防工作及其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依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消防救援机构负责实施。根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的规定,单位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规章制度,落实消防安全的主体责任。依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消防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等情形,有权进行投诉、举报。根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的规定,省消防救援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编制全省统一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范,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依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从事家庭生产加工、农家乐、民宿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落实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等消防安全措施,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器材,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根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的规定,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应当与城乡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依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经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或者备案的建筑物、场所的使用性质。根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的规定,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不得带入、存放、使用烟花爆竹以及其他易燃易爆危险品。依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给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充电。根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的规定,禁止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等影响消防通道畅通的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依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和有针对性地应急疏散演练,提高本单位人员预防火灾、扑救初起火灾、疏散逃生自救等能力。根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的规定,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疏散人员并组织力量扑救,向实施火灾扑救的消防队提供火灾现场的相关信息。依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消防救援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消防安全信息通报和执法协作机制。对执法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属于其他部门管辖的,应当通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查处。根据《浙江省消防条例》(2021年修正)的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评估,发现的问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及时整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2012年施行)第十四条规定,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拟设定行政强制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强制的必要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2012年施行)第二十一条规定,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行政机关应当将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一并移送,并书面告知当事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2012年施行)第二十二条规定,查封、扣押应当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其他任何行政机关或者组织不得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2012年施行)第六十条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缴纳申请费。强制执行的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根据应急管理部第9号令《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管理规定》(2022年施行)第四条规定,应急管理部门应当以权责清单为基础,梳理本部门行政执法依据,将本单位依法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责分解落实到所属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根据应急管理部第9号令《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管理规定》(2022年施行)第六条规定,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未履行、不当履行或者违法履行有关行政执法职责,造成危害后果或者不良影响的,应当依法承担行政执法责任。根据应急管理部第9号令《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管理规定》(2022年施行)第八条规定,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职过程中,打击报复申诉人的,应当从重追究其行政执法责任。根据应急管理部第9号令《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管理规定》(2022年施行)第十条规定,因行政执法依据不明确或者对有关事实和依据的理解认识不一致,致使行政执法行为出现偏差的,但故意违法的除外,不予追究有关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根据应急管理部第9号令《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管理规定》(2022年施行)第十条规定,对发现的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已经依法立案查处、责令改正、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等必要的处置措施,或者已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行政相对人拒不改正、违法启用查封扣押的设备设施或者仍违法生产经营的,不予追究有关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根据应急管理部第9号令《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管理规定》(2022年施行)第十三条规定,行政执法过错行为情节轻微、危害较小,且具有法定从轻或者减轻情形的,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予以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调离执法岗位等处理,免予或者不予处分。根据应急管理部第9号令《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管理规定》(2022年施行)第十四条规定,应急管理部门发现有关行政执法人员涉嫌违反党纪或者涉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修订),行政处罚的种类包含: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许可证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修订),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处罚案件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修订),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修订),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修订),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修订),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或者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不排除,仍冒险组织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出: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要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紧密结合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转化为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并在新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根据《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20〕35号),规范执法行为要逐步实现行政执法行为、环节、结果等全过程网上留痕,强化对行政执法权运行的监督。根据《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意见》(应急〔2021〕23号),完善执法计划制度,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将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涉爆粉尘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等级较高的企业纳入年度执法计划,确定为重点检查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覆盖”执法检查,其他企业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根据《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意见》(应急〔2021〕23号),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及时通过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服务窗口等平台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基本信息和结果信息。根据《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意见》(应急〔2021〕23号),严格规范日常执法检查、专项执法、明查暗访、交叉互检等工作方式,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相结合,在对重点检查企业的检查中实行“执法告知、现场检查、交流反馈”、“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员工全过程在场”和“执法+专家”的执法工作模式。根据《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习近平要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是行政执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有机统一的整体。2024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一临街店铺火灾事故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深刻吸取教训,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排查隐患,狠抓工作落实,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多发连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并提交文件材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并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书面告知申请人。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规定,未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和建议,且未作充分论证说明的,不予批准,并不得开工建设。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规定,已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及其安全设施设计,在施工期间重新设计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报原批准部门审查同意,未经审查同意的,不得开工建设。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规定,已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发生重大变更,生产经营单位未报原批准部门审查同意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资〔2022〕136号)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的程序、职责及权限,落实责任,确保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资〔2022〕136号)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管理,编制年度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纳入企业财务预算,确保资金投入。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资〔2022〕136号)规定,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从成本(费用)中列支并专项核算,本企业职工薪酬、福利不得从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中支出。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资〔2022〕136号)规定,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企业以上一年度营业收入为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确定本年度应计提金额,并逐月平均提取。根据《浙江省工业企业安全风险报告规定》(浙应急基础〔2021〕90号),企业应加强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通过“浙江省安全生产风险普查系统”进行普查、填报,形成企业安全风险清单和管控措施清单。根据《浙江省工业企业安全风险报告规定》(浙应急基础〔2021〕90号),企业应当依托风险报告系统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普查,如实填写报告安全风险信息。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且认为有必要的,可通过书面方式向属地县级及以上应急管理部门报告。根据《浙江省工业企业安全风险报告规定》(浙应急基础〔2021〕90号),企业应当将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纳入年度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计划并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全员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意识和能力,确保从业人员了解本岗位安全风险,熟悉管控措施,掌握事故应急处置方法。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人的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依据《应急管理行政裁量权基准暂行规定》,制定应急管理行政裁量权基准应当广泛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依据《应急管理行政裁量权基准暂行规定》,应急管理部门应当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依法履行职责,简化流程、明确条件、优化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最大程度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便利。依据《应急管理行政裁量权基准暂行规定》,应急管理部门行政许可、行政征收征用、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给付以及其他行政行为的行政裁量权基准,由负责实施该行政行为的应急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管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制定。依据《应急管理行政裁量权基准暂行规定》,应急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应当坚持过罚相当、宽严相济,避免畸轻畸重、显失公平。依据《应急管理行政裁量权基准暂行规定》,罚款为一定金额倍数的,应当在最高倍数与最低倍数之间合理划分不少于三个阶次;最高倍数是最低倍数十倍以上的,应当合理划分不少于五个阶次;罚款数额有一定幅度的,应当在最高额与最低额之间合理划分不少于三个阶次。依据《应急管理行政裁量权基准暂行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依据《应急管理行政裁量权基准暂行规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依据《应急管理行政裁量权基准暂行规定》,对当事人作出减轻处罚决定的,应当经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依据《应急管理行政裁量权基准暂行规定》,当事人存在从重处罚情节的,应当在依法可以选择的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内,适用较重、较多的处罚种类或者较高的处罚幅度。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的应急管理部门或者矿山安全监察机构依照本规定第六条或者第七条规定的权限实施行政处罚。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应急管理部门和矿山安全监察机构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瞒报、谎报、迟报事故,或者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80%的罚款。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漏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60%的罚款。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本规定,存在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以及谎报、瞒报事故等两种以上应当处以罚款的行为的,应急管理部门或者矿山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分别裁量,合并作出处罚决定。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本规定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性质、伤亡人数和涉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对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应急管理部决定。二、单选题(310道)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四条,行使(D)应当符合立法目的和原则,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合法、必要、适当;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实现执法目的的,应当选择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措施和手段。A.执法权B.监督权C.管辖权D.裁量权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职权启动执法程序后,认为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通知当事人;受移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不得再行移送,应当报请(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管辖。A.有管辖权的同级;有管辖权的同级B.有管辖权的同级;其共同的上一级C.其共同的上一级;有管辖权的上级D.其共同的上一级;其共同的上一级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其办理程序(①作出决定;②受理;③申请;④审查)顺序正确的应为:(C)。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④①D.④①③②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十一条,实施许可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进行初步审查,对申请文件、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当场告知或者在收到申请文件、资料之日起(D)个工作日内出具补正通知书,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A.2B.3C.4D.5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十一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实施许可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书面审查,按照规定,需要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应当书面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得到书面回复B.属于法定听证情形的,实施许可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举行听证C.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D.需要到现场核查的,应当指派三名以上执法人员实施核查,并提交现场核查报告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十一条,实施许可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书面决定。对决定许可的,许可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D)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许可证件或者批准文件。A.3B.5C.7D.10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因法定事由,有关许可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A)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需要申请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延期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A)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延期申请。A.实施许可;作出许可B.作出许可;作出许可C.实施许可;实施许可D.作出许可;实施许可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十三条,提出安全生产许可延期申请时,(B)同时提出变更申请;作出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受理延期申请后,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B)延期。A.不能;准予B.可以;准予C.可以;不予D.不能;不予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第二十六条,对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交办的案件给予行政处罚的,由决定行政处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B)日内报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A.5B.10C.20D.30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十五条,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对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但应当出具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并自收缴罚款之日起(C)日内,交至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C)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A.1;2B.2;3C.2;2D.3;314.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十六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B.当事人不在场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3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他的法定受送达人C.当事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的,可以把《行政处罚决定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D.经受送达人同意,还可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十六条,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后逾期不履行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按每日以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但加处罚款的数额不得超出原罚款的数额。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十六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5万元以上罚款的,按有关规定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B.对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交办的案件给予行政处罚的,由决定行政处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0日内报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C.行政处罚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15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D.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件结案后,应按安全生产执法文书的时间顺序和执法程序排序进行归档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三十一条,关于听证程序的描述错误的是:(B)A.书记员宣布听证会场纪律、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B.听证主持人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出示证据,说明拟作出的行政处罚的内容及法律依据C.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对案件的事实、证据、适用的法律等进行陈述和申辩,提交新的证据材料D.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相互辩论与质证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二十九条,当事人可以委托(C)代理人参加听证,并按规定提交委托书。A.1名B.2名C.1至2名D.1至3名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三十一条,听证的程序不包括:(D)。A.书记员宣布听证会场纪律、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B.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出示证据,说明拟作出的行政处罚的内容及法律依据C.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对案件的事实、证据、适用的法律等进行陈述和申辩,提交新的证据材料D.书记员宣布听证结束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三十一条,听证笔录应当(A)交当事人核对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A.当场B.1日内C.3日内D.5日内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三十二条,应当中止听证的是:(B)。A.当事人撤回听证要求的B.需要重新调查取证的C.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参加听证的D.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已经变更,不适用听证程序的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三十三条,应当终止听证的是:(C)。A需要重新调查取证的B.需要通知新证人到场作证的C.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参加听证的D.因不可抗力无法继续进行听证的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三十八条,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安全生产行政强制的,执法人员应当在(D)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A.8小时B.48小时C.12小时D.24小时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定》(安监总政法〔2016〕72号)第四十四条,缴纳罚款《催告书》送达(D)后,由执法机关自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限届满之日起(D)内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A.3日;3个月B.7日;1个月C.7日;2个月D.10日;3个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A)”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A)”战略布局。A.五位一体;四个全面B.三位一体;四个全面C.四位一体;三个全面D.四位一体;五个全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发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负全面责任B.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分别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第二责任人C.主要技术负责人负有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权D.国有企业要发挥安全生产工作示范带头作用,自觉接受属地监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发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承担下级安全生产委员会日常工作B.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职责,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C.管安全生产不一定要管职业健康D.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分级化监管执法体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发布),改革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监察体制不包括:(D)。A.煤矿B.危险化学品C.海洋石油D.特种设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发布),企业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A)”制度,实行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A)”制度。A.双报告;三同时B.双报告;双同时C.三报告;双同时D.三报告;四同时根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2024年实施)第七条,以下不属于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是:(C)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氧气D.硫化氢根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2024年实施)第十二条,工贸企业应当对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有限空间采取何种隔离措施?(D)A.上锁B.隔离栏C.防护网D.以上都是根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2024年实施)第十四条,对有限空间作业前的要求错误的说法是:(A)。A.应当组织对作业及管理人员进行安全交底B.监护人员应当对通风、检测和必要的隔断、清除、置换等风险管控措施逐项进行检查C.确认防护用品能够正常使用且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D.确保各项作业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