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知识整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考点整理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下列活动具有中国年传统的“味道”,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A.贴窗花B.写春联C.扫房子D.放鞭炮D12345678910111213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B

)A.是否有颜色变化B.是否有新物质生成C.是否有气体生成D.是否有放热、发光现象B12345678910111213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C

)A.用生石灰制作自热火锅发热包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C.用浓硫酸干燥气体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12345678910111213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A123456789101112135.化学变化一定存在(

B

)①状态和颜色的变化②放热、发光③生成新物质④气体的放出

⑤能量的变化A.③B.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B123456789101112136.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

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A.烧制陶瓷B.使用火药C.粮食酿酒D.甲骨刻字D12345678910111213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7.为了区分酱油和陈醋,小光提出:“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

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B

)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解释与结论B12345678910111213

试剂的取用和加热8.(2023·廊坊安次区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AA

B

C

D.

123456789101112139.实验室里取25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

D

)①带铁夹和铁圈的铁架台

②试管夹

③50mL试管

④100mL小烧杯

⑤10mL量筒

⑥50mL量筒⑦胶头滴管

⑧酒精灯

⑨陶土网A.②③⑤⑦⑧B.②⑤⑥⑦⑧C.①④⑥⑧⑨D.①④⑥⑦⑧⑨D1234567891011121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0.根据如图所示的“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目的是

⁠。验证蜡烛燃烧

有水生成

(2)图乙中,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白烟,用火柴去点燃会看到

⁠。蜡烛重新

被点燃

1234567891011121311.小明通过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最近对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

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

12345678910111213(1)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

火焰中(如图甲)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

“c”)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2)点燃液化气(如图乙),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

(填序号)。①最外层为淡蓝色或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有刺激性的气味的物质

③发光、发热④产生浓烟a

外焰

①③

12345678910111213(3)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液化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蜡烛燃烧出现的现象相同,在最外层呈圆弧状焦黑斑,说明液化气燃烧的火焰

(填“是”或“不是”)分层的,平时用水壶在煤气灶上烧开水应将水壶放在

部位加热。是

外焰(或蓝色火焰)

12345678910111213

易错点整理12.正确量取9mL液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C

)①1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A.③④B.①④C.②④D.①②④C12345678910111213

13.氨气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为氨水,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1)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氨气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各答出一条即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

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答出一条即可)

能与硫酸

反应生成硫酸铵

12345678910111213(2)如图所示,将一支充满氨气的试管倒放在水槽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试管内液面上升

氨气溶于水后使试

管内气压减小

12345678910111213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3制取氧气单元知识整理

考点整理

空气的组成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用实验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C

)A.普利斯特里B.道尔顿C.拉瓦锡D.汤姆孙C12345678910111213142.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D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可吸入颗粒物3.(2023·石家庄新华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利用氦气可制作霓虹灯B.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来防腐C.发射火箭是用氧气为燃料的D.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DC12345678910111213144.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C

)A.啤酒B.15%的过氧化氢溶液C.氧气D.海水C1234567891011121314(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有空

气总体积的

⁠。5.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两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

行了实验探究。

1234567891011121314(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

水,其原因是

⁠⁠。碳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体,装置中压强基本不变

1234567891011121314

氧气的性质6.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B

)A.动植物的呼吸B.蜡烛燃烧C.金属锈蚀D.动植物体的腐烂B1234567891011121314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B.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氧气C.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D12345678910111213148.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A1234567891011121314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9.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应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A.只有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B.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C.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增加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D.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D123456789101112131410.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和收集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选用③或⑤作为收集装置B.检验④中CO2是否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看木条是否

熄灭C.用①⑤制取并收集气体完毕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D.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②作为发生装置D123456789101112131411.如图甲所示的是已学过的获得氧气的六种途径,根据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B中①的仪器名称:

⁠。长颈漏斗

1234567891011121314(2)若要通过途径a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实验中始终未能检验到O2已集满,可能的原因是

⁠。A、C

锰+氧气

高锰

酸钾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药品失效等,合理即可)

1234567891011121314(4)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硫+氧气

二氧化硫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激性气味的气体

(3)如果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途径

(填字母)是实验室制取氧气

的最佳方法。b

1234567891011121314

12.(2023·保定雄县质检)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并产生烟雾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红热的铁丝伸入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

易错点整理1234567891011121314

13.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可以用如图表示,其中b处可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D

)D1234567891011121314

14.现有等浓度、等体积的

a

b

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其中

a

中另加少量

的二氧化锰,放出氧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B

)BA.

B.

C.

D.

1234567891011121314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知识整理

考点整理

物质的微观构成:分子、原子、离子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A.O2B.H2O2C.CO2D.MnO2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陕西中考)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特征。下列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的是(

B

)A.甲烷B.空气C.冰水D.黄金3.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会改变的是(

D

)A.元素种类B.相对原子质量C.中子数D.化学性质B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C

)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C5.(2023·邯郸永年区校级模拟)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

m

,可形成核外有

x

个电子的R

n-,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D

)A.

m

n

B.

m

n

x

C.

m

n

x

D.

m

x

n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下列关于Cl、Cl-两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D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数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化学性质Cl-比Cl稳定A.①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③④⑤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7.用化学符号填空。(1)2个氮原子:

⁠。(2)3个铝离子:

⁠。(3)2个氢分子: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5)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6)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

⁠。2N

3Al3+

2H2

Al

O

Cl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8.下列符号中,既可以用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以用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A

)A.CB.OC.2CD.CO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9.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

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

电子以及D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形成的离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

同的电子层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上述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

;B

;C

⁠;

D

⁠。Al

Cl

O

N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画出A原子和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A原子:

;C离子: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元素周期表10.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C

)A.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确定元素的种类C.利用其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新物质D.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名称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元素周期表中横行叫周期B.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纵列就是一个族C.同一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D.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

色做了分区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说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2N:

⁠。O2-:

⁠。2Al3+:

⁠。2个氮原子

1个氧原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2个铝离子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3.

天宫课堂展示了我国先进的科技实力,其中航天员王亚平

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

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C

)A.锆原子的质子数为40B.氯化锆的化学式可能为ZrCl2C.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gD.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4.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名称已省略)。请依据该表信息回答问题。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7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②认真阅读上表,原子序数为

的元素符号错误,应该写成

⁠。③仔细观察上表,你会得到某些规律。请根据得出的规律推测Cl元素的

原子序数

n

的数值是

⁠。13

Al

17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①人体中骨骼与牙齿的重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羟基

磷酸钙由

种元素组成。②二氧化碳、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4

二氧化碳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15.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B.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分子个数都保持不变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D.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相互转化D

易错点整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16.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D

)A.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故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电子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只能用催化剂D.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7.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

法,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

C

)A.

原子结构模型B.地壳中元素含量C.化学反应类型D.空气成分模型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知识整理

考点整理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C.工业上应该对废水做处理使之符合标准后再排放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A123456789101112131415

水的净化2.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消毒杀菌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明矾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C.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D.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B1234567891011121314153.如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及异味B.若入水口在b处,可以达到更好的净水效果C.该装置的原理与过滤相似D.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D1234567891011121314154.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过滤操作示意图。(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C

⁠,

D

。图中有

处错误,说明改正方法:

⁠。铁架台

铁圈

烧杯

漏斗

2

待过滤的液体应

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

123456789101112131415(2)该同学在过滤操作实验时,发现经过滤的液体仍然有浑浊现象,请你帮他找出造成此现象的两种可能的原因。①

⁠;②

⁠。滤纸破损

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合理即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

水的组成5.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A1234567891011121314156.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a是电源的负极,b是电源的正极B.反应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氢、氧原子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电解水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123456789101112131415

物质的分类7.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C

)A.H2CO3B.O2C.SO2D.CH48.下列微观粒子示意图中,能表示由两种单质组成的物质是(

B

)CB1234567891011121314159.(2023·石家庄桥西区秋季期中)现有下列物质:①液氧;②生理盐水;

③空气;④铁粉;⑤高锰酸钾;⑥冰水混合物;⑦干冰;⑧氯化钾;

⑨澄清的石灰水;⑩二氧化碳。(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2)属于纯净物的是

⁠。(3)属于化合物的是

⁠。(4)属于氧化物的是

⁠。(5)属于单质的是

⁠。②③⑨

①④⑤⑥⑦⑧⑩

⑤⑥⑦⑧⑩

⑥⑦⑩

①④

123456789101112131415

化合价与化学式10.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分子结构形似奥运五环,宽度只有1.2nm,被认为是世上最小的五环标志的物质——奥林匹克烯(C19H1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奥林匹克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B.奥林匹克烯由碳、氢两个元素组成C.每个奥林匹克烯分子中含有6个氢分子D.奥林匹克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D12345678910111213141511.某种额温枪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所用材料含有化合物钽酸锂(LiTaO3)。钽酸锂中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1价,钽元素(Ta)的化合价为(

B

)A.+3B.+5C.-3D.-5B123456789101112131415

易错点整理12.如图表示物质粒子的示意图,其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B

)B123456789101112131415

13.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C

)A.纯净物:氢气、空气B.混合物:氧气和液氧混合物、澄清石灰水C.化合物:氯化钠、氧化汞D.单质:水、汞C123456789101112131415

14.通过研究氢气的燃烧来认识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黄色火焰B.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可以看到白烟C.点燃纯净的氢气,罩在火焰上的干燥烧杯只出现水滴,可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由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123456789101112131415

15.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B

)

A.表示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有④⑦B.表示分子个数的有①⑧C.表示一个分子中某种原子的个数的有③⑤⑥D.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有②⑦B123456789101112131415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单元知识整理

考点整理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回答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

问题。123456789101112(1)实验一: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

察到

的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3456789101112(2)实验二:待天平平衡后,将烧杯倾斜使小试管内的硫酸铜溶液倒入

烧杯中,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Cu

123456789101112(3)实验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若反应前天平平

衡,反应后天平的指针会向

(填“左”或“右”)偏转。因此,若

要用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右

123456789101112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A.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B.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C.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木材的质量小D.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大A1234567891011123.(湖北宜昌中考)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X+H2

3HCl+Si(高纯)是工业制硅流程中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B.反应中各原子数目不变C.X的化学式是SiHCl2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C123456789101112

A.H2B.N2C.NO2D.NOC12345678910111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

A.若有3.2g硫参加反应,气体总质量增加3.2gB.随着反应进行,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断变大C.反应前后,容器中气体中所含的氧原子数增多D.反应前后,容器中气体分子总数目减小A1234567891011126.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D

)

D1234567891011127.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NaCl

123456789101112(2)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试管a中的气体是

。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气(或H2)

123456789101112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8.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将2.5g二氧化锰

放入盛有5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完全反应后,放出气体的质量

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g。(2)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

g。1.6

2.5

123456789101112(3)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23456789101112

易错点整理9.将一定量的N2、H2和物质M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

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B.参加反应的N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C.M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后H2和NH3质量分数之比为1∶1D123456789101112A.丙和丁为生成物B.

b

=0C.甲和丙的质量变化量之比为4∶11D.若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和44,则乙和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0.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

学反应,在不同时刻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如下表所示。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D

)甲乙丙丁反应前2064610反应中

a

48

c

19反应后4

b

5046D123456789101112

11.如图所示的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C.该反应中乙、丙物质的质量比为12∶11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C123456789101112

A.0.2gB.1.8gC.3.6gD.4.4gC123456789101112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知识整理

考点整理

常见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硬度相同B.都是黑色固体C.都由碳原子构成D.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D123456789101112132.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C123456789101112133.(2023·石家庄43中期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酒精灯上的铜网罩的作用是使酒精充分燃烧B.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内黑色固体逐渐变红C.试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D.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取出B12345678910111213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其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D

)A.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本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B.干冰能用于人工增雨——升华吸收热量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碳酸饮料——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能溶于水D123456789101112135.将少量某无色的碳酸饮料先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A

)A.先变红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蓝后变紫A123456789101112136.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

是(

D

)D123456789101112137.

(2023·福建中考)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

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B

)A.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B.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C.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B1234567891011121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鉴别与转化8.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下列有关这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用途:都能做燃料B.性质:都能与水反应C.结构:分子构成相同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D123456789101112139.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D.乙和丙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其分子构成不同C1234567891011121310.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

分,E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

应条件未注明。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

⁠。(2)写出C与D反应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

⁠。CaO

+H2O

12345678910111213

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B中实验现象是

,写出在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2)Fe2O3中铁元素化合价为

价。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12345678910111213(3)小华认为,在D装置后再增加装置B才能验证CO的存在,小明认为不

加装置B就可验证,小明的理由是

⁠。(4)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能看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变为

黑色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12345678910111213

易错点整理12.

(2023·湖南益阳中考)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

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CO和CO2的认识错误

的是(

D

)A.元素观: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分类观:CO和CO2都属于氧化物C.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结构观: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D12345678910111213

13.下列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D

)A.

鉴别CO2、COB.鉴别CO2、COC.

除去CO2D.除去COD12345678910111213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单元知识整理

考点整理

燃烧与灭火1.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燃烧是放热反应B.氧气越充足,燃烧越剧烈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D.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2023·石家庄模拟)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B.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D.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

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

)A.水沸腾,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开后,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该实验说明火柴的着火点不超过100℃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以下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C

)①燃烧是一种缓慢氧化反应②一些着火点较低的可燃物,如果堆放不合理,时间久了易自燃引

发火灾③“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④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是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⑤篝火晚会时架空木柴,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

进燃烧⑥“钻木取火”的原理是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CA.②④⑤B.①②③C.②⑤⑥D.①②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5.如图所示,康康同学对书本中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将水滴入燃烧匙内发现白磷燃烧,过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请回答

下列问题。(1)白磷燃烧的原因:

⁠。(2)根据灭火的原理解释蜡烛熄灭的原因: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

点,并且白磷与氧气接触

集气瓶中氧气已耗尽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

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

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

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

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

⁠。炷(或灯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

,上层盏内油温

,下层盏

内水吸热,减少油的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

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填字母)。A.水分子受热分解B.水分子不断运动C.水分子间隔变大D.水分子数目减少放热

升高

挥发

BC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易燃物和易爆物及安全知识7.(2023·四川绵阳中考)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我们须时

刻牢记安全用气。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D

)A.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灶台下方B.厨房出现天然气泄漏的臭味时,立即开灯检查C.天然气灶改用液化石油气时关小进风口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通风良好的位置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8.每年的11月9日是我国的消防安全教育日。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C

)A.面粉厂和加油站应严禁烟火B.档案室着火不能使用水基型灭火器C.为方便充电,手机充电器一直连接电源D.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检查纯度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9.

“安全无小事”。下列安全措施合理的是(

D

)A.有人发生触电时,应马上用手把人拖开,再施救B.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C.更换灯泡前不需要断开电源开关D.在加油站内加油时需要停车熄火,不能接打电话10.下列图标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C

)A.①②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DC1234567891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