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_第1页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_第2页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_第3页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_第4页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写。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本单元课文,能背诵《闻马踏飞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四、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检查预习,图文对照学习课文1—4自然段。教学过程:2.观察、说说从哪儿看出是一匹奔马,且奔跑的速度很快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从第一自然段里知道了什么。(3)齐读,读出赞美之情。2.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观察骏马图。(2)具体讲铜马的外形有三句话,每句主要讲的是什么?(第一句概括他讲铜马雄健有力;第二句从头、尾讲它的姿(3)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概括到具体,由静到动,(4)在讲读过程中,着重理解以下词语。(5)个人练读,齐读。力求能随着朗读浮现出铜奔马的形3.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随着朗读观察奔马。(2)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解骏马奔跑速度之快。师:快到什么程度呢?(3)奔马速度快,你是怎样体会到的?(4)在理解中抓以下词语,可让学生查字典,结合句子理(6)小结写法上的特点:①先用一句话概括,再具体描述。4.学习第四自然段。(1)教师引读:铜奔马......怎样才能保持平衡?(2)指名读。教师用教鞭随着朗读指图,帮助学生理解铜(3)齐读。读出对设计巧妙的赞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了什么?(第二段讲骏马外形特点:第三段讲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一层进一层,联系得十分紧密。)1.指名读。思考这段说了什么。(由奔马讲到古代劳动人民,从奔马身上看到古代劳动人民2.联系上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侧重从造型奇妙、优美上理解)3.联系上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可侧重通过匠心独运的设计,使奔马保持平衡上理解)4.这一段和第二、三、四段是什么关系?(归纳小结,与6.个人练读。齐读。读时浮现奔马形象,读出对古代劳动板书: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19世纪70年代沙俄反动统治的黑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1.根据课文插图绘制的挂图。教学内容:检查复习,观察图画,学习课文1、2自然段。教学过程:二、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导人新课。同学们看到的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是100多年前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1870年夏天,列宾到伏尔加河旅行,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仔细观察了纤夫的生活,画了许多写生,1873年完成了这幅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今天,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在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船怎么样?(吃水很深,说明货物重。)纤夫姿势怎样?(大多身子向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4)朗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观察。(2)图文对照,深人体会。按顺序观察、读、思、议每个纤夫。重点抓住以下几个人物的神态。这个词可以体会到纤夫可能在想:纤拉了一年又一年,这个罪还得受,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呢!还可体会到笨重的劳动和苦难的生活使他们麻木了。观察衔着烟斗的高个子纤夫,从衣着上知道了什么,从神态上看出了什么?(从衣着上知道他原来是农民,破产了,当对生活丧失了希望。认识到资本家和地主一样,都是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吸血鬼。)少年的恰爱之情。)图上一共画了11个纤夫,每个纤夫年龄、身世、相貌、衣着、动作、神情不同,各有特点,但他的命运是一样的,都深受剥削、压迫;他们的心情也是一样的,充满对资本家、(3)在理解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句子,理解下列(4)指导朗读。读出纤夫对黑暗社会的不满,读出对纤夫2.自学生字。教学内容:教学过程:1.这幅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抓住描写纤夫神态的词语,体会3、再读第二自然段,读出纤夫内心的痛苦、悲哀,不满和2、这段告诉我们什么?2.每个生字写三遍。板书:构成农民少年退伍军人面纤夫衣着破烂补丁惨时代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沙皇(黑3古诗两首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2.理解诗句。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2.理解诗句学习古诗《示儿》教学过程: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告诉你们的父亲J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I(渴望祖国统一的爱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板书: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预习“基础训练1”板书:涕泪满衣裳漫卷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放歌须纵酒极度的喜悦心情基础训练1准多音字;通过选择同义词并填空,学习准确运用同义词)二、教学时间:1.提示字母排序的方法(边背诵字母表边排序)。2.各自练习。指名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练习。3.全班订正。4.背诵字母表,要求熟记,以利按音序法查字典。2.集体订正。4.使学生明确,读准多音字要注意据词定音。1.完成第一组选词填空练习。(2)各自练习,全班订正。1.出示例句,比较缩句前后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缩句后2.了解是怎样缩句的,缩掉了什么,学习缩句的方法。(先读句子,再想句子主要讲了什么,然后去掉次要成分。缩句后再读一读,看是否能基本上保持原句的句意J3.自己练习缩句,然后全班订正。1.出示例句,比较扩句前后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扩句后句子更具体、形象了。)2.了解是怎样扩句的,增加了什么,学习扩句的方法3、自己练习扩句,然后全班订正。第二课时2.启发学生各自讲自己所喜欢的邮票或画片。3.明确要从两方面讲: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特别欣赏。四、(一要有次序,包括整段话的顺序和介绍画面要有顺序;二四、自读短文,完成思考题1五、再读短文,完成思考题22.全班交流。六、完成思考题32.全班交流。3.重点指导怎样归纳第二。三段段意。(把两个自然段的内4.写出各段段意。一、出示图画,指导观察2.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二、同桌互说;指名说个基础训练2组成。4、学会缩写作文。认识词这种文体,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1.了解这首词写作的时代背景。2,读懂词句,领略词中所体现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3.了解体会词中描写的事物和作者的联想。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5.背诵这首词。1.在想象中再现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色。2.画有简明地图的小黑板。只要画出江西。福建两省的省3.印有七色光的图片一张。教学过程:1.这篇课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一首词。你们知道什么看地图,它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25公里,靠近江西与福建在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向赣(江西)南和闽(福建)西进军。国民党反动军队气势汹汹地追来,2月10H红军同他们作战,大获全胜。那么这首词是什么时候写的呢?(学生答:1933年夏。)也就4.指名朗读课文。有七色光的图片,让学生把七个字分别同它们所代表的颜色(3)小结: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点出虹,但是我们却仿佛看到有人拿着一条七色的彩绸在天上翩翩起舞。这样就具体描绘出了虹,而且使虹在我们的想象中从静的变成了动的。多么美啊!(1)同学们看见过彩虹吗?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学生如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能说出在夏天雨后看到固然很好,彩虹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天气里显现的。“复”是什么意思?让学读一下注释。注释中又出现两个生字,要求学生读准确。青色一阵阵时隐时现。原来这时天刚刚放晴,云彩没有散尽,(3)连起来说说这一句的意思。3.朗读这首词的前半闺,即一、二两句。教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这首词的前半闺,想想其中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教学内容:学习这首词的下半阕。教学过程:1.学习第三句。吗?(是1929年1月。)(2)“廖战”是激烈的战斗。这里介绍一点当年战斗的情况。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到达离瑞金25公里的大柏地,10日(农历正月初一),国民党反2.学习第四句。(2)指名连起来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这一句是说,那前村(3)本来,墙壁上弹痕累累,似乎很难同美联系起来。那争,人民才能夺取政权,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翻过身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的江山是人民战争打出来的。因此,在革命者的心目中,当年打败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一次漂亮仗留下的弹痕,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界壮丽的景色,而且使壮丽3.练习朗读第三、四句。1.指名学生回答,回答得不准确的请其他学生纠正。气刚刚放晴时一忽儿模糊一忽儿清晰的青翠的颜色。(3)装点”是装扮。点缀的意思。装点关山的是四年多以前2.把课文的前两个句子连起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夏天雨后的大柏地,天空中架着一道彩虹,就像有人拿着一条七色缤纷的绸带在凌空飞舞似的。西斜的太阳重新出现,大柏地附近一带群山的青翠的颜色,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如果说得多一点,只要合乎情理,是物产生的联想,其他都是眼前看到的事物卜全词的顺序是:当前过去当前,写景一一叙事——写景。怎样做到有感情?主要是要在头脑里想象出词中描写的景1.练习背诵课文。板书:当前——过去——当前写景叙事写景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1.贝多芬画像一幅。四、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是贝多芬的事情。)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1770年,1827年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读后评议,纠正1.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i)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弹了两首曲子)(2)这两首是什么曲子?(第一首2.学生默读思考后讨论。是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们住(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有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6.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八至十自然段,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一、复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七自然段。3.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一曲?(他为盲姑娘的不二、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1.指名学生朗读第八至第十自然段,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 2.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样的气氛中,穷兄妹俩站在他的身旁J3.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联系?(贝多芬弹的是他对月光的感受。清幽的月光洒进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洒进茅屋一样,这种激情促使他按起琴键来,用乐曲来描写1光,来表4.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处,月亮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薄云。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J5。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他看到妹妹脸上恬静的表情和睁得大大的眼睛,想到她可6。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了。)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三、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呢?(风吹烛灭,月光照进窗子,茅屋沐浴在清幽的银光里,穷兄妹俩站在身边,这些是贝多芬看到的实在的事物;他按起琴键来弹奏的曲子内容,就是他此时此刻由事物产生的联想J是他听着琴声产生的联想。盲姑娘脸上的表情是皮鞋匠看到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朗读指导:整篇课文的朗读应该是徐缓的,抒情的,只有个别地方如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朗读时才用高昂的语调。要注意表达人物的迫切心情,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抱歉心情,盲姑娘安慰哥哥时的体贴、懂事,贝多芬1A6A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贝月亮升起微波粼粼平静月光曲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柔和大风急骤激昂奔放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教学内容:教学过程: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他是当代著名作家。。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2.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第一、二自然段为一段,3.指名按分的段朗读课文。(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把这一段分成三层,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2)学生按要求自学。(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为三层。(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4)请三名学生分三层朗读课文,每人朗读一层。(1)指名说第一层的内容。(大致内容是)在围歼战开始之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三层的内容。(内容大致是,(3)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1.准备缩写第二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2.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革命胜二次是在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之前,郝副2,讨论:他仍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1947年初秋;二是那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四、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巡视了解缩写情况(用10~15分钟)1947年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准备围歼国民党军57师。战斗开始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书,憧憬着未来)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读写例话)教学时间:教学过程1.提出自学要求:默读例话,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讨论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第一自然段讲读书的时候1.提出自学要求: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对照《月光曲》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基础训练22.读准多音字,辨析形近字,练习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3.练习把反间语气的句子改成判断语气的句子,练习“把”2.挑选重点讲评用的学生习作一两篇,用大字抄出,或制教学时间:1.学生先各自按题目要求读一读,想一想;再同座互相说2.挂出抄写第一题的小黑板,讨论第一题。(2)指名说一说,带点字韵母的写法有什么不同。教师用彩色笔标出不同之处(第一排U和声母n和1相拼,书写时珀》,读写例话《展开合理的想象》和基础训练3组成。1、学会生字新词,辨析多音字、形近字。2、能理解跟课文中心有密切联系的重点句子的含义。会修3、给课文分段,说出每段段意和全文主要内容,并概括中5、懂得分辨课文中哪些写的是实实大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穷人》一课要着重通过对词句的理解,看看作者是怎样7卖火柴的小女孩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1.生字生词卡片。2,教学挂图。教学内容:教学过程:2.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安徒生)你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2.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3,讨论交流。(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2)把课文3、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认真看看课文,再2.学生按要求自学。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小女孩冻了一天,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要读出这个小女孩的可怜。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先学生自练,再指名朗读。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一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2.小女孩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后来又怎么样了呢?的第二题,2.学生按要求自学。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2.请五位同学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部分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3.五位同学读课文后讨论: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个大火炉,第二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带她飞走了J4.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请同学们带着这个(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第一呢?(因为擦燃第一根火柴时,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她正想(3)小女孩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因为小女孩这些东西的?(因为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也没有人到这样东西?(不能看到)小女孩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看见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还有什么原因?(小女孩看到2.看看本课砒生字,注意生字的写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这两段讲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两段的主要内容。)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呢?我们来继续学2.学生按要求自学。2、这个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小女孩冻死了。)前面说的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你体会到了些什么?(体会到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不满。者知道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小2、这篇课文是童话乙童话的内容来之于生活。但具体情节的?(是根据他平时见到的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和穷苦孩子1.仔细看看生字,想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擦———幻想———渴望死了火炉温暖笑五飞走了幸福8、穷人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2.教学挂图。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摇篮围裙烤鹅冻僵火焰薄纱橱窗灌进来暖烘烘圣诞树明晃晃眨眼睛2.同座互相批改。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2.指名分段朗读。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1.指名朗读第二段。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四、指导理解第三段1.指名朗读第三段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教学内容:教学过程:2.听写词语:舒适:搁板帐子健康抱怨顾惜勉强填饱倾听探望忧虑潮湿沉默严肃溅起浪花海风呼啸脸色苍白自作自受3.同座互相批改。些什么事情呢?三、学生写续编的故事(大约用20分钟)板书:桑娜探望西蒙(穷忧)抱回孩子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1.琥珀实物。2,教学挂图或幻灯片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怕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这几块都是琥珀。(出示琥珀实物,让学生2.课文中讲的一块琥珀和刚才传看的琥珀有什么不同?(课3.讨论交流。(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玻璃,可以推测发生(2)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几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从(3)请学生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1.提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讲琥珀形成经(1)形成一块普通的琥珀要哪些条件?(要有松树滴下的成琥珀。)根据需要的这些条件,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在一万年前,长着许多老松(2)形成课文中讲的这样一块特殊的琥珀,还要有哪些特别的条件?(一是在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挨得很近的时候:够把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都包在里头。)什么时候松树才会滴下这么大的松脂呢?(要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所以课文中(3)科学家正是根据形成琥珀需要的这些条件,来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情形的。请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情很凑巧?(从“刚"突然"一大这样想象是很合理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凑巧,就不可能形(读写例话)教学时间:教学过程:3.讨论。(1)这篇例话讲了一些什么内容?(讲了写文章要展开想(2)例话是怎样说明《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想象的合也很合理,你们能不能分析一下?三、联系学生作文,体会怎样在作文时展开合理的想象1、举续写《穷人》的练习中想象合理和想象不合理的例子)让2.举学生其他作文中想象合理和想象不合理的例子,让学基础训练31、复习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2.辨析多音字、多义字,练习为多义词选择恰当的解释。3.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练习给句子加标点。5.独立阅读短文,理解主要内容。6.练习写读后感。三、教学时间:1、布置自学自练:请同学们自己先练习第一、二、三题。2、学生按要求自己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对有困难的3.讨论交流。(1)挂出第一题的小黑板,先指名读拼音,再请学生在黑(2)指名读组的词,读后评议,有错的修改,有组得不同(3)指名说说多义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意思,其他同(重点说明:各人字典的版本不同,每人都按自己的字典,2.学生独立查字典填表。3.检查交流。1、读题目要求。2.请两个学生在小黑板上加标点,其他同学在课本上完成。3、对在小黑板上加的标点进行评议、4.指名读三个句子。1.订正这节课练习中的错误。第二课时一、明确听说训练要求:1.这次说话的内容是什么?(是说自己最看不惯的事情。)2、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围绕中心,说清楚为什么看不惯。要说得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3.在听的方面有什么要求?(要认真听,边听边想,有相同的看法就作补充发言,有不同的看法也提出来。)本文中讲的这次中队活动的名称叫什么?(叫“给理想的2、同学们为什么开展这项活动?你们从文章中画出了哪些句子来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为的是美化祖国,让祖国大地开满鲜花。可以从文3.这项活动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是玩气球的时候,看到气球轻盈地飞上天去产生的想法。)从他们的这一想象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体会主要有两个2.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自读课本》中的课文你最喜欢哪一篇?你准备写哪一篇课文的读后感?主要写哪一方面的感想?二、学生写读后感(大约用20分钟时间。)10、草船借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分清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借箭的原因大借箭的过程;借箭的结果)2、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记叙顺序,试着给课文五、质疑,讨论分段(全文可以分作四段J六、讲读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段。2.讨论:(1)诸葛亮借箭的原因是什么?(2)从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样一个人,他让诸葛亮造箭的目的是什么?4.小结。七、讲读第二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段。2.思考并讨论:(1)诸葛亮是准备怎样造箭的?联系上文诸葛亮与周瑜的(2)读完第二段,能看出诸葛亮借箭的原因晕什么吗?(3)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借箭的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二、讲读第三段(第六至第九自然段。)(1)第三段主要讲的是什么?(2)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第三天诸葛亮去请鲁肃,而反复(3)鲁肃问诸葛亮去哪里取箭,诸葛亮为什么不告诉他?课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讨论: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几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四、讲读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J)2.讨论:(2)从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举例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内容:教学过程:1.指名读全文。(每人读一段)2.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2.思考并讨论:(1)草船借箭这件事本身的前因后果是什么?(2)再深入思考:引起草船借箭这件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后果怎么样?(提示: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考虑。)情有前因后果,在这个事件的一些具体情节中也有前因后1.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2.诸葛亮说“只要三天。”3.曾操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弯手射箭。1、了解本课生字结构。3.把两个造句写在练习本上。预习《将相和》板书:草船借箭周瑜(我真不如他!)十天十万多支鲁肃厚道(妒忌)知人周瑜“故意”曹操多疑神机妙算诸葛亮知天第三天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精品文档★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战国时候”是什么时候?(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离现在两千多年了。)心。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3.今天我们学习的《将相和》就是发生在秦,赵两国之间的故事(板书:将相和)。3.说一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2.思考讨论:(2)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完壁归赵)3.指导朗读第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2.思考、讨论:蔺相如是怎样的个人?(2)给第二部分加小标题。(渑池相会)3.指导朗读第二部分。1.指名读第三部分。(1)第一、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有什么联系?(2)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惠文王16年时,因伐齐有功,被提升为上卿。如今蔺相如3.指导给第三部分加小标题。(负荆请罪)4.思考、讨论:(1)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2)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中可以看出廉颇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1.三个故事的小标题各是什么?2.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3。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三个故事有什么1.指导书写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板书:11、将相和完璧归赵勇敢机智百战百胜渑池相会不畏强暴居功自傲(不和)勇于改过(和)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第一课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阳冈》讲的是谁的事?2.学生按要求自学。(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3.全班讨论交流。(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2.学生自己练习。板书: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二、上冈(略)心理活动(读写例话)2.能够运用学习例话所获得的认识,指导今后的阅读和作教学时间:思考、讨论:(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每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3)三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2.小结。学了这则读写例话,你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阅基础训练41.复习整体认读音节;辨析笔画易于多写或少写的字;练3.练习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做到有中心,有条理,(1)请三名同学在写有题目的小黑板上填写词语,然后集(2)指名说一说哪些音节为整体认读的音节。(3)自己改错2.第二题。3.第三题。(1)指名读题目要求。(2)请同学在写有题目的小黑板上填空,然后集体订正。4.第四题。体订正:(1)指名读题目要求。(2)请两名同学依次填写第(1)(2)和第(3)(4)小题(3)指名读自己造的句子。(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指名读短文。思考、讨论:(1)考察南极的人不带回滴水片石,是为了什么?(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是属于全人类的。考察南极的人不带回滴水片石。就是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不被破(2)找出概括第四自然段段意的句子,再想想是用什么具(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概括了第四自然段段意。通过卡地1.写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2.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字数在四百字以上。(1)准备写哪个人;并说说这个人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2)指名说说自己准备表达什么样的中心?:1.同学们写了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人,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写的。(选取写不同的人、不同内容的作文,由学2.请同学评议,他们的作文好在哪里(主要围绕本次作文2.事例不突出,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问题。3、语句4.共同讨论怎么修改。布置修改训练5组成。13、十六年前的回忆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1.指名读第一段。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2.指名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